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harmacognostic Studies on Jinxianlian Ⅰ. Bencaologic Review, Resource Survey and Taxonomic Identification

金钱莲文献考证、原植物及商品调查



全 文 :· 药材 ·
金钱莲文献考证 、原植物及商品调查△
福建省药品检验所 (福州 3 5 。。。l) 郑 纯 来 黄以钟 季莲芳
摘 要 金线莲文献考证结果确知花 叶开唇兰 A no ec toc hi lu : : ox bur g hi i (W al . )1 一ind l. 为民间使
用的地道品种 。 资源调查结果 显示 :金线莲商品药材品种单一 , 但资源稀少 。 列出开唇兰属 (A n oe c -
勿认 il u 、)8 种植物的植物分布概况 , 分种检索表 , 澄清了该属 3 种种缘十分相近药用植物营养体的
主要 区别 。
关键词 金线莲 原植物 文献考证 商品 调查 开唇兰属
金线莲为兰科开唇兰属植物花叶开唇兰
A n o e c to e hilu 、 ro x b u叹人i, (W a ll. )IJ in d l. 的干
燥全草 。是多年生珍稀中草药 , 在闽台民间用
药较广 , 其性 : 平 、甘 , 具有清热凉血 、祛风利
湿 、强心利尿 , 固肾 、平肝等功效 。主治 : 肾炎 、
膀胧炎 、肺炎 、糖尿病 、风湿病 、小 儿急惊风等
症〔‘〕。 目前金线莲生药学研究尚无系统报道 ,
本文对金线莲学名 、性味功能进行 了考证 , 对
其原植物及商品进行 了调查 , 并对开唇兰属
部分植物进行植物分类鉴定 。
1 文献考证
1
.
1 学名考证 : 金线莲闽台两省的民间珍稀
草药 。 历代本草古藉未见记载 。 现有文献名
称记载较为混 乱 , 异 名繁 多 。 据《福建药物
志》记载金线莲原植物形态特征 : “为多年生
矮小草本 , 根状茎横卧 . 叶常 4 一 6 枚 , 互生 ,
卵圆形 , 长 1 . 5 一 4 e m , 宽 1 一 3e m , 先端急尖
或短尖 , 基部 圆形 , 叶面光泽 ,黑紫色 , 有金黄
色脉网 , 叶背面暗红色 , 主脉 3 一 7 条弧形 . 叶
柄长约 Ic m , 基部鞘状抱茎 , 总状花序顶生 ,
有 2一 5 朵花⋯ ⋯ 〔‘〕(图 1 ) 。 据台湾学者吴青
昌编著的《中国本草原色图谱》记载 : ”金线兰
A
.
fo
r
m o an
u 、 H a yat a
. 植物特征 : 为多年生
草本单子 叶植 物 , 高 7 一 1 5 c m , 最 高 20 余
c m
, 茎圆柱形 , 全草肉质 , 叶互生 , 平滑全缘 ,
主脉 5 , 叶脉 网状呈 白金色 而名⋯ ⋯主要分
布在台湾 、琉球海拔山区润湿地 〔2〕 。从上述文
献植物特征的描述来看 , 台湾学者所指的金
线莲 与金线莲属不同种植物 , 主要 区别点为
叶脉的颜色不同 。 目前一些文献常常把这两
种拉丁学名品名混淆 , 如《新华本草纲要 》记
载〔3〕。 开唇兰属有两种可作为药用 , 一种称金
线兰 A . fo rm os a n us H a ya ta . 其产地 : 福建 、
台湾 。功效与花叶开唇兰一致 , 另一种称金丝
线 A . r o二b u咭h ii (W a ll. )I才in d l. 又名 花叶开
唇兰 , 其功效 : 有滋补 、止痛 、镇咳的功效 , 用
于跌打 、咳嗽 、肾虚 。 文中把 上述两个种的品
名 、功效及产地混淆 , 前者产地有误 , 后者名
称 、功效不确切 , 应予以更正 。 《中草大辞典》
称之为虎头蕉 A . tai w a n es 八 H a ya ta . (即 A .
fo r’n o sa n u s H a y , ) , 但其原植物特征描述 、功
效却与 A . ro x bu rg h i (W al . )Li nd l一致 。 属学名误用 , 应予以更正 〔‘〕。
虎头蕉究竟是不是金线莲 , 《本草拾遗》
曰 : “虎头蕉 , 出福建 、台湾五虎山者为佳 。 一
茎独上 , 叶抱茎生 , 不相对 , 形类蕉而小 , 苗高
五 、六寸 , 秋时起茎 , 开花似兰 , 色红 , 结实有
刺 , 类蓖麻子 , 外面苞状 。 若高三 、 四尺者 , 名
美人蕉 , 系一类二种也 ”旧 。 其植物形态与金
线莲不完全一致 。 《草宝》曰 : “虎头蕉性温力
猛 , 有毒 , 能治风痹 ” 。 其性味 , 功效与金线莲
完全不同 。 由此可见 , 古人所说的虎头蕉与金
,
A d d r e s s
:
Z h e n g C t, n
,
Fu ji
a r, Pr o v in e ia l In s t it u te fo r D r u g C o n t r o l
,
F u z h o u
△ 本课题为福建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 [J
《中草药》l , , 弓年第 27 卷第 3 期 · 1 6 9 ·
线莲属 不同种植物 , 至于虎头蕉属于哪种植
物 , 有待于进一步考 证 。
图 金线莲原植物
1
.
2 性味 、功效考证 : 金线莲民间治疗范 围
极广 。主要盛行于闽台 , 据《福建药物志》记载
其性味 : 平 、甘 ;清热凉血 、祛风利湿 。主治 : 咯
血 、支气管炎 、肾炎 、膀光炎 、糖尿病 , 乳糜尿 ,
血尿 , 风湿性关节炎 , 小儿急惊风 , 毒蛇咬伤 。
福建各地 区用药情况略有不同 : 闽西地 区 (宁
化 、 泰宁等县 )民间多用于小儿高烧不退 , 惊
风 、 闽南地 区多用于治疗肾炎 、膀胧炎 、糖尿
病 , 闽中地区多用于消炎 、镇痛 、治疗胆结石 、
胆道炎等 , 闽东地区多用于祛风湿 、舒经脉 、
养血 、通痹 , 治疗风湿骨节痛 , 腰膝痹痛 , 《浙
南本草新编》记载其味淡 ,性微温 , 祛风湿 , 舒
筋络 。 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6 〕。 据《中国本
草原色 图谱》记载 : 台湾金线莲性味 : 性平微
寒 , 味甘微苦无毒 。入肝肺胃心脾诸经 。功能 :
具解热 , 清火 、退火降血压功能 , 主疗肝脾病 ,
肺劳肺病 , 遗精 、遗漏诸病 , 兼治胸痛 、胰痛 、
咳嗽血虚 、血热 吐血 , 肝火 、小儿发育不 良及
毒蛇咬伤等 。 近年来 , 金线莲在 台湾备受亲
睐 , 民间称之为“药中之王 ” 。主治 : 高血压 、糖
尿病 、心脏病 、肺炎 、急 、慢性肝炎 、肾炎等症 。
由此可见金线莲与台湾金线莲的性味功效极
·
17 0
·
为相似 , 台湾民间把两者混为同一物使用 。
2 原植物调查
据 文献报 道 : 全 国 已发现 的开唇 兰属
(A n
o e c t o c h ilu 、 B I
.
)有 8 种 〔, ·“〕 , 主要分布 西
南 、东南各省和台湾 , 其中花叶开唇兰分布最
广 , 但储量相对较多 , 花叶开唇兰一般生于通
风条件较好 , 湿度较高 , 光线较弱的山涧常绿
阔叶林下 , 如枯枝落 叶层 、沟边 、岩缝 、石壁 、
树兜头等阴湿地带 ,垂直分布范围较广 , 从海
拔 30 0一 1 2 0 0 m 均有分布 , 主要分布福建 、江
西 、浙江 、广西 、 广东 、海南等省 。 经过赴福建
武夷山 、永安 、宁化 、沙县 、永春及广西桂林地
区野外资源调查 , 共采集 40 余份植物标本 ,
列出开唇兰 8 种植物分布概况表和分种检索
表 , 调查中发现 : 花叶开唇兰的营养体在不同
生境下甚至同一生境下差异较大 , 如叶脉 , 可
观察到叶片上金黄 网脉至网脉不明显甚至无
法看到 , 这两种形态的植株常常是生长于同
一环境下以伴生形式存在 , 民间习称“金线莲
公 , 金线莲母 ” 。过去曾有人把 “金线莲公 ” (无
金黄色 网脉 )定 为绒叶斑叶兰 G o dP era * -
lu ti n’z M a xi m . , 亦有学者认为可把该植物分
出一个新种或变型 。 我们认为所谓 “金钱莲
公 ”的无金黄色 网脉是其外观难以看到并不
是没有的 , 有的中脉为金黄色 , 有的侧脉基部
为金黄色 , 有的幼嫩时叶脉 为金黄色而成熟
后因叶增厚变得不明显 。 花叶开唇兰叶脉金
黄色 明显到不明显 , 是一种植物具有过渡型
且不稳定的特征 。 这种现象均属于种群个体
之间的差异 , 仍属 同一种 。我们对花 仆l开唇兰
及 “金线莲公 ”进行了花的解剖 , 组织 显微及
理化分析实验 比较 , 结果完全一致 , 所 谓“金
线莲公 ”实际是花 叶开唇兰 , 广西地区也发现
叶 网脉变异 的情况 。 花 叶开 唇 兰 A . ro 二-
占u 曙人11 (w a ll. )IJ in d l. 与台湾开唇兰 A . fo 。-
m os a n u : H a y at a
. 原植物主要 区别点是 : a )叶
脉 : 前者叶上表面为黑紫色 , 网脉金黄色 , 后
者 叶上表面为墨绿色 , 网脉为 白色 ; b) 唇瓣
顶端裂片形状 、 大小 ;前者为舌条 形长 5 一
6 m m
, 宽 2 ~ 3 m m , 后者 为宽舌 条形 长 6 一
7m m
, 宽 3 一 4 m m ; c )脱脉体着生于花距的位
置 : 前者位于花距的中部 , 后者位于花距的近
末端 。 此外 , 高雄开唇兰 A . ko s}l un en si : H a y -
at a
. 的主要区别点 : 花基部具双叉状花距 , 唇
瓣中部变窄为爪 , 无流苏 。
2. 1 开唇兰属 8 种植物分布概况 :
a )花 叶 开 唇 兰 A . r o 二bu 咭h ii (W a ll. )
I
J
in d l
. 浙江 、福建 、江西 、广西 、广东等地 〔9 , 。
b )浙江开唇兰 A . z 人eji a n 岁n s c i : 2 . w e i
e t Y
.
B
.
C ha n g (新 )浙江 、福建等地〔, “〕 。
e )艳 丽开 唇兰 八 . 观e u lm e in s i、 (Pa r . e t
R eh b
.
f)S e id e n f〔”〕

d )峨眉开唇兰 A . e m e ie n sis K . Y . I砂 a n g
四川峨眉山 , 海拔 g o o m 〔‘2〕 。
e )台湾开唇兰 A . fo r m o s a n u s H a ya t a 台
湾 、琉球海拔 1 5 0 0m 的林中〔8〕。
f)单囊开唇兰 A . in a ba i H a ya ta . 分布于
台湾整岛海拔 1 5。。m 以下的林中〔幻 。
g )高雄开唇兰 A . k o s hu n e n sis H a y a t a . 分
布台湾省 , 于海拔高度 1 50 o m 的林下〔幻 。
h )二囊开唇 兰 A . la n c e ol a t u : L in d l. 分
布于台湾中部海拔 1 5 o 0 m 以下阔叶林中〔幻 。
开唇兰属 8 种植物分类检索表
1 (12 )
. 叶片具金黄色的网状或具白色 网脉 , 唇瓣具两侧尊片延伸展而出的明显花距 。
2 (5)
. 叶片上面具白色网脉 。
3 (4 )
. 唇瓣的爪为深楔形 (尖楔形 ) , 距长 sm m , 顶端不分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fo r m ~ nu :
4 (3) 唇瓣的爪非楔形 , 距长 l o m m , 顶端 2 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kos h un en “ ,
5 (2 )
. 叶片上面具金黄色 网脉 。
6 (7)
. 唇瓣裂片卵形 , 两面边缘被毛 , 边撕裂 。 中部具爪 , 边缘全缘 , 被毛 , 唇瓣的基部凹陷呈球形的囊状距或伸
长的圆锥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m ou lme n si ,
7 (6)
. 唇瓣的两侧裂片宽大 , 矩圆形 、倒三角形 、鸡冠状 、边缘为撕裂状 、流苏状 , 疏的钝齿状 , 唇瓣的基部的距
为伸长的圆锥状 。
8 (9)
. 唇瓣二侧具宽大的矩圆形的片 。 距的末端 2 深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m ei en si
9 (8)
. 唇瓣二侧具倒三角形或鸡冠状的片 , 距的末端为 2 浅裂或不裂 。
10 (1 1 )
. 唇瓣二侧具的鸡冠状片 , 片的爪部边缘为 6 条流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阳劝盯g 人i
1 1 (10 )
. 唇瓣二侧具宽大倒三角形的片 , 片的爪部边缘仅具 3 ~ 4 (2 ~ 5) 枚小齿 , 长 3 m m 以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z heji a n ge 川is
1 2 (1 )
. 叶片为绿色 , 无白色网脉或金黄色网脉 , 唇瓣囊状 , 囊包含在侧普之中 。
1 3 (14 )
. 花尊片淡棕绿色 , 但其边缘和小脉具浅白色 , 外侧具腺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ina ba i
1 4 (1 3 )
. 花曹片淡黄色 , 无白色网脉 , 外侧无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lan “ol at us
3 商品调查 竭 , 药材市场金线莲大部分从广西 、江西等省
商 品调查显示 : 由于同属其他种分布较 收购而来 。 其中广西产金线莲植株明显大于
窄或储量极 为稀少 ,难以形成商品 , 目前大陆 其他产地 。 质优品一般用草纸将全株压片出
地 区金线莲商品来源仅为花叶开唇兰一种 , 售 。 台湾开唇兰 A . fo r , os an us H ay at a . 及高
由于其叶具紫红色 叶脉且有特异香气 , 不易 雄开唇兰 A . kos h un en sz’ Hay at a . 分布在台湾
产生代用品 , 但有发现斑叶兰属植物 (G o 心一 省 , 但储量稀少 , 大陆未见分布 , 仅流行于台
e
ra )混入正 品中 , 如银线莲 G o ‘勿£ra sc hen 一 湾民间 , 近年来 , 台湾流行金线莲热 , 大陆地
dl7 an
a R ei ch b
.
f
. , 其 叶为狭 卵形 , 叶脉 为 白 区金线莲通过商业渠道大量流入台湾 , 与台
色 , 性味功效与金线莲显 著不 同 , 应加以 区 湾开唇兰 、高雄开唇兰均称为金线莲混同使
别 。 近年来随着使用量增加 . 台商的大量收 用 。
购 , 使其价格逐年递增 , 福建本地资源 日渐枯 4 讨论
《中草药》1 9 9 6 年第 27 卷第 3 期 1 7 1
通过文献考证 、药源调查 、分类学鉴定 ,
对金线莲来源 、分布及商品概况有 了初步的
了解 , 这对金线莲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由
于金线莲 生长条件要求苛刻 , 加上近年大量
的采集以及野生动物 的侵食 , 金线莲宝贵资
源匾乏问题日趋严重 , 目前台湾 、大陆学者 已
着手对金线莲人工栽培 、组培进行了研究 , 并
获得初步成功 , 但如何使之从实验室转入工
厂化生产 、扩大 产量 , 是一项巫待解 决的课
题 。
致谢 : 本课题植物腊 叶标 本承 蒙中国科
学院植物研究所朗楷永研 究员和 福建师大生
物 系林来官教授鉴定 , 特此致谢 。
参 考 文 献
l 福建中 民药研 究所编 . 福建药物 志 . 第二册 . 福 州 : 福建
科技出版社 , 1 9 8 2 . 2 1 5
竺 吴青 昌 . 中 国本 草原色 图谱 . 台北 : 台湾药草 出版社 ,
19 84 4 3
3 江苏植 物研究所 . 新华本草纲要 . 第 三册 . L海 : 上海科
技 出版社 , 19 8 8 . 5 7 5
4 江苏新厌学院 . 中药 大辞典 . 上册 . _匕海 : 上海 人民出版
社 . 1 9 7 7 . 1 3 3 4
5 赵学敏 . 本草 纲 目拾遗 .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 9 8 3.
1 6 8
6 浙南本草新编编写组 . 浙南本草新编 . 杭州 : 浙江人民出
版社 , 1 9 7 6 . 4 4 2
7 候宽昭 . 中国种子植物科属 词典 修订版 . 北京 : 科技出
版不{: , 19 8 2 . 3 2
8 T a n g

Shiu I iu
.
F lo
r a o f T a iw a n
.
v a l 5
.
E po e h P u blis h
-
in g C o
.
1 9 7 8
.
8 7 4
9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北京 :科技 出版
社 , 1 9 8 5 . 6 6 2
10 韦 直 , 等 . 植物研究 , 2 95 9 , 9 (2 ) : 3 3
n 吴征锰主编 . 西藏植物 志 . 第 8 卷 . 北京 : 科学 出版 社 ,
1 98 7
.
7 7 5
1 2 朗楷永 . 植物分类 学报 , 19 8 2 , 2 0 (2 ) : 1 8 2
(1 9 9 5

0 3

0 7 收稿 )
P h a r m a e o g n o s tie S tu d ie s o n Jin x ia n lia n 1
.
B e n e a o lo g ie R ev ie w
,
R e s o u r e e Su r v ey a n d
T a x o n o m iC Id e n tifie a tio n
Z lle n g C hu n
,
H u a n g Y iz h o n g
,
Ji Lia n fa n g
R e 、一]It o f th e p r e s e n t , t u d y s ho w e d th a t A n o e c z o c hil, ‘5 r o x b u嗒h ii (W a ll . )I in d l. 15 th e g e n u in e s p e e ie s
e u r r e n tl冬一 1 ; 、e d a 、 fo lk m e d ie in e , w h ile A . fo r m o sa n u s H a ya t a
.
15 a d iffe r e n t s p e e ie 、 w ith th e s a m e n a m e o f
Jin x la n lia n 一fh e d is tr ib u tio n a n d e e o lo g ie a l e n v ir o n m e n t o f Jin x ia n lia n w e r e d e s er ib e d a n d a n in d e x o f e ig h t
、p e e ie s o f 八 刀o e‘一 t o e hilu 、 BI. w e r e lis t e d t o d i、t in g u is h th e ir m a l n e h a r a e t e r is tie d iffe r e n e es .
黄蔑顺沟平栽技术的研究
xlJ西省医药研究所 (太原 0 3 0 (23 1 )
山西省中药材学校
太原市药材公司
白效令 朱 倪 娜 王 湘
王菊明
蔚 玲
摘 要 在山地和平地通过对直播 、沿沟立栽 、顺沟平栽 3 种栽培技术比较 , 认为黄蔑顺沟平栽是
现有栽培方法中最优的一种 , 单产实数平地达 1 . 2 6 k g / m Z , 山地达 。. 9 6k g / m “ , 同时鲜根长 、根粗 、
根重较其它两种栽培方一法有显著或极 显著增加 , 投 入产出比平地为 1 : 12 . 94 , 山地为 卜 9 、 95 , 是
一种科学合理 , 经济效益明显 , 适合于山地和平地的栽培黄蔑技术 。
*
A d d r e : 、 : B a i X ia o lin g , S h a n x i l
〕r o v in e ia l In s tit u t e o f M e d ie in e
,
T a iy u a n
·
17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