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毛茛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全 文 :毛蓖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上海    ! !  郭学敏  洪永福 周 桌轮
摘要 毛莫属植物化学成分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毛蓑属植物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 。 据 《中国植物志》所载 , 该属植物在我国有 种 , 而近
年来的调查研究表明 , 生长于我国的该属植物种类远不止此数 。该属植物在我国作为药用 已有
相当长的历史 。早在《神农本草 》中即记载有石龙苗 口“ , 。““ 。。。  。细  作 为 药用的说
法 。在后来的《本草纲目 》中又收录了毛莫   ’。川。 。 《全国中草药汇编 》所载种作为药
用 , 其中的禺毛蓑        玄   、茵茵蒜       ‘ 、肉根毛莫     ‘、扬子毛蓑    
 ! 等在安徽 、浙江等省的民间广泛用作草药 。   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猫爪草     “ ,
用于治疗颈淋 巴结核等疾病 , 标志着毛蓑属植物药用价值正式为人们所接豪。
毛莫属植物一般具有小毒 , 有解清热解毒的功效 , 而该属植物在我国资源非常丰富 , 因
而其药用价值很有开发的必妥 。 目前为止 , 我国对该属植物的研究极少 , 而化学成分的研究
更是少见 。 仅有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姜达衙等〔‘〕从小毛莫的干燥根茎一猫爪草中分离出了豆街
醇、 廿烷酸 丁肉豆落酸十八烷丛醋种脂溶性成分 。 我们自   年开始 , 对小毛莫进行 了进一
步 的研究 , 并从其干燥根茎的  乙醇提取物中 , 分离得到了 个单体化合物 。
 内醋类化合物
以原白头翁素为代 表的一系列内酷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毛莫属植物中。 这类化合物由于
其独特配生理活性毛典型的生源合成途径 , 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
这类化合物至 目前为止 已发现了 个 。 原白头翁素             、 白头翁 素 一
       、        、 、         、                      和  屁    一
  。 在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中均存在 个由个碳原子组成的结构片段 , 该结构片断在全水解后
包括酷键的水解和醚键的水解  , 均可产生 个相当于丫一淡基戊酸的结构 。
对此类化合物的研究始于对毛蓖属植物的毒性和抗微生物活性的研究。   年      
 。〔幻首次在    的 地 上部分发现了 种醚溶性物质 , 并发现其具有强大的抗微生物活性 ,
次年又从毛茎 毛 莫  ,     和鳞茎毛莫   “  “  中 提 得 此 物质 , 命名为原 白 头 翁
素 , 并用化学方法鉴定了其结构〔“〕。 由于原 白头翁素强烈的生理活性 , 吸引人们以抗 菌 活
性为指导 , 在众多的毛莫科植物中寻找原白头翁素等物质 , 并对其药理活性及化 学 合 成 等
进 行 了 深 入的研究 。 在此间人们几乎在所有的毛莫属植物中均检测到了原白头翁素类物质
的存在 。 金钟麟等〔‘〕亦于    年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了原白头翁素 。 原白头翁素 的药 理作
用可概括为抗菌 、 抗病毒和抗癌三方面的活性 。
毛食科植物在形态学上的巨大差异 , 在被子植物中是很少见的。 为此人们在对毛莫科植
物形态学、 血清学及核型研究的基础上 , 对其中的酚类 、 生物碱类和氰贰类物质进行了广泛
的研究 。 其中毛莫属植物主要集中在对原白头翁素类物质的研究 。   年   等〔〕用 元素
标记方法证明原 白头翁素的前体为 一氧代戊二酸  一          , 并对其生源途径
进行 了深入的探讨〔〕。      等〔〕的研究进一步表明 , 原白头翁素的形成可能与植物的防御
过程石关 , 并于  年首次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得到了原 白头翁素〔“〕。
          ,    ,    ,              ,  、                      ,       
一    
另外,     “〕还分离得到       , 此化合物与以上所提到的内酷类化合物在结
构上差异较大 , 其化学式为  一      一一  一毋    一     一 一     一 一   护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在毛莫属植物化学分 类学 上另一类很有价值的化合物 。       〔 , 曾
检查了包括毛莫属植物在内的 种毛蓑科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黄酮
类化合物与毛莫科植物分类学的关系 。
截止 目前为止 , 人们已从大多数毛莫属植物中检测到黄酮类化合物的存在 , 其贰多 以 
贰的形式存在 。 已从毛莫属植物中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为牡荆素    !   、 肥皂 草 素
         、 新 牡荆素        、 鱿草素        、异鱿草素          
  、       、 棉花皮次贰            、 榭皮素 、 芦丁 。
 皂试类
毛蓑属植物中的皂贰类成分较简单。 目前 已从毛莫属植物中得到的 皂贰其贰元均为齐墩
果酸型三枯皂贰 , 有常春藤皂贰元和齐墩果酸  种 。
      等〔‘〕由无花果毛蓑 · ‘   中分离得到了具抗风湿作用的齐 墩果酸和常春
藤皂贰元 , 此后又先后从中分离得到了常春藤皂贰元一   一 一葡萄糖贰        ,  
 一        和常春藤皂贰元鼠李糖糖贰                         〔‘ ,  ‘〕。
  年    等〔 〕用发酵法从  ·  。。川。甲 得到一新的皂贰 , 并用化学降解和光 谱 分 析
方法确定 了其结构为  一。一 一    ! ∀ # ∃ %   ∀ # & % ∋一 l ‘) 2 5 一0 一 〔日一g l u e o p y r a n o s y l 一 1 护扩
、6 产了了 尹 ( a 一r h a m n o p y 一r a n o s y l一 1 ‘) 2 5 一0 一 ( 日一g lu e o p y r a s n o s y l一 1 ‘, ) 〕h ed ra ge -n in ( I ) , 见图 。
4 生物碱
虽然作为毛莫科化学成分的1个特征 , 生
物碱类化合物在毛莫科植物中广泛存在 。 但
毛莫属植物中生物碱类化合物却较简单。 直
至1990年才由B on ora等〔11〕从塞尔维亚毛莫
R .ser b玄。“:的根 茎 中分离得到了4 种季按类
生物碱 , 木兰花碱 ( m agnoflo rin e ) 、 非 图 化合物 I 结构式
洲防己碱 ( eo lu m b a m in e ) 、 小巢碱 ( berberin e ) 、 巴马 亭 ( p alm atin e ) , 分别 为 原
小璧碱型和阿朴酚型 。 从其它同属植物中亦检测到季按生物碱的存在 ,但未能分离得到单体 。
今 考 文 献
姜达街 , 等 。 中国中药杂志 , 1 , , 3 , 一8 ( 。) : 5 50
B o a s F 。 B e r D e u t B o t a n G e s , 1 9 3 4 , 5 2 : 1 2 6
B
o a s F

J C h e m S o c
,
1 9 3 5
,
1 1 4 5
金钟麒 , 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1 9 90 , 1 1 ( 5 ) : 53 9
S
u
g
a
T
, e t a l
.
C h
e
m L
e t t
,
1 9 7 4 ( 1
0
)
:
1 2 0 1
S
u
g
a
T
, e t a l

C h e 位 L ett , 1 9 7 7 ( 6 ) : 7 0 9
B
o n o r a
A
, e t a l
.
E
s s o n z o D
e r
i
v
A g
r u
m
,
1 9 8 7
,
5 1
(
l
)
:
7 4
B
o n o r a
A
, e t a l
.
B i
o c
h
e
m P h y
s
i
o
l P f l
-
a n z , 1 9 8 9
,
1 8 5 ( 5

6 )
: 3 9 7
S h i b a t a T
, e t a l
.
B
u
l l C h
e
m S
o e
J
a
P
,
1 9 7 2
,
4 5
(
3
)
:
9 3 0
1 0
1 l
1 2
L
e
b
r e t o n P

P l a n t a M
e d P h y t o t h e r
,
1 9 8 6
,
2 0 ( 4 )
:
2 7 5
B o n o
r a
A
, e t a l

P h y t o c h e m
,
1 牙9 0 , 2 9
( 7 )
:
2 3 8 9
P
o u r a t
H
.
P l
a n t a
M
e
d P h y t
o t h
e r ,
1 , 6 9
,
3 ( 4 )
:
2 8 8
C A 1 9 7 4
,
8 1
:
1 3 6 4 5 I
c
C A 1 9 8 3
,
9 8
:
7 7 9 9 5
)
T
e x
i
e r
o
, e t a l
.
P h y r
o c
h
e
m
,
1 9 8 4
,
2 3
( 1
2
)
:
2 9 0 3
,J通任一Ž,二古立
《中草药》1 , 9 5年第26 卷第10 期
( 19 9 4一 1 1 一 2 3收稿 )
·
5 5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