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桂西峰丛岩溶区的环境特点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设计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3(5):408— 413 2003年 9月
桂西峰丛岩溶区的环境特点及
农业生态 系统优化设
庞冬辉1,李先琨2,何成新2,蒋
(1.广西山区综合开发技术中心,广西南宁53012;2. 羹 嚣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桂林 541006;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桂西岩溶峰丛山区生态系统功能脆弱、抗干扰能力低,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急需修复和重建。以生
态学的原理 与方法 为指 导 ,进行 土地利用的优化设计 ,调整农村 产业结构 ,通过全 面封育 与先锋群 落的构建 ,
实行乔灌藤草优化配置、生态防护林体系与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结合 ,恢复 良好的森林植被,涵养表层岩溶
水,改善生存环境 ,进行不同地貌部位和岩溶地质背景下适生植物合理布局,是峰丛岩溶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基
本步骤。
关键词 :岩溶 山区 ;峰丛洼 地 ;环境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优化
中国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1000—3142(2003)05—0408—06
Environm ental ’ ‘ ‘ and zolog:aw 1 claracteristics elec Rlc ’l
rehabilitati0n and optimization of eco—
agricultural system in karst peak
cl uster areas in W estern Guangxi
PANG Dong—huP,LI Xian—kun ,HE Cheng—xin ,J IANG Zhong—cheng0
(1.Guangxi Technical Center of Integrate Exploitation of Mountain,Nanning 530012,China;2、Guangxi
Institute of Bontany,Guanga i Zh“nn :“A“t0nO17tO“s Region and Academia Sinica,Guilin 541006,China
3.Institute of Karst Geology,CAGS,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In W estern Guangxi,the ecosystem function of karst peak cluster areas is fragile and anti—turbulence
ability is absent,raising the risk of the frequent nature disaster.According tO the method and principles of e—
cology,rehabilitating the forest vegetation tO adjust structure of rural produce,optimizing agriculture internal
developing proportion,exploring various effective model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s the basic
way tO remedy and reconstruct the ecosystem of karst areas.The type of the barren hill and the local weather
pattern are required tO seal a mountain pass of limestone hill and construct vegetation in different zone with in—
digenous species of arbor,shrub,grass,vine and optimizing their combination;tO select excellent local tree spe—
cies,especially the faSt—growth evergreen broadleaves tree species as main species for woodland reconstruction.
The well—adjusted planting in different geomorphic positions and karst geological backgrounds,will develope
special local product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收稿 日期 :2003—03—25; 修 订 日期 :2003—07—3O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课题(20O1BA6O6A-O8,国攻 2000一kOl一04—08);广西科技攻关重大项 目(桂科攻 0133001)
作者简介:庞冬辉(1959一),男,广西博 自人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与综合治理研究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期 庞冬辉等 :桂西峰丛岩溶区的环境特点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设计 409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Key w。rds:karst regi0n;karst peak cluster area;envir0nmenta1 characteristics;optimization of ec0一agricuItur
al system
我国是岩溶大 国 ,岩溶 (包括覆盖 、埋藏)总面积
达 344.3万 km ,占全世界 岩溶 地貌面积 的 60 以
上,其中裸露型面积为 90.7万 km 。西南岩溶 区
包括 贵州 、广西 、云南 、四川 、重庆等省 市最为集 中分
布,包括浅覆盖岩溶在内,岩溶面积合计达 儿1.6万
km (广 西 科 学 院,l994),占全 国 岩 溶 面 积 的
32.4%。
我国西南岩溶区由于其优越 的地理环境条件 ,
养育形成了资源的多样性 ,然而 ,资源蕴藏量低,特
别是长期的低技术组合下靠拼资源 、高物质和人力
的投入来发展经济 ,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经济
增长与资源、环境和资金的矛盾相 当尖锐。资源面
临严重危机,尤其是水资源 、土地资源的紧缺严重阻
碍人民生活、生产的改善。由于土地利用方式不当,
广西岩溶地区的土壤侵蚀模数平均达 2 550 t/km .
a以上 ,严重 地段 可达 10 000~20 000 t/km。.a,据
统计,广西岩溶石漠化面积已达 21 840 km ,且以每
年 3 ~6 的速度发展(贺根生,2002)。近 500 a
来,岩溶区旱涝灾害的频率高达 4O.1 ~76.5 ,
灾害发生面积分别 占广西全区的 35 ~73 。
本文通过对岩溶 区生态环境 特点 、地质 背景 、自
然资源和社会人文条件 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弄清岩
溶山区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探索不同岩溶环境有
效恢复森林植被的途径 ,提 出可持续发展的岩溶生
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资源、生态、经济
合理配置模式,为岩溶石山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成功的样板。
广西岩溶环境特征
广 西岩溶 总面 积为 9.7万 km ,占广西 全 区总
面积 4l 。广西 的岩溶地貌 主要包 括 3种类 型 :峰
丛洼地、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图 1)。峰丛洼地主
要分布于桂西北和桂中地 区,峰林谷地主要分布于
桂东北的桂林、柳州一带 ,孤峰平原主要分布于桂中
地区,如来宾等地,桂东北也有分布。
调查研究表明,广西的植物种类在全国列第三
位 ,且特有植物 也较 多 。桂 西 南 岩溶 区是 我 国三 个
植 物特有 现象的分 布 中心之 一 ,为具有 国际意义 的
生物多样性关键地 区之一(陈灵芝 ,1993)。以广西
弄岗自然保护区来说 ,有维管束植物 l 454种 ,特有
—’——— — ‘—’。。’’ 。。 。’。。-。。⋯ ‘
种 29种 (广西植物研究 所 ,1988)。
岩溶区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均大 ,但其中的
耕地面积所 占的比例很低 ,以广西而言 ,28个重点
岩溶县的耕地 占土地 总面积的 9 ,大大低于全 国
耕地面积 占国 土总 面 积 l4 的 比例 。岩溶 区不 但
耕地资源数量不足 ,而且耕地资源质量低。
图 1 广西岩溶类型分布图
Fig. 1 The karst region and its
physiognomy in Guangxi
岩溶山区生态脆弱 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可溶岩
尤其是纯石灰岩造壤能力低 ,营养元素匮乏和在长
期强烈岩溶作用下产生的地表、地下双层空间结构 ,
导致土壤贫瘠(袁道先,1988),加之人类不当的土地
利用方式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广西岩溶区
是一个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经济系统与双层结构
的脆弱的岩溶生态系统相容共存相互作用的复杂系
统 ,但只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实施人为正向干扰 ,是
可以修复或复原的(李先琨 ,2002)。根据生态学原
理,设计新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促进岩溶山区的社会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2 桂西峰丛洼地 区域农业生态系
统优化设计
2.1广西的岩溶峰 丛洼地分布及其环境特点
广西的峰丛洼地总面积为 49 642.0 km ,其中
70%分布于桂西。地貌上,峰丛洼地由众多高低错
落的联座尖峭(锥状)山峰与其间形态各异的多边形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1O 广 西 植 物 23卷
封闭洼地组成 ,常连片分布 lO n~10 n km2。海拔
高度 200~ 1 830 m,相对 高 度 100~ 1 260 m。都
安 、大化 、南 丹 、马 山 、河池 、忻 城 ,田 阳、东 兰 、巴马 、
凌云、乐业、天等、靖 西、德保等县的峰丛洼地面积
大,分布集中;环江、平果、宜州、凤 山、隆林 、西林、百
色、天峨、田林、田东等县的分布面积相对较少。峰
丛洼地具有完整的岩溶水垂直动力分带及岩溶水赋
存极不均一与动态变化不稳定的特点。饱气带厚度
大,一般均有数十米至二、三百米不等,并向云贵高
原斜坡地带增大。渗流带竖向洞穴、浅潜流带洞穴、
地下河洞穴发育 ,漏 斗、落水洞 、竖井、天窗 比比皆
是。地表水贫乏,地下水埋藏深 ,常为数十米至二、
三百米。峰丛洼地 由质纯的石灰岩、自云岩、白云质
灰岩、灰质白云岩及全碳酸盐岩组合构成 ,岩石容易
溶解 ,故由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层很薄 ,峰丛洼地区土
壤稀少,植物生长困难。峰丛洼地地区的旱涝灾害
非常频繁和十分严重 ;峰丛岩溶山区也是 十分贫 困
的地区,其所在县绝大多数为国家级贫 困县 。当地
居民不但贫困,且饮用水非 常困难 ,耕地严重不足,
交通十分不便。因此 ,无论是生态环境、社会环境,
还是生存条件,桂西峰丛洼地地区都亟待治理或改
善 。
2.2有关生态学原理韵 运 用
2.2.1生 态主导 因子原 理 生态 系统动态 受生态 因
子的影响,在诸多复杂的生态因子中,有一个或几个
具有支配作用 (余作 岳等,1996),即主导 因子,它
(tit)直接影响岩溶脆弱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进程。
岩溶脆弱生态系统 的恢复重建,首要任务是控
制水土流失、解决人畜饮水和耕地用水 ,提高土地生
产率。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过程中,生态主导
因子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分阶段
调整工作重点。
2.2.2时空分布 的生态原理 良好 的生态系统 能最
大限度地利用 自然资源 ,随着系统的动态变化而保
持相对的平衡和稳定,这取决于系统的时空调节和
自我稳定性。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领域 ,
认为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 ,也类
似于生态学理论的时空原理(李先琨,2003)。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容纳量 ,直接依赖于可利用
的空间范围,如何在时间和季节上使生态系统充分
利用 自然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光能、热能及
其它资源的生产潜力,从而造就生态系统的良性循
环,需要利用时间格局的生态学原理。
2.2.3生态位和 多样性原理 稳定 的生态系统内
部 ,各物种都占据一定 的生态资源 ,且都具有各自的
生态空间,物种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不十分紧
密,各 自占据着已分化了的生态位(马世骏,1988)。
岩溶区在复合农林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时,需要
合理配置物种的水平空间、垂直空间和地下空间的
生态位分布,构建多层次的复合群落,并提高物种和
系统的多样 性 。
2.2.4干扰理论 与人 工诱导恢 复 根据 系统 干扰的
普遍性原理,对岩溶生态系统实行正干扰。人工的
积极干扰需通过岩溶环境学和生态学 、保护生物学、
农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从岩溶地球化学背景的角
度考虑适生树种 、植物的选择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
植物群落的构建技术 ,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从相似
的生物地理气候地带 引进优质高效性能稳定 的适生
树种,参照区域性的顶极植物群落,人工模拟构建岩
溶 山地植被生态 系统 。
2.3示范 区设计
国家“十五”攻关计划项目示范区——广西平果
县果化镇布尧村龙何屯,地处 107。23 E、23。23 N,属
于典型的岩溶峰丛洼地地貌。峰丛洼地由众多高低
错落的联座尖峭(锥状)山峰与其间形态各异的多边
形封闭洼地(当地村民称“弄”)组成,全屯共有 35个
弄。峰丛洼地底部标高 300~400 m不等,石峰高
度可达 550 m。与示范区相距不远的右江河谷标高
只有 100 m。
示 范区地层 主要 为 Plq和 Plm,局部地区出露
有 P2和 T2,岩石主要为纯石灰岩和硅质灰岩 ,东南
角有少量泥质成分。该点生态环境的突出特点是:
岩石裸露、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由岩石风化
形成的土层很薄,峰丛洼地区土壤稀少 ,岩石裸露,
加之人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石漠化趋势明显。
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覆 盖率很 低,植被覆盖率不 足
lO ,森林覆 盖率 不足 l ,树种单 一 (以任 豆为
主),旱涝灾害非常频繁和严重。全屯依靠一个岩溶
泉维持人畜用水。
全屯 114户,人 口 530人,其 中劳动力 378人。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780元,主要来源于种养业和劳
务输出;文化水平较低,文化程度普遍在初中以下。
耕地严重不足,农业作物单一 ,生产力水平低 ,资源
利用率低。
根据果化岩溶峰丛洼地示范区的特点、环境状
况、土地利用情况和当地生产及居 民经济水平 ,生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期 庞冬辉等 :桂西峰丛岩溶区的环境特点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设计 411
重建主要从土地整理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改善农业
基础设施建设 与恢 复植 被 人手 ,将 当地 的生态 重建
工作与农业生产 、居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考
虑 。
2.3.1岩 溶 区退化生 态 系统的土地 整理 以生态学
及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寻求人类活动与 自然协
调的生态规划 ,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控制水土流
失 ,遏制石漠化趋势 。
土地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土地整
理不但涉及山、水 、田、林、路的全面调整 ,而且还有
灌溉系统和土壤质量 的改造 ,土地质量提高 的另一
措施是坡改梯工程建设、增加石质梯 田土壤和中低
产 田的土壤 改 良。在土 壤肥 力 分析 的基 础上 ,增施
有关 肥料 。
示范区通过优化岩溶地区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
结构,带动山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水旱轮作;通过生
物措施、增施有机肥和监测配方施肥,改善土壤理化
性状,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 ,减少水土流失 ,
提高地力 ,实现退耕还林 还草,改善和保护生态环
境 。
根据龙何屯附近峰丛洼地的自然条件及土地利
用现 状 ,将 耕 地 和 山地 划 分 为 2大类 、6个 立 地类
型 :
I、耕地 (参考 因子 :坡度 、土层 、裸岩率等 )
I。:坡 度 ≤ 10。,土层 深 度 > 50 cm,裸 岩 率 <
30 ;
I 2:坡 度 在 10。~ 25。之 间 ,土层 厚 度 25~50
cm,以梯地 为主 ,裸 岩率 <70 。
I。:坡度> 25。,以石穴 地为主 ,裸 岩率≥70 。
Ⅱ、荒地(参 考 因子 :植 被盖 度 、植 物生 长状 况 、
土壤盖度等)
Ⅱ。:植被盖度≥80 ,灌木 、草 木植 物生长 良
好,在封育条件下能 自然恢复;
Ⅱz:植被 盖 度介 于 30 9/5~80 之 间 ,灌 木 、草
本植物生长一般 ,土壤覆盖率度≥10 ,可进行人工
造林 ;
Ⅱ。:植被盖度<30 9/5。土壤主要分布于石缝
中,土壤盖度< 10 ,难 以造林 。
2.3.2全面封育与退耕还林 岩溶区植被恢复的第
一 步是封山育林已经成为共识,但有的石山经封山
后几年可恢 复形成植被 ,并逐渐形 成岩溶森林 ,而有
的石漠化地区久封不育或极难恢复,这是由于岩溶
环境造成植被和生态的特殊性,富钙 的地球化学背
景造成岩溶森林植物的喜钙性,岩石裸露导致植物
岩生性 ,岩溶干旱使森林生态表现为旱生性而岩溶
洼地积水又导致生态的湿生性,环境中的碳循环加
强了岩溶动力条件,加速元素迁移和某些难溶成分
的活化 ;地貌景观与微环境 的多样性使岩溶区植被
在小范围内常常有常绿林与落叶林、阔叶林与针叶
林共存 ,洼地底部到高差只有 300 m 的峰顶也有明
显的垂直分异;地质背景的差异也使得植物物种产
生分异(蒋忠诚 ,1997,1999);因此,在岩溶山地封育
过程中,充分考虑生境的异质性和地球化学背景的
作用 ,更有利于植被的恢复。
图 2 岩溶峰丛洼地区复合农林系统立体布局图
Fig.2 The vertical layout of agro—forestry system
in karst peak cluster area
人工促进先锋群落的形成是岩溶植被有效恢复
的途径 ,先锋群落一旦形成,将大大改善岩溶环境,
有利于常绿树种的定居生长 ,促进先锋群落的形成
是岩溶生态重建一项重要的工作 ,当前,在岩溶生态
重建过程中,石 山造林树种单一、以落叶树种为主
(常用的包括任豆、香椿等),生态恢复过程中以经济
林代替生态林的现象普遍存在,岩溶植被生态系统
功能低下,对于改善岩溶 山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十分
不利,亟需构建生态功能优 良的复层植物群落。
果化示范区石漠化非常严重,封山育林作为主
要的工作,规划总面积 320 hm。。封山育林工作包
括 2个主要方面,一是划分不同类型、并根据不同的
立地条件制定封山育林的措施与对策,分别采取“以
封为主,封造结合”和“封造并举”的方法,进行封 山
育林 ;二是配置适生优良树种、进行人工优化植物群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12 广 西 植 物 23卷
落的构建 。
在适宜 地段及 缓坡 地 开展 人工 育林试 验 ,加速
植被恢复的进程。计划造林面积 50 hm ,植树 2万
棵 ,开展植被恢 复试验 、人工植物 群落优化配置模式
试验及其配套技术体系等试验面积 20 hm2。在岩
溶环境调查基础上 ,选择适宜种植的速生先锋树种 ,
采集种子、培育高质量的营养袋苗和裸根苗 ,植树造
林或直播法造林,配置灌草种类构建先锋群落,构建
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优 良模式 。拟选择用于造林
的先锋树种:任豆、香椿、青冈、化香 、菜豆树、海南蒲
桃、南酸枣 、苦楝、银合欢 、茶条木等。
2.3.3乔灌藤草优化配置与地带性植被的构建 参
照区域性的顶极植物群落 ,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从
相似的生物地理气候地带引进优质高效性能稳定的
适生树种,重视和加强高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人工模
拟构建岩溶山地植被生态系统。一个有高度生态功
能和生产力的植被 的关键在于其适宜的树种和草
种 。缺乏多样的优 良树、草种将导致地 区生物多样
性减少 、植被涵养水 源保 持水 土功能微弱 ,生产力低
下,病虫害蔓延和地力衰减 ,极不利于保持和发展持
久的生态环境建设的效力 ,也无助于提高农民收入。
为此 ,除首先从 当地原 生植被 中选用适宜的树、草
种 ,以及重视和加强 包 括高 新 技术 手段 在 内的育种
研究外 ,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从相近似的生物地理气
候地带引进性能稳定的优 良树种和草种,以此丰富
和改善林草植被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经济效
益 (李先琨 ,2003)。
通过生态地理气候带的对 比研究慎重选择 ,通
过试验、注重安全地积极引种将是促进和改善生态
环境建设与退耕还林的一大举措 。
2.3.4特 色农林产品开发与基地建设 生态环境建
设必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生产产业链”。
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草是以重建和改善生态为
第一 目的,进而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育和改善所形
成的优质高产的植物生产力(木材、果品、饲草等)给
农民和国家带来财富,再通过生产力的转化与增值
形成第二性的动物生产力(肉类、乳品、皮毛等)和第
三性的深加工商品生产进入国内外的贸易市场而产
生更大的财富。这样一条产业链将形成生态环境、
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的物质 、能量与价值的 良
性反馈链带 ,保证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和人民、国家
的收入不断增长。因此 ,在生态环境建设与退耕还
林草的操作中,在保证生态优化的条件下,充分开发
利用广西岩溶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名特优资源植
物,建立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兼顾经济效益与产业链
的形成。适当考虑发展经济树种和人工种草以开展
舍饲养畜 ,能避免放牧对林草的破坏 ,还能更好地保
持水土,增肥地力和迅速增加农民收入。
广西岩溶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中许多是具有较高
经济价值的名特优资源植物,形成特殊的热带和亚
热带岩溶植物区系(广西植物研究所 ,1997;许兆然,
1993)。由于天然植被的生态效益远远高于单纯的
人工植被,在生态保护和建设过程中,引进、发掘和
推广适宜岩溶山地区种植生长的优 良常绿阔叶树种
及特色农林植物生产技术 ,有效提高生物生产效率
和植被覆盖率 ,通过试验示范,为岩溶植被的优质高
效恢复、岩溶山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强生态系统
功能,提供科学依据和成功样板。
平果示范区种植业主要进行峰丛洼地名特优良
品种及产业化开发,包括引进 中药材、经济作物、水
果、经济林等 ,示范面积共 220 hm2。其中:中药材
80 hm ,经济作物 55 hm ,经济林 30 hm ,果园 50
hm ,优质牧草 5 hm 。发展 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
材 、林果业为 主的支 柱产业 ,改 变 以粮 为主 、结构 单
一 的局面。此外,开展优质特色种苗繁育与示范基
地建设 ,种苗基地总面积 5 hm ,其中:药材面积 2
hmz,优质果木面 积 2 hmz,特色 经济作物面积 1
hm。。
2.3.5发展畜禽的圈养养殖 由于岩溶峰丛洼地生
态环境脆弱 ,草料不足 ,养殖业的发展方向以圈养为
主,重点发展山羊圈养技术和产业,这在峰丛岩溶山
区是一个创新产业 。拟通过引进附加值高的山羊和
黄羊作为主要发展品种,计划发展规模为 1 000头。
此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适当发展猪、牛、优质鸡等
养殖业,以帮助当地居 民尽快提高经济收入。牧草
种植与养殖业相对应 ,相应发展一些饲料植物。
2.3.6基础设施 建 设 与改 善 岩溶 区严 重 缺水 ,重
点是表层岩溶泉开发 ,并配套修建水柜蓄水。能源
开发以兴建沼气为主,示范区建沼气池 100个 ,同时
发展薪炭林和部分引进液化气等能源。道路建设、
供水供电、农村茅草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通过
多方筹措资金积极解决。
2.3.7加强群众文化素质教育和科技培训 计划培
训农民 3 000人次 ,采取室内上课 、讲座、组织参观、
实地传授、电教等多种方式进行 ,对少数具有一定基
础、积极性高的农户分别选择 1人送到专业培训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期 庞冬辉等 :桂西峰丛岩溶区的环境特点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设计
接受较系统的职业培训 ,使每户农 民至少有 1人掌
握 1~2门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
3 岩 溶峰 丛 洼 地 生 态综 合 治理 的
成功经验
广西马山县古零镇弄拉屯为典型的峰丛洼地环
境 ,土地面积 1.7 km ,主要 由 2个峰丛洼地构成 ,
共有连座 的 石 峰 25座 ,海 拔 600~ 740 ITI,石 峰 高
峻、陡峭 ,占地 80%,坡度一般在 50。以上。洼地深
嵌于石峰之间,是主要 的耕地 ,面积约 4 hm。,仅 占
土地总面积 的 5 。弄拉 的天然林 已于 1958~ 1963
年全部砍光,当时裸露石山环境使 当地居 民也非常
贫困,饮用水也非常困难。1964年开始对鸡蛋堡和
田湾山山峰封山育林 ,84年对水源林 山峰重新育林
并对上弄拉山峰进行封 山育林 ,并开始发展以金银
花和苦丁茶 为 主 的药 材 和果 树 产业 。1989年人 均
收入 900元,森林覆盖率达到 30 ,居民基本上摆
脱了贫困。当地发展生态农业 ,在改善当地生态环
境和生活条件方面取得 了重要进展。主要经验包
括:(1)建立完整 的立体生态农业结构,格局是:耕
地、菜地主要在洼地底部和比较平缓的山凹,耕地种
植以玉米、旱藕为主的旱作粮食作物 ,山麓、平缓的
山坡重点发展果树和经济林 、用材林 ,间种药材,峰
丛垭 口和比较陡的山坡 主要发展金银花等藤本植
物,有土地段 ,适当发展竹林。陡峭山峰地段则长期
封 山育 林,重 点 发 展水 源 林 和 景观林 (蒋 忠诚 ,
2001)。(2)表层岩溶泉开发与水柜配套建设 :表层
岩溶带是地表强烈岩溶化过程的产物,是中国南方
岩溶区非常普遍的一种岩溶现象,其厚度和特征因
地而异,在弄拉可达 lOm。但西南岩溶石山区,由于
普遍缺乏森林覆盖、岩石裸露 ,表层岩溶带对雨水的
调蓄能力弱 ,使得岩溶泉水在雨后不久即干涸,只有
提高表层岩溶带的森林覆盖率才能增加表层岩溶水
的调蓄功能 ,使表层岩溶泉水常流不断。通过岩溶
所专家指导有效开发表层岩溶泉水资源,对弄拉兰
电堂表层岩溶泉流路的查找和归并 ,建设 了枯季水
流量不低于 0.1 L/S的常流岩溶泉 ,虽然其补给区
范围仅约 400 m。,但泉水供全村人饮用有余。(3)
人工培植野生名特优植物资源 :如青天葵 ,为名贵稀
少的石山地 区生长的中药材,以前只有野生的,1999
年开始在弄 拉人 工 培植 ,并 取得 成 功 ,2000年 扩 大
种植规模 ,总产量约 100 kg,产值 3万多元。(4)发
展名特优植物的苗圃,形成苗圃产业。到 2000年,
弄拉农民人均收入 3 000元 ,饮用水问题完全解决。
弄拉屯的植被覆盖率达到 80 ,森林覆盖率已达到
40 ,裸露岩溶石山已完全改变面貌 。
4 结语
桂西地处整个东南亚岩溶石山的中心地带,是
峰丛岩溶地貌最典型的地区,石漠化非常严重 ,综合
分析桂西峰丛洼地 区生态环境特点 、地质背景 、资源
和人文条件以及生态退化和石漠化现状,探索不 同
类型峰丛洼地岩 溶环 境有 效恢 复森林 植被 的途 径 ,
具有重要意义。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 ,依据生
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岩溶山区社会
经济生态复合系统的优化设计 ,设计符合不同自然
条件和不 同岩 溶 环境 类 型 的农 林 牧 良性 生态 产 业
链,建立峰丛洼地区良性循环的立体生态农业结构;
合理配置高效的植物群落,控制水土流失 、遏制石漠
化,构建岩溶生态系统的优化模式.通过生态重建试
验,开发岩溶石山区不同环境适生的名特优产品,不
仅可带动试验区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而且
可辐射至整个西南岩溶环境 ,为整个西南岩溶区石
漠化治理、土地整理和生态重建提供典型的范例和
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广西科 学院 石 山课 题组 .1994.广西 石山 地 区生 态 重建 工程
技术可行性研究[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
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农村 发展 中心,广西 大学 林学 院.
1997.广西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M].南宁 :广西
科技 出版社 .
广西植物研究所.1988.广西弄岗自然保护 区综合考察报告
Ec].广西植物 ,增刊一.
马世骏.1991.中国生态学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集)[M].北
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l991.
陈灵 芝.1 993.中国的生物 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M].北京 :科学出版社,l993.
贺根生 ,刘 昆.2002.岩溶地区:不仅生存还要致富.科
学时报(第一版)[N].3月 29日.
余作岳 ,彭少麟.1996.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
生态学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 出版社.
袁道先 ,蔡桂鸿.1988.岩溶环境学 [M].重庆:重庆出版
社.
Li XK(李先琨 ),He CX(何成新).2002.Comprehensive
(下转第 398页 Continue on page 39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98 广 西 植 物 23卷
Nakashizuka T, Iida S. 1995. Composition, dynamics
and disturbance regimes of 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s
in monsoon Asia~J].Vegetation,121:23-30.
Nilsson C,Ekbald A,Gardfiell M,et a1.1991.Long—
term effects of river regulation on river margin vegeta—
tion[J].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8:963—987.
Peng SL (彭 少 麟 ). i987. Community dominance in
Guangdong subtropical forests(广东亚热带森林群 落优
势度)口].Acta Ecologica Sinica(生态学报),7(10):
36— 42.
Pringle CM .1 990.Nutrient spatial heterogeneity:effects
on community structure, physiognomy, and diversity
of stream algae[J].Ecology,71:905—920.
Reyolds JF,HL,Hungate BA.1997.Soil heterogeneity
and plant competion in an annual grassland[J].Ecolo—
gY,78(7):2 076—2 090.
Sakio H.1997.Effects of natural disturbance on the re—
generation of riparian forests in a Chichibu M ountains
central Japan[J].Plant Ecology,132:181—195.
Shi JP(施济普),Zhu H(朱 华).2002.Effects of three
main disturbances on the plant diversity of the tropical
forest in Xishuangbanna(三种 干 扰方 式 对 西双版 纳热
带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Guihaia(广西植
物),22(2):129—135.
Sollins P. 1 998.Factors influencing species composition
in tropical lowland rain forest:does soil matter[J].E—
cology,79(1):23—30.
Stohlgren YJ,Bachand RR, Onami Yasuhiro,et a1.
1998.Species—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vegetation
patterns:effects of spatial scale and tree life-stage[J].
Plant Ecology,135:215— 228.
Tabacchi E,Tabacchi AN.1 990.Decamps O.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of the riparian vegetation along a flu—
vial corridor[J].Landscape Ecology,5:9—2o.
Titus J H. 1 990.M icro—topography and woody plant re—
generation in a hardwood floodplain swamp in Florida
[J].Bulletin of the Torrey Botanical Club,117:429
— — 437.
Xie JY(谢晋 阳),Chen LZ(陈灵芝).1994.Species diver—
sity characteristics of deciduous forests in the warm
temperature zone of north China(暖温带落叶阔 叶林 的
物种多样性 特征 )[J].Acta Ecologica Sinica(生 态学
报),14(4):337—344.
Zhang JT(张金 屯),Yan YC(阎耀川),Jin YX(金义兴).
1995.Plant community and heherogeneity(植物群落与
异质性)口].Journal of Wuhan Botanical Research(武
汉植物研究),13(2);329—336.
(上接第 413页 Continue from page 413)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and rehabilitation,re—
construction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ragile karst e—
cosystem(西部开发与热带亚热带岩溶脆弱生态系统
恢 复 重 建 )[J].System Sciences and Comprehensi e
Studies in Agriculture(农业 系统 科学 与综 合研究),18
(1):13— 16.
Li XK(李先琨),Su ZM(苏 宗明 ),Lu SH(吕仕 洪),et
a1. 2003. The spatial pattern of natural vegetation in
the karst regions of Guangxi and the ecological signality
for ecosystem rehabili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广西岩
溶植被自然分布规律及对岩溶生态恢复的意义)[J].
Journal ofMountain Science(山地学 报),21(2):129
— 139.
Jiang ZC(蒋忠诚).1997.Element migration in karst geo—
chemical processes of the dolomite in Nongla,Guangxi
(广西弄拉白云岩地区的岩溶地球化学研究)[J].Car—
sologicaSinica(中国岩溶),1997,16(4):304—312
Jiang ZC(蒋忠诚).1999.Element migration in karst dy—
namic system(岩溶动力系统中的元素迁移)[J].Acta
Geography Sinica (地理学报),54(5):438—443.
Jiang ZC(蒋忠诚 ).2001.Rehabilitation of Ecology and
Optimization of Eco—agricultural structure in Carst
Peak cluster Area in Nongla of Guangxi(广 西弄 拉峰
丛石山生态重建经验及生态农业结构优化)[J].Gu。 —
gxi Sciences(广西科学),8(4):3O8—312.
Xu ZY(许兆然).1993.A study of the limestone forest
flora of southern and southwestern China(中国南部和
西南部石灰岩植物区系的研究)[J].Guihaia(广西植
物),Supp.Ⅳ (增刊 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