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岩黄连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6(6):675— 680 2006年 儿 月
岩黄连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
蒋水元,韦 霄,李 虹,李 锋,胡兴华,赵志国
( 薯 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
摘 要:该操作规程明确规定了岩黄连的种质特征、产地环境、种子标 准、育苗技术、栽培技术 措施、采收加
工、外观品质、成分含量 、农药残留以及包装 、储运方法等。基地生产应用表明:生长一年采收,平均每株鲜重
0.2~O.3 kg平均每株产品约 0.02~O.03 kg;产品以干燥品计岩黄连总碱含量茎叶部不低于 0.1 、根部不低
于 0.2 oA;产品各项卫生质量均达到国家相关规定。
关键词:岩黄连 ;规范化种植 ;操作规程
中图分类号 :$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142(2006)06—0675-06
GA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on
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
JIANG Shui—yuan,W EI Xiao,LI Hong,LI Feng,
HU Xing—hua.ZHAO Zhi—guo
(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Guangxi Zhuangzu Autonomous Region and Academia Sinica,Guilin 541006,China)
Abstract:This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gives the medical herb production of 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
definitely regulations on the germ plasm,natural conditions of growing area,seed quality standards,appearance
nature,content of active ingredient,and on how to nurse the seedlings,to grow the herb,to pack,store and car—
ry the production,last,the level of pesticide residue and fungicide residue.One—year—old plants from growing
base show that the average weight of per fresh plant is around 0.2~ 0.3 kg,and the average weight of tom—
modity of each plant is around 0.02~O.03 kg;of dry plants,the content of C.saxicola total alkaloid is no less
than 0.1 in the leaves and no less than 0.2 in the roots;one conclusion can be drawed that all sanitation
levels of the production have measured up the nation’S correlative provisions.
Key words: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GA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2002年《中药材 生产 质量 管 理规 范 (试 行)》
(GAP)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中药材生产从传
统的、自发式的落后状态 ,逐步 向现代 化、规范化水
平转化。实施 中药材 GAP,即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
各主要环节进行有效 的质量控制 ,是保证 中药材质
量“稳定、可控”,保 障中医临床用药 “安全 、有效”的
重要措施 ,其核心是针对各 地的生产 品种、环境特
点、技术状态、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制定出切实可
行的、达到GAP要求的方法和措施,即标准操作规
程(S0P)。岩黄连,别名岩胡、岩连、菊花黄连、土黄
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9)。《广西中药材标准》
收载的岩黄连来源 于紫堇科 (Fumariaceae)紫 堇属
(Corydalis)石 生黄 堇 (C.saxicola Bunt.)的全草
(广西壮族 自治 区卫生厅 ,l990)。该植物主要分布
于甘肃、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四JI等省区,生于山
地林缘岩石缝 隙中。在广西多见于桂西和桂西北 ,
以东兰、巴马、都安、靖西、德保等县资源较为集中,
习生于海拔 600 IT1以上的岩石峭壁或岩洞 口(广西
收稿日期 :2006—02—24 修 回日期:2006—07—31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攻关项 目(桂科攻 0235022—5)[Supported by Key Technologi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Guangxi(0235022—5)-I
作者简介:蒋水元(1972一),男,广西全州人 ,副研究员 ,从事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76 广 西 植 物 26卷
植物研究所,1993)。由于生境的脆弱和人为的破
坏,岩黄连野生资源面临枯竭,种质处于稀有濒危状
态(文和群等,1993)。为了满足逐步走向规模化的
中药制药的需要 ,笔者于 2002年起 ,开展 了岩黄连
规范化种植技术的专项研究,并初步制定出其标准
操作规程。
1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按照我 国《中药材生产质量 管理规范》(GAP)
(试行),制定 了广西壮族 自治区岩黄连规范化生产
操作规程,明确规定了岩黄连的种质特征、产地环
境、种子标准、育苗技术、栽培技术措施、采收加工、
外观品质、成分含量、农药残留以及包装、储运方法
等,分别从品名、产地、生长环境、栽培(整地、种植、
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2n-r、质量管理、
包装及贮存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论述。本规程适用于
广西岩黄连主要产区。
2 引用标准
(1)GB5084—92农 田灌 溉 水 质 量 标 准。(2)
GB3095—96大气环境质量 标准。(3)GB4285—95土
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4)YB—T_1—2003药用植物
绿色出口生产基地行业标准 。(5)《中华人 民共和国
药典~(2005年版)。(6)《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试行)。(7)GB4285—89农药安全使用标
准。(8)WM/T2—2004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
行业标准。(9)GB9687—88国家食品包装卫生标准。
(10)桂农办发E2oo4]56号文关于确定广西种植业
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环境检测免检参数的通知。
3 基地 自然条件
3.1自然地理
广西东兰县是岩黄连的主要产区。该县地处桂
西北,云贵高原南缘,红水河中游;东傍金城江区,西
界凤山县,南傍大化、巴马县,北邻南丹、天峨县。全
县总面积2 415 km ,耕地面积 12 066.7 hm 。东兰
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夏长冬短,雨
量充沛,全县年均气温 18.6~21℃,年均降雨量为
1 196.61 mm,水热系数 2.5,属湿润气候 ,相对湿度
79 。土壤属亚热带 阔叶林红壤地带 ,成 土母岩有
浅灰色砂岩、粉砂岩夹岩、钙质页岩、石灰岩等,发育
成红壤、黄壤、石灰土、冲积土等 4大类。至 2004
年 ,全县种植岩黄连已达 200 hm ,年产岩黄连药材
约 24万 kg,岩黄连综合开发已成为东兰县乃至整
个河池地区的新兴产业。
3.2生态环境检测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和《绿
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在东兰县范围内,选择
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
源的岩黄连适生地作为岩黄连 GAP研究示范基
地,除大气(符合《关于确定广西种植业无公害农产
品产地认定环境检测免检参数的通知》空气参数)
外,对其土壤和水质两项环境质量进行检测。根据
广西测试分析研究 中心检测结果 ,土壤质量优于《土
壤环境质量标 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 ,
灌溉水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中的标准。
3.3立地条件选择
经过比较研究,岩黄连大田种植需要一定的保
护措施,种植地应选择 山坡 的中下部地段或排水 良
好的谷地、台地 ,山顶或洼地不宜种植。坡地坡度
25。以下,坡向朝东或偏东向较为理想;中性或稍偏
碱性 ,有机质丰富 ,质地疏松的石灰土较佳。日照时
间长、光照强烈、气温偏高、土壤瘠薄、酸性过重等环
境条件对岩黄连生长不利。
4 植物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
4.1生物学特性
岩黄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生育周期大致可
分为 4个阶段:1~3月,植株进入现蕾开花期,先是
主花茎自茎端抽出,继而侧花茎产生,当叶片和花茎
数量不再增加时,植株生物量达到最大值;4~5月,
植株进入果实的发育和成熟阶段,与此同时,下部老
叶逐渐枯落,花茎亦在果熟后逐渐凋亡,植株生物量
急剧下降;6~8月,由于大量的营养消耗和夏季高温
影响,植株各器官生长呈停滞状态,但新的根原基和
芽原基则在不断发育壮大;9~12月,为主要的营养
生长期 ,随着叶数、叶面积的增加 ,生长 由慢变快 ,当
养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转人生殖生长。
4.2生长习性
引种栽培试验表明:岩黄连对温度的适应性较
广 ,在极端最低温一4.2℃和极端最高温 39.4℃条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期 蒋水元等 :岩黄连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 677
件下未表现出受危害的症状 。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
为 10~20℃,温度低于 5℃时植株生长缓慢,高于
25℃后,植株各器官的衰老进程加快,但基部与主
根的抗性较强,能在高温下继续维持一定的活力(蒋
水元等,2002)。因此,在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温和
凉爽的山地环境更适于岩黄连生长。
采用 Li一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岩黄连叶
片气体交换的测定结果表明(韦记青等,2006):岩黄
连光饱和点 (LSP)下 的光强 约为 329.181 6/~mol
m ·s ,光补偿点 (LCP)为 12.76 Mmo[m。·s ,
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低,属阴生植物,而产地夏
日太阳光强一般在 1 000/~mol 121 ·S- 以上 ,因此
在栽培过程中应使用遮荫 网,至少遮去 60%的光
强 ;CO2饱和点(CSP)约为 1 000/~mol·mol~,补偿
点为 68.80/~mol·mol~,羧化效率为 0.030 8gmol
m ·s ,而一般空气 CO2浓度在 390 Mmol·mol
左右,因此环境 CO:浓度升高对岩黄连 Pn的提高
有很大作用;岩黄连叶片水分利用率(wUE)随有效
光辐射强度 (PAR)的增强呈抛物线状变化 ,PAR在
200 I~mol·121 ·S 内呈 直线 上升 ,到 200 I~mol·
121 ·S 时 wUE达最大值,大于 200/~mol·m ·
s 后 wUE呈逐渐下降趋势,因此,栽培灌溉宜在早
晚间进行 。
植株全量动态分析表明,岩黄连对 N、P、K三
要素具有不同的需求规律。在营养生长期,地上部
分 N含量高于根系,而 K与之相反,说明此期茎叶
生长需要较多 N素积累;从现蕾期 至种子成熟期 ,N
的分布规律不变,而地上部分 K含量高于根系,说
明生殖生长时期,对 N、K均有较高的需求;种子成
熟后至新芽萌发时,地上部分 N含量低于根系,而
K与之相反,说明此期应适 当控制 N 素供应。在年
生长周期内,岩黄连地下部分 P的含量比同期地上
部分高,说明 P的供应相对较为充足。因此,在岩
黄连的种植过程中,适时施用偏 N肥和偏 K肥有助
于提高药材和种子的产量。
5 种质特性
岩黄连人工栽培时间不长,各地种源均来 自当
地野生种。经调查 ,东兰岩黄连栽培 主要有两个类
型,即大叶岩黄连和普通岩黄连,其中普通岩黄连种
植面积较大。两个类型间生物特性(表 1)和品质特
性(表 2)比较如下 :
表 1 岩黄连两类型间生物特性比较
Table 1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two types
of 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
植物形态 叶长 lO~30 am,下面
Appearance 具白色鳞秕 ;裂 片 较
小,末 回裂 片菱 形 或
卵形 ,长 2~5 am,宽
1~ 3 am,裂 缺较深 。
茎较细弱
物候 现蕾期 1月中旬至下
Phenology 旬;盛花 期 2月上 旬
至下 旬;果熟 期 4月
上旬至下旬
种子 千粒重 0.468 g;发芽
Seeds 率 3O ~4O
生长 株型较小 ,产 量较低 ,
Growth 岩黄连总碱含量低
叶长 15~40 am.叶色翠
绿,下面几无 白色鳞秕,
叶质较厚 ;裂片较大,末
回裂片阔卵形 ,长 3~5
em,宽 2~4 am,裂缺较
浅。茎较粗壮
现蕾 期 2月 中旬 至 下
旬;盛花期 2月 底 至 3
月中旬;果熟期 4月下
旬至 5月上旬
千粒重 0.462 g;发芽率
15% ~2O%
株型较大 ,产量较高,岩
黄连总碱含量高
表 2 两个类型间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Table 2 Content of total alkaloid in two types
of Corydalis saxicola
类型 Types
总碱含量 Content of total alkaloid( )
地上部分(茎、叶) 地下部分(根、根茎)
I eaves and stalks Roots and rootstocks
6 种植方法
6.1种苗繁殖技术
岩黄连主要采用种子繁殖。普通岩黄连种子发
芽率约为 3O ,大叶岩黄连种子发芽率约为 15 。
在室温贮藏条件下,4月中旬成熟的种子直至翌年
的 4月下旬种子均有一定的发芽力,发芽率随着贮
藏时间的增加不断下降,表现出前期和后期下降较
快,中期较稳定的特征。
6.1.1苗圃的构建 苗圃地选择:苗圃地选择背风
向阳、排灌便利的平地或缓坡地 ,土壤疏松、肥沃,无
污染和严重土传病害发生史。搭设荫棚:苗圃地需
搭棚营造适宜环境。一般棚顶高 2 121,两侧缘高1.5
121,棚宽 4 121,棚长依地块长度而定;顶棚先覆盖一
层无滴长寿塑料膜 ,上面再加一层遮光率为 5O ~
7O 的遮荫网;棚四周空出或以竹条、芒杆等做成围
篱。苗床整理:将棚下土壤深翻 2O cm,清除树根、
杂草、石块等物,打碎土块,做成宽 1 m,高 2O cm的
苗床;床面撒施一定量的腐熟禽畜粪肥、磷肥和火烧
土,浅锄与表土充分混合均匀,整细耙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78 广 西 植 物 26卷
6.1.2播种育苗 选种和采种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
虫害的植株作为留种母株,加强花果期管理,促进种
子充实饱满,提高种子产量。4~5月间,当果荚由
青转为黄绿,种子变黑且具光泽时,即可采种。采种
时,去除果穗基部和顶部两端的果荚,保留果穗中部
果荚,带回后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开晾干,待种荚爆裂
后收种。种子处理 :采 回的种子通过清选 除去杂物
和瘪粒后 ,可立即进行播种 ,或装入洁净布袋置于温
度为 3~6℃的冰箱内贮藏。播种 :岩黄连采种后至
6月份播种较为适宜,不但能够保持较高的发芽率,
而且对于移栽和定植后的植株生长较为有利。一般
采用撒播,密度不宜过大,用种量为 4~5 g·m-。,可
与细土或河沙混匀后再均匀撒于苗床,播种后宜用
过筛的园土或火烧 土覆盖约 5mm 厚 。经 1~2个
月,种子基本完成出芽。
6.1.3苗期管理 淋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淋水最
好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水要清洁。除草:坚持除早、
除了,减少杂草争夺水分和养分。施肥:在苗木生长
期间可适当施用石灰和复合肥、充分腐熟的粪水或
麸水。间苗:在苗木过密处,疏除小苗、弱苗,使长势
良好的壮苗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留苗数量以400
~ 5O0株 · 为宜。上营养杯:除近距离的苗木可
带土移植外,一般需先上营养杯,培育杯装苗。营养
杯可选用口径 7 crux高 10 cm的规格;营养土可采
用园土、火烧土和腐熟禽畜粪的混合基质;上杯时间
以幼苗具 3~5片真叶时为宜;杯装苗管理同苗床
苗 。
6.2移栽定植
6.2.1整地 种植地定点规划后 ,全垦深翻 30 cm,
任其曝晒、风化,以降低病菌及害虫数量,加速土壤
熟化。翻地时,应将树木、杂草、石块等杂物清除干
净,坡地依地形沿等高线做成梯地,梯级内宜外高内
低,成稍为倾斜状 ,内侧开设排水沟 。移栽前 ,先按
一 定的用量,在种植地撒施石灰、磷肥和腐熟后的农
家肥,然后再翻耕 1次,将土块打碎耙平,做成 1~
1.2 m宽的畦。
6.2.2搭棚 依据种植地的地形地势,按照苗圃棚
架的搭建方法,搭好防雨遮荫棚。
6.2.3定植 种植 时间:定植 时间以 9~10月份为
好,这时气温已有所下降,苗木生理机能逐步增强,
地上部茎叶和地下部根系生长开始转旺 ,移栽后利
于苗势迅速恢复。移栽时选择雨后阴天或晴天无风
的早、晚时候进行,这样苗木的成活率较高。种植规
格 :种植密度一般行距 40~50 cm,株距 30~40 cm,
每亩除掉步道所占面积外种植 3 000~4 000株。种
植方法:苗床苗在种植技术上,一是尽量做到随挖随
栽,挖时尽量避免损伤根系;二是栽的深度要适宜,
应以栽到苗木根颈处为宜,不能过深或过浅;三是栽
后应淋足定根水;营养杯苗种植时应尽量保持土坨
完整 ,种植穴深度 与土坨高度一致 ,种植 后适 当镇
压,淋足定根水 。
6.3田间管理
6.3.1中耕除草 岩黄连种植后,及时中耕松土和
清除杂草,保持土壤疏松,防止杂草侵害。一般每年
须中耕 3次以上 ,即种植后至植株封行前 2~3次,
花果期结束后 1~2次。
6.3.2淋水 岩黄连较耐旱,但充足的水分更有利
于植株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在营养生长的前期,4~5
d即需浇水 1次,以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 80 左右
较为理想。植株封行后,则需适当减少淋水次数,使
土壤呈干湿交替状态 ,以促进健壮生长。
6.3.3施肥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合理追肥。定植
半个月以内为缓苗期,不必追施肥料。缓苗期过后,
每半个月追施沤制有机水肥或复合肥 1次;至植株现
蕾时,结合中耕开沟施人腐熟粪肥和适量 P、K肥 。
6.3.4修剪 对于当年采收的植株,在花茎伸长后,
及时摘除花序,可以防止开花结实对养分的大量消
耗,促进根、茎、叶营养器官的生长,提高产量;对于
留种母株,花果期除需加强水肥管理外,在盛果期后
摘掉果序的顶端部分,有利于中下部果实和种子的
生长发育,提高种子质量。
6.3.5病虫害防治(梁金兰,1997;孙鼐昌,1998)
(1)虫害 :菜粉蝶(Pieris rapae Linne)。症状:
以二龄幼虫啃食 叶肉,形成半透明小凹斑,三龄幼虫
可蚕食整个叶片,仅剩叶柄和叶脉。幼虫取食时排
出粪便,污染叶片。被害伤口可导致软腐病发生。
发生规律:一年可发生 4~5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下
越冬 。次年 3月中下旬 出现成虫 。成虫夜晚栖息在
植株上 ,白天活动 ,以晴天无风的中午最为活跃。卵
产于叶背面。幼龄幼虫受惊后有吐丝下垂的习性,
大龄幼虫受惊后有卷曲落地的习性,4~6月为幼虫
盛期。菜青虫的适温为20~25℃。防治方法:①农
业防治 :清除田间枯枝落 叶,种植前深翻土地 ,减少
虫源。②生物 防治:用 bt乳 油或青虫菌 6号液剂
(每 1 g含芽孢 100亿)500 g加水 750 kg喷雾,在
温度 20℃以上 ,相对湿度 85 以上时喷施 ,杀虫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期 蒋水元等 :岩黄连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 679
果最好,且有连锁反应杀虫效果 。③药剂防治:可喷
施 2.5 功夫乳油 5 000倍液,或 2.5 灭幼脲胶悬
剂 1 000倍液,隔 10 d喷 1次,连喷 2次。
(2)病害:岩黄连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白粉病
和茎基腐病 。
猝倒病 。病原 :鞭毛菌亚 门真菌 的瓜果腐 霉菌
Pythium aphanidermatum Fitzp。症状 :幼苗受害,
多在茎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绕茎 1周后,病部缢缩
成细线状,幼苗即倒伏死亡,但子叶仍保持绿色,严
重时造成成片死苗 。潮 湿时,病斑上产生 白色棉絮
状霉层。发病规律 :病均以菌丝体和卵孢子随病残
体在土壤 中越冬。由于其腐 生能力很强 ,可在土壤
中长期存活。条件适 宜,病菌产生孢子囊并释放出
游动孢子,直接侵入寄主引起发病。高湿、光照不
足、通风透气不 良是发病的主要条件。防治方法 :①
苗床土壤消毒:每 1 m。苗床可用土壤消毒散 6 g加
细干土 1O~15 kg拌匀,下铺上盖。②加强苗床管
理:苗床选择地势高且干燥的地方并施充分腐熟的
有机肥;控湿、通风透气;撒干细沙或草木灰;发现病
苗及时清除。③喷药防治:苗床可喷撒 58 瑞毒霉
锰锌 600倍液,或 90 乙磷铝 800倍液,加高锰酸
钾 1 000倍液,或铜氨合剂 400~500倍液,隔7~1O
d喷 1次 ,连喷 2~3次。
白粉病。病原: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真菌Ery—
siphe polygoni DC.和 Erysiphe pisi。症 状 :主要
为害叶片,叶柄和茎部也可受害。发病初期在叶两
面产生 白色粉状小斑点 ,后扩大呈 圆形、边缘不明显
的大斑 ,严重时病斑连片,白粉布满全叶。后期白色
粉状物变为灰 白色至紫褐色,病叶枯焦,有时可见病
斑上生黑褐色小点。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闭囊壳
或菌丝体随病残体越冬,第二年产生子囊孢子或分
生孢子,靠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具多次再侵染。
一 般干旱条件下或昼夜温差大、叶面易结露发病重。
防治方法:①消灭病原: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 4O%多硫悬浮剂 600~
800倍液,或农抗 120水剂 150~200倍液,隔 6~8
d喷 1次 ,连喷 3~4次。
茎基腐病(何金祥,2003)。病原:根据病原菌形
态,初步鉴定为无性态属于半知菌类葡萄孢属(Bot—
rytissp),有性态属于子囊菌门葡萄核盘菌属(Bot—
rytiniasp)。症状 :该病害在岩黄连茎叶生长盛期发
生严重 ,多为害植株茎基部和叶片。茎基部受害,先
产生水渍状暗绿色小点斑,以后逐渐围绕茎部呈暗
褐色软腐状斑块,病部稍缢缩,边缘明显,其上密生
灰霉。病斑进一步扩展,缢缩更明显,靠近茎基部的
叶柄变褐软腐断折,最后导致全株萎蔫倒伏。叶片
受害先从叶缘开始,呈水渍状暗绿色,近圆形或不规
则形 。多雨高湿(温度 20~25℃,相对湿度在 9O 9/6
以上)条件下,病斑迅速向叶内扩展成大型水渍状暗
褐色 、湿腐状病斑 ,严重时病斑 可沿 叶柄蔓延至茎
杆,形成长达数厘米的长椭圆形暗褐色条斑,病部表
面密生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此
病为害茎基部 比上部叶片严重 ,每年 3月份开始 ,植
株茎基部严重受害而导致茎部腐烂,使全株萎蔫枯
死。发病规律 :该病一般在 3~5月份发生,使岩黄
连茎基部腐烂,萎焉倒伏,发病率在 5O 左右,死亡
率达 2O ~3O 。防治方法:①生态防治:棚室及
田间围绕降低湿度,采用高垄栽培,垄高 40 cm,或
采用龟背畦种植 ,畦宽约 l_5 m,畦沟深 40 cm,进行
沟灌或采用避雨栽培技术。发病前后,控制浇水,适
时通风,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持续时间和叶缘吐水,
达到控病的目的。干旱地区可考虑盖地膜栽培,保
湿抑草,减少田间操作造成植株伤口传病。条件适
合的地区可实行与非寄主作物轮作。②加强栽培管
理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田间
操作时避免造成伤 口;及时拔除病株,病穴撒施石
灰,覆土踩紧;摘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菌
源。③化学防治以预防为主,在每年 3月发病初期 ,
隔 8~10 d喷施 1:0.7:200波尔多液两次,发 现
病株后 ,用 5O 万霉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 ;5O%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l 000~l 500倍液;5O 9/5速克灵
可湿性粉剂 1 000~2 000倍液;10%多氧霉素 1 000
倍液 ;交叉喷施 ,隔 7~10 d喷 1次 ,连续喷洒 3~4
次 ,可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展。
7 采收与加工
岩黄连全草人药。岩黄连种子成熟不一致 ,如
果不需要 留种 ,要在植株抽苔现蕾后至开花结实前
采收,此时产量最高,采收时,全株挖起 ,抖净根部泥
土;然后摊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后装袋打包。如果采
收季节内市场价格不理想,也可以让其坐地生长 2
~ 3 a,这样不仅产量更高 ,药材的有效 成份含量会
更高,经济价值也会更好。但是每年 5~9月正值高
温高湿季节 ,杂草多、管理难度较大,要特别加强 田
间管理。由于岩黄连植株含水量较高,易受潮发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8O 广 西 植 物 26卷
采收后应及时用铁丝挂在室 内阴干或于晴天在 阳光
下迅速晒干或用干燥机烘干,至含水量在1o 左右 9 包装、储藏及运输
为宜。不能淋雨 。
8 质量标准及监测
(1)来源 :紫堇科(Fumariaceae)紫堇属(Coryd—
alis)石生黄堇(C.saxicola Bunting)的全草 。
(2)性状鉴别 :根类圆柱形或 圆锥形 ,稍扭曲,下
部有分枝,直径 0.5~2 cm。表面淡黄色至棕黄色,
具纵裂纹或沟纹,栓皮发达易剥落;质松,断面不整
齐,似朽木状,皮部与木部界限不明显。叶具长柄,
柔软卷曲,长 15~30 cm 或更长 ;叶片多皱缩破碎 ,
淡黄色,完整者二回羽状复叶,一回裂片 5枚,奇数
对生,末回裂片菱形或卵形。气微,味苦涩。
(3)检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用植
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等有关标准,按每批
件数的 1 随机抽检样品。按照规定的检测方法,对
水分、总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浸 出物、重金属含量、农
药残留量等指标进行测定。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
准者,为绿色标准产品。否则,在该批次中抽取两份
样品复验一次。若复验结果仍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
规定 ,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符合绿色标准产品。
(4)含量测定 :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 国药典
2000年版(1部)附录 VI D)测定。①色谱条件与系
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乙腈 :水 (50:50,内含 0.34 磷酸二氢钾 和
0.17 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347
nm。理论板数按岩黄连碱峰计算应不低于 6 000。
②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岩黄连碱对照品适
量,加流动相制成每 1 mL含 25 p.g的溶液 ,即得 。
③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 品 10 g,剪碎 ,加入 2O倍
量 1 HC1溶液,煎煮 30 min,取水提液,药渣再重
复上一步骤,过滤,合并两次水提液,加氨水调 pH
至 1O,析出沉淀,过滤得清膏,8O℃干燥 2 h,加入
2O倍量氯仿回流提取 30 min,过滤,得黄绿色澄清
液体,将滤液减压蒸馏,挥干氯仿,加入 1O mL流动
相超声溶解 ,0.45 m微 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
得。④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
溶液各 2O 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
干燥品计算 ,地上部分(茎 、叶)岩黄连总碱不得低 于
0.1 ,地下部分(根 、根茎)黄连总碱不得低于 0.2 。
包装 :产品包装前应进行药材性状、杂质 、水分 、
有效成分(岩黄连总碱)含量 以及农药残 留量、重 金
属等检测 。用专用塑料包装袋密封包装 ,以免受潮
发霉 ,按 1O kg为 1包装单位 ;外装用编织袋,写明
品种、等级、净重 、毛重 、产地 、采收时间和调出13期 。
储藏:岩黄连应存放于专用 的仓库 中。仓库必须保
持阴凉、干燥 、通风 、避光 、防虫。仓库内空气湿度为
5O ~6O 最佳。并进行定期检查 。运输 :运输 中
要注意运输车辆应有防雨、防潮 、防污染 的条件 ,临
时用车要用清洁、无污染的材料严密覆盖。在运输时
采用单项装运,不得与化肥、农药等其他有毒有害物
质混装。运输时保持干燥,遇阴雨天气应防潮防雨。
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晒。装车后,应用绳索将
商品袋捆牢、固定,防止途中掉包,摔坏包装,造成商
品污染。商品运到交货地点后,应立即卸车交货,并
完善货物交接手续 ,装卸过程中应注意轻拿轻放。
参考文献 :
广西壮族 自治区卫生厅.1990.广西 中药材标准[M].南宁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广西科学 院广西 植 物研 究所.1993.广西 植物 志 (第 1卷)
[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委员会.2005.中华人 民共和 国药典 (1
部)[M].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
孙鼐昌.1998.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M].南宁:广西科技出
版社.
国家 中医药管 理局 中华本草 编委会.1999.中华本草 (第 7
卷)[M].上海 :上海科技 出版社.
梁金兰.1997.蔬菜病虫实用原色 图谱[M].郑州 :河南科技
出版社.
He JX(何 金 祥).2003.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pathogen causing the basilar stem of Corydalis saxicola rot—
ting and its prevention(岩黄连茎基腐病的分离鉴定及防治)
EJ].Guihaia(广西植物),23(5):473—475.
Jiang SY(蒋 水 元),Zhao RF(赵 瑞 峰),Hu XH(胡 兴华 ).
2002.Study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岩黄连引种栽培研究 )EJ].Guihaia(广西
植物),22(5):469—473.
Wei JQ(韦记青),Jiang SY(蒋水元),Tang H(唐 辉),et a1.
2006.Photosynthetic and transpi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ryd-
alis saxicola and its response to light intensity and concentration
of C02(岩黄连光合与蒸腾特性及其对光照强度和 CYOz浓度
的响应)EJ].Guihaia(广西植物),26(3):317-320.
Wen HQ(文 和 群 ),Xu ZR(许 兆 然 ),J.Vila—Lobos,et a1.
199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hreatened limestone
plants in south and southwest China(中国南 部和西南部石
灰岩珍稀 濒危 植物的初步研究 )[J].Guihaia(广西植 物),
13(增刊 4):55—9O.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