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7(3):440— 443 2007年 5月
六种贵州淫羊藿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盛茂银,陈庆富
(贵州师范大学 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 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 ,贵阳 550001)
摘 要:用压片法对原产贵州的六种淫羊藿属植物的根尖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表明:这 6种淫羊藿在核型上基本相同,都有 1对中间随体染色体,而且都为对称核型。箭叶淫羊藿、粗毛淫
羊藿、巫山淫羊藿、黔北淫羊藿、四川淫羊藿的核型公式均为 6m(2SAT)+6sm,而黔岭淫羊藿的为 8m
(2SAT)+4sm。
关键词:淫羊藿属;核型;系统关系
中图分类号:Q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3142(2007)03—0440—04
一r · l ● n ● T1 ■ l■ Karyotyoe anaysis otSlX ISptm eatum
一 ‘
lative‘ 一 ‘zhou。ChinSpecies n to Gui a ,
SHENG Mao-Yin,CHEN Qkng-Fu
(Institute of Pl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School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Hng,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rtg 550001,China)
Abstract:The karyotypes of six Epimedium species native to Guizhou were studied by cytological observation of root-
tip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ir karyotypes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with one pair of middle satellite chromosomes
and symmetric karyotype.Among them.the karyotype formulas of E.sagitatum,E.acuminatum,E.zoushanense,E.
baiea li—guizhouen5 and E.sutchuanenes are 4m+6sm+2m(S r)while E leptorrhizum 6m+4sm+4m(S ).
Key words:Epimedium;karyotype;phylogenesis
淫羊藿(barrenwort)为小檗科(Berberidaceae)
淫羊藿属(Epimedium L.)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又
名仙灵脾、羊合叶等。早在《神农本草经》(马绍宾
等,1996)即记载其“主阴痿绝伤、径中痛、益气力、强
志”。《本草纲目》(李时珍,1977)称其为“坚筋骨、益
精气、补腰脾、强心力”。近年来,研究表明淫羊藿的
药理主要集中在免疫、生殖系统、核酸代谢、心脑血
管系统及抗衰老等方面;同时在抗肿瘤方面的药效
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该属目前全球约6O种,中国是起源与分布中心
(陈谦海等,2004),约 5O种 5变种。贵州是最主要
的分布地区之一,目前报道了 16种2变种。淫羊藿
属在分类上是非常难以进行处理的一个类群,该属
植物的种类鉴定、系统关系方面的研究存在一定混
乱。关于该属植物的细胞学工作,Kuroki(1967,
1970)报道了日本产的 11种淫羊藿的核型。Taka—
hashi(1989)与 Tanaka(1981)研究了该属一些种类
的C带。但中国的淫羊藿属植物的核型研究未见
报道。本文首次报道了六种原产贵州的淫羊藿的核
型带型,填补了国内的研究空白,为该属的种类鉴
别、遗传育种、中药材资源合理开发应用以及系统关
系研究提供细胞学资料。
收稿日期 :2005-10—08 修回日期 :2006-02。04
基金项目:贵州中药现代化专项基金(黔科合农字[zoos]sosz号)[Supported by the Special Fund of Guizhou Province for Chinese Traditiona
Medicine Modernization]
作者简介:盛茂银(1980-),男,安徽和县人,在读硕士,研究方 向:植物遗传育种,(E—mail)shmoy@163.com。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cqf1966@163.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期 盛茂银等:六种贵州淫羊藿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441
1 材料与方法
六种淫羊藿属植物的实验材料均为贵州师范大
学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采集队采集于贵州省的野生
植株,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郭宝林教
授鉴定,凭证标本存于贵州师范大学植物遗传育种
研究标本室。供试材料具体情况见表 1。
从活体植株上剪取长 1~2 cm新的根尖于饱和
的a一溴萘溶液 5 h;乙醇 :冰醋酸(3:1)固定液中
固定 4~12 h,1 mol/L HC1溶液 6O℃解离 10 rain,
改良苯酚品红染色压片,镜检,照相。
核型分析按李懋学等(1985)的标准,取 5个细
胞的数据平均值,按 Levan等(1964)染色体命名,
按 Stebbins(1971)的标准核型分类。
表 1 供试材料及来源
Table 1 M aterials and resources
2 结果与分析
六个淫羊藿种的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相的染
色体观察结果表明,箭叶淫羊藿、四川I淫羊藿、粗毛
淫羊藿、巫山淫羊藿、黔北淫羊藿、黔岭淫羊藿都为
二倍体,2n一2x一12,都具有随体染色体。此外还
观察到,在黔岭淫羊藿经常存在二倍体细胞和四倍
体细胞的嵌合现象。6种材料的染色体参数见表 2,
染色体形态和核型及模式图分别见图 1,图版 I。
2.1粗毛淫羊藿 Epimedium acuminatum
表 2,图版 I—Eac01,图 1一Eac01。
贵州各个县均有分布,四川I、云南、广西、湖南、
湖北也有分布,生于海拔 4O0~2 100 m的山坡、沟
谷林下或灌丛中。
核型公式为 6m(2SAT)+6sm,1、2、6号为中
部着丝粒染色体,3、4、5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且
6号具有中间随体。染色体臂比的变异幅度为 1.15
~ 2.45,平均臂比值为 1.77,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
比为 1.41,属 2A型。
2.2四JI淫羊藿 Epimedium sutchuanense
表 2,图版 I—Esu02,图 卜Esu02。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贵州、l~t JlI、湖北,生于海拔
1 200 m 的山坡林下 。
表 2 六个淫羊藿种根尖有丝分裂细胞染色体核型参数
Table 2 The parameters of karyotypes
of six Epimedium species
*=随体染色体 *=SAT-chromosome
核型公式为 6m(2SAT)+6sm,1、2、6号为中
部着丝粒染色体,3、4、5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且
6号具有中间随体。染色体臂比的变异幅度为 1.3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期 盛茂银等:六种贵州淫羊藿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443
羊藿为大花类群。
核型公式为 6m(2SAT)+6sm,l、3、6号为 中
部着丝粒染色体,2、4、5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且
6号具有中间随体。染色体臂比的变异幅度为 1.30
~ 2.74,平均臂比值为 1.87,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
比为 1.44,属 2A型。
2.6巫山淫羊藿 Epimedium wushanense
表 2,图版 I-Ewu0l,图 l-Ewu0l。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贵州、四川、湖北、广西,海
拔 800 l 600 m的山坡林下、灌丛及草丛中。
核型公式为 6m(2SAT)+6sm,l、2、6号为 中
部着丝粒染色体,3、4、5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且
6号具有中间随体。染色体臂比的变异幅度为 1.O9
~ 2.00,平均臂比值为 1.60,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
比为 1.35,属 2A型。
粗毛淫羊藿、四川淫羊藿、黔岭淫羊藿、黔北淫
羊藿、巫山淫羊藿 5个种的核型为首次报道,箭叶淫
羊藿的核型与 Kuroki(1970)报道的结果相一致。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六种淫羊藿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均为2n=12条;核型是类似的,都属于对称核型、都
有 l对中间随体,染色体均为 m、sm两种类型,这六
个种之间的主要差异是在臂比。除黔岭淫羊藿外,
其它均有 3对 m染色体和 3对 sm染色体,而黔岭
淫羊藿具有 4对 m染色体和 2对 sm染色体。粗毛
淫羊藿、巫山淫羊藿、黔北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四川
淫羊藿的核型公式均为 6m(2SAT)+6sm,而黔岭
淫羊藿的核型公式为 8m(2SAT)+4sm。它们均属
于 Stebbins的 2A类型。这和 Kuroki(1967,l970)
对淫羊藿的核型分析结果相一致。
李林初(1986)和马绍宾等(1996)先后对小檗科
的山荷叶(Diphyleia)、八角莲(Dysosma)、足叶草
(Podophyllum)、桃儿七 (Sinopodophyllum)四个
属植物进行了核型研究报道 ,这 四个属的核 型公式
分别为:8m(SAT)+2st+2t,8m(2SAT)+2st
(SAT)+ 2t,6m (4SAT)+ 2sm + 2st+ 2t,8m
(2SAT)+2st(2SAT)+2t;这与本研究 的淫羊藿属
的核型具有很大的差异,暗示该属和其它属之间的
亲缘关系很远,这和张金谈等(1983)的孢粉学研究、
王艇等(2001)的分子标记研究、Koga等(1991)的同
工酶研究结果一致。
吴征镒等(2003)把淫羊藿属划入淫羊藿亚科
(Epimedioideae),把山荷叶、八角莲、足叶草、桃儿
七四个属划入鬼臼亚科(Podophyloideae)。细胞学
的研究结果非常支持这种划分。在小檗科,随着进
化程度的提高,核型不对称性有所增加(马绍宾等,
1996)。比较该科不同属之间的核型 ,可以看出淫羊
藿属的核型是最对称的,明显不同于其他属,暗示淫
羊藿属可能是该科中最为原始的类群。
参考文献:
李时珍.1977.本草 纲 目EM-I.北京 :人 民卫生出版社:750—
75l
李懋学 ,张赞平.1996.植物染色体及其研究技术EM-I.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3—4O
吴征镒,路安民,汤彦承,等.2003.中国被子植物科属总论
[ .北京:科学出版社;386—389
陈谦海.2004.贵州植物志第 1o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
社:57—7l
Koga S。Shoyama Y,Nishioka I. 1991. Studies on Epimedium
species;Flavonol glycosides and isozymesEJ].Biochemical Sys—
tematics and Ecology,19(4):315—318
Kuroki Y.1967.Chromo~me study in seven species of Berber—
daceae[J].MemEhime Univ Sect I,SerB,5:175—181
Kuroki Y. 1970.Chromosome study in four species of Berberdace—
aeEJ].Mem Ehime Univ Sect 1I,SerB,6:215—221
Li MX(李懋学),Chen RY(陈瑞阳).1985.A suggestion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karyotype analysis in plants(关于植物核型分
析的标准化问题)[J].J Wuhan Bot Res(武汉植物学研究),3
(4):287—307
Li LC(李林初).1986.A study on the karyotypes and evolution of
o mnpleiantha with its relatives(六角莲及其近缘的核型
和演化的研究)[J].Acta 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究),8(4):
45l一457
Ma SB(马绍宾),Hu ZH(胡志浩 ).1996.A karyotypic study on
podophyloideae(Berberidaceae)(小檗科 鬼臼亚科植物 的核型
研究)[J].Acta 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究),18(3):325-330
Tanaka R,Takahashi C.1981.Comparative karyotype analysis in
Epimedium species by C-banding(1)E sempervirens var.hypo-
glaucum and E perralderianum[J].Jap Bot,56(1):l7—24
Takahashi C. 1989.Karyomorphological studies on speciation of
Epmedium and its alied Vancouveri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
handsEJ].Sci Hiroshima Univ,SerB Div 2(Botany),22(2):
l59— 269
WangT(王艇),Su YJ(苏应娟 ),Zhu JM(朱建明),et a1.2001.
RAPD analysis on some species of Berberidaeeae(部分小檗科植
物的 RAPD分析)[J].Bull Bot Res(植物研究),21(3):428—
43l
Zhang KT(张金谈),Wang PL(王萍莉).1983.Study on the pol—
len morphology of the family Berberidaceae(小檗科花粉形态研
究)[J].Acta Phytotax Sin(植物分类学报),21(2):13o一14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