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湖北利川市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7(1):84— 89 2007年 1月
湖北利川市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宁祖林1一,黄 勇3,王珠娜2,殷小霞1,胡新文2
(1.中国科学院 武汉植物园,武汉 430074;2.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农学院,海南
儋州 571737;3.江西省中国科学院 庐山植物园,江西 九江 332900)
摘 要:根据调查和统计,利川市共有野生种子植物 145科 750属 2028种,其中裸子植物 6科 19属 24种,被
子植物 139科 731属 2 004种,木本植物 1 002种,草本植物 1 026种;本区系具有古老、孑遗、原始性,单种属
和寡种属数量多;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仅属有 15个分布类型和 21个变型,科的热带成分 占
61.62 、温带成分占36.36 ,属的热带成分占39.O5 ,温带成分占55.62 。利川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以温
带为主的亚热带性质。
关键词 :种子植物;植物 区系;湖北利川市
中国分类号 :Q94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ooO一3142(2o07)01一oo84—06
Study on the flora of the seed plants
from Lich[ of Hubeinan i-
N『ING Zu-Lin1,2,HUANG Yon ,WANG Zhu-Na2,
Ⅵ N Ⅺa0-)(ia1,HU )(in_W en2*
(1_Wulmn BotanicalGarden,TheChineseAcademy ofScienses,Wuhan 430074,China;2.CollegeofAgriculture,
SouthChina University of1 ∞z Agriculture,Danzhou 571737,China;3.LushanBotanicalGarden,
JiangxiProvince andtheChineseAcademy of~ertse$,Jiujiang 332900。China )
Abstract: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there are 2 028 species of wild seed plants among them ,1 002 spe-
cies of woody plants and 1 026 species of herb,which belong tO 750 genera and 145 familes,including 24 species of
gymnosperms belonging to 19 genera and 6 families,and 2 004 species of gymnosperms belong ing to 731 genera and
139 families;The flora is archaic,relic and pristine;sing le-species and few-species genera are rick The types of distri—
bution are various and geographical elements are complex,there are 15 types and 21 subtyp es for genera of seed plants
in this area.The amount of tropicaI families is 61.25%,and tIle amount of temperate families is 36.36%.The a—
mount of tropical genera is 39.05 ,and the amoum of temperate families is 55.62 .According to this analysis,this
flora shoWS temperate and subtropical in nature,but the temperate elemenm are superior.
Key words:seed plants;flora;Lichuan of Hubei
1 利JI自然环境概况
利川位于湖北省西南边缘,属于云贵高原东北延
续部分,为大巴山系余脉,武陵山系西北部,介于 108。
21 ~ 109。18 E,29。44 ~3O。39 N,全 境 面积 46.2
km2,全市最高点为东北部的寒池,海拔 2 415 r[1,最
低点为西南部长顺郁江出境处,海拔 315 r[1,相对高
差2 100 m(刘胜祥等,2003)。本区地处中亚热带与
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因山岭重叠,溪谷纵横,相对高差大,气候变化较大,
山地气候明显,区内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年降雨量达
收稿日期:2005—12—02 修回日期 :2006—05—16
作者简介:宁祖林 (1977-),男 ,江西武宁人 ,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植物资源学和分类学研究。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宁祖林等:湖北利川市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85
1 300 nlrIl以上,占全年的 71 。植被类型在海拔 1
050 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多为樟科、壳斗科、山茶
科、蔷薇科、豆科等植物占优势;海拔 1 O5O~1 450 m
为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多为壳斗科植
物、木荷、红花木兰等植物和珙桐等组成的混交林;海
拔 1 450 m以上以落叶阔叶林为代表。在 800 m以
下为黄壤,800~1 500 m为黄棕壤,1 500 m以上为棕
壤;紫色土壤分布在 400 1 550 m,石灰土分布在海
拔480~1 220 m;水稻土分布在316~I 500 m的低山
和二高山,一般从谷底到山顶依次出现潮土和水稻土
(王映明,1983)。
2 植物区系成分组成
根据野外考察、标本馆查阅、湖北植物大全 (郑
重,1993)以及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并按照恩格勒
系统(1964年出版)进行统计,最后得出利川野生种子
植物共有 154科 750属 2 028种(包括亚种和变种),
其中木本植物 1 002种,草本植物 1 026种。在种子
植物中裸子植物 6科 19属 24种,被子植物 139科
731属2 004种,其中单子叶植物 21科 139属326种,
双子叶植物 118科 592属 1 678种。按生 活年型划
分,乔木 336种,灌木 526种,一、二年生草本 226种、
多年生草本 721种,藤本植物 219种(木质藤本 140
种,草质藤本79种)。
将该地区种子植物科、属、种 3个分类等级分别
与中国和华中地区种子植物相比较,分别占中国337
科,3 246属 ,27 268种 (李 锡 文,1996)的 43.O3 ,
23.11 和 7.44 ,占华 中地区种子植物 210科,1
280属 ,6 390种(王荷生等 ,1994)的 69.O4 ,58.59
和 31.73 。可见利川的种子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特
别是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构成了本地区的主体,在
本区系起主导作用。
3 区系地理成分统计与分析
3.1科的地理成分统计与分析
按吴征镒(2003)世界种子植物科分布区类型系
统的划分,对利川地区145科种子植物进行归类统计
(表 1)。将本区 145科分为 13个分布类型,世界广布
科 46个除外,热带分布科 61科(2-7型),占总科数的
61.62 ;温带分布的科 36科(8-14型),占总科数的
36.36 ;中国特有分布科 2科,占2.O2%。所以从科
的分布类型可以看出,利川植物区系热带分布科占明
表 1 利川种子植物的分布类型
Table 1 The areal types of the genera of seed plants in Lichuan
显优势。
(1)世界分布科:本分布区有 46科,较大的科有
菊科、蔷薇科、毛茛科、禾本科、莎草科、兰科等,较小
的科有远志科、酢浆草科、dx-仙草科、茨藻科等。
(2)热带分布科:本区内热带分布科有 6l科,占
总科数的61.62 ,是本区系的主要分布类型。其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6 广 西 植 物 27卷
泛热带分布 36科,占热带分布科的绝大部分。在泛
热带科中较大的科有樟科、山茶科、荨麻科、五加科、
芸香科、葫芦科等,较小的科有胡椒科、雨久花科、柿
树科、无患子科、蛇菰科等。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
断分布的仅有 1科,即为山矾科;旧世界热带分布的
有 2科,分别为八角枫科和海桐花科,热带亚洲分布
的有钟萼木科和清风藤科。
(3)温带分布科:本区分布的有 36科,占总科数
的 36.36 ,是本区的第二大分布类型。其中北温带
分布类型有23科,如槭树科、黄杨科、金缕梅科、罂粟
科、小檗科等;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的有 4科,分别为
紫葳科、三白草科、木兰科、透骨草科;旧世界温带分
布 1科即菱科;东亚分布有 6科,分别为猕猴桃科、红
豆杉科、三尖杉科、旌节花科、连香树科、昆栏树科。
(4)中国特有分布科:中国特有分布科有 2科,即
杜仲科和珙桐科,其中杜仲科仅 1属 1种,特产我国
西部、西北部至东北部(王荷生等,1999);珙桐科珙桐
属的珙桐最初发现于利川(刘胜祥等,2003)。
从上面科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利川地区种子植
物科的分布类型中,热带科占绝对优胜,超过本区总
科数(除世界广布科外)的一半以上;而温带分布可也
占相当大一部分。这表明本区系特点具有热带成分
占绝对优势,是典型的热带北缘区系性质,具有明显
的过渡性趋势。
3.2属级分布类型统计与分析
为了统计方便根据各属所含种数的多少,将本区
750属划分为5个等级,即大属(含 20种以上)、较大
属(1l~20种)、中型属(6~10种)、寡种属(2~5种)、
单种属(仅含 1种)。大属(2O种以上)有 6属 148种,
占本区总属数的0.8 ,分别为:栎属(Quercus)23种、
蓼属(Polygonum)28种、冬青属(Ilex)29种、卫矛属
(Euonymus)21种、荚迷属(Viburnum)21种、悬钩子
(RubuD26种;较大属(1l~20种)有 16属 ,占本区总
属数 2.13 ;中型属(6~10种)有 58属,占本区总属
数的 7.73 ;寡种属(2~5种)有 297属,占本区总属
数的 39.6 ;单种属(仅 1种)有 373属,占本区总属
数的 49.73 。
按照吴征镒(1991)关于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
区类型对本区种子植物进行划分,可将本区750属划
分为 15个分布型20个变型,在 15个分布类型中,本
区都有 分 布,其 中成 分 最 多 的 是北 温 带 分 布
(21.61 ),其次是泛热带分布类型(17.58 ),再次
就是东亚分布类型(15.99 ),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
亚和中亚分布的非常少,分别仅占0.29 和 0.14 。
除世界广布的 56属以外 ,热带属(2~7型)有 271属 ,
占总属数的 39.05 ;温带属(8~14型)有 386属 ,占
总属数的 55.62 ;中国特有属(15型)有 37属,占总
属数的5.33 。从属的分布类型可以看出,热带属和
温带属占绝大部分,进一步表明本区具有热带到温带
的过渡性质。
3.2.1世界广布型 包括几乎遍布各大洲而没有特
殊分布中心的属、或只有一个或数个分布中心而包含
世界广布种的属(吴征镒,1991)。本区系共计 56属,
归属于 35科,占利川种子植物总属数的 7.47 ;其中
含有 4属的科有莎草科、唇形科、菊科,莎草科包含有
苔草属(Carex)、莎草属(Cyperus)、荸荠属(Eleochar-
)、蔗草属(Scirpus),唇形科包含有鼠尾草属(Salvi-
口)、黄芩属(ScutellaHa)、水苏属(Stachys)、香料科属
(Teucrium),菊科包含有鬼针草属(Bidens)、鼠曲草属
(Gnaphalium)、苍耳属(Xanthium)、蒲耳根属(Si-
nosenecio);含有 3属的有十字花科、毛茛科、浮萍科,
十字花科包含有碎米荠属(Cardamine)、独行菜属
(Lepidium)、焊菜属(Rorippa),毛茛科包含有银莲花
属(Anemone)、铁线莲属(Clematis)、毛茛属(Ranun-
culus),浮萍科包含有浮萍属(Lemna)、紫萍属(Spi-
rodela)、无根萍属(Wolffia);含有 2属的有 5科,分
别是茨藻科、禾本科、蓼科、杜鹃花科、茄科;仅含 1属
的有 23科,如香蒲科、眼子菜科、灯心草科、龙胆科、
车前科等。这些属大多数为中性、水生和沼泽草本植
物,是构成本区的热带和温带的林下植被或高山草甸
的重要组成成分,但在世界各区系中广泛分布,难以
体现出区系的特点。
3.2.2泛热带分布及变型 从表 1可以看出,泛热带
分布及变型共有 122属 39种,归属于 57科,占总属
数的17.58 。含 10属以上的科有禾本科和豆科,禾
本科包含有穆子属(Eleusine)、白茅属(Imperata)、棒
头草属(Polypogon)、孔颖草属(Bothriochloa)、狗牙根
属(Cynodon)、狼尾草属(Pennisetum)、柳叶箬属(Isa—
chne)、芦竹属(Arundo)、千金子属(Leptochloa)、雀稗
属(Paspalum),豆科包含有槐蓝属(Indigofera)、羊
蹄甲属(Bauhinia)、黄檀属(Dalbergia)、决明属(Cas—
sia)、红豆属(Ormosia)、鹿藿属(Rhynchoda)、崖豆藤
属 (Miletia)、田 皂 角 属 (Aeschynomene)、豇 豆 属
(Vigna)、云实属(Caesalpinia)、紫荆属(Cercis)等,含
2~10的属有 17科,单属 38科。含 10种以上的属有
6个,分别是冬青属(Ilex)、卫矛属(Euonymus)、花椒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宁祖林等:湖北利川市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87
属(Za thoxylum)、山矾属(Symplocos)、薯蓣属( 一
0scorea)、菝契属(Smilax);含 2~10种的属 59个;单
种属 43个。
泛热带分布属中生活型比较丰富,乔木、灌木、草
本和藤本都有分布,在植被中占有较重要比例。
3.2.3东亚(热带和亚热带)及热带南美洲间断及变
型 东亚(热带和亚热带)及热带南美洲间断分 布的
共有 13属,占本区总属数的 1.87 。分别是:滇白珠
属(Gaultheria)、过江藤 属 (Phyla)、苦木属 (Picras—
ma)、楠属(Phoebe)、山柳属 (Clethra)、假卫矛属(Mi—
crotropis)、木姜子属(Litsea)、柃属(Eurya)、无患子属
(Sapindus)、猴欢喜属(Sloanea)、雀梅藤属(Sagere—
tia)、泡花树属(Melio~vna)、山香圆属(Turpinia);其中
单种属有 5个,分别是:滇白珠属、过江藤属、苦木属、
山柳属、假卫矛属。这一分布类型虽然不多,但存在
就能反映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在被子植物的起源上
有着一定的联系,由于环境的影响有些属得到了各自
相应的发展,如木姜子属、柃木属、泡花树属、山香圆
属等,这些属是本区植被的建群种和森林的重要组成
部分。
3.2.4旧世界热带分布及变型 该分布类型是指在
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热带地区及其临近岛屿分布的
属。这一分布类型在本区共 31属,归属于 27科,占
本 区 总 属 数 的 4.67 。主 要 有 千 金 藤 属
(Stephania)、青牛胆属(Tinospora)、酸藤子属(Embe-
lia)、杜茎山属(Maesa),马臆儿属(Zehneria)、苦瓜属
(Momordica)、细柄草属(Capilipedium)、天门冬属
(Asparagus)、通泉草属(Mazus)、爵床属(Rostelular-
ia)、一点红属(Emilia)、楼梯草属(Elatostema)、海桐
属(Pitosporum)、楝属(Melia)、野桐属(Malotus)等。
3.2.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州分布及变型 该分布
类型在本区有 26属,归属于 22科,占本区总属数的
3.75 。主要有蜈蚣草属(Eremochloa)、兰属(Cym-
bidium)、天麻属(Gastrodia)、阔蕊兰属 (Peristylus)、
赤袍属(Thladiantha)、栝楼属(Trichosanthes)、百部
属(Stemona)、姜属(Zingiber)、柘树属(Cudrania)、鼠
李属(Rhamnela)等。
3.2.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变型 该分布类
型共 22属 ,归属于 14科,占总属数 的 3.17 。主要
有荩草属(Arthraxon)、香茅属(Cymbopogon)、莠竹属
(M crostegium)、芒属 (M scanthus)、菅属(Themeda)、
魔芋属(Amorphophalus)、姜花属(Hedychium)、飞
龙掌血属(Toddalia)、海漆属(Excoecaria)等。
3.2.7热带亚洲(印度一 马来西亚)分布及变型 该
分布类型共有 56属,归属于 36科,占本区总属数的
8.07 。主要有黄肉楠属(Actinodaphne)、山胡椒属
(Lindera)、润楠属 (Machilus)、新木 姜子属 (Neolit—
sea)、唇柱苣苔属(ChiHta)、蛛毛苣苔属(Paraboea)、
粗筒苣苔属(BHggsia)、半蒴苣苔属(Hemiboea)等。
本区中有很多属直接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草
珊瑚属(Sarcandra)、黄杞属(Engelhardtia)、山胡椒
属(Lindera)、交让木属(Daphniphyllum)等,这些属
中很多植物为本区常见植物,这说明本区具有明显的
热带性质。另外象黄杞属(Engelhardtia)、南五味子
属(Kadsura)、木莲属(Manglietia)、水丝梨属(Sycop—
sis)等属为第三纪古热带区系成分,所以同时也说明
本分布类型中古老孑遗成分也较丰富。
3.2.8北温带分布及变型 该分布类型共计 150属,
归属于51科,占本区总属数的21.61 ,是本区成分最
多的分 布类 型。主要 有 蓍 属 (Achillea)、香 青 属
(Anaphalis)、蒿属(Artemisia)、紫菀属(Aster)、蓟
属 (Cirsium)、粘 冠 草 属 (Myriactis)、蜂 斗 菜 属
(Petasites)、风毛 菊属 (Saussurea)、一枝黄花属
(Solidago)、蒲公英 属 (Taraxacum)、龙 牙草属
(Agrimonia)、樱属 (Cerasus)、枸子属 (Cotoneas-
ter)、山楂属(Crataegus)、蛇莓属(Duchesnea)、路边
青(Geum)、苹果属(Malus)、委陵菜属(Potentilla)、
李属(Prunus)、蔷薇属(Rosa)、地榆属(Sanguisor-
ba)、花楸属 (Sorbus)、绣线菊属 (Spiraea)、忍冬属
(Lonicera)、松属(Pinus)、荚莲属等。
本区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带区系成
分很丰富,其中很多木本植物是构成森林的主要成
分,而且草本植物大多数成片分布而形成本区的优
势成分。
3.2.9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及变型 该分布型共57
属,归于 32科,占本区总属数的8.21 。主要有马
醉木属(Pieris)、紫茎属(Stewartia)、石楠属(Pho—
tinia)、金缕梅属(Hamamelis)、绣球属(Hydrange一
口)、木兰属(Magnolia)、鼠刺属(Itea)、栲属(Cas—
tanopsis)、山蚂蝗属 (Desmodium)、八角属 (Illici—
um)、木犀属(Osmanthus)和枫香属 (Liquidambar)
等。这些属多为亚热带性质,不少是单种属或寡种
属,表明了这一区系的古老性。
3.2.10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变型 该分布类型及变
型共 54属,归属于 20科,占本区总属数的 7.78 。
该分布类型主要为一、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如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8 广 西 植 物 27卷
禾本科、百合科、石竹科、伞形科、唇形科和菊科等,
木本植物主要为蔷薇科、鼠李科、木犀科等里面的少
数植物 。含 6~ 10种 的 属有 3个 ,为 :鹅 耳 栎属
(Carpinus)、景 天属 (Sedum)、婆 婆纳 属 (Veroni-
ca);含有 2~5种的属有 6个,分别为:稗属(Echi-
nochloa)、荩 草 属 (Arthraxon)、卷 耳 属 (Cerasti-
um)、柳叶菜属 (Epilobium)、变豆菜属 (Sanicula)、
紫菀属(Aster);单种属有 24个,如白茅属(Impera-
ta)、角盘兰属(Herminium)、地肤属(Kochia)、莼菜
属(Brasenia)、侧金盏花属(Adonis)等。
3.2.11温带亚洲分布 该分布类型有 11属,归属
于 8科,占本区总属数的 1.59 。其中含 10~20
种的属仅有菝契属(Smilax);含 2~5种的属有 8
个,分别为粉条儿菜属(Aletris)、虾脊兰属(Calan-
the)、漆树属 (Toxicodendron)、白蜡树属(Frn 一
nus)、花锚属(Halenia)、大青属(Clerodendrom)、石
荠芋(Mosla)、接骨木属(Sambucus);单种属有 11
属,如早熟禾属(Poa)、大百合属(Cardiocrinum)、
天麻属(Gastrodia)、粉条儿菜属(Aletris)等。
3.2.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 变型 本 区分
布的类型仅有 2属 1种,分别占本区总属数和总种
数的 0.28 和 0.05 。木瓜属(Chaenomeles)和拢
牛儿苗属(Erodium),且都为单种属。
3.2.13中亚分布 本区分布类型仅有 1属 1种,占
本区总属数和总种数的 0.14 和 0.05 。即为诸
葛菜属的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3.2.14东亚(喜马拉雅一 日本)分布及变型 本区
分布的类型和变型有 111属 395种,归属于 59科,
分别占本区总属数 15.99 。含 10~20种的属有
械树属(Acer)和猕猴桃属(Actinidia);含 6~10种
的属有 4属,分别为:五加属(Acanthopanax)、败酱
属(Patrinia)、兔耳风属(Ainsliaea)、青荚叶属(Hel一
~Angia);含 2~5种的属有 37个 ,如三尖杉属(Ceph-
alotaxus)、八角莲属(Dysosma)、茵芋属(Skimmia)和
旌节花属(Stachyurus)等,单种属有 68个。
该分布类型中,中国一喜马拉雅山分布的有 27
属 1种,分 别 占总属 数 和总 种数 的 3.89 和
0.05 ,而中国一 日本分布的有 34属 383种,分别
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 4.89 和 19.41 ,可见利川
与日本区系更接近,应该归于中国一 日本区系,处于
中国一日本森林区系的核心部位;主妻是地质上,日
本诸岛直至上新世还与我国陆地相连,第四纪海平
面的升降,使 日本与东亚大陆曾几度相连,这些地史
上的联系,致使两地植物交流,所以和日本森林区系
有着丰富的成分(应俊生等,1984)。
3.2.15中国特有属分布 本区特有属有 37属,占
本区总属数的 5.33 ,占华中地区特有属 93属的
37.78 ,占中国特有 属 268属 的 13.81 (王荷生
等,1994)。寡 种属 有 4个,分 别为:银 鹊树 属
(Tapiscia)、珙桐属(Davidia)、紫菊属(Notoseris)、
动蕊花属(Kinostemon);单种属有 33属,如金钱松
属(Pseudolarix)、丫蕊花属(Ypsilandra)、青钱柳
属(Cyclocarya)、星果草属(Asteropyrum)、水杉属
(Metasequoia)、和钟萼木属(Bretschneidera)等。
以上可以看出,在本区 37个特有属中就有 33
个单种属,反映了这些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古老性和
孑遗性。其中多数属是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它
们对说明重庆与四川、湖南、贵州和河南等周围地区
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银鹊树属(Tapis-
cia)、珙桐属(Davidia)、台湾杉属(Taiwania)、金钱
松属(Pseudolarix)、水杉属(Metasequoia)和钟萼木
属(Bretschneidera)等6属是为本区特有或以本区为
分布中心的特有属,在本区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本区分布有中国特有种 1 034种,占本区总种
数的 52.41 ,是本区的主要分布类型,按中国特有
种集中分布所表现的趋势划分出其亚型和变型,可
以看出本区西南变型最多。其 中地方特有植物 8
种,分别为:利川铁线莲、利川八角莲、利川楠、利川
白蜡树、利川黄毛冬青、水杉、腺毛大红泡、梧桐械;
另外这里幸存了很多第三纪孑遗植物,有水杉、台湾
杉、珙桐、伯乐树、金钱松、篦子三尖杉、黄杉、鹅掌楸
等。可见利川特有现象比较突出,这与利川地处亚
热带北缘与温带的交界处,地形复杂,山岭重叠,溪
谷纵横,相对高差大,气候变化较大,有许多深山幽
谷形成“暖窝子”和“避风港”的特点是相符合的,这
一 环境无疑是古老第三纪植物在第四纪冰川中的理
想“避难所”(祁承经等,1995,1998)。可见特有和古
老现象是本区的一大特点,表明利川是属于华中地
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佐证了川东鄂西为我国
三大特有现象的中心之一(祁承经等,1998;历恩华
等,2002)。
4与其他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比较分析
利川植物区系位于华东、华中和华北三大植物区
系的交汇地附近,为了更好反映出本区系的归属,本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宁祖林等:湖北利川市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89
文选择了与利川纬度较接近的神农架、庐山、黄山、猫
儿山、缙云山等 5个地方种子植物属的相似性进行比
较(表 2)。其结果表明利川与这 5个地区相关系数由
大到小依次为神农架(71.48 )、缙 云山(68.O7 )、
猫儿山(63.O4 )、庐山(62.13 )、黄山(61.38 ),可
以看出本区系与华中地区的神农架、缙~-U_I和猫儿山
的相似度高于华东地区的庐山和黄山,本区系应归属
于华中植物区系。
表 2 利川与其它地区种子植物属的比较分析
Table 2 Comparison on genera of seed plants flora in Lichuan area to other region
5 结论
(1)利川市植物区系在地理分区上属于泛北极植
物区中国一日本森林亚区的核心,归于华中植物区
系,其种子植物比较丰富,共分布有野生种子植物 145
科 750属 2 028种 。
(2)具有起源古老、孑遗成分含量大、单种属和寡
种属数量多的特点,分布有许多古老和原始的科、属、
种,如珙桐属、连香树属、水青树属、领春木属、大血藤
属、三尖杉属、水杉属。其中有世界上仅有的水杉原
始种群和中国少有的台湾杉分布群落。
(3)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植物分布类型多
样,在科的分布类型中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属级分
布以温带成分占优势,表明本区具有热带到温带的过
渡性 ,属于热带北缘。
(4)特有现象突出,利Jl共有中国特有属 37个,
占中国特有属(268属)的 13.8l%。其中利川地方特
有种有 8种。
所有这些表明本区是许多古老、残遗和特有种类
的保存地,属于Jl东一鄂西三大特有分布中心之一,
是我国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现代分化和分布中心之一。
致谢:本文得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王映明先
生和赵子恩先生的指导,并提供很多宝贵的资料和意
见,在此深表感谢 !
参考文献 :
王映明.1983.鄂西南 星斗山植被 的区系特点 及其分布规 律
[J].武汉植物研究,l(2):199—207
刘胜祥,瞿建平.2003.湖北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
[ .武汉:科学技术出版社;1—283
郑重.1993.湖北植物大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677
Huang SN(黄世能),Zhang HD(张宏达),Wang BS(王伯荪).
2000.Composition and geographical elements of the spermato-
phytic flora from Jianfengling area of Hainan Island(海南岛尖峰
岭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研究)I-J].Guiha/a(广
西植物),20(2):97—106
Li EH(历恩华),Wang Y(王勇),wu JQ(吴金清),et a1.2002.
A Study on the flora of the seed plants from Zigui Co unty of the
Three-Gorge Reservoir Area(三峡库区秭归县种子植物区系研
究)[J].J Wuhan Bot Res(武汉植物研究),20(5):371-379
Li XW(李锡 文).1996.Floristic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seed
plants from China(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分析)I-J].Acta 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究),18(4):363-384
Qi CJ(祁承经),Yu XL(喻勋林)Xiao YT(肖育檀),eta1.1995.
A study on seed plants in the floristic region of central China(焦
中植物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Acta Bot 撇 (云南植物
研究),增刊(I):55-92
Qi cJ(祁承经),Yu XL(喻勋林),Zheng Z(郑重),et a1.1998.
Note on endemic seed plants in the floristic region of central Chi—
na(华中植物区的特有种子植物)FJ].J Central South Fore
Univ(中南林学院学报),18(增刊):1—4
Wang HS(王荷生),Zhang YL(张镒锂).1994.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permatophytic families and genera endemic to China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科属的分布型)[J].ActaGeo Sin(地理学
报),49(5).417
Wu ZY(吴征镒 ).1991.The areal-types of the china genera of
seed plants(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区类型)FJ].Acta Boz Yun—
nan(云南植物研究),增刊 IV:1—139
Wu ZY(吴征 镒),Zhou ZK(周 浙 昆),Li DZ(李 德铢 ),et a1.
2003.The areabtypes of the world families of seed plants(世界
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Acm Bot Yurman(云南植
物研究),25(3):245—247
Ying SH(应俊生),Zhang ZS(张志松).1984.Endemism in the
flora ofChina-Studies onthe endemic genera[J].ActaPhytoutx
Sin(植物分类学报),22(4):259-268
Zhang GF(张光 富).2003.Analysis of the floristic elements of
seed plants in Huangshan Mountain(黄山种子植物 区系成分
分析)[J].J Wuhan Bot Res(武汉植物研究),21(5):390-39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