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1(3):201— 207 2001年 8月
浙江天童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
结构及外貌特征
张光富 ,宋永昌
(i.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2.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一上海 200062)
摘 要: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分析了浙江天童地区灌丛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灌丛共有维管束植物
94种,隶属于45科,76属。地理成分分析表明,该区藕丛具有次生、退化的性质。生括型和叶的性质的分析表明t
该区灌丛群落的外貌主要由小型和中型草质落叶及常绿革质的、非全缘单叶高位芽植物所决定。在分析灌丛群
落特征的基础上,还对其生态恢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种类组成 }结构}外貌;灌丛群落}天童地区
中图分类号:Q948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3142(2001)03—0201—07
Studies on species composition,structure and
physiognomy of shrub communities in
Tiantong region,Zhejiang Province
ZHANG Guang-fu ,SONG Yong-chang
(1.Cotege Life Science.NanjingNormalUn 5 ,Naniing 210097·China{
2 Dept.of Envirmam~cdat Science-East 6hitm N~mat University,Shaa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fietd plots,this paper deals with preliminary characteristics of shrub commun~
ties in Tiantong region.Zheiiang provinc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94 species o{vascuhx plants belonging
to 45 families and 76 genera in the shrub communities.The analysN of geographical elements demonstrates that the
shrub vegetation is secondary and degraded.The physiognomy of the shrub is mainly decided by the phanerophytes
with microphy[1s,mesophyls,herbaceo us,deciduous and evergreen leathery,simple and unentire]eaves through
analysis of both rife form of the plants and their teal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rub com—
munitles,thei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s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Species composition;structureI physiognomy;shrub communities;Tiantong region
自然地理概括 要
研究区域为浙江鄞县东南部的天童地区,距宁波 热带气候 ,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为 16·2。c,最
市28 km。地理位置为北纬29。48,,东经 1 21。47一。总 热月为 7月,平均气温为 28.1。C,极端最高气温为
收稿 日期 :2000—02—29
作者简介 张光富(1970一).男,安墩芜湖人 ,博士,副教授 -从事植物学 、生态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77012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2 广 西 植 物 21卷
38.7。C,最冷月为 1月,平均气温为 4.1。C,极端最
低气温为一8.5。C。全年无霜期为237.8 d,≥10℃ 的
活动积温为 5 166.2。C,年平均降雨量为 1 551 mm,
年蒸发量为 1 320.1 mm。由于多雨和邻近东海,年相
对湿度高达 85 。天童地区的土壤为黄红壤,成土母
质为中生代的沉积岩和部分酸性火成岩以及石英砂
岩和花岗岩的残积风化物。土壤的厚薄不一,一般在
1 m左右“’。
圈1 浙江天童地区地理位置图
Fig.1 Location of Tiantong region,Zhejiang Province
本区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阀叶林。由于人为的砍
伐和破坏,原有植被发生逆行演替,通常退化为灌丛
植被,并且在本区(尤其是在保护区的外围地区)广泛
分布。近年来,对于该区常绿阔叶林的区系组成、结
构、外貌、生态效益等已经有了较为深人的研究。 ,但
对该区灌丛群落尚缺乏研究。笔者在研究该区常绿阔
叶林生态恢复的过程中,对该区分布面积最大、最为
典型的苦槠+白栎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外貌
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以期为当地灌丛植被的改
造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
2.1科、属统计
根据 19个固定样地,950 m。面积上的调查和统
计,共有维管柬植物 94种,隶属于 45科,76属。其
中,蕨类植物有5科,5属,5种,分别占常绿阔叶林中
蕨类植物的38.5 ,27.8 ,18.5%;裸子植物 2科,
2属,2种,分别占常绿阔叶林中裸子植物的 66.7, ,
66.7 ,66.7 ;被子植物有 38科,69属,87种,分别
占常 绿 阔 叶林 中被 子 植 物 的 61.3 ,48.9 ,
37.5 ,这其中双子叶植物有 34科,61属,76种,单
子叶植物有 4科,8属,l1种。在5×10 m 的面积上
约有维管束植物30b 39种。由此可见,与该区的常绿
阔叶林相比,次生灌丛的种类组成较为贫乏,并且单
种科,单种属成分鞍多,单种科有 26科,占总科数的
57.8 ,单种属有 62属,占总属数的 81.6 ,这反映
出该医次生灌丛中属的密集度较小,有待于进一步分
化或近缘种的人侵 值得一提的是,次生灌丛中藤本
植物就有 25种之多,藤本植物所占维管束植物的比
例为 26.6 ,明显大于常绿阔叶林的比例(14.1 )。
2.2地理成分分析
将该区灌丛群落中的 45科 76属植物按照吴征
镒先生对 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型的划分方法进行归
并“ (表 3),可以看出:(】)在全部的45科植物中,以
泛热带 分布 的科 最多,共 有 21科,占总科数 的
46.7 ,其次为世界分布的科,有 10科,占总科数的
22.2 ,再次为北温带分布的科,有 9科,占总科数的
20.0 。(2)属比科更能反映出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
的进化分化情况和地区性特征。在这 76属植物中,以
泛热 带分布 的属 最多,共有 15属,占总属 数 的
19.7 ,其次为北温带分布属,有 14属,占总属数的
18.4 ,再次为东亚和北美问断分布的属和东亚分布
的属,其余分布类型的比例较小。(3)不论是以科的分
布型还是属的分布型,都以泛热带分布类型占据优
势,这一点与该区的常绿阔叶林中科、属的地理分布
型相一致,两者都反映出本区植物区系的亚热带性
质。此外,本区灌丛群落中科的热带性成分(1~7)合
计为73.3 ,温带性成分合计为26.7 。属的热带性
成分(1~7)合计 为 50.0 ,温带 性成分合计 为
5O.0%,但典型的热带成分为数甚少,本区绝大部分
热带成分的科属,其近代分布中心主要在我国南部、
西部和中南部及热带东南亚,本区的这类成分大部分
是从分布中心延伸到亚热带和温带的一些热带成分
的繁衍种系。这与本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相吻合。
(4)不论是在科的分布型中还是在属的分布型中,世
界分布的成分比例都较为突出,科的世界分布型比侧
为 22.2 ,与常绿阔叶林相比,表现出较大的相似
性。世界分布成分的比例较高,往往反映出植被的次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期 张光富等:浙江天童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及外貌特征 203
1,中国特有分布 Chinese Endemic
茅 栗 Cd“ segumi
中华长春藤 — nepatensis var.si~nsis
鼻挂 F ㈣ si~ is
浙江乳突果 AdtlosZemma microceatrum
2.中国亚热带特有分布 Subtrop.Ch[ne~ Endemic
苦槠 Casta~m is scterophytta
毛叶石楠photinia vittosa
金樱子 Rosa taevlgata
木荷 &hima superba
窄基红褐柃 Eurya rubiginosa var.“ 删 口
连蕊茶Camelia fratrrna
老鼠矢Sy,n ⋯ stelari~
薄叶山矾 s m oco$a*mmala
鸡矢藤 Paederia scartd~zs
银 Rhododendron~ H
杜 鹃 Rhodode~tdron sims#
枫香 Lquidambar .Jrm洲 口
目尾抡 , maaonlm~a
杉 木 Cunnlnghamia 口
小果蔷薇 Rosa cymosa
算盘子 Glochidimz puberum
南五昧子 Kadsura longlped~culata
四川 山矾 Sympt~os setchunensis
老鸦糊 Calicarpa giratdi
黑足鳞毛蕨 Dryopterls^ *cipes
山木通 “ematis inatiana
紫辟 Wisteria slnensis
构骨冬青 Her cornuta
牯峙勾儿茶 Berchemia kulingensls
异叶蛇葡萄 Ampetopsls humutifoGa r
hetero肿
小蜡 L Fg$$ru~
厚壳树 E ~ tifct&
薯蓣 n 曲r opposltifolia
赛山梅Styrax删 ,¨
美丽胡植子 Lespedeza fo n
茶树 ~ mettia slnensis
细植 抟 Eurya toquaiana
尾叶撄 Prunus di~tsiana
满 山红 Rhododendron mariesf
镕 Sassafra$£
黄檀 Dalbergk~hupeaBa
香带黄檀 Datbog州mitteti
3.中国一日本分布 Sino Japan
石栎 L ^ rp盯 gtaber
青冈 Cyctd~ataaopsis glauca
苦竹 Pteioblastus
天门冬 Asparagus
杨梅 Myrica rubra
苔草属种 c ⋯ sp
络 r f^ )asmbroides
⋯ ^5 sinensis
红果钓樟 er3,thr~arpa
山胡椒 Lind~a glauca
野漆 Rhus vestris
野鸦椿 Euscaphi$ ponica
蔓胡颓子 Etaeagn~ abra
豆腐柴 Premna micro ta
牡荆 Vitex n~gundo var.
—
ca
—
n na
—
blf
—
olia
DMePh
ELPh
DMiPh
DLPh
EMstPh
EM Ph
EM【Ph
EMaPh
EMiPh
EMiPh
EM{Ph
EM iPh
DLPh
EM【Ph
EMiPh
DM aPh
EMaPh
EMaPh
ENPh
DM Ph
ELPh
EMePh
DNPh
FH
ELPh
DLPh
ENPh
DLPh
DLPh
DNPh
DM ePh
SG
DM iPh
DM iPh
EM Ph
EM iPh
DM 【Ph
DM h
DM aPh
DMePh
DLPh
EM aPh
EM 赶 h
DMiPh
DLPh
EMePh
SH
ELPh
SG
DMlPh
DM LPh
DM;Ph
DM Ph
EM Ph
DMiPh
CH
2 3 2 2 4 3 2 3 3 3 4 3 2 3 2 2 4 4 2 2 3 3 2 2 3 2 4 2 2 3 2 2 2 2 3 3 3 2
2 2 2
t3 t3 蜀
№ №_主 :茎 № _i:錾_重 №№№№_主 №_主№:差_重眦 №_重№ l蜃眦 _主№_主_重
4 4 2 4 3 3 3 2 2 2 2 2 4 2 2
& &
_主 =霎№_重_重 №№:茎 _主_i_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4 广 西 植 物 21卷
五指挪藤 Stauntonla hexaphyaa f.inte~ edia ELPh Mi
4.中国一日本 一朝鲜分布 Sino-Japau Korea
白栎 Qgg/-~$fabr~ DMePh Mes
利概 Kcdo 制 septemtobus DMePh Mes
山台欢 Atbizia iAw-a DMePh Mi
野茉莉 Styrax p~kus DMiPh Mi
宜昌荚 Viburnum m DMiPh Mi
灰缄忍冬 Lom~era macranthoides DLPh Mi
菝葜 Smil~ china ELPh Mi
化香 Platycarya strobilacea DMePh Mi
野柿 Diospyros v&r.syt~sestris DMePh Mes
木防己Cacculus tritdau~ DLPh Me&
白檀 Symplazas panlculata DMiPh Mes
禾叶土麦冬 Li~ope gramlnifo!ia SG Mi
紫盒牛 Ardisia japonica ENPh Mi
5.中国一日本 一中印半岛(印尼)分布 Sin叫 apau—Pen Ensula of Sino—India(Indonesia)
细齿椅 Eurya nltida EMiPh Mi
乌饭 Vaccinlusn bracteatum EMiPh Mi
榷术 £ petatusn chineme EMiPh Mi
土茯苓 Smilax Ⅱ打4 ELPh Mes
芒箕 D/so阳枷pt ^蜊“ FH Mes
淡竹 叶 Lophatherum gracile SG Mi
青 Clerodendrum~yrtoph Ⅲ DMiPh Mes
狗脊 Ⅳ呻 州 japonlca FH Ma
暗色菝奠 Smilax /a ELPh Mes
单叶铁线莲 Clematis hetryl(不到 日本 ) DLPh Mes
南天竹 Nandina domestica ENPh Mi
白背叶 M “5 apeIra(不到 日本) DMIPh Mes
小果菝葜 Smilax davidiam~ DLPh Me*
6.中国一南亚分布 Sino South Asia
山矾 Sym ~umuntia EMiPh Mi
7中国一喜马拉雅分布 Sino Himalayan
米饭 Vaccinium mandarinorum
8.东亚分布 East Asia
虎刺Damnacanth~ indicu~
9热带分布 Trap.
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八角枫 Alangium chbiensis
10.北温带分布 North Temperale
湖北海棠 Matus hupehensis
野山楂 Crat~gus cuneata
南蛇藤 Celastr~ orbicutatus
】1.世界分布 Cosmopolitau
海金沙 Lygodium pord~n
藏 Pt~idlum aquitlnum var tatiusculum
EM Ph
ENPh
DMiPh
DMePh
DMiPh
DNPh
DLPh
FG
阳
洼:(1)叶级 :Ma一大型叶,Mes=中型叶,Mi=小型叶,Na 镟型叶;(2)叶型:Si=单叶,co一复叶;(3)叶质,1=薄叶.2=草质叶,
3=革质叶,4=厚革质叶;(4)叶缘:+一全缘叶.一一非全缘叶 i(5)生活型符号如下:PH一高位芽植物,EMaPh=常绿大高位芽植
物.ENPh=常绿矮高位芽植物,cH一地上芽植物,EMePh一常绿中高位芽植橱.DNPh=落叶矮高位芽植物,H=地面芽植物,EMaPh
一 常绿小高位芽植物.ELPh=常绿藤奉高位芽植橱,G=隐芽植物,DMaPh=落叶大高位芽植物.DLPh一落叶藤奉高位芽植物,T=
一 年生植物,DMePh=蒂叶中高位芽植物,FH一藏类地面芽植物.SH 种子地面芽植物.DMiPh一落叶小高位芽植物,FG=藏类地
下芽植物,TH=蕨类地面芽植物.EMaPh=常绿大高位芽植物,SG=种子地下芽植物。
生性“ 。再从属的世界分布成分看,灌丛群落中为
9.2 ,明显大于常绿阔叶林中属的世界分布成分
(6.2%),这一方面说明该区常绿阔叶林与灌丛群落
均表现出次生性的植被特征;另一方面又反映出灌丛
群落的次生性更为突出,这与当地村民对灌丛的人为
干扰更大相一致
从种的地理成分看(表 4),以中国亚热带特有分
布成分最多,共有 37种,占总数的 39 4 ,其次为中
国一日本分布类型,有 17种,占总数的 18 1 ,再次
为中国一日本一朝鲜分布与中国一日本一中印分布,
3 3 3 2 2 2 2 2 2 2
r3 r3
_主 _主 l主‰ _主=耋 =耋=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期 张光富等:浙江天童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及外貌特征 205
各为 13种,占总数的 13.8 .其余分布类型的比例
较小.均不超过 5 ,这说明天童地区灌丛群落种类
组成的地理成分与常绿阀叶林基本一致,从而反映出
区域性的特征,即该区与热带东南亚植物区系存在着
表 2 天童灌丛群落与常绿闻叶林种类组成比较
Table 2 The Comparison 0f species composition
between shrub communities an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Tiantong
植物类别
群落类型 Commumty type
灌丛群落
Shrub community
科 属 种
常绿榴叶韩
Evergreen bro~d-
leaved foTest
科 属 种
表 3 天童灌丛群落种类组成的科一分布区类型
Table 3 The distribution type ol families and genera
0f shrub communities in Tiantong
分布区类型
AreKItype
占总科
科敷 数的
No.of in
famity tot8l
families
1.世界分布 Cosmopolitan
2.泛热带分布 Pantropie
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
间断分布 Tropic.Asia
& Tropic.Amerlca
4.旧大陆热带分布
0 W0r Tro c
5.热带亚洲至鹅带澳洲
分布 Tropic.Asia&
Tropic.Oceania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分布 Tro~c Asia 8L
Tropic Africa
7.鹅带亚洲分布
Tropic.Asia
8.北温度分布
North Tempe rate
9.东亚和北美问断分布
East Asia 8L North
America
10.旧大陆温度分布
0 Wor Temperate
11.温带亚洲分布
Temperate Asia
i2.东亚分布 East Asia
13.中国特有分布
Chinese Endemic
总 计 To诅I
10 22.2 7 9.2
21 46.7 15 19 7
8
45 100.0 76
1.3
10.5
2.6
100.0
悠久舶联系,区系性质体现出从热带向温带的过渡性
质。中国亚热带特有种类的大量存在.体现出该区灌
丛群落与常绿阔叶林的密切联系.同时从种类组成上
看 ,也显示出该区灌丛植被发展为地带性的常绿阔叶
林植被类型具有一定的恢复潜能。
表 4 天童灌丛群落与常绿闻叶林组成种类的
地理成分分布型比较
Table 4 The comparison ol the geographical elements
ol species between shrub communities an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Tiantong
分布区类型
Areal types
群落类型 Community types
灌丛群落 常绿阔叶林
Shrub Evergreen broad—
communities leaved fore
种敷盅嚣甍种数盅嚣甍
3 灌丛群落的外貌
群落的外貌(Physiognomy)通常指植物群落的形
态与结构.它是群落与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在
一 定程度上,群落的外貌是群落生境条件的具体反
映 。本区的灌丛是在人类长期的经济活动影响下发
育而成的次生性植被类型,它的种类组成不同.区系
成分较为复杂,生活型多样,从外貌上看.有常绿的,
也有落叶的,有阀叶的,也有针叶的,外貌通常不整
齐,色泽多变.结构凌乱,分层不够明显。这些特征主
要是由其组成种类的生活型和叶的性质所决定的。
3.1生活型
生活型(I ire form)是植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于
一 定的生活环境综合因子长期适应的结果。它反映了
植枷演化和生态学、生物学的总特征。相同的生活型
反映出植物对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舶要求和适应能
篡
数 m 属№
3 9 9
l 3 7
1 3 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O6 广 西 植 物 2l卷
力。在植被研究中,Raunkiaer的生活型系统已经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即根据 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
系统将本区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制成生活型谱(表
5),并与该区的常绿阔叶林的生活型谱相比较。
从表 5可看出:(1)在本区灌丛的生活型谱中,高
位芽植物(PH)的含量最高,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和地
下芽植物,再次为地上芽植物,一年生植物缺乏。这其
中,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这一点与常绿阔叶林中
高位芽植物比例最为突出(为76 8 )相一致,这反
映了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温暖湿润而有明显季节变化
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2)在高位芽植物中,以小
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这与常绿阔叶林的生活型谱相
似,但灌丛中的大高位芽植物的比例低于常绿 阔叶
林,反映出灌丛群落中乔术种类和灌术种类混杂分布
的特点,也反映出灌丛群落中植物种类与常绿阔叶林
的密切关系。此外,灌丛群落中常绿高位芽的比例大
于落叶高位芽的比例,这反映出灌丛群落具有一定的
可塑性。(3)在高位芽植物中,灌丛中的矮高位芽植物
的比例(7.5 )大于常绿阔叶林 中的比例,这很可能
是因为在该灌丛阶段群落的郁闭度较大的结果。(4)
灌丛群落中的藤本植物高位芽成分较多,共计占总数
的 24.5 ,仅次于灌丛中的小高位芽植物,远大于该
区常绿阔叶林中藤本植物高位芽的比例(1 3.8 ),在
这些藤本植物中常绿与落叶成分的比例相当,这与灌
丛阶段生境条件相对常绿阔叶林来说较为恶劣,而藤
本植物通常借助于地下根茎进行营养繁殖,因此较易
于生存与扩展有关。(5)在高位芽植物中,灌丛的常绿
种类与落叶种类的比例约为 0.84:l,小于常绿阔叶
林中的比例(1:1),这很可能是灌丛群落结构凌乱,
群落外貌的季相变化显著,而常绿阔叶林的林冠则较
表 5 天童灌丛群落的生活型谱
Table 5 The life form spectrum of shrub communities in Tiantong
辞藩类 ! 堑 竺!! ! 型! ! 垦 竺 ! ! —It~ Le—af margin
Communitytypes M a Me Mi Na si co 1 2 3 4 + 一
为整齐,色泽较为稳定(通常为深绿色)的原因之一。
3.2叶的性质
升的性质是构成群落外貌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
可以反映群落的生态,也反映群落的历史。对本区灌
丛群落中植物叶的性质按叶级、叶型 叶质和叶缘四
个方面来加以统计分析,并与该区的常绿阔叶林进行
比较 (表 6),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
3.2.1叶级 本区灌丛群落中的植物以小型叶为主,
占59.6 ,其次为中型叶占30.9 ,大型叶和微型叶
的比例偏少,这一特征与常绿阔叶林基本一致。这可
能是因为叶级与气候带的相关性要大于与同一地区
不同群落类塑的相关性。其中,灌丛中的大型叶植物
比例与常绿阔叶林中的比例较为接近,这主要是因为
本区大型叶主要是蕨类植物的存在所致,而蕨、狗脊
等蕨类植物的适应性较强,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山地,
在演替的不同阶段中时有出现。与常绿阔叶林相比,
灌丛中的微型叶的比例偏大一些,这可能与马尾松等
强阳性先锋树种随着演替的不断深人而渐趋消退有
关
3.2.2叶型 灌丛群落 中的植物 以单叶为主,占
77.7 ,而复叶较少,仅占22.3 。这与常绿阔叶林
中的情况基本一致,相差不大。
3.2.3叶质 灌丛群落中的叶质以 2级的草质叶为
主,其次为 3级的革质叶,这与常绿阔叶林的叶质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期 张光富等:浙江天童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及外貌特征 207
现出较大的差异。因为在常绿阔叶林中尽管从统计数
值上看,2级的草质叶最多,但是 3级、4级的革质叶
和厚革质叶的比例之和已接近一半,它们在决定群落
外貌上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在灌丛群落中落叶植物的
种类较多,并且在灌木层中不少落叶种类的重要值也
较大,可起到建群作用,同时这些落叶植物大多是一
些阳生性树种,如白栎、化香、赛山梅、山合欢等,它们
在演替的早期阶段生长良好。革质叶和厚革质叶的比
例偏少,从而使得灌丛的群落外貌季相变化显著。
3.2.4叶缘 灌丛群落中植物的叶缘以非全缘叶居
多,但与全缘叶的比例相差不太大。与该区的常绿阔
叶林相比,差异不太明显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本区的灌丛群落与当地的常
绿阔叶林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本区灌丛群落的外
貌主要是由小型和中型落叶草质及常绿革质的、非全
缘单叶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的。
4 灌丛群落的结构
天童地区的灌丛一般不超过 5 m,通常其高度介
于1.5~3.5 m之间,分层不够明显,结构较为凌乱,
大体可以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以及层间植物(藤本植
物)。
灌木层的高度一般在 3 m左右,盖度较大,约
80 ~90 。由于人为的砍伐、樵采等干扰以及自然
因子如病虫害等的影响,灌木层中的种类常常形成多
代萌生,聚积成丛生长,植株较为密集,通常每丛有 4
~ 7个无性系分枝,个别种类的分枝数可达 l4个之
多。从种类上看,主要是由壳斗科、山茶科、山矾科、金
缕梅科、杜鹃花科等的小高位芽植物所组成,如白栎、
山矾、楼木、连蕊茶等 虎刺、构骨冬青、紫金牛等矮高
位芽植物一般不超过 2 m,但高度不一,参差不齐,少
数太高位芽植物如苦槠、白栎等乔木树种也呈现出低
矮丛生的灌木状,而山矾、楼木、赛山梅等灌木有的高
度可达5 m。此外,常绿种类与落叶种类混杂分布,如
苦槠、山矾、连蕊茶等常和化香、茅栗、算盘子等落叶
种类交错分布;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种常常混生于
阔叶树种之间。因此群落的层次不够分明。
草本层的高度一般在 l m以下,盖度约 5 ~
20 ,偶有少数种类如芒、蕨等个别植株的高度可达
1.8 m,而进入灌木层中。这可能是因为灌丛的盖度
过大,阳性草本在林下光照不足,而在早春落叶种类
萌动之前,迅速生长而挤入灌木层。由于灌木层的郁
闭度较大,林下比较阴暗,加上灌木的根系错综盘结,
土层也较贫瘠等原因,草本层一般生长稀疏。占优势
的种类通常是狗脊、鳞毛蕨等蕨类植物及一些禾本
科、莎草科的种类,其次为一些灌木层中植物的萌苗,
如山矾、拎木、摧木等,以及藤本植物的萌苗,如菝葜、
海金沙、中华常春藤等,这一点与常绿阔叶林中的草
本层植物有着很大的差别。
层间植物较为发达,落叶和常绿的藤本均较为丰
富,以百合科、豆科、蔷薇科的种类为主,如菝葜、土茯
苓、香港黄檀、紫藤等。有时少数藤本植物如五指挪藤
可以攀爬到灌木层之上,交互缠绕,生长繁茂,形成厚
实的网络状结构,使得林下极为阴蔽,并且常常会折
断其支柱木,严重影响灌丛的顺向演替。
5 结 语
(1)通过对本区 l 9个固定样地 950 m。的调查,
共计有维管束植物 94种,隶属于 45科,76属。与该
区的常绿阔叶林相比,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较为贫
乏,并且单种科、单种属较多,灌丛中属的密集度较
小,有待于进一步分化或近缘种的入侵。此外本区灌
丛群落中藤本植物较多,共有 25种 ,占维营束植物的
比例 为 26.6 ,明显 大 于 常绿 阔 叶林 的 比例
(14.1 )
(2)通过对 45科,76属植物的地理成分分析,发
现科属均以泛热带成分最多,从而反映出本区的亚热
带区系性质。与该区常绿阔叶林的地理成分相比,其
中世界性分布成分的比例较高,这反映了本区灌丛植
被的次生、退化性质。
(3)通过对本区灌丛群落的生活型和叶的性质的
研究,发现本区灌丛群落的外貌主要是由小型和中型
草质落叶及常绿革质的、非全缘单叶高位芽植物所决
定的。这反映出灌丛群落中常绿和落叶种类、乔木和
灌木种类混杂分布的特点 因此可以通过人为的处理
措施减少落叶种类,增加常绿阔叶树种,尤其是常绿
太高位芽和常绿中高位芽植物的比例,以加速灌丛的
进展演替。
(4)本区灌丛群落的结构较为凌乱,分层不明显,
灌木层高度一般介于 l+5~3.5 m之间,灌木层优势
种类通常呈现为多代萌生现象 草本层高度一般在 l
m以下,但偶有蕨、芒等少数种类可达 1.8 m,进入灌
木层中。此外灌丛中藤本植物较为发达,严重影响灌
(下转第 200页 Continue Oil page 20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 广 西 植 物 21卷
w.T.I in&z.J.Feng(1 993)的存在“ ,而成为其
晚出同名;也未能注意到稍早一点并基于同一命名模
式 的 Bambusa . . (1 的存在 ,,yannanensisN H X 993)
而成为其晚出异名。所以仅就毛环单竹的名称而言,
应该用夏念和(N.H.Xia)组合的名称如上,这一点
李德铢后来已经予以更正 。
不过这里的问题还不仅是命名上的问题,毛环慧
务竹或毛环单竹究竟能不能成立?1998年 l1月,本
文作者深入到毛环慧务竹的模式产地—— 罗平县芭
蕉箐一带进行调查,向当地老乡寻访到当年薛纪如、
章伟平先生采集标本的事。虽然事隔13年t还有一老
乡记忆犹新 ,并热情带作者到当时薛、章二先生采集
标本的地点 尽管不能十分肯定当年二位先生的标本
具体采自哪几丛竹丛,但是周围除料慈竹(作者在现
场认定)之外并无相近竹种。为确切起见,作者再次采
集标本并分篼引种若干丛到 ’99昆明世博会竹园种
植。经标本对比和引种观察 ,毛环慧蒡竹的模式标本
与从罗平县芭蕉箐引种的活竹丛及从彝良县引种的
活竹丛各部的形态特征无差异,它们与采自四川成都
望江公园的料慈竹标本(杜凡,尹五元 95025 1995一
u一28,SWFC)也无整异 ,所 以毛环单竹亦即毛环慧
务竹应归并到料慈竹中。
参考文献:
(1)Dietrich Brandis.The Forest FLora of North—west and
Central Indian [M].Dehra Dunt New Connaught
Place,l874.566— 567.
[2]Kurz S.Forest Flora ot British Burma,Vo1.1I.[M].
Dehra Dun:New Connaught Place·1877.552— 553.
C33薛纪如,章伟平.云南产簋务竹属一新种[J].竹子研
究汇刊,1986,5(1):77.
(43夏念和.中国葸务竹属(& 妇^椰 um)的研究及其它
EJ3.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3,1(1):l一1o.
[5]李德铢.云南及邻近地区竹亚科增补[J3.云南植物研
究 ,1994,16(1):39— 42.
[6]林万滔,冯志坚.广东竹类新资料[J].竹子研究汇刊,
1993,12(2):33— 35.
(73李德铢,郭振华.云南竹亚科一些属种的增补[J].云
南植物研究t2000,22(1):43—46.
(上接第 207页 Continue from page 207)
丛的顺 向演替,据此可以采取问伐处理,以改善林分
结构,形成合适的植株密度,促进目的树种的生长。
参考文献:
(1 3宋永昌,王祥荣.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的植被和区系
E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tl995tl一“.
[2]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
研究 ,199l,(增刊Ⅳl:l一139.
[3]张光富、张小平.安徽省板桥山地种子植物区系初步分
析D].武汉植物学研究,1998t16(4):335—342.
(43 W.沙菲尔.普通植物地理学原理(傅子桢译)EM3.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
[5 3曲仲湘,吴玉树,王焕校,等.植物生态学(第二版)
[M3.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63宋永昌,张 绅,刘金林 ,等.浙江泰顺县乌岩岭常绿扁
叶林的群落分析[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982.6(]):1 4— 3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