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5(1):40— 47 2005年 1月
中国水杉引种研究
王希群 ’ 马履一l*,田 华2,郭保香2
(1.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2.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湖北武汉 430079)
摘 要: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dies Hu&Cheng)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的发现是中国近代植
物学界最值得自豪的一件大事,为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被公认为是我国乃至世界二十世纪植物
界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对于中国有重要价值,也具有世界意义。水杉引种过程可以说是新 中国植物引种过程
的一个缩影 ,在发现 5O年后成功引种至 26个省、市、区和特别行政区以及世界 5O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
重要的用材林树种、沿海防护林树种、农田防护林树种、城市绿化树种以及世界上著名的风景景观树种。水杉
既为新中国林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证,又是科学技术在林业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同时水杉的发展也
是我国林学界最值得骄傲的一件大事,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该文仅对我国水杉引种学进行系
统的论述,对水杉的引种阶段进行了划分,简述 26个省、市、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引种现状,分析了水杉在中国
引种区的适生状况和原因。有关在国外的引种及迁地保护情况将另文发表。
关键词:水杉;引种;中国
中图分类号:$791.3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05)01—0040—08
Introduction of
gl ptostroboides Hu & Cheng in China
W ANG Xi—qun1,MA Lu—yil*,TIAN Hua2,GUO Bao—xiang2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2.Hubei Provincial Fore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W 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Cheng is the national first class protective plant.The discovery
of Metasequoia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nteresting events an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plant
field of China in the past century.It WaS the most proud event in Chinese modern plant fields and it made a
way for Chinese botany tO be linked the world.Being generally accepted for an important discovery in the plant
field all over the world,it WaS great importance tO China,and also tO the world.As one important part of Met
asequoi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the introduction process could be thought of a miniature of the New Chi
nese plant introduction.After more than 5O years of the seedling and afforestation,it has been planted in 26
provinces,municipalities,autonomous regions and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n China and more than 5O na—
tion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i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tree species for timber forest,the along sea shelter
belt forest,the farmland shelter forest,city green forest and scenery and landscape forest
. The Metasequoi口
not only provided the important substantial evid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hinese forest,but also im—
portant symbol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and socialism
. This review gives a
systematical summary on the Metasequoia introduction in China,divides the Metasequoia introduction Stages。
reports briefl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Metasequoia introduction and analyzes its suitable COnditions in Chi.
na.The report of that in the world wil be recorded in another review
.
Key words: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Cheng;introduction of Metasequoia:China
收稿 日期:2004—05—1l 修订日期:2004.08—16
作者简介:王希群(1965一)·男,湖北丹江口人,博士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
、水杉。E_mail:
wangxiqun2OO3@yahoo.corn.ca ’责任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王希群等:中国水杉引种研究 4l
吴中伦(1983)在我国第一部树木引种专著《国
外树种引种概论》中提出,树木引种具有树木实验生
态的作用,各种植物局限于各自的自然分布区,引种
就是用人为的传播克服植物,包括树木在传播上的
障碍距离。潘志刚、游应天(1994)认为,树木引种驯
化简称树木引种,其一般概念是指从外地或外国引
进本地区没有的树种,通过驯化培育使其成为本地
或本国的栽培树种。水杉自然分布在鄂西(湖北利
川I)、湘西(湖南龙山)、渝东(重庆石柱)所形成的极
为狭窄的三角形分布区内,面积约 l 000 km ,集中
分布区在湖北利川小河附近的600 km 内。因此在
分布区以外水杉的发展均属于引种学研究的范畴,
也属于水杉区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发展
成为水杉研究的两个主题 。
1 中国水杉引种驯化的历史及过程
1941年干铎先生在川I、鄂交界处的谋道溪(又
名磨刀溪,原属四川省万县,1955年 12月 20日经
国务院批准划归湖北省利川I县)看到水杉,l943年
王战先生采集到水杉标本,并于 l945年夏转交给中
央大学农学院的郑万钧先生,郑万钧等一些学者立
即开始了水杉的调查和研究,l948年由胡先骑、郑
万钧发表了著名的《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一
文,命名了活化石水杉 ,并受到世界植物界的关注,
这也曾为中国武陵山——这块古生物的保存地树立
了一块新的里程碑。在水杉正式命名发表之前,
1947年秋华敬灿先生采到第一批水杉种子约 2 kg
后,在国内首先分别赠送给重庆、成都、武汉、北平、
广州、庐山等地的植物园和园林场及有关科研单位
试种,中央大学农学院、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北京
大学农学院以及庐山森林植物园是我国最早开始研
究水杉的机构,1948年春开始育苗都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1948年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繁育的苗木栽
植在该所院内(现北京动物园及中国科学院植物所
院内),同年汪振儒、董世仁开始了种子研究和育苗
试验并发表了《水杉种子及幼苗发育观察》(1949)一
文,据董世仁先生回忆(2003年)试验的种子 1948
年初来自于胡先辅先生,培育的苗木栽植在北京图
书馆旧馆周围和北京林业大学苗圃。庐山森林植物
园l950年王秋圃报道了l948年水杉播种和扦插试
验获得成功的结果,并且当年庐山森林植物园育苗
最多(3 500余株)和造林面积最大(约2 000 m ),后
来成为水杉推广的主要种源地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胡先辅和郑万钧等一批学者
的宣传和重视下,水杉的研究和推广得到重视,各地
纷纷开始引种。对水杉引种历史进行阶段划分是一
个很难的事情,但总的来看,中国水杉的引种大致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从 1947年秋至 1958年止。中央大
学华敬灿 l947年秋采集到水杉种子回南京后,由在
南京的郑万钧和在北平的胡先骑组织了水杉种子的
分发,主要分发到一些重要植物和林业机构用于繁
殖目的,并且每处引种数量极小,种子大多是通过信
件来邮寄的,在国内最初参与引种的主要是中国植
物学会的成员,有胡先骑、汪振儒(北京)、郑万钧(南
京)、叶雅各(武汉)、陈焕镛(广州)、方文培(成都)、
左景烈(青岛)等。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以认识珍贵稀
有的“活化石”为 目的加 以引种 ,研究主要在科学院
系统和一些大专院校进行,完成了水杉的适生性试
验,育苗造林试验以及技术总结。
第二阶段是 1958年至 7O年代(均为二十世纪,
下同)初。1958年中央提出“大地园林化”,国家建
筑工程部于 l958年 2月25~27日召开了全国第一
次城市园林绿化会议,会后植树造林受到极大的重
视,树种的选择成为造林绿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水
杉这一珍贵乡土树种受到重视并开始在城市绿化中
广泛引种。由于最早在 4O年代末引种在北京、南
京、江西庐山、武汉等地零散栽植的水杉以及 5O年
代在江西庐山和武汉东湖成片造林的水杉,到 6O年
代表现出速生、成林、适应性强和具有较好的绿化美
化效果,于 l964年 9月 21~28日由中国植物学会
在庐山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引种驯化学术会议,会议
期间交流了各地水杉的引种情况并参观了庐山引种
栽培的水杉林,得到了全国与会者的赞赏和普遍认
同,水杉受到城建部门的重视,成为主要的园林绿化
树种。陈俊愉等(1965)、王其超(1965)对水杉的生
长情况及适应性进行了研究,认为水杉可以成为重
要的园林绿化乔木树种,6O年代水杉被列为主要的
园林绿化树种,6O年代后我国各地植物园林系统进
行广泛引种栽培,现在许多植物园、公园的水杉大树
有相当部分是 6O年代末和 7O年代栽植的。
第三阶段是 1972年以后。由于造林绿化事业
的推动,中国农林科学院先后于 1972年 10月和
1974年 lO月在广西、福建南平召开了全国林木良
种协作会议和全国林木引种驯化科技协作会议,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 广 西 植 物 25卷
议对林木育种工作进行了回顾,并展开了全国有计
划的林木引种、育种工作,水杉作为我国重要的乡土
树种在南方表现出速生、丰产、成林性、成材性好、抗
性强的特性受到极大的重视,被列为主要造林绿化
树种和速生丰产林树种,1978年速生丰产林建设的
启动和平原绿化达标的实施 ,水杉列为主要的用材
林树种、农田防护林树种,并从 8O年代开始作为我
国沿海防护林树种得到应用推广,在 8O年代由于水
杉造林绿化形成的“水乡园林”和“水杉之乡”的湖北
省潜江县(潜江市)、江苏省邳县(邳州市)成为平原绿
化的两个典型。中国林业科学院和湖北等有关省市
为了加快水杉的推广步伐,交流水杉引种栽培等方面
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农林部(林业部)的重视
下,在 1974 1983年间先后在湖北武昌(1974年 12
月)、江苏江都(1976年 11月)、浙江杭州(1979年 l1
月)、广东新会(1981年 11月)和湖南南县(1983年 1O
月)五次召开“水杉、池杉(Taxodium,ascendens)、落羽
杉( distichum)(简称‘三杉’)”协作推广会议,为普
及水杉育苗造林技术和取得繁殖材料提供了场所和
信息,培训了一批技术人员,对水杉的推广作了具体
而有效的工作,“三杉”引种协作组定期举行学术活
动,交流经验,互通信息,交换种苗,使引种工作进展
迅速。对全国各地引种栽培的水杉也应分阶段和对
一 些重要地区进行必要的保护,但由于自90年代以
来,长江流域一些地方如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省
大量砍伐6O年代以来栽培的水杉,很多地方的水杉
被杨树(Populus spp.)替代,一些地方已很难看到原
来的水杉美景。
2 水杉在中国的引种现状
北京:北京是我国最早开始引种水杉的地方,
1947年秋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胡先辅先生开始引
种和研究,1948年由王宗训、孙可群等培育定植在
北京动物园(原植物研究所办公楼前),现保存有 3
株大树,胸径70 cm,树高20 rfl左右(2002年测),胡
先生还安排把水杉移植到研究所进行栽培保护,如
今研究所里 3O多棵大水杉就是当年栽植的,同年北
京大学农学院也开展了研究。在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图书馆旧馆、动物园等地栽植的水杉已成林成
材,1955年在西郊玉泉山院内栽植了 8株水杉,现
均已成胸径 3O~50 cm的大树。6O年代中期市园
林局、北京林学院等单位对水杉进行了引种调查,并
对水杉的生长情况及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在北京市
一 些气候和土壤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栽植和发展水
杉作为景观绿化树种,随后在一些公园得到发展,香
山的樱桃沟、公园以及一些院校均可看到当时栽植
的水杉,其中北京植物园1972年从湖北利川引进水
杉种子500 g,育苗 2 500多株,1974年和 1976年在
樱桃沟内成片栽植水杉300余株,现存 140余株,胸
径大多数在 35~60 cm,树高 22~25 rfl(2004年
测),蔚为壮观,成为北京市大、中学生实习的一个重
要地点和景观,2003年在此建立水杉观赏栈道和水
杉亭,并铭刻胡先辅先生《水杉歌》,以纪念水杉这一
植物学上的世纪发现。
天津:60年代引入天津,在南开大学有当时栽
植留存的大树。现西沽公园、北宁公园、河西区、西
南楼公园、刘园苗圃、蓟县、天津烈士陵园、农科院等
地均可看到栽植的水杉。
河北:60年代大量引种栽培,现秦皇岛、昌黎、
唐山、西陵行宫、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均有
栽培,生长良好。
山西:1958年芮城山峪村栽植的水杉(1986年
调查,树高达 2O.6 1TI,胸径 37 cm)。山西省内长城
以南海拔 1 000 rfl左右或以下的平川城镇街道及公
园有栽培,运城地区栽培较多,其次是太原、长治、晋
城、临汾等地均有栽培,现全省多作为绿化观赏或速
生用材树种。
辽宁:1958年开始从杭州引种水杉 2年生苗
200株,栽植在大连苗圃,现存 31株,生长良好,成
为苗圃一景。在盖县辽宁省熊岳树木园保存有 5O
年代引种的水杉,长势良好,7O年代以后辽宁开始
从武汉、江苏引种水杉苗木,在辽东半岛造林绿化中
应用,成为丹东、本溪、辽阳、鞍山、沈阳等地绿化观
赏树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院树木园
现存(1978年栽植)水杉大树 28株,生长旺盛,成为
水杉栽培的最北界。
上海:上海市最早引种水杉始于 1958年,栽植
在上海西北角的青浦县淀山苗圃,以其树姿优美、挺
拔,作为园林观赏树种而受到重视,7O年代开始大
量引种栽培,使水杉成为上海平原水网湿地最适合
的生长树种,田成方,路成行,水杉绕村走,已是上海
市新农村的一个缩影之一,据 9O年代初统计,上海
市郊区的近 4 000万株四旁树木中,水杉就占5O
以上,作为我国特有的珍贵孑遗植物,水杉春夏翠绿
欲滴,秋冬经霜艳紫,在上海这一繁华的大都市,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王希群等:中国水杉引种研究 43
被辟为“一景”,我国闻名的华东最大的平原森林公
园——崇明岛东平林场森林公园,主要是通过发展
水杉形成的森林景观,已成为华东一颗绿色的明珠。
图 1 中国水杉引种及适生区域图
Fig.1 Showing division for introduction and suitable
planting areas of Metasequoia in China
江苏:l947年由中央大学农学院郑万钧等引种
并开始了对水杉的系统研究,现在南京大学及江苏
植物研究所院内有最早栽植的水杉均成胸径达 lm
的大树,在南京航空学院校园内保存有 1949年播种
并于 1954~1956年栽植的大量水杉,现已蔚然成
林,在南京玄武湖的城墙前保留有 5O年代栽植的一
大片水杉林。5O年代在郑万钧等先生的指导下,江
苏省境内得到大量引种,1958~1961年间,以叶培
忠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水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并取得很大成功,尤以邳县 1958年开始引种发展最
为著名,栽植在县政府大院内的水杉,1985年测定
最大的一株胸径 45.7 cm,高 26.6 m,材积 1.990 7
m ,沿着城区向北,已栽植水杉 l万株以上,成为著
名的“水杉之路”,绕过环城路栽植的都是水杉,高大
挺拔的水杉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庞大的树冠构
成一条漂亮的绿色通道,因此被称为“中国水杉第一
路”。6O年代中期引进江都等地,7O年代初开始作
为江苏省造林的主栽树种大面积造林,8O年代成为
江苏沿海地区的主要的造林树种,水杉栽植株数已
在 1亿株以上。
浙江:1949年春由杭州植物园最早引进,栽植
在该园池塘旁边,现尚存 6株,1952年余杭县长乐
林场从湖北引入水杉种子育苗,苗木栽植在场部,
1965年开始结实。1953年杭州植物园继续从湖北引
进水杉种子育苗,而后杭州、嘉兴、湖州等地广为栽
植,到8O年代已成为平原绿化和林网建设的主要树
种,同时也成为浙江省城市及工矿绿化的重要树种。
安徽:1948年徽州地区博村林场从湖北引进水
杉种子,1949年育苗成功,苗木栽植在场部和东关
作业区,现存大树 lO株,1958年开始试花,1973年
开始正常结实。1953年滁县琅琊山林场亦开始引
种水杉,1975年开始正常结实,同时合肥园林局、黄
山林校、休宁西田林场等单位先后进行了水杉引种
工作,到 1974年扩大到 30个县,到8O年代末几乎
遍及全省各地 ,在沿江和淮河两岸广为栽植,水杉已
成为安徽各地主要的“四旁”绿化树种和庭院、公园、
城市绿化和风景树种。
福建:1948年由福建农学院和福建师范大学生
物系引种到福州,栽植在农学院和师范大学院内,幼
树生长迅速,长势旺盛,能正常开花结实,后生长缓
慢。现在福建主要大中城市中多有栽培,供庭院绿
化和观赏。
江西:1947年秋庐山植物园得到水杉种子 5O
g,1948年春由王秋圃先生播种试验,用 25 g种子
于3月 10日播种,获水杉苗 3 500余株,并开始造
林试验,同年 8月中旬进行扦插试验也获得成功,
1953年定植万株水杉,胡先辅先生为此写下了《水
杉歌》,现在庐山植物园可看到这次栽植的大片的郁
郁葱葱水杉林。同时在5O年代初期,省内的一些高
校及林业科研单位有少量引种,但均以珍贵稀有的
“活化石”植物加以欣赏而已。6O年代各国营垦殖
场及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分校纷纷引种试
种,在70年代作为重要的优良速生用材、绿化树种
受到重视并得到发展,现已在全省广为栽培。
山东:山东省于 l947年开始引种水杉,当时青
岛市中山公园从南京引进水杉种子 1O粒,播种后得
苗4株,栽植在现该园的花卉园中,现存 2株大树。
5O年代初期和7O年代初期各地又陆续引进种子和
苗木,开始小面积造林和“四旁”植树,在山东栽植较
多的有临沂、烟台、潍坊、泰安、青岛、枣庄、济南
等地,菏泽、聊城、德州等地也有少量的栽培。栽植
地的垂直海拔高度从 10 m 的日照市大沙洼林场,
到 l 100 m的蒙山龟顶下均生长良好。在 日照市,
水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与海边的四季变化交相辉
映,给人以大自然造化的美感,成为一大景观。1958
年山东农业大学开始在泰安新校址栽植了大量水
杉。在山东烟台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分场驻地有
1962年从浙江引进的水杉 5O多株(1990年进行水
杉优树选择时最大的一株树高 40 IT1,胸径 60 cm),
水杉已成为山东“四旁”植树和营造速生丰产林、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4 广 西 植 物 25卷
景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河南:1954年信 阳鸡公 山开始引种栽培水杉,
大部分栽植在海拔 300 m以下河谷两岸的滩地冲
击土上和“四旁”,1958年商城黄柏山林场开始成片
造林,成为全国最早进行水杉成片造林的地点之一 ,
先后在信阳、郑州、洛阳、新乡等地栽植,后又扩展到
开封、周口、三门峡等地,8O年代后全省均有栽植,
作为用材和绿化树种。
湖北:水杉原产地 ,现在世界上的栽植 的水杉 ,
其种源 99%以上为原产地湖北利川。1947年武汉
大学开始引种水杉,未见引种结果的报道,1950年
再次从利川引种,现学校树木园中存有这次引种的
水杉 ,其后经繁殖 ,又成 为全 国乃至世界种源的基
地。1957年由武汉东湖二苗圃首先进行成片造林,
随后潜江广华寺引进营造行道树和片林,现潜江拥
有水杉 18万株,是全国引种最早、面积最大、养护最
好的人工水杉林,村镇、道路、河渠,处处绿荫成片,
一 派水乡园林景象,1988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
和国务院副总理的康世恩分别题写“江汉水杉纪念
碑”碑名和“水杉园林”园名,至 2002年联合国粮农
组织先后有 l3批、6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实地
参观考察,全市现拥有林木 4 000多万株,森林覆盖
率为 15.3 ,先后向全国 2O多个省(市)输送水杉
苗8300余万株,被誉为水杉的第二故乡。1962年
湖北省江陵县八宝(岭)山林场技术员进行的大田水
杉扦插获得成功引起重视并在各地推广,水杉育苗
开始由种子育苗繁殖,逐步发展为硬枝扦插、嫩枝扦
插,从而使水杉在全省迅速得到发展,至 1972年全
省已有 8O 的县引种了水杉,长势良好,1974年全
国水杉、池杉、落羽杉科研协作会在湖北武昌召开,
郑万钧、叶培忠教授出席了会议给予指导,水杉列为
本省主要造林树种,到 1984年全省所有县、市都引
种栽植了水杉,栽植达 l亿株以上,现已成为湖北主
要滨湖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
湖南 :水杉原产地,1974年发现于湘西龙山县
洛塔乡,共 5株,其中古水杉 3株,胸径分别为
1.15、1.24、1.64 m,树高在 40 m以上,l株古水杉
树干被两根古藤缠绕,宛如两条巨龙盘绕在一根擎
天柱上,被称为“双龙戏珠”。湖南从 5O年代起在洞
庭湖开始引种水杉,1954年大通湖农场和金盆农场
最先引种,1956年春西湖农场又从利川引进实生苗
500株,栽植在场部(1991年调查,35年生最大的一
株胸径 49.5 cm,高25 m),后来湖南林校、湖南农学
院、湖南省林业厅等进行引种研究和示范,7O年代
成为营造片林、带状林的主要建群树种,到 8O年代
栽植范围已达 67个县、市,栽植株数达 1亿株以上,
现全省栽培。
广东:广州在 1947年就引种水杉,1954年报道
水杉在广州生长颇好,无论插条、播种,皆易生长,性
喜近水之地,边材白色,心材褐红色,不耐水湿。6O
年代初由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大量引种,作为观
赏树种栽培,在广东省一些大中城市中均可看到,广
州市麓湖公园内的水杉林在秋冬交际之际浓密的羽
状细叶变成了金红色,绚丽夺目,成为一景。
广西:广西桂林植物园 1958年开始引种水杉,
1962年报道在桂林广西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引种水
杉获得成功,随后在广西开始大量引种,主要用于城
市绿化,现广西各地均有栽培,在南宁广西大学校园
内栽植有大量水杉。
海南:在 8O年代有关园林和林业的植物调查名
录中均有水杉的记载 ,海 口、三亚的公园中有水杉种
植 ,生长良好。
重庆:水杉原产地,6O年代初发现于重庆 石
柱县(重庆市 l999年直辖以前,石柱属四川省),现
存古水杉 28株。1948年和 1953年从湖北利川引
种到歌乐山等地栽植,现在西南农业大学院内可看
到早期引种的水杉已蔚然成林,7O年代后成为重要
的城市绿化树种,现重庆辖区内各地均有栽培。
四川:1947年由四川大学引种,未见早期引种
栽植的报道。1956年引种扩大到川西平原,1959年
以后推广到洪雅、雅安、崇庆和大邑等山区,在四川
除甘孜自治州等高寒山区外,几乎遍及全省,水杉的
栽培垂直分布从海拔 200 m左右的长江两岸,至海拔
2 600 m的川西高原城市马尔康,水杉已成为用材、绿
化树种和营造速生丰产林、风景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贵州:1960年开始引种,栽植在贵阳市西南郊八
里山的贵州省林科所树木园中,现毕节、兴义、安顺、
遵义、贵阳、凯里、铜仁等地广有栽培,作庭院观赏树。
云南:1947年由蔡希陶先生引种,现保存在中
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茶花园中有一株大树,就
是当时引种的,5O年代开始扩大栽培,在昆明、西
畴、文山等地栽培,作庭院绿化树、行道树、四旁绿
化、堤岸树等,生长良好。
陕西:陕西省最早引种水杉的是西北农学院森
林系,时间是 1948年春,由于管理不善而失败。
1950年春继续引种,加强了苗木的越冬管理获得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王希群等:中国水杉引种研究 45
功,以后省内其他学校、科研、生产单位相继引种和
繁殖,60~80年代进行扩大繁殖和种植范围,现关
中、陕南、陕北等地广为栽植,有大量的片林存在,西
安一带的学校、公园、宾馆、厂矿企业的绿化中也有
大量栽植,生长良好,革命圣地延安王家坪栽植的水
杉已成为革命圣地的一个绿色景观。在陕西水杉主
要用于“四旁”绿化、河滩地造林、农田防护林、田边
地头以及渠旁、道旁的栽植,同时也成为陕西重要的
城市绿化树种。在海拔 1 400 m以下都可以种植,
在山地宜选择在 山洼、山脚、土层深厚、排水 良好的
地方栽植,尤以平原河流冲积土为好。
甘肃:1964年天水市林业局从南京引进的水
杉,1975年已开花,70年代引种到陇南、甘南、临夏
地区,生长良好,已成为当地重要的城镇绿化树种和
行道树种。
台湾:1949年首次引种未获成功,1955年引种
成功,现阿里山工作站前保存有 3株大树,1956、
1959、1960、1970、1973和 1974年分 6次由美国和
日本引进水杉,栽植于中海拔山地如阿里山、蕙荪林
场、溪头等地,平地见于北投再居花园,生长良好。
中国香港 :在香港植物园有栽培。
另外,在新疆的伊犁、克拉玛依等地 70年代初
引种栽培,1983~1984年的严寒后全部死亡;80年
代末内蒙古赤峰的水杉引种也未获成功;70年代初
在宁夏银川附近贺兰山下武口风景区栽植的几株水
杉生长良好,而90年代引进栽培的生长不良;西藏林
芝地区90年代开始引种,能生长但仍处于试验阶段。
3 水杉的适应性研究
3.1城市景观绿化适生区的研究
1948年庐山森林植物园(现中国科学院庐山植
物园)、静生生物调查所和北京大学农学院、中央大
学农学院对水杉种子和育苗进行了研究,并且在全
国开始进行水杉的引种研究。由于水杉的发现在国
内外都有重要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认识和研
究水杉的需要,全国各地开始了引种工作,使这一研
究和推广得到加快,尤其是 1958年全国第一次城市
园林绿化会议后开始了大量的引种驯化工作,并且
开展了造林技术的研究,1964年在庐山召开了第一
届全国引种驯化学术会议期间交流了各地水杉的引
种情况,水杉以其生长迅速,树干挺直,树形优美,病
虫害少等得到了与会者的赞赏和普遍认同,60年代
水杉成为主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并开始在全国城市园
林绿化中推广应用。系统研究表明,现在全国有辽
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
广东、海南、台湾、山东、上海、安徽、浙江、江西、江
苏、福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香港等
26个省、市、区和特别行政区大中城市的公园、植物
园以及城镇中均有水杉栽植,位于 100。~125。E,
18。~42。N之间,区域面积近 400万 km。,几乎覆盖
了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以及西北的部分地
区,许多地方的水杉已成为当地的重要园林和森林
景观。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分析表明:水杉为喜光树
种,对气候和土壤条件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垂直分
布从海拔 10 m左右的长江两岸,至海拔 2 600 m的
川西地区,在年均气温为2.1℃(甘肃夏河)至23.8
℃(海南海口),极端气温为45℃(江苏南京、江西南
昌、重庆)和-30.5℃(辽宁沈阳),年降雨量为 376.9
mm(山西大同)至 2 293.5 mm(广东阳江),相对湿
度为 40 ~90 ,日照时数为 1 062.3 h(重庆)至
2 885.9 h(陕西榆林)的条件下均能生长。根据席
承藩等(熊毅等,1987)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土壤分
区采用三级制,将我国划分为 4大分区、16个土壤
带和 60个土壤区,水杉城市景观绿化适生区涵盖了
富铝土分区的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 5
个土壤带的25个土壤区以及硅铝土分区的棕壤、褐
土、黑垆土3个土壤带的7个土壤区,pH在 5.0(海
南海口、广西百色、四川成都)至 8.5(陕西榆林、延
安)之间均可生长,但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适生于
土层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山地黄壤及紫色
土地带,在土壤干燥和易积水的低湿地均生长不良。
水杉作为重要珍稀濒危植物在该区域的植物园和树
木园进行种植和保存,并作为重要的研究材料。
3.2速生丰产用材林适生区和农田防护林、湿地适
生区的研究
由于造林绿化事业的推动,中国农林科学院先
后于 1972年 10月在福建南平召开了全国林木良种
协作会议和 1974年 10月在广西召开了全国林木引
种驯化科技协作会议,水杉作为重要的乡土树种由
于在南方表现速生、丰产、成林性、成材性好、抗性
强,受到极大的重视,被列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和速
生丰产林造林树种,1974~1983年先后五次水杉协
作推广会议,为普及水杉育苗造林技术和取得繁殖
材料提供了场所和信息。1978年速生丰产林建设
的启动和平原绿化达标的实施,水杉列为主要的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6 广 西 植 物 25卷
材林树种、农田防护林树种,并从 80年代开始作为
我国沿海防护林树种得到应用推广,50年来形成了
以长江中下游、汉水流域、淮河流域为水杉速生丰产
用材林适生区和水杉农 田防护林、湿地适生区,包括
重庆、四川、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
江、江苏、上海等省市 ,位于 102。~122。E,25。~35。
N之间,区域面积约 l80万 km ,据蒋延玲等(1999)
报道我国现有水杉林 1.08×104 hm 。笔者多年调
查发现,水杉为重要的湿地树种,在湖南洞庭湖、江
西鄱阳湖、湖北武汉东湖、南湖、沉湖等湖泊周围生
长着大片的水杉林,生长良好,成为与湖区连为一体
的景观,已成为这些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载体和白鹳
(Ciconia ciconia)、黑鹳 (C.nigra)、灰鹤 (Grus
grus)、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等鸟类栖息地,
需要加强保护。国家林业部于 1989年制定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ZB
B64010—89),规定了造林范围、指标和主要技术措
施,丰产林生长指标以 2O a为计算年龄(包括苗
龄),将北亚热带、部分中亚热带的杭州湾、天目山东
南坡、淮南平原及江淮地区、里下河平原、洞庭湖平
原及原产地以及川岷江、青衣江等流域划分为 I类
区;黄河流域以南,黄淮平原、南阳盆地以及鄂西北
低山区划分为Ⅱ类区;鄂东南低山区、湘中、湘南丘
陵、赣低山丘陵、粤丘陵划为Ⅲ类,I类区以培育中
径材为主,轮伐期 15~20 a,蓄积年平均生长量
儿.7 rfl。/hm ,林分平均胸径达到 20 cm 以上,Ⅱ、
Ⅲ类区以培育小径材为主,轮伐期 20~25 a,I类区
蓄积年平均生长量 lO.5 m /hm ,林分平均胸径达
到20 cm 以上,Ⅲ类区蓄积年平均生长量 9 rfl。/
hm2,林分平均胸径达到 17.1 cm 以上。
3.3沿海防护林适生区的研究
陈万章等(1982)在对江苏沿海地区的造林树种
生长情况及发展潜力调查后认为水杉可以成为江苏
沿海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水杉在 80年代成为我
国沿海防护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以亚热带气候区的
山东(日照)、浙江、上海、江苏沿海防护林为适生区,
位于 ll8。~122。E,28。~36。N 之间,区域面积约
l5万 km 。水杉对碱有一定的抗性,pH值可达到
9,造林地宜在含盐量在 0.055 以内,在经过改 良、
基本脱盐、土壤深厚肥沃的河堤、堆堤较为适宜,林
地含盐量在 o.03l 5 ~o.055 5 之 间,pH值在
8.0~9.0,水杉生长正常,当含盐量增高至 0.08 9/6
以上时,水杉出现黄化、衰弱现象,甚至死亡。因此,
水杉属于不耐盐而对 pH值适应性较强的树种并且
水杉林网在沿海的防风效果较好。
4 讨论与结论
(1)中国水杉的引种区域涵盖 26个省、市、区和
特别行政区,北至辽宁南部、北京、延安、天水,南达
两广、海南及云贵高原,东I临东海、黄海之滨及台湾,
西至四川盆地都有栽培,尤其是长江流域中、下游各
省栽培甚广,生长较快,许多地区已成林、成材,表现
出广泛的适应性,水杉林已成为一些重要湖区周围
生物多样性的载体和鸟类栖息地。关于水杉具有广
泛引种区和适应性的原因,用苏联植物学家库里齐
亚索夫于 1953年提出的生态历史分析法解释更为
恰当(潘志刚等,1994),他认为:地质史上的冰川时
期强迫植物南迁,冰川期后有些植物又从南向北移
动,现在许多植物的分布范围是经过冰川期后被迫
形成的,因此,现有植物的分布并不能说明它们在古
代的分布情况,有些植物现在的分布不一定是它们
的最适生境,尤其不一定是生产上的最佳地域,把它
们引种到其他地区可能会发挥更大的潜力,其适应
性也不相同。水杉引种地的适应性调查结果显示,
其适应范围和在许多地方的生长潜力远远超过了在
自然分布的鄂西、湘西、渝东区域内的表现。
(2)根据吴中伦(1983)提出的将我国林木引种
区划划分为 l3个区,水杉已经引种的区域涵盖了华
南热带及南亚热带区、东部亚热带区、西部亚热带
区、华北山区、华北平原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和西南
高山林区7个区,证明水杉有宽广的适应区,各地都
保留有大量早期引种的水杉,对于这些水杉,尤其是
在 50~60年代引种的水杉,由于水杉引种过程可以
说是新中国植物引种过程的一个缩影,是我国植物
引种的成果和见证,同时在这些重要湖区湿地的水
杉林已成为生物多样性的载体和鸟类栖息地,虽未
达到一般调查古树 100 a的树龄(水杉的寿命可达
950~i 200 a),但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
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仍然需要进行必要的保护。
参考文献: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编著.2001.山西树木志[M].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
王泽有,董铁明.1995.河南省水杉栽培区划及生产力的评价
[J].河南林业科技,(2):18—2o.
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上册)[M].北京: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王希群等 :中国水杉引种研究 47
农业出版社,1976.
四川植被编辑委员会.1992.I~1/11植被[M].北京 :中国林业出
版社.
刘永书.1980.江西省水杉引种栽培概况及其展望[J].江西林
业科技.(2):9一IOt 35.
吴中伦,1983.国外树种引种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宋朝枢.1993.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北京:中国
林业出版社.93.
张茂钦.1998.云南珍稀濒危树种生态生物学研究[M].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492—5O1.
陈俊愉,张春静,张 洁.1965.水杉引种驯化试验[A].见:中
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植物引种驯化论文集[c].北
京:科学出版社 .102—111.
陈 端.1996.西藏林芝引种水杉可行性研究[J].西藏科技,
(2):57.6O一61,
杨成华.方小平.张廷忠.等.1997.贵州省林科院树木园营建
技术[J].贵州林业科技,25(1):37—39.
俞德浚,盛诚桂.1983.中国植物引种驯化五十年[A].见:中
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引种驯化(3)[c].北京:科学出
版社,3一io.
俞建中.1986.海口市园林绿化树种调查报告[J].杭州植物园
通讯 .(2):8—15.7.
俞仲辂.1986.园林观赏树木的引种栽培与应用[J].杭州植物
园通讯 ,(1):1—2.
赵本虎,张小平.1987.水杉生态学与生长特性的探讨[J].四
J1I林业科技,8(1);25—30.
宫振钊.1979.水杉北移试栽生长情况调查初报[J].辽宁林业
科技 ,(4):12—13.
陕西森林编辑委员会.1989.陕西森林[M].西安:陕西科学技
术出版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夏中会.1993.水杉在西湖开花结实情况[J].湖南林业科技,
20(1):18— 19.
唐 平,肖国华.1989.湖南省水杉林调查分析报告[J].湖南
林业科技,(4):15—18.
浙江森林编辑委员会.1993.浙江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
湖北森林编辑委员会.1991.湖北森林[M].武汉:湖北科学技
术出版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路统信.1986.水杉发现四十年[J].现代育林 ,i(2):61—74.
熊 毅,李庆逵.1987.中国土壤(第 2版)[M].北京:科学出
版社.
潘志刚,游应天.1994.中国主要外来树种引种栽培[M].北
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Chen WZ(陈万章).1983.The growth circumstance and its de—
velopment potential of Metasequoia along the sea foreland in
Jiangsu Province(水杉在我省沿海地区的生长情况及其发展
潜力)[J].Jiangsu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江苏林
业科技),(1):33—36.
Chen w(陈 玮),He XY(何兴元),Wang WF(王文菲),et a1.
2003.Survival conditions of Metasequoia g )J声£0“r060 s in
Shenyang city of China(水杉在中国北方城市中的应用研究)
[J]I J Ecol(生态学杂志),22(6);177—180.
Cui TC(崔铁成),Ma YK(马延康),Zhao J(赵 江)·et a1.
1996.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n plant introduction and accli—
matizati0n in Shanxi Province(陕西省植物引种驯化的回顾与
展望)[J].Acta Bot Boreal—Occident Sin(西北植物学报)·16
(5):63— 68.
Hu HH(胡先辅),Cheng WJ(郑万钧).1948.On the new fami—
ly Metasequiaceae and on Metasequoia g )J声£Ds£rD6D s·a liv—
ing species of the genus Metasequoia found in Szechuang and
Hupen(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J].Bulletin of the Fan
Memorial Institute of Biology(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l(2):
158— 161.
Gan JS(甘家生),Zuo XD(左显东),Shao JP(邵京平).1998.
Cultivation of rare migrant plants in Kunming Arboretum(昆
明树木园的珍稀濒危植物迁地栽培保护)[J].Yun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云南林业科技),82(1):73—79.
Jin DJ(金代钧),I i F(李 锋).1998.The vista of 40 years’de—
velopment of Guilin Botanical Garden and it’s prospect(桂林 植
物园40年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Guihaia(广西植物).18
(3):193—197.
Jiang YI (蒋延玲),Zhou GS(周广胜).1999,Estimation of eco—
system services of major forests in China(中国主要森林生态
系统公益的评估)[J].Acta Phytoecol Sin(植物生态学报),
23(5):426—432.
Wang CC(王其超).1965.An investigation on the selection of
ornamental trees in Wuhan(武汉地区园林乔木树种选择问题
的探讨)[J].Acta Hort Sin(园艺学报),4(2):91—100.
Wang XQ(王希群),Guo BX(郭保香).2002.Sugges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the study of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关 于
对水杉保护和研究的若 干建议)[J].Hube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湖北林业科技),(1):27—29.
Wang XQ(王希群),Ma I Y(马履一),Guo BX(郭保香).2004.
History and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ilviculture of Metase—
quoia g )J声£D“rD6D Ps in China(中国水杉造林历史和造林技
术研究进展)[J].J Northwest For Univ(西北林学院学报),
19(2):82—88.
Wang XQ(王希群),Ma I Y(马履一),Guo BX(郭保香),et a1.
2004.The conservation of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and its
current problems in China(水杉保护历程与存在的问题)[J].
Biodiversity Science(生物多样性),12(3):377—385.
Wang XJ(王晓军),Zhou XR(周学仁),Wei QH(魏清华),et
a1.2001. Primary study on tree species resources in Shanxi
(山西省树种资源初步调查分析)[J].ShanxiForestryScience
and Technology(山西林业科技),(4):14—18.
Wang CK(王忠魁).1981.Chinese redwood endemic treasure
tree species of China discovery and worldwide cultivation(中国
固有珍宝树种——水杉发现始末及全球性引种)[J].Tunghai
University Bulletin(东海学报),(22):15—32.
Wang YC(汪振儒),Tung SJ(董世仁).1949.Observations 0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development of Metasequoin
F )J声£0“r06o Ps(水杉种子及幼苗发育观察)[J].Tl^P Chinese
Journal ofAgriculture(中国农业学报),l(1):81—9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