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5(4):289—294 2005年 7月
广西银竹老山资源冷杉种群退化机制初探
宁世江,唐润琴
( 墓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6)
摘 要:资源冷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局限分布在广西资源的银竹老山和湖南新宁的舜皇山。对银
竹老山资源冷杉种群衰退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资源冷杉种群退化的首要因素是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
广、持续时间长的人为砍伐破坏其所依存的森林环境以及其分布地的集中放牧 ,其次是它 自身生物学特性的
限制 ,也造成在 自然状态下 出现其种群数量不易扩大的局面。要实现资源冷杉种群的保护,解除其濒危状态 ,
以免绝灭,必须立刻停止人为干扰 ,并进一步加强对它繁育系统的研究 。
关键词:种群 ;退化机制;资源冷杉 ;广西银竹老山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05)04—0289—06
▲ l● ● J l 1 J 1 ● A DreIlm lnarV stuaV 0n de2enerate m ecnanlSm
0f the population 0f Abies ziyuanensis
● I 7 ● 一 l 一 1 ●
ln 】l[1nznulaosnan, uan~xl
NING Shi-jiang.TANG Run—qin
(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Guangxi Zhuangzu Autonomous Region and Academia Sinica,Guilin 541006,China)
Abstract:Abies ziyuanensis is an endemic and endangered plant in China,locally distributes in Yinzhulaoshan
of Guangxi and Shunhuangshan of Hunan Province.,The degrade mechanism of Abies ziyuanensis in Yinzhu—
laoshan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 the first factor that brings the degenerate of Abies
ziyuanensis population is its habitats being destroyed and the concentration grazing which is frequent,great ar—
ea and long sustained time.The second one is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s,which also brings that the population
growth of Abies ziyuanensis is difficult in natural conditions.Based on these,it is thought that,to protect the
population of Abies ziyuanensis,change the endangered status and refrain from extinct,we should stop the disturbance
of human being immediately.Besides,it is essential to enhance the research on its breeding system furtherly.
Key words:population;degenerate mechanism;Abies ziyuanensis;Yinzhulaoshan of Guangxi
资源冷杉(Abies ziyuanensis L.K.Fu et S.L.
Mo)是二十世纪 7O年代末在广西东北部的资源县
银竹老山首先发现,傅立国和莫新礼等定名发表的
松科冷杉属新种,孤立、残遗分布于上述地点和相邻
的湖南新宁县舜皇山局部地段。全球已知的冷杉属
植物有 5O余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中美洲
和非洲北部的温带与寒温带地区。我国有冷杉属植
物 22种,主要分布在华北与东北山地、秦巴山地、蒙
新山地及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常与云杉(Picea(.1spe-
rata)在一起混生,组成以冷杉、云杉为优势的暗针
叶林(吴征镒,1980);我国东部的台湾、西南部的四
川I、云南、贵州等地区虽然有冷杉植物分布,但都是
生长在海拔 2 000 m以上的高山地带。而资源冷杉
不仅出现在我国南部低纬度局部地区的中高海拔地
段,而且是与一些阔叶树掺杂生长,组成以资源冷杉
为标志的中山针阔叶混交林。因此,资源冷杉的生
收稿 日期 :2005-01-17 修订 日期 :2005—04—23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桂科基 0144010)
作者简介:宁世江(1958一).男,广西北流人.副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研究工作。E—mail:nshijian8:@163.cor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90 广 西 植 物 25卷
存不仅是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意义,而且在材用和南
部中山造林及遗传材料的利用方面也有较高的价
值,已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和全球重点保
护的针叶树种(向巧萍,2001)。该物种的种群在银
竹老山曾达到相对稳定 状态 ,种群数量较多 。但 自
发现至今的 26 a里,它的生存繁衍状况却发生了惊
人的变化,昔 日生存着的众多大树悄然消失 ,现仅有
矮小的植株零星残存,且多数生长表现较差,繁育呈
现不正常状态,种群退化十分严重。
种群退化是物种走向濒临绝灭境地的一个重要
标志。鉴于银竹老 山资源冷杉种群退化 的严重性 ,
作者自2000年以来,围绕着其种群的生存问题展开
了较深入研究。本文在调查摸清其种群退化基本情
况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调查材料,系统地分析与探
讨了对其种群生存构成威胁 的主要 因素 ,为实现有
效保护、恢复与发展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
基本资料。
1 分布地的 自然概况
银竹老山为资源冷杉模式标本产地 ,1982年广
西区人民政府批准在那里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位于
资源县的北面(1lO。32 42 ~11O。35 O6”E,26。15 O5
~ 26。19 15”N),是南岭支脉越城岭 山地的一个组
成部分,属华夏古陆 台、燕 山运动所形成的山系,以
大型的花岗岩侵入构成的中山地貌为特征,山体庞
大,东北一西南走向。所在地处于中亚热带季风气
候区内,据与之邻近的真宝鼎同禾药场(海拔 1 450
m)的气象观测资料,所在地的年平均气温 13.1℃,
1月份平均气温2.1℃,7月份平均气温22.2℃,极
端最低气温一11.9℃,极端最高气温 34.0℃,年降
雨量 2 065 mm,年平均相对湿度达 85 。资源冷
杉分布的海拔为 1 600~1 850 m,且位于湘桂走廊
寒流主道上,其小气候特点是多云雾,湿度大,低温
持续时间长,冬季霜雪频繁。
资源冷杉所在地段属于中亚热带中山常绿落叶
阔叶混交林的分布范围,土壤以山地黄棕壤为主,除
了山脊及陡峭的山坡土层相对较薄外,土层一般比
较深厚,土壤呈酸性,pH值 4.O~4.5之间。
2 研究方法
采用比较样方法进行研究。所设的样方面积均
为 600 m ,调查时将其分成 6个 10 m×10 m的小
样方,测量记录每一个小样方内的所有植物种类的
高度、胸径(D≥3.0 cm)、冠幅和盖度,并调查群落
环境因子。用植株个体大小结构代替年龄结构,分
析资源冷杉种群大小结构的变化(钟章成,1988;梁
士楚,1992)。根据资源冷杉的生长特点,为便于与
过去调查资料作对比分析,本文把资源冷杉种群个
体大小结构分成 9级,其中胸径<2.5 cm的个体按
株高分为 1~3O cm、31~100 cm、>100 cm等3级;
胸径≥2.5cm的个体,按胸径大小每增加 10 cm为
一 级进行划分,第 9级胸径>52.5 cm。
资源冷杉所在 群落物种 多样性用 Simpson指
数 D=N(N一1)/∑ni( j一1);Shannon-Wiener指
数 H一一∑P InP ;群落均匀度 R一一∑P lnPf/InS;
种间相遇机率 PJE=[N/(N一1)](1一∑P 。)等四
个指标衡量(王伯荪,1987)。
上式中:N为所有物种的总个体数, 是第 种
的个体数,P 是第 种的个体数 占总个体数 N
的比率(P = /N),S为样地中的物种总数。为避
免植株个体大小差异悬殊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本文
用重要值指数代替个体的数量。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群落学特征的变化
上世纪 7O年代末期,广西资源县银竹老山的资
源冷杉所在的群落林木生长繁茂,林冠郁闭度达
0.8O~O.90。群落高 2O~22 m,个别株高可达 28
m,结构复杂,林木层通常有 3个亚层植物,600 m。
样地内常见的林木有 18~21种,个体数量 140~
150株。从群落的外貌特征和组成种类与结构上
看,属于以资源冷杉为标志的中山针阔叶混交林,群
落的原生性和稳定性较强 。而如今资源冷杉所在的
群落组成种类虽然较多,种的饱和度较大,典型状态
下 600 m。范围有维管束植物 49~56种,但群落低
矮,通常高3~4 m,很少达到 6 m,为受破坏后形成
的次生丛林片断或次生灌丛。
从组成种类的生长型结构上看(表 1),原生的
群落(PP1、PP2)是以乔木生长型的植物为主,占整
个群落组成种类总数的 63.oH以上,建群种或优势
种以及主要伴生种都是壳斗科、茶科、槭树科、桦木
科、五加科的一些大高位芽植物,如曼青冈(Cy—
clobalanopsis oxyodon)、大苞荷木(Schima gra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宁世江等:广西银竹老山资源冷杉种群退化机制初探 291
diperulata)、水青 冈(Fagus longipetiolata)、甜槠
(Castanopsis eyrei)、扇叶槭(Acer flabellatum)、华
南桦(Betula augtro—sinensis)、细柄 萸叶五加 (Evo—
diopanax evodiaefolius var.gracitis)等;灌木生长
型植物占的比重较低,为 14.8 ~20.7 ;草本型
植物更少,仅占3.4 ~7.4 。而目前资源冷杉所
在群落(SP3~SP6)的种类组成则是以灌木和草本
生长型的植物为主,分别占整个群落组成种类总数
的 29.6 ~39.2 和 3O.6 ~35.7 ,乔木生长型
的种类只占18.5 ~27.5 ,与原生群落相比较,
乔木生长型的种类显著下降;群落优势种常为杜鹃
花科的一些小高位芽或矮高位芽植物,虽然其中也
还有一些原生的大高位芽植物存在,但现状却呈丛
生的灌木状。群落杂乱无章,木本植物多数为多代
萌生 ,聚积成丛,每丛有 4~12株无性分株 ,大小不
一
,高矮参差不齐;草本植物滋生,藤本植物四处攀
援,以蔷薇科的种类为主,如小柱悬钩子(Rubus col—
umellaris)、羽萼悬钩子(Rubus 口£ sP nzMs)、锈
毛莓(Rubus reflexus)等等,菝葜科的菝葜(Smilax
china)、小果菝葜(Smilax davidiana)及忍冬科的
大花忍冬(Lonicera macrantha)、渐尖忍冬(Lonice-
ra acuminata)也常有出现,其中尤以悬钩子属的植
物生长最茂,常形成较厚实的网状结构,使其它的木
本植物难以生长,影响着群落的顺向演替。由此可
表 1 资源冷杉群落退化过程中物种生长型结构的变化(统计面积 :600 m2)
Table l Structural change of plant growing form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degenerated of Abies ziyuanensis
注:PP1一曼青冈、扇叶槭、资源冷杉群落(Cyclolanopsis oxyodon.Acerftabellatum.Abies ziyuanensis Comm.)l PP2一大苞荷木、扇叶槭、资源
冷杉群落(Schima grandiperulata,Acerflabelaturn,Abies ziyuanensis Comm.),SP3一含资源冷杉的大八角、大苞荷木群落(Abies ziyuanen—
sis,lliciurnmajus,Schima grandiperulata Comm.)l SP4一含资源冷杉的细齿吊钟、水青冈群落(Abies ziyuanensis,Enkianthus serrulatus.Fa—
gus longipetiolata Comm.);SP5一含资源 冷杉的鹿角栲、细齿 吊钟群落 (Abies ziyuanensis,Castanopsis lamontii,Enkianthus serrulatus
Comm.),SP6一含资源冷杉的细齿吊钟群落(Abies ziyuanensis.Enkianthus serrulatus Comm.)。下同。
见,资源冷杉原生的群落退化已很严重。
3。2种群数量与大小结构变化
1978~1979年的调查资料表明,银竹老山资源
冷杉的分布面积约有 150 hm 之多,按当时调查结
果估算,该地分布的资源冷杉种群数量至少有 2 500
多株 ,种群 密度 约为 17株/hm 。至 2004年,资源
冷杉分布的范围面积虽然没发生太大的变化,一宝
鼎以东和三角浮塘至广西坳一带海拔 1 650~1 800
ITI的地段仍可找到它的植株,但分布形式已发生了
显著变化,昔 日在森林群落中为次优势种或为主要
伴生种的资源冷杉,如今却呈零星状态出现在残次
的林片或次生灌丛内,株间或居群被远距离(300~
500 m之间)分割,孤立、隔离现象十分突出。典型
抽样调查与拉网式搜查结果都显示,现今该地残存
的资源冷杉种群仅有 96株,种群的密度为 0.64株/
hm ,与 1978年相比较种群的密度下降了26倍之
多,种群 已明显变小。
从种群的大小结构上分析,现状资源冷杉种群
大小结构(图 1)均缺少 1、2级和 6~9级的个体,即
不仅无幼苗幼树分布,而且 2O cm以上的植株也不
存在,种群结构很不完整。从它的分枝习性及枯萎
的植株解析结果上看,现存的植株大部分都已到了
20~3O a的树龄,这些相近年龄的个体在生长过程
中可能是因某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受到抑制,直径偏
较小,若按 10 a为一个龄级,则为同一世代的植株。
由此反映出资源冷杉现状的种群结构属于较典型的
同龄结构。
1978~1979年时的资源冷杉种群大小级结构
(图 2)显然 比较复杂,由 5个龄级组成,虽然 2~5
级无植株,8、9径级的个体数占的比例较大、呈现出
衰老型的种群特点;但从当时的调查结果看,其个体
高 28 ITI、径级 70 cm 的植株 尚无衰退的表现 ,生长
依然旺盛,说明它是生命期很长的乔木树种,种群大
小结构出现的中间部分缺失,是因为它的喜光性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92 广 西 植 物 25卷
定了其幼树幼苗在较高郁闭的林冠下长期受到抑制
而难以存活长成乔木所致;但其所在的群落中都不
同程度表现出有它的幼苗发生 ,更新具有一定的物
质基础,不会影响其种群的稳定增长,所在群落林冠
一 旦发生破裂,光照得到改善,它的幼苗就能较快地
生长成乔木进入林冠层内;另一方面,资源冷杉所在
c 80
70
6
。
0
塞 :
. 20
10
0
80
70
6
。
0
纛 4o
—,1 :30
20
10
0
1 2 3 d 5 6 7 8 9
人小缎 Si ze class
的生境海拔较高、常风大、雪霜多,风吹雪压林冠破
裂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能为它的幼苗成长创造
有利条件,使它仍可保证其龄级的延续性,保持其在
群落中的地位。显而易见,目前银竹老山的资源冷
杉种群数量不仅已明显地减少,而且其种群结构也
发生了显著变化。
日 80
70
:
基委4o
÷ 30
20
1O
0
1 2 3 4 5 6 7 8 9
人小级 Si ze claSS
图 1 2003年资源冷杉种群大小结构
Fig.1 The size class structure of Abies ziyuanensin in 2003
l 2 3 4 5 6 7 8 9
人小绒 Si ze cl lss
图 2 1978年资源冷杉种群大小结构
Fig.2 The size class structure of Abies
ziyuanensin in 1 9 78
3.3物种多样性变化
从资源冷杉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结果(表 2)
看,现状各群落(SP3~SP6)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值
的变幅较小 ,仅 Simpson指数反映了各不同群落物
种多样性的差异,即SP3和 SP5群落的测值相对较
高,SP4和 SP6的测值较低,说明现阶段资源冷杉
生存的小生境特点基本上相似,所在群落物种多样
性相对比较一致。与原生群落相 比较,目前的次生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反而显得略高。这可能是原
生林被破坏后,虽然光照和湿度条件发生了变化,但
原生成分的幼树并未全部消亡,而许多阳性植物的
大量入侵,以致阶段性地增大了其物种多样性指数。
这与以往有关研究结果(曹铁如等,1997;朱锦懋等,
1997)有颇多相似之处。对于人类活动对物种多样
性影响提出的多种假说 中,认 为增加干扰有利于生
活周期短的物种生存(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1992)这一假设,本文认为是合乎生态事实的,某些
方面上也反映了这些指数测度的多样性,在物种水
平上并非越高越好,因为多样性指数始终未能涉及
保护生物学或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关注的内容,即人
为干扰影响下,群落中有那些物种消退或增加了,增
加或消失的物种对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以及对其中
的珍稀保护植物生存有何影响等均未能得到很好的
体现(朱锦懋等,1997)。
然而从群落分 层物种多样性指数 的测定结果
(表 3)看,则显示了资源冷杉的原生群落(PPI、
PP2)与现阶段 的次生群落 (SP3~SP6)之间层片组
成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存在着较大差异;原生群落乔木
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比灌木层的高,表明了原生群落乔
木层物种异质性比灌木层更高、更复杂;乔木层物种
越复杂,演替过程越接近成熟阶段,群落内物种的相
互容纳、相互协调的复杂关系融洽,群落的稳定性也
就较强。在次生的群落中,这一现象恰好相反,灌木
层的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乔木层,说明退化了的次生
群落乔木层的物种和结构都较简单,群落处在逆向演
替过程,动态发展很不稳定,物种竞争替代现象突出。
3.4种群退化机制分析
3.4.1大量盗砍溢伐破坏直接造成的种群退化 资
源冷杉分布地的银竹老山,虽然是海拔较高而又比
较偏僻的山区,但由于这一树种的树干比较通直圆
满,材质坚韧适中,材性比较稳定,是建筑、家具加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宁世江等:广西银竹老山资源冷杉种群退化机制初探 293
的上乘原料,故自8O年代以来,邻近的村民为了眼
前利益,不断闯入该地盗砍滥伐,使该地的资源冷杉
种群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肆砍伐破坏。
大量盗砍的严重后果之一,是资源冷杉种群数
量急剧下降,由原有 的 2 500多株 减少 至 目前的 96
株;显然,这是一个很小的种群规模。种群规模影响
着种群的存活能力,小种群的遗传漂变机率增多,遗
传不稳定性增大,遗传多样性下降,而逐渐失去适应
性(钱迎倩等,l994)。天然群体高水平遗传多样性
的存在,是群体稳定的基础,物种受威胁乃至灭绝往
往都是 以其遗传多样性的消失而产生(李俊清,
1998)。最近研究资料显示,本区的资源冷杉种群的
多态位点百分数(PPL)只有 33.6 ,种群内的遗传
多样性水平较低(苏何玲等,2004),说明了现状它的
种群生存已受到很大的威胁,如不采取措施,可能在
不久的将来其种群将会消失。
表 2 资源冷杉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结果
Table 2 The testing results of the diversity index in diffenent community of Abies ziyuanensis
表 3 资源冷杉各群落分层物种多样性测定结果
Table 3 The testing result of the diversity indexed of divided layer in diffenent community of Abies ziyuanensis
另一方面,人为砍伐破坏,又导致了资源冷杉生
存所依赖的森林环境发生了变化。所在的群落残
败,林木植株变稀变小,透光度增大,阳性物种得以
大幅度入侵。新入侵的阳性植物,其叶面积一般较
大,或是蒸腾作用强,对水、肥消耗量多,从而又加重
了同一环境资源状况下植物竞争的剧烈性,造成了
资源冷杉其所需的水分、养分得不到满足而个体生
长衰退,生殖力下降。目前残存的资源冷杉植株矮
小与它生长年龄应达到的个体大小相去甚远、以及
部分个体已经到了结实年龄而极少挂果或无挂果的
状况,无疑加速了其种群退化的严重性,种群更新缺
乏必要的物质条件,种群的延续将很难得以实现。
此外,盗砍滥伐过程中,由于乱踩乱踏以及伐倒
木的重击作用,也会给原群落中的资源冷杉幼苗幼
树造成伤害、甚至被毁掉,导致其种群未来的发展损
失部分后续资源,造成种群规模变小。
3.4.2过牧导致的种群退化速度加快 资源冷杉种
群分布地频繁放牧干扰,造成其生存环境的进一步
恶化与丧失,加速了其种群退化过程。
根据调查,近 lO多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银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94 广 西 植 物 25卷
老山已成了附近村寨农户的主要牧场。每年 5~10
月,在那里放牧的家畜(耕牛)至少都在 300头以上。
在如此之多的牧畜大量啃食与践踏下,资源冷杉生
存地的植被变得越来越稀疏,特别是极度重牧的地
段,灌丛生长发育亦受到抑制,演变成稀灌草坡,不
仅加速了分布地植被的进一步退化,同时对群落死
地被物层也造成极 大的破坏 ,原生境 中厚达 10 cm
的死地被物层越来 越薄甚至消失 ,土壤 中的有机质
积累迅速减少。根据测定结果,目前资源冷杉所在
群落根系集中分布的土层(0~30 cm)有机质含量与
原生群落相对比下降了 1.90~3.14倍,次生草丛与
次生灌丛相比较又减少 1.65倍。有机质是土壤肥
力的重要指标,与土壤的结构性、渗透性、通气性以
及缓冲性等理化性状紧密相关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
减少,既造成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缺乏,又导致
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趋于紧实。并且该地放牧
发生的时间都是每年的多雨季节,雨天放牧,土壤更
容易板结,甚至还助长水土流失的发展。这样,一方
面植物根系无法向纵深方向伸展吸收利用深层土壤
中的水分、养分,另一方面也促使地表蒸发作用加
剧,土体中非毛管孔隙度减少,土壤持水能力下降。
这种由重牧引发变劣了的生境,导致了资源冷杉的
个体生长处于停滞状态以致逐渐衰亡。从一株刚枯
死的资源冷杉植株解析结果显示,20 a树龄,株高仅
2.7 m,胸径 4.13 cm,平均高与胸径生长分别只有
1.35 cm和0.21 cm,反映了在这种剧变的生境压力
下,资源冷杉生长极为缓慢。
此外,大量牧畜啃食过程中的往来奔跑、戏耍,
亦造成了其中的部分植株被磨擦致伤,甚至被践踏
至死。因此,这种持续性的强度放牧对资源冷杉种
群的生存影响,实质上是一种生态退化所造成,是由
于其它成分的入侵,使其呈间断分布,或因失去了生
存的空间而濒临灭绝。
3.4.3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资源冷杉本身是一
种残遗分布的物种,自然状态下其母树结实不多。
2002年作者曾到湖南新宁舜皇山对资源冷杉的结
实情况进行过考察,该地生存的 30多株胸径 30 cm
以上的资源冷杉大龄植株却未见有一株结实。从访
问中得知,那里的资源冷杉一般要 4~5 a才结果一
次,且结果株通常只有 1~2株,每株所挂的球果常
常是 20~30多个而已。据新宁县林科所原所长罗
钟春先生介绍,1982年他在舜 皇山调查时,也 只是
找到一株树龄约 80 a、树高 20 m、胸径 40 cm的资
源冷杉大树结果,全部采集仅 30多个球果,按林业
系统检测种子常用的水选法进行鉴别,其种子的优
质度约为 5 ,场圃出苗率为 3 ,种子的质量很差。
多年对银竹老山现存的资源冷杉种群结实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初果期的母树结实很少,一般每株只
挂 3~10个球果,最多不超过 30个,结果间隔期为
3 a左右 。从连续三年采集到 75个球果对种子生活
力实验检测结果看,所有球果种子的种胚都不发育,
全为空瘪 的膜状 物。种 子质量对 于种 子植物 的繁
衍、迁移、种群生存与扩展等都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种子质量差,说明由种子形成的幼苗幼树不多,处在
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无人干扰破坏,也会出现自然状
态下其种群数量不易增多的局面。
4 结语
26a来,在强烈人为干扰影响下,广西资源县银
竹老山分布的资源冷杉种群经历了剧烈变化。上世
纪 70年代末,该地分布着较大面积以资源冷杉为标
志的中山针阔叶混交林,其种群数量至少在 2 500
株以上,因人为的大量偷盗滥伐及所在地频繁的强
度放牧影响,目前已呈零星状态残存于少数地段,种
群个体数量下降至 96株,并且所在群落残破不堪,
生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幸存植株矮小,树势弱,生长发
育不良。如今由于该地已无资源冷杉大树可砍,乱砍
滥伐的行为基本上得到了遏制,但强度放牧的现象仍
在漫延,资源冷杉种群消亡的危险性依然很大,如不
及时抢救或者抢救措施不力,其种群灭绝的时间将会
为期不远,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弓l起足够的重视。
从目前银竹老山资源冷杉所处的生境状况及种
群数量、种群结构、生长表现情况看,确实难以摆脱
其面临绝灭的危险。因此,除了立即制止放牧、杜绝
一 切人为干扰破坏活动外,对现存的每一株资源冷
杉应当实行登记,建立资源数据库,定期进行监测,
记录与储存它们的生长、发育、繁衍、衰亡以及小生
境变化情况,确切掌握其种群消长动态,以便能及时
发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更有效的保护措
施,确保现存的每一株个体都能正常生存下来,为今
后其种群的扩大与恢复发展创造条件。
资源冷杉 自然繁殖能力很差,湖南舜皇山分布
的资源冷杉种群多年来未见结实,无法从中得到球
果实验检测其种子生活能力,而银竹老山现存的资
(下转第 320页 Continue on page 32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20 广 西 植 物 25卷
状态,开发利用种类极低。对有开发前景的野生果
树,特别是对于进一步研究可开发的 33个种类,有
关科研部们应加强引种驯化工作 ,开展野生果树栽
培技术、选种、育苗、育种等工作。培育经济性状好、
价值高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促进广西水
果事业的发展。
3.4开展果品加工和综合利用研究
目前 ,已具备 成熟开发 条件 的 48个种类 如 白
果、猕猴桃等都以原料或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
少 ,缺乏深度,附加值低 。广西野生果树 中,许多种
类有多种作用。不但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可鲜食或
加工成果汁、果酱、果酒 、罐头等 ,而且具有药用的功
效。应当在开展果 品深加工的同时,积极开展野果
的综合利用研究,开 拓新 的产 品,增强 出 口创汇能
力。例如广西特产罗汉果除可泡茶、煎水 、炖煮调味
等传统用法外,可加工成为饮料、冰糊等。而且还可
以加工成多种单方和复方中药产品,如罗汉果止咳
露 、罗汉果定喘片等。
参考文献 :
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农村 发展中心 ,广西农 、 大学林学 院.
1997.广西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M].南宁:广西科
学技术出版社 ,146—164.
甘书龙.1988.四川省经济动植物资源开发[M].四川:四川
省社会科 学院出版社,144—147.
刘孟军.1998.中国野生果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
— 8.
李瑞高,梁木源,李洁维等.1991.猕猴桃丰产技术[M].南
宁:广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 ,1—11.
李 锋 ,李典鹏 ,蒋 水元 ,等.2002.罗汉果 栽培与 开发利用
[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17.
Li JW(李洁维),MflO SZ(毛世忠),Liang MY(梁木源),et a1.
1995.Studies on the contents of Nutritive component of
fruits of Genus Actinidia(猕猴桃属植物果实营养成分的研
究)[J].Guihaia(广西植物),15(4):377—382.
Wu CY(吴 征镒).1991.The areal—type of Chinese genera of
seed plant(中 国种 子植 物 属 的分 布区 类型 [J].Acta 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究),SuppⅣ(增刊Ⅳ):1—139.
Wu CY(吴征镒).1993.The areal—type of Chinese genera of
seed plant(中 国种 子植 物 属 的分 布区 类型 [J].Acta 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究).SuppⅣ增刊 Ⅳ:143—178.
Xu WK(徐位坤),Meng LS(孟丽珊).1981.The contents of
Luohanguo罗汉果营养成分的测定[J].Guihaia(广西植
物),1(2):50—51.
Wu ZM(吴志敏 ),Li ZK(李镇魁 ),Feng ZJ(冯 志坚),et a1.
1996.Resources of the wild fruit plants in Guangdong prov—
ice(广东省野生水果植物资源)[J].Guihaia(广西植物),16
(4):308—316.
(上接第 294页 Continue from page 294)
源冷杉种群则又是经受人为强烈干扰破坏后残存下
来的个体,尽管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初果期其种子不
实现象极为明显 ,但这仅是 3年多的观测数据 ,实验
重复的次数较少 ,尚不能作出全面的结论 。因此 ,进
一 步深入对资源冷杉种群退化及繁育系统的跟踪研
究是十分必要的,并且也是对该物种的有效保护与
发展及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
苏宗明研 究员提供 了 l978~l979年的有关调
查资料,并参加了近年来实地考察;刘演副研究员、
赵天林副研 究员、覃 家科研 究实习员参加 了部分外
业工作,同时还得到资源县林业局 、银竹老山保护区
管理站的大力支持 ,在此一并致谢 。
参考文献 :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1992.生物多样性译丛[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232.
王伯荪、1987.植物群落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5—50.
吴征镒.1980.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 出版社,159—203.
钟章成.1988.常绿阔叶林生态学研究 [M].重庆 :西南师 范
大学出版社 ,253—297.
钱迎倩 ,马克平.1994.生物 多样性研究 的原理与方法 [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04—116.
Cao TR(曹铁 如),Qi CJ(祁 承经),Yu XL(喻勋林).1997.
Studies on species diversity of Fagus lucida communities on
the Badagongshan Mountain,Hunan(湖 南八大公 山亮叶水
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Chinese Biodiversity(生物
多样性 ),5(2):112—12O.
Liang SC(梁士楚).1992.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truc—
ture and dynamics of Pubescent hornbeam population in
Karst Mountain of Guiyang(贵州喀斯特山地云贵鹅耳枥种
群结构 和动态初探)[J].Acta Phytoecol et Geobotanica Sin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6(2):108—117.
Li JQ(李俊清).1998.Research progresse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plants(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EJ3.Bull of Bot
Res(植物研究),18(2):227—242.
Su HL(苏何玲),Tang SQ(唐绍清 ).2004.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endangered plant Abies ziyuanensis in tWO populations
(濒危植物资源冷杉遗传 多样 性研 究)[J].Guihaia(广西植
物 ),24(5):414—417.
Xiang QP(向巧萍 ).2001.A preliminarg survey on the distri-
bu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of Abies in china(中国
的几种珍稀濒危冷杉属植物及其地理分布成因的探讨)[J].
Guihaia(广西植物),21(2):113—117.
Zhu JM(朱锦懋),Jiang ZL(姜志林),Jiang w(蒋 伟),et a1.
1997.The effects of human-caused disturbance on species
diversity of forest community in norther Fujian Province(人
为干扰对闽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Chinese
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5(4):263—27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