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lation studies on Roegneria amurensis, R.ciliaris and R.japonensis(Poaceae:Triticeae)

小麦族鹅观草属三个物种的关系研究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9(1):28~ 31 2O09年 1月
小麦族鹅观草属三个物种的关系研究
魏秀华,李付军,邱玉宾,李保华,李 霞
(潍坊农科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摘 要:通过形态学特征比较、种间杂交、染色体组配对和繁育学资料,探讨鹅观草属拟披碱草组纤毛草系中
的三个物种毛叶鹅观草 、纤毛鹅观草和竖立鹅观草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毛叶鹅观草与纤毛鹅观草、竖立
鹅观草存在一定的生殖障碍,纤毛鹅观草和竖立鹅观草不存在生殖障碍。建议将毛叶鹅观草作为纤毛鹅观草
的亚种,而竖立鹅观草作为纤毛鹅观草的变种处理较为适宜。
关键词:鹅观草属 ;毛叶鹅观草 ;纤毛鹅观;竖立鹅观草 ;形态学 ;染色体组;减数分裂
中图分类号 :Q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一3142(2OO9)O卜[)()28一O4
Relati0n studies 0n RD g JP. ,R.c ZZ
and R. D Z (P0aceae:Triticeae) cl , r C JllC ,
WEI Xiu—Hua,LI Fu_Jun,QIU Yu_Bin,I I Ba0一Hua,LI Xia
(V 雄g Acnd州 o Agr西Hf“ra£Sc妇札ces,Weifang 261O61,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morphol。gy,chromosome paIring and fert lity,the genomic constitu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ree species of R0 g7z Ⅱwere investigated and make sure of. The main result is that:it had a little of generative
obstac1e between尺.Ⅱ州 矗s and尺. Z r or尺.nm“r 5 and R. np0e7zs s,but no between R.c Z s and R.
n 0行e s. 1t was supposed that R.口7 “re s s should be the subspecies of R.c £ 。r s,and R. np0,z s s sh0uld be the
variety of R. Z s.
Key、vords:R0 g Pr ;R.n埘“ ;R.c Z s;R. n 0 e s s;morph。logy;genome;meiosis
鹅观草属(R0 g” r )是小麦族中最大的属,是
K0ch于 l848年以高加索鹅观草(R c““c“ f“)为模
式种建立的。全世界约有 13O余种,主要分布于北半
球的温寒地带(Baum等,l991)。我国约有 7O余种,
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和华北地区(耿以礼等,l963;
郭本兆,1987;蔡联炳,1997)。鹅观草属为多年生物
种,许多种类是优良的牧草,饲用价值较高。有些物
种还具有普通栽培小麦( “ s “ )和大麦
(H0 H “z r )一些病害的抗病性及其抗逆的基
因,如:R.是n 纤毛鹅观草对赤霉病和白粉病具有
高抗的特性(李隆业等 ,1992;董玉琛,1992;万永芳,
l995)。因此,作为丰富小麦和大麦遗传多样性的基
因资源库,该属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毛叶鹅观草(RD gn r n “ )、纤毛鹅观草
(R.c “ )和竖立鹅观草(R “户0ne7z )是鹅观草属
拟披碱草组(sect.R0 g P n)纤毛草系(ser.GZ )中
的三个物种。本研究旨在通过形态比较、种间杂交、
染色体组配对和繁育学资料,探讨三个物种间的亲缘
关系,对这三个物种进行分类处理。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材料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种质资源库
(表 1)。
收稿 日期:2。O7一O5—1O 修回日期:2。o8一O5一O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O270。99,3O47O135);四川省教育厅项目(03z 12);四川省科技厅项目(O2sw一029—06)[sup1)0rted bytheNati0ml
Natural Sdence F0undati ol1。f Ch (3O27。O99,30470135);Education【)epartment 0f&chuan Province(O3Z l2);Science丑nd Techn0logy I)epartrI1ent
of sichuan Pr0 nce(O2SⅥ O29—06)
作者简介:魏秀华(1 977一),女,山东高密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遗传育种研究,(E—mail)wxh91 9@1 63.com。
1期 魏秀华等 :小麦族鹅观草属三个物种的关系研究 29
1.2研究方法
(1)形态比较:考察各亲本及杂种 F1的 19个
性状 ,包括株高 、顶 节长、叶长、叶宽 、旗 叶长、旗 叶
宽、穗长、穗轴节问长、小穗 长、颖 (包括第一颖和第
二颖)长、外稃长、外稃芒长 、内稃长、内稃先端形状、
花药等。计算各个物种性状的平均值。(2)种间杂
交:对母本小花人工去雄,套 以玻璃纸袋,当柱头张
开后,授与父本新鲜花粉,套袋隔离。成熟时收获杂
交种,统计杂交结实率。(3)染 色体配对 分析 :取杂
种 F1及亲本减数分裂盛期 的幼穗 ,用卡诺 氏 Ⅱ(乙
醇 :氯仿 :冰醋酸一6:3:1)固定,24 h后转入
75 酒精,贮藏于 4℃冰箱中备用。改良苯酚品红
染色,压片观察并统计杂种 F1及亲本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中期 I染色体配对行为。c一值(平均染色
体臂配对频率)的计算按 Kimber& Alonso(1981)
的方法。(4)育性检测:取亲本及杂种 Fl的花粉用
I 一KI饱和溶液染色,统计可育性 ,并统计亲本及杂
种的结实率。
表 1 种间杂交材料
Table 1 The materials used in this study
P1 5473O3前苏联 Rus an
Federation
88—89—227陕西武功
W ugoI1g,Shaan
88—89—267浙江杭州 Han—
gzhou,Zhejiang
表 2 R.nml‘r口n 。R.c nr s,R.』0ponensfs及杂种的主要形态特征比较
Tab】e 2 The morphologjca】comparation on parents and hybrids
2 结果与分析
2.1形态特征
从表 2可看出,三个亲本物种间在形态上几乎
无差别,仅有的差别表现在 “p。 ns s无外稃
毛,而 尺.c “r 和 尺.“7”“r 则存在外稃毛。
R.“ 删r s的外稃先端元齿,另外两个物种有齿。
杂种 F1在许多形态性状上介于两亲本之间。
2.2种间杂交
以尺.& r删 J(编号为 PI 5473O3)为母本 ,R.
c “r (编号为 88—89—227)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
杂交穗数为 5,授粉 50朵小花,获得 l1粒发育较好
的种子,结实率为22.OO 。杂种种子发育良好,最
终得到 6株生长旺盛并能正常抽穗的植株,成苗率
为 54. 5 。
以R. “pon鲫 s(编号为88—89—267)为母本,R.
“ r (编号为 PI 547303)为父本进行人工杂
交。杂交穗数为 4穗,授粉 45朵小花,获得 9粒发
育较好的种子,结实率为 2O.O0 。杂种种子发育
良好,最终得到 3株发育生长较好并能正常抽穗的
植株,成苗率为 33.33 。
3O 广 西 植 物 29卷
亲本和杂种
Parents and
hvbrids
观察花粉粒数 目 花粉育性 Fe九iljty 0f polen
Number
0f Dollen
观察小花数 目
Number of
flowers
结实率 Natural burljness
Nun1her
R. f r妇
R.口竹l“re s s
R.如 D P
R.口m“r鲫s ×R.c
R.j盘户0 s X R.nm“rP s
2.3减数分裂中期 I染色体配对
2.3.1 R.“ r n ×R.ciZ “r 的减数分裂中期 I
染色体配对与育性 亲本的减数分裂正常,母本 R.
“ “rP 中期 I大 多数 形成 l4个 二价 体 (图 l:
A),平均为 12.58个环状二价体和 1.42个棒状二
价体。父本 R.c “r 中期 I形成 14个二价体(图
1:B),其中环状二价体为 l1.89个,棒状二价体为
2.11个。杂种 F1体细胞为稳定的 2n一4x一28条
染色体。观察 9O个杂种 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中期 I染色体配对行为,平均每个细胞形成 1.9O个
单价体,其变化范围为 0~4;12.35个二价体(变化
范围为 lO~13),其中环状二价体为 9.【)0,棒状二价
体为 3.35;O.3O个三价体;o.1O个四价体(图 1:
D)。其中有 82.¨ 的细胞染色体配对数为 2 I十
13Ⅱ。平均每细胞交叉数为 22.2j,c一值为 o.79。
后期 I出现落后染色体(图 l:E)。两亲本的花粉育
性和 结实 率 正 常,杂 种 F1的花 粉 可育 性 高,为
74.O8 ,天然杂交结实率为 24.67 (表 4)。
2.3.2 R. n xR.“,72“r n 的减数分裂 中
期工染色体配对与育性 亲本的减数分裂正常,母
本 R. “ on n s中期 I大多数形成 14个二价体
(图1:C),平均为 l2.79个环状二价体和 1.21个棒
状二价体。父本 尺. 2 中期 I形成 l4个二
价体(图 l:A),其中环状二价体为 l2.58个,棒状二
价体为 1.42个。杂种 F1体细胞为稳定的 2n一4x
一 28条染色体。观察 87个杂种 Fl花粉母细胞减
数分裂中期 T染色体配对行为,平均每个细胞形成
2.67个单价体,其变化范围为0~6;l2.67个二价
体(变化范围为 l1~14),其中环状二价体为 9.33,
棒状二价体为3.33(图 1:G);没有出现三价体或四
价体。平均每细胞交叉数为 21.99,C_值为 O.79。
后期 I出现落后染色体,多数情况下为2条,也有四
条或六条的情况(图 l:H)。四分体时期有微核出
现(图 1:I)。亲本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正常,杂种
Fl的花粉可育性也很高,为 81.34 ,天然杂交结
实率为 31.11%。
3 结果与讨论
耿以礼 (1 959)、耿 以礼等 (1963)和郭本兆
(1987)把 毛 叶 鹅 观 草 (RfJ 譬删riⅡ nm“r
(Dro}).)Nevski)、纤毛鹅 观草 (R.c Ⅱr (Trin.)
Nevski)和 竖 立 鹅 观 草 (R. “p0 s s(Honda)
Keng)作为鹅观草属拟披碱草组纤毛草系中的三个
物种处理。Tzvelev(1976)将 R.“7”“r ,z 处理为
EZ c Z r (Trin.)Tzvelev ssp.amurensis
(Drob.)Tzve1ev。 L6ve(1984)把 R.“ “r
(Drob.)Nevski和 尺. “ D”删 分别处理为E 一
f Z “r如 (Trir1.) Tzvelev ssp. Ⅱ, r ,2
(Droh.)Tzvelev和 E.f £ “r (Trin.)Tzve1ev ssp.
l期 魏秀华等:小麦族鹅观草属三个物种的关系研究 31
图 1 亲本及杂种 I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图
Fig.1 Meiosis of parents and two hybrids F1
A,B,C:亲本毛叶鹅观草,纤毛鹅观革 ,竖立鹅观草中期 I染色体 配对 (A:毛叶鹅 观草,14Ⅱ;B:纤 毛鹅观 草,14Ⅱ;C:竖 立鹅观草,14Ⅱ);
D,E,F;毛叶鹅观草×纤毛鹅观草杂种 F1中期 I、落后染色体和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行为(D:中期 I,2I+13豇;E:落后染色体 F;四分体
时期);G,H,I:竖立鹅观革×毛叶鹅观草杂种 F1中期 I、落后染色体和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行为(G:中期 I,2 I+1 3Ⅱ;H:落后染色体;
I:四分体时期)。
“ 0 c“s A.L6ve。卢宝荣等(1989)根据 R.f “一
,一 和R. np 鲫s s的核型、杂种 F1减数分裂染色
体配对、形态学和繁育学特征 ,认为两个种之间无生
殖隔离,将R. Ⅱ D” s处理为R.f 吖 (Trin.)
Nevski var. fJ72 ,z (Honda)Yen,Yang et Lu。
蔡联炳(1997)把R.“ “r ,z is(Drob.)Nevski作为
物种处理,但把 R. “po ” s则处理为R.c “r
(Trin。)Nevski var. 以f足 Z 72 (H0nda)L.B.Cai。
这三个物种的分类处理一直处于争议中,主要分歧
是尺. 口 c, 和R.& z r s 应为R.f z r 的
亚种或变种还是独立的种。
形态上,这 3个种非常相似,外形难于区分。但
R.“ r 的叶片两面及边缘密被柔毛,颖先端
渐尖,稍短于外稃,外稃和颖 的先端不具齿;而 R.
c “r 和 R. 口 0ne sis的叶片两面及边缘密被柔
毛 ,颖先端钝或具极短 的尖头,明显短于外稃,外稃
和颖先端侧面常有齿。R.c “ 外稃背部密被或
疏生柔毛,颖边缘具纤毛;而 尺. “ o” n s其外稃
背部无毛或粗糙,颖边缘无纤毛。
从本实验和卢宝荣等(1989)研究结果看,3个
物种的花粉育性和自然结实率正常,为 9O 以上。
(下转第 l35页 Continue 0n page 135)
l期 任芳等 :珍珠柴粗提物对 l3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135
珍珠柴粗提物对棉花黄萎 V99l,石油醚粗提物
对苹果黑星病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抑制 中浓度
(EC5O值)的测定还需进一步的试验。对于杀菌剂
而言,有的在离体条件下没有活性,但在活体植物上
则表现出极强的抑菌活性(林孑L勋,1995),本试验仅
初步进行了离体试验,活体盆栽试验、有效抑菌成分
的分离纯化及抑菌、促菌活性物质 比例变化不同对
病原菌的作用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马毓泉,等.199o.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第二卷[M].呼和浩
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陈年春.1991.农药生物测定[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
社:76—78
林孔勋.1995.杀菌剂毒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67
— 74
Cao K Q,Ariena H C van Bruggen.2OOl_II1I1i bitory eficacy 0f sev—
eral plant e)(tracts and plant pr0ducts on Phyt0phthora i estans
[J].』H Agr缸 而(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4(2):9O一96
Fan QS(范青生),xja0 XN(肖小年).Yu Sw(余世望).1995.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ploitation and ut订azation of antisep一
(上接第31页 Continue from page 31)
它们之间容易杂交,杂种种子发育良好,不需通过幼胚
拯救技术可以获得生长旺盛的杂种 F1植株。在 尺.
“r鲫 妇×尼 f 抛r 中,杂交结实率为 22%,杂种花
粉育性为 74.O8 ,自然结实率为 24.67 ;在 _R. 。一
声o s妇×R.。,删r 中,杂交结实率为2O ,杂种花粉
育性为81.34 ,自然结实率为 31.1l 。结果表明R
“ “ ,zs 与尺. z r 、R. ⅡpD 存在一定的生殖
障碍。因此,建议将毛叶鹅观草作为纤毛鹅观草的亚
种;而竖立鹅观草作为其变种处理比较合适。
参考文献:
耿以礼.1959.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禾本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
耿以礼 ,陈守良.1963.国产鹅观草属 R。 r c.Koch之订
正IJ].南京大学学报(生物学)l:1—92
郭本兆.1987.中国植物志[Ⅳ口.北京:科学出版社:9(3):51—4O1
蔡联炳.1997.中国鹅观草属的分类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
35(2):148—177
董玉琛.1992.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的研究和利用,植物优异种
质资源及其开拓利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39—
44
李隆业,杨家秀.1992.小麦野生近缘植物抗白粉性和抗锈性研
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4(6):496—499
tjc plant in C na(我 国抗菌植 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J].
R S z(资源科学),(16):2O一24
Feng JT(冯俊 涛),Shi YQ(石 勇强),Zhang X(张 兴).2O01.
Scree血ng stu(1ieS on fungistasis of 56 plant e对racts(56种植物抑
菌活性筛选试验)[J]_I,M “& ^ ∞ Ag瓜
(^k£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9(2):65—68
Lj YP(李玉平 ),Mu XQ(慕 小倩),Feng JT(冯 俊涛), nf.
2OO2. Primary study on the fur icidal activity of compositae
pIants(几种菊科植物杀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J No ^ u “
Sf f^ L Agr F0 (N Sf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3O(1):68—72
Li YP(李玉平 、,Feng JT(冯 俊涛 ),Sha0 HJ(邵 红军), .
2OO3. Bio—activities of extracts fr0m 25 species C0mpositae
plants against three kinds of pathogens(25种菊科植物提取物
对 3种植物病原菌的药效试验)[J]. ND ^ sc 一 c
L Ag f (NⅡ£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31(4):123—126
swain T. 1 977. secondary c0rnpounds as protective agents[J].
A竹 R u PZ口” P D£,8:479— 5O1
wang LD(王理达),Hu YQ(胡迎庆),Tu PF(屠鹏飞).2。O1.An—
tifunga1 activity screemng 0n 13 crude drug extracts and chemical
c0nstituents(13种生药提取物及化学成分 的抗真菌活性筛选)
[J].G 丁r“ H r6 D g (中草药),32(3):241—244
万永芳.1995.小麦族遗传资源对赤霉病抗性的多样性[D].四
川农业大学博士论文
卢宝荣,颜济,杨俊良.1989.鹅观草属三个物种的染色体组分
析与同工酶分析口].云南植物研究,1O(3):261—27o
wei XH(魏秀华),Zh0u YH(周永红), “z.20O5.Study on glia—
din variation of three R0 g r 口(Poaceae: Ihticeae)species and
their accessions(鹅观草属三个物种及其居群间的醇溶蛋白分
析)[J].( 饥Ⅱ妇(广西植物),25(5):464—468
Yang Rw(杨瑞武),zh0u YH(周永红),以“£.2001.G1iadin a—
nalysis of type species 0f four genera in rriticeae(小麦族四个属
模式种的醇溶蛋白分析)[J].G“ (广西植物),21(3):239
— 242
Baum BR,Yen C,Yang JL.1991.Roegneria;its generic limits and
j ustmcation for its recognition口].c_丑 .,B0f,69:282—294
Jjang JM ,F ebe B,G订J BS l 994. Recent advancesin aljen gene
transfer in wheat[,].Euphytica。73:199—212
Kimber G,AIonso LG.1981.The analysis of meiosis in hybrids.
Ⅲ. I traploid hybrids[J].C Ⅱ -,G ” f £D£,23:235—254
sham1a Hc.1995.How wide can a wide cross be?[J].Jf 户^ £一
Ⅲ ,82:43— 64
TzVeleV NN.1976.Tlribe 3.Triticeae Dum.Poaceae u SS[M].
Leningrad:Nauka
LoVe A.1984.Conspectus of the rriticeae[M].Feddes Reperto—
rium ,95:425—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