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国菊科植物外来种概述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5(1):69— 76 2005年 i月
中国菊科植物外来种概述
朱世新1,2,覃海宁1,陈艺林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3;2.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1)
摘 要:全面整理了中国菊科植物外来种 ,确认迄今为止共计有 74属 148种(含亚种),并根据外来种的类型
和用途进行了归类,分析了菊科外来入侵种的生物学特性,中国菊科外来种引种原因和途径及对我国生态系
统的影响,为全面研究我国外来种、消除外来入侵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菊科 ;外来种;中国
中图分类号:Q949.78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142(2005)01—0069—08
Alien species of Com positae in China
ZHU Shi—xin1,2,QIN Hai—ning ,CHEN Yi—lin
(1.Institute of Botany,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93.China;
2.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148 alien species(including subspecies)in 74 genera of Compositae occurring are reported in China.
The species are classified by their types and uses.The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alien invasive species,the causes
and pathways of introduction。as well as the impacts on Chinese ecosystem are discussed.
Key words:Compositae;alien species;China
土著种(Native species)是指出现在其 自然分
布区及其自然传播范围内的物种或更低的分类单
元,相对而言外来种(Alien species)是指那些出现
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地
区的物种或种下分类单元。外来种是相对于一个生
态系统而言,在该生态系统中原本并没有这个物种
的存在,它是借助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活动越过不能
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进来的。一个外来的物种被
引入到一个新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后,可能因不能
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依靠人类的
帮助才能生存,这类外来物种就是引种栽培种(Cul—
tivated species);不依靠直接的人为干预而能持续
繁殖并维持种群超过一个生命周期的外来物种,就
是归化种(Naturalized species),它们常常只是建立
自然种群,不一定形成入侵;该物种可能恰好适合当
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并且在新的环境中没有与之
抗衡或制约的生物,于是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
从而打破原有生态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太l环
境,成为外来入侵种(Alien invasive species)(李振
宇等,2002)。近年来外来种尤其是外来入侵种成为
国际生物学界及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世
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物种生存委员会(SSC)
下设立了外来种专家组(Invasive Species Specialist
Group,http://www.issg.org)。该组织通过发行
通讯“Aliens”、召开国际研讨会和实施全球入侵物
种项 目(The Global Invasive Species Programme)
等途径(Clayton等,1996),有力地促进国际社会对
外来物种的关注和了解。我国在 9O年代初、中期开
始关注外来种,但仅涉及个别危害性较大的物种如
紫茎泽兰(强胜,1998)、凤眼莲(Eichhornia cras—
sipes)(王公德,1997)、豚草(刘静玲等,1997)和薇
甘菊(李鸣光等,2000)等,及个别地区如上海(李博
等,2001)和香港(吴世捷等,2002)等,缺乏对主要类
群或整个植物 区系的系统报道。最近朱相云等
收稿 日期 :2003一l1-03 修订 日期:2004—03—22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植物区系及分布格局研究”(KSCX2一卜06B)
作者简介:朱世新(1975一).女.河南固始县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0 广 西 植 物 25卷
(2002)报道了豆科植物外来种,但其它的大类群还
鲜见有报道。
菊科是我国种子植物最大科,约有230属2 300
余种(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79~
1999),分别约 占全国种子植物属 、种的 1O 和 8 。
菊科植物外来种不仅种类较多,在我国外来种中占
据很大比例且危害较大。据报道上海市的外来种植
物有511种,其中菊科有 67种(李博等,2001),占上
海外来植物区系的 13.3 ;香港的外来植物共计有
238种,其中最主要的是菊科,有 35种(吴世捷等,
2002),占香港外来植物区系的 14.7 。《中国外来
人侵种》(李振宇等,2002)一书记录中国常见或危害
较严重的外来人侵种 9O种,隶属 31科,其中菊科有
22种,占 22.4 ,禾本科 l1种,苋科 6种,茄科 5
种,其余的科都在 5种以下(李振宇等,2002)。“世
界 lOO种恶性外来人侵生物”记载有 32种植物(陆
庆光等,2OO1),其中有 2种菊科植物,即薇甘菊和三
裂蟛蜞菊。由此可见菊科植物在我国及世界外来种
区系中均占据很大的份量。希望本文对我国菊科外
来种植物的统计和分析能为我国全面研究外来种提
供参考资料,也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1 中国菊科植物外来种的数量及归类
我们通过查证文献(上海科学院,1999;中国科
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79~1999;吴征镒 ,
1985;贺士元等,1992)及核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
所馆藏菊科标本,对我国菊科植物外来种进行了全
面整理和统计分析,确认到目前为止中国菊科植物
外来种有74属 148种(含亚种),分别占中国菊科植
物属、种的3O 9,6和 7 。其中栽培观赏植物主要属
于向日葵族和堆心菊族,如金光菊、金鸡菊、大丽花、
秋英(向日葵族),万寿菊、天人菊(堆心菊族);而入
侵种主要集中在向日葵族、泽兰族和紫菀族,如三裂
蟛蜞菊、牛膝菊、豚草、三裂叶豚草、金腰箭(向日葵
族),紫茎泽兰、飞机草(泽兰族)、小蓬草、香丝草、钻
叶紫菀(紫菀族)。这些植物的原产地主要是南北美
洲和地中海地区(表 1)。
在我国148种菊科植物外来种中有栽培种 97
种、归化种 22种、生物入侵种 29种,其中既有重要
经济价值的物种,包括观赏、食用、药用和经济植物
等,也有给农、林、牧渔业及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恶
性杂草(表 2)。
2 中国菊科植物外来入侵种的生
物学特征
通过分析菊科外来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可以发
现多数植物具有生长发育快,果实数量大且具有适
宜传播、扩散的结构和机制,甚至能分泌特殊物质抑
制其他植物生长等特性,这些特性有利于植物扩大
分布面积和占据居住地。菊科植物外来人侵物种的
生物学性状包括:(1)一年生,生长发育快、成熟早。
如欧洲千里光。(2)具有生长旺盛的蔓生茎,能迅速
攀援缠绕其他植物。例如薇甘菊的蔓生茎生长极为
迅速,能迅速覆盖其他植物,使其枯萎死亡,所到之
处都会变成一支独秀的王国。(3)多年生植物,根状
茎可进行营养繁殖,更加强了其侵占能力。如薇甘
菊的茎节和节间都能生出不定根,每个节的叶腋都
可以长出一对新枝,形成新植株;紫茎泽兰的根状茎
也非常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散蔓延。
(4)瘦果产量高。如 4~5年生的紫茎泽兰通常有
15~2O个生殖枝,每个枝条平均有 1 252个花序,每
个花序平均含小花 71.2个。据估计 0.067 hm 建
群的紫茎泽兰一年可生产出4.63亿个瘦果(上海科
学院,1999)。(5)瘦果小而具冠毛,种子借助冠毛,
可以随风和气流飞扬,广泛传播,这是大多数菊科植
物入侵种所具有的共性。据研究紫茎泽兰或飞机草
的1 000个瘦果质量只有 0.05 g,极易随风飞扬。
(6)瘦果具有钩刺,可随人类或动物被动携带而广泛
传播。如三叶鬼针草、金腰箭等。(7)种子具有二次
休眠现象,抗逆 性极 强。例如豚草 (王志西等,
1999)。(8)产生化感物质以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如紫茎泽兰根部会分泌化感作用物质,抑制其个体
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能明显降低三叶草和酸
模种群数量(王志西等,1999)。豚草和薇甘菊也具
有化感作用。(9)生态幅广,耐性强。例如豚草既能在
肥沃的农田中生长,也能在干旱贫瘠的荒坡、隙地、墙
头、岩坎、石缝、路边、沟旁生长,对环境有着极强的适
应能力。
3 中国菊科植物外来种的引种原
因和途径
3.1有意引进
通过研究人类早期社会活动发现,许多外来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朱世新等:中国菊科植物外来种概述 71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归化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归化种 有意引种
Rudbeckha
金鸡菊属
Coreopsis
大丽花属 Dahlia
秋英属 Cosmos
黑心金光菊 R.hirta
三裂叶金光菊 R.triloba
二色金光菊 R.bicolor
全缘金光菊 R.fulgida
齿叶金光菊 R.speciosa
大花金鸡菊 e grandiflora
剑叶金鸡菊 C lanceolata
两色金鸡菊 C tlnctoria
金鸡菊 C basalis
大叶金鸡菊 C tripteris
三叶金鸡菊 C.tripteris
轮叶金鸡菊 e verticillata
大丽花 D.pinnata
秋英 e bipinnatus
栽培归化种 有意引种 黄秋英 C sulphureus
栽培种 有意引种 异叶秋英 C.diversifolius
栽培归化种 有意引种 万寿菊属 Tagetes 小万寿菊 patula
栽培归化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天人菊属
有意引种 Gaillardia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栽培归化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逸生种
栽培种
栽培归化逸
生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春黄菊属
Anthemis
木茼蒿属
Argyranthemum
滨菊属
Leucanthemum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鞘冠菊属
Coleostephus
有意引种 一点红属 Emilia
有意引种 瓜叶菊属
Pericallis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金盏花属
Calendula
珀菊属 Amberboa
矢车菊属
Centaurea
万寿菊 erecta
细叶万寿菊 tenuifolia
香叶万寿菊 lucida
天人菊 G pulchella
矢车天人菊
G pulchella var.picta
宿根天人菊 G.arlstata
红天人菊 G.amb odon
春黄菊 A.tinctoria
臭春黄菊 A.cotula
木茼蒿 A.frutescens
滨菊 L.vulgate
大滨菊 L.maximum
鞘冠菊 C.myconis
绒缨菊 E.coccinea
瓜叶菊 P.hybrida
金盏花C.officinals
欧洲金盏花 e arvensis
白花珀菊A.glauca
珀菊 A.moschata
穗裂矢车菊 C.nigrescens
矢车菊 C cyanus
有意引种 大矢车菊 C american口
有意引种 香矢车菊 C moschat口
有意引种 山矢车菊C.mntan口
有意引种 大丁草属 Gerbera 非洲菊 G james0ni
有意引种 小麦杆菊属 小麦杆菊 H.rOseum
Helipterum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墨西哥
墨西哥
墨西哥至巴西
墨西哥
墨西哥
墨西哥
墨西哥
墨西哥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欧洲
欧洲
北非加那利群岛和
南欧西班牙一带
中欧和南欧山区
中欧和南欧山区
地中海地区
非洲
大西洋加 那利群

南欧
欧洲
苏联高加索地区
西南亚
欧洲
欧洲东南部
美洲
伊朗
欧洲
南非
大洋州
我匦各地常见
北京偶见
北京偶见
北京偶见
北京偶见
我国各地常见
我国各地常见
我国各地常见
我国各地
我国各地偶见
北京等地偶见
北京等地偶见
我国各地最常见
我国各地栽培 ,云南、四川有
归化
我国各地栽培,云南有归化
北京等地偶见
我国各地栽培,四川及贵州
有归化
我国各地栽培,广东及云南
有归化
北京等地偶见
北京等地偶见
我国各地常见
我国各地常见
我国各地常见
北京等地偶见
我国常见
我国东北地区及浙江
我国各地公园
我国各地公园,河南、江西和
甘肃有归化
北京、陕西和河北等地
北京偶见
北京、河北和西安等地常见
我国各地常见
我国各地常见
我国偶见
我国偶见
我国公园、花园,甘肃有逸生
北京偶见
我国新疆、青海、甘肃、陕西、
河北、北 京、山东、江苏、湖
北、广东和西藏等地常见栽
培,新疆、青海有归化逸生
北京等地
我国各地
河北和北京偶见
我国各地庭园
北京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药用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切花
观赏
盆景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药用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2 广 西 植 物 25卷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松果菊属 Braunerla 紫花松果菊 B.purpurea 北美洲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金纽扣属
Spilanthes
瓜叶菊属 Cineraria
仙人笔属 Kleinia
洋飞廉属 Cnicus
雏菊属 Bellis
佳丽菊属 Charieis
紫菀属 Aster
蜡菊属
Helichrysum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归化种 有意引种 百日菊属 Zinnia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归化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归化种
栽培种
栽培逸生种
栽培逸生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向日葵属
Helianthus
牛眼菊属
Buphthalmum
匹菊属 Pyrethrum
蛇目菊属 Sanvitalia
蓍属 Achilea
白花松果菊 B.angustifolia 热带美洲
金纽扣 S.acmella 热带
瓜叶菊 C.cruenta
雪艾 C.maritima
仙人笔 K.articulata
洋飞廉 C benedictus
雏菊B.perennis
佳丽菊 C.heterophyla
荷兰菊 A.novi-belgii
平光紫菀 A.1aevis
蜡菊 麦杆菊(通称)
H.bracteatum
毛叶蜡菊 H.belidioldes
百日菊 Z.elegans
小百日菊 Z.baageana
多花百日菊 Z peruvlana
绢毛葵 H.argophyllus
瓜叶葵 H.cucumerl。folius
狭叶向日葵 H.angustifolius
毛叶向日葵 H.molis
千瓣葵 I4.decapetalus
糙叶向日葵 H.maxilliani
黑紫向日葵 I4.atrorubens
柳叶向日葵 H.salicifolius
小向日葵 H.debilis
美丽向日葵 H.1aetiftorus
菊芋 H.tuberosus
加那利群岛
地中海地区
南非
北美洲
欧洲
非洲南部
北美
北美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墨西哥
墨西哥
墨西哥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北京
北京
北京
我国各地
北京等地
我国各地
北京偶见
我国各地常见
我国各地庭院
北京
北京偶见
我国各地常见
北京偶见
我国各地栽培,云南和四
川有归化
我国各地常见
我国各地栽培,河北 、河
南、陕西、甘肃、四川和云
南等地归化
北京
我国各地
我国各地庭院
北京偶见
我国各地庭院
北京偶见
我国各地庭院
我国各地庭院偶见
北京常见
北京偶见
全国各地常见栽培
向日葵 H.annuus 北美洲 全国各地常见
牛眼菊 B.salici。folium
伞房匹菊 P.parthenifolium
短舌匹菊 P.parthenium
蛇目菊 S.procumbens
多叶蓍 A.mille,olium
欧洲
亚洲中部
欧洲
墨西哥
荷兰
栽培逸生种 有意引种 苘蒿属 苘蒿 C.coronarium 地中海地区
Chrysanthemum
栽培逸生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
蒿子杆 C carinatum 地中海地区
南茼蒿 C.segetum
三七草属 Gynura 紫鹅绒菊 G.aurantiaca
棒菊属 Liatris 棒菊 L.spicata
堆心菊属 堆心菊 H.autumnale
Helenium 弯曲堆心菊 H.ftexuosum
菜蓟属 Cynara 菜蓟 C scolymus
刺苞菜蓟 C.cardunculus
地中海地区
爪哇
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至墨西哥
地中海地区
地中海地区的西
部和南部
我国各地庭院
云南栽培及归化
我国各地花园
香港栽培或逸生
河北 、北京有栽培,新疆、
内蒙古和东北有野生
我国各地花园,河北 、山
东等地有野生
我国尤其是北方常见栽
培.吉林有野生
我国南方各省
北京
上海
南京、上海
上海
北京
北京
观赏、药用、保
健品
观赏、药用、保
健品
观赏
观赏
观赏
盆景观赏
观赏
花坛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切花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油用
观赏
食用、药用、工业
用、饲用
油用、食 用、药
用、饲用及工业
原料
观赏
观赏
观赏、切花、药用
观赏
观赏、药用
观赏
食用
食用
观赏
观赏
观赏
观赏
食用、药用、观赏
食用、观赏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朱世新等:中国菊科植物外来种概述 73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归化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果香菊属
Chamaemelum
旋覆花属 Inula
蚤草属 Pulicaria
水飞蓟属 Silybum
红花属 Carthamus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风毛菊属 Sau$$urea
栽培种 有意引种 绢蒿属 Serlphidlum
栽培种 有意引种 小葵子属 Guizotia
栽培种 有意引种 匹菊属 Pyrethrum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栽培种 有意引种 银胶菊属
Parthenium
栽培种 有意引种 甜菊属 Stevia
莴笋 L.sativa var.angustata 地中海沿岸
卷心莴苣 地中海沿岸
L.sativa var.capitata
生菜 L.sativa var.ramosa 地中海沿岸
玻璃生菜 L.sativa var.crispa 地中海地区
果香菊 e nobile 欧洲
土木香 f.helenium
止痢蚤草 P.dysenterica
水飞蓟 S.marlanum
象牙蓟 S.eburneum
红花C tinctorius
毛红花 e lanatus
云木番 S.cOStU$
蛔蒿S.clnum
小葵子G abyssinica
除虫菊 P.cinerariifolium
红花除虫菊 P.cocclneum
灰白银胶菊 P.口 £“m
甜菊S.rebaudiana
栽培种 有意引种 松香草属 Silphium 串叶松香草 S.perfoliatum
栽培种 有意引种
生物入侵种 有意引种
生物入侵种 有意引种
生物入侵种 有意引种
生物入侵种 有意引种
生物入侵种 有意引种
肿柄菊属 Tithonla
藿香蓟属 Ageratum
一 枝黄花属
Solidago
假地胆草属
Pesudelephantopus
泽兰属 Eupatorium
肿柄菊 diversifolia
熊耳草 A.houstonlanum
藿香蓟 A.conyzoldes
加拿大一枝黄花
S.canadensis
假地胆草 P.spicatus
飞机草 E odoratura
欧洲
欧洲
南欧及北非
非洲
埃及
欧洲
克什米尔
苏联中亚南部地

非洲
欧洲
高加索
美洲中部和北音臣
全国各地
全国各地栽培
全国各地栽培
北京偶见
北京偶见
全国各地栽培,新疆 有归化
北京偶见
我国各地公园
北京等地
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北
京、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
青海、山东、浙江、贵州、四川、
西藏、新疆有栽培、山西 甘肃
和四川有逸生
西安、北京
四川、云南、广西、贵州栽培
新疆及西北 、华北和东北部
分地区有引种栽培
北京等地
陕西、山东、黑龙 江、吉林、
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
西、湖南、四川、广东、云南
我国各地
我国南部和北京
南美巴拉圭和巴 我国南部及北京
西交界的高山草

北美的加拿大和
美国南部、西部
墨西哥
墨西哥及毗邻地

中南美洲
北美洲
热带美洲及非洲
南美洲
生物入侵种 有意引种 大麻叶泽兰 E cannabinum 欧洲和北非
生物入侵种 有意引种 蟛蜞菊属 Wedelia 蟛蜞菊 W.trilobata 热带美洲
逸生种 无意引种
逸生种
逸生种
逸生种
逸生种
无意引种
无意引种
无意引入
无意引种
逸生种 无意引种
硬果菊属
SclerocarpUS
万寿菊属 Tagetes
苍耳属 Xanthium
菊芹属 Erechtites
逸生种 无意引种 合缨鼠曲草属
Gamochaeta
北京等地
广东、云南
广东、广 西、云南、四川、江
苏、山东、黑龙江等地
香港 、广东、广西、 南、贵
州、四川、江西、福建、浙江
和河北等地
浙江、上海、安徽、湖北 江
苏、江西等地逸生
台湾、广东、香港等地归化
台湾、广东、香港 、澳 门、广
西、云南和贵州的西南部
江苏宜兴、浙江杭州有归化
华南地区
硬果菊 S.africanus 非洲 西藏拉萨有逸生
小花万寿菊 minima
平滑苍耳 glabrum
意大利苍耳 X.italicum
梁子菜 E hieracifolia
败酱叶菊芹
E valerianaefc,lia
合缨鼠曲草
G.purpurea
南欧
北美洲
南欧
北美洲南部墨西

南美洲
美洲
北京逸生
北京逸生
北京逸生
云南、贵州、四J

台湾
香港常见
食用
食用
食用
食用
药用、观赏
药用
药用
药用
观赏
药用、油料用
药用
药用
药用
油料用
药用、农业杀
虫荆、观赏
杀虫剂融
提 取橡 胶 的
原料
甜味剂植物,
在食品工业及
医药工业中广
为应用,也 可
制甜茶作饮料
饲料用
饲料、绿肥
农田杂草、药

农田杂草、药

观赏、杂草
杂草
恶性杂 草、也
町作香料
杂草
地被植物、外
来入侵种
一 般性杂草
一 般性杂草
一 般性杂草
一 般性杂草
,福建和台 食用、杂草
田问杂草
杂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初次引进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尝试着满足物质的和
社会的需要,例如公元五世纪阿拉伯人将南茼蒿带
到广州作为蔬菜,现在南茼蒿已成为我国南方各省
区春季蔬菜之一(吴世捷等,2002)。现代社会随着
人类迁移和贸易活动的频繁进行,以及军队和船只
的大量往来,很多具有观赏、食用、药用和饲用价值
的物种被人类有意识地引进我国,例如金盏菊、金光
菊、向日葵、莴苣、串叶松香草等。但有些有意引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朱世新等:中国菊科植物外来种概述 75
的物种结果是出乎人类的意料之外的,例如熊耳草
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当初被作为观赏植物引进,现
在已经成为危险的外来人侵种;三裂蟛蜞菊最初是
作为地被植物引入栽培的,目前在华南一些地方已
逸生成为园圃杂草,常成片生长,侵占草地和湿地,
排挤本地植物,该种已被列入“世界 100种恶性外来
人侵生物”。另外一些种类如大丽花、雏菊等由于花
形美丽,花色鲜艳被作为观赏植物引进,目前也已经
成为潜在的外来人侵种。
3.2无意引进
菊科植物的引入除了人类有意的引种之外,还
有些外来种是随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活动而无意传人
的,通常是随人类旅行、交通工具、农产品和其他货
物进I:I等被无意中带进我国。据估计三裂叶豚草最
初是随火车从朝鲜传人的,现多分布在我国铁路和
公路两旁(I-海科学院,1999)。
表 2 中国菊科植物外来种的类型和数量
Table 2 Types and number of alien species of Compositae occuring in China
3.3自然扩散
如上所述,菊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适应于快速
扩散及繁殖。尤其是瘦果数量多而个体小,可借冠
毛随风扩散。不少菊科外来种就是借助自然力而非
人类活动进行自然传播和扩散的。例如飞机草等主
要借助冠毛随气流传播和扩散。
有些菊科外来种是通过两种或多种途径进行传
播扩散的,例如薇甘菊一方面是作为改善环境的植
物被有意识的引进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气流传播
进来。据研究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则主要是通过陆路
交通从中缅、中越边境扩散进入我国的,也有可能是
通过风飘和水流等 自然途径扩散进来的(上海科学
院,1999)。
4 中国菊科植物外来种对我国生
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菊科植物外来种的引入一方面丰富了栽培植物
区系和园林植物,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入
侵种所产生的危害也不容忽视,影响甚为严重,它造
成农业、林业投入过高,导致经济损失,还破坏了自
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加剧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其后果不堪设想。例如入侵我国西南地区的紫茎泽
兰和飞机草是著名的“植物杀手”,它们繁殖力很强,
在短短的时间内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排挤农
作物及当地物种,使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
植物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正在无声地削弱民族文
化的根基(I-海科学院,1999);被列为“世界 100种
恶性外来人侵生物”之一的薇甘菊入侵我国广东后,
其危害之严重可通过深圳内伶仃岛一例而窥其一
斑。内伶仃岛是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岛上分布有属
国家级保护动物猕猴,及其猕猴食用的荔枝、龙眼、
香蕉树、野生橘及其他的灌木和乔木。该岛从 9O年
代被薇甘菊入侵后,已造成岛上植物大片死亡,全岛
466.67 hm。以上山林约有 4O ~6O 的地区被薇
甘菊所覆盖,其他植物备受排挤,面积大为减少,再
发展下去猕猴就将无处觅食,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如果对薇甘菊这种“植物杀手”不加以防治的话,它
完全有可能从沿海向内地蔓延,造成更大面积的生
态灾害(蓝崇钰等,2001)。紫茎泽兰在我国的西南、
华南地区也在肆意蔓延,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并
且根据生态位模拟新方法推测它将要人侵华中和华
东地区(Paapes等,2003)。
近年来 ,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于外来入侵种的研
究和防治支持力度。其中包括一些菊科外来种,例
如对于全国性蔓延危害的豚草和紫茎泽兰等,组织
全国性联合攻关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入侵生
物学及控制技术研究(万方浩等,2002)。目前对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6 广 西 植 物 25卷
紫茎泽兰的控制方法主要有:(1)人工和机械防除:
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难以在大范围内
应用;(2)生物防治:利用泽兰实蝇的野外寄生率达
5O 以上进行防治,理论上效果很好 ,但尚在试验之
中;(3)替代控制:主要用臂形草,红三叶草,狗牙根
等植物进行替代控制有一定成效 ;(4)化学防治 :2,
4一D,草柑膦等 1O多种除草剂对紫茎泽兰有一定的
控制作用;(5)真菌除草剂 :利用从紫茎泽兰植株上
分离,筛选出的链格孢菌菌株的菌丝体发展为真菌
除草剂,以防治紫茎泽兰(藏穆,1989)。对于局部地
区蔓延的入侵生物如薇甘菊,尽管目前开展了大量
的研究,找到了一些防治方法,但是尚未有完整可行
的控制技术。最近有文章报道可用菟丝子属的植物
来感染薇甘菊,薇甘菊被菟丝子寄生后茎节生长长
度明显下降,菟丝子吸器与薇甘菊接触处出现坏死
斑点,韧皮部干枯,输导组织破坏。薇甘菊最终死亡
(王伯荪等,2002)。这些例子说明,要彻底根除还有
很长的路要走,而且用于控制其危害和扩散蔓延的
代价极为昂贵。
总之,在利用中国菊科植物外来种有益一面的
同时,应加强对外来人侵种的预防和防治,对于已经
造成严重危害的入侵种如紫茎泽兰、豚草、薇甘菊
等,应加紧研究其入侵机制,从而找到相应的有效控
制措施,并建立土著生态系统的修复途径;对于潜在
的具有危险性的外来种要进行杂草化评估,防止因
盲目引种而造成严重的生物入侵,保护我国珍贵的
原生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上海科学院.1999.上海植物志(上、下卷)[M].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79~1999.中国植物
志——菊科(74~8O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王公德.1997.一种值得商榷的引种——凤 眼莲引种的得失
[J] 生物学通报。32(7):27—28.
李振宇。解 焱.2002.中国外来入侵种[M].北京:中国林
业出版社.
吴征镒.1985.西藏植物志(第四卷)[M].北京:科学出版
社.
贺士元。邢其华,尹祖棠.1992.北京植物志(修订版。下册)
[M].北京:北京出版社.
蓝崇钰。王学军.2001.广东内伶仃岛自然资源与生态研究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Clayton D,A Rubec。Gerry O Lee(eds). 1996
. Conserving
vitality and diversity proceeding of the 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 workshop on alien invasive species[M].Canada:
Montrea1.
Li B(李 博),Xu BS(徐炳声 ),Chen jK(陈家宽).2001.
Perspectives on general trendsofplant invasion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lien weed flora of Shanghai(从上海外来杂草剖
析植物入侵的一般特征)[J].Bio Sci(生物多样性),9(4):
446— 457.
Li MG(李鸣光),Zhang WY(张炜银),Liao WB(廖文波).et
a1.2000.The historyandstatus of the study on Mikania mi—
crantha(薇甘菊研究历史与现状)[J].Ecol Sci(生态科学),
19(3):41— 45.
Liu jL(刘静玲),Feng SD(冯树丹),Mu Y(慕 颖).1997.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fthe ragweeds and conutemeasure
of the biological weed control(豚草生态学特性及生防对策)
U-1.J Northeast Normal Univ(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
版),3:61—67.
Lu QG(陆庆光)译 。Zhu GQ(朱广庆 )校.2001.100 of the
world’S worst invasive alien species(世界 100种恶性外来入
侵生物)口].World Environ(世界环境),4:42—44.
Ng Sai-Chit(吴世捷)。Richard Corlett(高力行).2002.The
bad biodiversity:alien plant species in Hong Kong(不受欢迎
的生物多样性:香港的外来植物物种)[J].Bio Sci(生物多
样性),10(1):109—118.
Qiang S(强 胜).1998.The history and status of the study
on crofton weed(Eupatorium adenopholrum Spreng)(1it界
性恶性害草——紫茎泽兰研究的历史及现状)[J].J Wu—
han Bot Res(武汉植物学研究)。16(4):366—372.
Wan FH(万方浩),Guo JY(郭建英),Wang DH(王德辉).
2002. Alien invasive species in China:their damage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
策)[J].Bio Sci(生物多样性)。10(1):119—125.
Wang BS(:F伯荪)。Li MG(李鸣光),Yu P(余 萍),et a1.
2002.The parasitic characteristics of Cuscuta spp.and their
utilization(菟丝子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薇甘菊的防
除)[J].ActaSci Natura Univ Sunyatseni(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1(6):49—53.
Wang ZX(王志西)。Liu XJ(刘祥君),Gao YK(高亦珂 )。et
a1.1999.Study on the dormancy law of seeds of Ambrosia
artemisiforia and Ambrosia triJida(豚草和三裂豚草种子
休眠规律研究)[J].Bull Bot Res(植物研究),19(2):l 59
— 164.
Zang M(藏 穆).1989.An interesting species Cercosposra
eupatorii(一种有趣的泽兰尾孢菌)[J].Acta Bot Yunnan
(云南植物研究)。11(1):80.
Zhu XY(朱相云)。Du YF(杜玉芬).2002.Exotic legume spe—
cies in China(中国豆科植物外来种之研究)[J].Bull Bot
Res(植物研究),22(2):139一l5O.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