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云南的外来入侵植物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6(3):227— 234 2006年 5月
云南的外来入侵植物
徐成东1.2,陆树刚1
(1_云南大学 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91;2.楚雄师范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云南 楚雄 675000)
摘 要:综述云南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分布、入侵的主要途径和危害等。列出云南外来入侵植物 75种的详
细资料,详细论述其中危害较严重的紫茎泽兰、飞机草、风眼莲、空心莲子草、马缨丹和肿柄菊等,并讨论应采
取的防治对策。提出: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但也是外来入侵植物危害最严重的地区;虽然很
多外来入侵植物都能在云南蔓延,但真正引起严重危害的却不多;恢复本地植被,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建
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机制和风险评价体系将是防范外来入侵植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入侵植物;传人途径;分布;防治对策;云南
中图分类号:Q9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06)03-0227—08
The invasive plants in Yunnan
XU Cheng—dong 一.LU Shu—gang
(1.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botany,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2.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Department.Chuxiong Normal tiniversity,Chuxiong 675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istribution。influence and harmfulness of invasive plants in Yunnan.The
invasive ways and the preventable strategies that should be taken are also discussed.75 species of invasive
plants belonging to 23 families are recorded in Yunnan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referring to the related liter—
atures,some species which have serious harmful effect in Yunnan are also presented particular discussion,such
as Eupatorium adenophorurn,E.odoratum,Eichhornia crassipes,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Lantana calH—
era and Tithonia diversi

folia etc.This paper has pointed out that Yunnan is not only the most richest biodi—
versity region in China,but also an area with the most seriously disturbing of invasive plants;Although,many
invasive plants are found in Yunnan,but only few species have serious harmfu1 effect.The best preventable
strategies are the recovery of native vegetation,avoidance of ecosystem disturbance,establishment of invasive
plants risk evaluation system and defense mechanism.
Key words:invasive plants;invasive ways;distribution;preventable strategy;Yunnan
外来植物(alien plants)是指一定地域中被人们
有意或无意引入的或是非人为的从其它地域传人的
非本土植物。入侵植物(invasive plants)指的是能
产生大量可繁殖的后代、从远离原产地传人的有可
能大规模扩散的一类归化植物。对外来植物的解
释,Petr等(2004)认为外来植物对于一个特定地域
来说是外来的,比如,陆地、岛屿、生物或生态区域、
或是任何政治地域(国家、州、省等);人类影响并不
包括生境的改变、全球变暖、酸雨等,本土植物由于
以上原因改变它们的地理分布范围不能被认为是外
来植物,除非是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分布区的显著跳
跃是由于人为对繁殖体的传播.夕 来植物也包含非本
土的栽培植物。入侵植物,如果是由种子和其它繁殖
体传播的种类(绝对依赖于种子传播繁殖的雌雄异株
收稿 日期:2004—12 16 修回日期;2005—06—1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 目(20O3CB415100)[-Supported by Major State Basic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2003CB41~1oo)3
作者简介:徐成东(1964一),男 .云南姚安人 ,副教授,在读博士,从事植物分类与生态学研究 。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shuganglu@163.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28 广 西 植 物 26卷
的种类,必需是引种了两性植株才符合此条件),其传
播速度应在每 50 a大于 100 m;以根、根状茎、葡萄茎
或藤蔓传播的种类,其扩展速度每三年应大于 6 ml
原来在当地蔓延过,而现在因整个潜在生境被占据,
没有扩散的植物,也应被称为人侵植物,因当地清除
这种植物后会毫无疑问地导致新的入侵;一些外来植
物用以上标准来划分后并没有被列人人侵植物,但将
来有可能会变为人侵植物,因为一定时间后这些外来
植物可能会找到其最适合的生境,产生适应性遗传变
异,或是当关键的互惠者到达其生境;另一些种类也
可能由于新的遗传型的引入而变为人侵种。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De Candle(1855)和 Dar—
wn(1859)就已认识到生物入侵的严重性,但直至
Elton(1958)“The Ecology of Invasions by Animals
and Plants”一书出版后,生物入侵才被系统地认识
(Petr等,2004)。在我国,最近二十余年才真正认
识到外来人侵生物危害的严重性(薛纪如,l979)。
随着近年来国际及国内的交流 日益增多,外来人侵
植物数量也日渐增多,特别是一些有毒或恶性杂草
的入侵与蔓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及经济建设造成
了重大影响。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
区,也是我国外来人侵植物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
尽管危害较严重的几个物种,如紫茎泽兰等已有较
多的报道,但是,对云南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及其危
害尚无系统的研究。为此,本文对云南的外来人侵
植物的种类、分布、危害、入侵途径及防治问题等进
行系统报道。
1 云南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
云南的地形复杂,气候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提
供给外来人侵植物的生境也多样。云南 l6个地州
目前均已有外来人侵植物的踪迹。除了少数几个其
自然性、完整性和典型性均保存完好的自然保护区
(如独龙江地区)外,其它地域或多或少出现外来人
侵植物。据初步统计,在云南已形成逃逸种群的外
来植物至少 300多种,超过中国归化植物的 5O ,
几种具较大危害性的恶性杂草在云南都有分布(李振
宇等,2002)。云南省外来人侵植物种类的确定,主要
根据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以及《中国外
来人侵种》(李振宇等,2002)一书。云南外来人侵植
物种类目前已知的有 75种,分别属 23科(表 1)。
在云南外来人侵植物种类中,部分种类的人侵
历史已达几十年甚至逾 100 a,如单刺仙人掌,1625
年记载该种在云南作花卉引种栽培;刺芹,早年由欧
洲人作为一种蔬菜带到亚洲热带地区,十九世纪末
从中南半岛传人我国,1897年在云南思茅采到标
本;刺苞果,1936年发现于云南勐海;藿香蓟、熊耳
草,十九世纪初由中南半岛蔓延至云南南部;紫茎泽
兰,1935年在云南南部发现,经缅甸传人;飞机草,
二十世纪 2o年代早期曾作为一种香料植物引种到
泰国栽培,l934年在云南南部被发现,也从缅甸传
人;牛膝菊,1915年在云南宁蒗采到标本;银胶菊,
l924年在越南北部被报导,1926年在云南采到标本
(李振宇,2002)。其中,紫茎泽兰和飞机草等,其种
群数量极大,已严重危害云南的热带、亚热带生态系
统,极大地影响着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凤眼莲和空
心莲子草种群数量也极大,分布广泛,严重威胁云南
的沼泽湿地和水域。
2 云南危害较大的几种外来入侵植物
云南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从森林到草地,从陆地
到水域,从平坝到高山,从农村到城市,几乎都可见
到外来人侵植物。其中危害较严重、分布较广泛的
主要外来人侵植物是紫茎泽兰、飞机草、凤眼莲、空
心莲子草、马缨丹和肿柄菊等。这些物种已进入到
本地的生态系统,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危害。
紫茎泽兰原产地在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现已
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 3O多个国家和地
区。该植物于 1935年从 中缅边境传人云南省。目
前 l 6个地州各县都可找到紫茎泽兰的分布,分布海
拔为 l OOO~2 500 m,500 m以下及3 000 m以上的
不见其踪迹,发生面积已达 2 417万 km 。在紫茎
泽兰的分布区范围内,它仅出现于有人类干扰破坏
的生境,原始森林植被、近期未开垦的荒山草坡等,
均不能侵入。在紫茎泽兰已入侵的地段,如停止人
类的干扰破坏,本地物种会逐渐增多而紫茎泽兰的
个体数量会逐渐减少,最终消失。由此可见,紫茎泽
兰虽是恶性杂草,但典型的热带和温带地区,是不能
生存的,在热带山地和亚热带地区,减少人类对当地
原生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是防止紫茎泽兰入侵的
有效途径。自 l987年以来,我省以宜 良等地为试
点,采用替代控制和生物防治的办法,开展紫茎泽兰
防治试验示范工作,其中利用泽兰实蝇进行的生物
防治取得一定效果 ,泽兰实蝇寄生于植株内,使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期 徐成东等:云南的外来入侵植物 229
草胡椒 胡椒科 Piperraceae 中美洲
Peperomia pellucida(L.)H.B.K.
土荆芥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
杂配藜Ch.hybridum L.
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Griseb.
刺花莲子草A1.pungens H.B.K
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
皱果苋A.viridis L.
凹头苋A.1ividus L.
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
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
落葵薯
Anredera cordifolia(Terore)Steenis
臭荠 Oronopus didymus(L.)J.E.Smith
北美独行菜Lepidium virginicum L.
金合欢Amc farnesiana(L.)Wild.
藜科 chenopodiaceae
藜科 chen。podiaceae
苋科 Amaranthaceae
中、南美洲
欧洲及西亚
南美洲
苋科 Amaranthaceae 南美洲
苋科 Amaranthaceae 热带美洲
苋科 Amaranthaceae 热带非洲
苋科 Amaranthaceae 热带美洲
紫茉莉科 Nyctaginaceae 美洲
商陆科 Phytolaccaceae 北美
落葵科 Baselaceae 南美洲
十字花科 Cruciferae 南美
十字花科 Cruciferae 美洲
含羞草科 Mimosaceae 热带美洲
银合欢 含羞草科 Mimosaceae 热带美洲
Leucaena leucocephala(Lam.)de Wit
含羞草Mimosa pudica L. 宙羞草科 Mimosaceae 热带美洲
红花酢浆草 Oxalis corymbosa DC.
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mum L.
飞扬草 Euphorbia hirta L.
蓖麻 Risinus communis L.
野西瓜苗 Hibiscus trionum L.
酢浆草科 Oxalidaceae 热带美洲
栊牛儿苗科Geraniaceae 美洲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热带非洲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非洲东北部
锦萎科 Malvaceae 中非
赛蓥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L.) 锦葵科 Malvaceae 美洲
Garcke
蛇婆子 Waltheria indica L.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龙珠果 PassiJTora foetida I,. 西番莲科 Passifloraceae
梨果仙人掌 仙人掌科 Cactaceae
Opuntia stricta var.dilenii(L.)Mil
单刺仙人掌 0.monacantha(Wild.)Haw. 仙人掌科 Cactaceae
仙人掌o stricta(Haw.)Haw.var.dille~ 仙人掌科 Cactaceae
ni(Ker Gaw1.)Benson
野胡萝 Daucus carota L. 伞形科 Umbeliferae
刺芹Eryngium Jbetidum L. 伞形科 Umbeliferae
可能为热带
美洲
安第列斯群

墨西哥
南美洲
美洲
欧洲
热带美洲
五爪金龙 Ipomoea cairica(L )Sweet.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美洲或欧洲
圆叶牵牛 ,.purpurea(L.)Roth
马缨丹Lantana f“m r“L.
假马鞭草
S r P£“jamaicensis(L.)Wahl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热带美洲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热带美洲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中南美洲
曼陀罗 Datura stramonium L. 茄科 Solanaceae
洋金花 D.metel L.
喀西茄 Solanum aculeatissimum Jacq.
茄科 Solanaceae
茄科 Solanaceae
牛茄子 S.capslcoides Al 茄科 Solanaceae
墨西哥
美洲
巴西
巴西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中部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水域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东南、西南、中部、
和南部及干热河谷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全省各地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千热河谷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随苗木引种传人
随人类活动带人
随人类活动带人
作饲料引人
随人类活动带人
随人类活动带人
随蔬菜或粮食引入
随蔬菜或粮食引人
作观赏和药用植物引人
作药用植物引人
作蔬菜引入
可能由鸟兽携带传人
可能由粮食引种传人
作观赏植物引种
作观赏植物引种
作观赏植物引种
作观赏植物引种
可能随粮食种子带人
随苗木引种传人
作经济作物引入
可能随作物引种或人
类活动带人
人类活动和交通工具
带人
人类活动和交通工具
带人
可能人为引入或无意
带人
作观赏植物引入
作观赏植物引人
作观赏植物引入
随蔬菜引种或人类活
动带人
从中南半岛随人带人
可能人为引人
作观赏植物引入
作观赏植物引入
可能随人类活动和交
通工具带人
作药用植物引入
作药用植物引入
随人类活动带人
随人类活动带人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般 重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一 严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般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3O 广 西 植 物 26卷
假烟叶树 S.verbascifolium L
水茄 S.torvum Swartz
茄科 Solanaeeae
茄科 Solanaceae
野甘草 Scoparia dulcis L. 玄参科 Serophulariaeeae
波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 Poir.
婆婆纳 V.polita Pries
刺苞果
Acanth0 permum australe(L.)Kuntze
藿香蓟 Ageratum conyzoides L.
熊耳 草 A.houstonianuum Mil
钻形紫菀 Aster subulatus Michx.
三叶鬼针草 Bidens pilosa L.
小蓬草 Conyza canadensls(L.)Cronq
热带美洲
美洲加勒比
海地 区
热带美洲
玄参科 Scrophu1ariaceae 西亚至伊朗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西亚
菊科 Compositae 热带南美洲
菊科 Compositae
菊科 Compositae
菊科 Compositae
菊科 Compositae
菊科 Compositae
苏门白酒草 C.sumatrensis(Retz.)Walker 菊科 Compositae
香丝草 C.bonariensis(L.)Cronq. 菊科 Compositae
中南美洲
墨西哥及毗
邻地 区
北美洲
热带美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美洲
全省分布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全省干热河谷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 谷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全省各地
东南、西南、巾西
部和南部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金省各地
全省各地
革命菜Crasocephalurn crepidioides 菊科 Compositae 热带非洲 全省各地
(Benth.)S.Moore
一 年蓬 ErigeronⅡnn““ L_Pers. 菊科 Compositae 北美洲 金省各地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飞机草 E odoratum L.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JTora Cav.
粗毛牛膝菊G.quadriradiata Ruiz et Pav,
银胶菊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
菊科 Compositae
菊科 Compositae
菊科 Compositae
菊科 Compositae
菊科 Compositae
欧洲千里光Senecio vulgaris L_ 菊科 Compositae
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 canadensis L.
金腰箭
Synedrela nodiJlora(L.)Gaertn.
菊科 Compositae
菊科 Compositae
肿柄菊 Tithonia diversifolia A.Gray 菊科 Compositae
羽芒菊 Tridax procumbens L. 菊科 Compositae
野燕麦 Arenafatua L.
地毯革
Axonopus compressus(Swartz.)Beauv
蒺藜草 Cenchrus echinatus L.
毒麦 Lolium temulentum L.
长芒毒麦 L.temulentum var.1ongiarista-
turn Parnell
田毒麦 L.temulentum var.Ⅱr 竹 Bab.
波斯毒麦 L.persicum Boiss.et Hohen
细穗毒麦 L.renotum Schrank
大黍 Panicum mⅡ m m Jacq.
禾本科 Gramineae
禾本科 Gramineae
禾本科 Gramineae
禾本科 Gramineae
禾本科 Gramineae
禾本科 Gramineae
禾本科 Gramineae
禾本科 Gramineae
禾本科 Gramineae
两耳草 Paspslum corljugatum Bergius 禾本科 Gramineae
假高粱 Sorghum halepense(L.)Pers 禾本科 Gramineae
大藻Pistia stratiotes L. 天南星科 Araceae
凤眼莲 Eichhornia crasipes(Mart.)Solms 雨久花科 Pontederiaceae
中美洲
中美洲
南美洲
南美洲
美国及 墨西
哥jB部
欧洲
北美
热带美洲
墨西哥及中
美洲
热带美洲
地中海地区
热带美洲
热带美洲
欧洲地中海
地 区
欧洲
欧洲
欧洲
欧洲
热带东非
原产于热带
美洲
地中海地区
巴西
巴西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东南 、 南 和南 部
及干热河谷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昆明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随人类活动带入
随人类活动带入
随作物引种传人
随苗木引种传人
随苗木引种传人
从中南半岛自然传人
从中南半岛自然传人
从中南半岛随人带人
随人类活动带入
随人类活动带入
随人类活动和交通工
具传人或随风传播
随人类活动和交通工
具传人或随风传播
随人类活动和交通工
具传人或随风传播
随人类活动和交通工
具传人或随风传播
随人类活动和交通工
具传人或随风传播
从缅甸自然传人
从缅甸自然传人
可能随旅行者带入
可能随旅行者带入
从中南半岛自然传人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严重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严重
严重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很严重
很严重
一 般
一 般
严重
随作物种子或随风传 一般

作鲜切花引种 一般
随作物种子及人类活 一般
动传播
作观赏植物引种 严重
可能随人类活动带入 一般
随麦种 引入
作草坪植物和牧草引

随人及动物活动传人
随小麦引种带入
全省各地 随小麦引种带入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东南、西南和南部
及干热河谷
全省各地
全省各地水域
全省各地
随小麦引种带入
随小麦引种带入
随小麦引种带入
作牧草引入或随粮食
种子带入
随粮食种子带入
随粮食种子带入
作饲料引入
作花卉和饲料引入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一 般
很严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期 徐成东等:云南的外来人侵植物 231
株长势减弱,花枝减少。2001年 1月,云南省林业
勘察设计院与云南华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制
的紫茎泽兰高压微粒板生产线建成,年产高压 7 000
m ,产品质量达到国家 GBPT4897—92标准。从变
害为利的角度,开辟了我国对有害生物防治领域的
一 条新路。
飞机草原产于南美洲,在二十世纪2O年代早期
曾作为一种香料植物引到泰国栽培,1934年在云南
南部被发现。飞机草在我国分布于台湾、海南、广
东、香港、澳门、广西、云南、贵州等省的热带地区。
在云南发生面积达 2 470万 hm ,现已广布于南部
和西南部地区,如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思茅、文山、
红河、玉溪、楚雄、保山等 1 000 m以下的河谷地段,
在原生植被严重被破坏地段和火烧迹地等,飞机草
成片生长,严重危害热带地区的荒山草坡,1 000 m
以上却变为零星分布。目前,对飞机草的防治工作
报导不多,主要防治是以人工清除为主i也有报告用
混播组合处理草场对飞机草的抑制表明,大叶千斤
拔(Flemingia macrophyla)与多年生落花生(Ar“一
chis pintoi CV.Amarilo)能与臂形 草(Brachiaria
decumbens CV.Basilisk)混播持久,并能有效抑制飞
机草的侵袭,同时可使草场中饲草的粗蛋白质含量
由单播 5.6 提高到混播 的 12.2 (奎嘉祥等,
1997);化学防治用 2,4 D、2,4,5一T、毒莠定、麦草
畏、对草快(百草枯)、绿草定等除草剂都可防除飞机
草,但仅限于草场和果园。
空心莲子草原产于巴西,现已遍及美洲、澳洲、
亚洲及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是一种世界性的杂草。
于二十世纪 3O年代末由侵华日军引种至我国,起先
在上海郊区栽培用作养军马饲料,二十世纪 6O年
代,引入云南作饲料推广,目前,已遍布云南各个地
州县市。空心莲子草表现出很强的克隆繁殖和生长
特性,植物体任何一部分都有可能成为形成新个体
的起点,在这种繁殖方式下,该植物入侵某一生境后
能快速形成较稳定的种群,从而提高该植物入侵的
成功率。这种特性是农 田、人工草坪中难以根除该
植物的主要原因之一(淮虎银等,2003)。为防治空
心莲子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自二十
世纪8O年代末引入南美的专食性天敌昆虫莲草直胸
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在我国云南、广西、福建
等地释放,该方法对水生型植株效果较好,但对陆生
型的效果不佳;目前云南省主要的防除手段还是机
械、人工防除方法;也有用草甘磷、农达、水花生净等
除草剂作化学防除,但只短期内对地上部分有效。
凤眼莲是入侵到世界许多地区的水生杂草,在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逸生为杂草,于 1901年首次
进入我国台湾地区,3O年代前进人中国大陆地区
(Ding等,2000),于二十世纪 5O~6O年代作为猪饲
料、净化水体植物推广至昆明种植,后逸为野生。凤
眼莲分布几乎遍布云南各地州的水域和湿地,在几
个大的湖泊和水域如滇池、洱海、抚仙湖、腾冲草海
湿地等,都有凤眼莲分布,给云南带来很大的经济损
失。风眼莲主要通过克隆繁殖,繁殖速度极快,并随
水体富营养化而加剧,在较短时间内即形成一个单
一 的、压倒其他一切水生植物的优势群落,100 9,6覆
盖水面。昆明滇池 l 000 hm 的水面曾数次被凤眼
莲布满,使得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处于灭绝边缘。
过去滇池草海曾有 16种本地高等植物,但随着凤眼
莲疯长,大多数本地水生植物由于失去生存空间而
死亡,目前草海只剩下 3种本地高等植物,过去当地
人常吃的海菜花 (Ottelia acuminata)已从滇池消
失。仅在滇池,昆明市政府每年仅用于打捞凤眼莲
的费用高达 50~80万元(刘鹏程,2004)。鉴于凤眼
莲主要爆发于富营养化的水域,所以对风眼莲的控
制关键在于控制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在凤眼莲的
防治上,采取水体污染治理与机械清除相结合的办
法,大理州对洱海的凤眼莲控制,采取禁止机动船人
海和工厂向海内排污等,取得明显效果(路瑞锁等,
2003)。但总的说来,目前凤眼莲的防除缺乏统一
的、科学的技术指导,在大多数地区,凤眼莲生长速
度超过控制速度,控制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经济的
进一步增长和云南旅游的开发,凤眼莲将成为云南
省最难以控制的外来人侵植物之一。
马缨丹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广布于热带、亚热带
和温带地区。我国南部和东南部亦有野生或栽培。
在云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危害较严重地区是云
南东南部、西南部和南部,在人为干扰大的地方形成
大面积的单优群落,甚至侵入疏林和林缘,影响了农
林业生产和生活。其多数品种的叶片中均含有毒素
四环三萜 A和 B。家畜如牛、马、绵羊和狗等及人
类,若摄食其叶均可中毒。马缨丹全株或残体可产
生强烈的化感物质,对其它植物产生一定的生长抑
制作用(徐彬等,1999;刘少群等,2002)。目前,云南
省对马缨丹的防除措施仅限于人工防除,末见有其
它方面的报到。
肿柄菊原产于墨西哥及中美洲,是一种优良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32 广 西 植 物 26卷
观赏、绿肥和防止土壤侵蚀的植物,因而被一些国家
和地区广泛引种,现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非、太平洋
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的广东、海南、广西、福
建、台湾和云南均有分布。云南最早逸为野生生长
的年代为二十世纪 3O年代,该植物已在云南省的9
个地州53个县逃逸生长,本种在云南呈灌木状生
长,基部多分枝成丛状,株高 2~5 m(王四海等,
2004)。能通过靠近地表的茎或倒伏枝进行克隆繁
殖。沿公路、田边、乡间、林缘、空地形成密集型单优
群体。近些年来,在云南上述各地形成了大量的密
集种群,且扩散速度很快,给农业生产带来危害,影
响景观,排挤本地物种,威胁生物多样性,同时还能
分泌化感物质,降雨不断从土壤中析出,并积累在土
壤中,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长(Tongma等,1999)。目
前肿柄菊已给当地造成不良影响,应当引起有关部
门的重视。肿柄菊的控制研究对策目前为止在云南
还没有相关报到,其主要手段是靠人工铲除,并作为
绿肥、饲料和中药应用。
的传人与人类活动有关(丁建清等,1996;Montser—
rat等,2001;Andrew等,2004)。交通工具是外来
入侵植物传播的主要媒介,交通沿线是外来入侵植
物集中分布的主要地带,如紫茎泽兰、飞机草、肿柄
菊、小蓬草、苏门白酒草、香丝草、革命菜、一年蓬等。
随着经济发展,外来入侵植物进入云南的机会
将会增加。云南地处边疆,内与西藏、四川、贵州、广
西 4省(区)毗邻,外与越南、缅甸和老挝 3国接壤,
和泰国、柬埔寨、盂加拉、印度等国相距也不远,与邻
国边界线总长 4 060 km,全省有 8个边境地(州)、
27个边境县(市),有国家一类口岸 11个、二类口岸
9个,有正式边民通道 9l条,出境公路 2O多条。与
相邻各省更有发达的公路、水路和航空紧密相连。
目前云南省已进入一个国际贸易和旅游发展新时
期,尤其作为东盟与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最前沿,随着
澜沧江国际航道及泛亚铁路、公路的投建、使用后,
大量增长的旅游和商贸往来,外来物种进入的通道
将极大地增加(刘鹏程,2004)。
3 外来植物入侵云南的主要途径 4 防治对策
外来植物可通过 3条主要途径入侵云南并扩
散,即人类的有意引入、随人类活动无意传人和借助
自然力量传人(表 1)。有意引入,作牧草或饲料引
入的例子很多,如空心莲子草、赛葵、地毯草、风眼莲
等;作观赏植物引入的如肿柄菊、加拿大一枝黄花、
圆叶牵牛、马缨丹、紫茉莉、含羞草、单刺仙人掌等;
作药用植物引入的如垂序商陆、洋金花等;作草坪植
物引入的如地毯草。随人类活动无意传人,随国际
农产品和货物中带入,在作物引种或进口粮食时夹
带进来的假高粱是 7O~8O年代从美洲国家进 口粮
食中传人我国的;毒麦的传入是随小麦引种带人,它
与小麦的形态极为相似,很易混杂于引种的小麦中;
随蔬菜或粮食引种进入的如皱果苋、凹头苋;牛膝菊
等可能是由旅游者的行李粘附带人;刺苞果、刺芹、
熊耳草则是随人类活动从中南半岛带人;随植物引
种特别是园林植物引种带人的如草胡椒、飞扬草、婆
婆纳、波斯婆婆纳。借助 自然力量传人的如紫茎泽
兰、飞机草、藿香蓟、银胶菊等,它们的种子主要是从
缅甸或中南半岛顺着西南季风进入云南。由此看
出,除少数几种外来入侵植物是由自然因素传入外,
其它都是从国外或省外有意引入或随粮食、种苗和
人类经济活动中无意带来。因此,大多数外来物种
4.1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深入调查和评估。加强有
害植物的检疫
组织有关单位和科技人员,详细调查云南入侵
植物的种类、分布、数量和危害,对已在云南扩散的
有害外来植物要随时注意其发展动态,并采取相应
措施,阻止其入侵和蔓延。组织环保、检疫、农业、林
业、渔业、轻工业、外贸等部门的专家,成立跨部门、
多学科的外来入侵生物专家工作组,制定云南省管
理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治计划与策略。加强检疫工作
和建立引种审查制度,阻止外来植物的入侵通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云
南省边境口岸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办法》,严格执行并
规范现有进出口检疫制度,及时掌握各国恶性杂草
的为害情况。
4.2建立外来植物引种的风险性评估制度
一 方面要加强宣传,提高防疫意识和保护生态
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在植物引种时,一定要
考虑到有元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尽快建立外来物种
监测和监控部门,建立风险评价体系(Hughesa等,
2003;Stephen等,2004),鉴定及评估其入侵性和对
本地生态系统及本地物种的影响,并对恶性入侵种
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及早研究出有效方法予以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期 徐成东等:云南的外来人侵植物 233
制和消除。凡未经过风险性评估的物种或评估后负
效应大不适合引进的物种决不允许引进。
4.3开展对外来入侵植物利用的研究
外来植物虽有害,但也有些种类可被利用,如紫
茎泽兰、飞机草等入侵云南后,在大面积的荒坡上生
长,实际上对水土保持起到一定作用,同时大量紫茎
泽兰、飞机草和肿柄菊生物残体,给当地农民提供了
燃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当地植被的破坏;肿柄
菊还是很好的绿肥和饲料,可为农牧业做一定贡献,
我国民间,肿柄菊茎叶或根人药,有清热解毒,消暑
利水之效,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B型肝炎、黄疽、膀
胱炎、青春痘、痈肿毒疮、糖尿病等(潘历辉,1998);
有些外来种有很强的化感作用,如菊科植物,可利用
其化感作用,开发杀虫剂和除草剂,用以控制其他杂
草和害虫;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有害外来杂草,不
失为防除外来人侵植物的一条有效途径。
4.4开展外来入侵植物的生物学研究
研究外来人侵植物的生殖、遗传、变异、适应性、
传播规律、毒理和化学成分,加强对外来人侵植物的
影响预测(Geerat,1996;Brian等,2003;George等,
2004),为确定云南省重点防治外来人侵植物提供依
据。种群生物学研究有助于找到新的对外来人侵植
物的控制方法,也有助于人们对入侵过程的深入了
解,使人们更加关注那些更倾向于成为外来人侵的
物种(Daniel,2003)。外来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与它是否成为入侵种有直接联系,植物分布范围广、
种子产量高、种子易于传播、能克隆繁殖、营养体常
贮藏大量养分、有化感作用等这些被认为入侵性外
来植物所具有的一般特点(李博等,2001;黄建辉等,
2003~Josfi等,2003),而有些植物只具备少数外来
入侵植物的特点,就成了入侵植物,如藿香蓟、三叶
鬼针草、小白酒草、一年蓬等,只是由于种子产量高,
易于传播等特点,它们便成为广泛分布的外来恶性
杂草。另一些植物,如紫茎泽兰、飞机草、凤眼莲、空
心莲子草、肿柄菊等,不但能进行无性克隆繁殖,还
能以种子进行强大的有性繁殖,因此这些植物会成
为世界性的恶性杂草。尤其是能进行克隆繁殖的植
物,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以克隆生长产生的个体更新
可避免种子萌发时的瓶颈作用,能快速占据生境,使
得克隆繁殖产生的后代在定居、存活率等方面远高
于有性繁殖产生的后代(Agrawal,2001)。在云南,
危害性最大的也恰好就是紫茎泽兰、飞机草、凤眼
莲、空心莲子草、肿柄菊这 5种外来人侵植物。
4.5积极开展恢复生态工作
结合本地生态公益林建设和天保工程项目的实
施,重建自然植被是一项长期有效且环境代价较小的
生态防除措施。外来入侵植物扩散的地区,往往生态
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尤其是海拔 2 000 m以下的
地段,原生植被破坏严重。防治重点是林隙、林缘、沟
谷、路边、荒地、城镇乡村周边等光热资源充足、肥水
条件好,外来植物易入侵的地段。植被恢复中应尽量
减少人为干扰,培植当地野生植物,建立合理群落结
构,以达到既降低防治成本又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目
的 在调查中发现,外来干扰越大,外来入侵植物种
类和数量越多,干扰越小的地方就越少(Duggin等,
1998;Frenot等,2001;Chev等,2004)。如撂荒多年的
坡地上长满本地物种,而紫茎泽兰的数量就很少,相
反,最近撂荒的地上则几乎都是紫茎泽兰。相对稳定
的植被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植物不能入侵,在哀牢
山所做的物种样方调查中(庞金虎等,1988),揭示群
落的盖度越大,外来物种的种数和数量越少。因此,
在考虑外来物种控制时,首先考虑恢复当地植被和物
种的多样性,是抵制外来人侵植物的最有效办法。
虽然很多外来入侵植物都能在云南蔓延,但真
正引起严重危害的却不多,紫茎泽兰、飞机草、凤眼
莲、空心莲子草、马缨丹和肿柄菊等几种植物表现出
强烈的入侵性,在云南快速蔓延,造成极大危害;而
像霍香蓟、苏门白酒草、小蓬草等一些种群密度大、
分布广的入侵植物,也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危
害,但并不是太严重,而其它大多数的外来人侵植
物,并没有对云南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
我们应把注意力更加集中在那些给云南带来严重危
害的物种上,集中力量研究和防除这些有害的外来
人侵植物。但也应密切关注其它那些在云南已广泛
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它们目前尚未产生不良影响,
但具有潜在危害。一些外来人侵物种在扩散过程中
首先历经快速的适应性进化,然后方逐渐表现出入
侵性(Mtiler Sch~rer等,2004;Yoh等,2004)。如
肿柄菊,二十世纪 3O年代就在云南逸为野生,但表
现出入侵性却在最近几年;又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原
来在昆明只作鲜切花栽培,近年来已逸野,并有扩散
趋势。因此,建立外来人侵物种监测机制和风险评
价体系将是防范外来人侵植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丁建清,解 焱.1996.中国外来种入侵机制及对策,《保护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34 广 西 植 物 26卷
国的生物多样性(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07——128.
李振宇,解 焱.2002.中国外来人侵种[M].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 :159一l62.
庞金虎,范家瑞.邱学忠,等.1988.哀牢山植被[A].哀牢山
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集[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杜:
63— 122.
徐 彬,孙 虹.1999.马缨丹叶提取物的毒性病理学研究
[J].中兽医医药杂志,5;6—7.
淮虎银,金银根,张 彪,等.2003.外来植物空心莲子草分布
的生境多样性及其特征)[J].杂草科学,1;18—20.
Agrawal AA.200 1.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the interactions
and evolution of species[J].Science,294:321—326.
Andrew M .Lauri B,Anne N,et a1. 2004. Non-indigenous
woody invasive plants in a rural new England town[J].Bio—
logical Invasions,6:205— 211.
Brian F,Robert T.2003.Utilizing the USDA PLANTS data—
base to predict exotic woody plant invasiveness in New
Hampshire[J].ForEcol Man,185:207—215.
Chev H,Scott D.2004.Disturbance,herbivory and propagule
dispersal control dominance of an invasive grass[J].Biolog—
ical Invasions,6:319— 329.
Daniel S.2003.How much information on population biology
is needed to manage introduced species[J].Conservation Bi—
ology,17(1):83—92.
David M ,Petr P,Marcel R,et a1.2000.Naturalization and in-
vasion of alien plants:concepts and definitions[J].Diversity
andDistributions,6:93— 107.
Ding JQ,Wang R,Fu WD,eta1.2000.Water hyacinth in Chi—
na:Its distribution,problems and control status[e1.Beijing:
Second meeting of the global working group for the biologi—
cal and integrated control of water hyacinth,Eichhornia eras-
sipes,29— 32.
Duggin JA,Gentle CB. 1998. Experimental evidence on the
importance of disturbance intensity for invasion of Lantana
camara L. in dry forest open ecotones in North—Eastern
Australia[J].For Ecol Man,109:279—292.
Frenot Y,Gloaguen JC,Masse L,et a1.2001.Human activi—
ties,ecosystem disturbance and plant invasions in subantarc-
tic Crozet,Kerguelen and Amsterdam Islands[J].Biological
Conservation,101:33— 5O.
Geerat JV.1996.An agenda for invasion biology[J].Biologi—
cal Conservation,78:3— 9.
George MB,Steffani CN.2004.Can we predict the effects of
alien species?A ease-history of the invasion of South Africa
by Mytilus g“zzo声r0 fnzf (Lamarck)[J].Journal oy’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300:189—215.
Hughesa G,Madden LV.2003.Evaluating predictive models
with application in regulatory policy for invasiv weeds[J].
Agricultural Systems,76:755— 774.
Hunag JH(黄建辉),Han XG(韩兴国),Yang QE(杨亲二),et
a1.2003.Fundamentals of invasive species biology and ecol—
ogy(~来种入侵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的若干问题)[J].
Biodiversity Science(生物多样性),11(3):240—247.
Jos6 LH ,Ragan MC.2003.Allelopathy and exotic plant inva—
sion[J].Plant and Soil,256:29—39.
Kui JX(奎嘉祥),Kuan CY(匡崇义),He ZX(和占星),et a1.
1997.Establishment of mixed Brachiaria decumbens pasture
in southern Yunnan as a way to control Chromolaena odora-
ta(中国云南南部建植臂形草混播草场防治飞机草的研究)
[J].Grassland of China(中国草地),5:55—58.
Li B(李 博),Xu BS(徐炳声).Chen JK(陈家宽).2001.Per—
spectives on general trends on plant invasion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lien weeds flora of Shanghai(从上海外来杂草
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一般特征)[J].Biodiversity Science
(生物多样性),9(4):446—457.
Liu PC(刘鹏程).2004.It is of great urgency for prevention
from adventitious biological invasion(云南省防治外来生物
入侵刻不容缓)rJ].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林业调
查规划),29(Z):94—98.
Liu SQ(刘少群),Jia ZH(贾正晖).2002.Biological activity of
aqueous extract and volatile oil from the leaf of Lantana ca—
mara and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马缨丹叶片水提物与挥
发油的生物活性及化学成分研究)[J].Guihaia(广西植
物),22(2):185—188.
Lu RS(路瑞锁),Song YQ(宋豫秦).2003.Reasons of biolog—
ical invasion in lakes of Yungui Plateau(云贵高原湖泊的生
物入侵原因探讨)[J].Natur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环
境保护),8:35—38.
Montserrat V,Jordi P. 2001. Land-use and soeio-economic
correlates of plant invasions in European and North African
countries[J].Biological Conservation,100;397-401.
MtilePSch~rer H,Schaffner U,Steinger T.2004.Evolution in
invasive plants:implications for biological control[J].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19(8):417—422.
Pan LH(潘历辉 ).1998.Morphohistologieal study on Titho—
nia diversifolia(草药肿柄菊的形态组织学研究)[J].J Fu-
jian Coll TCM(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26—28.
Petr P,David MR,Marcel R,et a1. 2004. Alien plants in
checklists and floras;towards be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axonomists and ecologists[J].Taxon,53(1):131—143.
Stephen DH,Ivan H,Marcelo DV,et a1.2004.Alien plants in
checklists and floras[J].Taxon,53(1):131—143.
Fongma S,Kobayashi K,Usui K. 1999.Alelopathic activity
of and movement of water leachate from M exican sunflower
Tithonia diversifolia(Hems1.)A.Gray leaves in soil[J].
W (f Sci了 c^ ,44(1):51—58.
Wang SH(王四海),Sun WB(孙卫邦),Cheng X(成 晓).
2004. Attributes of plant proliferation,geographic spread
and the natural communities invaded by the naturalized alien
plant species Tithonia diversifolia in Yunnan,China(逃 逸
外来植物肿柄菊在云南的生长繁殖特性、地理分布现状及
群落征)[J].Acta Ecol Sin(生态学报),24(3):444—449.
Xue JR(薛纪如),Dong SR(董世仁),Yin Jh(印嘉祜),et a1.
1979.Eupqtorium coelestium L.:its adaptability,damage
and control(紫茎泽兰 的适应性能 、危害情况及其防治措施)
[J].Aeta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究),1(1):106一l14.
Yoh I,Franziska M ,Martin AN.2004.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invasion and escaped].J Theoretical Biology,226:205
— 21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