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seudosasa longiligula

广竹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8(4):500— 504 2008年 7月
广竹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蒋 能,陈 泓,黄仕训,莫 丹,林春蕊
(; 毳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
摘 要:对广竹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广竹的出笋历期较短且非常集中,出笋高峰期集中
在 4月上旬,出笋数量占全期出笋总数的62.7 ;幼竹高生长及枝条生长曲线均呈“s”形,遵循慢一快~慢的
节律;此竹种属于混生竹,可移竹繁殖和埋鞭繁殖 ,前一方法的繁殖效果较好 ,成活率可达 6O ,而埋鞭繁殖
效果相对较差,成活率只有 38 ,最佳繁殖时间宜在 12月下旬至次年 2月进行;根据其各生长阶段的生长规
律、无性繁殖栽培技术以及生产实践,提出了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广竹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Q94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142(2008)04—0500—05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0f Pseudosasa longiligula
JIANG Neng,CHEN Hong,HUANG Shi—Xun,
MO Dan,LIN Chun—RUi
(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the Chi~se Academy of Sciences,Guilin 541006,China)
Abstract:It is a study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seudosasa longiligula.The
results showed that:its shooting period was short and centralized.The shooting fastigium period was in early
April,accounting for 62.7 of the total amount of emerging shoots.The growth curve of high and branch of
young bamboo showed the model of“S”growth type,folowing the rhythm of“slow—fast—slow”.P.1ongiligula
was a kind of monopodial bamboo which had two propagation.The cane with branch layering was the best
which survival rate reached above 60 ,and the cane with shoot layering only had a survival rate of 38 .The
best propagation time was from late December tO next February.In the study of growth rhythm ,asexual prop—
aga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practice,we present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1ongiligula.
Key words:Pseudosasa longiligula;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cultivation technology
广竹(Pseudosasa longiligula)属禾本科竹亚
科矢竹属茶竿竹组竹子,自然分布范围很窄,广西目
前仅见于全州县才湾乡(蒋能等,2005),是一种笋、
竹兼用的优良竹种。本竹种的竹笋甘甜鲜美,是当
地人们用来招待客人的佳肴,还可作水果生食;其竹
竿通直,材质坚韧,用途广泛,曾是产地人民的主要
经济来源,他们亲切地称它为小银行。我国拥有世
界上最丰富的竹类资源(Benoit等,2008),但是笋材
俱佳的竹种并不很多。广竹 目前大多处于野生状态
或半野生状态,人工栽培有一定规模的不多,加上竹
子的开花及过度砍伐利用等原因,野生种群数量已
很少,且现有的居群多处于衰退状态,因此急需对它
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
迄今,国内对毛竹、麻竹、雷竹等笋材两用竹的
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的研究较多(潘标志等,2004;
罗华河,2004,田儒轩,2003),而对有关广竹的生长
收稿日期:2007—07—09 修回日期;2008—03—27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攻关项目(9722049)[Supported by Key TechnolQgi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Gua“gxi(9722O49)
作者简介;蒋能(1973一),女,广西全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竹类研究及植物园建设等工作,(E-mail)JN(~gxib.CD,。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蒋能等 :广竹 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501
特性及栽培技术尚未见报道 。为此 ,作者 于 1998~
2006年对广竹进行 了无性 繁 殖试 验、种 群特 性调
查 、生长特性观察 ,并在才湾乡五富村近百亩广竹丰
产区进行了科学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研究 ,旨在为
原产地及适生区广竹 的生产 、栽培、开发、利用提供
科学依据和指导示范,对提高山区农民的经营效益,
振兴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原产地环境背景与试验地 自然
条件概况
1.1原产地环境背景
自然状态下,广竹大多分布在沟壑两侧山坡,海
拔高 300~800 m,小生境较湿润(蒋能等,2005)。
分布区的土壤为红壤,表土黑褐色壤质,pH值 5.0
~ 6.0。分布区范围介 于全州县城与天湖电站之间,
根据全州县气象局提供的资料,县内年均温度 17.9
℃,极端最高温 38.6℃ ,极 端最低 温度-6.6℃,最
冷月(1月)平均温度 6.6℃,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
28.7℃,年均降雨量 1494 mm。天湖电站的年均温
度 12.1℃,最高温度 35.0℃,最低温一10.1℃,年
平均降雨量 2 300 mm。
1.2试验地自然条件概况
试验地设在广西植物 研究所 内的百竹 园(110。
17 E,25。01 N),海拔 170 ITI左右,所在地属中亚热
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 19.2℃,最冷月(1月)平
均气温 8.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 28.4℃,极
端最高温40℃,极端最低温一6℃,≥10℃的年积温
5 955.3℃,冬季有霜冻,霜期年平均 6~8 d,偶降
雪。年均降雨量 1 865.7 mm,主要集中在 4~8月,
占全年总降雨量的 73 9,5,冬季雨量相对较少,干湿
交替明显,年平均相对湿度 78 9,5,立地土壤为砂页
岩发育而成的酸性红壤,pH值 4.0~6.0。
2 研究方法
(1)样地选择:在百竹园内,分别在上、中、下坡
设置面积为 3 m×3 m 的标准地 3块,观测样地总
面积 81 m 。(2)出笋规律观测 :2005年 3~4月(出
笋期),每天观察标准地内的出笋数量,挂牌标记,测
算出笋数量。(3)竹笋幼竹高生长规律观测:在秆形
高生长期间,从 6块标准地内,分别选择 30株样竹,
自出土之日起每天 8:OO和 16:OO测量幼竹昼夜生
长量,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竹笋~幼竹高生长模拟。
(4)抽枝长叶规律观测 :在枝条生长期间,对 30株样
竹进行全株抽枝展叶规律观察,同时对每株样竹上
的第 3盘枝条,每天 16:OO测量枝条的 日生长量 ,研
究枝 叶生长规律 。
3 结果与分析
3.1广竹生物学特性
3.1.1发笋规律 据多年的研究,广竹出笋期稳定,
其发笋时间和规律性与原产地基本一致。出笋始期
在每年 3月下旬,终笋期为 4月中旬,出笋历期较短
且非常集中。由表 1可知,各时间段的出笋数量在
整个发笋期中的分布很不均匀,以出笋数量占整个
发笋期发笋总数的比率为界限,可把整个发笋期分
为初期(3月下旬)、盛期(4月上旬)和末期(4月中
旬)3个阶段,其出笋高峰期集中在 4月上旬,出笋
量占全期出笋总数的 62.7 9/6。由图 1可知,发笋初
期出笋较少,到了盛期出现出笋高峰,日均出笋数为
23个,出笋最多的一天是 4月 8日,出笋达 62个,占
出笋总数的9.3 ,发笋末期(4月中旬),出笋数量剧
减,直至日出笋为 2个,整个发笋过程结束。
表 1 广竹出笋规律
Table 1 Shooting law of Pseudosasa longiligula
要分率( ) 6.3 10.8 25.2 37.5 15.7 4.5 上J
ercentage
8
o-


图 1 广竹出笋量的时序变化
Fig.1 Shooting quantity sequential variation
of Pseudosasa longiligula
3.1.2广竹竹笋一幼竹高生长规律 竹类植物没有
次生生长,其高度和粗度一经形成,便不再生长,所
以竹类植物的全高生长在 出笋当年便生长完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02 广 西 植 物 28卷
(Saitoh等,2002)。广竹的高生长过程,与绝大多数
的竹种一样,也是遵循慢一快一慢的节律,按生长速
度亦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 3个生长阶段;其高生
长曲线图呈“S”形(图2)。通过对 4月 11日出土的
竹笋进行高生长观测,得出的高生长曲线图(图3),
由图 3可知,广竹在秆形高生长过程中,初期(4月
11~16日)生长较慢,日平均生长量少于 10 em;到
了盛期(4月 17~27日)高生长速度增加,日生长量
在 12~57 em之间;末期(4月 28日~5月 4日)高
生长速度减慢,日生长量少于或等于 10 em。日生
长量最大值可达 56.5 em,平均值为 13.3 cm。从观
测结果还反映出,广竹在白昼和黑夜中的高生长量
也有所不同,夜间生长较快,高生长量最大值达
45.2 em,平均值为 8.85 em;而白昼生长则较缓慢,
高生长量最大值为 11.3 em,平均值为 4.45 em,差
异较大。此外,从图 3可以看出昼夜高生长量的最
大值均出现在 4月 21日这一天,这可能与当天的气
温和降雨量有关系。在整个秆形高生长过程中,高
生长量大于平均日生长量的天数共有 10 d,均出现在
旺盛生长期,约占整个高生长期日数(24 d)的 2/5。
1O0
g 89
0
0
删 70
半 。 60
士H.兰 50
葭 40
罂 3O
20
10

60
50
4o
占 30
20
士H 1O
时间Time(13/月)
图 2 4月 11日出土竹笋高生长曲线
Fig.2 Shoot growth curve of April 1 1
’。/4 ’ /4 41。/4 /4_一30/4⋯4152/4 6/ 20/4 24/4 28/4 2/5 o·/,5 1 1 0
时间Time(El/月)
图3 4月 11日出土竹笋昼夜日生长量
Fig.3 Shoot growth of the round—the-clock of April 1 1
3.1.3广竹幼竹抽枝长叶规律 广竹侧芽的分化和
3.5
3.0
2.5
古 2.0
删 1.5
O.5
20/4 22/4 24/4 26/4 28/4 30/4 2/5 4/5
时间Time(日/月)
图 4 第三盘枝条 日生长曲线
Fig.4 Daily growth curve of the sixth branch
100
c
90
毫80
量主3 。0
10
20/4 22/4 24/4 26/4 28/4 30/4 2/5 4/5
时间Time(El/月)
图 5 枝条相对生长量曲线
Fig.5 Relative growth curve of branch
生长较早,随秆箨和节间的生长而进行,枝条的生长
与秆形高生长类似,也遵循着慢一快一慢的节律。
秆箨包被很长,当枝条冲出秆箨包被后 3~5 d便停
止生长,待幼竹生长到一定的高度时,随着上部竿箨
的逐个脱落,再由上而下抽枝生长。由图4可知,枝
条在生长初期,由于顶端优势的作用生长较慢,日伸
长生长量为 1 em以内;幼竹生长末期,枝条生长处
于盛期,日伸长生长量增至 1~2 em左右;最大日生
长量可达 3 em,之后又降为 1.5~2.5 em左右,整
个枝条伸长过程为 2周左右,几乎与幼竹高生长同
步停止。广竹枝条生长规律跟秆形高生长规律相
似,其生长曲线呈“S”形(图 5)。
3.1.4广竹生长适应性 1999年作者从原产地海
拔 570 m处的山地引种广竹至桂林植物园内的百
竹园种植,由于引种地的海拔相对较低,为丘陵地
带,因而引种初期需要半阴或全阴蔽的环境;夏、秋
两季高温干旱时,需降温、保湿;夏、秋两季叶片萎蔫
无光泽,发笋数量、新竹竿高、秆径等大幅下降。经
多年的驯化,现长势良好。种植在土层较深厚的红
壤土上的广竹,各种生长指标与原产地无明显差别,
可耐全光照,夏、秋两季高温干旱时无需特别护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蒋能等:广竹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503
4 广竹的栽培技术
4.1广竹的无性繁殖
广竹通常有两种繁殖方法:一种是移竹(带竹
蔸)繁殖,方法是将挖取的竹子截秆,秆高 50 cm,不
带叶片(带叶片则成活率极低),用塑料薄膜封口,去
鞭、来鞭长 20 cm,将竹蔸及竹鞭埋人苗床。另一种
是埋鞭繁殖,方法是取回竹鞭,选择饱满、健壮的芽,
从芽的两侧切断竹鞭,截成长度 5~8 cm的鞭段,每
一 段竹鞭只带一个芽,然后埋人苗床,芽朝上。由表
2可知,广竹在 10月底至次年 2月都可以进行移竹
繁殖,但以 12月下旬至次年 2月效果最好,其成活
率可达 60 ,10~11月则只有 23 左右。同期进
行埋鞭繁殖试验,其效果相对较差(表 2),其中 12
月下旬至次年 2月成活率为 38 ~39 ,而 10~11
月则在 30 以下 。
从两种方法的试验结果来看,12月下旬至次年
2月上旬,广竹移竹繁殖最为适宜,而 10~11月的
效果相对较差,埋鞭繁殖效果也不理想(蒋能等,
2002)。试验结果表明,埋鞭繁殖所留的竹鞭过短时
(只有 1~2节),难以满足笋芽生长所需的养分,且
因只带一个笋芽,因而成活率不高;移竹繁殖则不
同,所留的去鞭长 20 cm左右,能满足笋芽生长所需
养分,成活率比埋芽繁殖的高。因此移竹繁殖是目
前广竹繁殖栽培的最佳方法。
表 2 广竹移竹与埋鞭的繁殖效果
Table 2 Propagation effect of tansplantation and branch layering of Pseudosasa longiligula
4.2栽培技术
(1)造林地选择:要尽可能地选择比较避风湿
润、土层深厚、集中连片的半阴坡、退耕农地种植,忌
河滩地、岩裸地、风 口及山脊等立地条件较差的地
段。(2)整地:清理林地,特别是其它的小杂竹、白茅
草、树蔸等应及时清除(邹官辉等,2003)。由于广竹
为混生竹,竹鞭向四周生长出笋长大,因此,造林前
最好要求带状垦地,带宽 1.2~1.5 m,翻耕土壤深
25~30 cm,按 2.5 m×3.5 m 的株行距挖坑种植,
规格为 60 cm×60 cm×40 cm。(3)造林密度:667
in。76塘,地苗每塘栽 2~3株,袋苗每塘栽 1袋。
(4)科学栽植:一般宜用直栽法进行栽植,种植的时
间以早春(1~2月)为最佳,便于安全度夏。有条件
的可施人一定量 的有机肥料。地苗按“三埋两踩一
提苗”的方法进行栽植。袋苗要先去除袋子,边填土
边踩实,盖土比原土高 5 cm。种植面应形成盘状,
即形成塘的四周有小土埂保水土,中央稍低,便于蓄
水防旱。(5)精心管护:要做到随运随种,并且及时
浇足定根水。栽植后的头两年,夏、秋两季的抗旱保
湿措施显得十分重要,有条件的每周可灌水 1~2
次。在幼竹高生长高峰期,还应特别注意竹林水分
与养分补给,以确保幼竹正常生长(黎茂彪,2003)。
1~2年适应期即过,竹子的叶片色泽正常,其抗旱
性增强。此时可转为正常的竹林管理。出笋前,每
667 m。可酌情施用尿素 20~30 kg,幼竹生长高峰
时期,施尿素 30~40 kg,竹子行鞭期施复合肥 40~
50 kg,可提高出笋数量,提高成竹数和竹材的质量。
集约管理条件下,广竹可在第 1年栽种成活,第
2年便能繁衍出少量的竹鞭,第 3年幼竹林中即有较
多的行鞭,第 4年大量出笋大量行鞭,第 5年竹鞭将
窜满地表,至第 6年便能成林成材,此后竹子不断行
鞭,形成稳定的竹林生态系统。竹林进入工艺成熟
期,竹子便可采伐利用。试验林经营密度为 18 OO0~
22 5OO株/hmz,林分生产力较高,每年笋产量达2 300
kg/hm2,新竹数为 6 000~7 500株/hmz,成竹率在
90 以上,平均株高为 3.71 ITI,平均胸径为 2.53 cm。
竹笋市价 5元/斤,一根成年竹的收购价为 1O元/根,
亩产值在2 000~3 000元。
5 竹笋的保护
广竹的竹笋味道鲜美且可以生食,一些野生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04 广 西 植 物 28卷
物和家畜对其竹笋造成危害,当地群众也常过量采
食,是导致广竹种群数量剧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人工新造林必须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否则将前功尽
弃。从广竹的发笋规律可知:大量发笋集中在 4月
上旬,且竹笋高生长也非常迅速,因此保护竹笋可行
性很大。据调查,以前产地农民在广竹发笋期,禁止
家畜进入种植区内,并在四周布满防止野兽入侵为
害的夹子,只取食受虫害的、过密的、细弱的竹笋,这
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竹笋。现如今由于广竹的种群
数量剧减,对竹笋已较少进行保护。建议加大投资
力度,给予专项资金,在具备发展条件的适生区规划
建立广竹种苗繁殖、人工培育和综合开发的试验示
范基地,帮助山区人民重新树立起信心,自发地保护
竹笋,方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6 竹材采伐和竹笋采收
竹林进入稳定生长阶段后便可采伐利用,采伐
竹材宜在每年的 1O月至次年的 1月,全伐 4~5年
生的竹材,择伐 3年生竹材;保留1~2年生竹材;由
于广竹笋不易衰败,如果是笋用林,取笋时间以4月
上旬为主。取笋时间及数量集中,有利于生产集约
化(邱尔发等,2002)。取食竹笋的最佳时间是竹笋
出土后 1周以内。挖笋时不能损伤鞭根和鞭芽或铲
断竹根,否则会引起竹液流失影响笋的质量和产量
(邱华根等,2004)。由于广竹的发笋率很高,如果是
材用林,应先间取一些细小、过密的竹笋,然后再均
匀取笋,取笋量为发笋总量的 6O 9,6左右为宜。
广竹生长快,产量高,投资少,收益快,只要严格
地按照上述栽培技术进行科学栽培 ,一般能够取得“1
年栽种,4年满园,5年收益,8年丰产”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
田儒轩.2003.食用笋一 雷竹栽培技术[J].中国林业,(9):39
邹官辉,刘来红,陈兴福,等.2003.紫竹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
技术研究EJ].中国林副特产,(2):44—46
罗华河.2004.毛竹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管理措施EJ].中国林副
特产 ,(6):29—31
Benoit M,Liu H,Brian B,eta1.2008.Spatial patterns and proces-
ses of bamboo expansion in southern China[J-].Appl Geogra—
phy,28:16- 31
Jiang N(蒋能),Huang SX(黄仕训),Liang HL(梁惠凌),et a1.
2005.Discussion on the reasons of Pseudosasa longilignla pop-
ulation dimimshing greatly and its protecting research(广竹种群
数量剧减原因的探讨与保护研究)EJ3.Cruihaia(广西植物),
Suppl(增刊 1):95—98
Jiang N(蒋能),Huang SX(黄仕 训),Zhou TJ(周 太久 ).2002.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species of bamboos(三种竹
子繁殖特性初探)[J].J Guangxi Acad Sci(广西科学院学
报),18(3):141—144
Li MB(黎茂彪).2003.Study on the budding and height growth of
Oligostachyum scabriflorum(糙花少穗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
律的研究)[J].J Bamboo Res(竹子研究汇刊),22(3):34—36
Pan BZ(潘 标志),et a1.2004.Study on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Dendrocalamus latifloru$(麻竹生物学特性研究)rJ].J Zhe·
jiang Fore Sci 以 (浙江林业科技),(1):21-23
Qiu EF(邱尔发),Wang BL(黄宝龙),Hong W(洪伟),et a1.
2002.Present status on research of bamboo shoot forest at home
and abroad(笋用竹林培育研究现状)rJ].J Bamboo Res(竹子
研究汇刊),21(2):1O一14,31
Qiu HG(邱华根),Liu JL(刘建灵),Chen CJ(陈超俊),et a1.
2004.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Phyllostachys yunhoensles
(云和哺鸡竹栽培技术)rJ].J Bamboo Res(竹子研究汇刊),
23(4):37—38
Saitoh T,Seiwa K,Nishiwaki A 2002.Importance of physiological
integration of dwarf bamboo tO persistence in forest understory:a
field experiment[J].J Ecol,90(1):78—85
(上接第 464页 Continue from page 464)
致谢 本研究得到华南师范大学江海声教授的
大力支持,特致谢忱!
参考文献: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78.中国植物志(第 7卷)[M].北
京:科学出版社
和平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1999.和平县志[M].广州:广东人
民出版社 :12—32
侯宽昭.1998.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第 2版)l-M3.北京:科
学出版社
傅立国等.2000.中国高等植物[M].青岛:青岛出版社:122
Miao sY(缪绅裕),Wang HL(王厚麟).2003.A preliminarily
study on similarity of some reserves forest communities in north
and northeast of Guangdong Province,China(粤北与粤东北部
分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相似性探讨)rJ].Guihaia(广西植
物),23(6):481—487
Wang FG(王发国),Ye HG(叶华谷),Zhao NX(赵南先).2003.
Studias on the spermatophytic flora of E’huangzhang Nature Re—
serve in Yangchun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阳春鹅凰蟑 自
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rJ].Guihaia(广西植物),23
(6):495—504
Wu ZY(吴征镒).1991.The areal-types of Chinese genera of seed
plant(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rJ]。Acta Bot Yunnan
(云南植物研究),Supp1.(it刊)IV,1—139
Wu ZY(吴征镒),Zhou ZK(周浙昆),Li DZ(李德铢),eta1.2003.
The areal-types of the world families of seed plants(世界种子植
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rJ].Acta 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
究),25(3):245—25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