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6(4):418— 423 2006年 7月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肥力研究
孙晓霞,王孝安
(陕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森林类型优势层生长状况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关联性进行
分析,并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腐殖质层和有机质是影响森林乔木层生长的主导土壤因子,其次是
全氮和碱解氮,然后依次为速效钾、速效磷、全磷、pH值。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排序总体结果显示,辽东栎占
优势的林型肥力最高,油松林、山杨占优势的混交林居中,辽东栎+白桦混交林较差,而白桦占优势的混交林
最差。人工油松林对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而多数混交林的土壤肥力高于以其中某一树种占优势的林型,
但以辽东栎为优势种的林型比辽东栎混交林土壤肥力高,且辽东栎的重要值百分数越大,其土壤肥力越高。
关键词:黄土高原;灰色关联分析;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排序
中图分类号:Q9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142(2006)04—0418—06
Study on soil fertility of forest type in Malan
Forest Reg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SUN Xiao—xia.W ANG Xiao—an*
(College of Li Sciences,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wth of trees and soil
nutrient factors were analyzed,and the properties of soil nutrient in main forest types of Malan Forest Region
were evaluated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this paper.The soil nutri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ing of the trees
could be lined as humus>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available nitrogen> available kalium> available
phosphate> total phosphate> pH.The arrangemen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oil fertility indicated col—
lectively that the soil fertility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dominated forest was the best,Pinus tabulaeformis for—
est and Populus davidiana dominated mixed forest were in the middle,Q.1iaotungensis+ B.platyphylla
mixed forest was worse,especially Betula platyphylla dominated forest was the worst.The artifieial P.tabu—
laeformis forest had improved soil fertility tO some extent.The soil fertility of great majority mixed fores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orest types which dominant species was each of the main species of the mixed forest.
While soil fertility of forest dominated by Q.1iaotungensis showed higher than that of Q.1iaotungensis mixed
forest,and the bigger the important value of Q.1iaotungensis,the better the soil fertility.
Key words:Loess Plateau;grey relational analysis;soil fertility;arrangemen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植被和土壤环境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
域之一,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也是植物与土壤相互
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土壤的分异导致植被的变
化,植被的发展变化又影响着土壤的发育(曲国辉
等,2003)。土壤通过水、肥、气、热等生态因子影响
植被的生长发育,而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吸
收稿 日期:2005—07—04 修回日期:2005—12—22
基金项 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 目(G2002CBll1505)[Supported by the State Key Basic Research and Deve[opment
Program(973)of China(G2002Cbl11505)]
作者简介:孙晓霞(1975一),女,陕西西安市人,在读硕士生,生态学专业。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wangxa@snnu.edu.c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孙晓霞等: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肥力研究 419
收、穿透、菌根、凋落物、根系的分解和根系分泌物等
形式来影响土壤。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
物等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土壤的本质和主要属
性,可以反映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
以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蒋文伟等,2002),土壤肥力状
况可以揭示已有土地的利用效果。国内外大量研究
文献表明,土地利用的方式影响土壤养分的分布和
迁移,而养分是土壤肥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傅伯杰
等,2002),土壤肥力是土壤与植被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土壤亚生态系统中,土壤各理化性质之间的
相互作用方式、相互作用程度,以及外界环境与土壤
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等,还多处于未知的领域。
它的部分参数是已知的或可以确定的,而另一部分
参数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因此土壤亚生态系统是
一 个灰色系统(曹文志等,I996)。为了进一步探究
植物群落和土壤环境的关系,本文应用灰色理论的
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了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不同森
林类型的生长状况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试图对
该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肥力进行科学评价,为
该林区森林植被的保护、抚育更新以及恢复和重建
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
马栏林区位于黄土高原中部陕西省旬邑县的东
北部 ,地处 108。27 ~108。52 E,35。9 ~35。33 N,是
黄土高原森林植被覆盖率最大的林区之一。由于地
形、地貌、土壤类型等环境因素多变,加之长期人类
活动的影响,本区森林类型复杂多样,有次生的辽东
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还有少量的次生
山 杨 (Populus davidiana)林、白 桦 (Betula
platyphylla)林及二者与辽东栎的混交林、人工油
松林等。这些林地中,常伴生的树种有青榨械(Acer
davidii)、茶条械 (A.ginnala)、鹅耳枥 (Carpinus
turczaninowii)、甘肃 山楂(Crataegus kansuensis)
和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等。
该区为土石山林区,沟壑纵横、主脉属子午岭南
端,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年均
气温 7℃,极端最低气温一28℃,一月平均气温一7℃,
>/o℃积温 3 134℃;无霜期 140~160 d,晚霜在 5月
上旬;年均降雨量 630 mm,主要集中在 7、8、9三个
月,干旱季节从当年 12月至翌年 2月;林区海拔高
度在 1 300~1 700 In间,相对高差 200~400 rla_,一
般坡度 25。左右;成土母质为风积黄土,土层深 50
cm左右,土壤结构疏松,富含钙质,pH值 7~9,属
石灰性土壤。总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湿热同期,
利于林木生长,但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旱涝相间,易
出现春旱和伏旱,影响林木种子的发芽和造林成活。
2 研究方法
2.1取样方法和土壤养分测定法
在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森林地段设置 17个样
地,记录海拔高度、坡位、坡向、坡度,样地面积 20 m
×20 rla_。在每个样地内,记录每棵乔木(高度大于
I.2 m)的种名、胸径、树高、冠幅等,并按“之”字形
设置 5个 4 rla_×4 rla_的小样方,在正中心设点,记录
地表凋落物层和土壤腐殖质厚度,挖 40 cm深的土
壤剖面;从地表开始,分 0~5、5~1O、1O~2O、20~
3O、3O~40 cm五层,分别采集各层土样,将 5个土
壤剖面的同层土样混合,带回实验室风干,以四分法
取得土壤样品,去除落叶、石砾杂物,研磨并过筛。
土壤性质测定采用常规方法,所测项 目包括 pH值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I978)、速效钾、全磷、
有机质(刘光崧等,1996)、速效磷、全氮、碱解氮(鲍
士旦 ,2003)。
2.2数据处理方法
常规定量研究各因素间的关系的方法是数理统
计方法,如逐步回归、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这
些方法均要求大样本,且要求具有典型的概率分布
规律,因而,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受到限制。灰色关联
分析则可以弥补这一局限,它基于灰色系统的灰色
过程,而非概率论的随机过程,不要求太多样本和典
型的概率分布规律,具有总体性、非对称性、非唯一
性、有序性及动态性的特点(潘开文等,2001;王学萌
等,1996)。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
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如果两者在系
统发展过程中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
就越大,反之越小。用灰关联分析可以解决影响森
林生长的众多因子排序问题及土壤养分水平的评价
问题(潘开文等,2001;蒋文伟等,2002)。具体计算
方法和步骤(王学萌等,1996)如下:
(1)采用效果测度变换对原始数据标准化(表
1);(2)排序影响森林生长的养分因子,分别以乔木
层的平均高度、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为母序列 X。,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0 广 西 植 物 26卷
以土壤环境因子为子序列 x (i一1,2,⋯,8);对于
土壤肥力的评价,母序列以各养分因子最优值组成
x。(1,1,1,1,1,1,1,1)计算,子序列以土壤环境因
子组成 x ( 一1,2,⋯,8)计算;(3)分别计算母序列
与子序列各对应点差的绝对值,△。 ( )一l x。(是)一
x (足)l,i:1,2,⋯8,k:1,2,⋯17;(4)求矩阵中的
最大值 △ 和最小值 A -n;(5)计算各对应点上母序
列与子序列的关联系数,L。 (足)一 垒 ± : 垒
A0 (足)+O.5Area ’
0.5为分辨系数;(6)求关联度,森林生长与养分因
H
子的关联度 r 一(1/n) L。 (足)(平权法);土壤肥力
= 1
H
综合评价中关联度 = 三a(足)·L。;(足),(非平权
^= l
法),式中n(足)为各指标的权重,以各养分因子对森
林生长影响的关联度平均值去计算,然后根据关联
度大小排序。
3 结果与分析
3.1影响森林生长的养分 因子排序
当选择树高为母序列时,根据关联系数和关联
度计算公式,可求得子序列各对应点与树高数列间
的关联系数及各土壤养分指标对树高影响的关联度
(表 2)。
同理,求得各养分指标对胸径、冠幅生长影响的
关联度 ri(表 3)。从关联度可以看出,土壤各养分
表 1 马栏林区主要森林类型样地原始数据标准化
Table 1
、
The standardization of original data about main forest types in Malan Forest Region
指标对森林乔木高生长影响的顺序为腐殖质>全氮
>碱解氮>有机质>pH值>全磷>速效钾>速效
磷;对森林乔木胸径生长影响的顺序为腐殖质>有
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全磷>
pH值;对森林乔木冠幅生长影响的顺序为有机质
>碱解氮>全氮>腐殖质>速效钾>速效磷>pH
值>全磷。对生长影响的关联度分析,很难从任一
项生长指标的分析找出一个绝对的主导因子,这是
因为植物的生长表现在多方面。从已有的数据出
发,通过对三个母序列与子序列的关联度平均值进
行分析,可找出相对的主导因子(黎云祥等,1998;周
先叶等,1999)。
设:尹( )一(1/3)(r1i+r2 +r3i),则有Ev(1),尹
(2),尹(3),⋯, (8)]一Eo.530,0.531,0.543,0.581,
0.666,0.672,0.667,0.6733存在 F(8> (6)> (7)
>r(5)>v(4)> (3)> (2)> (1)),结果表明 :在 8
个土壤因子中,对森林优势层植物的生长影响最大
的相对主导因子是腐殖质层和有机质,其次是全氮
和碱解氮,然后依次为速效钾、速效磷、全磷、pH
值。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重要来
源,其中的腐殖质是亲水胶体,具有高吸水性的特
点,且能吸附较多的阳离子,因而使土壤具有保肥
性、保水性(朱祖祥,1983;鲍士旦,2003),从而促进
了森林植物的生长。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野外
调查时,可以通过对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判断土壤的
养分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状况;此外,还显示出氮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孙晓霞等: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肥力研究 421
素是三大营养元素中的主导因子。
3.2土壤肥力的评价
根据养分因子对森林乔木层生长的关联分析结
果,依表 2及表 3的指标顺序,求得各指标的权重为
Ⅱ(矗)=E0.109,0.109,0.112,0.120,0.137,0。138,
0.137,0.137,0.138]通过灰关联分析,求得主要森
林样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排序(表 4)。其结果总体
表现为辽东栎林肥力最高,油松林和山杨占优势的
混交林居中,辽东栎与白桦的混交林较差,而白桦占
优势的混交林最差,这与实际观察到的植被生长状
表 2 土壤养分对树高生长的关联分析结果
Table 2 The result of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between nutrient factors and height of trees
胸径 Perimeter at breast height 0.560 0.569 0.581 0.629 0.660 0.665 0.662 0.683
冠幅 Breadth of crown 0.439 0.434 0.462 0.525 0.695 0.708 0.692 0.591
况基本一致。
辽东栎为优势种的森林群落是该区的气候演替
顶极(邹厚远等,2002),植被对土壤的作用时间较
长,其腐殖质层较厚,林地保水性好,有利于微生物
的活动,使枯枝落叶分解较快,表现出比常绿针叶油
松林的物质循环快,其结果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含量,
这是辽东栎林土壤肥力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样地 2、5、9、1分别是 12年、23年、3O年、43年
的人工油松林,林地地形相似,植树前均为荒地,以
空间代替时间顺序来看,人工油松林随着时间的推
移,并未表现出类似于落叶松(潘建平等,1997)、蓝
桉(何蓉等,1998)、樟子松(刘明国等,2002)等其他
类型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衰退的现象,则表现为种植
20多年时土壤肥力最高,以后稍有降低,但仍比种
植 12年时的高。可见,人工油松林也有一定的改良
土壤的作用,这可能因为油松林是该区的亚演替顶
极,能在到达顶极之前保存很长时间的相对稳定(邹
厚远等,2002)。
样地 11、12都是二十世纪 60年代砍伐后,在封
山育林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天然次生油松林,但二者
的土壤肥力并不高,甚至比I、5、9样地的人工油松
林还低。据调查,在解放战争时期马栏林区曾被大
量砍伐,过度地放牧及砍伐给这里的植被带来了极
大的破坏,加之油松林是该地区主要的用材林,因此
遭到大量砍伐,对林地植被和土壤破坏很大。同时,
样地 12的肥力比样地 11的低,主要原因是样地 1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2 广 西 植 物 26卷
的坡度比样地 11的大,容易引起土壤的流失加大,
营养物质从土壤中流失的也必然就多。
表 4 马栏林区主要森林样地肥力综合评价排序
Table 4 The arrangemen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soil fertility of main forest types in M alan Forest Region
。 饕 ‘ cOrreIatIOn
各森林类型主要物种及其重要值
Name and important value of main
species in every forest type
注:表中每树种后括号中的数字为样地中该乔木的重要值百分
数,值小于 10的种略去未写。
Note:The numbers bracketed behind the main species were im-
portant values,species were omitted,which the important values
were under ten.
样地 13、14、15为同一坡面上的三个样地,其结
果表现为油松+白桦混交林(样地 14)比油松占优
势的混交林(样地 13)及白桦占优势的混交林(样地
15)的肥力高;也就是说,针阔混交林的土壤肥力比
针叶林和白桦占优势的阔叶林高。辽东栎+山杨混
交林(样地 10)比山杨占优势的阔叶林(样地 6)肥力
高。该结果与张鼎华等(2001)、苏波等(2001)、林瑞
余等(2001)的混交林土壤肥力高于以其主要构成树
种为优势种的林型的研究结论有相同之处。辽东栎
+白桦混交林(样地 16,17)中辽东栎重要值百分数
越大(样地 17),土壤肥力越高,这与辽东栎占优势
的混交林肥力最高(样地 4,8)是一致的,是辽东栎
林的土壤肥力特点,与张鼎华等(2001)的研究结论
有所不同。
4 结论与讨论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法所需要的样本数量较少的
特点,应用计算的关联度数据大小很好地排列出了
影响马栏林区主要乔木树种生长的土壤因子的主次
顺序,表明灰色关联分析可很好地用于生物与环境
之间的关系研究。此外,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
思想,可以对森林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科学的综合
评价,所得的灰色关联度表示土壤肥力的大小和顺
序。根据分析评价,所得结论如下:
(1)影响马栏林区优势层植物生长(树高、胸径、
冠幅生长)的土壤因子为腐殖质层厚度和有机质,其
次是全氮和碱解氮。根据该结果,在以后的野外调查
时,可以通过对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判断土壤的养分及
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状况。在对该地森林抚育过程
中,可根据氮素是三大营养元素中的主导因子的原
理,适量地施以氮肥,以促进优势层植物的生长。
(2)顶极群落的结构稳定,在一个气候区内最占
优势,占有发育最成熟的土壤(李博等,2000),自肥
能力较强。在对该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的肥力评价
中,辽东栎为优势种的林型肥力最高,从一定程度验
证了邹厚远等(2002)得出的结论——以辽东栎为优
势种的森林群落稳定性高,是子午岭地区气候演替
的顶极群落。而油松林和山杨占优势的混交林肥力
居中,辽东栎与白桦的混交林较差,白桦占优势的混
交林最差。
(3)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讨人工油松林的
土壤肥力演变状况,发现种植 2O多年时土壤肥力最
高,以后稍有降低,但仍比种植 12年时的高。可见,
人工油松林也有一定的改良土壤的作用,并未表现
出类似于落叶松(潘建平等,1997)、蓝桉(何蓉等,
1998)、樟子松(刘明国等,2002)等其他类型人工林
的土壤肥力衰退的现象。对于人工油松林的土壤肥
力的演变机制,我们将另文讨论。
(4)在二十世纪6O年代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发展
成的天然次生油松林整体上比人工种植的油松林土
壤肥力较低,这可能与历史时期向自然界过度索取、
对林地植被和土壤破坏较大有关。此外,有的天然油
松次生林坡度较大,易引起土壤的流失加大,营养物
质从土壤中流失也必然较多,从而使土壤肥力较低。
由此可见,在坡度较大地段上,森林砍伐后应及时种
植或抚育,以免由于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5)油松+白桦}昆交林、辽东栎+山杨混交林的
土壤肥力均比相应的油松及白桦分别占优势的混交
林、山杨占优势的阔叶林的土壤肥力高。但辽东栎
混交林比辽东栎为优势种的辽东栎林土壤肥力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孙晓霞等: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肥力研究 423
且辽东栎重要值百分数越大,土壤肥力越高。表现
出以辽东栎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在土壤肥力较高的
地段,辽东栎可能对土壤肥力的增高有一定促进作
用,这也可能是使其成为该地区顶级群落优势种的
原因之一。
土壤肥力是植被和土壤相互作用的结果,受多
种因素影响,在根据关联度进行肥力分析评价时 ,除
了应该观察整体规律外,在样地间进行比较分析时,
还应注意样地的可比性(如地形地貌特征的相似性、
植被的种类组成、人工林种植前的植被状况、干扰
等),才有可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为该林区森林
植被的保护、抚育更新以及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
据。如果对物种的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尤其是对
优势种的生态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将能更有效地
探讨植物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参考文献:
王学萌,张继忠,王 荣.1996.灰色系统分析及实用计算程
序E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2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978.土壤理化分析[M].上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3—151.
朱祖祥.1983.土壤学(上/下册)[M].南京:农业出版社:36
— 5O.
刘光崧,蒋能慧,张连第。等.1996.土壤理化分析与剖面描述
[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31—165.
李 博。杨 持。林 鹏.2000.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1 57.
鲍士旦.2003.土壤农化分析[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 :25—83.
傅伯杰,陈利顶,邱 扬,等.2002.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
结构与生态过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8—161.
He R(何 蓉),Zeng FQ(曾芳群)。Jiang YD(蒋云东)。et a1.
1 998.Study on soil fertility of Eucalyptus globulus planta—
tion(蓝桉人工纯林土壤肥力研究)[J].J Yunnan Fore Sci—
Tech(云南林业科技),82(1):67—72.
Jiang ww(蒋文伟),Yu Yw(俞益武),Jiang PK(姜培坤).
2002.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main forest—
soil fertility in Huzhou Region(湖州主要森林类型土壤肥力
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EJ].Chin J Ecol(生态学杂志),
21(4):18—21.
Li YX(黎 云祥 )。Liu Z(刘 钊 ),Chen L(陈 利),et a1.
1998.An analysis of grey relatedness between species diver—
sity and ecological factors of degraded shrub and herbaceous
communities in Nanehong suburbs(南充市近郊退化灌丛草
坡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灰色关联度分析)[J1.J Si—
chuan Teachers Coll(Nat Sci)(四川I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
学版)),19(2):189—192.
Lin RY(林瑞余 ),Cheng YX(陈银秀),Cheng GY(陈光永)。et
a1.2001.Primary study on soil fertility in mixed fores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Tsoongiodendron odorum(27
年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土壤肥力的初步探讨)[J].Soil En—
viron Sci(土壤与环境),10(4):289—292.
Liu MG(刘 明国),Su FL(苏芳 莉)。Ma DR(马殿 荣),et a1.
2002.Decline reasons of pure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
ca and soil fertility(多年生樟子松人工纯林生长衰退及地力
衰退原因分析)[J].J Shenyang Agric Univ(沈阳农业大学
学报),33(4):274—277.
Pan JP(潘建平),Wang HZ(王华章),Yang XQ(杨秀琴).1997.
Research state and advance on soil degradation under larch plan—
tation(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 研究现状与进展)[J]_』
Northeast Fore Univ(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5(2):59—63.
Pan KW(潘开文 ),Liu ZG (刘照 光).2001.Grey correlat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ercidiphyllure
japonicum community and its environment(用关联度和聚类
分析法研究连香树人工群落与环境的关系)[J1.Chin J
Appl Ecol(应用生态学报),12(2):161—167.
Qu GH(曲国辉),Guo JX(郭继 勋).200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in Songneng grassland(松嫩平原不 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和
土壤特性的关系)[J1.Acta Prataculturae Sin(草业学报),
12(1):18—22.
Su B(苏波),Han XG(韩兴国),Qu CM(渠春梅),et a1.2001.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and nitrification in one pure pine
(Pinus tabulaeformis)forest and one pine-oak mixed forest
in Dongling Mountainous Region(东灵 山油松纯林和油松 一
辽东栎针阔混交林土壤氮素矿化/硝化作用研究)[J1.Acta
Phytoecol Sin(植物生态学报 ),25(2):195—203.
Zhang DH(张鼎华),Zhai MP(翟明普 ),Lin P(林 平 ),et a1.
2001.Humic substanc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xed planta—
tion of poplar and black locust in sandy soil(杨树刺槐混交林
下沙质土壤腐殖物质特性)[J1.Sci Silv Sin(林业科学),37
(3):58— 63.
Zou HY(邹厚远),Liu GB(刘 国彬),Wang HS(王晗生).
2002.The vegetation development in North Ziwuling forest
region in last fifty years(子午岭林 区北部近 5O年植被 的变
化发展)[J1.Acta Bot Boreal—Occident Sin(西北植物学
报),22(1):1—8.
Zhou XY(周先叶),Wang BS(王伯荪),李鸣光((Li MG)。Pt
“Z.1999. Analysis of the relatedness between dominant
populations and ecological factors in secondary seccession of
forest communities in Heishiding Nature Reserve(黑石顶 自
然保护 区森林 次生 演替 中优 势种与 生态 因子 的关联度分
析)[J].J Trop Subtrop Bot(热带亚热带植物学),7(4):
267— 27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