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三只羊岩溶峰丛洼地果-药复合栽培模式研究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6(6):655— 659 2006年 l1月
: 口
一 / \ 羊岩溶峰丛洼地果一药复合栽培模式研究
刘 铭,胡兴华,唐凤鸾,王新桂,何金祥
(; 薯 要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6)
摘 要:岩溶峰丛洼地的耕地可分为 3种类型:洼底平地、带状阶梯地和高坡石穴地。传统的玉米+黄豆种
植模式在三种类型耕地上的产值均很低,需要调整品种结构,改革种植模式。该文报道了基于三种耕地特点
的四种果一药复合种植试验,即沙田柚+绞股蓝、大果枇杷+射干+扶芳藤、无核黄皮+射干+扶芳藤、四月
桃+金银花。初步结果显示,四种模式均可大幅度提高耕地的产值,可作为岩溶峰丛洼地地区生态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模式。
关键词:岩溶峰丛洼地 ;复合栽培;三只羊
中图分类号 :S6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142(2o06)O6一O655一O5
The study of interplanting models of fruit trees
and ~dicinq plants at the karst me e pea。k—cl’ust er -_
depression area of Sanzhiyang
LIU M ing,H U Xing—hua,TANG Feng—luan,
WANG Xin—gui.HE Jin—xiang
(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Guangxi Zhuangzu Autonomous Region and Academia Sinica,Guilin 541006,China)
Abstract:The cultivated lands in the karst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 in Sanzhiyang of Du’an County can be
differentiated into three kinds:small level grounds at the bottom of depressions,banding terraces around the
foot of mountains and stone cave grounds around the half way up the mountains.The output value of those
three kinds of cultivated land under the traditional interplanting model,in which maize is farmed together with
soy bean,is very low.In order to raise the output value,the traditional variety structure has tO be adjusted,and
the interplanting mode has tO be reformed.Four kinds of interplanting test between fruit trees and medicine
plants which based on those land characteristic,such as Shatianyu+Gynostemma pentaphyllum,big fruit 1o—
quat+Belamcanda chinensis+Euonymusfortunei,high quality Wampee+Belamcanda chinensis+Euonymus
fortunei,April peach+Lonicera japonica are reported.The preliminary result shows that the output value of culti—
rated land had been improved by those four kinds of interplanting mode by a big margin,SO they can be regarded as
the importa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s of eco-agriculture of the karst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
Key words:the karst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interplanting;Sanzhiyang
三只羊位于桂西北 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生态环
境最为脆弱的侵蚀型峰丛洼地地貌区域(刘金荣等,
2001),石山地区特殊的地质环境构成了其特殊的自
然条件,山地面积大且类型复杂,支离破碎且质量低
收稿 日期:2006-03—28 修回日期:2006—07—22
基金项 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国攻 2000一O1—04—08);广西科技攻关项目 (桂科攻 0133001—3)[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Technologi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2000一O1—04—08);Key Technologi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Guangxi(0133001—3)]
作者简介:刘铭(1977一),男,广西灵川人 ,研究实习员,从事农业生态研究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56 广 西 植 物 26卷
劣(郭伦发等,2005),集山高、坡陡、洼深于一体,适
耕土地少且分布零星、土层瘠薄,同时还存在地表水
资源少、日照短等不利生态因素,区域内农业生产极
为落后,恶劣的生存条件加上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等
原因,致使当地群众成为最贫困的群体,2002年人
均纯收入仅 345.0元,属国家重点扶贫攻坚的地区。
岩溶山区传统的农耕模式以粗放种植玉米为主要内
容,不仅经济效益低,而且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
开发愈演愈烈,导致生态失衡 ,植被严重破坏,水 土
流失加剧,环境退化与贫困互为因果,对岩溶峰丛洼
地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贫困一环境破坏一更贫
困的恶性循环陷阱中越陷越深(蔡运龙,1994),要有
效遏制这种恶性循环,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实现
生态环境不断恢复的目标,要求大幅调整该区域的
生产布局和生产方式,甚至打破旧的社会经济结构,
重新组合出一种优化高效的社会经济结构(张慧远
等,1999)。有鉴于此,我们根据三只羊岩溶峰丛洼
地的土地类型和自然环境特点,通过广西岩溶峰丛
洼地生态重建项目,在该地进行了果药复合栽培的
模式试验,实现岩溶峰丛洼地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
利用,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新路子,具有
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概况
试验点三只羊乡岜马屯,位于广西都安县北部,
多年平均气温 19.6℃,极端最高温 39.3℃,极端最
低温 0.4℃,霜期 1.2 d,年平均蒸发量 1 644.9
mm,相对湿度 74 ,≥1O℃年积温平均值 7 289.5
℃,年均 日照平均值 1 395.5 h,年降雨量 1 500
mm,但降雨期过于集中,夏季降雨量占全年的 2/3
以上,春旱年频率 5O ,秋旱年频率 1O ,地表渗透
系数高达 0.7,水渗漏严重。地层以石炭系为主,由
石灰岩 、白云岩等组成 ,土壤成土母质为碳酸盐类风
化物,土层瘠薄,生物生产效率极低。试验区主要农
作物是玉米、红薯、黄豆等。
1.2试验材料
试验用果树品种有:沙田柚、大果枇杷、无核黄皮、
早熟桃;药材品种有:绞股蓝、射干、扶芳藤、金银花。
表 1 不同类型实验地土壤肥力状况
Table 1 Fertility status of different land types
1.3试验地类型
(1)洼底平地:位于山体底部,所有土地类型中
地势最低、日照最短、土层最厚、干旱胁迫最轻。土
壤以冲积土为主,颜色黑灰,质地中等偏重,侵人体
以小石子为主。地面平坦 ,土层厚 0.5~1.5 m,土
质疏松 ,有机质丰富,土壤肥力状况见表 1。据实地
观测,1O:3O阳光开始照射到圆洼地边缘,大约 16
:3O山体阴影覆盖完整个地块。洼地四周高大山
体在降雨时成为宽阔的集雨面,洼底汇集四面八方
的雨水而成涝,受涝时间视落水洞排水能力而定,短
则 1~2 h,久则 2~3 d。由于四面环山,冬季寒风
入侵强度小,温度高于洼地上部 1~2℃。
(2)带状阶梯地:位于洼地山体中下部,原是简
易耕地,农民把地中石芽、石块撬开,沿等高带逐级
砌保土墙而成带状阶梯地。在三种土地类型中处于
过渡类型,地势高于洼底地而低于高坡石穴地,日照
时数比洼底地多 比高坡石穴地少 ,土层 比高坡地厚
但浅于洼底平地 。土壤暗褐色、浅棕色至灰色,质地
粘重、紧实,侵人体以小石子为主。梯面宽 1~4 m
不等,下部梯地的梯面较宽,越向上梯面越窄。土层
厚度的分布亦有规律,最下部的梯地土层最厚,深达
0.7~1 m,越上部的梯地土层越浅 ,在 0.3~0.5 m
之间。土壤肥力状况见表 1。光照条件,据实地观
测,下层梯地与洼底地相同,中上层梯地 自9:OO开
始受光,约 17:3O以后梯地无直射光。土地不受
涝,土壤排水 良好 。
(3)高坡石穴地:位于带状梯地以上的陡坡、山
坳地带,地势最高,日照时间最长,土层最浅,干旱胁
迫最重。以石穴地为主,石隙、石缝较多,土地零星,
常呈鱼鳞状分布,土壤浅棕至暗棕色,质地轻粘,稍
紧,侵人体为石块,土壤保水性差。地面石芽广露,
怪石嶙峋 ,裸露岩石 占地面 5O 以上 ,坡度约 2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期 刘 铭等:三只羊岩溶峰丛洼地果一药复合栽培模式研究 657
3O。。土壤肥力状况见表 1。该类地偶有表层泉,多
数随着植被的退化逐年枯竭。经 2002年 6月实测 ,
8:30阳光开始照射该类土地,18:O0半数地块尚
有光照,光照条件好,是岩溶峰丛洼地中光照最充足
的地类。不受涝,土壤排水性好,由于坡度陡,加之
土质疏松,每逢大雨,雨水裹挟着泥沙俱下,是主要
的水土流失区。
1.4果一药复合栽培模式的设计
1.4.1果一药复合栽培模式的设计原则 岩溶峰丛
洼地果一药复合栽培模式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设计;
②根据不同果树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设计;③根
据不同药材品种的特性进行设计。
1.4.2果一药复合栽培模式的构成 (1)沙 田柚+
绞股蓝:沙田柚于 1996年定植,株行距为 3.5 rn×
3.5 rn。2003年观测,果园几乎封行,林下郁闭度为
0.8。2001年 3月在林 下进行 沟状 整地 ,沟距 40
cm,深 15 cm,把绞股蓝新鲜藤蔓剪成约 30 cm长的
插条,每根插条带叶2枚,放入沟内,覆土,插条露出
地面 i0 cm。(2)大果枇杷+射干+扶芳藤:大果枇
杷(早钟六号)为 2000年春嫁接的健壮苗木,2001
年春在三只羊的带状梯地上建园,种植规格为 3 m
×3 m,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射干苗为2001年 1
月播种,4月出圃,种植时苗高 14 cm。扶芳藤于
2003年 1月扦插繁殖,3月出圃,种植时苗长 15
cm。果药套种方法:在果树行间进行沟状整地,沟
距 40 cm,沟深 20 cm,施适量农家肥 ,射干幼苗种植
的株距为 2O cm;沿保土墙边缘开宽 2O cm,深 20
cm的沟,将扶芳藤苗以 20 cm 的株距植入。(3)无
核黄皮+射干+扶芳藤:无核黄皮苗为 2000年春嫁
接的健壮苗,2001年春在三只羊的带状梯地上以 3
mX3 m的规格种植 ,常规 管理 。射干 、扶芳藤种苗
和套种方法与(2)同。(4)早熟桃+金银花:早熟桃
为2001年 7月嫁接的健壮四月桃苗,2002年春在
三只羊的石穴地建园,种植规格根据地形变化,以3
mX 3 m为基础;在桃园的石芽、石垒小块空地套种
金银花,金银花苗为 2002年春进行的营养杯扦插
苗,2002年 7月苗高 20 cm时出圃种植。
表 2 不同栽培模式果树的生长情况 (单位:cm)
Table 2 The condition of fruit trees grown in different patterns
2 结果与分析
2.1果树的生长发育情况
2002年冬,枇杷始花,2003年春,桃树始花,为
测定引进的果树品种是否适应试验区的自然条件,
我们在疏花时有选择地保留少量花朵,以便挂果观
察。并测定各果树品种的树高、冠幅、茎粗、分枝高
等。套种地枇杷、无核黄皮,无套种地枇杷、无核黄
皮各观测 10株,金银花套种地、无套种地四月桃各
测 20株 ,沙 田柚观测 10株 ,结果见表 2。
2.1.1大果枇杷的生长状况 套种药材的枇杷冠幅
较对照地的小,平均高度却比对照高 18 cm,茎粗与
对照差异不大;分枝高度比对照的仅高 1.4 cm,差
异不明显。套种药材的果园主要影响树的高度,由
于射干是高杆药材(60~90 cm),枇杷为了与射干竞
争生长空间而向高发展;同时,由于射干植株较高,
占领一定的空间,影响了枇杷枝干的伸长,使枇杷的
冠幅变小。
2.1.2无核黄皮的生长状况 套种药材与不套种的
黄皮果园的树高有明显差异,前者的树高比后者高
21.4 cm!分枝高度也有较明显的差异,套种地的较
对照高 6.4 cm,说明射干与黄皮树存在空间竞争。
2.1.3四月桃 套种金银花的四月桃树与对照桃树
相比,仅高度、分枝高、冠幅多 1 cm,茎粗无差异。
金银花属攀缘植物,藤蔓攀覆于石头上,不与桃树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58 广 西 植 物 26卷
空间,套种于果园不影响果树的生长。
2.2药材的生长情况
绞股蓝:定植第 9天开始长出新梢,每日观测新
梢生长速度,根据观测结果,套种于沙田柚果园内的
绞股蓝的藤蔓平均 日生长量为 15 cm,生长速度较
快。沙田柚为常绿果树,枝繁叶茂,林下荫蔽效果
好,其它植物难以正常生长;绞股蓝为喜荫蔓生草本
药用植物,适于郁闭度为 0.5~0.7的环境下生长,
沙田柚果园的生态环境正适合较股蓝的生长要求。
射干:射干以根茎入药。据 2003年 6月份的测
定,10 rn 射干根茎产量 8.5 kg,折合亩产 561 kg,
而在桂林雁山同期栽培的射干产量为 406 kg/亩。
扶芳藤 :扶芳藤以地上藤茎入药 。定植后每 5 d
观测一次茎生长量 ,2O d内生长速度极缓慢 ,日均
生长 0.1 cm,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加快,第二个 2O d
日均生长0.4cm,第三个 2O d日均生长 0.8 cm,最
快的生长速度为每 日生长 1.0 cm。
金银花:金银花的药用部分为其花朵,分枝的多
少影响着其花的产量。套种的金银花定植一年半后
分枝 6~7条,平均茎粗 0.3 cm,长势良好,对所攀
伏的裸露岩石形成 3O 的覆盖面。
3 经济效益分析
当地传统种植模式为玉米间种黄豆,每年两造,
由于玉米和黄豆的产量和价格低,因而亩产值低,经
济效益差。据 2002年 9月调查 ,三种土地类型单位
面积年产量、产值如表 3。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种
植模式的改革后,每亩耕地的产值得到了大幅度提
高(表 4)。从表 3、4看出,同一种土地类型采用不
同的种植模式,其亩产值相差甚远。如洼底地,采用
传统种植模式的亩产值仅 550.0元,而采用果一药
套种模式的亩产值高达 3 660.0元,比传统模式多3
110.0元;带状梯地,采用果一药套种模式的亩产值
比传统模式的高2 100.O~4 170.0元;高坡石穴地,
采用果一药套种模式的亩产值 比传统模式的高 1
910.0元。由此可见,改变种植模式是提高山地产
值 ,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表 3 传统种植模式下单位面积产量产值
Table 3 Unit area output and output value of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model
表 4 果一药套种模式下单位面积产量产值
Table 4 Unit area output and output value of fruit—medicines interplanting model
4 结语
岩溶峰丛山区生态系统功能脆弱、抗干扰能力
低,耕地条件特殊,耕作局限性明显 (庞冬辉等,
2003)。洼底地土层较厚,土壤肥力好,但涝害严重、
日照短;高坡石穴地 日照长、没有涝灾,但土壤瘠薄、
干旱胁迫严重;处于中间过渡类型的带状阶梯地不
受涝灾,干旱胁迫轻但面积有限,占耕地总面积比例
很低。在喀斯特峰丛洼地的利用以及生态重建的过
程中,必须以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的理论和方法为
指导,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构建复合农林系统(李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期 刘 铭等:三只羊岩溶峰丛洼地果一药复合栽培模式研究 659
琨等,2OO5),为避免夏旱造成的影响,可以借助适当
混种、套种匍匐类植被,延长降水在土壤中的滞留时
间,改善土壤环境的水分条件,增强坡地土壤在间雨
期抵御干旱的能力(傅伟等,2OO5)。无论哪种耕地
类型,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下,产量、产值都很低。因
此,改革落后的传统种植习惯,因地制宜发展果一药
套种,是提高岩溶峰丛洼地土地的有效利用率,振兴
岩溶峰丛洼地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在进行不同类型土地的开发经营过程中,要因地制
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果一药种植模式,以取得
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蔡运龙.1994.中国西南岩溶地 区消 除贫困与持 续发展示范
研究.可持续发展之路[-M-].北京 :北京大 学出版社:293—
297.
Fu w(傅 伟 ),Wang KL(王克林 ),Chen HS(陈洪松).et a1.
2005.Time series analysis of soil moisture dynamic change
on hil slope in typical karst peak—elaster depression area(典
型峰丛洼地坡面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时序分析)[J].Jour-
nalofSoil and WaterConservation(水土保持学报),19(4):
l11一 l14.
Guo LF(郭伦发).Wang XG(王新桂).He JX(何金祥),et a1.
2005.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effect
(上接第 664页 Continue from page 664)
力度,发现非法采集者要进行说服教育,情节严重者
要依法惩戒。②引导药民走引种驯化的道路,把经
济价值高,又容易进行迁地栽培的种类引种到核心
区以外的地方去。这样既有助于保存植物种质资
源,又为那些以草药采集为业的居民提供了新的致
富途径。引种高海拔植物可能存在许多技术问题,
所以这项工作应遵循“由易而难,逐步摸索”的原则,
先要引种一些垂直分布范围较大的种类,进行试验
性栽培,探索并总结“高种低引”的关键性技术。
参考文献 :
甘肃省林业厅.1987.甘肃珍贵稀有树种[M].兰州:甘肃科
学技术出版社.
张玉山.1993.国家珍贵树种名录[J].大自然,(i):39-41.
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87.中国珍稀濒
危保护植物名录(第 1册)[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
国家林业局,农业部.199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 1
批),国家林业局,农业部令,第 4号[M].北京:国家林业局
办公室.
黄华梨 ,张华声 ,李小春.1997.甘肃 白水江 国家级 自然保护
of eeo-orehard in the peak-cluster depression of karst area in
Guangxi Province(广西岩溶 峰丛 洼地 生态果园的建设及 其
效应)[J].Sustrop Agric Res(亚热带农业研究),1(1):53
— 57.
Li XK(李先琨),Lv SH(吕仕洪),Jiang ZC(蒋忠诚),et a1.
2005.Experiment on vegetation rehabilitation and optimiza—
tion of agro-forestry system in karst Fengcong depression
(Peak Cluster)area in western Guang~.China(喀斯 特峰丛
区复合农林系统优化与植被恢复试验)[J]、J Nat Res(自
然资源学报),20(1):92—98.
Liu JR(刘金荣),Huang GB(黄 国彬 ).Huang XL(黄学灵),et
a1.200 1.The Guangxi region tropics karst landform differ—
ent type evolution discusses shalowly(广西区域热带岩溶地
貌不同类型的演化浅议)[J].Carsol Sin(中国岩溶),20
(4):247— 252.
Pang DH(庞冬辉),Li XK(李 先琨),He CX(何 成新),et a1.
2003.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rehabili—
t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eeo-agrieultural system in karst
peak cluster areas in western Guangxi(桂西峰丛岩溶区的环
境特点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设计)[J].Guihaia(广西植
物 ),23(5):408—413.
Zhang HY(张慧远),Cai YL(蔡 运龙),Zhao XY(赵昕奕),et
a1.1999.Environmental rehabilitation fundamental wa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poor areas of China(环境重建
— — 我国贫困山区的可持续发展途径)[J].Resources Sci—
ence(资源科学),21(3):63—67.
区珍稀濒危植物考察报告[c]//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管理局.甘肃 白水江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综合科学考察
报告.兰州 :甘肃科学 出版社:91—107.
Chen XL(陈学林),Qi PC(戚鹏程).2005.Analysis of the
families of the spermatophytic flora in Baishuijiang National
Reserve in Gansu Province(甘肃 白水江 国家级 自然保 护区种
子植物区系科的分析)[J].J Northwest Normal Univ(Nat
Sci)(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1(2):58—65.
Feng ZJ(冯志 坚),Li ZK(李镇 魁 ),Li BT(李秉 滔 ),et a1.
2002.Study on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and national key
protected pla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珍稀濒危植
物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J].J South Chink Agric
Univ(Nut Sci Edi)(华南农 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3
(3):24—27.
Lu sJ(卢 素锦 ),Si JH(司剑 华).2005.Study on vegetation
biodiversity in Mengda National-level Natuve Reserve(青海
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J].Guihaia(广
西植物),25(4):310—313.
Zhang KR(张 可 荣),Huang HL(黄 华梨 ),Yang wY(杨 文
云).2002.The status of biodiversity in Baishuijiang Nature
Reserve and its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甘肃 白水 江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概况及保护策略)[J].J Gansu
Fore Sci Tech(甘肃林业科技),27(2):19—2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