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of follow-up industries in returned farmland to forest/grass lands in Western Region of Shanxi Province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发展与保障问题分析



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年 3月 第 20卷 第 3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Mar. 2012, 20(3): 378−383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011060-1)资助
赵艺学(1957—), 男,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地理、黄土高原整治与旅游地理。E-mail: zhaoyx@sxu.edu.cn
收稿日期: 2011-07-02 接受日期: 2011-10-28
DOI: 10.3724/SP.J.1011.2012.00378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
发展与保障问题分析*
赵艺学1,2
(1. 山西大学旅游学院 太原 030006; 2.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太原 030006)
摘 要 本文通过随机抽取 5 个典型县区的有关数据, 从退耕与林草建设的模式入手, 利用比较和综合分析
的方法, 分析了山西省西山地区以林牧业发展为主的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现状和趋势, 以及后续产业发
展的保障性等问题。结果认为, 从整体上看,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过程可分为倒退式发
展(2000—2003年)、明显加快发展(2003—2006年)和迅速发展(2006—2009年)3个时段。选定的典型县区总体
情况表明, 在区域耕地减少、人口增多的情况下, 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均有所增长, 表明典型区域耕地
质量明显提高和后续产业持续发展的趋势; 从典型县区个案情况看, 在某一定时段内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
产量均出现不同幅度的负增长态势, 也显示了该区后续产业存在严重的发展问题。最后提出了稳定耕地数量、
保障人均粮食拥有量是后续产业发展的根本, 以及需要进一步分析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后续产业 粮食总产量 耕地质量 林业 牧业 山西西山地区
中图分类号: S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2)03-0378-06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of follow-up industries in returned farmland
to forest/grass lands in Western Region of Shanxi Province
ZHAO Yi-Xue1,2
(1. School of Tourism,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China; 2. Institute of Loess Plateau,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China)
Abstract Follow-up industries for the project of returned farmland to forest/grass lands has existed for about 10 years. Protecting
achievements and benefits of the developed follow-up industries and the related programs was critical to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trends and questions about safeguarding and developing follow-up industries via comparisons and syntheses
with five typical counties in Western Region of Shanxi Province as the case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course of developing follow-up
industri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 retrogressive development (2000—2003),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2003—2006) and quick
development (2006—2009).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wo factors. The first was quality of farmland and changes in fol-
low-up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in terms of cultivation, population, grain, etc. The second was the question of grains and developments of
follow-up industries in any given region.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typical counties showed trends of increasing in farmland 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llow-up industrie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farmland decrease and population growth. However, the indi-
vidual case of the typical counties showed negative growth in total and per cap. grain production in some certain periods. It indicated
serious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of follow-up industries. The paper put forward further analytical questions about the amount of farm-
lands and per-person availability of grains. These factors remained stable in the project regions in Western Shanxi Province.
Key words Returned cultivated to forest/grass land, Follow-up industry, Total grain production, Farmland quality,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Western Region of Shanxi Province
(Received Jul. 2, 2011; accepted Oct. 28, 2011)
自 2000年至今, 在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上游开展
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已经进行
了 10余个年头。从景观上来看, 退耕区的土地利用
格局发生了由政策引导性的大规模变化, 促进了区
第 3期 赵艺学: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发展与保障问题分析 379


域产业变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即本文所称的退耕
还林还草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问题(对退耕还林还
草后续产业的理解可从退耕还林还草新出现的产业
和巩固加强已有产业两个部分考虑)。由于退耕还林
还草使区域产业发生较大变化, 后续产业发展的量
化程度以及如何因势利导保障后续产业持续发展 ,
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也是如
何进一步维护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果, 维护区域生态
环境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因此, 本文以山西省退耕还
林还草工程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西山地区为例,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定了忻州市的五寨县、河曲
县, 临汾市的吉县, 吕梁市的离石区和中阳县作为本
文的典型县域, 并利用相关资料分析退耕还林还草
后续产业发展及其保障问题, 以期对全国退耕还林
还草相关区域的相关问题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1 耕地变化是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
的基础
1.1 退耕还林还草区的耕地变化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导致土地利用状
况发生变化, 其中耕地减少最为显著。对该区 5 个
典型县区的调查, 5县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时期, 耕
地数量的变化幅度远远大于应退耕的技术指标。根
据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 1990 年编制的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耕地坡度分级数据集》的资料
(表 1), 5个县区中>7º以上的坡耕地共 117 300 hm2,
其中>25º 的坡耕地 10 800 hm2, 15º~25º 的坡耕地
70 800 hm2, 7º~15º的坡耕地 35 700 hm2。从这一技
术指标数量说, 在选定的 5 个县区中, 坡耕地最大
的退耕技术指标为 117 300 hm2, 或言之, 这 5县区
退耕还林还草坡耕地减少的数量应不高于这一退耕
技术数量值。据调查, 到 2009年, 5县区中实际耕地
比 1990年减少 112 463 hm2(其中 2000—2009年耕地
减少了 60 603 hm2), 是上述最大退耕技术指标的
95.88%。由于上述耕地最大退耕技术指标包含坡度
较缓(7º~10º)的缓坡地, 如果单从退掉 15º 以上坡耕
地的技术指标数量来看(5 县区中 15º 以上坡耕地为
81 600 hm2), 山西省西山地区 5县区已经“超额”完成
了退耕的任务(表 1、表 2), 其中不难看出, 一些不该
退的耕地也被退掉了, 或挪作他用。
在选定的 5 个县区中, 耕地变化也表现出较大
差异性, 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 10 年中, 中阳
县是选定典型县区耕地变化最大的县域, 其耕地面

表 1 1990年山西省西山地区 5个典型县区坡耕地情况
Table 1 Slope farmland status in five count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Shanxi Province in 1990
7º~15º坡耕地
Farmland in 7º~15º slope
15º~25º坡耕地
Farmland in 15º~25º slope
>25º坡耕地
Farmland in >25º slope
全部坡耕地
Total farmland in slope
县域
County
耕地面积
Cultivated
area (hm2)
面积
Area
(hm2)
占耕地比例
Proportion in
cultivated area
(%)
面积
Area
(hm2)
占耕地比例
Proportion in
cultivated area
(%)
面积
Area (hm2)
占耕地比例
Proportion in
cultivated area
(%)
面积
Area
(hm2)
占耕地比例
Proportion in
cultivated area
(%)
五寨 Wuzhai 56 800 12 100 21.30 8 900 15.67 2 000 3.52 23 000 40.49
河曲 Hequ 50 500 3 800 7.53 24 500 48.52 3 700 7.33 32 000 63.37
吉县 Jixian 35 300 1 600 4.53 12 400 35.13 400 1.13 14 400 40.79
中阳 Zhongyang 34 000 6 100 17.94 13 300 39.12 2 300 6.77 21 700 63.82
离石 Lishi 42 100 12 100 28.74 11 700 27.79 2 400 5.70 26 200 62.23
合计 Total 218 700 35 700 16.32 70 800 32.37 10 800 4.94 117 300 53.64
平均 Average 43 740 7 140 16.32 14 160 32.37 2 160 4.94 23 460 53.64

表 2 山西省西山地区 5个典型县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期间耕地变化情况
Table 2 Changes of farmland during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or grass lands in five counties of the Western Region of Shanxi Province
县域
County
2000年
Year 2000
(hm2)
2003年
Year 2003
(hm2)
2000—2003年变化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0 to 2003 (%)
2006年
Year 2006
(hm2)
2003—2006年变化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3 to 2006 (%)
2009年
Year 2009
(hm2)
2006—2009年变化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6 to 2009 (%)
2000—2009年变化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0 to 2009 (%)
五寨 Wuzhai 39 610 33 140 −16.33 35 940 8.45 36 112 0.48 −8.83
河曲 Hequ 46 650 40 770 −12.61 25 360 −37.80 27 380 7.97 −41.31
吉县 Jixian 25 220 19 840 −21.33 18 340 −7.56 16 628 −9.34 −34.07
中阳 Zhongyang 27 200 19 300 −29.04 9 200 −52.33 9 930 7.94 −63.49
离石 Lishi 28 160 24 480 −13.07 15 800 −35.46 16 187 2.45 −42.52
合计 Total 166 840 137 530 −17.57 104 640 −23.92 106 237 1.53 −36.32
平均 Average 33 368 27 506 −17.57 20 928 −23.92 21 247 1.53 −36.32
数据来源于山西统计年鉴(2001、2004、2007、2010), 下同。The data in the table are from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Shanxi (2001, 2004, 2007,
2010), the same below.
38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第 20卷



积减少了 63.49%, 五寨县耕地面积减少的幅度最低,
为 8.83%(表 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耕地面积的减
少意味着林地、草地以及其他地类面积的增加, 如
果退耕的土地全部用于林地和草地建设, 这就为退
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等物
质基础条件。
将 5 县区在退耕还林还草的 10 年(2000—2009
年)中, 随机划分为 3个等时间段(本文称时段, 分别
称第 1时段、第 2时段和第 3时段, 下同), 整个 10
年为 1个阶段(本文称为阶段, 下同), 并分别计算了
区域内退耕的速率。表 2显示, 5县区在退耕还林还
草的 10 年中, 以 2003—2006 年这一时段中退耕速
率最快 , 平均达 23.92%, 其中中阳县退耕速率达
52.33%。
1.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模式为后续产业发展
提供了储备
退耕还林还草区坡耕地的退出, 标志着粮食作
物退出了这部分耕地 , 哪种作 (植)物占领这块“阵
地”, 那就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相
应的物质基础(资源)条件。退耕地农业利用类型的新
变化 , 为发展某后续产业的类型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据有关学者研究, 云南省在实施退耕还林期间,
大面积地营造了云南松、西南桦等用材林, 桉树、印
楝等工业原料林, 核桃、花椒等经济林, 以及杜仲、
金银花等药用林。因而, 相应地形成了林纸一体化产
业、木材加工产业、林产化工产业、特色经济林产
业、非木材产业和竹藤等产业的新兴和发展[1]; 陕西
省礼泉县根据本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特点, 提出
了后续产业发展的模式, 即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林
业产业发展模式、林草间作−畜牧业−畜牧产品加工
模式、林药间作−药材−制药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等
后续产业部门等 [2], 发展传统的中医药产业 [3]和退
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链接产业—— 生物能源工业
等[4]。从上述文献中不难看出, 退耕还林还草既有加
强传统产业发展的功能 , 又有新的产业部门产生 ,
这些均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
储备。
1.3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模式与后续
产业的发展
据调查,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模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林木栽植模式, 主要以水土保
持林、生态林和部分用材林为主; (2)草地种植模式,
主要以草木樨、苜蓿等生态和经济草种为主; (3)经济
林栽植模式, 主要以苹果、梨、枣、桃、杏、花椒
等为主; (4)中药材种植模式; (5)林果草混合栽(种)植
模式。
根据以上退耕还林还草种植模式看, 山西省西
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相应的后续产业主要是: 模式
(1)可发展为潜在的木材加工产业; 模式(2)可发展为
畜牧产业、肉食品加工产业、生物能源产业并促进
农业产业; 模式(3)可发展为水果加工产业; 模式(4)
可发展为中医药产业; 模式(5)可发展为模式(1)、(2)
和(3)的相关产业。但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最具规模的仍是模式(1)、(2)、(3)和(5), 相应地林(果)
业和牧业的发展仍是山西省西山地区后续产业的支
柱产业[尽管林(果)业和牧业在退耕前也是区域的一
种产业或主要产业], 但退耕还林还草的林草建设 ,
加强与推动了区域林(果)牧产业的发展。因此, 本文
在此也称由于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的林(果)业和牧业
为后续产业。
1.4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
现状与趋势
据调查,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
业的发展, 没有凸现 1 个新的产业或产业体系, 后
续产业的发展仍是在原有的产业部门基础上加强了
这些相关产业发展的强度和过程。正因为如此, 在
分析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的
现状和趋势方面, 难以单独将这些(后续产业)部分
从区域发展的整体上剥离出来加以分析。本文试图
从这些产业的总体部分同典型县区国民生产总值和
农林牧副渔生产总值等的增长关系上, 分析这些后
续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4.1 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典型县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率与有关后续
产业增率作一比较, 可将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
还草工程的后续产业发展过程分为 3 个时段(图 1),
即倒退式发展时段(2000—2003 年)、明显加快发展
时段 (2003—2006 年 )和迅速发展时段 (2006—2009
年)。从阶段发展速度看(仍以增率分析), 山西省西山
地区典型县区国民生产总值增率为 340.17%, 农林牧
副渔总产值增率为 353.59%, 分别比退耕还林还草工
程的第 1时段翻了 3番; 相应的后续产业——林业产
值的增率(418.83%)、牧业产值的增率(217.85%), 也
分别比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第 1 时段翻了 2~4 番,
两者以林业发展的速度最快(表 3)。
1.4.2 后续产业发展的趋势
从表 3 中不同时段后续产业的增长情况来看,
山西省西山地区后续产业——林业和畜牧业发展趋
势逐步加快, 也显示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经济效益
产生的突出优势。
第 3期 赵艺学: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发展与保障问题分析 381




图 1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的 3个时段
Fig. 1 Three stages of follow-up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or grass lands in Western Region of Shanxi Province

表 3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区典型县域经济与后续产业增长率
Table 3 Increasing rates of county economy and follow-up industry in the area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or grass
lands in Western Region of Shanxi Province %
县域
County
项目
Item
2000—2003年
增长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0 to 2003
2003—2006年
增长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3 to 2006
2006—2009年
增长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6 to 2009
2000—2009年
增长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0 to 2009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34.80 50.51 — 102.89
农林牧副渔总产值 Gross produc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sideline and fishery
5.83 99.93 67.13 253.61
林业产值 Forestry product 15.81 −19.31 688.17 636.50
五寨
Wuzhai
牧业产值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 10.07 172.63 −32.31 103.11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211.10 152.61 — 685.86
农林牧副渔总产值 Gross produc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sideline and fishery
39.40 121.57 93.47 497.55
林业产值 Forestry product −40.91 131.81 229.04 350.70
河曲
Hequ
牧业产值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 −15.68 171.51 80.22 312.60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39.55 75.75 — 145.25
农林牧副渔总产值 Gross produc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sideline and fishery
24.05 79.72 105.01 357.07
林业产值 Forestry product −41.01 19.11 744.60 493.45
吉县
Jixian
牧业产值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 −12.90 73.43 23.68 86.82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110.06 154.17 — 433.89
农林牧副渔总产值 Gross produc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sideline and fishery
−9.55 158.81 97.67 362.72
林业产值 Forestry product −14.73 32.64 168.03 203.16
中阳
Zhongyang
牧业产值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 5.81 91.46 152.00 410.51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70.90 112.96 — 263.95
农林牧副渔总产值 Gross produc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sideline and fishery
397.31 −34.56 45.45 373.38
林业产值 Forestry product 88.96 44.51 135.71 543.63
离石
Lishi
牧业产值 Animal husbandry 662.61 −68.38 131.82 459.05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94.86 125.89 — 340.17
农林牧副渔总产值 Gross produc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sideline and fishery
66.46 50.23 81.38 353.59
林业产值 Forestry product −7.11 38.26 303.99 418.83
平均
Average
牧业产值 Animal husbandry 81.85 32.59 31.83 217.85

382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第 20卷


2 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保障及措施分析
从文中分析可以看出, 不论在退耕还林还草林
草植被建设方面, 还是在后续产业发展方面, 山西
省西山地区都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然而, 在这样一
种后续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 如何保障这种良好
的态势得以延续, 并持续发展, 仍将是一个值得深
入研究的课题。对于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保障性
问题, 本文仅从退耕还林还草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粮
食自给方面加以分析。
2.1 退耕还林还草区域经济保障分析
对退耕还林还草区国家补助方面, 《退耕还林
条例》中规定, 经济林的补助年限是5年, 生态林的
补助年限是8年[5]。然而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运行过
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 国家又对进行了一定时间的
延长补助。从退耕还林还草国家补助的方面来看 ,
补助的项目主要是用于林草建设的基础性项目, 以
及退耕的粮食补助, 但对于维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建设成果的任何资金尚未落实, 这也难怪众多的学
者对于国家补助的年限已到, 如何维护退耕还林还
草成果的种种疑虑。从经济学的角度以及现实的情
况来看 , 建设需要资金 , 管理仍然需要资金 , 但这
些资金如何处理, 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比如尽快
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 以生态受益 , 促生态建设 , 保
生态成果等。
从山西省西山地区看, 退耕区绝大部分位于矿
产(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 矿产资源开发所带来的
部分经济收益, 已经有效地补偿到区域的生态建设
之中, 这无疑是对本区域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维护
起着较大的作用; 同时, 从选定的5个典型县市的资
金现状来看, 对于维护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保障后
续产业的持续发展尚无较大的问题。
2.2 退耕还林还草区域粮食保障分析
退耕还林还草区的粮食发展情况应是制约或促进
后续产业发展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持续运行的关键。
2.2.1 退耕还林还草区人口增长问题
对退耕还林还草区粮食问题的分析, 首先要考
虑人口增长的问题。根据有关资料, 山西省西山地
区 5个典型县区 2000年人口为 711 885人, 2003年
增加到 728 211 人, 第 1 时段增率平均为 2.29%;
2006 年人口增加到 149 597 人, 第 2 时段增率为
2.72%; 2009年人口增加到 761 187人, 第 3时段增
率为 1.77%。阶段内总的人口增长趋势是由低到高,
再由高到低的发展趋势(表 4)。
2.2.2 退耕还林还草区耕地变化问题
退耕还林还草后山西省西山地区 5 个典型县区
的耕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实地考察, 耕地变
化或耕地用途改变的途径主要有: 城市建设、城镇
住宅建设、公路与铁路建设、耕地变为园地、耕地
置换等多种形式。耕地用途的改变使耕地面积急剧
减少, 最终是粮食总产量降低, 区域人口与粮食之
间的矛盾激化。
2.2.3 退耕还林还草区人均粮食保障问题
对退耕还林还草区人均粮食保障问题, 首先要
分析耕地及耕地变化、粮食产量与粮食增量变化、
人口与人口增量变化等 3 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当耕
地、粮食产量和人口基数稳定的情况下, 人均粮食
受其各自的变化而变化, 其组合的结构表现为人均
粮食保障充足、基本充足、不充足和短缺等类型。
纵观山西省西山地区 5 个典型县区耕地、粮食
产量和人口三者的变化情况: 耕地 2009 年比 2000 年
平均减少 36.32%, 人均耕地保有量为 0.140 hm2·人−1;
粮食产量 2009年比 2000年平均增加 153.71%(表 5);
人口 2009 年比 2000 年平均增长 6.93%。对于退耕
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发展和维护, 以及维护退耕还
林还草成果上看, 人均粮食拥有量是根本性的问题,
如果人均粮食保障性不足, 维护后续产业发展和巩
固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果就是一句空话。
5个典型县区 2000年人均粮食为 208.18 kg·人−1,
2003 年为 272.04 kg·人−1, 2006 年为 333.7 kg·人−1,
2009年为 355.54 kg·人−1, 其 3个时段的平均增率分
别为 30.68%、22.67%和 6.55%, 阶段增率为 70.79%
(表 6)。由于山西省西山地区典型县区人均粮食呈现
不断增长的趋势, 反映出维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

表 4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区典型县域人口阶段增长情况
Table 4 Increase of population in counties with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or grass lands in Western Region of Shanxi Province
县域
County
2000年
Year 2000
2003年
Year 2003
2000—2003年增长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0 to 2003 (%)
2006年
Year 2006
2003—2006年增长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3 to 2006 (%)
2009年
Year 2009
2006—2009年增长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6 to 2009 (%)
2000—2009年增长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0 to 2009 (%)
五寨 Wuzhai 108 650 110 813 1.99 112 892 1.88 114 626 1.54 5.50
河曲 Hequ 138 781 141 686 2.09 144 376 1.90 146 873 1.73 5.83
吉县 Jixian 97 229 101 803 4.70 103 944 2.10 105 895 1.88 8.91
中阳 Zhongyang 131 821 135 838 3.05 139 344 2.58 141 728 1.71 7.52
离石 Lishi 235 405 238 071 1.13 247 428 3.93 252 065 1.87 7.08
合计 Total 711 886 728 211 12.96 747 984 12.39 761 187 8.73 34.84
平均 Average 142 377 145 642 2.29 149 597 2.72 152 237 1.77 6.93

第 3期 赵艺学: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发展与保障问题分析 383


表 5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区典型县域粮食产量变化
Table 5 Changes of grain output in counties with 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or grass lands in Western Region of Shanxi Province
县域
County
2000年
Year 2000
(kg·hm−2)
2003年
Year 2003
(kg·hm−2)
2000—2003年增长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0 to 2003 (%)
2006年
Year 2006
(kg·hm−2)
2003—2006年增长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3 to 2006 (%)
2009年
Year 2009
(kg·hm−2)
2006—2009年增长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6 to 2009 (%)
2000—2009年增长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0 to 2009 (%)
五寨 Wuzhai 1 030.6 1 498.2 45.37 2347.5 56.69 2 700.0 15.02 161.98
河曲 Hequ 428.8 2 012.9 369.43 1 986.0 −1.34 1 942.0 −2.23 352.89
吉县 Jixian 1 309.8 2 692.1 105.54 2 399.2 −10.88 1 892.6 −21.12 44.50
中阳 Zhongyang 498.8 921.4 84.72 1 681.7 82.52 2 187.2 30.06 338.49
离石 Lishi 657.0 931.4 41.77 743.7 −20.15 1 236.3 66.24 88.17
合计 Total 3 925.0 8 056.0 646.83 9 158.1 106.84 9 958.1 87.97 986.03
平均 Average 785.0 1 611.2 105.25 1 831.6 13.68 1 991.6 8.74 153.71

表 6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区典型县域人均粮食产量变化情况
Table 6 Change of grain for each person in counties with 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or grass lands in Western Region of Shanxi Province
县域
County
2000年
Year 2000
(kg·person−1)
2003年
Year 2003
(kg·person−1)
2000—2003年
增长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0 to 2003 (%)
2006年
Year 2006
(kg·person−1)
2003—2006年
增长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3 to 2006 (%)
2009年
Year 2009
(kg·person−1)
2006—2009年
增长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6 to 2009 (%)
2000—2009年
增长率
Increasing rate from
2000 to 2009 (%)
五寨 Wuzhai 375.7 433.3 15.33 743.2 71.52 850.6 14.45 126.40
河曲 Hequ 144.0 362.7 151.88 347.0 −4.33 362.0 4.32 151.39
吉县 Jixian 339.7 453.3 33.44 420.7 −7.19 332.9 −20.87 −2.00
中阳 Zhongyang 102.9 75.3 −26.82 110.4 46.61 152.8 38.41 48.49
离石 Lishi 78.6 35.6 −54.71 47.2 32.58 79.4 68.22 1.02
平均 Average 208.2 272.0 30.68 333.7 22.67 355.5 6.55 70.79

后续产业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果具有坚实的物质
(粮食)基础, 也反映出退耕区耕地质量不断提高的
趋势。
3 讨论与结论
3.1 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但仍需
对其他后续产业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从山西省西山地区随机选定了 5 个典型县
区, 以传统的并叠加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作用的林
牧业作为后续产业分析的对象, 发现山西省西山地
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针对学术界
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成果持续发展的种种担忧, 尤
其是粮食问题的过虑, 通过分析, 这种情况目前在山
西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区成果的维护和发展中尚
不存在, 这对维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及其生态环境
建设的效益, 持续发展后续产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事实上, 退耕还林还草过程所产生的后续产业,
不仅仅是林牧业, 如本文提到的中药材种植、畜牧
业发展中的产业链加长—— 生物能源沼气的利用等
等, 都是退耕还林还草的后续产业, 这些产业均对
区域经济增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对维护、
保障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果, 保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所造就的优良的生态环境, 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值
得对这类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3.2 粮食问题目前有所保障, 但部分区域仍存在粮
食短缺问题, 维护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发展后
续产业仍任重而道远
本文对退耕还林还草典型县区的人均粮食拥有
量进行分析, 从总体上看, 本文选定的典型县区人
均粮食拥有量处在不断增长的过程, 这对维护、保
障和发展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是一个极好的信
号。但从选定典型县区的个案情况看, 部分县区在
一定时段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等项目为负增率 ,
反映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维护和保障, 以及后续
产业发展的艰巨性等问题。对典型县区耕地趋势的
变化分析, 尽管目前退耕区耕地质量不断提高, 耕
地不断减少仍反映出维护、保障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成果、保障和发展后续产业尚存在一个潜在的危险
信号。因此, 要把维护、保障和发展退耕还林还草
后续产业同保护区域耕地面积、粮食安全统筹考虑。
参考文献
[1] 施俊美 . 对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思考[J].
林业调查规划, 2009, 34(3): 114–116
[2] 孟全省 , 谭鹏 , 靳爱仙 . 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
思考[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 20(4): 181–185
[3] 李杰军. 新疆干旱风沙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林药模式的推
广应用[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4, 23(4): 3–5
[4] 高海清 , 李世平 .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与农村沼气池建设的
二重性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09(1): 185–188
[5] 左菁. 质疑《退耕还林条例》补助年限之规定[J]. 时代法学,
2006, 4(1): 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