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omparative study on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rape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and mulching patterns

油菜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产量与效益的比较研究



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年 11月 第 19卷 第 6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Nov. 2011, 19(6): 1313−1318


* 中央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资助
** 通讯作者: 闫志利(1963~), 男,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生态生理研究。E-mail: zhili310@tom.com
张东昱(1965~), 男, 高级农艺师, 主要从事作物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E-mail: zdy6508zdy@sina.com
收稿日期: 2011-03-29 接受日期: 2011-07-05
DOI: 10.3724/SP.J.1011.2011.01313
油菜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产量与效益的比较研究*
张东昱1 赵东霞2 闫志利3** 牛俊义2 范宏伟4 张艳明2 俞兴芳2
(1. 甘肃省张掖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张掖 735000; 2.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兰州 730070;
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秦皇岛 066004; 4. 甘肃省民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民乐 734500)
摘 要 西部地区是我国油菜的主产区, 干旱是该地区油菜高产的主要制约因子。为寻求适宜西北沿山干旱
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油菜抗旱栽培技术, 选膜侧沟播、半膜覆盖平播、全膜覆盖平播、麦秸覆盖平播和全膜覆
盖沟播 5种地表覆盖栽培方式, 与常规露地平播种植方法进行了植株形态、产量和效益比较。结果表明: 不同
地表覆盖栽培方式对油菜株高、茎粗、主花序长度、单株分枝数量、角果数等性状产生较大影响。除麦秸覆
盖平播外, 全膜覆盖平播、全膜覆盖沟播、膜侧沟播和半膜覆盖平播均能显著提高油菜的株高、茎粗和主花
序长度; 全膜覆盖平播和全膜覆盖沟播可有效地促进油菜植株的一次分枝, 而半膜覆盖平播、膜侧沟播和麦秸
覆盖平播无明显作用; 地表覆盖处理抑制了油菜的二次分枝。全膜覆盖沟播、全膜覆盖平播、膜侧沟播和半
膜覆盖平播均促进了油菜单株角果数的增多, 而膜侧沟播、麦草覆盖平播、半膜覆盖平播提高了油菜角粒数,
全膜覆盖沟播、全膜覆盖平播、膜侧沟播、麦秸覆盖平播降低了油菜千粒重。采用全膜覆盖沟播、全膜覆盖
平播、膜侧沟播栽培油菜, 产量分别达 2 111.25 kg·hm−2、2 017.95 kg·hm−2和 1 934.70 kg·hm−2, 比常规露地平
播增产 52.16 %、45.44 %和 39.44 %; 纯经济效益分别达 1 985.85元·hm−2、1 868.55元·hm−2和 1 495.20元·hm−2,
比常规露地平播高 2.22倍、2.03倍和 1.43倍。半膜覆盖平播、麦秸覆盖平播产量及效益均显著低于常规露地
平播。因此, 我国西北沿山旱作区采用全膜覆盖沟播、全膜覆盖平播、膜侧沟播等 3种栽培方式种植油菜, 可
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为理想的经济收入, 应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西北沿山旱作区 油菜 地表覆盖 播种方式 植株形态 产量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1)06-1313-06
Comparative study on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rape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and mulching patterns
ZHANG Dong-Yu1, ZHAO Dong-Xia2, YAN Zhi-Li3, NIU Jun-Yi2, FAN Hong-Wei4,
ZHANG Yan-Ming2, YU Xing-Fang2
(1. Zhangye Cash Crop Technique Popularization Station of Gansu Province, Zhangye 735000, China; 2. College of Agronom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3.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4. Minl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Center of Gansu Province, Minle 734500, China)
Abstract To establish drought-resistant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rape (Brassica napus) in dry mountainous lands of the West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rape under five mulching/planting treatme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an field experi-
ment using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as the control. The treatments included furrow planting with plastic-film-covered ridges (FURP),
flat planting with half plastic-film mulch (FLHP), flat planting with complete plastic-film mulch (FLOP), flat planting with
wheat-straw mulch (FLW) and furrow planting with plastic-film-covered furrows/ridges (FUFRP). Result showed that FLOP, FUFRP,
FURP and FLH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ape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 and length of main inflorescence. While FLOP and FUFRP
promoted first branching of rape, FLHP, FURP and FLW inhibited it. The five mulching/planting treatments unduly affected secon-
dary branching of rape. Whereas FUFRP, FLOP, FURP and FLHP increased pod number per plant; FURP, FLW and FLHP increased
grain number per pod. There were notable negative effects of FUFRP, FLOP, FURP and FLW on the 1000-grain weight of rape. Ac-
131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第 19卷


tual yields of FUFRP, FLOP and FURP were 2 111.25 kg·hm−2, 2 017.95 kg·hm−2 and 1 934.70 kg·hm−2, respectively representing an
increase of 52.16%, 45.44% and 39.44% over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Net economic benefits of FUFRP, FLOP and FURP were 1
985.85 Yuan·hm−2、1 868.55 Yuan·hm−2 and 1 495.20 Yuan·hm−2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2.22, 2.03 and 1.43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Yields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FLHP and FLW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in dry mountainous lands of the West China, FUFRP, FLOP and FURP were suitable mulching
and planting patterns for rape cultivation. In terms of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outputs of these cultivation patter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patterns of cultivation.
Key words Dry mountainous land in the West China, Rape, Field mulch, Planting pattern, Plant characteristic, Yield, Eco-
nomic benefit
(Received Mar. 29, 2011; accepted Jul. 5, 2011)
我国油菜(Brassica napus)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
世界首位, 常年种植面积在 730×104 hm2, 占全国油
料作物种植总面积的 1/3, 总产约 1 000×104 t。我国
是油菜消费大国, 每年需要进口油菜籽 150×104 t左
右平衡市场供应[1]。我国西部地区是全国油菜的主
产区, 其光、温等气候特点与春油菜的生物学特性
相适应, 有效地保证了油菜优良品质的形成和生产
优势地位的确立[2]。但总体上看, 该区域油菜生产仍
存在经常受干旱因素制约、产量不稳定等不足。充
分挖掘该区域油菜的生产潜力, 深入研究和大力推
广抗旱栽培模式, 对提高油菜产量、满足市场供应、
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表覆盖作为一项有效的旱作增产技术, 在我
国有着较快的普及速度。目前,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
上地膜覆盖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3]。谢驾阳等[4]研究
认为, 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最具推广应用价值。黄
爱斌 [5]在传统地膜覆盖平作方式的基础上, 研究提
出了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技术, 生产上应用取
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前人研究[6−10]表明, 地膜覆盖
平作和垄膜沟种等种植方式均能明显地改善农田土
壤水温生态条件,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提高作物产
量。王维等[11]认为秸秆覆盖可有效地培肥土壤, 减
少水土流失, 具有蓄水节水、调节土壤温度、抑制
农田杂草之功效。有关油菜覆盖栽培的研究也取得
较大进展。景军胜等[12]就旱地油菜膜上穴播、膜侧
沟播、膜内沟播 3 种栽培方式的增产机理和生长发
育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 认为 3 种栽培方式能较好
地协调田间蓄水和供水的关系, 提高油菜对水分的
利用率, 增产效果明显, 不同区域可选择应用。赵小
蓉等[13]研究认为, 秸秆覆盖栽培可提高土壤含水率
4.7%~29.8%, 提高产量 3.3%~14.2%。武军艳等 [14]
研究了地膜覆盖、土覆盖和农家肥覆盖冬油菜的越
冬率、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任军荣等[15]研究了旱
地油菜地膜覆盖栽培的水热效应。有关在同一地域
内, 各种地表覆盖栽培方式对春油菜植株性状、产
量和效益影响的研究尚少见报道。
依据我国西北沿山干旱区的地理气候特点, 本
研究选择膜侧沟播、半膜覆盖平播、全膜覆盖平播、
全膜覆盖沟播和麦秸覆盖平播 5 种油菜地表覆盖栽
培方式, 以传统的常规露地平播为对照, 比较了植
株性状和产量、效益, 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
评价, 旨在探求适宜西北沿山干旱区自然气候条件
的油菜地表覆盖栽培方式, 为实现油菜的高产、稳
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油菜品种为“青杂 3号”, 是目前青海、新疆、
甘肃、陕西等省区广泛种植的油菜品种, 由青海省农
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选育, 甘肃省张掖市
民乐县农业局提供, 属春性“双低”甘蓝型、早熟品种。
供试地膜为聚乙烯吹塑农用微膜, 厚度 0.008 mm,
由甘肃省天水天宝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 2010年 5~9月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南
丰乡永丰村民乐县农业局试验基地进行。该基地海
拔 3 308 m, 年平均降雨量 295.6 mm, 年平均气温 5
℃, 无霜期为 152 d。试验期 5~9 月降雨量分别为
60.3 mm、23.6 mm、77.3 mm、37.9 mm、84.7 mm。
试验设 6个处理。膜侧沟播(也称膜侧种植): 人工
起垄, 垄高 6 cm, 垄底宽 20 cm, 垄间距 20 cm。选用
35 cm 宽地膜覆盖垄面, 膜两侧沟内播种油菜, 株距
15 cm。半膜覆盖平播(简称半膜平作): 选用 80 cm宽
地膜, 每隔 40 cm 覆盖田面 60 cm, 膜面播种油菜,
株距 15 cm, 行距 20 cm。全膜覆盖平播(简称全膜平
作): 选用 120 cm宽地膜覆盖于整个地面, 膜面播种
油菜, 株距 15 cm, 行距 20 cm。麦秸覆盖平播(简称
麦草覆盖): 先采用普通露地栽培方法播种油菜, 株
距 15 cm, 行距 20 cm; 5叶期定苗后, 用 5 cm左右
的麦秸 8 250 kg·hm−2覆盖行间。全膜覆盖沟播(简称
全膜垄作): 人工起垄, 垄高 6 cm, 垄底宽 20 cm, 垄
间距 20 cm, 选用 120 cm宽地膜覆盖于起垄后的地
第 6期 张东昱等: 油菜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产量与效益的比较研究 1315


面上, 地膜间相互相接在垄脊处; 垄沟内播种油菜,
株距 15 cm。常规露地平播(简称露地种植, CK): 采
用传统常规露地油菜种植方法, 行距 20 cm, 株距
15 cm。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 3 m×
7 m, 3次重复。5月 9日起垄、覆膜、播种, 播深 3~4
cm, 每穴播种子 3~4 粒。播前施入碳酸氢铵、过磷
酸钙各 750 kg·hm−2 作基肥 , 施入磷酸二氢铵 75
kg·hm−2、硼砂 30 kg·hm−2作种肥。6月 21日(油菜长
到 4~5 片真叶时)结合人工间苗除草 1 次, 定苗。8
月 11日每公顷采用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300~600
mL用水稀释至 30 kg喷雾 1次, 用以防治菜青虫、
小菜蛾、芜菁叶蛾等虫害。9 月 8 日实收各小区菜
籽产量晒干计产。所有处理在油菜生长期间均未灌
水和追肥。
1.3 测定项目
油菜成熟后、收获前每处理取样 15株进行室内
考种, 测定株高、茎粗、主花序长度、单株有效分
枝数(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角果长、单株角果
数、每角籽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等指标。试验
过程中记载各处理的物资投入和用工投入等情况。
所用 1个工位按劳动作业 8 h、30元·h−1计算, 所用
麦秸按覆盖 8 250 kg·hm−2、价值 375元·hm−2计算, 所
用地膜等农用物资按市场实际购买价格计算。单位
面积产值按油菜籽价格 3.80元·kg−1计算。
1.4 数据分析
利用 EXCEL 2003 对所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利用 SPSS 17.0 对各处理植
株性状及产量状况进行显著性测验。
采用邹冬生等[16]的综合评分法, 对各地表覆盖
栽培方式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具体方法为: 依据试
验中积累的物资投入、用工投入及实际产量等数据,
计算单位面积产值、净产值、纯经济收入、成本产
值率、资金产值率、成本净产率、投资净产率、成
本利润率、投资利润率、劳动生产率、劳动净产率
等 10 项综合评价指标, 并按以上 10 个指标的顺序
分别赋予 10、12、10、8、8、8、8、8、10、10 的
权重, 而后以权重乘以标准数据求得各处理指标的
评分 , 各处理指标评分之和即为经济效益综合评
分。标准数据计算公式为: Bij=Xij/Xjmax。式中, Bij
为标准化数据, Xij为原数据, Xjmax为各处理某个指
标的最大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对油菜植株形态的影响
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处理油菜的主要植株形
态指标株高、茎粗、主花序长度及单株一次、二次
分枝数如表 1 所示。由表 1 可知, 全膜平作、全膜
垄作、膜侧种植和半膜平作能显著促进油菜株高、
茎粗和主花序长度的增加。4 个处理株高分别比对
照显著增加 19.96%、18.74%、13.71%和 7.04%(P<
0.01), 茎粗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 28.77%、16.99%、
12.13%和 3.75%(P<0.01), 主花序长度分别比对照显
著增加 40.81%、36.04%、29.74%和 3.32%(P<0.01)。
麦草覆盖抑制了油菜株高、茎粗、主花序长度的增
加, 分别比对照降低 1.03%、4.22%和 1.43%。其中,
株高与对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茎粗与对照表现出
显著差异(P<0.01), 主花序长度与对照表现出显著
差异(P<0.05), 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各处理油菜单株一次分枝数的变化区间为
2.27~3.17个。全膜平作和全膜垄作 2个处理油菜单
株一次分枝数分别达到 3.17个和 3.13个, 比对照显
著增加 16.12%和 14.65%(P<0.05), 但均未达到极显
著水平(P<0.01), 说明全膜覆盖栽培对油菜植株一
次分枝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半膜平作油菜单株一次
分枝数为 2.60 个, 膜侧种植与麦草覆盖油菜单株一

表 1 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油菜植株形态指标
Table 1 Plant characters of rape under different mulching/planting patterns treatments
单株分枝数 Number of branches 处理
Treatment
株高
Plant height
(cm)
茎粗
Stem diameter
(cm)
主花序长度
Length of main inflorescence
(cm)
一次
First branching
二次
Second branching
FURP 102.88±4.45Bb 0.57±0.01Cc 50.04±0.16Cc 2.27±0.12Aab 0.27±0.12Ccd
FLHP 96.85±0.64Cc 0.52±0.01Dd 39.85±0.22Dd 2.60±0.20Aab 0.20±0.00Cd
FLOP 108.54±0.61Aa 0.65±0.00Aa 54.31±0.19Aa 3.17±0.05Aa 0.60±0.00Bb
FLW 89.55±0.39Dd 0.48±0.00Ff 38.02±0.20Ef 2.27±0.12Aab 0.40±0.00BCc
FUFRP 107.44±0.40ABa 0.59±0.01Bb 52.47±0.36Bb 3.13±0.12Aa 1.00±0.20Aa
CK 90.48±0.21Dd 0.50±0.01Ee 38.57±0.46Ee 2.73±1.27Ab 0.87±0.12Aa
FURP: 膜侧种植 Furrow planting with plastic-film-covered ridges; FLHP: 半膜平作 Flat planting with half plastic-film mulch; FLOP: 全膜
平作 Flat planting with overall plastic-film mulch; FLW: 麦草覆盖 Flat planting with wheat-straw mulch; FUFRP: 全膜覆盖沟播 Furrow planting
with plastic-film-covered furrows/ridges. 各项指标为 15株平均结果, 不同大、小写字母代表 P<0.01和 P<0.05水平差异显著 The data are means
of 15 plants. Different capital and small letter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P < 0.01 and P < 0.05 levels respectively. 下同 The same below.
131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第 19卷



次分枝数均为 2.27 个, 这 3 个处理均与对照未表现
出显著差异; 各处理油菜单株二次分枝数的变化区
间为 0.20~1.0 个; 除全膜垄作处理与对照相比未表
现出显著差异外, 其余 4 个处理二次分枝数均显著
低于对照(P<0.01), 说明地表覆盖抑制了油菜植株
的二次分枝。
2.2 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
因素的影响
各处理实测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 3因子(单株角
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测定结果如表 2所示。由表
2 可知 , 各处理油菜单株角果数的变化区间为
38.93~78.53个。全膜垄作、全膜平作、膜侧种植、
半膜平作油菜单株角果数分别达到 78.53 个、76.33
个、64.40个和 53.40个, 比对照显著增加 62.93%、
58.36%、33.61%和 10.79%(P<0.01)。说明全膜垄作、
全膜平作、膜侧种植、半膜平作 4 种栽培方式均能
促进油菜单株角果数的增多。麦草覆盖油菜单株角
果数为 38.93个, 显著低于对照 19.23%(P<0.01)。说
明麦草覆盖显著抑制了油菜单株角果数的增加。
各处理油菜角粒数的变化区间为 24.67~29.17
粒。膜侧种植、麦草覆盖、半膜平作油菜角粒数分
别为 29.17粒、28.60粒、26.30粒, 比对照显著增加
15.30%(P<0.01)、13.04%(P<0.01)、3.95%(P<0.05)。
说明膜侧种植、麦草覆盖、半膜平作 3 种栽培方式
可促进油菜角粒数的增加; 全膜垄作和全膜平作油
菜角粒数分别为 24.73粒和 24.67粒, 与对照均未表
现出显著差异。说明全膜垄作和全膜平作栽培方式
对油菜角粒数的影响较小。
各处理千粒重的变化区间为 3.372~3.798 g。半
膜平作油菜千粒重为 3.787 g, 与对照未表现出显著
差异, 说明半膜平作栽培方式未对油菜千粒重造成
影响; 全膜垄作、全膜平作、膜侧种植、麦草覆盖 4
种处理千粒重分别为 3.546 g、3.541 g、3.436 g、3.372
g, 显著低于对照 6.62%、6.74%、9.51%和 11.21%(P<
0.01), 说明全膜垄作、全膜平作、膜侧种植、麦草
覆盖等 4种栽培方式显著降低了油菜千粒重。
各处理单株实际产量(考种测得)为 3.37~6.34 g。
全膜垄作、全膜平作、膜侧种植、半膜平作油菜单
株产量分别为 6.34 g、6.06 g、5.81 g、4.84 g, 分别
比对照显著增加 52.04%、45.32%、39.33%、16.07%
(P<0.01)。说明全膜垄作、全膜平作、膜侧种植、半
膜平作等 4种栽培方式能显著提高油菜的单株产量;
麦草覆盖油菜单株产量仅为 3.37 g, 比对照显著降
低 19.19%(P<0.01)。说明麦草覆盖栽培方式显著降
低了油菜单株产量。
由小区实际产量计算而得的单位面积实际产量
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全膜垄作>全膜平作>膜侧种植>
露地种植>麦草覆盖>半膜平作。全膜垄作、全膜平作
和膜侧种植油菜实际产量分别达到 2 111.25 kg·hm−2、
2 017.95 kg·hm−2和 1 934.70 kg·hm−2, 比对照显著增
产 52.16%、45.44%和 39.44%(P<0.01)。说明全膜垄
作、全膜平作和膜侧种植 3种栽培方式均可有效提高
油菜单位面积产量。麦草覆盖和半膜平作油菜实际产
量分别为 1 123.35 kg·hm−2和 965.55 kg·hm−2, 比对照
显著减产 19.04%和 30.41%(P< 0.01)。说明麦草覆盖
和半膜平作栽培方式降低了油菜单位面积产量。
综合分析可见, 半膜平作油菜单株产量高于对
照, 但其单位面积产量却低于对照, 这是由于该处
理造成 40%的田面没有利用, 种植密度仅为 19.95
万株·hm−2, 明显低于其他处理 33.3 万株·hm−2 所造
成的; 麦草覆盖油菜单位面积产量较低, 是由于其
单株产量较低所引起; 全膜垄作和全膜平作油菜千
粒重虽低于对照, 但 2 个处理的单株角果数较多,
仍然获得了较高的单株产量。相反, 麦草覆盖虽具
有较高的角粒数, 但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较低, 导
致其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这
说明单株角果数是影响油菜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 ;
半膜平作处理单株产量虽显著高于对照, 但由于其
种植密度过低, 单位面积产量仍显著低于对照。说
明适宜的种植密度是获得油菜高产的基础。

表 2 油菜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产量
Table 2 Yield component and actual output of rape under different mulching/planting patterns treatments
实际产量 Actual output 处理
Treatment
单株角果数
Pod number per plant
角粒数
Seed number per pod
千粒重
1000-grain weight (g) 单株 Per plant (g) 单位面积 Per unit area (kg·hm−2)
FURP 64.40±0.29Cc 29.17±0.25Aa 3.434±0.007Dd 5.81±0.06Bc 1 934.70±20.85Cc
FLHP 53.40±0.21Dd 26.30±0.10Bb 3.787±0.005Aa 4.84±0.24Cd 965.55±48.60Ff
FLOP 76.33±1.03Bb 24.67±0.25Cc 3.521±0.103Cc 6.06±0.05ABb 2 017.95±15.15Bb
FLW 38.93±0.25Ff 28.60±0.25Aa 3.372±0.105Ee 3.37±0.07Ef 1 123.35±22.65Ee
FUFRP 78.53±0.44Aa 24.73±0.45Cc 3.546±0.006Bb 6.34±0.09Aa 2 111.25±28.35Aa
CK 48.20±1.02Ee 25.30±0.76BCc 3.798±0.125Aa 4.17±0.05De 1 387.50±15.75Dd

第 6期 张东昱等: 油菜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产量与效益的比较研究 1317


2.3 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评价
各处理的物资、用工投入和总投入及产值、纯
经济收入和经济效益综合评分列于表 3。由表 3 可
知, 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处理的总投入和经济收
益状况存在较大差别。各处理物资投入的变化区间
为 2 436.74~3 066.75元·hm−2, 用工投入的变化区间
为 2 220.00~2 970.00元·hm−2, 纯经济收入的变化区
间为−1 816.05~1985.85元·hm−2。

表 3 油菜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比较
Table 3 Economic benefits of rape under different mulching/planting patterns treatments
处理
Treatment
产值
Output value
(Yuan·hm−2)
物资投入
Materials input
(Yuan·hm−2)
用工投入
Amount of labor used
(Yuan·hm−2)
总投入
Total input
(Yuan·hm−2)
纯经济收入
Pure income
(Yuan·hm−2)
经济效益综合评分
Economic benefits
(points)
FURP 7 351.95 2 886.75 2 760.00 5 856.75 1 495.20 88.72
FLHP 3 661.95 2 808.00 2 670.00 5 478.00 −1 816.05 −0.53
FLOP 7 668.30 2 964.74 2 970.00 5 799.75 1 868.55 97.56
FLW 4 268.55 2 811.75 2 685.00 5 496.75 −1 228.20 15.43
FUFRP 8 022.60 3 066.75 2 970.00 6 036.75 1 985.85 100.00
CK 5 273.40 2 436.74 2 220.00 4 656.75 616.65 64.48
肥料投入按市场实际购买价折算, 种子投入按市场价 35元·kg−1折算。Fertilizer fee was calculated with the actual price in the market. Seeds
fee was calculated with the market price 35 Yuan·kg−1.

采用全膜垄作栽培方式种植油菜, 获纯经济收
入 1 985.85元·hm−2, 是对照的 2.22倍; 若非雇工种
植 , 连同劳务收入在内 , 可获经济收入 4 955.85
元·hm−2, 是对照的 1.56倍。采用全膜平作栽培方式
可获纯经济收入 1 868.55元·hm−2, 比对照增加 1.03
倍; 若非雇工种植 , 连同劳务收入在内 , 可获经济
收入 4 703.55元·hm−2, 是对照的 1.48倍。采用膜侧
种植栽培方式可获纯经济效益 1 459.20元·hm−2, 比
对照增加 0.55 倍; 若非雇工种植, 连同劳务收入在
内, 可获经济效益 4 465.20 元·hm−2, 是对照的 1.40
倍。而采用半膜平作和麦草覆盖栽培方式种植油菜,
若雇工种植, 将分别亏损 1 816.05元·hm−2和 1 228.2
元·hm−2; 若非雇工种植, 应用半膜平作和麦草覆盖
栽培方式种植油菜只能分别获取经济收入 853.95
元·hm−2和 1 456.80元·hm−2。
各种地表覆盖栽培方式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综
合评价结果表明 , 全膜垄作栽培方式获综合评价
100分, 说明是地表覆盖栽培油菜的最优技术; 全膜
平作栽培方式次之, 综合评价得分 97.56分; 膜侧种
植栽培方式位居第 3, 综合评价得分 88.72分。以上
3 种抗旱栽培方式的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 可在生
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而麦草覆盖栽培方式仅为
15.43 分, 远低于对照 64.48 分, 仅就提高油菜产量
而言, 不宜在生产上提倡应用。半膜平作栽培方式
也评价为负分 , 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体系研究 ,
加大种植密度, 否则也不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3 讨论与结论
前人研究结果表明 , 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 ,
均会对作物生长性状产生较大影响[7−8,11]。本研究结
果表明, 全膜平作、全膜垄作、膜侧种植和半膜平
作等 4 种油菜栽培方式, 可有效地促进株高、加大
茎粗、增加主花序长度和单株角果数。其中, 单株
角果数的增加为提高油菜产量奠定了有利基础。而
麦草覆盖对油菜株高、主花序长度和单株角果数等
形状表现产生了抑制作用。傅寿仲等[17]提出, 提高
油菜单位面积产量, 须从改善油菜群体茎枝配置入
手 , 培育粗壮的茎枝系统 , 并以一次分枝为主 , 适
当利用二次分枝, 保持群体适宜的总茎枝数, 进而
提高有效分枝的比例。本研究结果表明, 全膜平作
和全膜垄作 2 种全膜覆盖栽培方式对油菜植株一次
分枝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他地表覆盖栽培方式并
无明显作用。各种地表覆盖栽培方式均对油菜植株
的二次分枝产生了抑制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 膜侧种植、麦草覆盖、半膜
平作等 3 种栽培方式可促进油菜角粒数的增加, 而
全膜垄作和全膜平作等全膜覆盖栽培方式对油菜角
粒数的影响较小, 全膜垄作、全膜平作、膜侧种植、
麦草覆盖等 4 种栽培方式显著降低了油菜千粒重,
这与黄爱斌[5]和杜春雄等[18]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
其原因可能与本试验后期没有追施肥料, 地表覆盖
改善了土壤环境 , 导致油菜生长前期生理活动旺
盛、吸肥能力强, 后期脱肥、根系活力下降、容易
早衰等有关[3]。但由于油菜产量构成因子的协同作
用, 全膜垄作、全膜平作、膜侧种植、半膜平作等 4
种栽培方式最终仍显著提高了油菜的单株产量。
沈熙等[19]研究认为, 地膜覆盖种植油菜可有效
提高地温 3.6 , ℃ 促进了油菜早生快发。同时, 还具
1318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第 19卷


有明显的保墒提墒、平衡土壤水分、保肥增效、封
闭杂草、减轻病害等作用。邢胜利等[3]认为, 一些地
方出现地膜覆盖增产不增收、甚至减产的现象, 与
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密切相关, 推广应用地膜
覆盖栽培技术, 必须科学确定其适宜区域。本研究
结果表明, 我国西部沿山旱作区油菜生产实施地膜
覆盖技术, 无论是起垄、平作还是膜侧种植, 均可有
效提高油菜单位面积产量, 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半膜平作栽培方式虽能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 但由
于其种植密度过低, 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效益仍不
尽理想, 今后应进一步研究改进措施, 保证田间足
够的种植密度。肖继兵等[20]研究认为, 作物秸秆覆
盖可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 提高降水利用率和土
壤水分利用率, 增产效果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 麦
草覆盖栽培方式虽然提高了油菜角粒数, 但显著降
低了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 最终导致油菜减产。分
析其原因, 可能与覆盖麦草时油菜幼苗仅处于 4~5
叶阶段, 覆盖的麦草对幼苗产生了损伤有关; 也可
能是由于用干燥的麦草覆盖田面, 麦草吸收了有限
的土壤水分, 对幼苗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所致。因
此, 可初步判定, 麦草覆盖栽培方式只能运用于玉
米等幼苗相对较大、较壮的作物, 不适应于油菜等
幼苗较小、较弱的作物。
各种地表覆盖方式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评价结
果表明, 我国西北沿山旱作区采用全膜垄作、全膜
平作、膜侧种植等 3 种栽培方式种植油菜, 可获得
较高的产量和较为理想的经济收入, 应在生产上大
面积推广应用。麦草覆盖方式种植油菜产量低、效
益差, 仅就提高油菜产量而言, 不宜在生产上推广
应用。半膜平作方式种植油菜虽具有较高的单株产
量, 但由于种植密度过低, 单位面积产量及经济效
益也不尽理想, 今后应进一步研究改进措施。全面
提升我国西部地区的油菜产量 , 还涉及到种子选
育、配方施肥等多项措施, 今后应因地制宜, 进一步
加强与地表覆盖栽培方式相配套的农艺措施的研究
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冬晓 . 我国油菜生产的发展与展望[J]. 中国油料作物学
报, 2001, 23(4): 79–81
[2] 田正科 . 油菜在我国西部农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J]. 青
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 20(6): 42–46
[3] 邢胜利 , 魏延安 , 李思训 . 陕西省农作物地膜栽培发展现
状与展望[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2, 20(1): 10–13
[4] 谢驾阳 , 王朝辉 , 李生秀 . 地表覆草和覆膜对西北旱地土
壤有机碳氮和生物活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0, 30(24):
6781–6786
[5] 黄爱斌. 半干旱地区农作物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试验
示范研究[J]. 榆林学院学报, 2009, 19(2): 12–13, 16
[6] Mahajan G, Sharda R, Kumar A, et al. Effect of plastic mulch
on economizing irrigation water and weed control in baby
corn sown by different methods[J]. African Journal of Agri-
cultural Research, 2007, 2(1): 19–26
[7] 李尚中, 王勇, 樊廷录, 等. 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的水温
及增产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5): 922–931
[8] Mamkagh A M A. Effect of tillage time and plastic mulch on
growth and yield of okra (Abelmoschus esculentus) grown
under rain-fed condi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
culture & Biology, 2009, 11(4): 453–457
[9] Ndubuisi M 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n ultisol under plastic
film and no-mulches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yield of maize[J].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 2009, 5(5): 25–30
[10] El-Nemr M A. Effect of mulch types on soi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cucum-
ber plants[J].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Research, 2006,
2(2): 67–73
[11] 王维, 郑曙峰, 路曦结, 等. 农田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18): 8343–8346
[12] 景军胜 , 董振生 , 张修森 . 旱地油菜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研
究初报[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0, 18(4): 19–24
[13] 赵小蓉, 蒲波, 李浩, 等. 秸秆覆盖栽培对油菜土壤含水率
和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2): 354–358
[14] 武军艳, 孙万仓, 杨杰, 等. 不同覆盖处理对甘肃中部地区
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及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28(3): 96–99
[15] 任军荣 , 杨建利 , 李殿荣 . 旱地油菜地膜覆盖栽培的水热
效应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1, 23(3): 34–37
[16] 邹冬生, 廖桂平. 农业生态学[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132–165
[17] 傅寿仲, 戚存扣, 浦惠明, 等. 中国油菜栽培科学技术的发
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 28(1): 86–91
[18] 杜春雄 , 林正伟 , 储庆龙 . 油菜覆膜栽培[J]. 云南农业科
技, 2001(6): 24–25
[19] 沈熙, 刘军, 曹峻, 等. 油菜覆膜厢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
研究与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 2007, 46(4): 541–543
[20] 肖继兵 , 杨久廷 , 辛宗绪 . 辽西地区秸秆覆盖试验研究[J].
节水灌溉, 2008(2): 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