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sowing date and rate on canopy intercept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and yield of winter wheat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产量的影响



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年 7月 第 17卷 第 4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July 2009, 17(4): 681−685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69B04)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SCX2-YW-N-004)资助
陈素英(1964~), 女,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和作物节水技术研究。E-mail: csy@sjziam.ac.cn
收稿日期: 2008-03-29 接受日期: 2008-07-11
DOI: 10. 3724/SP.J.1011.2009.00681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
辐射和产量的影响*
陈素英 张喜英 毛任钊 王彦梅 孙宏勇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石家庄 050021)
摘 要 小麦适期播种不仅是达到全苗壮苗的关键, 还有利于小麦健壮生长发育, 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措
施。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条件下小麦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TPAR)、叶面积指数(LAI)、冠层截获的
光合有效辐射(IPAR)等的变化及播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叶面积指数和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
随小麦播种时间的推迟而降低, 小麦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随小麦播种时间的推迟而增大。小麦冠层截获
的光合有效辐射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756; 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与叶面积呈显著负
相关, 相关系数为−0.872。小麦产量虽然随播期的推迟呈递减趋势, 但 10 月 20 日之前播种的小麦产量间无显
著差异。因此, 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一年两熟区, 可相应推迟小麦的播种时间, 尽量延长上茬玉米的生长期, 以
实现两茬作物的均衡增产。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 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 叶面积指数 小麦-玉米轮作
中图分类号: S1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09)04-0681-05
Effect of sowing date and rate on canopy intercept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and yield of winter wheat
CHEN Su-Ying, ZHANG Xi-Ying, MAO Ren-Zhao, WANG Yan-Mei, SUN Hong-Yong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21, China)
Abstract Suitable sowing time of winter wheat is a key to full and strong development of young plants and high yield. Transmitt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TPAR), leaf area index (LAI), intercept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IPAR) and yield of
winter wheat differ with sowing date and sowing rate.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ile LAI and IPAR decrease with late sowing
date, TPAR, on the other hand, increases with late sowing date. IPAR and LAI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756. However, TPAR and LAI hav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872. Wheat
yield decreases with the delayed sowing date. However, sowing seeds before October 20 minimizes differences in wheat yield with
different sowing date. Yield is enhanced via rational postponement of sowing date of wheat. It as well extends development period of
corn in winter wheat-summer corn crop rotation system.
Key words Winter wheat, Sowing date, Transmitt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Intercept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Leaf area index, Winter wheat-summer corn crop rotation
(Received March 29, 2008; accepted July 11, 2008)
随着气候变暖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适当推迟
冬小麦的播种时间, 延长夏玉米的生育期, 对缓和
一年两作区上下茬作物争时间的矛盾, 实现两茬作
物的均衡增产具有重要意义[1]。陈英惠等[2]的研究表
明, 与 20世纪 80年代相比, 冬小麦最适播种日平均
气温达 16~18 ℃的时间已从 10 月初向后推迟了 1
周左右, 暖冬气候的出现, 改变了小麦在冬季的生
长发育状况, 使之与传统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相矛
682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第 17卷


盾[3]。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从
传统的畜力耕作到现在的机械化作业, 冬小麦的播
种时间已经缩短 5~7 d。因此, 进行冬小麦播期的试
验, 可为合理安排上下茬的接茬问题, 延长夏季作物
的生育期, 实现两茬作物的均衡增产提供依据[4]。
关于播期对冬小麦生长的研究已经很多, 结果
表明, 在播量相同的条件下,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播
期的推迟, 每穗的小穗数、穗粒数、单株产量间差
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5], 小麦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
而下降[6−8]。一般认为, 积温的减少是晚播小麦减产
的主要原因。推迟小麦播种时间, 会减少小麦分蘖
和千粒重而影响产量的提高[9−12]。华北平原冬小麦
从播种到分蘖需 0 ℃以上积温 300~350 ℃ ,平均
80~100 ℃产生 1 个分蘖。推迟播种会降低积温[13],
因此, 需要增加播量来弥补分蘖减少造成的穗数降
低[14,15]。肖凯等[16]研究表明, 随着小麦播期延迟, 植
株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密度间产量差异增大, 大
密度引起群体较大, 中后期光能截获较多, 产量显
著高于低密度。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播期对积温、
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而对不同播期小麦的光合
有效辐射研究较少。因此, 根据本课题组 2002~2005
年试验结果 [17], 随着小麦播期的推迟, 通过增加播
量可保证各播期单位面积的穗数差异不显著, 使各
播期处理单位面积穗数基本一致, 每一播期的播量
也是根据上述试验结果而设计。本研究主要对不同
播期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和产量进
行分析, 以期为小麦适期播种和上茬夏玉米适期收
获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基本情况
试验于 2006 年 10 月~2007 年 6 月在中国科学
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进行。该站位于东经
114º40′, 北纬 37º50′, 海拔 50.1 m, 属暖温带半湿润
半干旱季风气候 , 光热资源较丰富 , 年总辐射量
5 433 kJ·cm−2, 年日照时数 2 608 h, 年平均气温
12.3 ℃。多年平均降水量 480.7 mm, 且主要集中在
7~9月份, 雨热同期。该站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 地
势 平坦 , 土层深厚 , 土壤类型为褐土 , 质地为壤
土。土壤较肥沃 , 耕层 (0~30 cm)有机质含量
12.0~13.0 g·kg−1, 全氮 0.7~0.8 g·kg−1, 碱解氮 60~
80 mg·kg−1, 速效磷 15~20 mg·kg−1, 速效钾 150~
170 mg·kg−1。0~30 cm土体的平均容重 1.47 g·cm−3,
平均田间持水量(容积)34%。
1.2 试验设计
小区面积 5 m×8 m=40 m2, 小麦品种为冬性品
种“科农 199”, 种植行距为 15 cm, 播种时间从 10
月 5日开始到 10月 30日, 每 5 d作为一个播种时间
处理。为避免单位面积穗数不等引起的不同播期间
小麦产量差异, 保证各播期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基
本一致 , 根据本课题组 2002~2005 年的试验结果 ,
制定了随播期推迟增加播量的试验方案:10月 5日
的播种量为 135 kg·hm−2;10月 5~10日, 每推迟 1 d
播种, 增加播量 7.5 kg·hm−2;10月 10~15日, 每推
迟 1 d播种, 增加播量 11.25 kg·hm−2;10月 15~30
日, 推迟 1 d 播种, 增加播量 15 kg·hm−2。小麦底
肥为 90 kg·hm−2 N和 138 kg·hm−2 P2O5, 春季追肥
172.5 kg·hm−2 N, 在底墒充足条件下播种, 拔节期
和灌浆期各灌 1水。
1.3 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冠层的有效辐射和叶面积指数采用英国 Delta
公司生产的 SUNSCAN 冠层分析系统(SUNSCAN
Canopy Analysis System)测定。冠层截获的光合有
效辐射 (IPAR)可用冠层上下光合有效辐射量之差
计算[18]:
IPAR=PAR−TPAR (1)
式中, PAR为冠层上部的总光合有效辐射, TPAR为
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小麦返青期和拔节期 ,
由于小麦群体较小, 行间距较大, 每个处理随机选
择 3行, 为消除误差, 每行的数据为 3点数据的平均,
即在每两行小麦正中间、左边 1 行小麦的右侧和右
边 1 行小麦的左侧各测定一次, 然后平均。拔节后
期, 由于小麦封垄, 每个处理选择 8行, 在每行的中
间位置测量, 然后平均。为减少测量误差, 根据史泽
艳 [19]等建议顺行测定 , 测量时间控制在上午的
9:00~11:00和下午的 13:00~15:00。
小麦群体的测定。从测定小麦的基本苗开始, 在
1 m双行的固定面积内, 定期测定小麦群体的变化。
小麦产量和考种。小麦成熟时, 各处理随机选
择 40~60 穗小麦考种;各小区单独收获、脱粒, 调
查穗数、粒数、千粒重等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对小麦群体的影响
由图 1 可知, 由于晚播小麦增加了播量, 晚播
小麦基本苗没有减少。10 月 10 日之前播种的小麦
冬季和春季分蘖能力较强, 春季最大群体时单株分
蘖达到 3.5左右, 冬前和春季都形成了较大的群体。
而晚播小麦由于分蘖时间短, 群体基本上是冬前建
立的, 春季后基本没有分蘖。不同播期的成穗数无
明显差异。由于增加了播量, 保证了晚播小麦的成
穗数, 不会因为穗数的减少而减产。
第 4期 陈素英等: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产量的影响 683



图 1 不同播期冬小麦群体的动态变化
Fig. 1 Dynamic changes of winter wheat community under different sowing dates

2.2 播期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作物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的重要
器官, LAI的大小影响光合速率的高低, 决定着产量
的高低[20]。不同播期的 LAI 变化见表 1。表 1 表明,
不同播期的 LAI 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整个生育期
的 LAI均呈抛物线形。即小麦生长初期, LAI比较小,
拔节以后冬小麦逐渐进入旺盛生长期, 开花时, LAI
达到最大 , 随着小麦的成熟 , 生理活动下降 , 下部
叶片逐渐变黄, LAI随之降低。各生育期内 LAI随着
播期的推迟而降低。并且, 小麦生长前期各播期的
LAI差异较显著, 随着小麦的旺盛生长各播期的 LAI
差异减小 , 到成熟前期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又逐渐
加大。
2.3 播期对小麦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量(IPAR)
的影响
光合有效辐射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能量基础[21]。
大量研究表明, 植物的光合产物和累积生物量与冠
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量有密切关系[22]。表 2 为不同
播期和播量对小麦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量(IPAR)
的影响。从小麦整个生育期看, IPAR呈现抛物线形,
与 LAI 的变化相同。各生育时期, 随着播期的推迟
IPAR呈减小趋势。IPAR和 LAI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即 LAI 大的小麦群体, 有利于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
射。图 2是不同播期小麦各生育期的 IPAR与 LAI的

表 1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Tab.1 LAI of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different sowing rates
日期(月-日) Date (month-day) 播种日期(月-日)
Sowing date (month-day) 03-26 04-04 04-13 04-26 05-09 05-25
10-05 2.19a 4.0ab 4.59a 6.31a 5.56a 4.95a
10-10 2.17a 4.17a 4.71a 6.69a 4.75b 5.84b
10-15 1.44b 3.49b 4.13b 5.37b 4.47b 4.95b
10-20 0.81c 2.57c 2.99c 4.77c 4.28b 4.39bc
10-25 0.57cd 2.22cd 3.06c 5.0bc 4.25b 3.95c
10-30 0.32d 1.77d 2.73c 3.99c 4.66b 3.30d
LSD0.05 0.94** 1.49** 1.15** 3.69* 3.27* 3.61*
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达 0.05水平差异显著。*和**分别表示达 0.05和 0.01水平差异显著。下同。Different smal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 and **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and 0.01 level. The same below.

表 2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IPAR)的影响
Tab.2 IPAR of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different sowing rates
日期(月-日) Date (month-day) 播种日期 (月-日)
Sowing date (month-day) 03-26 04-04 04-13 04-26 05-09 05-25
10-05 784.7AB 907.6AB 1 106.0c 1 154.5B 1 461.1D 1 304.3c
10-10 824.1A 966.0A 1 163.9ab 1 156.6B 1 501.4C 1 412.5ab
10-15 660.9B 925.5AB 1 181.6a 1 216.7A 1 606.6A 1 474.9a
10-20 491.1C 855.3B 1 146.5abc 1 007.3A 1 528.1B 1 432.3ab
10-25 358.0CD 822.6BC 1 124.5bc 976.7D 1 458.5D 1 460.1ab
10-30 266.0D 743.8C 1 051.0d 1 080.1C 1 457.5D 1 403.2b
表中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达 0.01水平差异显著。下同。Different capitals in the same column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1 level. The
same below.
68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第 17卷



图 2 IPAR和 LAI的相关关系
Fig. 2 Relationship between IPAR and LAI

相关关系图(n=36), 可以看出 IPAR 和 LAI 呈指数正
相关, 拟合方程为 y=0.552 3e0.001 6x, 拟合系数 R2为
0.667, 相关系数为 0.756, 为极显著正相关。
2.4 播期对冬小麦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量(TPAR)
的影响
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TAPR)是指透过冠层
到达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 与作物的冠层关系
比较密切, 即大的群体和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
较大 , 到达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会相应较小 ,
反之亦然。表 3表明, 生育期内不同处理的 TPAR具
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均呈倒抛物线形, 即随着小麦
生育进程逐渐减小, 抽穗期达到最低点后, 随着成
熟期小麦生长的减弱, TAPR逐渐增大, TPAR随着播
期的推迟逐渐增大。TPAR 的动态变化与 LAI 呈相
反的趋势。图 3 是不同播期小麦各生育期 TPAR 与
LAI的相关关系图(n=276), TPAR和 LAI呈指数负相关,
拟合方程为 y=5.505e−0.003 4x, 拟合系数 R2为 0.935, 相
关系数为−0.872, 经显著性分析, 为极显著负相关。
2.5 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见表
4。随着播期的推迟, 冬小麦产量逐渐降低, 但 10月
20日之前播种的小麦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10月
25 日和 10 月 30 日播种的小麦产量与 10 月 5 日播
种的小麦产量差异显著 ( 0.01)P < , 故小麦的适宜播
期可从 10月 5日推迟到 10月 20日。

图 3 TPAR与 LAI的相关关系
Fig. 3 Relationship between TPAR and LAI

从构成产量的三要素分析。(1)穗数。随着播期
的推迟, 由于增加了播量, 单位面积的穗数并没有
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2)穗粒数。随着播种时间的
推迟, 穗粒数逐渐减少, 10 月 15 日播种的最高, 10
月 30日播种的最低, 10月 5日到 10月 25日播种的
小麦穗粒数间均无显著差异, 10月 30日播种的小麦
穗粒数均比其他处理小麦穗粒数明显降低
( 0.01)P < 。从播期对小麦小穗数的测定结果可以看
出, 随着播期的推迟, 小麦的小穗数呈逐渐减少趋
势, 10 月 5 日和 10 月 10 日播种的小麦小穗数没有
明显差异 , 与之后播种的小麦小穗数有明显差异
( 0.01)P < 。(3)千粒重。各播期的小麦千粒重各处理
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因此, 从构成产量的三要素看,
在推迟播期同时增加播量的条件下, 随着播期的推
迟, 小麦的穗粒数逐渐减少是造成小麦产量降低的
主要原因。小麦的幼穗分化过程是决定小麦穗数与
粒数的关键时期[23]。晚播小麦春季生育进程快, 经
历时间短 , 穗分化时间短 , 发育差 , 不孕小穗相应
增加[24], 影响了穗粒数的发育。
3 小结与讨论
冬小麦晚播减少了小麦冬前和春季分蘖的生长,
形成了较小的群体结构和冠层结构, 随着播期的推
迟, 小麦的 LAI 和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减少,
影响了冬小麦的光合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推迟冬小

表 3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冠层 TPAR的影响
Tab. 3 TPAR of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different sowing rates
日期(月-日) Date (month-day) 播种日期 (月-日)
Sowing date (month-day) 03-26 04-04 04-13 04-26 05-09 05-25
10-05 244.5D 77.1C 35.1A 17.8D 18.7B 63.1CD
10-10 267.1D 73.9C 31.5A 14.2D 27.7AB 41.2D
10-15 417.3C 106.7C 46.1A 30.9C 32.9A 75.1BCD
10-20 603.5B 201.0B 97.1B 43.1B 37.9A 94.8BC
10-25 704.4B 248.7B 91.1B 39.7BC 40.5A 124.1B
10-30 843.1A 344.6A 103.9B 63.7A 31.0AB 181.9A
LSD 87.3** 45.3** 20.4** 76.7* 51.0* 589.7*
第 4期 陈素英等: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产量的影响 685


表 4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Tab. 4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different sowing rates
播种日期 (月-日)
Sowing date (month-day)
穗数
Spike number (m−2)
穗粒数
Kernel number per spike
千粒重
1000-kernel weight (g)
小穗数
Spikelet (spike−1)
产量
Yield (kg·hm−2)
10-05 693.3ab 29.9A 34.5A 18.9A 7 603.6A
10-10 655.8ab 30.9A 33.1A 18.2AB 7 085.6AB
10-15 648.3b 31.3A 34.4A 17.9BC 7 233.4AB
10-20 731.7ab 29.5A 33.8A 17.2C 7 110.7AB
10-25 772.5a 29.9A 33.1A 17.0C 6 589.3B
10-30 772.5a 19.3B 33.6A 17.0C 6 581.1B

麦播种, 加快了冬小麦春季生长发育进程, 缩短了
冬小麦幼穗分化时间, 穗粒数明显减少, 在增加播
量保证穗数的条件下, 穗粒数的减少成为晚播小麦
减产的主要原因。产量结果表明, 以 10月 5日播种
为对照, 从 10 月 5 日到 10 月 30 日, 冬小麦产量随
着播种时间的推迟而降低, 但经统计分析, 10 月 20
日之前播种的小麦产量减产幅度平均为 6%左右, 各
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10月 25日之后播种的小
麦减产幅度达 13%左右, 减产显著。目前, 太行山前
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高产区, 一般从 9月 20
日开始收获夏玉米, 10 月 5 日之前基本完成冬小麦
的播种。按照本试验结果, 如果将冬小麦的播种时
间推迟 10 d, 10月 10~15日之间完成播种, 夏玉米的
收获时间可相应推迟 10 d 左右。李晔[25]的研究结
果表明, 从目前 9月 15~17日收获推迟 5~7 d收获,
夏玉米可增产 7.2%~13.8%。因此, 合理安排两茬作
物的播种和收获时间 , 可以实现两茬作物的均衡
增产。
参考文献
[1] 侯庆福 , 周福来 , 单玉珊 . 小麦独秆栽培法的研究[J]. 华
北农学报, 1992, 7(3): 95−103
[2] 陈英惠 , 王志强 . 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期的影响[J]. 河南
气象, 2005 (1): 33−34
[3] 郜庆炉, 薛香, 吴玉娥, 等. 暖冬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类型小
麦幼穗分化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 2003, 14(10):
1627−1631
[4] 张道玺, 单玉珊, 周福来, 等. 套种晚熟玉米-晚播独秆小
麦一年二作高产技术研究 [J]. 莱阳农学院 , 1997, 14(2):
119−122
[5] 闫志顺 , 王瑞清 . 不同播期冬小麦叶重和叶面积与产量关
系的相关性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05, 42(1): 59−61
[6] 雷钧杰, 赵奇, 陈兴武, 等. 北疆冬小麦晚秋播种生育特点
的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01, 38(6): 348−351
[7] 张华. 京冬 8号不同播期、密度产量效应的研究[J]. 北京农
业科学, 1995, 13(3): 13−17
[8] 王萍, 陶丹, 宋海星, 等.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生育
期和产量的影响 [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30(6):
602−605
[9] Epplin F. M., Beck D. E., Krenzer Jr. E. G., et al. Effects of
planting dates and tillage systems on the economics of hard
red winter wheat production[J]. Journal of Production Agri-
culture, 1993, 6: 265−270
[10] Heer W. F., Krenzer Jr. E. G.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for spring
growth of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as influenced
by early growth and tillage[J].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1978, 14: 1048−1053
[11] Knapp W. R., Knapp J. S. Response of winter wheat to date of
planting and fall fertilization[J]. Agronomy Journal, 1978, 70:
1048−1053
[12] Winter S. R., Musick J. T. Wheat planting date effects on soil
water extraction and grain yield[J]. Agronomy Journal, 1993,
85: 912−916
[13] Cao W., Moss D. N. Sensitivity of winter wheat phyllochron
to environmental change[J]. Agron. J., 1994, 86: 63−66
[14] Shah S. A., Harrison S. A., Boquet D. J., et al. Management
effects 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late planted wheat[J].
Crop Sci., 1994, 34: 1298−1303
[15] 雷钧杰, 赵奇, 陈兴武, 等.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产量与品
质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07, 44(1): 75−79
[16] 肖凯, 李章龙. 冀中地区冬小麦播期、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
究[J]. 耕作与栽培, 1993 (5): 12−15, 24
[17] Sun H. Y., Zhang X. Y., Chen S. Y., et al. Effects of harvest
and sowing tim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otation of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07, 25: 239−247
[18] 史泽艳 , 高晓飞 , 谢云 . 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三种测量
方法的比较[J]. 资源科学, 2005, 27(1): 104−107
[19] 史泽艳, 高晓飞, 谢云. SUNSCAN冠层分析系统在农田生
态系统观测中的应用[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23(4):
78−82
[20] 徐英 , 周明耀 , 薛亚锋 . 水稻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空间变
异性及关系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5): 10−14
[21] 王之杰, 郭天财, 朱云集, 等. 超高产小麦冠层光辐射特征
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23(10): 1657−1662
[22] Sauer T. J., Singer J. W., Prueger J. H., et al. Hatfield, radia-
tion balance and evaporation partitioning in a narrow-row
soybean canopy[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logy, 2007,
145: 206−214
[23] 王春晓, 刘尚前, 牛瑞明, 等. 不同生态小麦在高寒半干旱
区幼穗分化过程与温度效应的关系[J]. 张家口农专学报 ,
2001, 17(1): 5−7
[24] 钱兆国, 丛新军, 孙宪印, 等. 晚播小麦高产限制因素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29(3): 302−303
[25] 李晔. 收获期对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J]. 中国种业, 2007
(10):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