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llelopathic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n endogenous hormone content in Chinese fir clone

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化感效应



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年 1月 第 19卷 第 1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Jan. 2011, 19(1): 12412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01050)、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00470864)和福建省教育厅项目(JA09090)资助
** 通讯作者: 林思祖(1953~), 男,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 szlin53@126.com
杨梅(1970~), 女,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E-mail: fjyangmei@126.com
收稿日期: 2010-04-25 接受日期: 2010-08-13
DOI: 10.3724/SP.J.1011.2011.00124
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内源激素
含量的化感效应*
杨 梅 1 曹光球 2,3 黄燕华 4 林思祖 2,3**
(1. 广西大学林学院 南宁 530004; 2.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州 350002; 3. 福建省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州
350002; 4. 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 福州 350002)
摘 要 以筛选的自毒物质忍耐型(01 号)和自毒物质敏感型(02 号)杉木无性系为试验材料, 采用胁迫试验分
析邻羟基苯甲酸对 2 个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化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邻羟基苯甲酸对不
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 ABA 含量表现为促进效应, 其中对 01 号杉木无性系的促进效应大于 02 号; 邻羟基苯甲
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 IAA、GA3 含量表现为抑制效应, 胁迫后期邻羟基苯甲酸对 02 号无性系 GA3 含量
的抑制效应较 01 号强, 2 个无性系间 IAA 含量的抑制效应差异不明显; 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
系 ZR 含量的化感效应表现为胁迫第 20 d 达到抑制效应高峰期, 随后抑制作用下降, 邻羟基苯甲酸对 02 号无
性系 ZR 含量的抑制效应强于 01 号无性系。
关键词 杉木 化感型无性系 邻羟基苯甲酸 内源激素 化感作用
中图分类号: S719.27; S718.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1)01-0124-06
Allelopathic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n endogenous hormone content
in Chinese fir clone
YANG Mei1, CAO Guang-Qiu2,3, HUANG Yan-Hua4, LIN Si-Zu2,3
(1. College of Forestry,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2. College of Forestry,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
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3. Fujian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fir Engineering, Fuzhou 350002, China; 4. Library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Abstract Autotoxins-tolerant clone (No. 01) and autotoxins-sensitive clone (No. 02) of Chinese fir were used to determine allelo-
pathic effects of salicylic acid on endogenous hormone content of different Chinese fir clon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alicylic acid
promoted ABA concentration, and it was much more in clone No. 01 than in clone No. 02. Though salicylic acid lowered IAA and
GA3 content in both clones, the effect was greater for GA3 in clone No. 02 than in clone No. 01 at the later stage of the experiment.
However, inhibitory effects of salicylic acid stress on IAA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both clones. Inhibitory effect of sali-
cylic acid stress on ZR increased with stress time and peaked at 20 day into the experiment for both clones, and it then dropped, with
a stronger effect on clone No. 02 than clone No. 01.
Key words Chinese fir, Allelopathic clone, Salicylic acid, Endogenous hormone, Allelopathic effect
(Received April 25, 2010; accepted Aug. 13, 2010)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 自毒
作用是杉木人工林连栽地力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国内林学家、生态学家致
力于杉木自毒作用的研究, 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
研成果[118]。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
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物, 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许
多研究表明植物激素在植物感知环境变化并做出适
应性反应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因而被认为是植物
体内传递环境胁迫信息的重要信号物质, 多种植物
激素都与抗逆性密切相关[1920]。以往对杉木自毒作
第 1期 杨 梅等: 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化感效应 125


用的研究主要围绕杉木不同器官化感物质对杉木
化感作用、杉木自毒物质鉴定、逆境胁迫下杉木自
毒物质对杉木幼苗的毒害效应以及主要混交树种
与杉木种间生化作用等方面, 而针对杉木自毒物质
邻羟基苯甲酸对杉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基础
等相关研究内容却较少[2123]。为此以本课题组筛选
的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为研究材料, 分析邻羟基
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叶片内源激素含
量的影响, 从内源激素代谢角度探讨不同化感型杉
木无性系对自毒物质的生理响应机理, 从而从种质
改良角度为今后解决杉木连栽障碍问题提供新的
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以本课题组筛选的自毒物质忍耐型杉木无性系
(01 号)和自毒物质敏感型杉木无性系(02 号)组培苗
作为试验材料。邻羟基苯甲酸由福建师范大学化学
工程学院人工合成。
1.2 试验方法
以向 MS 培养基添加外源邻羟基苯甲酸作为胁
迫条件, 胁迫浓度分别为 40 mg·L、80 mg·L、
120 mg·L, 以不添加邻羟基苯甲酸为对照(CK),
共 4 个处理, 每个处理 3 个重复。培养室环境条件:
温度为 25±2 ℃, 光强为 18~25 μmol·m·s, 光
周期为 12 h·d。胁迫处理后第 10 d、20 d、30 d
分别取样进行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1.3 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分别称取不同胁迫时间段杉木叶片 1.0 g, 加入
预冷的 80%甲醇至 6 mL, 在弱光下液氮研磨, 匀浆
液倒入离心管中, 于 4 ℃、8 000 r·min离心 10 min,
取上清液, 同时将沉淀物用同样方法重复提取 2 次,
合并上清液, 过 C18 胶柱, 过滤液用于内源激素含
量的测定。测定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mosorbent assay, ELISA)[24], 试剂盒由
中国农业大学化控室提供。
1.4 数据处理
自毒作用效应指数采用 Williamson 等[25]方法计
算: RI = R/C1, R为邻羟基苯甲酸胁迫时杉木叶片
的内源激素含量测定值 , C 为对照测定值。当
RI>0 时 , 表示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所测定的指标
存在促进效应; 当 RI<0时, 表示存在抑制效应; 当
RI=0时, 表示无自毒化感效应存在。RI的绝对值大
小表示自毒效应强度, 绝对值越大, 表明邻羟基苯
甲酸对无性系内源激素的效应(促进或抑制效应)强
度越大。
2 结果与分析
2.1 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叶片
GA3含量的化感效应
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叶
片 GA3含量均产生抑制作用(图 1a)。在同一胁迫时
间,随着胁迫浓度的加大, 邻羟基苯甲酸对 01 号和
02 号无性系叶片 GA3的抑制效应逐渐增强, 但变化
幅度有差别。胁迫第 10 d时, 40 mg·L、80 mg·L、
120 mg·L胁迫浓度下 01 号无性系的效应指数分
别为0.47、0.56、0.62, 02号分别为0.37、0.48、
0.57, 01号各值均比 02号高; 相对来说, 随着胁迫
浓度加大, 邻羟基苯甲酸对 02号抑制强度的上升幅
度更大; 与 40 mg·L胁迫浓度下的 RI 值相比, 01
号在 80 mg·L及 120 mg·L胁迫浓度下 RI值的
上升幅度分别为 19%、32%, 而 02 号的上升幅度分
别为 30%、54%。胁迫第 20 d 时, 在各胁迫浓度下
01号的 RI值分别为0.35、0.57、0.81, 02号分别
为0.49、0.76、0.76, 可见在中低浓度胁迫下对
01号的抑制作用低于 02号, 而在高浓度胁迫下则高
于 02号; 与 40 mg·L胁迫浓度下的 RI值相比, 01
号无性系在 80 mg·L 及 120 mg·L胁迫浓度下
RI 值的上升幅度分别为 63%、131%, 而 02 号无性
系的上升幅度均为 55%, 可见这一时期 02号对邻羟
基苯甲酸胁迫的响应更早达到临界值, 胁迫浓度加
大但抑制强度不再增加。胁迫第 30 d时, 各胁迫浓
度对 02号的抑制效应指数均大于 01号, 01号 RI值
分别为0.20、0.32、0.52, 02号分别为0.35、0.69、
0.74; 与 40 mg·L相比, 01号在 80 mg·L及 120
mg·L胁迫浓度时 RI值的上升幅度为 60%、160%,
02号分别为 97%、111%。
在同一胁迫浓度下, 随胁迫时间变化, 2个不同
化感型无性系在中低浓度胁迫下表现的规律不同 ,
高浓度胁迫下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40 mg·L、
80 mg·L胁迫浓度下, 01号无性系的抑制强度随胁
迫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 而 02号的抑制作用先增大
后减小, 且 02 号在第 20 d、30 d 时抑制效应比 01
号大。120 mg·L胁迫浓度下, 邻羟基苯甲酸对 2
个无性系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减小, 第 20 d时的抑
制效应最大; 在第 10 d、20 d时 01号的 RI值大于
02号, 而到第 30 d时, 则低于 02号。可见, 邻羟基
苯甲酸胁迫对 GA3合成的阻碍作用随时间的延长逐
渐减小; 且 01号的抑制效应指数低于 02号, 说明其
自身调节能力和适应性均较强。
2.2 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叶片
IAA含量的化感效应
邻羟基苯甲酸对 2 个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叶
12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第 19卷


片 IAA 含量的化感效应均表现为抑制效应, 它们的
变化规律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各自的特点 (图 1b)。
在同一胁迫时期, 随胁迫浓度的增大, 2个无性系的
变化幅度不同。胁迫第 10 d, 随胁迫浓度增大, 邻羟
基苯甲酸对 2 个无性系的抑制效应逐渐增大, 在 40
mg·L胁迫浓度下 01号和 02号的 RI值分别为0.18
和0.11; 在 80 mg·L及 120 mg·L胁迫浓度下, 01
号的 RI 值分别为0.22、0.39, 比 40 mg·L胁迫
浓度下的 RI值增加 22%、117%, 而 02号 RI值分别
为0.33、0.60, 比 40 mg·L胁迫浓度下的 RI 值
增加 200%、445%; 由此可见, 在这一胁迫时期胁迫
浓度增加对 02号的抑制效应影响较大, IAA的合成
能力低于 01号。胁迫第 20 d时, 2个无性系的抑制
效应也随胁迫浓度的加大而逐渐增大 , 并且在 40
mg·L、80 mg·L胁迫浓度下 2 个无性系的 RI
值相差不大, 01号的 RI值分别为0.17、0.62, 02号
分别为0.16、0.61; 在 120 mg·L胁迫浓度下, 01
号无性系的 RI值为0.77, 比 80 mg·L胁迫浓度升
高 24%, 而 02号 RI值为0.66, 仅升高 8%; 可见在
中低胁迫浓度下, 邻羟基苯甲酸对 2 个无性系叶片
IAA 的抑制效应近于相等, 但在高浓度胁迫下, 对
01号的抑制效应更大, IAA的合成能力低于 02号。
胁迫第 30 d时, 2个无性系随胁迫浓度的加大表现出
不同的变化规律, 01号随胁迫浓度加大, 抑制作用逐
渐增强, 而 02 号的抑制作用却表现为 40 mg·L>
120 mg·L>80 mg·L, 02号 40 mg·L胁迫浓度
下的 RI 值为0.80, 而 01 号仅为0.01, 02 号在 80
mg·L和 120 mg·L胁迫浓度下的抑制强度也稍
大于 01 号, 因此推断, 此胁迫时期 02 号 IAA 合成
能力低于 01号。
在同一胁迫浓度下, 随胁迫时间变化, 2个不同
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叶片 IAA含量在低浓度胁迫下表
现的规律不同 , 中高浓度胁迫下具有相同变化规
律。40 mg·L胁迫浓度对 01号无性系叶片 IAA的
抑制作用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 而 02则表现
为逐渐增大的趋势; 在第 30 d时, 01号无性系的抑
制效应仅为0.01, 而 02号达到0.80, 是 01号的 80
倍。这种差异表明, 较低胁迫浓度下, 01 号对自身
IAA 合成的调节能力较强, 并最终达到正常的合成
水平, 有利于植物生长; 而 02号的自身调节能力差,
毒害作用加大。80 mg·L和 120 mg·L胁迫浓度
下, 2个无性系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出相同的变化
规律, 即第 20 d时抑制作用最强, 而且在这一时期,
01号的效应指数大于 02号, 在其他 2个时期则普遍
低于 02号。可见, 较高胁迫浓度下, 01号无性系 IAA
对邻羟基苯甲酸胁迫更敏感, 波动性大。
2.3 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叶片
ABA含量的化感效应
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叶片
ABA 含量的影响均表现为促进效应, 且随胁迫时间
延长和胁迫浓度加大, 促进效应逐渐增强(图 1c)。在
同一胁迫时期内, 与敏感型无性系 02 号相比, 忍耐
型无性系 01 号在胁迫第 30 d 且胁迫浓度为 80
mg·L时的 RI值小于 02号外, 其他各值均大于 02


图 1 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不同杉木无性系 GA3(a)、IAA(b)、ABA(c)和 ZR(d)含量的化感效应
Fig. 1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salicylic acid stress on GA3 (a), IAA (b), ABA (c) and ZR (d) contents of different Chinese fir clones
第 1期 杨 梅等: 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化感效应 127


号。胁迫第 10 d 时 01 号无性系在 40 mg·L、
80 mg·L及 120 mg·L胁迫浓度下 RI值分别为
0.23、0.29、0.40, 而 02号分别为 0.10、0.19、0.28;
胁迫第 20 d时, 01号各胁迫浓度下RI值分别为 0.24、
0.36、0.41, 02 号分别为 0.20、0.29、0.37; 胁迫第
30 d 时, 01 号无性系各胁迫浓度下的 RI 值分别为
1.02、0.59、2.08, 而 02号分别为 0.57、0.68、1.00。
由此可见, 在本试验胁迫浓度范围内, 邻羟基苯甲
酸对 01号无性系叶片 ABA合成的促进作用大于 02
号, 胁迫时间越长, 01 号各胁迫浓度之间效应指数
的差值越大。说明 01 号对邻羟基苯甲酸胁迫的响
应更敏感, 起到调整植物生长的作用, 从而提高抗
逆性。
在同一胁迫浓度下, 随时间的延长, 2种化感型
杉木无性系 ABA 含量的促进效应指数均逐渐升高,
表现为完全一致的变化趋势, 但变化的幅度有所差
别。40 mg·L胁迫浓度下, 01号在胁迫第 10 d、20 d
之间的效应强度相差不大, 但 02号在这 2个时期的
强度相差 1倍; 胁迫第 30 d时, 01号的效应强度增
加幅度较大, 为胁迫第 20 d时的 4.3倍, 而 02号则
为 2.9倍。80 mg·L胁迫浓度下, 01号胁迫第 20 d
的效应强度为第 10 d的 1.2倍, 第 30 d为第 20 d的
1.6倍, 而 02号则分别为 1.5倍、2.3倍; 120 mg·L
胁迫浓度下, 01号在胁迫第 20 d的效应强度与第 10 d
基本相同, 第 30 d比第 20 d增加 4.1倍, 而 02号分
别增加 0.3倍、1.7倍。从以上 2个无性系在相邻胁
迫时间之间RI值的变化倍数看, 在同一浓度胁迫下,
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 01 号的促进效应表现为胁迫
前期及胁迫中期增加幅度缓慢, 但在胁迫后期增加
幅度较大, 而 02号的变化趋势与 01号相似, 但在胁
迫后期的增加幅度比 01号小。这表明随着胁迫时间
延长, 01 号无性系合成 ABA 的能力较 02 号提高幅
度大。因此可以认为胁迫强度越大, 邻羟基苯甲酸
胁迫诱导的 01 号无性系合成 ABA 的能力较强, 抗
逆性也较强。
2.4 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叶片
ZR含量的化感效应
邻羟基苯甲酸对 2 个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叶
片 ZR含量的化感效应表现为除在第 30 d时有促进
效应出现外, 其他均表现为抑制效应(图 1d)。在同一
胁迫时间, 2个无性系的化感效应变化趋势一致, 即
随着胁迫浓度加大, 抑制效应不断增强。胁迫第 10 d
时, 2个无性系在 40 mg·L、80 mg·L胁迫浓度
下的抑制效应近于相等, 但在 120 mg·L胁迫浓度
下, 01 号和 02 号无性系的效应指数分别为0.75、
0.85, 02 号抑制效应比 01 号大 ; 与相应的 40
mg·L胁迫浓度下的 RI值相比, 01号、02号 RI值
绝对值的上升幅度分别为 53%、81%。可见高浓度
胁迫下, 邻羟基苯甲酸诱导的 02 号 ZR 的降解水平
高于 01 号, 与相应的 CK 值相比下降幅度更大。胁
迫第 20 d时, 2个无性系在 40 mg·L1胁迫浓度下
的抑制效应强度相差较大, RI值分别为0.72、0.54,
但在 80 mg·L、120 mg·L胁迫浓度下, 二者的
效应强度基本相等, 说明随着胁迫浓度加大, 2个无
性系 ZR 合成对邻羟基苯甲酸的响应趋于一致。胁
迫第 30 d时, 01号无性系在 40 mg·L及 80 mg·L
胁迫浓度下, 表现为促进效应, 而在 120 mg·L胁
迫浓度下转为抑制效应; 02号在 40 mg·L胁迫下
表现为促进效应, 在 80 mg·L胁迫浓度下转为抑
制效应, 且 RI值绝对值为 120 mg·L>80 mg·L;
且 01 号的促进效应指数大于 02 号, 抑制效应指数
低于 02号。因此认为胁迫后期, 邻羟基苯甲酸胁迫
对 01 号无性系 ZR 合成能力的促进作用大于 02 号,
01 号无性系对胁迫强度的耐受力更强, 也说明不同
杉木无性系 ZR 含量的积累对于邻羟基苯甲酸胁迫
强度可能存在不同阈值。
在同一胁迫浓度下, 邻羟基苯甲酸对 2 个化感
型无性系 ZR 含量的化感效应随胁迫时间延长表现
出相同的变化规律, 即在胁迫第 20 d时抑制效应达
到高峰, 随后抑制作用下降, 并开始出现促进效应。
40 mg·L胁迫浓度下, 01号无性系在第 10 d、20 d
时的抑制效应指数略大于 02号, 第 30 d时 2个无性
系均表现为促进效应, 01、02 号的效应指数分别为
0.41 和 0.10, 对 01 号的促进效应达到 02 号的 4 倍;
80 mg·L胁迫浓度下, 01号无性系在第 10 d、20 d
时的抑制效应指数稍大于 02 号, 相差不大, 但在第
30 d时, 01号转为促进效应, 而 02号仍然表现为抑
制作用, 但抑制强度比前 2 个时期大大降低; 120
mg·L胁迫浓度下, 2个无性系均表现为抑制效应,
02号的抑制强度大于 01号, 尤其在第 30 d时, 02号
的 RI值为 01号的 2倍。以上分析表明, 在中低浓度
胁迫下, 邻羟基苯甲酸对 01 号的抑制作用大于 02
号, 当出现促进效应时, 其促进强度也大于 02 号;
在高浓度胁迫下, 对 01 号的抑制作用小于 02 号。
说明 01 号无性系对邻羟基苯甲酸胁迫的主动调节
能力更强, 在抑制作用达到高峰后, 能较快地恢复
ZR的正常合成代谢, 并且较低胁迫浓度下胁迫后期
其合成能力超过 CK, 邻羟基苯甲酸胁迫诱导的 ZR
功能增强, 有利于细胞分裂, 促进植株生长。
3 小结与讨论
GA3 是最常见的赤霉素, 也是各类赤霉素中生
128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第 19卷


理活性最强的一种。在邻羟基苯甲酸胁迫下, 2个不
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 GA3 含量均表现为抑制效应,
并随着胁迫浓度加大, 抑制效应逐渐增强。在整个
胁迫过程中, 胁迫初期各胁迫浓度对 01号 GA3含量
的抑制作用比 02号强; 但在胁迫中后期, 对 02号的
抑制强度超过 01号。各胁迫浓度对 2个无性系 GA3
合成的抑制效应随时间延长而减弱, 但 02号减弱速
度较慢, 而且抵制强度仍大于 01号。由此认为邻羟
基苯甲酸胁迫对 GA3合成的阻碍作用随浓度降低而
逐渐减小, 当 GA3 下降到一定程度时, 为了维持植
物的正常生长需要, 01 号的 GA3合成与降解系统能
较早做出积极响应, 使降解速度下降, 而 02 号的代
谢响应滞后。这说明邻羟基苯甲酸胁迫下 01号自身
调节能力及适应性均比 02号更强。
大量研究表明, 在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条件
下, 植物体内增加了 ABA 的含量, 这种效应主要是
通过激活 ABA的合成及抑制其降解途径实现的。胁
迫条件去除后, ABA 迅速降解, 其含量降低, 并且
植物体内 ABA 的积累与抗逆性的增强存在着显著
正相关[2627]。本试验也得到相同结果。邻羟基苯甲
酸胁迫对 2个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叶片ABA含量
的影响均表现为促进效应, 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和
胁迫浓度的加大, 促进效应逐渐增强。在整个胁迫
过程中, 除第 30 d 80 mg·L胁迫浓度下邻羟基苯
甲酸对 01号 ABA含量的促进效应指数略小于 02号
外, 其他各胁迫时间和各胁迫浓度下均大于 02 号,
尤其在第 30 d 时低浓度和高浓度胁迫下 01 号的促
进效应指数达到 02 号的 2 倍。因此, 认为 01 号无
性系对邻羟基苯甲酸的抗性较强。
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 2个化感型无性系 IAA含
量的化感效应均表现为抑制效应, 且 2 个无性系的
抑制效应总体上差异不明显。在胁迫过程中, 随胁
迫时间和胁迫浓度的变化, 2个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
系 IAA 化感效应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这可能与邻羟
基苯甲酸对杉木叶片 IAA存在复杂的作用机制以及
IAA在体内的代谢途径有关。
在已发现的 30多种细胞分裂素中, 玉米素核苷
(ZR)是高等植物体内可转运的、主要的细胞分裂素,
在逆境条件下 ZR 水平降低[2829]。邻羟基苯甲酸胁
迫下细胞分裂素 ZR 含量在胁迫前期表现为抑制效
应, 胁迫后期开始出现促进效应。在中低浓度胁迫
下, 邻羟基苯甲酸对 01号的抑制作用大于 02号, 但
多数情况下相差不大; 当在胁迫第 30 d出现促进效
应时, 40 mg·L胁迫浓度下 01号的促进强度达到
02号的 4倍; 而在 80 mg·L胁迫浓度下 01号为促
进效应, 02号仍然为抑制效应。高浓度胁迫下, 邻羟
基苯甲酸对 01号 ZR含量的抑制作用小于 02号, 说
明 01 号无性系对邻羟基苯甲酸胁迫的主动调节能
力更强 , 在抑制作用达到高峰后 , 能较快地恢复
ZR 正常代谢 , 有利于细胞分裂 , 修复邻羟基苯甲
酸胁迫发生抑制效应时所引起的损伤, 维持植物正
常生长。
抗性育种是种植业种质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
自毒物质忍耐型杉木优良无性系选育对于解决我国
南方大面积杉木连栽地力衰减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
义。杉木化感自毒物质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
杉木无性系 ABA 含量的化感物质均体现为促进效
应, 但自毒物质忍耐型无性系的促进效应大于自毒
物质敏感型杉木无性系。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
型杉木无性系 GA3、IAA 及 ZR 含量的化感物质均
体现为抑制效应, 但在胁迫后期自毒物质忍耐型无
性系的 GA3及 ZR 含量的抑制效应小于自毒物质敏
感型杉木无性系, 这从生理角度进一步验证了不同
杉木无性系的化感效应不同。本文仅从植物内源激
素代谢角度论证了自毒物质忍耐型杉木无性系具有
较强的抗连栽能力, 至于在连栽地的生长表现, 有
待于林业生产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 曹光球, 林思祖, 刘雁, 等. 几个树种化感物质的初步分离
与生物测定[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 10(2): 2225
[2] 陈龙池 , 汪思龙 . 杉木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研究[J]. 生态
学报, 2003, 23(2): 393398
[3] 杜玲, 曹光球, 林思祖, 等. 杉木根际土壤提取物对杉木种
子发芽的化感效应[J].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23(2): 323327
[4] 黄志群, 廖利平, 汪思龙, 等. 杉木根桩和周围土壤酚含量
的变化及其化感效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 2000, 11(2):
190192
[5] 林思祖, 曹光球, 黄世国, 等. 杉木经几种源植物水浸液处
理后叶绿素、质膜透性及气孔的变化研究[J]. 中国生态农
业学报, 2003, 11(3): 2931
[6] 林思祖, 黄世国, 曹光球, 等. 杉木自毒作用的研究[J]. 应
用生态学报, 1999, 10(6): 661664
[7] 刘雁, 林思祖, 曹光球, 等. 杉木及其伴生树种化感物质的
分离与生物测定[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1, 21(3): 268271
[8] 马越强, 廖利平, 杨跃军, 等. 香草醛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
响[J].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9(2): 128132
[9] 尤华明 , 林思祖 , 黄志群 , 等 . 几个常见植物种水浸液对
杉木叶绿体的影响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 1998, 18(4):
310314
[10] 曹光球, 林思祖, 杜玲, 等. 肉桂酸与阿魏酸对杉木化感作
用的生物评价[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11(2): 810
[11] 曹光球, 林思祖, 吴淑芳, 等. 几个树种枝叶水浸液处理杉
木 6 年后其生物量及分配[J]. 西北植物学报, 2002, 22(4):
894899
第 1期 杨 梅等: 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化感效应 129


[12] 曹光球 , 林思祖 , 黄世国 . 阿魏酸和肉桂酸对杉木种子发
芽的效应[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1, 10(2): 6364
[13] 曹光球, 刘学芝, 林思祖, 等. 腐解 6 个月后杉木枯枝落叶
及腐殖土中的化感成分对杉木种子的化感效应[J]. 植物资
源与环境学报, 2008, 17(2): 3943
[14] 曹光球, 刘学芝, 林思祖, 等. 腐解 3 个月后杉木枯枝落叶
及腐殖土中的化感成分对杉木种子的化感效应[J]. 植物资
源与环境学报, 2007, 16(4): 5660
[15] Huang Z Q, Liao L P, Wang S L, et al. Allelopathy of pheno-
lics from decomposing stump-roots in replant Chinese fir
woodland[J].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2000, 26(9):
22112219
[16] Lin S Z, Cao G Q, Du L, et al. Effect of allelochemicals of
Chinese-fir root extracted by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on
Chinese fir[J].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3, 14(2):
122126
[17] 丁国昌, 林思祖, 王爱萍, 等. 邻羟基苯甲酸对干旱胁迫下
杉木幼苗保护酶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16(5):
11831187
[18] 丁国昌, 林思祖, 王爱萍, 等. 营养胁迫下邻羟基苯甲酸对
杉木幼苗保护酶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16(2):
363366
[19] 赵春江, 康书江, 王纪华, 等. 植物内源激素与不同基因型
小麦抗寒性关系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0, 15(3): 5154
[20] 谢吉容, 向邓云, 梅虎, 等. 南方红豆杉抗寒性的变化与内
源激素的关系[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27(2): 231234
[21] 杨梅 , 林思祖 , 曹光球 . 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不同杉木无
性系叶片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J].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24(11): 160164
[22] 杨梅, 林思祖, 黄燕华, 等. 邻羟基苯甲酸胁迫下杉木叶片
游离氨基酸的变化特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 35(2):
4041, 63
[23] 杨梅, 林思祖, 黄燕华, 等. 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不同杉木
无性系叶片膜质过氧化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化感效应[J]. 西
北植物学报, 2006, 26(10): 2088-2093
[24] 商耀, 郭承燕, 杜咏梅, 等. 烟草主要内源激素的分析方法
和研究[J]. 烟草科技, 2000(4): 4143
[25] Williamson G B, Richardson D. Bioassays for allelopathy:
Measuring treatment responses with independent controls[J].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1988, 14(1): 181187
[26] 吴耀荣, 谢旗. ABA与植物胁迫抗性[J]. 植物学通报, 2006,
23(5): 511518
[27] 王三根 . 细胞分裂素在植物抗逆和延衰中的作用[J]. 植物
学通报, 2000, 17(2): 121126
[28] Lur H S, Setter T L. Role of auxin in maize endosperm de-
velopment(Timing of nuclear DNA endoreduplieation, zein
expression, and cytokinins)[J]. Plant Physiol, 1993, 103(1):
273280
[29] Jones R J, Schreiber B M N, McNeil K J. Cytokinin levels and
oxidase activity during maize kernel development[M].
Kaminek M, Mok B W S, Zazimalova E, eds.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of cytokinins in plants. The Netbe Flands: SPB
Academic Publishers, 1992: 23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