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 ui h a i a 2 0 ( 3 ) : 1 5 9一 1 9 7 . 1 9 9 0
中国山茶属 4种 2变种核型研究
李光涛 梁 涛
〔 云南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 西双 版纳 )
摘要 木文采用去壁低渗法研究 一 r 我国 ! 1茶属植物 4 种 2变种的核型 。 根据 L e v a n 等的命名系
统 ,各个种的核型可简式为 友理 茶 ” n = 2 0 m + Z m ( S A T ) + 8 s m ; 动腊茶 Z n 一 20 m 小 Z m
( S A T ) + 6
s m + 2 s m ( S A T ) ; 德 宏 茶 Z n = Z o m + 8 s m + 2 s m ( S A T ) : 苦 茶 Z n 二
20 m + 9 s m + 1 s m ( S A T ) ; 茶 Z n = l s m + Z m ( S A T ) + 1 2 s m : 白毛茶 Z n = zg m 一卜 Z m
( S A T ) + 9 s m + ls m ( S A T )
。 这些种都是二倍休种 ( Z n 一 Z x ~ 30 ) , 未发现多倍体 。 在
动腊茶核型由 发现 2 个超数染色休 ( P 一 c h or m os o m e ) 。 核型的不对称性表明 , 这 些 种 均属于
S t e b ib n s核型分类的 Z A 刑核刑 。 这些种在 “ 随体数目和位置 , 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 体之比 ,
臂比大于 2 : 1 的染色体比例 , 若必点瑞化值 , 染色体绝对 一决度 ” 方面的变异是清楚易见的 。 核型
的变异表明 , 这些种的染色伏进化顺序为大理茶一。 助腊茶一。 德宏茶一。 普洱茶一一 , 白毛茶一 、
苦茶一、 茶 。 这 一结果与张宏达提出的山茶属植物的分类系统基木吻合 。 本文还讨论了山茶属植物核
型的杂合性和多态性 。本文 T扫动惜茶 、德宏茶 、苦茶的染 色休数 目和核型及大理茶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
关键词 山茶属 ; 核烈
山茶属植物大部份起源于我国 . 是华夏植物系的典型代表 。 目前全世界山茶属已发现并
报道 2 60 种 , 1 亚种和 24 变种 , 其中做过染色体计数者仅 73 种 ( 包括变种 ) ,作过核型研究者
仅 23 种 ( 包括变种 ) 一 。 为了系统地研究山茶属植物的核 型 , 作者自 1 9 83年开始对山茶属植物
的染色体作了少量的研究 , 木文提供 4 种 2 变种的核型 , 其中 2 种 1 变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
型及 1 变种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
材 料 和 方 法
实验材料见表 1 , 全部实验材料取 自云 南茶叶研究所品种园 。
采用去壁低渗法 , 卫制备染色体标本 。 染色体数统计 30 个细胞 , 核型分析取 5 个细 胞 的
平均值 。 染色体分类按 L ve a n 等 2 , ( 1 9 6 4 ) 的命名系统 , 核型不对称性类型的划分按 S七eb -
b i n s [ “ ] ( 1 9 7 1 ) 的方法 , 核型不对称系数 ( I n d e x o f t h o k a r y o 七y p e a s y m m e t r y ) 也称
着丝点顶端化值 (C e n t r o m e r i o 七e r m i l i z a t i o n V a l u e , 简称 T . C值 ) 按 A r a n o “ 〕 ( 1 9 6 3 )
的方法 ( 即长臂总长 / 核型总长 ) 。
观 察 结 果
i
。 大理茶 C . t a l i e n s i s ( 图 2 : i , 图 3 : i ) , 染色 体 数 目 Z n = 3 0 , 与 K o n d o ,
K
. 〔 . ] ( 19 7 7 ) 的报道一致 。 有 1 对 m 型染色体 , 其中 1 对带随体 , 4 对 s m 型染色体 。 核型公
式为 Z n = ZOm + Zm ( S A T ) + s m 。 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 1 . 87 : 1 , 臂 比 大于
2 : 1
, 染色体比例为 0 . 27 , 属于 S et b hi n s核型分类的 Z A 型 。 T . C 值 59 . 16 , 平 均 臂 比
1
.
5 0
。 个别细胞 中发现有 3 对带随体染色体 。 染色体绝对长度范围为 2 . 6 1一 4 . 曲微米 , 相对
19 0广 西 植 物 10卷
I t衬的口三 .、月 u生叫 P名,1。口鸿怂妇`.甲月衬.3扫长侧
勺
j勺 O晓灿 可 端 o 寸 的 问 卜二 - 卜` 功 S 〔万 山 一 丽 一曰丽 一 ao晓 , 目 . .匀 .门 卜咬 O 刁 尸 , ,n t , t、 t、 护叫 `自 t、 今 J 心 ,勺 . . . . . . . . . … …6冷 一竺二 , 刁 办刁 , 月 O砚 尸刁 尸月 , 叫 , 叫 甲~ 1, , 户月 . 叫 尸闷 种闷 尸闷
已 . ao 0 N 0 0 一 哪 。 一 州 一面 。 , 0 的 0 .叫 . 卜习 口 J 弓口 O】 口心 亡口 《 O , 州 口 , 价 J 卜 , :` . 0 , 仁,
} 汤 。口 9 0 卜 . 卜 t、 公、 心户 《 O 记口 心O 心0 IJ , .力 寸 夕
妥 6 卜昌最乙 一 _ 一 _ 一 _ 一 _ _ _ 叫 _ _ 一6 件 “ “ 日 “ 呈“ ” 身呈“ ” 返呈砰“
、 誉 日几丁~ 们
勇 帅 更 互 卜 石万一 祠 花沛 一砚 -正 一囚 氏 o 一七 软斗 铭 J 口 J U 刁 ` 勺 ,勺 , , 心, ` f 〕 卜月 七、 亡门 r 叫 ` ) t 、 q 刁 、丫. … 哄 . . . . . … …, 月 钾闷 , 闷 尸闷 0 1 尸闷 尸叫 口勺 户闷 尸刊 沪月 e 刃 , . 闷 护 叫 , 叫, 艺厂飞 ( 一节犷六习 , 戈犷一三尸飞万~ 丽厂反犷一石了 , 反产气于一和 }} 卜闷 O刁 ` , .刃 州 . ,叫 自 佗、 叫 . 尸月 6 0 , 口 ) 七 . , , 户之的 闰 . . . . . . . . . … …曾 0 砧 `应 必。 卜 ~ 卜 卜 . 0 0 。 。 的 . 鱼 叨 卫七. . . 户卜 甲. 闷 产 、 日~ 、价、 , . ` J O 卜 卜, . 口 . . 一 _ 目 一 一 _ 一 _ _ _ 叫 _ 叫 一 `王 .三 县“ 呈“ “ “ 县“ 呈“ 返“ 遥“ “协七_ . , O 白 日
。 及 的
格公
: 八 八 , 毖 ` , 翻n 亡, , 叫 ` 0 .幻 尸闷 心口 亡心 尸 叫 (习 的 公、 `口 ` O口 , , , 户 J ` 翎 , . 门 尸闷 口 J 钊 p 卜 . 口翎 t 、 1` 1 口勺 《 ) 护. ,. . . . . . . . . … …. . 口 , . d 己心 . 曰 , 川 侧口 d 亡、 , 侧 . 曰 已 J . . 日 亡、 , . 目 , . 司 . 叫 护曰月柳 汗}育 长对长才号余伟分嘴会嘴户后犷觉纷会扮汤一扭 } 国 弓口 “ 含 户 , O J 尸闷 .口 七、 弓口 , 月 心 ) O ; O J ` 闷 尸闷 U 匀的 璐 巴七竺J 匕兰J 二上J 乞兰止今竺一竺王只冬三几二 口 .曰 月 卜姆 一 _ ` 曰 ~ _ ~ _ _ _ 一 _ 叫 一 `仁 二 找 日 星 里 日 里 日 日 里 日 嗯 . 谓灿吻 O 甘 J ” J 叨团 切 J 日
七书 一奋 节味 灭『一衬 而 闪 万可一 曰 不书一不 一币一 面 一 西于 ~ 函 一 的 仍. 母 , 小 O , 《 0 1.叫 伪 尸叫 O J ` O 洲 哪 “ , C , 侧 O 叫铂
l 直 、 ,补 ~ 叫 忿 畏 留 忍 次 忿 器 改 召 写 认 忿 孚 馨 霉镇心 闷 卯 _ _卜 七, _ 卜 卜 卜 0 . Q 公 Q O 的 山 ,
渺 国 尸口、 产、
的
{的公 马 口 口 目 口 曰 口 口 口 曰 口 口 口 的 口 ,只二电 口 刃 的 的 口 q 匕吧勺 育 之
食谧 招 口台 价 .叫
- 两石
.石两产一 1乃 下辱犷一 硬画 一 甲声布- 硬困一不二-六石 ~ - 二二一一丈丈 - -之一一 - 节沈 , - 二不 一 , 二万 -棒 ` 国 书 斑 面 肖 斑 胃 石 书 己 况 拓 拓 欲 召 二契心 叫 . . . . . . . . . … …将 闷 提卦导崔吕爹昌共豪导告瑞 一是一争普笼矛告币李长 国 ao 自 门 扣 州 。 。 , 的 囚 州 卜 的 的 。O 1 -鱼匕巡 垫匕亘 尘立虽 虽 必 “ “ “ ;沪 .、卜典 “ 县“ “ “ 呈“ 呈“ 畏趁“ 。 。} 日
、 .户 日
勺 国 与 召 臼 口 哭 男 寻 留 胃 一幕 旨否 汀澳 一 丁掩 喇 骨含分戴燕拜冷借蓄寸旨誉蓄营刮 闷 时几“ 心 “ ` 心 以 心 时 时 浦 . 心 时只 国
3 期 李光涛等 t一 中国山茶属 4 种 2 变种核型研究
长度范围在 5 . 04 一9 . 4 % , 核型总
长51 . 43 微米 。 此核型为首次报道 。
关于大理茶的核型 , 作者 ` 〕
( 19 8 8 )曾作过简单报道为Z n 二 10 m
+ 1 8s m + Z s m ( S A T )
, 属 Z A 型 。
该文未正式报道染色体形态的测定
数据 , 此系作者 1 9 8 3年的实验和分
析结果 , 当时因取材有限 , 未得到
高质量的模式细胞 , 所 得 结 果 可
能有误 , 仅供参考 。 该结果 与本文
分析结果差异较大 , 作者认为大理
茶的核型应以本文提供的数据为正
确 。
2
。 肠脸茶 C . m a n g l a e n s i s
( 图 2 : 4 , 图 8 : 2 ) , 染色体
数 目 Z n ” 3 0 , 有 n 对 m 型染色体 ,
其中 1对具随体 , 4 对 Sm 型 染色
体 , 未观察到 st 和 七型染色体 ; 在
“ m 型染色体中 , 有 i一 2条具随体 ,
随体出现于第 13 和 15 对 。 在个别核
型中 , 我们发现 2 个超 数 染 色 体
( B
一 。 h r o m .的 m e ) , 其绝对长度
分别为 1 . 58 和 2 . n 微米 , 平均臂比
为 1 . 12 , 属 m 型染色体 , 相对长度
为 2 . 1 8% , 长度显著地小于正常染
色体 , 从大小和形态上容易识别 。
核型 为 Z n = 20 m + Zm ( S A T ) +
6 s m + Z s m ( S A T ) + Zb s
。 染色体
绝对长度为 4 . 05 一7 . 26 微米 , 相对
长度范围在 4 . 91 一 8 . 80 % , 核型总
长 82 . 35 微米 。 最长染色体与 最 短
染色体之比为 1 . 7 9 , 属 Z A型 。 T . C
值 5 9 . 3 4 , 平均臂比 1 . 5 2 。 此 I种的
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首次报道 。
祝 . 告茶 .c 翻 h u n , uB加
(由忿 育 6 , 图 3 : 3 ) , 染色体数
5 1。) 1 5
QJ
.川曰目引r
.诊.甘盯..叮吐甘..且耳拼盆.硬峨礴倒叫叮.
..百皿甘.巨叮目叫...盯甘民曰侧目
十.r二tf卜
0224
l
6
图 1 4 种 2 变种山茶属植物核型挑载图
纵坐标 : 染色体绝对长度 ( 徽米 》 , 横坐标 : 染色体序号
1
. 德宏茶 , 2 . 动腊茶 , 3 . 苦茶 , 4 .白毛茶 , 5 .大理茶 , .6 茶
F i g
.
1
.
T h e id i o g r a m s o f 4 s P e e i e s a n d 2 v a r i
·
e t i e s o f C
a 切 e l l i a
o r d i n a t e : L e n g t h o f e h r
.
(卜m ) ; A b s e i s s a : C h r . N o -
2
.
C
.
d e h“ n夕e ” 5 1泞 : 2 . C . m a n g le e . s i` ; 3 . C . a “ a 巾 iC a
v a r
.
k “ e h a : 峨 . C . 召 i. e n s `忍 v a r . P u b` l `m ba ; 5 . C . t a l ie 一
忍 s` : 6 . C , s 认 e ” s `s
目 Z n 二 3。 , 有 10 对m 型 染 色 体 , 5对 Sm 型染色体 , 其中 l 对具随体 , 为第 1 3对 染 色体 , 未
观察到时和 t型染色体 。 核型公式为 Z n = 20 ` 十 8s ” + Z s m ( S A T ) 。 最 长染色体与最短 染色
9 1 2广 西 植 物 夕 0 1卷
娜
图 4 2种 2变种山茶属植物休细胞染色体和核型
1
.大理茶Z n=, o ; 2 . 茶 Z n = 3 0 : 3 . 茶和核型 Zn = 1 5 m + l o s m + 4 s m ( S A T )+ l s t : 4 ,动腊茶 Z n
= 30
. 箭头示超数染色体 ; 5 . 苦茶 Zn 一 30 ; 6 . 德宏茶 Zn 一 30 ; T . 茶 Zn = 30 : 8 . 白毛茶 Z n = 30 ,
F i g
.
2
.
T h e s o m l t i e e 气r o m o 3 o m e s a n d k a r y o t y P e o f 4 s p e e i e s a n d Z 丫 a r le t le s
I n C a拼 e l l`a
1
.
C
.
t a l` e ” 5 15 Z n 二 3 0 ; 2 . C . s e` ” 5 15 Z n = 3 0 ; 3 . T h e k a r y o t y p e o f C . 5 1
1 5m + 1 0 s m + 4 s m ( S A T ) + z s t ; 4
.
C
. 扰 a ” g l a e ” s 玄5 Z n = 3 0 :
无r` e 入a Zn 二 3 0 ; 6 . C . d e J
t h e a f r o w 了n d i e a t i n g
月口月$ i S Z n =
B
一
e h r o m
_
0 8 0 刃以6
Zn = 3 0
5
.
C
.
a s s a 川 i e a v a r . “ n夕 e ” s fs Z n = 3 0 ; 7 . C . 5 1” e ” 盆1 5
8
.
C
.
5 1” 口” 5 15 v a r . P “ b f l i优 b a Z n ~ 3 0
3期 李光涛等 : 中国山茶属 4 种 2变种核型研究
体之比为1 , 7容, 为 ZA型 。 T . C值 59 . 47 , 平均臂比 1 . 52 ( 与动腊茶相 同 ) 。 染色体长度范围
3
.
7 8一 6 . 7 2微米 , 相对长度范围为 4 . 49 一 8 . 02 % , 核型总长 84 . 07 微米 。 此种的染色体数 目和
核型为首次报道 。
连。 白毛茶 C . 吕i n e n s i吕 v a r . p u b i l i m b a ( 图 2 : 8 , 图 4 : i ) , 染色体数目 Z n =
30
, 与李斌等 〔7 」报道一致 。 分析表明有 10 对。 型染色体 , 其中 1 对具随体 , 5对 s m型染色体 ,
其 中 1 条具随体 。 核型 Z n = 18 m 十 Zm ( S A T ) + gs m + ls m ( S A T ) , 与李斌等 t 7 」 报道的
广西凌云白毛茶的核型 Z n = 18 m + 6s m + 4s m ( S A T ) + 2毗 ( S A T ) 不尽相同 。 最长染色体
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 1 . 96 , 属 ZA 型 。 T . C值 60 . 97 , 平均臂比 1 . 60 。 染色体长度范围为 3 . 78
一7 . 39 微米 , 相对长度范围为 4 . 50 一8 . 82 % , 核型总长 83 . 86 微米 。
5
。 苦茶 C . a 吕吕a 斑 i e a v a r . k u e h a ( 图 2 : 5 , 图 4 : 2 ) , 染色体数 目 2公 = 3 0 , 有
10 对也型染色体 , 5对 S m型染色体 , 其中 l 条具随体 , 个别细胞中观察到的型染色体 。 核型
公式 Z n 二 20 m 十 gs m 十 15户 ( S A T ) 。 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 1 . 76 , 亦属 ZA 型 。
T
.
c 值 61 . 13 , 平均臂比 1 . 63 , 与江华苦茶 c . 〕的平均臂比 1 . 62 相近 。 染色体 长 度 范 围 4 .砰
` 7 . 17 微米 , 相对长度范围在 5 、 2 一 9 . 20 % , 核型总长 7 . 86 微米 。 此种的染色体数 目 和 核
型为首次报道 。
6
。 茶 C二 i n e n . i 吕 ( 图 2 : 7 , 图 4 : 3 ) , 染色体 数 目 Z n 二 5 0 , 与作 者 等 工. , “ 1
( 19 8 3 )
,
K o n d o
,
K
. ` ] ( 19 7 7 )
, 李斌等 L7 〕 ( 2 9 8 6 ) 等的报道一致 。 分析表明有 9 对 m
型染色体 , 其中 1 对具随体 , 有 6 对 s m 型染色体 , 未观察到毗和 t 型染色体 。 核型为 Z n , 16 m
十 Zm ( S A T ) + 12 s m , 该 结 果 与 作者卜 〕的 报 道 15 m + 10s m + 4s m ( S A T ) 十 I tS 不一
致 , 与李斌等 〔 7 〕的报道 18 m + 6 5班 + 4s m ( S A T ) 十 Z st ( S A T ) 也不一致 , 而 与 K O n d。
K
. 。 , , 的报道 l sm + s s m + 4s m ( s A T ) 和 K a t o , M . 等 [ ` , ] ( 1 0 7 1 ) 的报道 i s v + s J + 4 J
( S A T ) 相似 。 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 1 . 7 , 亦属 Z A型 。 .T C值 6 1 . 5 , 平 均 臂
比 1 . 6 5 。 染色体长度范围 3 . 65 一 6 . 43 微米 , 相对长度范围 4 . 78 一8 . 46 % , 核型总 长 肠 .扩O微
米。 随体出现的位置 ( 第 n 和 1 5对 ) 与作者过去的结果 L吕」一致 ( 图 2 : 2 , 3 ) 。
讨 论
( 一 ) 核型的变异
上述分析表明 , 山茶属植物的核型 , 同种不 同作者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 , 有 一 定 的 差
异 。 另一方面 , 不 同种之间具有相同的基本核型或完全不相同的核型 。 本文研究的 6 种 (包括
变种 , 下同 ) 中 , 动腊茶和大理茶具有相同的基本核型 2 m + s m , 德宏茶 、 苦茶和白毛茶亦
具有相同的基本核型 20 m + 1 0S m , 并与普洱茶 · ` 〕相同 ,茶的基本核型与上述二类不同 , 为 18 m
+ 12 s m
。 按 8七e b ib n s的核型分类原则 , 这 6 种植物都属于 Z A 型的核型 。 在 2 m + s m一类
中 , T . C值大理茶为 59 . 16 , 动腊茶为 59 . 34 , 平均臂比大理茶为 1 . 50 , 动腊茶为 1 . 52 。 大理
茶比动腊茶为小 , 表明大理茶的核型较动腊茶为对称 。 在动腊茶的细胞 中 , 作者发现有 2 个小
的姆数染色体 , 长度分别为 1 . 58 和 2 . n 微米 , 平均臂比为 1 . 12 , 属坦型染色体 。 在已报道的 21 种
山茶属植物核型中还未见到翅数染色体的报道 , 这是首次在山茶属植物中发现超数染色体 。
户 20 m +1 。m8 一类核型的 8 种中, .T C值德宏茶为 59 . 47 ( 比大理茶和动腊茶大 ) , 白
毛茶 . 0 . 97 ,苦茶 61 . 13 ,平均臂 .比德宏茶为 1 . “ , 白毛茶 1 . 60 , 苦茶 1 . “ . 德宏茶的 T . c 值和平
广 西 植 物 10卷
均臂比又比劲腊茶为大 。 茶的 T . C值
为6 1 .5 大于苦茶 ;平均 臂比 1 .“ ,
也大于苦茶 。 按 T , C 值 ( 平均 臂比 )
的大小排 yl1 可得 5 9 . I G ( 1 . 5 0 ) 一- ) 5 9 . 3 4
( 1 5 2 ) 一 ~ ) 5 9 . 4 7 ( 1 . 5 2 ) 冷 5 9 . 7 6
( 1
.
5 4 ) ” “ 一今 6 0 . 9 7 ( 1 . 6 0 ) ~ 一)
6 1
.
1 3 ( 1
.
6 3 ) 一 - 今 6 1 . 5 5 ( 1 . 6 5 ) 。 从核
型 丘看 , 本文 6种茶的核型差别不太大 ,
6 利,茶的核型在同一个不对称级 (2 A )
内的变化顺序及核型的一些差别 表明 ,
这 6 种植物由低级向高级发 展 的 顺 序
是 : C . 才a l东e ” 5 15 .一 ) C . o a n g l a e ” s `s 一 ,
七 . d o h u n g e n s s s~ e
.
a s s a m i e a , , 8
- ) C
.
5 1” e n s f s v a r
.
P u b f l i阴 ba se se 一令
C
.
a s s a m i e a v a r
.
k u e h a
se ~一) C . 5 1” e ” -
“ 北 。 这种演化顺序与山茶属植物的分类
系统 仁’ 2 〕的排列基本一致 。 然而 , 核型反
映出来的植物种间的进化关系并不是直
线型的 , 即在原始类群 中可能有进化的
特征 , 而进化的类群中又可能保留有原
始的特征 。 这在植物 界中许多作过核型
的科属中存在 , 在山茶属植物中亦是如
此 。 例如普洱茶 ’ 出现 ZB 型核型 , 滇
缅茶也是 ZB 型 ` “ J 的核型 。 另外 最 长
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是衡量核型不
对称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 6 种茶的
比值都是 2 以下 , 从各个具体的数据来
说则体现不出上述这些种的发展顺序 。
在茶组植物的某些种中 , 在形态上
既有区别又有交替 , 在地理分布上既有
图 3 核型
1
。 大理茶 ; 2 . 动腊茶 ; 3 。 德宏茶
F i g
.
3
`厂h e k a r y o t y P e S
1
.
C
. 才a l i e ” 5 15 ; 2 . C . 明 a ” g l a e ” 5 15 ;
忍月 S启S
C
.
d e h “ ” g ·
核型
白毛茶 ;
4
C
.
T h e
2
. 苦茶 ; 3 . 茶
k a 丁y o t y p e s
S f刀仑件 5 15 V a l . 夕“ 乙f 11” 乙a : 2 . C . 口 5 5 0 州了c o 丫 a r
月任O口歹J,孟矛ó上嘴
k u e h a : 3
.
C
.
s f
n e ,: s
f s ;
替代又有重叠 。 它们的核型也表现出类似现象 。 如大理茶属于五柱茶系 , 勋腊茶属于秃房茶
系 , 而二者基本核型相同多 又如秃房茶系的德宏茶的基本核型又与茶 系的普洱茶 、 白毛茶和
苦茶相同 。 这种现象 , 究其原 因可能是这些种与其近缘种之间尚未形成严格的地理 隔离和生
殖 隔离之故 , 加之茶 组植物都是异花授粉植物 , 以致在某些重叠分布地区 , 可以产生出各种
中 间类型的个体 。 这给茶 组植物的形态分类和细胞分类带来一定的困难 , 这与前人的研究结
果 是一致的 。 。
( 二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犷一 山茶属植物核型 中表现出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杂合性 ( H o et or : y go , i yt ) 和多态性
3 期 李光涛等之中国山茶属 4种 2变种核型研究
( Pol 脚or Ph切 m )两种 。 一 “ ` 一 `
1.杂合性— 是指同源染色体的倒位 (臂间 )、 易位 、 不等易位和重复的结构变异所造 ;成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长臂和短臂的相对长度和绝对长度及臂比不等 。 核型杂合性在许多
植物如延龄草属 (Tr i l l i u 。 ), 缓草属 ( SP i ar 耐h e s ) , 葱莲属 ( Z e 夕h夕r a n t h e s ) 和重楼属
( aP ir
s ) 等植物中广泛存在 。 在茶 { “ 〕核型的第 9 对染色体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其相对长度分
别 为 .6 82 和 6 。 20 , 相对长度差值为 0 。 62 , 臂比值分别为 1 。 30 ( m 型 ) 和 3 。 75 ( 时型 ) , 臂比
差值 2 。 4 5 。 普洱茶和本文 6 种茶的核型中 , 同源染色体间不同程度地存在杂合性 。 凹脉金花
茶和显脉金花茶的核型中也有 4 对同源染色体表现出杂合现象 。 据报道杂合现象在热带亚热
带植物种类的核型 中出现频率较高 。
2
。 多态性— 是指不同居群间的核型变异以及同一居群不同个体所具有不同的细胞型或核型 。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长期演化导致染色体发生结构变
异而形成 。 如茶的核型 , 作者两次分析结果不一样 , 得到 15 m + 1 0S m + s4 m ( S A T ) + l st 核
型 〔 “ 〕 , 材 料 取 自我 所 引种的安徽屯溪种 , 得到 16 m 十 Zm ( S A T ) + 12s m核型 , 材 料 取自
原产云南西南部的茶种 。 白毛茶的核型 , 李斌等 〔 7 1的结果为 18 m + 6S m 十 4S nI ( S A T ) + Z st
( S A T ) ( 材料来源广西龙州 ) , 与本文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 同一产地同一居群的不 同
个体间核型也出现一定的差异 , 如大理茶 、 苦茶和动腊茶 等 , 一个种的核型出现 2 种以上不同
型的核型 , 普洱茶 的核型尽出现 8 种不同的细胞型或核型 〔 7」 ; 再如 动 腊茶的细胞 中观察到
B
一染色体 。 类似这种现象在茶组植物中普遍存在 。 一般认为 , 核型的多态性与植物表型的变异
往往有一定 的相关性 。 目前栽培的普洱茶 ( 大叶 、 乔木 ) 与茶 ( 小叶 、 灌木 ) 之间存在若干
表型 , 这些表型是否与它们的细胞型或核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班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另外 , 在山茶属植物核型 中随体染色体的数目在同种不同的居群或个体的核型中变异较大 。 K o n d 。 , K . 〔 ` 。 , ( 1。 7。 )详细地研究了茶的核型 , 发现随体染色体在不 同的细胞中 有书定旖
变化 , 并指出随体染色体数目对茶树来说没有分类学意义 。 本文 6 种植物中发现同种不同豹细
胞中随体染色体数目在 0 一 6 条之间 , 变异较大 。 如大理茶有 2 条和 6 条的细胞 , 动腊茶有
3 条和 4 条的细胞 , 茶有 2 条和 4 条 〔 a 〕的细胞 , 普洱茶有 4 条 “ 〕和 2 条 t ` 弓的细胞等 。 随
体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 能与茶组植物的异花授毅 、 长期的自然杂交繁殖有关 。
( 三 ) 白毛茶的学名及它的分类地位
白毛茶 .C sl’ 解 ns is v a .r P ub l’ `m ab C h a n g , 根据张宏达 ` 山茶属 植 物 的 系 统 研
究 》 “ ’ “ 二一书记载为灌木型 ; 据陈炳环 [ ` “ 〕 ( 1 9 8 7 ) 报道 , 白毛茶变 种原产于广 西凌 去 、 乐
业 、 田林和隆林一带为野生 , 在云南广南 、 麻栗坡和文山等地有分布 , 并为小乔木和 似乔木
的树型 。 白毛茶在形态上与普洱茶和茶相似 , 不 同在于叶膜质椭圆形 , 枝叶及花均被毛 。 核
型分析表明 , ’ 白毛茶具有与普洱茶 ’ , “ 」相似的核型 , 二者基本核型 ,’2 o m + 10 , m ” 相同 , 只
是随体的数目和位置不同 。 染色体相对长度相近 , 普洱茶为 4 。 82 , 8。 32 沁 , 白 .毛茶为 4。 65 一
牙。 12 % , 平均臂比也接近 , 分别为 1 . 54 和 1 . u勺 T . C值分别为 5 9 . 76 和 60 。 97 ;臂比大于 2 : l
的染色体比例分别为 0 . 16 5和 。 . 1 9 5 , 都很相似或接近 。 二者同属于 8切 b ib n 。 核型分类的2人
型 。 而白毛茶与截的核型 1 6 m 十 Z m ( 一S A T > 十 1 2 `种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 核型的其它特征立
者相 比也差异甚大 。 以 _七分析表明白毛茶变种的核型特征更趋向于普 洱茶 , 与普洱茶接近 , ’ `
而与茶的差异较大 。
广 西 植 物 盆 10卷
根据以上形态学和核型特征的比较及白毛茶的地理分布情况 , 我们认为白毛茶 尸的学名 ,
即变种名应划 归在普洱茶种之下 , 即 .C as 邓 。 `ca ya .r p站“ `俐阮 心且· 叭 C han 官 ) L l 较为客观和合理 。 根据核型的综合特征 , 普洱茶 、 白毛茶和茶的核型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顾序应为
普洱茶一 白毛茶 一今茶 , 从核型发展的顺序也充分体现出白毛茶变种划归子普饵茶种之下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 -
陈炳环 ’ 。 ’ 提出白毛茶与普洱茶和茶的差异已超出变种的限度 , 该变种应加以订正为种 ,
从核型的角度 , 我们认为白毛茶在核型上虽与普洱茶有一些微小的差异 , 但这种属于不向居
群 间的核型变异 , 没有达到种间差异 。 因此我们认为白毛茶仍为一变种较为客观 。
从本文白毛茶与凌云白毛茶 ’ ]核型的重要特征来看 , 二者同属 Z A型 , 白毛茶的核型由
仑一 10 对。 型染色体和 5 一 6 对 , 。 型染色体构成 , 平均臂比 1 . 60 , T . C值 6 0 。盯 , 凌云白毛
茶的核型由 9对 m染色体 , 4 一 5 对 s 坦型染色体和 1 一 2 对 st 型染色体构成 , 平均臂比 1 . 84 ,
上述这 些核型的特征表明本文白毛茶 ( 原产去南文山和广 南等地 ) 的核型 比凌云 (广西 )白毛
茶为对称 , 两种白毛茶核型的发展顺序应为云南娜毛茶弓凌云白毛茶 , 这与茶组植物的起源 中心学说 〔“ 一 相吻合 。 -
张梅莉同志参加实脸及测算工作 , 特此致谢
参 考 文 献
〔 1 〕 李光涛 , 1 9鸽 : 云南大叶茶细胞学研究 。 广西植物 , 8 ( 3 ) : 24 9e 2 “
〔 2 〕 L e v a n e t a l . , 1 9 6 4 ; N o me n e l a t u r e f o r e e n t r o m e r i e p o s让 i o n o n e h r o 功。昌。也 e 吕
,
t
-
-
-
月 e 丁e d i t a s , 5 2 ( 2 ) : 2 0 1一 2 2 0
《 s 〕 S t e b b三n s , G . , L . 1 9 7 z : C il r o m o s o m a l e v o l u t i o n i n h i g h e r p l a u t 吕 , E d w a r d A r no ld ,
L O n d o n
,
8 5一 10 4
〔 4 ) A r a n o , H . , 1 96 3 : c v t o of g i e a l s t u d i e s i n S u b f a m i l y ca r而。 “ e a e o f J a p a n lx 、 ,
B o t
.
M
a g
.
T o k y o
,
7 6 : 3 2- 3 9
〔 5 〕 K o n d o . K . , 19 77 : C h r o m o s o m e n u m be r s i n t h e G e n u s C a 拼 e l l沁 , B i o t or p玉e a , 9
( : )
: 8 6一 。4
〔 6 〕 饶应森等 , 19 8 8 : 江华苦茶和湘波绿茶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茶叶通讯 , ( 3 ) : 2 7一29
〔 7 〕 李 斌等 . 1 9 86 : 茶树染色体组型分析 。 茶叶科学 , 、 6 ( 2 ) : 7 一 14
〔 8 〕 李光涛 , 1983 : 茶树的核型及种的分类研究。 茶叶, ( 4 ) : 1 1一16
〔 。 〕 陈瑞阳等 , ’ 9 8” : 内茶属细胞学研究 ( I .) 中国植物学会五十周年年会学术报告及论文雄鱿编P . 5 3 1
〔10 〕 K o n d o , K . i , 7 , : c y t o l o g i e a l s t u d ie s 兔n e u l t i v a t e d s娜 e i e s o f 伪耐 1110 v. .
J
.
B r e d
. ,
29 ( 3 )
:
20 5一 2 10
〔1 1〕 K a t o . M . , T . 5 1位 u r a , 1 0 7 1 : C y t o g e n e t i e a l s t 吐d 证5 o n C a解刀l i a s钾 c 证s 万
J
.
B r e e d
. ,
2 1 ( 5 )
*
2弓5一 2能
〔1z 〕 张宏达 , 19 81 : 山茶属植物系统研究 . 中山大李学报 ( 自然科学 ) 论丛 ( 1 )
( 13〕 陈炳环` 拍 8矛 云南茶树资谭考察概况及新种的发现 . 中国茶叶 . ( 5 ) , 3`一36
〔1 4〕 虎禽荡 . 1抓枉: 诊茶树原产地和起源中心 . 茶叶科学二 ( 1 ) : 1一 「
aJ aP n
.
J扭p a n .
3期 李光涛等 :中国山茶属 4种 2变种核型研究 1 7 9
KA RY OT Y P〔 ST U D IESON S IXT AX A F OCA M L EA N L I ICH N IA
Li Gu a ng tao a nd Li a ngT o a
( Ins ti tu to ef T ea
,
Y u n n a n A e a d e m y o f A g r i e u l t u r a l S e le n e e s
,
X i s h u a n g b a n n a )
牟
今
4
A b s t r a e t T h e P r e s e n t p a p e r d e a l s w i t h t h e k a r y o t y p e s o f 4 s Pe e i e s a n d 2 v a r i
-
e t i e s o f C a 拼 e l l a` i n C h i n a b y w a l l d e g r a d a t i o n h y p o t o n i e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f l a m e -
d r y i n g m e t h o d
.
A e e o r d i n g t o t h e e l a s s i f i e a t i o n s y s t e m s g i v e n b y L e v a n e t
a l
.
[ , 〕 , t h e k a r y o t y p e f o r m u l a o f C . t a l`。 n s `5 w i t h Z n 二 Zo m + Z m ( S A T ) + 阳 m ; C .
m a n g l a e ” 5 15 w i t h Zn = Zo m + Zm ( S A T ) + 6 s m + Zs m ( SA T ) ; C
.
d e h u ” ge ” 51 5 w i t h Z n 二
Zo m + s
s
m + Z
s m ( S A T ) ; C
.
a : s a 阴 i e a v a r . k“ c h a w i t h Zn 二 Zom + g s m + i s m ( SA T ) :
C
.
s 『” e . s 『5 w i t h Z n = i 6 m + Zm ( S A T ) + 12 s m ; C . 5 1月e n s i s v a r . P “ b i l咨价 6a w i t h Z n 二 z s m
+ : m ( s A T ) + 。 s m + l s m ( s A T )
.
A l l 。 f t h e s 。 。 p e c i e 。 w e r e d i p一。 i d ( : 。二 Zx 二 3。 )气
n o p o l y p l o i d w a 百 f o u n d . 护 T w o B 一 e价 o m o s o m e s w e r e f o u n d i n t h e k a r y o t y p e o f
C
. 优口 n砂a e n s i s . T h e k a r y o t y P e a s y m m e t r y d e m o n s t r a t e s t h a t a l l o f t h e s e s P e e le s
b e l o n g t o Z A t y p e o f S t e b b i n s k a r y o t y p e s y m m
e t r y [ 3 〕 . T h e v a r i a t i o n i n n u m b e r
a n d P o s i t i o n o f S A T
一 e h r o m o s o m e : t h e l o n g e s t e h r o m o s o m e / t h e s h o r t e s t e h r o m o
-
s o m
e ;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e h r o m o s o m e w i t h a r m r a t i o > 2
: 1 ( 多 ) ; e e n t r o m e r i e t e r -
m i n a l i跳 t i o n 丫 a l u e ; t h e e h r o m o s o m e l e n g t h . a m o n g t h e se s P e e证 5 a r e o b -
v io u s
.
T h e v a r i a t i o n i n k a r y o t y p e d e m o n s t r a t e s t h a t t h e e h r o m o
s o m a l e v o l u t i o n
i n t he se
s
ep e ie
s a r e C
.
t a l`e ” 5 15一 , C . 脚 a .夕 l a e ” , 15一 , C . de h二口 e抢时 ,一 , C . a忍: o份介 a一 ,
C
. 忿 i” e” 5 1` v a r . P“ b亡l` 附 ba一今 C . a s s a m f c a v a r . 掩“ e h a一 、 C . 5 1” e ” 5 15 . T h e r e s u l t s b a -
s i e a l l y t a l l le d w i t h v i e w p o i n t i n
.
A T a x o n o m y
o f t h e G e n u s C a优 e l lio 一 o f C h a n g
H o n t a [ l名 ]
.
T h e h e t e r o z y g o s i t y a n d p o l y m o
r p h i昌m o f k a r y o t y p e o n oC 用 e l l i a p l a n t .
a r e a l s o d i s e u s s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T h e e h r o m o s o m e n u m加 r a n d k a r y o t y娜 o f
C二 a ” 口 l o e ” s`。 , C . de h二口e ” s ` , , C · 0 5 5 。州 ic o , v a r · k . e h a a n d C . t a l ie ” , i苦 a r e r e如 r t e d
h e r e f o r t h e f i r s t t i刃。 e .
K . y w o r d s 伪用 e l l`a ; K a r y o t y 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