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云南兰科植物菌根内生真菌种类研究



全 文 :第 26卷 第 3期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Vo1. 26 No. 3
  2006年 6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COLLEGE     Jun. 2006 
云南兰科植物菌根内生真菌种类研究*
伍建榕1 , 韩素芬 2 ,朱有勇 3 ,吕 梅1 ,王光平 2 , 郭文林1
(1.西南林学院 保护生物学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4;2.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7;
3.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 650201)
摘要:从云南省兰科植物主产区的 8个地区 11个品种 89株兰科植物的营养根上分离获得真
菌菌株 184个 ,其中出现频率较高或文献曾报道为兰科内生菌根真菌的有 65个. 根据菌落形
态 、菌丝特征 、产孢结构 、孢子形态及子实体诱导等大致分为 18类 ,分别隶属于丝核菌属 、兰科
丝核菌类 、毛壳菌属 、木霉属 、镰刀菌属 、顶枝孢 、束格孢属 、团丝核菌属 、Trichosporiella sp. 、Gli-
omastixmurorum 、兰小姑 、微囊菌属 、Catenularia piceae、丝孢纲的其他属等.
关键词:兰科植物;菌根;内生菌;云南
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7179(2006)03 - 0005 - 06
  兰科植物是一类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的
珍贵花卉和药材 ,目前多采用组培方法进行繁殖.
但移栽无菌苗生长缓慢 ,甚至于不开花 ,长势明显
劣于原生地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兰科植物. 其原因
是兰科植物需要与菌根真菌共生才能生长良好 ,
无菌组培苗不能形成内生菌根.自 Be rnard发现自
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兰科植物都与真菌共生形成菌
根 ,对兰科内生真菌的研究已有 100年的历史. 成
年兰科植物与真菌共生形成内生菌根是自然界的
一种普遍现象 ,菌根真菌为兰科植物提供生长 、繁
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为此 ,笔者对云南保山 、怒
江贡山 、大理 、西双版纳等地的兰科植物进行内生
菌根真菌的分离 ,为解决兰科植物这类珍贵花卉
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可用菌根菌种类.
1 试验材料
1. 1 分离材料
原生地野生状态下兰科植物的老根及新鲜营
养根.
1. 2 分离真菌所用培养基
PDA培养基:去皮的马铃薯 200 g切成1 cm 3的
小块加入适量水煮沸 ,煮沸开始计时 30 m in,将其
滤液加入琼脂14 g、葡萄糖 20 g,加水保持至 1 L,加
热融化 ,分装 ,于 121 ℃下 30m in备用.
1. 3 诱导子实体的培养基 [ 1]
燕麦培养基(g /L);玉米培养基(g /L);马铃薯
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g /L);燕麦汁蛋白胨琼
脂培养基 (g /L);AC培养基 (g /L);诱导子实体的
壳斗科植物 ,如麻栎 (Quercus acu tissima)、栓皮栎
及槲栎的叶.
2 试验方法
2. 1 菌根真菌的分离
自根尖取新鲜营养根的根段 ,长 4 ~ 5 cm ,清
水冲洗根上的泥沙后用 75%的乙醇处理 20 ~
30 s, 0. 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 5 ~ 10 m in(浸泡时
间视组织材料的大小而定 ), 对材料表面进行灭
菌 ,无菌水冲洗 4 ~ 5次 ,在无菌培养皿中横切成 3
~ 5mm的薄片 ,置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
(含有100 μg /g氯霉素的 PDA),切面朝向培养基 ,
每皿放 3 ~ 4块组织 , 25 ℃恒温避光培养.经过 3 ~
7 d菌丝体从组织块上长出并形成一定大小菌落 ,
以组织块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生长的为分离的目的
菌种 ,即从其边缘挑取菌丝体移到另一 PDA平板 ,
重复至获得纯培养物 ,转入 PDA斜面保存.
2. 2 各菌株形态及培养形状观察
挑取少量菌丝于 PDA培养基平板中央 ,每菌
* 收稿日期:2006 -03 - 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1190).
作者简介:伍建榕(1963 - ),女 ,福建清流人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森林病理学及资源微生物利用的教学与研究.
株重复 3皿 , 25 ℃恒温培养.用解剖镜仔细观察菌
落形态 (形状 、大小 、边缘 、正背面颜色 、色素),显
微镜观察菌丝形态 (有无分隔 、缢缩 、有无锁状联
合 )及有无子实体产生 、孢子形态 、大小等及拍照
并记录结果.
2. 3 子实体的培养
在 PDA培养基上常规培养不产生孢子的菌株
用下列方法诱导子实体.
(1)在培养基上诱导子实体:将菌株的培养
物接种于上述 5种子实体诱导培养基 ,分别用黑光
灯 、散射光 、室温和低温交替培养 ,重复 3次.
(2)在壳斗科栎树叶上诱导子实体:将壳斗
科的栎叶洗净晾干 ,剪成碎片 ,装入三角瓶 121 ℃
灭菌 45 m in,冷却后将菌株的培养物接种在栎叶
上 ,待菌丝长满树叶后 ,放入广口瓶内 ,瓶底事先
铺上保湿的海绵 , 再加上湿润滤纸 ,注意经常加
水 ,保持滤纸的湿度 ,分别用黑光灯 、散射光 、室温
和低温交替培养 ,重复 3次.待长出子实体再进行
鉴定.
2. 4 内生菌根真菌的鉴定
按常规形态鉴定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 1 分离试验结果
自云南省主产兰科植物的 8个地区 11个品种
89株兰科植物的根上共分离获得真菌菌株 185
个 ,其中出现频率较高或文献曾报道可能是兰科
内生真菌的 65个菌株作为代表菌株 ,见表 1.
表 1 不同产地和种类的兰花获得菌株情况
兰花品种 产地 总菌株数/个 代表菌株数/个 代表菌株
春兰 1 大理 20 7 CLD111, CLD112, CLD115, CLD117, CLD118, CLD119, CLD120
春兰 2 怒江 15 11 CLN 103, CLN108, CLN110, CLN 111, CLN113, CLN114, CLN 115, CLN 116, CLN129, CLN 130, CLN 112
春兰 2 保山 24 8 CLB 111, CLB110, CLB112, CLB113, CLB119, CLB128, CLB129, CLB130
春兰 3 下关 20 5 CLX110, CLX112, CLX113, CLX114, CLX117
春兰 4 思茅 15 4 HLS101, HLS104, HLS111, HLS112
虎头兰 西双版纳 15 5 M LX103, M LX105, MLX113, MLX108, M LX111
墨兰 1 元江 15 5 M LY105, M LY106, MLY107, MLY111, M LY114
墨兰 2 思茅 15 7 M LX107, M LX102, MLX104, MLX103, M LX114, M LX111, MLX112
墨兰 3 文山 15 2 DLW 109, DLW113
兜兰 西双版纳 15 6 SHX104, SHX105, SHX107, SHX111, SHX113, SHX115
齿瓣石斛 元江 7 2 SHY102, SHY108
长距石斛 元江 8 2 SHY113, SHY114
卡特兰 云南 1 1 KW 214
3. 2 性状观察与子实体诱导结果
65个代表菌株可初步分为 18类 , 18类内生真
菌的鉴定采用 Hawkswo rth提出的分类系统. 内生
菌根真菌各属(类 )的分离频率见图 1;内生菌根真
菌代表菌株的鉴定结果[ 3 -8]见表 2.
图 1 内生菌根真菌各属的分离频率
4 结 论
(1)丝核菌属 1,丝核菌属 2(在兰科植物中寄生
的特有种)为兰科丝核菌类 ,小菌核属为半知菌亚门
(Deute romycotina)无孢目(Agonomycetales)无孢科的
真菌;木霉属 、单端孢属、青霉属 、枝顶孢属为半知菌
亚门(Deute romycotina)丛梗孢目(Moniliales)淡色孢
科(Moniliaceae)的真菌;异孢迭球孢霉属半知菌亚门
(Deute romycotina)丛梗孢目 (Moniliales)暗色孢科
(Dematiaceae)的真菌;Menispora、Embellisia、团丝核菌
属 、Endophragm ia、Gliomastix murorum、无孢菌群属半
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的
真菌;镰刀菌属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 tina)丛梗
孢目(Moniliales)瘤座孢科(Tubercu lariaceae)的真菌;
毛壳菌属为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球壳菌目
(Sphaeriales)毛壳菌科的真菌;小姑属为担子菌亚门
(Basidiomyco tina)口蘑科(Tricho lomataceae)的真菌.
6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26卷
表 2 不同种类及产地兰花内生真菌代表菌株的鉴定情况


菌株数
/个 菌株号 主  要  特  征 鉴定结果
1 8 CLN110, CLN111
MLX103, MLX105
CLN113, CLB119
CLB111, KW 214
 气生菌丝浅褐至深褐色 , 菌丝分枝处有较明显缢缩 , 不远处有隔
膜 ,菌丝体多为直角分枝;有表面深褐色或浅褐色 、内部深褐色的菌
核 ,菌核间有菌丝相连 ,菌核颗粒状 ,细丝与基物相连.无分生孢子
丝核菌属 1
Rh izoctonia
2 8 MLX104, MLY105
SHX104, SHX105
CLB112, CLB 128
CLB129, CLD120
 菌落极薄呈细菌状;气生菌丝白色 ,菌丝分枝呈直角或锐角 , 分枝
处有较明显缢缩, 不远处有隔膜 ,无锁状联合;无分生孢子;经诱导未
产生子实体
丝核菌属 2
Rh izoctonia
(在兰科植物中寄生的
特有种)
3 11 MLX102, MLX114
CLN114, MLY106
MLY107, CLN115
CLN116, CLN103
CLN108, MLX113
CLB113
 气生菌丝白色絮状 ,菌丝末端常变形呈念珠状 , 无锁状联合;无分
生孢子;经诱导未产生子实体
兰科丝核菌类(O rch ida-
ceou s rh izocton ias),包括
角菌根菌属 (Ceratorhi-
za),瘤菌根菌属 (Epu-
lorh iza)和念珠菌根菌
属(Moni liopsis)等
4 3 CLX111, MLX112
SHY113
 菌落边缘不规则 ,气生菌丝浅黄色至黄色,菌落表面有墨绿色的子囊
壳,子囊壳球形 ,四周有毛 ,膜质;子囊棒状;子囊孢子橄榄形 ,单细胞
毛壳菌属
(Chaetom ium)
5 3 SHX107, SHX111
CLN129
 菌丝平铺于培养基上迅速生长 ,菌落质地较稀疏 ,白色, 薄绒状 ,后
期在表面呈环纹状或簇状产生绿色 、墨绿色或黄绿色的分生孢子堆.
培养基背面变为黄色或黄绿色.分生孢子梗细长 、无色 , 产孢瓶体在
小分枝上常对生或轮生 ,分生孢子淡色 ,浅黄绿色 , 球形 ,多聚生于产
孢瓶体口部
木霉属(Trichoderm a)
6 4 SHY114, CLD118
CLD119, CLD117
 气生菌丝白色絮状, 有黄 、绿 、灰 、褐或紫色色素;分生孢子梗单生 ,
少数种分生孢子梗轮辐状 ,分生孢子单细胞圆形或长圆形 ,多细胞的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状 ,两端尖
镰刀菌属(F usarium)
7 3 CLX112, MLX108
H LS112
 菌落薄 ,气生菌丝白色 、黄褐色或灰绿色 ,絮状或丝绒状;无分生孢
子 ,菌核褐色至黑色 ,圆形至长圆形, 表面黑色 ,中心无色 , 外层分化
不明显 ,菌核间无褐色菌丝相连 ,经诱导未产生子实体
小菌核属(Sclero tium)
8 3 CLX113, CLX114
CLN130
 气生菌丝黄褐色 ,絮状 ,背面有轮纹;孢子弯月形 , 2~ 4个细胞 M en ispora sp.
9 3 CLD111, CLD112
CLD115
 气生菌丝白色 ,絮状 ,分生孢子 1 ~ 4个细胞 Em bellisia sp.
10 2 H LS104, HLS111  分生孢子梗直立 ,不屈曲 ,分生孢子长梨形或洋梨形 ,双孢无色. 单端孢属(Trichotheciu)
11 4 CLB110, CLB 130
SHX113, SHX115
 菌落浅绿色 、黄绿 、青绿或灰绿色 ,有时无色.分生孢子梗从菌丝上
垂直生出 ,无足细胞;顶端生排列成帚状的间枝 ,分枝 1次或多次 ,顶
层为产孢瓶体产生的分生孢子 ,串生呈不分枝的链状
青霉属(Pen icillium sp. )
12 3 DLW109, MLX107
MLX111
 菌落厚 ,营养菌丝匍匐生长 ,分枝 ,分隔 ,无色;分生孢子梗简单 ,直
立 ,无色 ,不分隔或于基部分隔;产孢瓶体细长 ,圆柱状 , 无色 ,气生菌
丝白色 ,分生孢子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单个地循序产生 , 无色 ,单胞 ,椭
圆形或棍棒形状 ,常于产孢瓶体端部聚集成粘质的孢子球
枝顶孢属
(Acremonium)
13 2 DLW113, MLY114  菌落薄 ,气生菌丝白色 ,后期黄褐色 , 分生子梗短或无 ,孢子有两
种:一种不规则 ,暗褐色 ,砖格孢型 ,另一种淡色镰刀形
异孢迭球孢霉
(Sarcin ella sp. )
14 2
SHY102, CLX110  菌落厚 , 气生菌丝白色 ,老熟黄褐色 ,菌核由小球形细胞聚合而成 ,扁平或不规整形 ,黑色
团丝核菌属
(Papu la spora sp. )
15 2
CLX117, SHY108  菌落平展 ,黑色毛状 , 分生孢子梗簇生 ,分生孢子直或弯曲 ,圆柱形 ,褐色 , 2个横隔 , 3个细胞 ,中间的细胞壁加厚
Endophragm ia
16 1
H LS101
 菌落厚 ,气生菌丝白色 ,分生孢子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单个地循序产
生 ,无色 ,单胞 ,椭圆形或棍棒形状 ,常于产孢瓶体端部聚集
Glioma stix m urorum
17 1 CLN112  担子果高 15. 0 ~ 22. 5mm ,单生.菌盖直径 1. 5~ 3. 0mm ,帽状或近平展,边缘具细褶皱 , 稍内卷 ,具浅灰褐色条纹 ,表面白色柔毛至颗粒
状柔毛 ,灰白色至白色. 菌褶近直生 ,不等长 ,不分叉 ,表面粗糙 ,解剖
镜下观察密布白色粉粒.菌柄中生 ,细长 ,中空 , 13. 0~ 23.0 mm ×0.5
~ 1. 0mm ,纤弱 ,浅污黄色至透明状污白色 ,具细柔毛 ,基部具圆盘
基 ,稍膨大.菌丝具锁状联合
小菇属(Mycena)
18 1 MLY111  菌落薄或较薄;气生菌丝白色 、黄色或灰绿色 ,絮状或丝绒状;无分
生孢子;经诱导未产生子实体
无孢菌群
(Mycelia steri lia)
7第 3期                 伍建榕等:云南兰科植物菌根内生真菌种类研究
  (2)分离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兰
花上所获得的菌根菌如怒江贡山春兰上的菌株
CLN110, CLN111, CLN 113;西双版纳墨兰上的菌株
MLX103, MLX105;保山春兰上的菌株 CLB119,
CLB111;云南卡特兰上的菌株 KW214都是丝核
菌 ,即它们有相同的菌根菌. 不同地区的相同品种
如怒江贡山的春兰与保山的春兰具有不同的菌根
真菌 ,前者的 2个菌株 CLN114, CLN116是丝核
菌 ,后者的 1个菌株 CLB111是兰科丝核菌类.
(3)同一地区不同品种具有相同的内生菌根
真菌 ,如从西双版纳墨兰分离的内生菌根菌菌株
MLX104与从西双版纳石斛分离的内生菌根菌菌
株 SHX104, SHX105都是丝核菌 (在兰科植物中共
生的特有种 ).
(4)不同地区 、不同品种兰科植物内生菌根
真菌类群存在差异 ,一些属分布频率高 ,可能是优
势种群 ,而另一些分离频率相对低的属可能为稀
有种群 ,如内生菌根真菌各属的分离频率大部分
集中在丝核菌 、兰科丝核菌类 ,占 36%;其他丝孢
纲的产孢类群占 32%;担子菌和子囊菌共占 4%.
可以认为兰科植物有效菌根真菌主要为丝核菌 、
兰科丝核菌类和丝孢纲的无孢群菌中的某些属 ,
它们的分离比例明显大于其他种类.
5 讨 论
兰科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已有 100多年的历
史 ,早在 1904年 Be rnard就认为丝核菌类真菌是
主要的兰科内生真菌 , Burge ff , W arcup, Ta lbot,
M archisio, Currah和 Ram say都证实了 Be rnard的观
点 ,这些丝核菌包括立枯丝核菌 (Rhizoctnia sola-
ni)、匍匐丝核菌 (R. repen ts)和斑叶兰丝核菌
(Rgoodyerae - repentis). 在该分离试验中 ,也获得
了大量的具典型丝核菌特征或者部分丝核菌特征
的菌株. 丝核菌类群庞大 , 分布广 , Parmete r和
W hitney详细评述了丝核菌的特征 , 20世纪 80年
代中期后 , O gosh i又增设了两个识别特征 ,关于丝
核菌特征目前较一致的观点是:(1)无性世代不形
成任何孢子;(2)大多数形成内外结构均一的菌
核;(3)寄生于活体植物的根部时无根状菌索;(4)
菌丝分枝在其起源处缢缩;(5)分枝菌丝在离起源
处不远有桶孔隔膜;(6)菌丝分枝呈直角或锐角;
(7)菌丝无锁状联合. M LX103, MLX105, CLN113,
CLB119, CLB111和 KW214等 8个菌株在菌丝起
源处缢缩 , 有菌核 , 属典型的丝核菌;MLX104,
MLY105, SHX104, SHX105, CLB112, CLB128 ,
CLB129和 CLD120等 8个菌株不产生无性孢子 ,
菌丝分枝在其起源处缢缩 ,菌丝分枝呈直角或锐
角 ,菌丝无锁状联合 ,分枝菌丝在离起源处不远有
隔膜 ,符合上述部分描述.
范黎 [ 9]等从 19种兰科植物中分离到 26个兰
科丝核菌类菌株 ,其主要特征是菌丝较宽 ,无锁状
联合 , 常 有 念 珠 状 细 胞 , MLX102, MLX114 ,
CLN114, MLY106, MLY107, CLN 115, CLN116 ,
CLB113等 8个菌株符合上述描述.丝核菌类菌株
在分离试验中数量最多 ,这与许多学者研究绿叶
兰菌根真菌的结果相符. 本试验从西双版纳的墨
兰 、怒江贡山的春兰 、元江的墨兰 、保山的春兰上
获得了兰科丝核菌类 8个菌株 ,说明丝核菌可能是
这几个地区墨兰 、春兰的菌根真菌.
对云南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兰科植物菌根
真菌的分离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同种兰科植物
可以具有不同的菌根真菌 ,相同地区的不同兰科
植物具有同种菌根真菌 ,再一次证明兰科植物与
菌根真菌之间的专一性并不十分严格. 关于内生
真菌与兰科植物的专一性问题 ,一直存在着激烈
的争论. 1936年 Bernard指出兰花与真菌间没有严
格的专一性 ,但某种菌根真菌同哪种兰科植物更
能有效地共生却有明显的倾向. W arcup认为 ,至少
在属的水平上 ,兰科植物与其菌根真菌之间存在
专一性. 现在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1)同种兰花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 、不同生长环境的共生真菌可
能是不同的;(2)环境条件对共生真菌种类以及共
生关系的平衡有影响. M asuha ra提出了生态专一
性 [ 10 -13] (eco log ica l specificity)和潜在专一性 (po-
tential specificity)的概念 ,前者指在自然环境条件
下可与兰花的某个特定种形成菌根的范围 ,后者
指在实验室条件下 ,可与同一兰花种形成菌根的
真菌范围.根据这个概念 ,可以在实验室模拟自然
条件或创造一个自然界不可能存在的人工环境 ,
来研究能与兰科植物共生的真菌范围 ,寻找最有
效促进兰花生长的共生真菌 ,确定最适宜双方共
生的环境条件 ,这对园艺生产是极有意义的.在各
地的兰科植物上还分离到毛壳菌属. 一般认为兰
科内生真菌是半知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 (Bacido-
mycotina),子囊菌仅有 R ichardson报道 ,郭顺星 [ 4]
等也在细叶石斛 (Dendroium hancock ii)和见血清
(Liparis nervosa)原球茎中分离出微囊菌属 (M i-
croascus)和毛壳菌属菌株 ,可促进其 “宿主 ”种子萌
8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26卷
发.本试验中分离到的毛壳菌属 3个菌株与郭顺星
的报道相似 ,说明毛壳菌在多种兰科植物生长环
境中分布.
魏勤[ 14]等调查了云南西双版纳和昆明几种热
带兰栽培基质真菌区系的生态分布 、组成和数量 ,
木霉属占总菌数的 9.66%. 范黎等报道分离自狭
叶紫毛兜兰的木霉菌株能促进报春石斛 (Den-
droium bryerianum )和长苏石斛的种子发芽 ,能与
种子形成共生关系 ,提供营养 ,但两者间的相互作
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魏勤等的调查中 ,镰刀菌占热带兰基质总
菌数的 9.86%,均来自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基质 ,
而昆明的泥炭藓基质中却未发现 ,魏勤认为镰孢
菌可能是热带兰的常见病原菌 ,曾会才发现尖镰
刀香草兰专化型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nil-
lae)和腐皮镰孢 (F. solani)引起的香草兰根腐病
是香草兰 (Vanilla)的主要病害. 吴静萍等从蜜花
石斛 (Dendroium densifiorum )上获得了 1株镰刀
菌 ,并从菌丝抽提液和菌培养液中明显检测到赤
霉素 ,真菌的侵染促进了根数量的增加和根变粗.
范黎等从马齿毛兰等 4种兰科植物中分离出
F. solani, Richardson自哥斯达黎加的 Sacphyglottis
等 8种附生兰根中也分离到该菌 ,并培养出有性世
代 Nectria haematococca. 此外 ,范黎还从香果兰和
冬凤兰等 5种兰科植物中分离到两种镰孢菌 ,来自
冬凤兰的菌株可促进长苏石斛的种子发芽 ,认为
可能是兰科菌根真菌. 本试验分离得到的镰孢菌
MLX104, CLD118, CLD119和 CLD117 4个菌株也
说明镰孢菌在兰科植物生长的环境普遍存在 ,与
兰花生长关系密切 ,尤其是来自西双版纳的墨兰
和大理的春兰最为常见.
试验还获得一种不产生分生孢子也不具有丝
核菌特征的菌株 MLY111,由于未能诱导出产孢结
构 ,因此不能作进一步鉴定. 许多学者对常规分离
所获得的隶属于丝孢纲 (Hyphomyce tes)的非丝核
菌类不育菌丝群 (Myce lium Rad icis A trovirens,
MRA)的多种真菌未给予注意 , 1985年加拿大学者
R. S. Currah等首次对生于兰根内非丝核菌类的不
育菌丝群(MRA)类真菌作了研究 ,成功地诱导这
些菌株形成了产孢结构. 本试验获得的这些不产
孢的菌株可能是丝孢纲的非丝核菌类的不育群
(MRA)[ 15] .试验获得的这一不产孢的菌株可能是
丝孢纲的 MRA ,其分类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分离试验中经常从一种分离材料出现多个
菌株 ,这些真菌在兰花的根际生长 ,可能与兰花的
生长有关 ,但显然并非都是兰花的内生真菌 ,菌株
过多给今后的筛选工作带来困难 ,所以有效菌根
真菌的筛选与分离材料选择及表面消毒时间的长
短有关. 分离材料应采用新鲜的新生营养根 ,气生
根很少形成菌根 ,试验中从老根获得菌株数明显
多于幼嫩根 ,可能是由于老根表面粗糙 ,不易充分
消毒 ,应注意冲洗并延长表面消毒时间 ,兰花都有
根被组织 ,是一层死组织 ,不同的兰花种类根被组
织的厚度不一 ,另外它们的肉质化程度也有差别 ,
因此 ,不同材料应采用不同的表面消毒时间.
在本研究中 ,虽然选择春兰 、虎头兰和齿瓣石
斛组培幼苗为接种对象 ,但考虑到兰科内生真菌
的专一性不强 , 分离材料的产地越广泛 、种类越
多 ,就越可能获得所需的共生菌株. 从云南省主要
产兰科植物的 8个地区 11个品种 89株兰花根上
分离获得了 64个有代表的菌株 ,分为 18类 ,包括
丝核菌 、兰科丝核菌类 、毛壳菌 、木霉和镰孢菌等
已报道的兰科内生真菌和从未报道的丝孢纲的各
个属的内生真菌 ,将供接菌试验中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
[ 1]  伍建榕. 云南濒危野生兰花与菌根真菌的相互关系
研究 [ 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 2005.
[ 2]  李 明 ,张 灼 , 缪锦梅. 对一种建兰栽培品种菌根真
菌的调查 [ J] .大理师专学报, 2000, 18(1):50 - 51.
[ 3]  RICHARDSON K A, R SCURRAH. The fungal comm u-
nity a ssoc ia ted w ith the roo tso fsom e ra info restepiphy te s o f
costa rica[ J] . Se lbyana, 1995, 16(1):49 - 73.
[ 4]  范 黎 , 郭 顺 , 肖培根.十九种兰科植物根的内生
担子菌 [ J] .热带作物学报 , 1998, 19(4):77 - 82.
[ 5]  范 黎 ,郭顺星 , 徐锦堂.我国部分兰科植物菌根的
内生真菌种类研究 [ J] . 山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 1998, 21(2):169 - 177.
[ 6]  范 黎 , 郭顺星 , 曹文岑 , 等. 墨兰共生真菌一新种
的分离 、培养 、鉴定及其生物活性 [ J] . 真菌学报 ,
1996, 15(4):251 - 255.
[ 7]  魏 勤 , 张丽梅 , 赫晓蕾 , 等. 云南几种热带兰根际
真菌调查 [ J] . 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9,
21(3):222 - 225.
[ 8]  范 黎 , 郭顺星 , 曹文岑 , 等. 墨兰共生真菌一新种
的分离 、培养 、鉴定及其生物活性 [ J] . 真菌学报 ,
1996, 15(4):251 - 255.
[ 9]  伍建榕 , 韩素芬 ,朱有勇. 春兰与丝核菌共培养体系
的建立及菌根显微结构研究 [ J] .南京林业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9(4):105 -109.
[ 10]  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常见与常用真菌编写组. 常
9第 3期                 伍建榕等:云南兰科植物菌根内生真菌种类研究
见与常用真菌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8.
[ 11]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979.
[ 12]  (美)包尼特 , HL, 亨特 BB.半知菌属图解 (第 3版 )
[M ] . 沈崇尧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7.
[ 13]  张中义 ,冷怀琼 , 张志铭 , 等 , 植物病原真菌学 [ M ] .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6.
[ 14]  周茂繁. 植物病原真菌属分类图索 [ M ] . 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9.
[ 15]  R S CURRAH , E A SMREC IU, HAMBLETON S, My-
corrhizae and myco rrhiza l fungi o f boreal species o f
P la tan thera and Coe log lo ssum(O rchidaceae)[ J] . C an
J Bo t, 1989, 68:1 171 - 1 181.
Study on Taxonomy of Endophy tic Fungi Iso lated from
O rchidM ycorrh izae in Yunnan Province
WU Jian - rong
1 , HAN Su - fen2 , ZHU You - yong3 , LV M ei1 ,WANG G uang - ping2 , GUO Wen - lin1
(1. Facu lty of B io logy C onservation, S ou thw es tForestry College, Kunm ing Yunnan 650224, C hina;
2. C olle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 nv ironment, N an jing Fores try University, N an jing Jiangsu 210037, Ch ina;
3. Key Lab. of Phyto - pathology, Yunnan Agricultura lUnivers ity, Kunm ing Yunnan 650201, Ch ina)
Abstract:184 represen tative fungi stra ins w ere iso lated from 89 o rchid plants of 11 varieties from 8 major
orchid d istribu tion areas in Yunnan P rovince. 65 strains among them showed higher infection frequency o r had
been repo rted as endophy ticmycorrhiza fung.i 18 groups ou t of the 184 iso lated stra ins we re classified acco rding
to co lonal morpho logy, hypha l characteristics, fruiting organ, spo re morpho logy and derivation fruiting body,
which respec tively belonged toOrchidaceous rhizoton ias, genera ofRhizocton ia , Chaetom ium , Trichoderma , Fu-
sarium , D iplococcoium , Acremonium , Sarcinella, Papulaspora , Trichosporiella , Microascu and othe r gene ra of
Hyphomyce te s, as we ll asGliomastix murorum , Mycena , Cafenularia piceae species.
Key words:o rchid;myco rrhiza;endophytic fung i;Yunnan
欢迎订阅 2007《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CN32 - 1161 /S国内外公开发行 ISSN1000 - 2006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由南京林业大学主办 ,创刊于 1958年 ,是以林业为主的综合类学
术期刊.主要报道森林资源与环境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 、木材工业与技术科学 、林业机械与电子工程 、林产
化学与工业 、园林植物与风景园林 、林业经济与管理 、土木工程等以及有关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 另设置
专栏集中报道重点项目 、基金项目及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
本刊为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
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首批入编期刊 、万方数据
(China in fo)系统入编科技期刊群. 被国际国内著名检索刊物如《CA》、《FA》、《FPA》、《国际农业与生物科
学研究中心 (网络版)》、《剑桥文摘》等数据库收录. 1992年以来 ,本刊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
奖 、全国高校优秀学术期刊一等奖 、江苏省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本刊为双月刊 ,单月末出版.大 16开本 ,每期定价 10元 ,全年 60元. 全国各地邮政局 (所 )均可订阅 ,
邮发代号:28 -16;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 399信箱 ),发行代号:Q552.也可通过全国
非邮发中心联合征订服务部办理订阅手续:天津市大寺泉集北里别墅 17号 ,邮编:300385.
如有需要近年过刊的读者请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210037南京市龙蟠路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电话(传真):025 - 85428247 E -m ail:xuebao@n jfu. edu. cn xuebao@njfu. com. cn
10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2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