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福建省常见的壳斗科树种种苗形态特征研究



全 文 :管 。
3.4 建立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建立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加大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投入的不
竭动力源泉 。政府 、直接受益于生态效益的单位 、业主应提供一定的资金(如水资源费 、生态旅游收费
等),作为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补偿林农因限制森林采伐所带来的损失 ,切实提高林农参与林业生态环境
建设的积极性。认真落实 “地方财政投入林业不低于当年财政总支出的 1%”的政策 ,拿出其中一部分用
于生态公益林建设 ,以缓解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不足。
3.5 依法管理森林资源 ,切实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一是要在实施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的基础上 ,
继续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 ,特别是严格按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技术标准控制生态公益林的采伐利用;二
是加强古树名木和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加强对花卉苗圃的管理 ,严禁非法移植 、挖掘
野生植物 ,保护生物多样性;三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预防森林火灾发生 ,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四是对森
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筹建及保护。五是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切实保护林业生态环
境 。六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 ,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使全社会自觉成为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和受
益者 ,共同营造诏安的秀美山川 。
福建省常见的壳斗科树种
种苗形态特征研究
张纪卯 陈巧女
(福建省南平市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 , 353004)
  摘要 对一些福建省常见且造林效果好的壳斗科树种的种苗形态特征进行研究 ,记录幼株
及从种子(果实)到幼苗的整个发展过程 ,同时对种子和苗木的生产技术做了细致的探索和研
究 ,以期为壳斗科树种的繁殖 、保护和开发利用等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壳斗科 种子 苗木 形态特征
壳斗科植物是在长江流域以南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成成分 ,本科植物有 8属 , 900多种 ,分布于温带 、
亚热带及热带。我国有 7属 ,约 300种。该科植物也是福建省的常见树种 ,在全省分布有 6属 , 60余种 。
木材通称为栎木 ,材质坚重 ,耐腐 、耐用。为建筑 、家具 、车辆 、矿柱 、枕木 、农具及薪炭等优良用材 。树皮及
壳斗含鞣质 ,可提取栲胶。种仁含淀粉 ,可酿酒 、作饲料及工业淀粉之用。在福建省有红锥 、黧蒴栲等 10
余种壳斗科树种 ,是良好的阔叶造林树种 。种苗是造林的物质基础 ,是造林成功极重要的一环。深入了解
种苗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特别是深入了解一些主要造林树种的种子和苗木发育过程的特点 ,可以使种
苗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措施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了解和掌握各树种的幼苗生长 、发育过程及其规律 ,
就可以直接从幼苗来识别和鉴定树种 ,也可从幼苗中选育优良类型 ,在生产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
1 试验地概况
福建省国有来舟林场位于北纬 26°38′,东经 117°57′,年平均气温 19.4℃,年降水量 1 800mm,绝对最
低温 -6.5℃,无霜期 300d。试验地设在该场的后坑苗圃 ,海拔 100m,地势平坦 ,土层较厚 ,地下水位适
中 ,土壤为砂壤偏粘 , pH值 4.5,肥力中等 。
2 试验地设置与试验树种的调查 、观察
·115·
 林业勘察设计 (福建) 2006年第 1期 
2.1 试验地设置
2.1.1 试验地整地 在区划和整好的土地上作成苗床 ,床高 15cm左右 ,宽 1m或稍宽 ,苗床长视地形而
定 ,床间距离一般为 30 ~ 40cm,用 3%硫酸亚铁(FeSO4)溶液浇淋消毒 。
2.1.2 播种 播种前进行选种 、净种 ,并用 0.5%的福尔马林喷洒后 ,闷半个小时 ,再用清水漂洗 ,晾干后
即播。采用条播 ,在床面上按 15cm左右的距离开好条沟 ,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播在条沟内。播种后立即用
火烧土覆盖 ,覆土厚度一般为种粒直径的 2 ~ 3倍 ,随后在床面上再盖上一层稻草 ,淋湿稻草以保持床面湿
润 ,在种子萌发和苗木生长期间注意保持苗床湿润 ,在 6 ~ 10月间搭上遮阳网 ,以防日酌 ,及时拔草 ,防治
病虫害并适时追肥。
2.2 试验树种的调查与观察
种子播种入土第 3天开始至长出真叶止 ,每天定时观察 、记载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方式;真叶长出后到
苗木停止生长时 ,每月测定一次 ,年终对试验小区的苗木实施全面清查和测定。
3 试验树种的调查与观察结果
3.1 红椎(CastanopsishystrixA.DC.)
3.1.1 红椎 ,又名刺栲 ,滇南栲 ,红栲等 ,为亚热带树种 ,常与其他壳斗科绿阔树种组成较大面积的混交
林 ,从福建南部向西 、湘南 、两广 、直至西南一带皆有分布。福建省将其列为三级保护植物。是优良用材 ,
极耐腐 。生长迅速 ,最初 5年生长较慢 , 10年生时树高 18m,胸径 20cm。
3.1.2 采种和育苗 红椎花期 4 ~ 6月 ,坚果次年 11 ~ 12月成熟 ,果序长约 15cm。壳斗具 1果 ,球形 ,连
刺径 2.1 ~ 4cm, 4瓣裂 ,刺长 8 ~ 12mm。中部以下有分杈 ,密生。果宽圆锥形 ,高 1 ~ 1.5cm,直径 8 ~
15mm。先端喙尖 ,果脐占果面积 1/3 ~ 1/4。果外总苞及刺由青色转褐色时果熟 ,果成熟时总苞开裂 。果
采集后 ,可堆放数日 ,敲打出种子 ,混沙贮藏 ,不宜干藏 ,注意防鼠 ,或采后即播 。本次试验用种来自于华
安 ,千粒重 993.5g,发芽率 45%,出苗率 43.75%。一年生苗高平均 18.43cm, 最高 23cm, 平均地径
3.3mm,最粗达 4.5mm。
3.1.3 幼苗 留土萌发。子叶 2,半圆形 ,宿存于种壳内(幼芽直伸出土),子叶柄长 4 ~ 5mm。上胚轴圆
柱形 ,长 9 ~ 15mm,径 1mm,直伸出土。初生不育叶 4 ~ 7片 ,互生或近对生 ,披针形 ,褐色有毛 ,并有托叶 ,
针形 ,向上部分叶稍大 ,椭圆形或卵形 ,长 2.5 ~ 16mm,宽 2.8 ~ 9mm,浅绿色 、叶背黄绿色至黄褐色 ,边或
有浅齿 ,先端尖或钝尖 ,基部楔形。柄长 1 ~ 2.6mm或极短 。茎长 4 ~ 5cm处生发育叶 ,互生 ,椭圆形或椭
圆状披针形 ,长 1.8 ~ 5.7cm,宽 0.8-2.2cm,先端尖或钝尖 ,基部楔形下延 ,边缘齿浅 ,新叶上面红色 ,叶
背白粉红色 ,被毛 。后叶上面绿色 ,或黄绿色 ,下面褐色 、黑褐色 ,被褐色细毛 ,柄长 1 ~ 2mm,宽 1mm,托叶
披针形 ,长 1 ~ 1.5mm,褐色有毛 。下胚轴长 5 ~ 13mm,径 1.5mm,深褐色 。主根直伸 ,粗壮 ,侧根细短散
生 ,水平伸展 ,深褐色 。
3.2 黧蒴栲(Castanopsisfisa(Champ.)Rehd.etWils.)
3.2.1 黧蒴栲又名裂斗锥 ,裂锥栎 ,乌叶子 ,闽粤栲 ,闽粤栎等 ,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区 ,海拔 1 600m以下
的山坡 、沟谷的常绿阔叶林中 ,喜湿热气候 ,中性偏阳树种 ,对土壤肥力要求较低 ,一般荒山均能生长成林 。
为优良水土保持树种 。野生资源较少 ,宜加强发展 ,并推广育苗造林。
3.2.2 采种和育苗 黧蒴栲花期 4 ~ 6月 ,坚果 10 ~ 12月成熟 ,壳斗全包果实 ,壳斗具 4 ~ 6圆环 ,果宽卵
形或圆锥形 ,高 1.3 ~ 1.8cm,径 1 ~ 1.6cm,果脐径 4 ~ 7mm,果成熟易开裂脱落 。采用敲打落地后 ,在地面
上收集 ,稍加晾干 ,润沙贮藏。播种前用 40℃的温水浸种 1 ~ 2日。本次试验用种采自三明 , 千粒重
1284g,种粒较大 ,发芽率 77.5%,成苗率 66.25%。
3.2.3 幼苗 留土萌发 。子叶 2,留于果壳内 ,子叶长 5 ~ 10mm,宽 2mm,褐色 ,无初生不育叶 ,幼茎长
2.8 ~ 4.2cm,茎 1.2 ~ 2.1mm, 绿色或黄绿色 , 土下褐色或淡褐色 。初生叶对生 , 椭圆状披针形 ,长
3 ~ 9.3cm,宽 1.9 ~ 3.7cm,先端渐尖 ,基部楔形 ,边缘具锯齿 。叶初深紫红色 ,后绿色 ,上面有光泽 ,下面渐
绿带白色 ,网脉绿色或绿红色 ,上面凸起 ,下面凹下 ,柄长 2mm,宽 1mm,初紫红色后绿色 。次生叶第三叶
互生 ,长 5 ~ 9cm,宽 2.1 ~ 20mm,其他叶与初生叶同。下胚轴长 5 ~ 10mm,径 2.1mm,深褐色。主根发达 ,
·116·
 林业勘察设计 (福建) 2006年第 1期 
直伸 ,侧根细短 、疏生 ,平展 ,深褐色。
3.3 甜槠(Castanopsiseyrei(Champ.)Tutch.)
3.3.1 甜槠又名甜槠栲 ,丝栗 ,石栗子 ,分布于长江以南 ,虽分布广 ,但滇 、琼两省不产。在常绿阔叶林或
针阔混交林中 ,不占优势 ,但为主要建群种之一 。种仁可食用或制粉丝 、酿酒 ,树皮及壳斗可提取栲胶 。树
干通直 ,材质良好 ,用途广 ,繁殖容易 。
3.3.2 采种和育苗 甜槠 4 ~ 5月开花 ,坚果次年 9 ~ 11月成熟 。壳斗具 1果 ,宽卵形 ,稀近球形 ,连刺直
径 2 ~ 3cm,刺长 5 ~ 10mm,下部或中部合生成刺束 ,有时连生成刺环 ,壳斗上部刺较密。果宽圆锥形 ,径 1
~ 1.4cm,果小于果底部 。采收后除去壳斗等夹杂物 ,及时水选 ,并用清水浸 2 ~ 3d,窒杀果内的害虫 。稍
阴干后 ,润沙贮藏 ,也可用流水贮藏或随采随播。本次试验用种来自三明 ,种子千粒重 650g,幼苗出土后
较喜阴 ,一年生苗高平均 5.5cm,径平均 1.4cm。应用二年生苗上山造林较好。
3.3.3 幼苗 留土萌发。子叶 2,柄伸出果壳外 3 ~ 4mm,胚芽粗硬直伸出土 ,幼茎褐绿色 ,疏生毛 ,具初
生不育叶 5 ~ 9片 ,下部近对生 ,密生金黄色毛。茎长 2 ~ 4.5cm以上生发育叶 ,互生 ,椭圆状卵形 ,长 3 ~
4cm,宽 10 ~ 13mm,先端尾尖 ,基部圆形 ,近叶柄成楔形 ,柄片区分不明显 ,两侧略不对称 ,全缘 ,革质 ,上面
亮绿色 ,下面淡绿色有淡黄色蜡毛层 ,下面中脉下部和叶柄被毛 。托叶披针形 , 长 1.5 ~ 4mm,宽不及
1mm,褐色 。下胚轴长 3 ~ 4mm,径 2.5mm,密被淡黄色短毛。具长主根 ,侧根纤细 ,近水平伸展 ,褐色。
3.4 南岭栲(CastanopsisfordiHance)
3.4.1南岭栲又名毛栲 ,毛槠 ,红柯 ,槁 ,木黎 ,红毛勾 ,南岭锥等 ,分布于东南及中南 ,海拔 1200m以下的山
地林中 ,为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之一 ,种仁可食用 。
3.4.2 采种和育苗 南岭栲花期 3 ~ 4月 ,果次年 9 ~ 10月成熟 。壳斗球形 ,具果 1,连刺直径 4.5 ~ 7cm,
4瓣裂 ,壳斗壁厚 3 ~ 4mm,刺长 1 ~ 2cm,多条合生成刺束 ,有多次分杈;果扁圆锥形 ,长 1.2 ~ 1.5cm,径
2cm,密被毛。按壳斗科(其他种)的常规采种 、处理和贮藏。本次试验用种来自于华安 ,千粒重 1730g,发
芽率 66.6%,成苗率 65%。
3.4.3 幼苗 留土萌发。子叶 2,柄伸出果壳外 2 ~ 5mm,胚芽粗硬直伸出土。上胚轴长 1.1 ~ 2.8cm,径
2.5 ~ 3.1mm,枣红色被锈色毛 ,幼茎具初生不育叶 6 ~ 7片 。茎 7 ~ 8cm上生发育叶 ,互生 ,长椭圆形或长
圆形 ,长 1.5 ~ 5.3cm,宽 0.8 ~ 3cm,先端圆或微凹 ,基部窄圆 ,全缘 ,上面绿色 ,下面密生黄褐色毛 。叶柄
短 ,长 1 ~ 2mm。下胚轴短 ,长 3 ~ 5mm,深紫红色至深紫褐色 ,被锈色毛。主根直伸发达 ,侧根疏少 ,细短 ,
黑褐色 。
3.5 米心水青冈(FagusenglerianaSeem.)
3.5.1 米心水青冈又名米心树 、米心稠等 ,广泛分布于滇 、黔 、川 、鄂 、陕 、豫 、皖 、闽等地 ,海拔 1 000 ~
2 500m的山区 ,在鄂西 、川东等高山地带形成大面积的纯林或混交林 。
3.5.2 采种和育苗 米心水青冈 4月份开花。坚果 8 ~ 9月成熟 ,壳斗长 1.2 ~ 1.8cm,裂片较薄 ,小苞片
稀疏 ,基部为窄匙形 ,有时顶端 2裂 ,具脉 ,绿色 ,叶状 ,较上部的线形 、顶部的针刺形常分杈 ,总梗长 2.5 ~
7cm,每壳斗 2,稀 3果 ,果棱脊顶端有细小三角形突出的翼状体。采种及处理与其他壳斗科树种同。本次
试验用种采自邵武桂林 ,种子千粒重 131.7g,发芽率 2.33%。
3.5.3 幼苗 出土萌发。子叶 2,长三角形 、倒卵形 ,长 1.5 ~ 1.7cm,宽 1 ~ 1.2cm,肉质 ,肥厚 ,先端平而
微凹 ,基部楔形具 2耳 ,柄不明显 ,上面黄绿色 ,下面带白色。上胚轴长 2.5 ~ 4cm,径 1 ~ 1.5mm,绿色被短
柔毛。初生叶对生 ,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 ,长 5 ~ 6.3cm,宽 2.5 ~ 3.3cm,叶柄长 2mm,先端长渐尖 ,基部圆
形或心形 ,疏浅齿或波状 ,上面绿色疏生毛或无毛 ,下面色较浅 ,毛较少 ,在中脉上较多 , 3、4、5或 3 ~ 4的
叶常不育 ,具 2托叶 ,叶脉 、节间 、幼茎无毛或稀疏毛 ,在 5、6以上节间毛又较多 。下胚轴长 3 ~ 6.5cm,径 1
~ 2mm,褐色 ,无毛。主根发达 ,侧根细密 ,褐黄色至褐色。
3.6 亮叶水青冈(FaguslucidaRehd.etWils.)
3.6.1 亮叶水青冈又名亮叶山毛榉 ,光叶青冈 ,野葵花子等 ,分布于川 、黔 、桂 、湘 、鄂 、闽 、赣海拔 800 ~
2 000m的落叶阔叶林中 ,常与米心水青冈 、水青冈等组成纯林或与其他落叶阔叶树种混生 。在落叶阔叶林
·117·
 林业勘察设计 (福建) 2006年第 1期 
中居于上层 ,材质较好 。果实含油率可达 49%,出油率 25%,可食用 ,果实可生吃或熟食似花生米 。
3.6.2 采种和育苗 亮叶水青冈的花在 4 ~ 5月间与叶同放。坚果在 9 ~ 10月成熟 ,壳斗长 8 ~ 12mm, 3 ~
4裂 ,小苞片稀疏 ,鳞片状 ,有小突尖头。每壳斗有果 1 ~ 2,有时苞果熟时果顶露出 ,坚果三角状卵形 ,具三
棱脊 ,结实常有大小年 。壳斗由青变黄褐色时及时采收 ,脱粒 、处理及贮藏同壳斗科的其他树种一样 。本
次试验用种采自邵武桂林 ,千粒重 121g,发芽率 9.5%。
3.6.3 幼苗 出土萌发。子叶 2,三角状卵形 ,长 8 ~ 10mm,宽 7 ~ 9mm,肉质 ,肥厚 ,先端平而微凹 ,基部
楔形具 2耳 ,柄不明显 ,上面深绿色 ,下面褐红色。上胚轴 1.5 ~ 4.5cm,径 0.9 ~ 1.5mm,绿或绿褐色 ,被白
毛 。初生叶对生 ,卵形或长卵形 ,长 3 ~ 5cm,宽 2 ~ 2.5cm,先端渐尖 ,基部圆 ,边缘疏生锯齿 ,侧脉生歪锯
齿 ,叶柄长约 2mm,两面被毛 ,脉上尤甚 ,其上叶互生 。下胚轴长 3 ~ 6.5cm,径 1 ~ 2.1mm,褐黄色 ,被毛 ,
上部尤密。主根发达 ,侧根细密 ,褐色 。
3.7 锥栗(Castaneahenryi(Skan)Rehd.etWils.)
3.7.1锥栗又名珍珠栗 ,尖栗 ,榛子 ,分布于浙江 、安微 、江西 、湖南 、湖北 、福建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
南等地 ,在东部生于海拔 1 000m以下的山地 ,在西部则可生于海拔 2 000m的地方 。喜生于温暖湿润环
境 ,常与枫香 、木荷 、马尾松及其他阔叶树种组成混交林 。锥栗树形高大 、通直 ,材质坚实耐水湿 ,为珍贵用
材树种 。种子含淀粉 、蛋白质 、脂肪 ,可生吃或炒熟食用 ,味甜可口 ,营养丰富 ,著名干果之一。
3.7.2 采种和育苗锥栗花期 5 ~ 6月 ,坚果 9 ~ 10月成熟 ,壳斗近球形 ,连刺直径 2.5 ~ 3.5cm,果单生 ,卵
形 ,径 1.5 ~ 2cm,具尖刺 ,被黄棕色绒毛。当壳斗由青转淡黄褐色时 ,微开裂 ,即可竹杆击落拾取 ,堆阴凉
处 ,复草并淋水数次保持湿润 ,约半个月后种子即可脱出 ,沙藏或地窖层积沙藏 。本次试验用种采自邵武
桂林 ,果粒较大 ,千粒重 1 995g,发芽率 67%,成苗 60%。一年生苗高平均 41cm,地径 0.8cm。
3.7.3 幼苗 留土萌发 。子叶 2留于果壳内 ,子叶柄 8 ~ 10mm,露出。上胚轴长 2.2 ~ 3cm以上生初生
不育叶 3 ~ 8,近对生或互生 ,三角状披针形或披针形 ,长 2.5 ~ 4mm,宽 1mm。茎长 5.5 ~ 8cm以上生发育
叶 ,茎初紫红色后变绿褐色 ,仅先端幼时有细短柔毛 ,具白色皮孔 ,发育叶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 ,长 3
~ 5.3cm,宽 1 ~ 1.9cm,两端尖 ,边缘有粗锯齿 ,齿端具短尖(芒尖),初稍带褐色 ,后渐变为绿色 ,柄长约
2mm,紫褐色 ,托叶宽线形 。下胚轴长 8 ~ 10mm,径 2 ~ 3mm,褐色或褐红色 ,密被圆形白色皮孔 。具粗壮
主根 ,侧根短小而密生 ,褐色。
此外 ,本研究内容还包括东南石栎(Lithocarpusharlandi(Hance)Rehd.)、多穗石栎(Lithocarpuspolys-
tachyus(DC.)Rehd.)、滑皮石栎(Lithocarpusskanianus(Dunn)Rehd)、石栎(Lithocarpusglaber(Thunh.)
Nakai)、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myrsinaefolia(Blume)Oerst)、云山青冈(Cycloblanopsisnubiun(Hand.~
Mzt.)Chun)、毛果青冈(Cyclobalanopsispachyloma(Seem.)Schot)、小叶栎(QuercuscheniNakai)等 ,由于
篇幅所限 ,这里不再一一论述。
参 考 文 献
[ 1]  郑万钧 ,洪涛 ,朱政德等.中国树木志(第二卷)[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5
[ 2]  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一卷)[ M] .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2
[ 3]  陈存及 ,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0
[ 4]  马大浦 ,黄宝龙 ,黄鹏成.主要树木种苗图谱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1
·118·
 林业勘察设计 (福建) 2006年第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