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自成一格的石竹科(下)



全 文 :自成一格的
石竹科
(下 )
汪 劲 武
前文所谈石竹科的一些属 , 粤片都是合生
的。 本科另有一群与此不同 , 除少数粤基部合
生外 , 粤片都是分离的 。 属于这一大类拍我国
约有 10 多个属 。
旗级和假萦续
繁缕属 ( S t e l l a , i a ) 是石竹科中著名的属
之一 ,有约 10 0 种 ,我国有 50 种。 另外 , 有一个
假繁缕属 ( p , , u d o s t e l l a r i a ) , 形态有点象繁缕
属 ,但种类少多了 , 不过 巧 种 , 我国只有 10 种
左右 。 遇到繁缕和假繁缕分不清时 , 不妨看看
植株的根 , 如果根比较肥厚肉质 , 呈纺锤形或球
形 , 则是假繁缕属植物 。 此外 , 假繁缕属有两种
花 , 一种有花瓣 , 多生在茎枝顶瑞 ,但常不结实 ;
另一种多生在茎基部的叶腋 , 常无花瓣 , 为闭花
受精的花 ,常被称为 “ 闭花 ” 。 繁缕属植物则没
有块根 , 也无闭花 。
繁缕 ( 5 . o e石 a) 是一年生小草本 , 茎细
弱 , 下部多分枝 ;叶片卵形 , 茎中下部叶有柄 ,上
部叶无柄 ;花 白色 , 一般单生于叶腋 , 有纤细的
花梗 , 花瓣 2 深裂几乎到底 , 雄蕊 1 0 , 子房上有
3一 4 根花柱 ; 朔果成熟时顶端 6 裂 , 种子圆形 ,
呈黑褐色。 繁缕分布广及欧亚 大陆 , 在我国为
全国广布种 , 而且繁殖力强 ,有时成片生长 , 茎
叶常纠结在一起 , 给人以“ 繁缕 ” 的印象。 据记
载 , 本种全草人药 ,有消炎抗菌的作用 。但据《中
国有毒植物》一书记述 , 它的茎 、 叶和种子均有
毒 , 全株含皂贰 。 如果牛 、 羊等牲畜多最采食
后 , 会出现腹胀 、 腹痛等症状。 因此 , 本种能否
人药 , 恐还需进一步探讨 。
中国聚缕 ( S , ` h f n e , , i ; ) 为多年生草本 ,
茎细弱 。 叶为卵状椭圆形至矩圆状彼针形 , 与
上种区别较明显 。 另外 , 中国繁缕的 白色花瓣
仅顶端 2 裂 , 花柱为 3 , 也易与繁缕相区别 。 分
布于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各省 , 在北京山区极常
见 。 i
又歧繁缕 ( 5 . id hc o ot 。 。 ) 为多年生草本 ,
根较粗 ;茎也较粗且簇生 , 呈数回叉状分峨 , 致
使植株成团状 , 十分有特色 , 茎上有密腺毛 ; 叶
卵形至卵状披针形 , 无叶柄 ; 聚伞花序 , 花多 , 花
白色 ,花瓣顶端 2 裂 ,雄蕊 1 0 , 花柱 ;3 朔果比曹
长。 本种分布于华北和西北 , 在北京百花山 ,多
半生在海拔 1 5 0 米以上的干燥山坡或石缝中 ,
显然是一种适应千旱环境的种 。
沼繁缕 ( s . aP 翻 “ ; 行 ) 的特点是有细弱的
根状茎 ,根茎节上有鳞片状叶 ; 茎叶极狄窄 , 仪
, 簇 异叶假挤维 主佩健级 牛性续
宽 3一 8毫米 , 长达 3一 5 厘米 , 为其他种所不
及 ;花瓣白色 , 顶部 2 深裂几近基部 , 雄蕊仅 5
枚 ,子房卵球形 , 花柱 ;3 茹果短于瞥 ,种子有瘤
状突起 。 本种分布于东北 、河北 、陕西 、甘肃 、山
东 、河南及四川 。 在北京百花山 , 从房山县堂上
爬坡去百草坝途中 , 山沟中沼繁缕很多 。
太子参 ( P : 。 “ d o s r o l l a r i a h e z e r o P h y l l a ) 又
名孩儿参 , 是假繁缕属中较出名的种 。 为多年
生小草本 , 高不过 20 厘米 ,有长纺锤形块根 。叶
两型 : 生于茎顶部的两对叶为长卵形或菱状卵
形 , 几乎接近而生 , 成十字形排列 ; 茎中 下部的
叶都狭的多 , 故本种又名异叶假繁缕 。 它的花
位于茎顶者有 l一 3 朵 , 白色 , 花梗紫色 , 曹片 弓、
背部有毛 , 花瓣 , 、 顶端 2 齿裂 , 雄蕊 10 , 花柱
;3 生于茎下部的花小 , 飞粤片 斗 , 无花瓣 。 朔果近
球形 , 熟时 5 瓣裂 。分布于华东 、华中 、华北 、 东
, 北及西北 。关于 “ 太子参 ” 之名 , 据《中药大辞典 》
讲 ,源于《本草从新》 , 但实际上《本草从新 》 、 《纲
目拾遗》等书所谓太子参 , 系指五加科植物人参
之小者 , 现以石竹科太子参应用 , 其滋补功力
弱于人参 。 其块根含果糖 、 淀粉 、皂贰 , 有补肺 、
健脾的功效 。
异花假繁缕 ( P . h e r o r a , t h a ) 与太子参的
形态区别为 : 无明显的二型叶。 有花瓣的花单
生于枝端或单生于二分枝叉间 , 花梗细长 , 曹片
5
, 花瓣 5 、顶端不裂 ,雄蕊 10 , 花柱 2一 3 ; 闭锁
花 (无花瓣花 )小 , 生于茎近基部叶腋 , 结实 ,警
片 4 , 雄蕊 4一 5 , 花柱极短 , 柱头 2 裂 。 果 4 瓣
裂 。 本种分布于东北 、华北至西南地区 , 北京山
区也有 。
蔓假繁缕 ( P . d 。 。 id 行) 的块根也呈纺锤
形 , 茎细长 、有纵棱 , 叶卵形 :有花瓣花常生于茎
中部以上叶腋 , 花白色 , 花瓣不裂或仅有疏圆
齿 , 雄蕊 10 , 花柱 ;3 闭锁花无花瓣 , 雄蕊退化 。
本种分布和异花假瓣缕大致相同 。
为什么牛繁缕擞了两次家?
牛繁缕是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 石 竹 科 植
物 ,喜欢生在水边和湿地上 。 18 世纪初 , 瑞典
峡 侧 长家林奈将它命名为 “ c 。 ; 。 ; il “ m 。归 。 ` i -
` : `。 七 . ” , 译成中文为 “ 水生卷耳 , ’ 。 后来的学
.
3咭 .
者斯柯普里 ( cs o oP n) 认为 ,这种植物不应放在
卷耳属内 , 而应归人繁缕属 。 于是他将其改名
为 “ s t o z za r i a a宁u a t i c a ( L . ) S e o p .” 中文意思
即“ 水生繁缕” 。 这一改变不无道理 , 因为卷耳
属植物的茹果长筒形 , 繁缕属的荫果多为卵形 ,
而牛繁缕的茹果是卵圆形的 。 后来 , 又经另外
的学者研究 , 认为牛繁缕既不能放在卷耳属 , 也
不能放人繁缕属 。 因为繁缕属的花柱只有 3 个 ,
而牛繁缕的花柱有 弓个 ,似仍接近卷耳属 ;但卷
耳的茹果不仅形状异于牛繁缕 , 而且果熟时顶
部呈 10 齿裂状不同于牛繁缕果的 5 瓣裂 ,裂深
也比牛繁缕果浅的多 ;另外 ,卷耳属的花瓣一般
二裂至中部 , 而牛繁缕的花瓣二裂深至近基部。
这样对比之下 , 牛繁缕是绝对回不了卷耳属了 。
于是再对照其他属的特征 , 也都放不进去 , 因此
牛繁缕又被学者夫里斯 ( rF ie s ) 从繁缕属中搬
了出来 , 另立门户 ,单独成立一新属 , 拉丁学名
为 M 。 l 。 ` hi “ 二 。 此属仅牛繁缕一种 , 现今我国
学者称它为鹅肠菜 〔M . a叮u a t `c u m ( L . ) F r i e s l ,
而把牛繁缕作为别名 。
鹅肠菜在我国分布于东北至华南各 省 区 ,
为多年生草本 , 高 20 一 40 厘米 , 花白色 , 茹果 5
瓣裂 ,每瓣先端再作二齿裂 , 特征很突出 。 它的
全草入药 ,有清热 、 解毒 、消肿的功能 。
卷耳属的两个种
在野外工作时 , 常容易把卷耳属的种看成
繁缕属植物 。 因为它们在叶形 、 花瓣二裂 、 花白
色等特征上很相似 。 但繁缕属的果裂至中部以
下或裂达几至基部 , 卷耳属的果仅于顶部开裂。
卷耳属有两个 习见种 。
卷耳 ( c o r a s : `, , a r , e o s , ) 为多年生草本 ;
叶较狭窄 ,两面有短柔毛 ,一般呈线状披针形或
长圆披针形 ; 茎密被短柔毛 , 上部还混生有腺
毛 ;花 白色 ,常在茎顶组成二歧聚伞式花序 , 花
瓣很长 , 为曹片的 2 倍以上 , 每瓣顶部 2 浅裂 ,
花柱 5 个 ; 朗果圆筒状 ,长达 1 厘米 , 先端 10 齿
裂 。 喜生于山坡草地上 , 也在山沟的田垅边生
长 , 开花时最好认 。 分布广 , 东北 、 华北及西北
地区 , 欧 、亚其他温带地区也有 。
簇生卷耳 ( C . c a 。 , P i r o , “ 。 ) 为一年生 , 茎
.耳 种卑草
单一或成簇 , 有短柔毛 ; 下部叶片比卷耳的稍
宽 , 常为匙形或倒卵状披针形 , 中上部叶片多卵
形或卵状披针形 ; 花瓣短于曹片 , 与卷耳区别明
显 , 而且花瓣先端 2 浅裂的裂片靠近 、 裂口极
窄。 簇生卷耳多生在山区的林边或沟边 潮 湿
处 , 分布比卷耳广 , 是世界广布种 。 全草入药 。
奇特的种阜草
石竹科有个种阜草属 ( M o e h r i , g f a ) , 约
2 0 种 , 我国产 3 种 ,分布于华 中 、 华北 、 西北及
西南。
种阜草 ( M . l a r e r i f l o r a ) 为多年生草本 ,
高不过 20 厘米 ,有细长的白色根茎 , 茎单一或
分枝 ;叶长不过 1一 2 厘米 , 长圆或长圆披针形 ,
先端钝 , 边缘有睫毛 ,几无柄 ; 花仅 1一 3 朵 ,有
细梗 , 花白色 , 花瓣全缘 ;茹果熟时 6 瓣裂 , 种子
平滑且有光泽 , 种脐旁有 白色膜质状种阜 , 较奇
特。 所谓种阜 , 在植物学上是指由靠近珠孔处
的外珠被细胞 , 经分裂与增大而形成的一种垫
状结构 , 一般见于大戟科与无患子科沽竹科中
仅种阜草属有 , 很特殊 。 种阜草在我国分布于
东北 、 华北山地 ,欧 、亚两洲北部也有。
灯心草蚤级— 自然盆景植物蚤缀属 ( A r e , a r `a )是个大属 ,有 2 0 0 多种 ,
我国有 60 种左右 。 该属与种阜草属很接近 , 它
的花柱 3 , 花瓣也是全缘的 , 只是无种阜而且种
子周边有小突起而不同 。 蚤缀属中有个种叫灯
心草蚤缀 (汉 . iu 、 ea ) , 很特殊。 它是多年生
灯心草亚组 拟漆姑草
的 , 高约 2 0一叨 厘来 , 主根较粗 ,茎 丛生屯 基生
叶簇生 , 线形 , 象灯心草一样 , 叶长达 25 厘米 ,
宽不及 l 毫米 ;花序聚伞状 , 顶生 , 有数朵白色
花 , 花瓣不裂 , 雄蕊 1 0 , 花丝背部有腺体 , 广房
近球形 ;果 6 瓣裂 , 种子黑褐色 。 灯心草蚤缀 湃
生于高山石缝间或岩石上稍有土层处 , 常见高
山孤立大石上有它一片片丛生 , 开花时如 }一 l `一匀
点点 ,在山石衬托下如天然大盆景 , 引人注目 。
该种分布于东北 、 华北及新疆 。 它的根作“ 银朵
胡” 入药 , 能请热凉血 。
漆姑草和拟漆姑草
漆姑草 ( S a g i o a 护a P o ” 玄c a ) 为一年生小 李 ,
茎下部 分枝且呈铺散状 , 叶线形 , 长仅 0 . 5一 1 . 弓
厘米 , 宽不过 卜魁米 , 两叶基部相连处膜质 , 短
鞘状 , 花小 , 白色 , 花瓣全缘 , 雄蕊 5 , 子房卵圆
形 ,花柱 又 茹果卵圆形 , 5 瓣裂 , 种子多而小 。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 向北可达黄河流域及东
北南部 , 喜生于路边草地或 田野间 。 全草人药 。
拟漆姑草 ( S P e r g u l a r i a o a r i , a ) 初看 有点
象漆姑草 , 但叶条形 , 长 0 . 5一 3 厘米 , 宽 l一 1 . 5
毫米 , 端钝 ,花梗 密生腺状柔毛 , 花柱 3 , 葫果熟
时 3 瓣裂与漆姑草不 同。 它们之间的最好识别
之处是看托叶 :拟漆姑草有膜质托叶 , 透明 毒 漆
姑草无托叶 。 拟漆姑草分布于东北 、 华北 、西北
和华东 , 喜生于湿沙地及轻度盐碱地 。 北京圆
明园一带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