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 4卷 第 l期
V o l
.
2 4 掩 l
山 东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d o n g A g
r
ie u l t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y
1 99 3年 3月
M a r
,
1 99 3
壳斗科植物幼虫区系分析 `
刘 玉升 石毓 亮
(植物保护系 )
【摘 要】本文 以壳斗科植物蚜虫区系 10 科 64 属 162 种的名录为基础 ,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了区
系分析 : l 区系组成 ; 2 . 地理分布 ; 3 . 生态习性 。 结果表明 : 该区系以壳斗科植物种类最多
的云南省最丰富 ; 头娇科 、 绛娇科的成员均寄生于壳斗科植物 ; 链蚜科 、 盾蛟科分别有 2 、 5
个属的成 员寄生于壳斗科植物 ; 盾蛤科的专性寄生种类最多 , 达 54 种 。
关键词 : 壳斗科 ; 蚜虫 ; 区系分析
中图法分类号 : 5 4 3 1 3
寄生于壳斗科植物的蛤虫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区系 。 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 搜
集有关文献 , 已整理出该区系 10 科 64 属 16 2 种的初步名录 〔 ’ 〕 。
由于壳斗科植物独特的生长习性而导致其上发生的害虫种类特别丰富 , 这已引起国内
外有关专家的注意 〔’ 2· ’ 4 〕 , 但他们所涉及的昆虫范围较广泛 , 有蚜总科 、 小鳞翅类 、 座蜂
科 、 鞘翅目 、 寄生性膜翅 目 、 瘦蚊科等 , 因各类不同的昆虫危害习性及与寄主植物的疏密
关系各不相同 , 难以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 本文集中以对寄生植物依赖性最大的蚜虫为
对象 , 且剔除其 中寄生于多科寄主植物的种类 , 将会克服一些分析比较的困难 。
作为区系分析的研究 , 以某一特定 ( 动物 ) 地理区域内的种类组成及其彼此之间的关
系探讨为多 〔 2 · ’ 。, ” 〕 , 对于以特定植物类群上昆虫种类的组成及其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区系
研究报告极少 〔 ’ 4 〕 , 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几乎为空 白。 我们以壳斗科植物上的蚜虫作为
研究材料 , 从这一角度作初步探讨 。
由于近几年国内外蚜虫研究进展十分迅速 , 对于许多属 、 种分类地位的认识也处于不
断变化之中 。 例如 , 由于螃虫生态二型 (或多型 ) 现象的发现而导致盾蚜科 中菲盾蚜属
尸he an ca s lsP
、 雪盾蚜属 C h ion as lsP 的分合意见不一 ; 随着显微结构特征的深人观察和雄
性蚜虫研究工作的开展 , 使个别属在绒蚜科 E ir oc oc ic d ae 、 绛蚜科 K er m es id ae 、 球链蚜
科 L e e a n i o d ia s p i d id a e 和蚜科 C o e e i d a e 之间飘忽不定 , 没有确切的归宿等 。 为 了分析方
便 , 本文暂不考虑这些变化 , 仍以 《名录 》 〔 ’ 〕 中所示次序进行分析 。
1 区系组成状况
按我国目前所知 15 科 (除名录 中所列 10 科外 , 还有族蚜科 O rt h ez l d ae 、 刺葵蚜科
P h o e n i e o e o c e i d a e
、 胶蚜 科 K e r r i id a e 、 拟盾蚜 科 C o n e h a s p id id a e 、 仁蚜 科 A c l e r d i d a e )
20 0 属 60 0 种计 , 壳斗科植物蚜虫区系在科级 占 “ .6 % 、 属级 占 32 % 、 种级 占 27 % 。 由
此可以看出 , 该区系在我国蚜虫研究 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本 文收 到 口期 : ! 991 年 5月 7 日。
7 4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4卷
在该区系所有的 1 6 2种成 员中 , 有些种类 (表 l) 除 了壳斗科植物外 , 还寄生其他科
寄主植物 , 其 中加 * 者分布广泛 , 寄主特别复杂 (有 21 种 , 含一异名 ) ; 其他种类分布范
围较为狭窄 , 但寄主植物至少有 2 科以上 。
表 l 寄主复杂的助虫种类
T a b le 1
.
T h e sc a le s Pe e i e s w h i e h h o s t o n v a ir o u s P l a n t s o f m a n y fa m i lics
·
珠纷科 M a r g a r o d id a e
1
.
1 D r o s i e六。 。 o r p抢n r。 (K u w a n a ) ’
1
.
2 D r o s i c h a e o n t r a h e n s W
a lk e r
1
.
3 cI
e yr a 洲 r c h a s i M a s k e l l
粉纷科 P s e u d o c o e e id a e
2
.
4 尸 la n o e o e c u s c i r r i (R i t r i) ’
1
.
5 P s e u d口 e o e e u s e i t r i e u lu s G r e e n
1
.
6 sP
e u由 c o c e u: e o m s r o e丸s (K u w a n a ) ’
球链纷科 L e e a n io d i a sp id id a e
1
.
7 C r e s e o e c u s e a n d idu
s
W
a n g
纷科 C o e e id a e
1
.
8 C o e e “ 5 e l o n g a r u s (G r e e n )
l
,
9 S a is s e t ia fo r m ie a r i i (G r e e n )
1
.
1 0 E u le e a n i u 用 k u w a 九 a i (K a n d a )
1
.
1 1 C e r o laP
s r e ` e e r诱r u s (A n d J
盾蚜科 D ia s p id id a e
1
.
1 2 A n 由 s P is 州o r i F e r r i s
1
.
1 3 e o r n u a s p i s b e c k i i (N
e w m a n )
’
1
.
14 I n s u la s P i s e o r n i T a k a h a s h i
l一 5 乙e p id( ,s a hP e s u lm i ( L i n n a e u s ) ’
1
.
16 N e o P ln n a s Pis h a r卿 r i M e k e n z ie
1
.
17 p a r a in s u la s lsr la t
e r o e h i r ln o s a (G r e e n )
1
.
18 hC io
n a s P王s ltn
`le l a e T a k a h a s h i
1
.
1 9 C h io n a s Pis sP e u dO即 ly 脚 r a C h e n一 2 0 以 io n as 娜 , al ic is ( L i n n a e u s ) `
1
.
2 1 D at s那 m a n n ; (G r e e n )
1
.
2 2 iF 口 r , ia 介 r动 ale ( T a k g io n j一 T o z e t t j)
1
.
2 3 户’i口 r i n ia v a e c in ia e 琴 u w a n a
1
.
2 4 声’i口 r in ia t a i w a 月 a T a k a h a s h j
一 2 5 乙 o hP o le o e a s那 刀即 n i e。 (e o c k e er l l) ’
l
,
2 6 P h e ” a e a sP is de 凡dr o b i i K u w a n a
1
.
2 7 尸i n o a s那 石u x i (B o u e h色) `
1
.
2 8 P s e u da
u la e a s P招 k o w a 月a i ( T a k a h a s h i )
1
.
2 9 p s e 。如 u la e a s那详 n t a g o n 。 (T a r g io n i 一 T o z z e t t i) `
1
.
3 0 注b g r a l la s娜 脚lm a e ( M o r g a n )
1
.
3 1 月口n iaie zla 。 u r a n r i i (M a s k e ll)
’
1
.
3 2 河s idP io
r 。 、 。 e r i i B o u c h色’
1
.
3 3 c 方r 夕s o m hP a lu 、 。 o n汕州 ( L in n a e u s )二 c . 6 c u 、 A s h m e d a d ’
1
.
3 4 C h rys o阴神 a lu s b伪 s c ie u la lu s F e r r i s
1
.
3 5 c 人r” o二hP a zu , 成 e r夕0 5户 r m i (M o r g a n ) `
1
.
3 6 万 e水 i占e r le s ia la t a , i a e ( s i g n o r e t ) ’
1
.
3 7 H e脚 ib e r le s ia r a脚 x ( C o m s t o e k )
1
.
3 5 乙 in 己认 g a s p is ; 。 5 5 1 (M a s k e l l) ’
1
.
3 9 乃 e。血 o n iia 内leP x ( e o e k e r e一l) .
1
.
4 0 Q u a dr a s尸i山 o r u s o s r r e a e户 r用 is ( C u r t i s )
x 4 1 Q
u a价 a s p id i口 t u : 娜 r n i e ot s u s ( e o m s t o e k ) ’
* 分布广泛 , 寄主植物种类复杂 , 达 3 科以上 。
1期 刘玉升等 : 壳斗科植物蚜虫区系分析 . 7 5 .
在 《名录 ) 中剔除以上 41 种 (内含一异名 ) , 有 120 种是专性寄生于壳斗科植物的 ,
将以上结果综合列表 2 。
表 2 壳斗科植物助虫 区系组成状况
T a b le 2
.
C o m P o n e
n t s o f s e a l e in s e e t s fa u
n a o n F a g a c e a e t
r e e s
·
属
种
G e n u s
S P e e z e s
头蚜科
B e e 一
绒蜘科
E r io 一
壶蚜科
C e r o 一
5 0 1 1 1一 C O C C I一 C O C C I
d a e d a e d a e
科
链蚜科 绛蚜科
A S t e f一 K e r一
0 l e C a n 一 m e s i一
i一d a e d a e
F a m i ly
珠蚜科 球链纷科 粉纷科 纷科
M a r 一 L e e a n 一 P s e u 一 C o e e 一
g a r o d i一 o d ia s P i一 d o e o c e 一 id a e
d a e d id a e id a e
乡找
1 O La l
区系成份
G e fl U S F a U n a
种
S P e e l e s
c o m P o n e n t s
专性寄生
S P e c l a l
p a r a s l t e s
百分率 (% )
P e r e e n t a g e
o f t o t a l
区系成份
F a U n a
c o m P o n e n t s
专性寄生
S P e e ia l
P a r a s l t e s
百分率 ( % )
P e r e e n t a g e
o f t o t a l
5 4 12 0
10 0 10 0 10 0 10 0 5 7 9 0 5 0 5 0 6 3 5 74
说明 : ( 1 ) “一 ” 项表示无 。
( 2 ) “ 百分率 % 勺页表示专性寄生的属 、 种数 目占该科组成 本区系属 、 种的百分比 。
由表 2 可知 , 专性寄生于壳斗科植物的蚜虫占我国已知属级的 4 . 5% , 种级的 20 % ,
其中头蚜科 、 绛蚜科的全部属 、 种均为栋类特有类群 , 其他专性寄生种类丰富的科依次为
盾蚜科 、 链蚜科 、 球链蚜科 , 分别达 54 、 2 、 9 种 ; 蚜科成员虽众 , 但专性寄生种类并不
多 , 只有 4 种 , 说明本科与壳斗科植物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 ; 活动性较强的珠蚜科 、 粉蚜
科 、 绒蚜科专性寄生种类少 , 只有 3一 4 种 ; 壶蚜科有 2 种 。
2 地理分布状况
本文仅对专性寄生壳斗科植物蚜虫的 120 个种进行地理分布状况的分析 , 基本情况见
表 3。
表 3 所列的 19 个 省 、 区 中 , 10 科都有的为云南省 、 山东省 ; 其次为台湾省 , 有 7
科 ; 4 个省具 3一 4 个科 ; 其他 12 个省 、 区仅有 1一 2 科 。 显然 , 属 、 种最丰富的省也是
科的数 目最多的省 ; 各个省之间记载的数 目相差比较悬殊 , 例如云南省的种类是吉林省的
5 1 倍 。
结合壳斗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分析 , 可以看出 , 蚜虫在各省 、 区的丰富程度同壳斗科植
物的分布基本吻合 。 云南省该类植物最丰富 , 占全国 已知属的 86 % , 占全国已知种的
·
7 6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 4卷
47 %
, 居全国之冠 , 蛟虫的属 、 种也最丰富 ; 山东省有 2 属 14 种 ( 及 5 变种 ) , `娇虫的
属 、 种也是比较丰富的 ; 而黑龙江仅有 1属 3 种 (及 1变种 ) , 蚜虫相也相对贫乏 。
表 3 壳斗科植物蚜虫的地理分布状况
T a b le 3
,
G
e o g r a p b i
e a l d i
s川b u 6 o n o f t h e s e a l e in s e e t s o n F a g a e e a e tr e e s ·
省 ( 白治区 )
P x o v l n e e (A u t o n 一
o m o u s r e g i o n )
科
数目
N u m b e r
F a m i ly
比例 (% )
P e r e e n t a g e
属
数 目
N u m b e r
G C l u s
比例 (% )
P e r e e n t a g e
种
数 目
N u m b e r
S p e e l e s
比例 (% )
P e r e e n t a g e
备 注
R e m a r k s
有壳 之卜科植 物
6 属 1 5 0 种
有壳斗科植物
2 属 14 种 5 变 种
5刀飞ù0375481618,月么王ZL之512065432。`2,ù2注7刀5352610丘&或生今牛241053422,4l090云南 Y
u n n a n
山东 Sh a n d o n g
一/4,、,白2勺乙乙1台湾 T a , w a n
四川 S ze h u a n
江苏 J ia n g s u
浙江 z h e一i a n g
11 1西 S h a n x i
河南 H e n a r l
江西 J , a n g x l
辽宁 L l a o n i n g
西藏 X l z a n g
贵州 G u i z h o u
广’东 G u a n g d o n g
海南 H a i n a n
黑龙江 H e 一lo n g J一a n g
有壳 斗科植物
4 属 4 6 种 2 变种
有壳 一斗科植物
l 属 3 种 l 变种
吉林 J l l i n l ] 0 1 2 2 1 0 . 9
广西 G u a n g x l 1 10 1 2 2 1 0 9
福建 F u J; a n 1 10 1 2 2 1 0 . 9
安徽 A n h u l 1 10 1 2 2 1 0乡
青海 Q一n g h a i 1 xo 一 1 2 2 2 0 _ 9
说明 : ( l) 蚜虫科 、 属 、 种 “ 占% ” 栏系指各省份所有数 目占该区 系 120 专性寄生种及其所在 46 属 。
(2 ) 共他未列省份 : 河北 、 陕西 、 湖南 、 湖北 、 新疆 、 内蒙尚无专性蛟虫的正式报道 。
综合以上各方面可以看出 , 壳斗科植物蛟虫区系同一般昆虫的区系分布规律是一致
的 , 即从地理分布区域看 , 一般表现出南方的种类 多于北方 ; 从与寄主植物的关系来看 ,
一般表现出植被繁茂的地区多于植被贫乏的地区 。
3 生态习性
纷虫作为昆虫纲中最为奇特的一个类群 , 不但形态变异大 , 而且生态习性极其复杂多
样化 , 通过寄生于壳斗科植物的种类可管窥一斑 。
3
.
1 暴露于寄主体表
这是最常见的方式 , 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 一类是活动型的 , 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
( 卵期除外 ) 都可以 自由活动 。 例如草履蚜 、 康氏粉蚜等 ; 另一类是固着危害的 , 一生中
只有初龄若虫期可以 自由活动 , 一旦寻找到合适的取食场所 , 几乎一生不再移动位置 , 到
雌成虫期足虽正常但失去活动能力 , 或退化 , 或完全消失 。
1期 刘玉 升等 : 壳斗科植物蚜虫区系分析 . 7 7 .
3
.
2 形成虫瘦
具有造瘦习性的蚜虫对寄主植物的依赖性特别强 , 形成的虫瘦也各有特色 。 例如 , 付
绛蛟 uF lb r ig ht ia g a il co la F er ir s 的一 、 二龄雌虫在寄主芽基寄生 , 导致枝条的畸形生长 ,
使受害点附近的侧枝和叶片短小 , 节间缩短 , 集聚成木质化虫痹 〔” 〕 。
3
.
3 生态二型现象
有许多种类的雌成虫 由于寄生于寄主枝干和叶片的不同而表现出形态的差异 。 例如 ,
栋链蚜属的很多种类 。
3
.
4 雌雄两性的寄生寄主部位
我们观察到 , 该区系 中很多种类雌雄两性之间在寄生部位上有明显的不同 。 雌虫主要
在枝 、 干上寄生 , 也有部分寄生于叶片 ( 多导致形态的变异 , 表现生态二型或多型现
象 ) ; 雄性有些同雌虫混合发生于枝 、 干 , 但多数发生于叶片 。
除此之外 , 还有些种类营潜皮 、 根部土层下隐居寄生 。 多数种类同蚂蚁之间存在着密
切的关系 。
4 问题与讨论
4
.
1 由于本文是以特定植物类群上的蚜虫作为区系分析的材料 , 对寄主植物就要求有准
确的鉴定 。 但所引用昆虫书籍资料中 , 寄主有误或俗名混淆的情况难以避免 , 需要在进一
步调查 中澄清 、 核实 , 从而使分析结果的科学价值进一步提高 。
4
.
2 我们认为 , 不论是以特定地理区域内或特定寄主植物类群上的昆虫为对象进行区系
分析 , 其结果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 随着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入 , 获得的资料
越多 , 人为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就越小 , 越能客观地反映 出区系的自然组成 。 例如 , 壳
斗科植物蚜虫区系中 , 云南省调查资料多 , 山东省调查详细 , 反映的就比较 自然 , 而其他
省份仅有一般调查记载 , 结果可能比实际情况偏低 。 海南有壳斗科植物 4 属 46 种 (及 2
变种 ) , 而其上蚜虫仅知 l 科 2 属 2 种 , 就是较典型的例证 。
致谢 岳海燕同学帮助绘制图表 , 在此致以谢意 。
参 考 文 献
1 石毓亮 , 刘玉升 . 壳斗科植物蚜虫 区系材料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 19 91 (2 ) : 16 0 一 16 6
2 王 书永 . 横断山区昆虫区系初探 . 昆虫学报 , 19 9 0 , 3 ( l) : 9 4 一 101
3 《云 南森林 》 编委会 . 石南森林 . 昆明 : 云 南科技出版社 , 19 8 3
4 《山东树木志 》 编写组 . 山东树木志 . 济南 : 山东科技出版社 , 19 84 , 14 1一 1 65
5 牛春 山主编 . 陕西树木志 中国林 业出版社 , ! 9 90 , 1 3 1一 163
6 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海南植物志 ( 1 ) . 科学出版社 , 19 6 5 , 3 42 一 3 65
7 工萍莉 , 张金谈 . 从花粉 形态特征试验壳斗科的系统分类及 其演化 . 植物分类学报 . 19 91 , 29 ( l) : 60 一 “
8 侯陶 谦主编 . 森林 昆虫研究进展 . 天则出版社 , 19 90 , 39 一 67
9 周以 良等 . 黑 龙江树木志 .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 19 8 5
10 章士 美 . 西藏蜷科 昆虫区 系分析 . L已虫学报 , 1 9 8 6 , 2 9 ( 4 ) : 4 2 6一 3 1
l] 汽士 美 . 中国二十个省 、 自治区蜷科昆虫种数比较 . 昆虫学报 , 19 9 0 , 3 ( l) : 12 4 一 1 25
12 蔺诚 一 中国壳斗科树木害虫 . 云 南科技出版社 , 19 8 9
7 8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 4卷
湖北省植物研究所 . 湖北植物志 〔 I )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19 7 5 , 10 一 126
B y t l n s k , s a l z H
,
S t e r n lie h t M
.
I n s e e t s a s s o e ia t e d w , t h o a k s (Q
u e r e u s ) i n I s r a e l
19 6 7 ( 2 ): 10 7一 14 3
F e r r i s G F
.
R e p o r t u p o n s c a l e i n s e e t s c o ll e e t e d in C h in a
.
M
: c r o e o r o m o l o g 夕, 19 5 0 ( 15 ) :
J o u ,: ; a l o f D , 2 0 )二 0 10 9少, ,
月14
l 5 l ~ 3 4
A N A L Y S IS O F S C A L E I N S E C T S F A U N A O N F A G A C E A E T R E E S
L i u Y u s h e n g
,
S h i Y u l i a n g
( D e p r
.
o j了, al n r P r o t e c z lo n , S h a n do n g A g r i
、 乙今, i、 1二 aT la n , C h ln a 2 7 j 0 18 /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c a t a l o g u e o f s e a le i n s e e t s l iv i n g o n F a g a c e a e t r e e s ( 16 2
s P e c i e s b e l o n g i n g
t o 6 4 g e n e r a a n d 10 fa m i l i e s )
,
t h e af u n a a n a li s e d of r : 1
.
af u n a e o m p o s i t i o n : 2
.
g e o g r a P h ic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3
.
e e o l o g i e a l h a b i t e s
.
I t 15 r i e h e s t i n Y u n a n P r o v i n c e w h e r e e x i s t 5 1
s P e e i e s o f 2 4 g e n e r a o f 1 0 af m i l i e s
.
F a g a e e a e t r e e s a r e P a r a s i t i z e d b y a l l t h e s P e c i e s o f
B e e s o n i id a e a n d K e r m e s i d a e
, a n d b y 2 g e n e r a o f A s t e r o l e e a n i i d a e a n d 5 g e n e r a
o
m i
a s P id i d a e
.
K e y w o r d s : F a g a c e a e : s e a l e i n s e c t s : fa u n a a n a l y s i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