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福建兰科植物地理成分与区系特点



全 文 :第 31 卷 第 2 期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Vol.31 No.2
2010 年 2 月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 Feb.2010
基金项目: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No. 2005EA106 -01), 福建省花卉种苗科技攻关项目(No. 2006-LYF-002)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庄西卿, 男, 1963 年生, 研究员。 研究方向: 园艺与植物种苗快繁。
* 通讯作者, 陈 璋, E-mail: floraee@163.com。
收稿日期: 2009-09-08 修回日期: 2009-12-16
福建兰科植物地理成分与区系特点
庄西卿 1, 陈 璋 2*
1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福建漳州 363001
2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 福州 350003
摘要 福建兰科植物共有 61 属 134 种(包括中国特有种 29 种), 其中地生兰 37 属 79 种, 附生兰 22 属 50 种,
腐生兰 4 属 5 种, 兰属和羊耳蒜属存在有地生和附生 2 种生活型。 区系地理分析表明, 本区 61 属兰科植物可分
为 11 个分布区型和 4 个变型, 其中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型及其变型属最多, 共 22 属, 占总属数的
36.0%; 本区 134 种兰科植物则可分为 11 个分布区型和 3 个变型, 其中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型最多,
共有 30 种, 占总种数的 22.4%; 其次为中国特有分布型, 共有 27 种, 占总种数的 20.1%。 虽然属、 种的区系
地理成分复杂多样, 但区系整体与热带亚洲区系关系密切, 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 并受到北温带植物区系影响,
而与温带亚洲、 地中海、 西亚和中亚植物区系几乎没有联系; 区系发生年代较为年轻, 区系过渡带特征明显;
区域分布不均, 单种属、 寡种属占优势, 种内变异大。
关键词 兰科植物; 区系地理; 区系特点; 福建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0.02.021
中图分类号 S682.31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与区系特点研究不仅是探索植物界演化历史, 反映生物多样性区域特征的重要基
础工作, 而且是开展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的最基本资料之一, 也是植物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
研究植物区系的组成、 起源、 发展及分布等问题的分支学科。 兰科植物(Orchidaceae)是开花植物中最大的
家族之一, 而且是单子叶植物中最高度演化的一科, 分 6 个亚科 700 多属 25 000 多种 [1-4]。 许多种类以其
奇特的叶形、 花形或花色,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分布几乎遍布全球, 并表现出高
度特异的形态、 结构和生理特性。 福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 季风气候特征明显, 全省气温季节变化不一。
北部地区四季分明, 南部地区则只有热、 凉二季, 基本无冬。 全省年平均温度 15.3~21.9℃, 年平均降水
量 1 100~2 000 mm, 全省年日照时数 1 700~2 300 h, 年太阳辐射量 427.05~531.72 kJ/cm2。 良好的水热条件
为兰科植物的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境。 因此, 研究兰科植物区系对了解兰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特性,
制定科学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以福建省现有的野生兰科植物资料 [3-7]和 1986~2005 年间全省多次野生植物资源考察资料, 特别是
1998~2005年福建省花卉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对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 首先对
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属、 种构成及相应生活型进行统计比较, 继而根据吴征镒的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区
类型划分原则[8], 对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的属、 种区系及其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福建省兰科植物区系统计与分析
2.1.1 科内属、 种构成及其生活型 根据现有兰科植物文献[3-7], 已知福建共有野生兰科植物 61 属 134种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31 卷
(含变种, 下同)(表 1), 约占世界兰科植物总属数
的 8.7%, 总种数的 0.7%, 占中国兰科植物总属数
的 35.7%, 总种数的 10.8%。 在所产的 61 属 134
种野生兰科植物中, 其生活型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
以地生兰为主, 共 37 属、 79 种, 分别占总属、 种
数的 60.7%、 59.0%; 附生兰有 22 属、 50 种, 占
总属、 种数的 36.1%、 37.3%; 腐生兰共 4 属、 5
种, 占总属、 种数的 6.6%、 3.7%, 分别是无叶兰
属 (Aphyllorchis) 的无叶兰 (Aphyllorchis montana)、
指柱兰属(Stigmatodactylus)的指柱兰(Stigmatodactylus
sikokianus)、 盂兰属 (Lecanorchis)的盂兰(Lecanorchis
japonica)和全唇盂兰(Lecanorchis nigricans)、 宽距
兰属(Yoania)的宽距兰(Yoania japonica); 羊耳蒜属
(Liparis)和兰属(Cymbidium)则具有附生和地生 2 种
生活型, 羊耳蒜属中有附生兰 5 种、 地生兰 3 种,
兰属中则有地生兰 8种、 附生兰 2种。
2.1.2 兰科植物区系属内种的组成 从表 2 可
见。 福建兰科植物种数占世界区系比例最大的是血
叶兰属(Ludisia), 达 100%, 世界分布仅 1 种, 本
区也有; 其次是朱兰属(Pogonia)、 宽距兰属、 风
兰属(Neofinetia)和萼脊兰属(Hygrochilus), 均占世
界区系的 50%, 其中, 朱兰属世界分布 4 种, 本
区有 2 种; 宽距兰属、 萼脊兰属和风兰属世界分
布均仅 2 种, 本区也有; 其他所占比例超过 20%
的有指柱兰属、 蛇舌兰属(Diploprora)、 苞舌兰属
(Spathoglottis)、 兰属、 盂兰属、 带唇兰属(Tainia)、
蜻蜓兰属 (Tulotis)、 安兰属 (Ania)、 竹叶兰属
(Arundina)和脆兰属(Acampe)。 表明本区上述 15
属在世界区系的地位重要。 至于占中国区系的比
例, 本区分布的血叶兰属、 宽距兰属、 风兰属、 指
柱兰属、 绶草属(Spiranthes)、 葱叶兰属(Microtis)、
球柄兰属(Mischobulbum)、 苞舌兰属、 竹叶兰属和
蛇舌兰属, 在中国均只有 1 种, 达 100%, 其次是
朱兰属, 占 66.7%, 再次是带唇兰属、 蜻蜓兰属、
白蝶兰属(Pecteilis)、 黄兰属(Cephalantheropsis)、 吻
兰属(Collabium)、 寄树兰属(Robiquetia)和萼脊兰属,
占 50%; 其他所占比例较高的有兰属(占 34.5%)、
盂兰属(占 33.3%)、 坛花兰属(Acanthephippium,
占 33.3%)、 香荚兰属 (Vanilla, 占 33.3%)、 芋兰
属(Nervilia, 占 33.3%)、 牛齿兰属(Appendicula,
占 33.3%)和翻唇兰属(Hetaeria, 占 33.3%)等, 以
上 25属在中国兰科植物区系中地位重要。
   

 
  
 Cephalanthera    
 Aphyllorchis    
 Listera    
 Goodyera    
 Ludisia    
 Myrmechis    
 Hetaeria    
 Zeuxine    
 Anoectochilus    
 Spiranthes    
 Stigmatodactylus    
! Microtis    
 Platanthera # #  
$% Tulotis    
&’ Herminium    
 Amitostigma    
() Neottianthe    
*+ Pecteilis    
,  Peristylus - -  
./ Habenaria    
01 Vanilla    
2 Lecanorchis    
3 Pogonia    
4 Nervilia    
56 Yoania    
7 Oreorchis    
89: Liparis ;  # 
< Microsty lis    
=> Oberonia    
?@ Eulophis    
 Cymbidium A ;  
BC Mischobulbum    
D Tainia    
E Spathoglottis    
F Cephalantheropsis    
GH Phaius    
IJ Calanthe ; ;  
KL Acanthephippium    
M Ania    
N Collabium    
O Arundina    
PQ Coelogyne    
R: Pleione    
STU Pholidota    
V Eria    
WX Appendicula    
SY Dendrobium #  # 
Z Epigeneium    
S[ Bulbophyllum    
D Taeniophyllum    
\ Diploprora    
] Acampe    
^ Schoenorchis    
_6 Cleisostoma    
*‘ Thrixspermum    
ab Robiquetia    
c Neofinetia    
dJ Hygrochilus    
efg Luisia    
h6 Gastrochilus    
i Holcoglossum    
jk  - lm #A #

278
2期 庄西卿等: 福建兰科植物地理成分与区系特点
   
           
 Bulbophyllum     
 Cymbidium     
 Calanthe     
! Lipiras      #$
%& Goodyera #    
’( Habenaria # # $  #
)* Platanthera     #$
+ Dendrobium   $#  ##
,- Peristylus  #  #$ 
.* Anoectochilus    # 
/ Microstylis      
01 Oberonia      $
2 Eria   $   $
34 Cleisostoma    #  
56 Thrixspermum      
7- Cephalanthera     
8 Lecanorchis    #  
9 Pogonia      ##$
:* Tainia     
;< Phaius     
= Pleione   #  
>? Pholidota    #$ 
@& Aphyllorchis      
A& Listera      
B& Ludisia      
C* Myrmechis   #  #$ 
DE Stigmatodactylus     
F4 Yoania      
GH Eulophia      $
IJ Coelogyne    #  
K) Holcoglossum   #  #$
L* Hetaeria     
ME Zeuxine     $
NO Spiranthes     
P& Microtis     
QR Tulotis     
ST Herminium     #
@E Amitostigma     
UV Neottianthe     
5W Pecteilis  $   
XY Vanilla  $   
Z Nervilia     
[ Oreorchis    #$ 
\] Mischobulbum  #  $ 
^) Spathoglottis     
_ Cephalantheropsis  #  #$ 
‘a Acanthephippium     
b Ania     
c Collabium     
d& Arundina     
ef Appendicula    $ 
g* Epigeneium   $  
:& Taeniophyllum     
h) Diploprora     
i Acampe     
j* Schoenorchis     
kl Robiquetia     
m Neofinetia     
n Hygrochilus     
opq Luisia     
r4 Gastrochilus     

279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31 卷
2.1.3 兰科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1)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根据吴征镒[8]的种子植物区系属的分布区划分方法, 可将福建省野生兰科植
物 61 属划分为 11 个分布区型和 4 个变型(表 3), 统计结果表明, 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
杂、 多样, 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型及其变型为主, 共有斑叶兰属(Goodyera)、 血叶兰属、 蛇
舌兰属、 萼脊兰属、 寄树兰属、 盆距兰属(Gastrochilus)、 无叶兰属、 盂兰属、 匙唇兰属(Schoenorchis)、 牛
齿兰属、 白蝶兰属(Pecteilis)、 钗子股属(Luisia)、 竹叶兰属、 全唇兰属(Myrmechis)、 带唇兰属、 球柄兰属、
安兰属、 石斛属(Dendrobium)、 吻兰属、 厚
唇兰属(Epigeneium)、 贝母兰属(Coelogyne)
和独蒜兰属(Pleione)等 22 属, 占总属数
的 36.0%; 其次为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
分 布 型 , 包 括 坛 花 兰 属 、 白 点 兰 属
(Thrixspermum)、 兰属、 葱叶兰属、 毛兰
属(Eria)、 石仙桃属 (Pholidota)、 阔蕊兰
属(Peristylus)和隔距兰属 (Cleisostoma)等
8属, 占总属数的 13.1%; 再次为旧世界热
带分布型及其变型、 北温带分布型和东亚
分布型及其变型, 分别占总属数的 9.8%,
旧世界热带分布型及其变形包括旧世界热
带分布型的翻唇兰属、 鹤顶兰属(Phaius)、
鸢尾兰属(Oberonia)、 芋兰属、 线柱兰属
(Zeuxine)及热带亚洲、 非洲和太平洋间断
分布变型的带叶兰属(Taeniophyllum), 北温
带分布型有对叶兰属(Listera)、 绶草属、 舌
唇兰属(Platanthera)、 头蕊兰属(Cephalanthera)、 兜被兰属(Neottianthe)、 玉凤兰属(Habenaria)等, 东亚分
布型及其变型则包括东亚分布型的无柱兰属(Amitostigma)、 山兰属(Oreorchis)和指柱兰属等 3 属, 中国-
喜马拉雅分布变型(SH)的槽舌兰属(Holcoglossum)以及中国-日本分布变型(SJ)的风兰属和宽距兰属; 其
他的还有泛热带分布型 4 属(占 6.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型 3 属(占 4.9%)、 世界分布型 2 属(占
3.3%)、 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型 2 属(占 3.3%)、 热带亚洲-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型 1 属(占 1.6%)和旧世
界温带型 1属(1.6%)。 从上可知, 本区兰科植物区系成分中, 与热带亚洲分布有关的属共 44 属, 占总属
数的 72.1%, 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 说明本区兰科植物区系中属的地理成分具有较强的热带亲缘, 具有
明显的热带性质。 而北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对其也有明显的影响。
(2)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根据种的分布区域, 参考吴征镒[8]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
原则, 对 134 种自然分布于福建的野生兰科植物进行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可将其划分为 11 个分布区类型
及 3个变型(表 4)。 与属的地理成份相比, 本区兰科植物种的地理成分同样较为多样, 但也有明显的不同。
本区兰科植物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型最多, 共有无叶兰、 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 日本全
唇兰(Myrmechis japonica)、 多叶斑叶兰(Goodyera foliosa)、 龙头兰(Pecteilis susannae)、 全唇盂兰、 心叶
球柄兰(Mischobulbum cordifolium)、 香港带唇兰(Tainia hongkongensis)、 香港安兰(Ania hongkongensis)、
流苏贝母兰(Coelogyne fimbriata)、 蛇舌兰 (Diploprora championii)、 匙唇兰(Calypso bulbosa)、 寄树兰
(Robiquetia succisa)、 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 牛齿兰 (Appendicula cornuta)、 单叶厚唇兰
(Epigeneium fargesii)等 30种, 占总种数的 22.4%; 其次为中国特有分布型, 共有浙江开唇兰(Anoectochilus
zhejiangensis)、 大明山舌唇兰(Platanthera damingshanica)、 长叶山兰(Oreorchis fargesii)、 广东羊耳蒜(Liparis
  


   
   
  !  
 # $ %
& ’()*+,!  
$ -., % 
 -(  /
0 1234567  
0& 23-89:;;<=>;  
% ?@  /%
/ A)? !  
B #@  
 A  /
& CDE4FG  
& CDHI  
J K  BBB

280
2期 庄西卿等: 福建兰科植物地理成分与区系特点
kwangtungensis)、 小沼兰(Malaxis microtatantha)、
多花兰(Cymbidium floribundum)、 带唇兰(Tainia
dunnii)、 无距虾脊兰 (Calanthe tsoongiana var.
tsoongiana)、 香港安兰 、 台湾独蒜兰 (Pleione
formosana)、 广东石斛 (Dendrobium wilsonii)、
齿瓣石豆兰(Bulbophyllum levinei)、 长轴白点
兰(Thrixspermum saruwatarii)、 台湾盆距兰
(Gastrochilus formosanus) 等 27 种, 占总种数
的 20.1%; 再次为北温带分布型和热带亚洲至
热带大洋洲分布型, 前者有银兰(Cephalanthera
ereota)、 西藏对叶兰(Listera pinetorum)、 绶草
( Spiranthes sinensis) 、 小花蜻蜓兰 (Tulotis
ussuriensis)、 二叶兜被兰(Neottianthe cucullata)、
十字兰 (Habenaria sagittifera) 、 小斑叶兰
(Goodyera repens)、 密花舌唇兰(Platanthera
hologlottis)、 福建羊耳蒜(Liparis dunnii)、 虾
脊兰(Calanthe discolor)等 22种, 占总种数的 16.4%, 后者有葱叶兰(Microtis unifolia)、 触须阔蕊兰(Peristylus
tentaculatus)、 冬凤兰(Cymbidium dayanum)、 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 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
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半柱毛兰(Eria corneri)、 蜈蚣兰(Cleisostoma scolopendrifolium)、 白点兰
(Thrixspermum centipeda)等 21 种, 占总种数的 15.7%; 其他还有泛热带分布型 11 种、 旧世界热带分布
型及其变型 8 种、 东亚分布型及其变型 5 种、 世界分布 4 种、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3 种、 东亚和北
美洲间断分布 2 种以及旧世界温带 1 种。 结果表明, 不管是属还是种, 本区兰科植物的热带性质均表现
十分明显。
2.2 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特点
2.2.1 与热带亚洲区系关系密切, 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 根据陈心启等[5]的中国兰科植物分类系统对福
建野生兰科植物按其亚科、 族、 属与种所作的统计结果(见表 3)表明: 福建野生兰科植物仅有鸟巢兰亚科
(Neottioideae)、 红门兰亚科(Orchidoideae)、 树兰亚科(Epidendroideae)和万带兰亚科(Vandoideae)4 个亚
科, 缺少较为原始的拟兰亚科(Apostasioideae)和杓兰亚科(Cypripedieae)的分布; 而全部 20 个族中, 也只
有 15 个族在本区有代表分布, 缺少最原始的拟兰属(Apostasia)、 三蕊兰属(Neuwiedia)以及较原始的杓兰
属(Cypripedium)、 兜兰属(Paphiopedilum)。 树兰亚科种类最多, 共有 31 属 81 种, 占福建野生兰科植物
总属数的 50.8%, 总种数的 60.4%, 是本区野生兰科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 其中地生兰 40 种、 附生兰 38
种、 腐生兰 3 种。 红门兰亚科 10 属 22 种, 其中地生兰 21 种、 腐生兰 1 种。 鸟巢兰亚科共 10 属 18 种,
其中地生兰 17 种、 腐生兰 1 种。 万带兰亚科 12 属 16 种, 均为附生兰。 本区中, 含有 5 种以上的属有 8
属, 其中树兰亚科就占有 5属: 石豆兰属(Bulbophyllum, 11种)、 兰属(11 种)、 羊耳蒜属(8 种)、 虾脊兰
属(Calanthe, 8 种)和石斛属(5 种), 共计 43 种, 占本亚科总种数的 53.1%。 此外, 还有红门兰亚科的舌
唇兰属(5 种)、 玉凤兰属(6 种)以及鸟巢兰亚科的斑叶兰属(6 种)。 说明, 福建野生兰科植物区系中, 以
石豆兰属、 兰属、 羊耳蒜属、 虾脊兰属、 石斛属、 斑叶兰属、 玉凤兰属和舌唇兰属为主要成分, 8 属共
60种, 属数仅占本区兰科植物总属数的 13.1%, 而种数却占本区兰科植物总种数的 44.8%。 在这 8 属中,
羊耳蒜属为世界分布, 虾脊兰属和石豆兰属为泛热带分布, 兰属为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 石斛属
和斑叶兰属为热带亚洲 (印度-马来西亚) 分布, 玉凤兰属和舌唇兰属为北温带分布。 说明本区不仅有热
带亚洲的兰科植物区系成分, 而且还有北温带兰科植物区系成分, 但以热带亚洲区系成分为主。 联系到
本区野生兰科植物属中, 缺少温带亚洲分布属、 地中海区、 西亚至中亚分布属和中亚分布属, 表明这是
   


   
   
   
! #$%#&’()*+  
 #,-)#  
. #,%#  
#/0123456  
 78  .
9 :&7;#*+  
 8  
 :  
! <=2>3?@  
! <=2AB  
 <=CD  
E F  

281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31 卷
一个以热带、 亚热带湿润地区起源和发展为主, 并受到北温带影响的植物区系, 而与温带亚洲、 地中海
区、 西亚和中亚植物区系几乎没有联系。
2.2.2 区系过渡带特征明显 福建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 境内大部分属中亚热带, 少部分为南亚热
带, 在气候上有明显的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再加上地形垂直变化大, 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
也造成本区野生兰科植物区系成分的多样化。 一方面东南部地区全年基本无冬的气候, 使许多热带成分
的野生兰科植物得以生存繁衍, 如石斛属、 鹤顶兰属、 美冠兰属(Eulophia)、 石豆兰属、 脆兰属等本区均
有或多或少的分布种。 但一些典型的热带附生兰却不见于本区, 如管花兰属 (Corymborkis)、 笋兰属
(Thunia)、 多穗兰属(Polystachya)、 钻柱兰属(Rhynchostylis)、 万带兰属(Vanda)、 假万带兰属(Vandopsis)
和钻喙兰属(Pelatantheria)等在本区未有分布。 另一方面, 广大的中亚热带地区则或多或少地存在霜冻期,
而相对于北方地区又较为温暖, 从而有许多温带兰科植物向南延伸分布至本区, 如头蕊兰属、 舌唇兰属、
角盘兰属(Herminium)等温带分布的兰科植物在本区亦有分布, 从而大大地丰富了热带、 亚热带与温带成
分之间的交流。 但典型的北温带种类则只有对叶兰属中的西藏对叶兰 1 种分布于本区西北部武夷山自然
保护区密林下, 而杓兰属(Cypripedium)、 红门兰属(Orchis)和凹舌兰属(Coeloglossum)等却未见分布物种。
上述情况说明本区野生兰科植物存在明显的过渡地带特征。
2.2.3 区系发生年代较为年轻 福建野生兰科植物中共有中国特有种 27 种。 这些特有种中属于世界分
布属的有 3 种, 泛热带分布属的有 7 种,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属的有 4 种,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分布属的有 1种, 热带亚洲分布(印度一马来西亚分布)及其变型属的有 9种, 北温带分布属的有 1种, 东
亚分布及其变型属的有 2 种。 即在中国特有种中, 有热带亲缘关系的种共有 22 个(占 81.5%), 占绝对优
势。 此外, 福建野生兰科植物中没有本区的特有属, 也没有本区的特有种。 同时, 联系到本区缺少兰科
植物中最原始的属种, 如具 3 个雄蕊的三蕊兰属和具 2 个雄蕊的拟兰属, 说明福建不是现代兰科植物的
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 不可能成为兰科植物区系区划中独立的单元, 所发生的年代是较为年轻的。
2.2.4 区域分布不均, 单种属、 寡种属占优势, 种内变异大 从区域分布来看, 兰科植物在本区的南部
和西北部地区最为集中, 大约占全部种类的的 90%以上, 且南部地区以热带分布种为主, 而西北地区以
温带分布种占优势, 表明该区域有极高的区域物种丰富度。 而从属的分析结果表明, 组成福建野生兰科
植物区系的 61 属中, 单种属占优势, 有 39 个, 占福建兰科植物总属数的 63.9%; 含 2 个物种的属 7 个,
占总属数的 11.5%; 含 3 个物种的属 6 个, 占总属数的 9.8%; 而含有 4 个物种及其以上的属仅为 9 个,
占 14.5%。 表明福建野生兰科植物属内种较为贫乏的特点。 但是, 部分种的种内变异较大,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叶型变异, 如墨兰有宽叶、 窄叶和短叶等不同叶型, 且品种繁多; 二是花色变异,
如建兰有素心、 缟花、 彩花等不同花色, 带唇兰有黄色花和淡红褐色花 2 个类型, 半柱毛兰有黄绿色花
和白色花 2 个类型等; 三是花期变异, 如寒兰有春季开花的春寒兰、 夏季开花的夏寒兰和秋季开花的秋
寒兰等多种花期。
3 结论
(1)福建野生兰科植物种类丰富, 共有 61 属 134 种(含变种), 其中地生兰 37 属 79 种, 附生兰 22 属
50 种, 腐生兰 4 属 5 种, 其中兰属和羊耳蒜属中存在着地生和附生 2 种不同生活型的物种。 而本区兰科
植物中, 血叶兰属、 朱兰属、 宽距兰属、 风兰属和萼脊兰属等属内种数占世界区系比例均超过 50%, 其
中血叶兰属的属内种数占世界区系比例更高达 100%。
(2)福建野生兰科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多样, 不仅有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型及其
变型为主的热带植物区系成分, 而且还有北温带植物区系成分, 但以热带亚洲区系成分为主, 并具有较
为明显的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征, 而与温带亚洲、 地中海区、 西亚和中亚植物区系几乎没有联系。
(3)福建野生兰科植物中有中国特有种 27 种, 其中有热带亲缘关系的 22 种, 占绝对优势。 但福建野
生兰科植物中既没有本区的特有属, 也没有本区的特有种, 更缺少兰科植物中最原始的三蕊兰属、 拟兰
282
2期 庄西卿等: 福建兰科植物地理成分与区系特点
属和较原始的兜兰属、 杓兰属物种, 区系发生年代较为年轻。
(4)福建兰科植物虽不及相近的广东、 台湾、 海南等丰富 [9-15], 但却形成以热带分布种为主的南部集
中分布区和以温带分布种占优势的西北部集中分布区, 具有极高的区域物种丰富度。 而在全部 61 属兰科
植物中, 单种属和寡种属(每属只有 2~3个物种)多达 52属, 占绝对多数, 但部分物种的种内变异较大。
参 考 文 献
[1] Floyd S, Skherbert S, Zkgordon W D. Orchids[M]. New York: New York Golden Press, 1989.
[2] 姜必亮, 张宏达. 福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J]. 广西植物, 2000, 20(2): 117-125.
[3] 陈心启, 吉占和. 中国兰花全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4] 郎楷永, 陈心启, 罗毅波, 等. 中国植物志(17 卷)-兰科(一)[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1-499.
[5] 陈心启, 吉占和, 郎楷永, 等. 中国植物志(18 卷)-兰科(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1-411.
[6] 吉占和, 陈心启, 罗毅波, 等. 中国植物志(19 卷)-兰科(三)[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1-437.
[7] 陈恒彬, 陈丽云. 福建植物志(第 6 卷)-兰科[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594-600.
[8]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 1991(增刊Ⅳ): 1-139.
[9] 王英强, 陈邦余. 广东山区兰科植物的野生花卉资源[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1, 30(1): 9-14.
[10] 王英强, 陈邦余. 广东山区兰科植物区系的研究[J]. 广西植物, 2001, 21(2): 137-145.
[11] 王英强. 广东山区的兰科植物及其分布.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1, 9(1): 31-42.
[12] 吉占和, 陈心启, 丁慎言. 中国海南兰科植物的增补与修订[J]. 植物分类学报, 1995, 33(6): 576-591.
[13] 丁慎言, 赖齐贤, 肖鸿修, 等. 海南岛兰花种质资源考察报告. 热带作物学报, 1991, 12(1): 105~1l1.
[14] 余文刚, 金志强, 罗毅波, 等. 海南岛兰科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其特征[J]. 热带作物学报, 2007, 28(2): 108-114.
[15] Su H J. Orchidaceae[M]. In: Huang T C, et al. (eds.). Flora of Taiwan, 2nd ed. Vol. 5. Taipei: Modem Re1ations Press, 2000.
Analysis of Geographical Composition and Floristic
Features of Orchidaceae in Fujian Province
Zhuang Xiqing1, Chen Zhang2
1 Fuji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s, Zhangzhou, Fujian 363001;
2 Fujian General Station of Forest Nursery Plants, Fuzhou, Fujian 350003, China
Abstract The orchid flora in Fujian Province consists of 61 genera and 134 species (including 29 species
native to China) with 37 terrestrial, 22 epiphytic, 4 saprophytica genera (Cymbidium and Lipiras have the
life forms of both terrestrial and epiphytic species, respectively) and 79 terrestrial, 50 epiphytic, 5 saprophytica
species. Ge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orchid flora showed orchid plants under 61 genera in this floristic reg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11 types and 4 subtypes, of which the tropical Asian (Indo-Malesian) type with its
subtype is the most abundant, comprising 22 genera or 36.0% of all local wild orchid genera. The 134
species of the orchid plan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11 types and 3 subtypes, of which the tropical Asian
(Indo-Malesian) type was the most abundant, containing 30 species or 22.4% of the whole species; China
type contained 27 species, or 20.1% of the whole species. Although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area of the genera and species is complex and diverse, the whole flora in this area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ropical Asian flora, with the tropical component being dominant in the flora, and i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flora of the north temperate zone, but is almost not related to the flora of the temperate Asia, the
Mediterranean, the West Asia or the Central Asia. The flora appearing relatively late is quite young, and
has an obvious characteristic of the transitional zone. It is unevenly distributed in this region, and contains
dominant genera of a single species or just a few species with a large interspecific variation.
Key words Orchidaceae; geographical composition; floristic features; Fujian
责任编辑: 沈德发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