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8种槭树属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评价
陈建芳1, 梁 冰1, 赵蓓蓓2,李湛东1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市黄垡苗圃,北京 102600)
摘 要:分别从耐热性、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性强弱 3 个角度,研究了引种的 8 种槭树属植物在北京地区的生态适应性情况,
并对其作出了综合评价,旨在为这几种槭树属植物在北京地区的栽培种植与园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丽红元宝枫、艳红
元宝枫在北京地区的生态适应性最好,国王枫与复叶槭的生态适应性较差,北美红枫、银白槭、茶条槭和血皮槭适应性中等。
关键词:槭树属植物; 耐热性; 抗病虫害能力; 抗旱性
中图分类号:S6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3)06-0051-03
Evaluation on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eight species of Acer
CHEN Jian-fang1, LIANG Bing1, ZHAO Bei-bei2, LI Zhan-dong1
(1.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2. Beijing Huangfa Nursery, Beijing 102600, China)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eight species of Acer in Beijing from heat-resistance, the ability to resist pests and diseases
and drought-resistance have been studied and evaluated in this paper. This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grow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species of Ac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truncatum ‘Lihong’, A. truncatum ‘Yanhong’ had the best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in
Beijing, the adaptability of Acer platanoides, A. negundo were poor, A. rubrum, A. saccharinum, A. ginnala and A. griseum were in
medium.
Key words: species of Acer; heat-resistance; the ability to resist pests and diseases; drought-resistance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园林植物景观多样性和精致性
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彩叶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越来
越多, 并已成为园林植物景观中一类不可或缺的材料。
而槭树属(Acer)植物树姿优美、叶形奇特,作为在园林绿
地建设中应用颇多的色叶类植物, 以其鲜艳丰富的叶
色、 稳定持久的观赏期、 富有变化的景观效果弥补了传
统绿化中色彩单一、形式单调的缺点 [1-2]。 为了提升首都
绿化档次,实现园林绿化从“绿化”向“彩化、美化”转变,
向特色、精品转变,北京市近年来已经引进、驯化了不少
彩色园林植物, 并且用于重点区域的园林绿化。 引种驯
化是增加城市绿化树种、 丰富园林季相不可缺少的途
径 [3],但是对新引进植物的品种的适应性以及配套应用
技术研究颇少。 通过对彩叶植物资源的应用调查表明,
很多园林绿地中由于设计或养护管理不到位, 致使彩叶
植物失去了彩叶效果, 生长势较差, 影响了其观赏效果
[1]。 本研究通过对北美红枫、银白槭、丽红元宝枫、艳红元
宝枫、茶条槭、血皮槭、复叶槭和国王枫等 8 种槭树属植
物的耐热性、抗病虫害能力以及抗旱性的观测评价,探讨
槭树属植物对北京地区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旨在为这几
种槭树属植物在北京地区的栽培种植与园林应用提供理
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在北京市黄垡苗圃进行,该苗圃隶属于北京市
园林绿化局,位于大兴区南 20 km,是集科研、示范生产和
绿化工程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苗圃。 供试材料为 2010 年
从辽宁、河南等地引进的 8种槭树属植物,详见表 1。
1.2 试验方法
1.2.1 植株耐热性观测 2012 年 9 月上旬, 在苗木基地
对引种的植物进行逐株调查。根据植物高温受害的形态特
征分设 5 个等级,每一等级的特征表现见表 2。 引种植物
耐热性强弱的评价方法通过耐热性平均指数来判断 [4],计
算公式如下: 耐热性平均指数=(1x+2x+3x+4x+5x)/X,式
中,1、2、3、4、5代表不同耐热等级,x代表不同受害等级的
株数,X 为调查总株数。 耐热性平均指数 1.00~1.50 为Ⅰ
级 ,1.51~2.50 为Ⅱ级 ,2.51~3.50 为Ⅲ级 ,3.51~4.50 为Ⅳ
级,4.51~5.00 为Ⅴ级。
1.2.2 植株抗病虫害能力调查及统计标准 在苗木基地
对引种的植物进行逐株调查,统计时间在植物整个生长季
(4月初至 10月下旬),调查每 2周进行 1次。 每次调查均
在植株树冠四周取样,取样叶片数都在 50片以上,统计病
虫为害面积占单叶面积的比例及受害叶片占整株树全部
叶片的比例。调查时只对植株叶片主要病虫危害程度作定
量分析,不对病虫种类进行具体鉴定[5]。 最后,以叶片病虫
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一次作为本次试验调查结果。
根据植株受病虫危害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分设 5 个等
级,每个等级的特征见表 3。 引种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强弱
收稿日期:2013-01-08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111100000911001)
作者简介:陈建芳(1988-),女,在读硕士生,E-mail:781215148
@qq.com
通讯作者:李湛东(1965-),男,博士,副教授,E-mail:zhandong@
bjfu.edu.cn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年第 6 期 51
C M Y K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3.06.056
总体抗病虫
害能力评价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Ⅲ
抗病虫害
指数
2.00
2.00
2.00
1.90
2.10
2.17
2.30
3.50
Ⅴ级
0
0
0
0
0
0
0
0
Ⅳ级
0
0
0
0
0
0
1
4
Ⅲ级
0
0
0
0
1
1
1
4
Ⅱ级
10
10
10
9
9
5
8
0
Ⅰ级
0
0
0
1
0
0
0
0
植物名称
北美红枫
银白槭
丽红元宝枫
艳红元宝枫
茶条槭
血皮槭
复叶槭
国王枫
表 5 抗病虫害能力调查与评价
各级植株数量
形态特征
植株完全不受害,生长发育良好
植株受害轻,生长及观赏性状影响不大
植株受害部分小于 50%,生长及观赏性状受一定影响
植株受害部分大于 50%,致使生长不良,观赏性状差
植株严重受害,部分植株死亡
等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表 3 单株树木抗病虫害能力评价标准
总体耐热
性评价
Ⅱ
Ⅰ
Ⅰ
Ⅰ
Ⅰ
Ⅰ
Ⅲ
Ⅱ
耐热性平
均指数
1.50
1.10
1.00
1.00
1.00
1.33
2.70
1.88
Ⅴ级
0
0
0
0
0
0
2
0
Ⅳ级
0
0
0
0
0
0
0
0
Ⅲ级
0
0
0
0
0
1
1
2
Ⅱ级
5
1
0
0
0
0
7
3
Ⅰ级
5
9
10
10
10
5
0
3
植物名称
北美红枫
银白槭
丽红元宝枫
艳红元宝枫
茶条槭
血皮槭
复叶槭
国王枫
表 4 耐热性调查与评价
各级植株数量
冠幅
(cm)
2.48
4.28
3.96
3.63
2.11
1.14
3.59
2.57
胸径
(m)
6.12
9.31
7.79
7.09
4.02
7.88
4.91
枝下高
(m)
1.61
0.85
1.86
1.65
1.37
1.98
1.99
株高
(m)
4.55
5.87
4.61
4.34
2.00
2.60
5.77
4.09
引种数量
(株)
10
10
10
10
10
6
10
8
拉丁学名
Acer rubrum
A. saccharinum
A. truncatum ‘Lihong’
A. truncatum ‘Yanhong’
A. ginnala
A. griseum
A. negundo
A. platanoides
植物名称
北美红枫
银白槭
丽红元宝枫
艳红元宝枫
茶条槭
血皮槭
复叶槭
国王枫
表 1 引种植物
注:茶条槭在引种区表现为灌木。
形态特征
植株完全不受害,生长发育良好
植株 20%叶片焦黄,卷缩或脱落
植株 50%叶片焦黄,卷缩或脱落,少数新稍受害干枯
90%叶片焦黄,卷缩或脱落,但能重新萌发,50%新稍干枯
植株地上部分枯死,但能从根茎处重新萌发生长
评价
耐热性最强
耐热性强
耐热性一般
耐热性较差
不耐热
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表 2 单株树木耐热性评价标准
的评价方法通过抗病虫害指数来判断 [6],总体抗病虫害指
数 1.00~1.50 为Ⅰ级,1.51~2.50 为Ⅱ级,2.51~3.50 为Ⅲ级,
3.51~4.50 为Ⅳ级,4.51~5.00 为Ⅴ级。
1.2.3 植株抗旱性观测 2012 年 9 月上旬, 在苗木基地
对引种的植物进行逐株调查, 主要从表观形态上来判断
植物的抗旱性强弱, 利用游标卡尺测量植株叶片的长与
宽, 观察叶片表面是否具有茸毛和蜡质以及整个植株的
长势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种植物越夏观察结果
供试的 8个树种耐热性表现存在差异,夏季高温后植
株单叶受害主要表现为叶尖小部分发生焦枯或叶片边
缘,约占单叶面积 1/3 范围内发生焦黄、卷缩现象;单株热
害则表现为幼嫩新叶易发生卷曲、焦边现象,甚至有个别
树种植株新梢受害干枯。各树种越夏形态观察结果(表 4)
表明,丽红元宝枫、艳红元宝枫、茶条槭耐热性平均指数均
为 1.00,耐热性最强;银白槭、血皮槭的耐热性平均指数分
别为 1.10 和 1.33,总体属于Ⅰ级,耐热性也较强;北美红
枫、国王枫的耐热性平均指数分别 1.50、1.88,属于Ⅱ级,
耐热性强;复叶槭的耐热性平均指数为 2.70,耐热性较差。
2.2 引种植物抗病虫害能力观测结果
供试的 8个树种受病虫为害程度表现不同,遭受病虫
为害后,植株主要表现为叶片边缘有缺刻,新叶受害严重,
出现叶穿孔症状。 表 5 是各树种抗病虫害能力的调查结
果与评价,从表 5 可以看出,丽红元宝枫、艳红元宝枫、银
白槭及北美红枫的抗病虫害能力强,植株受害轻,生长及
观赏性状未受到大的影响;其次为茶条槭和血皮槭;复叶
槭抗病虫害能力较弱, 实地观测其叶片受病虫危害较严
重,叶片有大面积穿孔现象,植株生长及观赏性状受到了
一定影响;国王枫的抗病虫害指数达到了 3.5,植株受害严
重,观赏性状较差。
52
C M Y K
表观形态特征
叶掌状 3~5 裂,叶长约 9.0cm,叶片表面有蜡质;长势良好
单叶对生,长约 8.0cm,5 裂,中间裂叶长,叶表具有蜡质;长势良好
单叶对生,掌状 5 裂,叶表具有蜡质;长势很好
单叶对生,长约 8.5cm,掌状 5 裂,叶表具有蜡质;长势很好
单叶对生,长约 8.4cm,3 裂,中间裂叶长,表面无毛,背面脉上及脉腋有长柔毛;长势良好
三出复叶对生,小叶长约 7.0cm,叶柄及叶背脉腋有毛;长势良好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长约 7.0cm,叶背沿脉或脉腋有毛,叶片较薄;长势较差
叶星形,5 裂,叶大,长约 9cm,叶表无茸毛及蜡质;长势一般
植物名称
北美红枫
银白槭
丽红元宝枫
艳红元宝枫
茶条槭
血皮槭
复叶槭
国王枫
表 6 表观形态特征调查与评价
2.3 引种植物耐旱能力观测结果
植物的耐旱性即植物经受住干旱时期的能力,由于长
期适应所生长的自然环境, 植物发展了一套最适应自身
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特点, 并采用不同的途径来抵御或
忍耐干旱胁迫的影响[7-8]。 因此,植物为了适应干旱的生存
条件, 在表观形态上也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来保
持水分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9]。 从表 6 可以看出,各树种
在叶片形态、大小、茸毛、蜡质等表观形态方面都存在差
异,且在相同的土壤及栽培管理情况下,各树种长势也存
在不同。 丽红元宝枫、 艳红元宝枫叶片表面均具有蜡质,
这有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加强阳光的反射[10],且长势在
8 种被观测树种中表现最好,说明丽红元宝枫、艳红元宝
枫抗旱能力比较强。 复叶槭与国王枫在所有被观测树种
中长势最差,说明它们对栽培地的环境条件适应性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植物的形态观察其耐热性、抗病虫害能力及抗旱
性强弱,综合评价 8种槭树属植物在北京地区的生态适应
性,结果表明,丽红元宝枫、艳红元宝枫的耐热性、抗病虫
害能力及抗旱性都很强, 在北京地区的生态适应性最好;
国王枫与复叶槭的生态适应性较差,其耐热性、抗病虫害
能力及抗旱性均较弱;北美红枫、银白槭、茶条槭、血皮槭
的各方面表现介于上述 4个树种之间,生态适应性中等。
本试验观测的材料均为 2010 年从国内其他地区引
进,在当地的生长时间还较短,相应的观测时间也较短,在
实际操作中还应对各树种连续进行多年观测,使结果更加
可靠。 同时,试验仅从形态指标对各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进
行了评价,在下一步试验中还可结合相应的生理指标及生
化指标综合评价。
此外,槭树属植物主要以其鲜艳丰富的叶色来弥补城
市淡花季节色彩单调的景观,这就使得在其引种栽培过程
中,不仅要考虑其生态适应性,还要考虑引种地区槭树属
植物叶色表现的稳定性,这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做进一步
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霞 ,安雪 ,潘会堂 .北京市园林彩叶植物种类及园林应用[J].中
国园林,2010(3):62-68.
[2] 孔杨勇.我国槭树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研究[J].北方园
艺,2011(14):83-85
[3] 张德顺,刘红权 ,陈玉梅 .八种常绿阔叶树种抗寒性的研究[J].园
艺学报,1994,21(3):283-287.
[4] 方良兴.江西按树引种冻害评级及抗寒适生类型选择研究[J].桉
树科技,1994(2):20-29.
[5] 王明.银杏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在城市园林中生态景观功能[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0.
[6] 周多俊.针叶树种观察记载方法和标准的商榷[J].植物引种驯化
集刊,1994(9):131-141.
[7] 范杰英.9 个树种抗旱性的分析与评价[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2005.
[8] Larcher W. Physiological Plant Ecology [M]. 2nd ed. Berlin and
New York: Springer-verlag,1980:303.
[9] 梁宗锁 ,李敏 ,王俊峰 .沙棘抗旱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J].沙棘 ,
1998,11(3):8-13.
[10]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53
C M Y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