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一点红属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全 文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第16卷第01期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drug-use in hospitals of China 2016Vol.16No.01  ·19  ·
一点红属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及抗菌活性的
研究
陈光孝,陈燕婷,黄锐涛,胡文海,纪敏琳,姜 涛*(化学与药学系,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1)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2124(2016)01-0019-02
DOI 
  作者简介:陈光孝(1994-),男,汉族,本科。
通讯作者:姜涛(1982-),男,汉族,讲师,研究生硕士。
摘 要 为更好地阐明一点红抗菌消炎的药效物质及探讨其药学性质。本实验分别通过超声波法和索氏提取法对一点红药材中的生物碱类
物质以及黄酮类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酸水提取法及有机溶剂萃取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后,分别进行了抗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一点红
生物碱类化合物在最佳提取条件(80%乙醇最为提取液)下的含量为15.8317ug/ml;一点红黄酮类化合物在最佳提取条件(即震荡时间为
60min,固料比为1∶20,乙醇浓度为65%。)下含量为9.945mg/g。一点红生物碱类化合物,在较高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枯
草杆菌的抑菌效果相差不大,都属于中度敏感。一点红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达到20mm,可媲美硫
酸链霉素的21mm。但是对大肠杆菌及枯草杆菌的抑菌较弱。
关键词 一点红;生物碱类;黄酮类;抑菌活性
Extraction and Antibiosis of Effective Constituent about Emilia Sonehifolia
Guangxiao Chen,Yanting Chen,Ruitao Huang,Wenhai Hu,Minlin Ji,Tao Jiang(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pharmacy,ZhuHai Colege of
JiLin University,ZhuHai,GuangDong,519041)
ABSTRACT To better ilustrate a little red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efficacy material and to explore its pharmaceutical properties.This
experiment by ultrasonic method and soxhlet extraction method respectively in a little red medicinal alkaloids substances and flavonoids extrac-
tion,and use the acid water extraction method and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for purification,study on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respec-
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ittle red flavonoids bacteriostatic effect is obvious.
KEY WORDS Emilia Sonehifolia;Alkaloid;Flavonoid;Antibiosis
  一点红,菊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
广东、广西、湖南、山西等;味苦性凉,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
肿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肺炎、乳腺
炎、疖肿疮疡、皮肤湿疹等[1]。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生物碱类和挥
发油类[2]。国内外仅对一点红的种植和临床应用方面有少量研究,对
活性成分抗菌性能未见有相关报道。故实验通过分离提纯一点红总
生物碱类和黄酮类物质,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为寻找一点红抗菌
的活性成分提供一定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剂:中药一点红干燥全草;苦参碱标准品;芦丁标准品;
硫酸链霉素;乙醇;盐酸;氨水;溴麝香草酚蓝;石油醚;亚硝酸钠;硝酸
铝;甲醇、丙酮、氯仿,醋酸乙酯、环己烷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供试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us sub-
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us aureus,以上菌种由吉林大学珠
海学院化学与药学系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1.2 总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及定量分析 称取烘干后的一点红全草粗
粉0.8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浓氨水4滴,精密加入氯仿40ml,超声
30min,冷却补足失重,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1ml用氯仿定容至10ml
备用。精取10ml样液至分液漏斗,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显色剂20ml,
密塞,剧烈振摇2min提取,静置2h,分取氯仿层,以未加样液的氯仿
层为空白,在414nm处测吸光度[3]。
1.3 总黄酮的提取分离及定量分析 称取烘干后的一点红全草粗粉
5g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入80ml石油醚,回流1h后,放冷。倾出石
油醚,加入80%乙醇回流4h,旋转蒸发仪浓缩,过滤。滤液经石油醚
萃取直至石油醚层清澈透明后,定容100ml备用。精密吸取3ml置于
10ml比色管中,加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至5.00ml处,加入
5%的亚硝酸钠溶液0.30ml,混匀,放置6min。加入10%硝酸铝溶液
0.3ml,混匀,放置6min,再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4.00ml,混匀,用
蒸馏水稀释至 10ml,摇匀,放置 15-20min。在 510nm 处测吸
光度[4]。
1.4 体外抑菌研究 用10%的吐温溶液将提纯的一点红生物碱类或
黄酮类化合物不同浓度的溶液作为待测液,同时用10%吐温配制浓
度为0.25mg/ml的硫酸链霉素溶液作为阳性对照液,用孔径为0.
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器滤过除菌。体外抗菌实验采用滤纸片法,选
择吸水性强的滤纸,用打孔器打成若干直径为6mm的滤纸片,经干
热灭菌后浸在测试溶液中备用。将配置好的3种细菌的菌悬液用无
菌移液枪分别吸取0.2ml均匀涂布在琼脂培养基上,于37℃培养箱
中正面培养1h。用无菌镊子分别夹取含有0.25mg/ml硫酸链霉素
溶液的滤纸片,10%吐温溶液的滤纸片、含待测液及空白的滤纸片置
于同一培养皿中,每种浓度的药物平行做两皿,1h后,把培养皿倒置,
于37℃培养24h,取出,测量抑菌圈直径的大小[5]。
2 实验的结果
2.1 生物碱的提取率与含量测定 将各待测液所测得的吸光度值代
入上述回归方程Y=0.0416x+0.0014 R2=0.9977,计算出各待测液
浓度,该浓度值即为生物碱含量,再根据稀释倍数换算出一点红提取
物总生物碱含量,并得出其提取率。
一点红总生物碱含量(mg/g)=(C供× D×V)/m
式中,C供 为供试品浓度,D为稀释浓度,V为样品定容体积,m
为样品取样重量。
取1.2中的备用待测液2ml用氯仿定容至10ml,以未加待测液
的氯仿做空白,在414nm处测吸光度,每组重复三次实验算平均值,
结果如下:
表1 索式提取法中不同浓度乙醇的结果对比
乙醇的浓度 平均吸光度值(Abs) 平均总生物碱含量(ug/ml)
60% 0.250  5.9760
70% 0.178  4.5452
80% 0.660  15.8317
95% 0.455  10.9038
  由表1中得知,索式提取方法中最优提取工艺应为用80%乙醇
为提取溶剂对一点红生物碱类进行提取。
2.2 总黄酮的提取率与含量测定 将1.3黄酮提取液测得吸光度代
入回归方程Y=1.2614X,R2=0.9996即得稀释后的溶度。根据公式
10.14009/j.issn.1672-2124.2016.s1.011
·20  ·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第16卷第01期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drug-use in hospitals of China 2016Vol.16No.01
总黄酮含量(mg/g)=C×D×V/M。式中的C:供试品的浓度;D:稀
释倍数;V:样品的容量;M:一点红的取样量。
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以总黄酮含量为参考指标。
表2 超声波提取法实验因素水平表
  水平
因素  
(A)乙醇
浓度(%)
(B)震荡
时间(min)
(C)固料比
1  65  30  1∶15
2  75  45  1∶20
3  85  60  1∶25
表3 超声波提取法测定结果
试验号
(A)乙醇
浓度(%)
(B)震荡
时间(min)
(C)固料比
含量
(mg/g)
1  1  1  1  6.245
2  1  2  2  6.677
3  1  3  3  9.945
4  2  1  2  4.440
5  2  2  3  6.148
6  2  3  1  6.104
7  3  1  3  6.280
8  3  2  1  5.091
9  3  3  2  6.800
Ⅰ 7.622  5.655  5.814  6.398
Ⅱ 5.564  5.972  5.972  6.354
Ⅲ 6.057  7.616  7.458  6.492
R  2.058  1.961  1.688  0.138
  由表3极差分析可以看出R1>R2>R3,所以超声波提取法影响
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因素的主次因素为ABC,即:乙醇浓度>震荡时间
>固料比。最佳搭配水平为A1B3C3,即震荡时间为60min,固料比为
1∶20,乙醇浓度为65%。根据该条件,测得总黄酮的含量为9.
945mg/g。
表4 一点红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抑菌效果
菌种
硫酸链霉素
(0.25mg/ml)
生物碱类化
合物浓度
(480mg/ml)
生物碱类化
合物浓度
(560mg/ml)
生物碱类
化合物浓度
(640mg/ml)
金黄色葡萄球菌 21  8  12  16
大肠杆菌 32  6  10  14
枯草杆菌 28  5  9  12
2.3 一点红提取物的抑菌研究结果 采用滤纸片法[6]测定不同浓度
下的总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效果;通过测定抑菌直径来判断
抗菌性能的强弱。分别将生物碱制备成浓度为480mg/ml、560mg/ml
及640mg/ml的溶液,和0.25mg/ml的硫酸链霉素溶液进行对照实
验,结果如表4:
  分别将黄酮类化合物制备成浓度为480mg/ml、560mg/ml及
640mg/ml的溶液,和0.25mg/ml的硫酸链霉素溶液进行对照实验,
结果如表5:
表5 一点红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效果
菌种
硫酸链
霉素(0.25
mg/ml)
生物碱类化
合物浓度
(480mg/ml)
生物碱类化
合物浓度
(560mg/ml)
生物碱类化
合物浓度
(640mg/ml)
金黄色葡萄球菌 21  9  15  20
大肠杆菌 32  7  8  13
枯草杆菌 28  7  9  15
  药敏试验判断标准以抑菌圈大小为依据,抑菌圈直径大于20mm
为高度敏感,10~20mm为中度敏感,10mm以下为低度敏感。从表4
可以看出,一点红生物碱类化合物,在较高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大肠杆菌及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相差不大,都属于中度敏感。从
表5可以看出,一点红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
作用,而对大肠杆菌及枯草杆菌的抑菌较弱。
3 结论
一点红生物碱类化合物最佳提取条件是80%乙醇做为提取液;
一点红黄酮类化合物在最佳提取条件为震荡时间为60min,固料比为
1∶20,乙醇浓度为65%。一点红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抑菌效果较差,
一点红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的细菌中表现出不同的抗菌效果可能与
细菌的代谢途径有关。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明显。
致谢
感谢广 东 省 大 学 生 创 新 创 业 训 练 计 划 项 目 (项 目 编 号:
201413684014)及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第八批百人工程项目(项目编号:
201413684014)对本实验提供资金赞助,也感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所
有指导和支持的老师们。
参考文献
[1] 刘厚诚.一点红及其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2,11∶12.
[2] 高建军,程东亮.一点红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
(2):102.
[3] 周吴萍,韦媛媛,李军生,等.广西一点红总生物碱的提取和抗菌活
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8):1835.
[4] 李秀信,王荣花,杨秀萍.一点红黄酮成分的分析及含量测定[J].西
北植物学报,2003,23(4):671.
[5] 李军生,阎柳娟,苏辉武,林帧.一点红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及其抗菌
性能研究.中国知网,1002-6630(2007)09-0196-03.
[6] 郑钧镛,王光宝.药品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89,89.
(上接第18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
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对比(x±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41.3±10.8  0.7±0.4  3.4±0.4
对照组 61.3±12.7  2.1±0.6  5.2±1.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1
例,并发症发生率3.7%;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3例、慢性疼痛2
例,并发症发生率18.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
3 讨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的是通过优化围手术期的诸多护理操作以
达到缓解患者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患者快速康复目的的一种护理干预[3]。快速康复理念相较于常规护
理干预措施,更加注重对患者整个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干预,对患者
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均有密切的联系,并直接订立了缩短患者住
院时间、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的目标[4]。
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
用,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上均优于
对照组(P<0.05),证明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腹外疝病人护理中的应
用有着良好效果,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同
时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敏.外科腹外疝患者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
药指南,2015,13(17):234-235.
[2] 张臻颖,邓小华,陈瑾.快康复理念在外科腹外疝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J].海峡科学,2011,14(9):86.
[3] 叶春芳.外科腹外疝病人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实践[J].现代
养生B,2015,14(4):186.
[4] 陈正英.外科腹外疝患者护理中的快速康复理念应用评价[J].医学
信息,2015,28(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