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蒲公英属植物研究进展



全 文 :文章编号:1673-2995(2011)03-0160-07 ·综 述·
蒲公英属植物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genus Taraxacum plants
李景华1,刘玉芹2,王黎明1 (1.吉林医药学院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2.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聚乙烯
厂,吉林 吉林 132022)
摘 要:蒲公英属(Taraxacum)植物是临床常用的中药材,属于我国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之一。我国蒲公英属植
物种类具有繁杂的多样性,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不仅在临床上具有多方面的疗效,而且还是人们非常喜欢的
营养丰富的绿色蔬菜。本文综述了蒲公英属植物的种类组成、种群分布规律、化学成分、药用价值、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可为蒲公英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 键 词:蒲公英;种群;化学成分;药用
中图分类号:R282. 71 文献标识码:A
蒲公英属植物是一味重要的临床常用中草药,
2010 年版中国药典记载蒲公英为菊科(Compositae)
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
华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及同属多种植
物的干燥全草[1]。味苦、甘,性寒,入肝胃二经,具有
淸热解毒、消肿散结和利尿通淋的功效。临床上主要
用于乳痈、瘰疬、疔疮肿毒、咽痛、肺痈、肠痈、目赤、湿
热黄疸和热淋涩痛等症[2]。药理试验证明,中药蒲
公英具有广谱抗菌、保肝利胆、抗内毒素、健胃和免疫
促进作用[3]。
蒲公英属植物不仅能够药用,而且也是人们非常
喜欢的绿色蔬菜,所含化学成分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
值和营养价值。可以通过食用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
的目的,是人们乐于接受的一种治疗方式。
1 本草考证
蒲公英为菊科蒲公英属草本植物,其研究历史已
有数千年之久,据唐代《新修本草》记载:“叶似苦苣,
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主妇人乳痈肿。”;宋代
《本草衍义》中有“蒲公英今地丁也,四时常有花,花
罢飞絮,絮中有子,落地即生,所以庭院间亦有者,盖
因风而来也。”之说;另宋代《本草图经》亦有“蒲公英
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平泽田园中皆有之。春初生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吉教科合字
[2010]第 249 号).
作者简介:李景华(1969 -) ,男(汉族) ,副教授,博士.
苗,叶如苦苣,有细刺,中心抽一茎,茎端出一花,色黄
如金钱,断其茎有白汁出,人亦啖之,俗称蒲公草,语
讹为蒲公罂是也。水煮汁以疗妇人乳痈,又捣以敷
疮,皆佳。”的记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有
“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之,岭南绝无,小科
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似苦苣,但小耳。主
乌须发,壮筋骨,嫩苗可食。”的说法。明代《本草经
疏》中有“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
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
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暖之良。”的记述;
清代《本草正义》中有“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
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
痈乳疔,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
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的记
载。根据古代“本草”文献的记载,发现文献中主要
记载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粗略描述了蒲公英的形态
特征和分布,二是记述了蒲公英的临床功效和使用方
法。而对蒲公英的详细描述、种类组成、化学成分、药
理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几乎没有记载[4]。
2 种类组成及地理分布
2. 1 分类要点
蒲公英属植物许多种常天然杂交或无融合生殖
而成新植株,其生物学种有时难以确定,种间界线常
难以划分。如下性状可作为分组及分种的主要依
据[5]:1)外层总苞片的形状、大小、边缘是否膜质及
—061—
第 32 卷 第 3 期
2011 年 06 月
吉 林 医 药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
Vol. 32 No. 3
Jun. 2011
膜质边缘的宽狭;总苞片在花期时直立或伏贴;总苞
片先端的背部是否肥厚或有小角等。2)瘦果的果体
形状、大小、颜色及其纹饰特征,包括纹饰形状、多少,
在果壁上的分布;喙基形状、大小及其果体向喙基过
渡是突然缩缢还是逐渐收缩;喙的粗细,长短;冠毛的
颜色。3)舌状花的舌片大小、舌片背面是否有条纹
及条纹的颜色;舌片、花柱、柱头在开花时及开花后的
颜色变化等。
2. 2 分组及种类组成
蒲公英属植物分组问题,各国家的学者观点并不
统一。前苏联植物学家 Schischkin BK 在《苏联植物
志》第 29 卷中采用了 Hand-Mazz所建立的 9 个组,而
在 Taraxaca组中又确定出 8 个亚组。植物学家 Rich-
ards AJ用数值分类学的方法,在《欧洲植物志》中把
在欧洲发表的 1 200 种蒲公英归成了 40 个组。植物
学家 Jan Kirschner & Jan Stepanek在《捷克植物志》中
把蒲公英属的植物划分为 48 个组。德国学者 Doll R
在《德国植物志》中把蒲公英属植物划分为 23 个组,
其中 Arctica Dahlst组分为 2 个亚组;Mongdica Dahlst
组分为 4 个亚组;Spectabilia Dahlst组分为 3 个亚组;
Alpin Hagl 组分为 2 个亚组;Tibetana 组分为 6 个亚
组;Erythrocarpa(H. -M.)组分为 2 个亚组[6]。我国
学者葛学军、翟大彤在《中国植物志》第八十卷第二
分册中共记述了 77 种蒲公英,另有 7 个存疑种和 8
种不能确定分组位置的蒲公英。书中指出蒲公英属
隶属于菊科菊苣族,依据分类要点可分为 16 个组[5]。
1)短喙蒲公英组(Sect. Oligantha V. Soest) :毛叶
蒲公英(T. minutilobum M. Pop. ex S. koval.)、葱芩蒲
公英(T. pseudominutilobum S. Koval.)、短喙蒲公英
(T. breirostre Hand. -Mazz.)、小叶蒲公英(T. goloskok-
ovii Schischk.)。
2)白花蒲公英组(Sect. Leucantha V. Soest) :白花
蒲公英[T. leucanthum(Ledeb.)Ledeb.]、粉绿蒲公
英(T. dealbatum Hand. -Mazz.)、红角蒲公英(T. luri-
dum Hagl.)。
3)亚洲蒲公英组(Sect. Sinensia V. Soest) :华蒲
公英(T. borealisinense Kitam.)、亚洲蒲公英(T. asiati-
cum Dahlst.)、光苞蒲公英(T. lamprolepis Kitag.)、丹
东蒲公英(T. antungense Kitag.)、异苞蒲公英(T. hete-
rolepis Nakai & Koidz. ex Kitag.)、深裂蒲公英(T.
stenolobum Stschegl.)。
4)多裂蒲公英组(Sect. Dissecta V. Sorest) :多裂
蒲公英[T. dissectum(Ledeb.)Ledeb.]、堆叶蒲公英
(T. compactum Schischk.)。
5)小花蒲公英组(Sect. Parvula Hand. -Mazz.) :
小花蒲公英[T. parvulum(Wall.)DC.]、丽江蒲公英
(T. dasypodum V. Soest)。
6)克什米尔蒲公英组(Sect. Kashmirana V. Sorest
ex R. Doll) :印度蒲公英(T. indicum Hand. -Mazz.)。
7)窄苞蒲公英组[Sect. Piesis(DC.)A. J. Rich-
ards ex Kirschner et Stepanek]:窄苞蒲公英[T.
bessarabicum(Hornem.)Hand. -Mazz.]。
8)光果蒲公英组(Sect. Glabra Dahlst.) :光果蒲
公英(T. glabrum DC.)、窄边蒲公英(T. pseudoatrtum
Oraz.)、寒生蒲公英(T. subglaciale Schischk.)。
9)蒲公英组[Sect. Mongolica(Dahlst.)R. Doll]:
蒲公英(T. mongolicum Hand. -Mazz.)、朝鲜蒲公英
(T. coreanum Nakai)、斑叶蒲公英(T. variegatum
Kitag.)、芥叶蒲公英(T. brassicaefolium Kitag.)、阿尔
泰蒲公英(T. altaicum Schischk.)。
10)大头蒲公英组[Sect. Calanthodia(Dahlst.)R.
Doll]:大头蒲公英(T. calanthodium Dahlst.)、川甘蒲
公英(T. lugubre Dahlst.)、多毛蒲公英(T. lanigerum
V. Soest)、反苞蒲公英(T. grypodon Dahlst.)、白缘蒲
公英(T. platypecidum Diels.)、山西蒲公英(T. licentii
V. Soest)、东北蒲公英(T. ohwianum Kitam.)。
11)大角蒲公英组(Sect. Macrocornuta V. Soest) :
橡胶草(T. kok-saghyz Rodin)、双角蒲公英(T. bicorne
Dahlst.)、尖角蒲公英(T. pingue Schischk.)、和田蒲
公英(T. stanjukoviczii Schischk.)、荒漠蒲公英(T.
monochlamydeum Hand. -Mazz.)、多葶蒲公英(T. mul-
tiscaposum Schischk.)、小果蒲公英(T. lipskyi Schis-
chk.)、长锥蒲公英(T. longipyramidatum Schischk.)。
12)药用蒲公英组(Sect. Taraxacum) :药用蒲公
英(T. officinale F. H. Wigg.)、新源蒲公英(T. xinyua-
nicum D. T. Zhai et Z. X. An)。
13)西藏蒲公英组(Sect. Tibetana V. Soest) :藏蒲
公英(T. tibetanum Hand. -Mazz.)、角苞蒲公英(T.
stenoceras Dahlst.)、长角蒲公英(T. pseudostenoceras
V. Soest)、毛柄蒲公英(T. eriopoduun DC.)、亚东蒲公
英(T. mitalii V. Soest)、锡金蒲公英(T. sikkimense
Hand. -Mazz.)、滇北蒲公英(T. suberiopodum V. So-
est)、网苞蒲公英(T. forrestii V. Soest)、天全蒲公英
(T. apargiaeforme Dahlst.)、翼柄蒲公英(T. alatopeti-
olum D. T. hai et Z. X. An)、策勒蒲公英(T. qirae D.
T. Zhai et Z. X. An)、紫花蒲公英(T. lilacinum Krassn.
—161—第 3 期 李景华,等.蒲公英属植物研究进展
ex Schischk.)、川西蒲公英(T. chionophill Dahlst.)。
14)垂头蒲公英组(Sect. Bienna R. Doll) :垂头蒲
公英(T. nutans Dahlst.)。
15)紫果蒲公英组(Sect. Erythrocarpa Hand. -
Mazz.) :紫果蒲公英(T. sumneviczii Schischk.)、血果
蒲公英(T. repandum Pavl.)、天山蒲公英(T. tian-
schanicum Pavl.)。
16)红果蒲公英组[Sect. Erythrosperma (H.
Lindb. f.)Dahlst.]:红果蒲公英(T. erythrospermum
Andrx. ex Bess.)。
还有 8 种蒲公英的分组位置不能确定:拉萨蒲公
英(T. sherriffii Soest)、灰果蒲公英(T. maurocarpum
Dahlst.)、苍叶蒲公英(T. glaucophyllum V. Soest)、林
周蒲公英(T. ludlowii V. Soest)、中亚蒲公英(T. cen-
trasiaticum D. T. Zhai et Z. X. An)、绯红蒲公英(T.
pseudoroseum Schischk.)、山地蒲公英(T. pseudoalpi-
num Schischk. ex Oraz.)、无角蒲公英(T. ecornutum
Koval.)。在《中国植物志》中还列出了 7 个存疑种:
T. kozlovii. Tzvel、T. roseoflavescens. Tzvel、T. subcorona-
tum. Tzvel、T. przevalskii. Tzvel、T. sinotianschanicum.
Tzvel、T. roborovskyi. Tzvel、T. potaninii. Tzvel、。
从文献中不难看出目前蒲公英属分组意见不一,
大组与小组有较大争议,《中国植物志》对组的划分
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2. 3 地理分布
蒲公英属植物是菊科较大的属之一,也是菊科舌
状花亚科(Subfam. Liguliflorae DC.)最进化的类群之
一,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全世界有 2 000 余种。2001
年,袁昌齐和龚祝南等的研究表明,蒲公英属植物资
源在我国目前已经发现分布有 75 种以上,而且近年
还不断有新的种类发现[7]。目前我国作为药用的蒲
公英属植物至少有 27 种,资源极为丰富。药用蒲公
英在欧洲和北美有广泛分布,在我国除东南及华南省
区外,几乎遍及全国。西北、华北及西南省区最多,华
中、华东略少,其中,新疆或西北省区与中亚国家共同
分布的种最多,有 30 种,其次为中国西北至西南省区
或中亚至南亚国家山区共分布的有 9 种;而在我国
“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其种群分化较特
殊,是独特的“分化中心”之一,有 14 种(包括特有种
4 种)。我国华北—东北至亚洲东部国家有 16 种,亚
洲广布的 1 种,其他成分 10 种。
3 化学成分
蒲公英化学成分复杂,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分离鉴
定了 100 余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类、酚酸类、三
萜类、香豆素类、色素类、胡萝卜素类、脂肪酸类、挥发
油类、植物甾醇类、倍半萜内酯类以及氨基酸等。此
外,其微量元素也有报道[8]。
3. 1 黄酮类
1985 年,Wolbis M.等从蒲公英花中得到 20 种黄
酮,鉴定了其中的 10 种,分别为木犀草素(luteolin)、
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 7-β-D-葡萄糖、木犀草
素 4-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 3-β-D-葡萄糖苷、木犀
草素 7-β-D-芸香糖苷、木犀草素 7-β-D-龙胆糖苷
(gentiobioside)、槲皮素 7-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
(isorhamnetin)3-β-D-葡萄糖苷和异鼠李素 3,7-β-D-
双葡萄糖苷。蒲公英花中黄酮的含量为 1. 35%,其
中木犀草素的量最大。曾有报道,蒲公英的药用价值
就是基于其含有黄酮类物质。近来,Williams 等从蒲
公英花和叶中得到木犀草素 7-葡萄糖苷和两种木犀
草素 7-双葡萄糖苷,还首次分出木犀草素 3-甲醚。
凌云等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 2 个黄
酮苷,为槲皮素-3-0-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β半乳糖
苷。2001 年陈景耀等研究发现,黄酮类提取物纯度
达67. 42%,其中芦丁含量为 5. 49%,槲皮素含量为
1. 22%;黄酮类提取物中还有另外五种未知成分有待
研究;黄酮类物质具有类 SOD的作用[9]。
3. 2 酚酸类
1985 年,Wolbis M 等从蒲公英中分得 7 种酚酸
类物质,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对羟
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aceticacid)、原儿茶酸
(protocatechuic acid)、香荚兰酸(vanillic acid)、对-香
豆酸(p-coumaric acid) ,咖啡酸(cafficacid)和阿魏酸
(ferulic acid)。1993 年,又分出 β-间二羟基苯甲酸
(resorcylic acid)和丁香酸(syringic acid)。1996 年报
道,蒲公英还含有羟基肉桂酸、菊苣酸(chicoricacid)、
单咖啡醇酒石酸(monocaffeoyltartaric acid)、绿原酸
(chlorogenic acid)等,且菊苣酸和单咖啡醇酒石酸是
蒲公英花、叶和根中的主要酚酸类成分。1998 年凌
云等对碱地蒲公英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并鉴定了
5 个单体化合物,为咖啡酸、阿魏酸、绿原酸、木犀草
素和香叶木素。其中绿原酸和香叶木素为首次从蒲
公英属植物中分得,并认为绿原酸是蒲公英抗菌主要
有效成分[10]。
—261—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1 年 06 月 第 32 卷
3. 3 三萜类
1938 年,英国学者 Sidney Burrous和 James C. E.
Simpson从蒲公英中分离得到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蒲公
英醇(tarax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伪蒲公英甾醇
(pseudotaraxaster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和 β-
香树脂醇(β-amyrin) ,限于当时的条件,没能确定这
些化学成分的结构。1941 年,Zimmermann J 又分离
出一五环三萜醇山金车烯二醇(arnidiol)。1967 年,
Michel Devys与合作者分离得到了三种三萜类化合
物环木菠萝烯醇(cycloartenol)、环木菠萝醇(cycloar-
tanol)、3,1-去甲基环木菠萝醇(3,1-norcycloartenol)。
Ageta等人从日本蒲公英(T. japonicum)根中,分离得
到蒲公英甾醇、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羽扇豆醇
(lupenol)、新羽扇豆醇(neolupenol)、蒲公英羽扇豆
醇(tarolupenol)及这些醇的酯类[11]。
3. 4 香豆素类
1981 年,前苏联研究者从蒲公英地上部位提取
出东莨菪素(scopoletin)和七叶素(esculetin)。1985
年,波兰研究者 Wolbis Maria等也得到了这两种化学
成分,在 1993 年又分离得到了伞形花内酯(umbellif-
erone) ,同时指出,此化学成分含量较高。1988 年,
tahara等人从蒲公英的叶中分离得到一种具有抗菌
作用的化合物莴苣素 A(lettucenin)。另有学者证实,
蒲公英中含有菊苣素(cichoriin)和七叶灵(escu-
lin)[12]。
以上四类化学成分在蒲公英有效成分的研究中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其他类化学成分色素类(11
种)、植物甾醇类(6 种)、倍半萜内酯类(4 种)、脂肪
酸类(8 种)、挥发油(36 种)、醇和酚类(14 种)、醛和
酮类(7 种)、酯和醚类(46 种)、烷烃和有机酸(14
种)、胡萝卜素类(10 种)、微量元素(66 种) ,及干燥
全草中含有的叶酸、多糖、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
素和矿物质在蒲公英有效成分的研究中报道的非常
少[13]。
我国 2010 年版药典规定了蒲公英有效成分含量
的测定方法,要求按干燥品计算,含咖啡酸(C9H6O4)
不得少于 0. 020%[1]。
2007 年,刘凤仙等对不同采撷季节蒲公英中有
效成分总黄酮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春、秋二季
是蒲公英较佳的采收时期[14]。
2007 年,付学鹏等对蒲公英多糖的提取及含量
测定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蒲公英多糖的最佳提取路线
和含量测定方法[15]。
4 药理作用
中医认为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和利尿
通淋的功效。蒲公英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多,但一般均
以其全草的粗提物或注射液为研究对象,单一成分的
药理研究较少。
4. 1 广谱抗菌作用
蒲公英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革
兰氏阴性菌、真菌、螺旋体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
制作用。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
卡他及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磺胺增效剂
TMP可增强其抗菌作用。蒲公英的热水煎剂对肺炎
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
珠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及绿脓杆菌亦有较强抑制
作用。本品煎剂或醇提物对结核杆菌、炭疽杆菌、单
纯疙疱疹病毒、ECHOLL病毒、钩端螺旋体、各种皮肤
真菌和幽门螺杆菌亦有抑制作用,但对流感京科 68-1
株,副流感仙台株,腺病毒 3 型及鼻病毒 17 型等呼吸
道病毒均无抑制作用[16]。
蒲公英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为 0. 5 g /mL,溶液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其
形态学、甘露醇发酵、血浆凝固酶试验均无明显改变,
说明这些药物在低浓度时主要是抑制细菌的生长及
蛋白质合成。而当药物去掉后细菌仍可生长繁殖,表
现出原有形态和生物学特征。蒲公英的最小杀菌浓
度(MBC)为 1 g /mL,可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膨
大,细胞壁增厚,核糖体聚集成块,有的细胞壁破裂,
胞质渗出。说明蒲公英的抗菌作用机制一方面是通
过抑制细胞壁合成,另一方面是通过抑制蛋白质和
DNA的合成来实现的[17]。
吕俊华等用纸片法抑菌试验证明,100%蒲公英
浸出液滤纸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甲型链球
菌和乙型链球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体外抑菌作用明
显。童延清等研究了蒲公英对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
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的抑制作
用。宋学宏等研究表明蒲公英对强毒株嗜水气单胞
菌和温和气单胞菌有一定抑制作用。蒲公英提取物
对番茄花叶病也有抑制作用。
2001 年刘华等研究了蒲公英有效成分在不同环
境条件下不同器官的积累等内容,得出如下结论:1)
氯仿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较醋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效
果好,且认为生物碱、有机酸和甾醇类物质起主要作
用;2)阳生条件下的提取物比阴生条件的含量高,表
—361—第 3 期 李景华,等.蒲公英属植物研究进展
明充足的阳光和适度的干燥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
3)蒲公英地上部分较地下部分提取物含量高,且抑
菌效果更好,表明地上部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
4. 2 利胆保肝作用
蒲公英注射液或乙醇提取物十二指肠给药,可使
麻醉大鼠的胆汁分泌量增加 40%以上,切除胆囊后
重复试验结果相同,表明蒲公英对肝脏有直接作用。
注射液灌胃也有利胆作用。每日每只大鼠腹腔注射
蒲公英 1 mL 或灌胃 200%蒲公英煎剂 1 mL,连续
8 d,有降低 CCl4 引起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的
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 0. 01)。病理学
检查发现,肝细胞脂肪变性及充血均很轻,肝的结构
基本正常;脑垂体和肾上腺与正常对照组一样,均未
见病理变化。最近研究证明,蒲公英对大鼠急性肝损
伤有保护作用。蒲公英可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细胞
溶酶体和线粒体的损伤,解除抗菌素作用后所释放的
内毒素导致的毒性作用,故可保肝[18]。
用胆囊瘘犬试验,蒲公英利胆活性成分主要在树
脂部分,挥发油的作用微弱而不稳定,生物碱及苷类
对胆汁分泌无影响。向开础报道蒲公英在临床上对
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
4. 3 抗肿瘤作用
以取自淋巴瘤患者的培养细胞 Raji 细胞为指示
细胞,并以 TPA 诱发 EBV-EA(EBV 早期抗原)的抑
制效果为指标进行了初级筛选。结果,蒲公英根的主
要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萜醇及蒲公英甾醇具有显著
的抑制作用。醋酸蒲公英甾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体内探讨这些化合物的抗促癌作用,以 DM-BA 为起
始剂,TPA为促发剂,进行小鼠皮肤二阶段致癌抑制
试验。表明蒲公英根含有的主要三萜化合物,对小鼠
皮肤二阶段致癌有显著的抗促癌作用[19]。日本学者
研究药用蒲公英热水提取物(Tof-cFr) ,鉴定是一多
糖,具有宿主细胞调节的抗肿瘤作用。与香菇多糖的
抗癌机制相似,是一种免疫促进剂。腹腔注射 Tof-
cFr可使小鼠的肿块变小。蒲公英热水提取物 30、
40 mg /kg ip,于小鼠艾氏腹水癌(EAC)和小鼠 MM46
癌细胞接种后期给药 11 ~ 20 d,连续给药 10 d 或隔
日给药 10 次,均有抗肿瘤作用,但是对早期给药
(1 ~ 10 d)EAC 和 MM46 两种肿瘤均无效,40、
160 mg /kg ip对抗体依赖巨噬细胞中介肿瘤细胞破
坏效应有激活作用,对小鼠后足掌注射 EAC、MM46
瘤细胞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有促进作用。蒲公英
根有抗致癌作用,小鼠局部皮肤应用其甲醇提取物和
水提取物 50 μg /丙酮 0. 1 mL,连续 20 周,对二甲基
苯蒽(DMBA) ,佛波酯(TPA)所致小鼠皮肤乳头状瘤
有抑制作用;小鼠局部皮肤应用其水提物 360 μg /丙
酮 0. 1 mL,连续 20 d,对 DMBA + FumonisB1 所致小
鼠皮肤乳头状瘤有抑制作用;小鼠局部皮肤应用其水
提物 960 μg /丙酮 0. 1 mL,对(±)-(E)-mehyl-2-1
(E )-hydroxyimminol-5-nitro-6-methoxy-3-hexenamide
(NOR-1)+ TPA所致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有抑制作用;
蒲公英根甲醇提取物 10、100 μg /mL,对 TPA激活 EB
病毒早期抗原(EBV-EA)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
45%及 100%,水提物也有类似作用[20]。
4. 4 抗胃损伤作用
蒲公英粉末开水浸泡饮用对胃溃疡患者有治疗
作用,使幽门弯曲菌转阴,溃疡面愈合,疼痛停止。蒲
公英醇沉水煎剂对清醒大鼠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麻
醉大鼠用 pH 4 盐酸生理盐水灌胃流试验证明,蒲公
英有明显抑制组胺、五胎胃泌素及氨甲酰胆碱诱导的
胃酸分泌作用。蒲公英或党参、川芎、蒲公英配伍的
复方煎剂,均能明显减轻应激所致的大鼠胃黏膜损
伤,使溃疡发生率和溃疡指数明显下降,而配伍成复
方后抗溃疡作用加强。对大鼠应激法、幽门结扎法和
无水乙醇所致胃黏膜损伤性溃疡也均有不同程度的
保护作用。党参、川芎、蒲公英三药配伍的复方能明
显降低应激性大鼠全血浓度、血浆黏度、还原血黏度、
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血液的黏滞度、
浓稠度和聚集性,而对红细胞本身的某些理化特性如
所带电荷以及硬化程度等影响不大,蒲公英上述各项
指标均无影响。证明三药配伍抗溃疡可能是通过改
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从而增加胃的血供。蒲公
英、党参、川芎复方能明显升高正常大鼠和无水乙醇
损伤胃黏膜大鼠胃组织内 PGE2 的含量。20 g /kg 给
药,大鼠胃壁结合黏液含量较蒸馏水对照组明显升
高,药物效应随剂量加大明显增加,但对幽门结扎大
鼠胃液与胃酸分泌及胃液中 H +、Na +浓度与 Na +排
出量的影响不大[21]。
4. 5 免疫调节作用
蒲公英有提高及改善小鼠细胞免疫和非特异免
疫功能的作用,对环磷酰胺所造成的小鼠免疫功能损
害有明显的恢复和保护作用。故能增强动物的免疫
功能。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利于免
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外,它是否还有特定的调节机理作
用,有待进一步研究[22]。
—461—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1 年 06 月 第 32 卷
4. 6 抗氧化作用
陈景耀等用 NBT 法测定的结果表明,蒲公英黄
酮类提取物和其中的芦丁均有较强的体外清除超氧
阴离子的能力。曾小玲研究证明玉米须、蒲公英和茵
陈蒿水煎液有抗自由基的作用。蒲公英提取物有较
强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因此蒲公英可用于皮
肤保护和消除雀斑和色素斑。另有报道绿原酸也有
抗氧化作用[23]。
4. 7 其他作用
以蒲公英为主药的汉方蒲公英汤,可明显增加卵
巢切除小鼠脑组织中的雌二醇与孕酮的含量,并有增
加血清中雌二醇含量的趋势,但对血清中孕酮的含量
无影响。蒲公英汤具有改善高胆固醇血症作用及增
加雌激素作用,因此推测该剂对卵巢功能有影响。使
用 8 周龄雌性 C57BL /6Cr 小鼠,口服 120 mg /(kg·
d) ,20 d 后断头取脑与血液,在干冰上分离大脑皮
质、背侧海马、腹侧海马、纹状体、黑质等。儿茶酚胺
类以 ECD-HPLC测定。结果该剂可增加未摘除卵巢
小鼠大脑皮质、背侧海马、腹侧海马、纹状体、黑质等
的 DA、DOPAC、HVA、5-HT、5-HIAA 等的含量。蒲公
英具有催乳作用,也可用于泌乳不畅所致的乳房肿
胀,具有改善胆固醇血症与促进雌激素分泌的作用,
可以调节妊娠或卵巢切除大鼠的内分泌功能。蒲公
英煎剂能提高兔离体十二指肠的紧张性并加强其收
缩力。蒲公英制剂低浓度时直接兴奋离体蛙心,而高
浓度时则呈抑制作用。也有认为它具有利尿作用,特
别是对门脉性水肿有效,可能是由于植物中含有大量
钾的缘故。药用蒲公英的提取物对离体动脉流变学
及其有收缩作用,而高浓度则舒张血管,目前蒲公英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内服叶浸剂可
促进乳汁的分泌,中医亦认为蒲公英有促进乳汁分泌
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研究[21]。
5 临床应用
蒲公英是一味重要的常用中草药,在人医和兽医
临床都有广泛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医
认为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和利尿通淋的功
效。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
痈、湿热黄疽和热淋涩痛等。临床常用于治疗下列疾
病:
5. 1 上呼吸道感染
单味药、蒲公英片或蒲公英糖浆可治疗气管炎、
咽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24]。宋玉敏等报道复方蒲公
英注射液(蒲公英、鱼腥草、野菊花等)不仅具有抗病
毒和广谱抗菌作用,而且还有镇咳利尿和提高机体免
疫力的功效,对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热有较强抑
制作用。通过 150 例临床治疗证明复方蒲公英注射
液疗效确切。
5. 2 扁桃体炎和腮腺炎
鲜叶捣烂,或加少许白酒同煎可治疗扁桃体炎和
腮腺炎。
5. 3 胃炎、消化道溃疡和阑尾炎
蒲公英微苦而甘寒,清热不伤胃,有利于胃气之
和降,有健胃作用。朱士伏,纪贤凯等也有研究报道。
蒲公英配合败酱草和马齿览可治疗急性阑尾炎、胃炎
和十二指肠溃疡。
5. 4 乳腺炎
本品鲜叶汁或用酒泡服,对急性乳腺炎疗效显
著。蒲公英有通乳作用,也有利于乳腺炎的恢复。复
方蒲公英药膏治疗乳痈有较好疗效。蒲公英治疗产
后缺乳,临床总有效率达 81. 3%。
5. 5 胆囊炎和急性黄疽性肝炎
蒲公英提取物治疗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可提
高胆汁流量,使结石易于排出,并使疼痛缓解。用蒲
公英煎剂或注射液治疗黄疽型肝炎和非黄疽型肝炎,
疗效显著,对肝功能及黄疽指数恢复有显著促进作
用。
5. 6 盆腔炎
张旭东等制成蒲公英注射液,采用 HPLC 法测定
其所含咖啡酸的含量,并对 400 例盆腔炎患者临床观
察。结果证明临床应用总有效率为 94%。该制剂配
方及制法合理,性质稳定,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
应。
5. 7 疮疖痈肿等外科的急慢性感染
蒲公英可制成眼药水供临床应用。鲜品外敷或
制成口服液对外科的各种炎症,如中耳炎、结膜炎以
及烧伤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复方蒲公英治
疗痤疮、面部色素沉着和痈肿等效果理想。
5. 8 肿 瘤
蒲公英可散热毒,消肿核。临床治疗鼻咽癌、肺
癌等有一定疗效。
6 讨 论
蒲公英综述方面的文献很多,由于探讨的侧重点
—561—第 3 期 李景华,等.蒲公英属植物研究进展
不同而各有代表性。与本文比较接近的又易思荣、黄
娅的《蒲公英属植物的研究概况》[3],文中较详细总
结了蒲公英属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在我国不同省区的
分布情况,而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
总结得较简略。龚祝南、张卫明等在《中国蒲公英属
植物资源》一文中只对我国蒲公英属植物资源的分
类及分布做了综述,未涉及其他方面的内容。孟志
云,徐绥绪等在《蒲公英的研究进展》中以中药蒲公
英为综述对象,详细总结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
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对蒲公英属植物的分类
和地理分布没作总结。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取长
补短,对近年来蒲公英的研究和发展趋势作了初步总
结。由于研究蒲公英的文献所涉及领域非常多,受篇
幅所限,不能面面俱到。
随着蒲公英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把注意力
从化学成分的探讨,转向不同化学成分所具有药理作
用,以及利用遗传育种等手段开发蒲公英有效成分含
量高、产量高的新品种。未来蒲公英在我国的发展趋
势将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以选育优良的栽
培品种为基础,高科技研究方法为手段,充分利用和
发掘蒲公英在食品、医疗和保健等方面的潜在价值,
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2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年版一部[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44-
245.
[2] 赵守训,杭秉倩.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中
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0(3) :1-3.
[3] 易思荣,黄 娅.蒲公英属植物的研究概况[J].时珍国
医国药,2002,13(2) :108-111.
[4] 袁昌齐.蒲公英的本草论证和种类鉴定[J]. 中国野生
植物资源,2001,20(3) :6-8,17.
[5]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八
十卷,第二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4.
[6] 林有润.世界菊科植物的系统分类与区系地理的初步探
讨[J].植物研究,1993,13(2) :151-206.
[7] 袁昌齐,龚祝南.蒲公英的本草论证和种类鉴定[J].中
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3) :6-8,17.
[8] 吴晓春,杜胜利,陈海生. 蒲公英的研究与应用[J]. 天
然药物化学,2002,20(4) :246-248.
[9] 谷肄静,王立娟. 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抑菌性能
[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8) :43-45.
[10] 晏 媛,刘世霆,许重远,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
蒲公英中咖啡酸和阿魏酸的含量[J]. 中国现代应用
药学杂志,2006,23(3) :229-231.
[11] 凌 云,徐 扬,郑俊华.蒲公英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
究[J].中草药,1998,29(4) :224-225.
[12] Williams C A,Goldstone F,Greenham J. Flavonoids,cin-
namic acids and coumarins from the different tissues and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Taraxacum officinale[J]. Phyto-
chemistry,1996,42(1) :121-127.
[13] 姚 巍,林文艳,周长新,等.蒙古蒲公英化学成分研究
[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0) :926-929.
[14] 李喜凤,师绘敏,许 闽,等. 河南不同蒲公英药材
HPLC指纹图谱分析[J].中药材,2008,31(10) :1470-
1473.
[15] 付学鹏,杨晓杰. 蒲公英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
现代食品科技,2007,23(5) :37-39.
[16] 吕俊华,邱世翠,张连同,等.蒲公英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4) :215-216.
[17] 童延清,李 晖.紫花地丁、蒲公英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3,23(9) :669.
[18] 张志明.人间仙草蒲公英[J].家庭医学:新健康,2006
(1) :56-57.
[19] 增田和夫.蒲公英属植物中三餐化合物的抗促癌活性
[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20(4) :63.
[20] Takasaki M,Konoshima T,Tokuda H,et al. Anti-carcino-
genic activity of Taraxacum plant. I[J]. Biol Pharm Bull,
1999,22(6) :602-605.
[21] 吴艳玲,朴惠善. 蒲公英的药理研究进展[J]. 时珍国
医国药,2004,15(8) :519-520.
[22] 周 震. 蒲公英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 光明中医,
2009,24(9) :1801-1802.
[23] 沈 琦,顾龚平,吴国荣,等. 蒲公英研究进展[J]. 中
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2004,(2) :8-10.
[24] 闻 萍.复方蒲公英注射液佐治呼吸系统感染 152 例
疗效观察[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14(6) :459-
460.
[25] 吕惠子,崔兴日,王广录,等.野生蒲公英与栽培蒲公英
的比较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2) :50-
51.
(收稿日期:2011-04-14)
—661—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1 年 06 月 第 32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