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黔产八角莲属药材总黄酮成分含量差异研究



全 文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 (编号 04 - 05zp59)。
作者简介:万明香 (1980 -),女,研究生,侗族,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与中药质量控制。
通信作者:何顺志,教授。E - mail:hesz8899@ 126. com
黔产八角莲属药材总黄酮成分含量差异研究
万明香1 张丽艳2 何顺志2*
1.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2. 贵阳中医学院药学系,贵州 贵阳 550002
【摘 要】 目的:研究黔产八角莲属药材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四份八角莲属药材种质
资源根、茎和叶的总黄酮含量。结果:黔产八角莲属药材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较大。川八角莲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 2. 64%;贵
州八角莲次之;八角莲样品的最低,仅有 1. 03%;八角莲属药材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含量高低的分布规律为根 >叶 >茎。结论:川八角莲根
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可作为人工栽培时的原种利用,研究结果为川八角莲的种质资源筛选和人工栽培提供了试验依据。
【关键词】 贵州;八角莲属;种质资源;总黄酮含量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 - 8517 (2015)03 - 0016 - 02
Differences of Total Flavone Content in Guizhou Dsosma Different Germplasm Resources
WAN Ming - xiang1 ZHANG Li - yan2 HE Shun - zhi2*
1.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550001,China;
2. Department of Pharmacy,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550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of total flavone content in Guizhou Dysosma among different germplasm resources.
Method The total flavone is extracted from Guizhou Dysosma by UV. With rutin as standard substance,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e in
root,stem and leaf of four Dysosma germplasm resources harvested in Guizhou was determined by UN. In addition,with naringin as
standard substance. Resul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e in Guizhou Dysosma among different
germplasm resources. Morespecifically,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e in Dysosma samples was the highest at 2. 64%,followed by Dysos-
ma samples at 1. 03%,and the least in Dysosma versipellis samples. Moreover,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e in different parts of Dys-
osma followed atrend of root > leaf > stem. Conclusion Dysosma harvested from Dysosma County could be used as the original species
for artificial cultivation because of the highest content of total flavone。
Key words:Guizhou;Dysosma;Germplasm resources;Total flavone content
黔产八角莲属药材主要为八角莲 [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M. Cheng ex Ying]、贵州八角莲 [D. majorensis
(Gagnep.)Ying]、川八角莲 [D. veitchii (Hemsl. et Wils. )
Fu ex Ying] 和小八角莲 [D. difformis (Hemsl. et Wils. )
T. H. Wang ex Ying]。具化痰散结、祛瘀止痛、清热解毒的
功效,主要用于咳嗽、咽喉肿痛、瘰疬、疔疮、毒蛇咬伤、
跌打损伤等证[1 - 5]。特别用于治疗食道癌、子宫癌。化学
成分研究发现其根和根茎中含有抗癌成份鬼臼毒素、脱氧
鬼臼毒素、金丝桃苷、槲皮素等,具有极其广阔的开发
前景。
近年来,由于八角莲属药材显著的药用价值而遭到人
为严重破坏,导致该属植物数量日趋减少。其中,八角莲
Dysosma versipellis为濒危植物,在第一批国家珍稀濒危保护
植物名录中被列为三级保护植物。八角莲属药材通常以根
入药,而大量的茎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有必要对八
角莲属药材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总黄酮含量进行对比研究,
以期为充分利用八角莲属药材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研究材料 主要对贵州龙里、荔波、贞丰和赫章等
县市的八角莲属药材资源进行了野外考察和样品收集,收
集的八角莲属药材样品由贵阳中医学院生药教研室何顺志
教授鉴定,分别为贵州八角莲 Dysosma majorensis (Gagnep.)
Ying、八角莲 D. versipellis (Hance)M. Cheng ex Ying、小八
角莲 D. difformis (Hemsl. et Wils. )T. H. Wang ex Ying 和川
八角莲 D. veitchii (Hemsl. et Wils. )Fu ex Ying。
1. 1. 2 仪器 岛津 UV -2501PC分光光度计;FA2004 分析
天平;植物粉碎机,均购自上海精科公司。
1. 1. 3 试剂 芦丁 (批号 0080 - 9705,中国药品生物制品
检定所),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 2 八角莲属药材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1. 2. 1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6] 将标准品溶液和样品溶液
以 60%乙醇、0. 1mol /L三氯化铝溶液、0. 1mol /L醋酸钾溶
液为显色剂,以试剂为空白对照,在 250nm ~ 500nm 进行
扫描,结果显示标准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在 417nm 处均有最
大吸收,故选定 417nm为测定波长。
1. 2.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在 120℃减压干燥至
恒重的芦丁对照品 3. 57mg,置于 25ml 容量瓶中,加 60%
的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品溶液
(142. 8μg /ml)。
1. 2. 3 线性关系 精密吸取 0. 00、1. 00、2. 00、3. 00、
4. 00、5. 00ml芦丁对照品溶液分别置于 25ml 容量瓶中,加
60%乙醇至 5. 0ml,再分别加入 3. 0ml 的 0. 1mol /L 三氯化
铝溶液,5. 0ml的 0. 1mol /L 醋酸钾溶液,加 60%乙醇至刻
度,摇匀,放置 40min。以第 1 份作空白,在 417nm测定吸
光度。并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
·6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
线,计算回归方程为:y = 31. 863x + 0. 0104;r = 0. 9999。结
果表明,芦丁在 0. 14mg ~ 0. 71mg范围内含量与吸光度有良
好的线形关系。
1. 2. 4 精密度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 3ml,按照标准曲线项
下测定方法,重复测定 5 次,结果得以芦丁计的总黄酮的
RSD为 0. 10%。
1. 2. 5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贵州八角莲样品 0. 5g,共 5
份,按样品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得以芦丁计的总黄酮
平均含量 RSD为 2. 84%
1. 2. 6 稳定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样品 0. 5g,按样品测
定方法进行测定,显色 40min后,每隔 20min测定 1 次,持
续 80min,总黄酮平均含量的 RSD 为 2. 66%,表明显色
40min后,80min内测定基本稳定。
1. 2. 7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贵州八角莲
样品 0. 25g,平行 6 份,含量为 2. 43%,分别精密加入芦丁
对照品溶液,按样品测定项下方法测定,计算回收率,结
果见表 1。
表 1 以芦丁计总黄酮的加样回收率
称样量
/mg
样品含量
/mg
测得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回收率
/%
RSD
/%
255. 7 6. 1879 12. 2500 96. 51
256. 1 6. 1976 12. 2313 96. 06
256. 5 6. 2073 12. 2875 96. 80 96. 84 0. 71
256. 2 6. 2000 12. 2938 97. 02
255. 0 6. 1710 12. 3313 98. 08
256. 4 6. 2049 12. 2688 96. 54
注:芦丁对照品加入量均为 6. 281mg。
1. 2. 8 样品测定 精密称取样品 (过 40 目筛)约 0. 5g,
加氯仿适量索氏提取至无色,弃去氯仿液,挥干,加甲醇
适量索氏提取至无色,回收甲醇并定量转移至 50ml容量瓶
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
自“加 60%乙醇至 5. 0ml”起,按标准曲线操作方法进行
测定。按下式计算总黄酮含量。
含量% = C × 25 × 50M × 1000 × V × 100%
式中:
C:显色后样品的浓度 (mg /ml)
M:样品称样量 (g)
V:取样体积 (ml)
2 结果与分析
2. 1 贵州八角莲属药材资源现状 根据贵州的地理环境和
气候特点确定黔东南、黔西、黔北、黔南 4 条调查路线并
选择施秉、荔波、遵义、龙里、贞丰和赫章等具有代表性
的地区进行调查,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八角莲属植物中八
角莲主要分布于黔东南的施秉九龙山、云台山,遵义的金
鼎山、娄山关,黔南的荔波、三都、独山、平塘等地;贵
州八角莲主要分布于龙里、遵义、道真、桐梓等地;小八
角莲主要分布于黔西南的安龙仙鹤坪自然保护区、贞丰龙
头大山等地;川八角莲分布于纳雍唇仁、赫章韭菜坪等地。
在贵州八角莲属植物中四种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大小为:
八角莲 >贵州八角莲 >小八角莲 >川八角莲。但过度采挖、
全民药用资源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毁林开荒、过度
放牧以及城市建设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导致八角
莲属植物的蕴藏量很少,需要重点保护。
2. 2 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八角莲属药材总黄酮含量的种质
资源差异
2. 2. 1 不同来源八角莲属药材总黄酮含量 由表 2 可知,
川八角莲总黄酮含量最高,为 2. 64%,贵州八角莲其次,
八角莲总黄酮含量最低;总黄酮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赫
章川八角莲 > 龙里贵州八角莲 > 贞丰小八角莲 > 荔波八
角莲。
2. 2. 2 贵州产八角莲属药材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 差异
同样由表 2 可知,总黄酮含量为:根 >叶 >茎。
表 2 贵州四种八角莲属植物中总黄酮的含量 (n = 3)
产地 种别 部位 平均含量 (%) RSD (%)
根 2. 64 0. 65
赫章 川八角莲 茎 0. 98 0. 65
叶 2. 32 0. 76
根 2. 43 0. 32
龙里 贵州八角莲 茎 0. 75 0. 90
叶 1. 65 0. 75
根 1. 70 2. 49
贞丰 小八角莲 茎 0. 70 1. 71
叶 1. 46 1. 78
根 1. 03 0. 85
荔波 八角莲 茎 0. 43 0. 60
叶 0. 88 0. 60
3 讨论
对采自贵州各县市八角莲属药材种质资源总黄酮含量
的测定结果表明,八角莲属药材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差
异较大,以赫章川八角莲的种质资源最好,荔波八角莲的
种质资源最差,因此在该区进行人工栽培时可直接利用赫
章川八角莲为种质来源。
对八角莲属药材不同部位总黄酮的测定结果表明,八
角莲属药材总黄酮有效成分含量在根中含量最高,叶次之,
茎最低。通常八角莲属药材是以根入药,由于八角莲属植
物地下部分,生长缓慢,根茎呈结节状,一年长一节,数
年才能入药用,而地上部分每年均可采收。因此从总黄酮
成分和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利用地上部分为好,可使八角莲属药材资源实现可持续利
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08:304.
[2] 雷震,杨光义,叶方,等. UPLC法测定八角莲药材中鬼臼毒素的含量
[J]. 中国药师,2013,16 (4):548 - 519.
[3] 蒋向辉,余朝文. 侗药八角莲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J]. 中国民族医
药杂志,2011,17 (10):44 - 46.
[4] 张杰,周春山,刘韶,等. 小八角莲中鬼臼毒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J].
中药材,2007,30 (1):103 - 104.
[5] 游春,杨耀文. 川八角莲的生药学研究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5,26 (3):45 - 46.
[6] 张丽艳,杨玉琴,高言明,等. 贵州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头花蓼中总
黄酮的动态变化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 (9):889 - 890.
(收稿日期:2014. 11. 03)
·7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