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 参加野外考察尚有谭策铭、 季梦成、 张志勇、 陈拥军等先生 , 谨此致谢。
收稿日期: 1998-03-31; 修订日期: 1998-08-0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9460011)
作者简介: 谢国文 ( 1957-) , 男 , 硕士 , 副教授。 从事植物学、 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教研工作 , 在国
内外公开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 60余篇 , 合作出版著作 4部。
文章编号: 1000-0585( 1999) 02-0130-06
中国特有的永瓣藤属植物区系
地理性质与特征*
谢国文 1 , 孙叶根 2
( 1. 广州教育学院生物系 , 广东 广州 510030; 2.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 ,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 永瓣藤是卫矛科的单型属 (Monimopetalum Chinese Rehd ) ,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 ,
分布于北纬 28°30′~ 30°10′和东经 114°30′~ 118°10′的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区。文中研究了永瓣藤
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群落特征 , 分布区的历史和分布格局的现状 , 探讨了它起源的时间、 地区及
区系地理性质。 研究结果表明: ( 1)永瓣藤适应于温暖湿润和偏酸性 ( p H5. 5~ 6. 5) 土壤的地
理环境 ; 它是群落的伴生成分 , 其分布受到杉木、 马尾松、 毛竹、 赤杨叶等优势成分的影响。
( 2) 其分布区的地史演变大概为: 连续分布 (新第三纪 ) →间断分布 (第四纪及以后 ) →星散
分布 (现状 )。 通山县的残存为湖北省植物区系地理分布新记录属 (种 )。 ( 3) 它分布于我国东
部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域 , 是一个具亚热带性质的华东特有属。 ( 4) 其起源地可能是扬
子古陆的九岭—怀玉联合地体 ; 起源时间大约在新第三纪中新世 (或更晚 ) , 是被子植物一个起
源比较年轻的属 , 并不是起源古老的地理成分。
关 键 词: 永瓣藤 ; 卫矛科 ; 中国特有属 ; 起源 ; 植物区系地理性质
中图分类号: Q948. 5 文献标识码: A
永瓣藤 (Monimopetalum chinese )是卫矛科 (Celastraceae )的一个中国特有单型属植物 ,
被列为国家二级稀有濒危植物 [ 1, 2 ]。本文就其区系地理性质与特征、分布区的历史与分布格
局的现状、起源的时间与地点作初步研究 ,为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植物地理科学依据。
1 自然地理环境与群落特点
1. 1 自然地理环境
永瓣藤分布区的气候为温暖湿润型 , 年平均气温 15℃~ 17. 3℃ , 1月平均气温 4℃~
5℃ , 7月平均气温 33℃~ 35℃ , 绝对最低气温- 10℃左右 , 绝对最高气温 40℃ , ≥ 10℃年
活动积温 5 200℃~ 5 400℃ , 无霜期 230 d~ 250 d, 年均降水量 1 700 mm~ 2 000 mm,
5月~ 6月最多 ,冬季最少 , 空气相对湿度 75%左右。分布区的土壤多为山地黄壤和山地红
第 18卷 第 2期
1999年 6月
地 理 研 究
GEOGRAPHICAL RESEARCH
Vol. 18, No. 2
June, 1999
黄壤 , pH值为 5. 5~ 6. 5, 有机质含量在 2. 9%~ 5. 1% , 基岩多为千枚岩、 页岩、 板岩或
沙岩 , 而不生长于石灰岩、 花岗岩等山地。一般在土层较深、 腐殖质含量丰富、 排水良好
的偏酸性土壤环境生长最好 , 在湿润的沟谷、 土层浅薄、 岩石裸露的地方也能适应 , 但在
长期积水之地或干旱的山脊上是不适宜的。
1. 2 群落特点
永瓣藤大都缠绕于常绿阔叶林或落叶阔叶林的林木上 ,零星地间杂在杉木林、马尾松
林、毛竹林、杂灌林等四类不同生态类型的群落中。 乔木层以杉木 (Cunningham ia
lanceolata )、 马 尾 松 ( Pinus massoniana )、 毛 竹 ( Phyllostachys pubscens )、 赤 杨 叶
( Alniphyllum fortunei )等树种为主 ; 灌木层常见的树种一般有 木 ( Loropetalum
chinense)、油茶 (Camel lia oleif era )、鹿角杜鹃 ( Rhododendron latoucheae )、格药柃 ( Eurya
muricata )乌饭树 (Vaccinium bracteatum )、老鼠矢 ( Symplocos stel laris )、树参 (Dendropanax
dentiger )、山胡椒 ( Lindera glauca )等 ;草本层如狗脊蕨 (Woodwardia japonica)阔鳞鳞毛蕨
(Dryopteris championi )、阔叶山麦冬 ( Liriope muscari )、小花鸢尾 ( Iris speculatrix )、大油芒
( Spodiopogon sibiricus )等植物 ;层外植物多为南五味子 (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爬山
虎 (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大血 藤 ( Sargentodoxa cuneata )、南蛇 藤 ( Celastrus
orbiculatus )、鸡矢藤 ( Paederia scandens )、刺葡萄 (V itis dav idii )、三裂蛇葡萄 ( Ampelopsis
delavayana )等种类。 永瓣藤是一种半常绿的半阴性的缠绕木质藤本 ,不具备直立乔木或灌
木的种间竞争优势 ,在森林群落中为伴生物种 ,处于从属地位。
2 分布区与分布格局
2. 1 前人关于永瓣藤分布的论述
永瓣藤产我国安徽、江西 ,是华东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3 ] ,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生物多
样性的 “黄山—天目山中心” 成员之一 [4 ]。 Rehder ( 1926) 根据秦仁昌采自祁门的 3096号
标本发表了永瓣藤新种 ,并作为属的模式建立了单型属—— 永瓣藤属 [5 ]。因此 ,永瓣藤系秦
仁昌 1925年 8月首次在我国安徽祁门发现的特有成分 ,在赣西北之武宁首先被熊耀国采得
其标本 ( 1947年 7月 ) [6 ]。该单型属分布狭窄 , 只局限生长在皖赣接壤地带。产于安徽南部
祁门、 贵池县 ; 江西北部景德镇市 , 贵溪、 武宁、 修水、 万载、 宜丰、 奉新、 靖安等县 , 海
拔 150 m~ 1 000 m的山谷、 沟边或山坡上 [2, 7, 8 ]。 《安徽植物志》 记载本种为皖赣两省交界
局部山区的特有种 , 皖南产祁门 , 生于海拔 200 m~ 900 m山坡灌丛中 [9 ]。
2. 2 分布区与分布格局
永瓣藤属不仅是我国特有单型属 , 而且是华东植物区系的特有属。作者近年调查结果 ,
本属的现代地理分布范围为赣北、皖南和鄂东南 ,即约北纬 28°30′~ 30°10′、东经 114°30′~
118°10′。 永瓣藤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南岸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生态环境中残存的植
物 , 很可能是本地起源的单型特有属 [10~ 14 ]。赣北鄱阳湖使其呈东西间断分布局格 (图 1) ,
仅零星分布于九岭、 幕阜山林区 (西部亚区 ) 和赣东北与皖南交界的山区 (东部亚区 )。西
部亚区即鄂东南的通山县 , 赣西北的修水、 武宁、 奉新、 靖安、 永修、 九江等县 ; 东部亚
区即皖南的祁门 , 赣东北的浮梁 (景德镇市 )、 婺源、 德兴、 玉山等县。最近我们在通山县
采到其标本为湖北省分布新记录的属、 种 [15 ]和新记录的珍稀濒危植物 [16 ]; 婺源、 德兴、 玉
1312期 谢国文: 中国特有的永瓣藤属植物区系地理性质与特征
山、 九江、 永修也为分布新记录的县。但原有记载的贵池、 贵溪、 宜丰、 万载等县 , 我们
近年没有调查到其踪迹 , 很可能这些分布区边缘的点已绝灭 , 这也许正说明永瓣藤的分布
区在逐渐缩小。
1. 历史分布 2.现在分布 3.标本采集地
图 1 永瓣藤属的历史分布与现在分布
Fig . 1 Distribution o f histo ry and present of Monimopetalum
在垂直分布上 , 永瓣藤记载分布的海拔范围为 130 m~ 1 000 m。经我们对整个分布区
的考察证实 , 其分布的海拔下限为 100 m, 上限为 1 000 m , 以海拔 400 m~ 700 m之间的
山谷、 沟旁、 路边、 疏林和林缘、 林窗等生境条件较好的地段较多见。 在海拔 300 m以下
的红壤环境中 , 缠绕于保存较好的杂灌林或天然的针阔混交林内。
永瓣藤属的现代分布区之所以呈现出东西间断分布格局 , 是由于赣北地质历史变迁的
结果 (具体在下文 3. 2中论述 )。该属分布区狭窄 , 而且在亚区内种群往往呈星散分布的现
状 , 这主要应归咎于受人类对森林植被破坏所致 , 其次是它对不同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
力和繁殖扩散能力较弱影响很大。由于永瓣藤一般分布在低海拔的阔叶林中 , 而这正是人
类最适开垦之地 , 刀耕火种、 开山造林等农林活动严重破坏了永瓣藤的生存环境 , 从而使
该种群片断化、 破碎化而呈零星分布。况且永瓣藤只适应于温暖湿润和偏酸性的红黄壤环
境 , 只能生存于森林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方。更何况永瓣藤种子繁殖效力低 , 萌发困难 , 种
群一旦遭到破坏 , 就很难得到更新发展。
132 地 理 研 究 18卷
3 区系地理性质与特征
3. 1 具亚热带性质的华东特有属
据上述可知 , 永瓣藤属的现代地理分布区为我国东部亚热带区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
过渡的地带 , 即分布于皖南与赣北接壤的山区和赣北与鄂东南交界的山区 , 而且垂直分布
的上限在 1000 m以下。因此 ,从区系性质来说 , 永瓣藤是一个典型的具亚热带性质的华东
特有属 (种 )。并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 , 既具由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或由常绿阔叶林
向落叶阔叶林过渡的生物地理性质 , 也具有由常绿木本向落叶木本过渡的生长型 (半常
绿 ) 性质 , 表现出先年老叶要待当年新叶生长后才逐渐凋落。
3. 2 起源与扩散
赣北古板块构造演化历史 [17 ]表明 , 在地质时期 (约在震旦纪 ) , 存在一个九岭—怀玉联
合地体 , 说明九岭山脉与赣东北—皖南交界的怀玉山脉曾联在一起 , 并统一增生到扬子板
块的东南缘。 永瓣藤属很可能就是本地区起源的一个特有属 , 一是其分布的土壤基岩与此
联合体的岩性岩相完全吻合 , 即在修水—婺源—祁门一带 , 广泛存在千枚岩、 板岩和页岩
等 ; 二是其分布的气候 (温暖湿润 ) 也与本区新第三纪古气候相似。
在没有化石证据的情况下 , 永瓣藤属的起源时间只能根据其所在地的古气候环境和植
物的生态要求来分析。中国晚白垩—古新世孢粉区系的研究 [18~ 20 ]表明 , 江南此时期主要处
在亚热带 (或副热带 ) 干旱植物区 , 不太可能适于温暖湿润气候的永瓣藤的诞生环境。因
此 , 基本上可以排除永瓣藤晚白垩至老第三纪起源的可能性。新第三纪以来 , 由于喜玛拉
雅运动日趋强烈 , 大大改变了老第三纪比较和缓的地势面貌 , 从而引起的深刻变化 [21 ]。这
就相应地引发了被子植物第二次物种分化高潮 , 结果使被子植物非常繁荣昌盛。 随着南方
潮湿带向北扩展和太平洋潮湿带的加强 ,鄱阳盆地的环境由干旱逐渐转化成温暖而潮湿 ,本
区属我国中部至东部亚热带落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区。 进入中新世 , 我国中部至东部已广
泛分布有卫矛 (Euonymun)、 南蛇藤 (Celastrus )等属卫矛科植物 , 并且当时这些植物多生
长在低山丘陵和冲积平原上 [20 ]。到更新世时 , 本区气候明显转为干冷型 , 而永瓣藤适宜温
暖湿润的气候 , 故也不太可能是永瓣藤发生的气候条件。新第三纪中新世的生物环境气候
与现代永瓣藤的生物环境气候基本相似 , 并根据近缘类群化石出现的时期 [ 18, 20] , 因此可以
推论 , 永瓣藤可能为新第三纪中新世 (或更晚 ) 起源的一个相对较年轻的特有属 , 而不是
古老的特有属 , 因为新特有属多发生于新第三纪及其以后 [22 ]。
从九岭—怀玉联合地体的分离 , 到庐山和鄱阳湖的最终形成 , 可以看出永瓣藤的扩散
和分布格局情况。最近的古地史研究 [23, 24 ]表明 , 庐山这座孤立的断块山的抬升和鄱阳湖的
下陷基本上属于同一时期的新构造运动。 直至第三纪末或第四纪初 , 鄱阳湖地区还是一个
丘陵起伏的山间盆地 , 赣江穿越其间。在中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中 , 庐山山体至
少抬升了 600 m~ 800 m[17 ]。与此同时 ,鄱阳盆地进一步下陷而由江转变成湖。在庐山剧烈
抬升和鄱阳盆地下陷成湖之前 , 也即九岭—怀玉联合地体解离之前 , 永瓣藤在新三纪中新
世起源后 , 并沿着九岭—怀玉山脉连续扩散至皖南 (长江南岸 ) 山区。 九岭—怀玉联合地
体分离 , 鄱阳湖的形成 , 从而使永瓣藤的现代分布呈现出东 (怀玉山脉至皖南 )、 西 (九岭、
幕阜山脉 ) 小间断。近年 , 我们在与庐山相邻的九江岷山 (为植被保存较好的低山区 ) 采
1332期 谢国文: 中国特有的永瓣藤属植物区系地理性质与特征
到了永瓣藤 , 而为什么在庐山却至今还找不到其踪迹呢? 在庐山剧烈抬升之前 , 庐山应该
有永瓣藤的分布 ,而当永瓣藤原生地剧烈抬升至 1 000 m以上 ,并正是处在第四纪山岳冰川
的寒冷干旱环境中 , 故而不可能得以生存繁衍 ; 另一方面 , 由于庐山开发历史悠久 , 低海
拔的天然植被早已人为破坏殆尽 , 永瓣藤既使在 1 000 m以下的适生环境中也难以幸存。
4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 , 可以初步得出如下几点:
( 1)永瓣藤是卫矛科的一个中国特有单型属 ,分布区域狭窄 ,仅局限于赣皖接壤及赣鄂
交界的山区。通山县的残存为湖北省植物区系地理分布新记录属 (种 )。它生存于我国东部
中亚热带北缘 , 是一个具亚热带性质的华东特有属。
( 2)永瓣藤适应于温暖湿润和偏酸性 ( pH5. 5~ 6. 5) 土壤的地理环境 ; 它一般是群落
的伴生成分 , 其分布受到杉木、 马尾松、 毛竹、 赤杨叶等优势成分的影响。
( 3)永瓣藤分布区的地史演变大概为: 连续分布 (新第三纪 ) →间断分布 (第四纪及以
后 ) →星散分布 (现状 )。其间断分布无疑是由于地史变迁 (九岭—怀玉联合地体解离和鄱
阳湖的形成 ) 造成 ; 而星散分布的现状主要是人类对森林植被严重破坏所致。
( 4)永瓣藤起源地可能是扬子古陆的九岭—怀玉联合地体 ; 其起源时间约为新第三纪
中新世 (或更晚 ) , 因此是被子植物一个起源比较年轻的属 , 并不是起源古老的地理成分。
参考文献:
[1 ] 吴征镒 ,王荷生 . 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 (上册 ) [M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93.
[2 ] 傅立国主编 . 中国植物红皮书—— 稀有濒危植物 (第一册 )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92.
[3 ] 王荷生 . 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 J] . 地理学报 , 1979, 34( 3): 224~ 237.
[4 ] 王荷生 ,张镱锂 .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生物多样性和特征 [ J] . 云南植物研究 , 1994, 16( 3): 209~ 220.
[5 ] Rehder A. Monimop etalum , a n ew genus of Celastraceae [ J ]. Jour . of the Arnold Arboretum , 1926, Ⅶ ( 4): 233~
234.
[6 ] 陈封怀 ,王名金 . 庐山及其邻近卫矛科植物的研究 [ J] . 植物分类学报 , 1954, 3( 2): 233~ 243.
[7 ] 应俊生 ,张玉龙 .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94.
[8 ] 钱啸虎 . 国家重点保护的五种濒危植物研究 [ J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版 ) , 1982(1) : 53~ 59.
[9 ] 安徽植物志协作组 . 安徽植物志Ⅲ [M ]. 北京: 中国展望出版社 , 1988.
[10 ] 谢国文 ,丁宝章 , 王遂义 . 赣北云居山植物区系地理探讨 [ J ]. 云南植物研究 , 1991, 13( 4): 391~ 401.
[11 ] 谢国文 . 江西稀有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保护 [ J ]. 植物资源与环境 , 1994, 3( 1): 52~ 55.
[12 ] 谢国文 ,汪红燕 , 赖小荣等 . 九岭幕阜山植物区系中特有属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 J] . 植物学通报 , 1995, 12 (生态
学专辑 ): 90~ 95.
[13 ] 谢国文 ,周芝德 , 农植林 . 江西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 J ]. 武汉植物学研究 , 1996, 14( 4): 294
~ 300.
[14 ] Xie Guow en. On ph ytog eographical aff ini ties of th e fores t f loras betw een Eas t China and Japan [ J ]. Ch inese
Geography Scin ce , 1997, 7( 2): 236~ 242.
[15 ] 郑重 . 湖北植物大全 [M ] .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 1993.
[ 16 ] 王诗云 ,徐惠珠 , 赵子恩等 . 湖北及其邻近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研究 [ J] . 武汉植物学研究 , 1995, 13 ( 4):
354~ 368.
[17 ] 舒良树 ,施央申 , 郭令智等 . 江南中段板块—— 地体构造与碰撞造山运动学 [M ] .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 1995.
134 地 理 研 究 18卷
[18 ] 陶君容 . 中国第三纪植被和植物区系历史及分区 [ J ]. 植物分类学报 , 1992, 30( 1): 25~ 43.
[19 ] 孙湘君 . 中国晚白垩世—— 古新世孢粉区系的研究 [ J ]. 植物分类学报 , 1979, 17( 3): 8~ 23.
[20 ] 郭双兴 . 我国晚白垩世和第三纪植物地理区与生态环境的探讨 [ A]. 见: 中国古生物地理区系 [C ] .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 1983. 164~ 177.
[21 ] 周廷儒 . 古地理学 [M ]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2.
[22 ] 王荷生 .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起源的探讨 [ J ]. 云南植物研究 , 1989, 11( 1): 1~ 16.
[23 ] 朱诚 . 对庐山东麓第四纪沉积物物源及新构造运动的新认识 [ J] . 地理学报 , 1995, 50( 1): 41~ 50.
[24 ] 王云飞等 . 鄱阳湖盆地第四纪沉积及湖泊形成 [ A] . 见: 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 .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
研究所编辑 . 中国第四纪冰川冰缘学术讨论会文集 [ C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85. 161~ 166.
On the fe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loristic geography
of genusMonimopetalum Rehd. endemic in China
X IE Guo-w en1 , SUN Ye-gen2
( 1. Dept. o f Biolog y, Guang zhou Educational Co lleg e, Guang zhou 510030, China;
2. Dept. o f Geolog y , Anhui No rma l Univ 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
Abstract: Monimopetalum Rehd. is a mono type genus o f Celastraceae. As a rare and
endang red as well as endemic plant to China, Monimopetalum Chinense Rehd. is
dist ributed on the south bank of the mid-low er Yangtse Riv er ex tending f rom 28°30′to 30°
10N and 114°30′to 118°10′E. This paper deals wi th the natural g eog raphical envi ronment
and community cha racter , the histo ry of it s dist ribution area and existing sta te of i t s
dist ribution pat tern, the time and a rea of i ts origin as w ell as the fea tures of flo ri stic
g eography.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 tion indica te tha t: ( 1) M . Chinense habi tuates the
w arm and humid climate conditions and devia ted acid soi l ( p H5. 5~ 6. 5) env ironment. It
is an accompanying element in fo rest communities, and its dist ribution can be af fected by
some dominant elements e. g. Cunninghamia lanceolate, Pinus massoniana, Phyl lostachys
pubscens , Alniphyllum fortunei etc. ( 2) The histo rica l ev olution o f i ts dist ribution a rea
can be summarized as: continuous dist ribution ( in the la te Ter tiary period )→ disjunctive
dist ribution ( since the end o f Ter tiary period)→ sca t tered distribution ( ex isting state) . It
is a new reco rded genus ( species ) in the f loristics of Hubei province, w hich is a relic
dist ribution in Tongshan county. ( 3) It is an endemic genus to East China w ith subtopical
fea ture, w hich is dist ributed in the transition region f rom mid-subtropics to no rth-
subtropics. ( 4) Monimopetalum might be originated f rom the conjoint terraes betw een
Jiuling and Huaiyu in the Yang zi Paleoland. It has come into existence since the Miocene
( or la ter) , therefore, i t is a rela tively young genus instead of ancient one.
Key words: Monimopetalum chinense; Celastraceae; endemic genus to China; origin;
feature of f loristic g eog raphy
1352期 谢国文: 中国特有的永瓣藤属植物区系地理性质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