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探讨香茶菜属植物在中国的分布式样



全 文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30( 1): 1~ 9, 2004
Journal of Zhejiang Un iversity ( Ag ric. & Life Sci. )
  收稿日期: 2001-11-22
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01028) .
作者简介: 郭水良 ( 1964— ) ,男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分类与生态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 Tel: 0579-2282354; E-mai l: gs g
@ mai l. zjnu. ner. cn.
文章编号: 1008-9209( 2004) 01-0001-09
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探讨香茶菜属植物在中国的分布式样
郭水良 1, 2 , 曹 同 2
( 1. 浙江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2.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海 200234)
摘 要: 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 ( Dedentr ed Co rr espondence Ana ly sis, DCA)对我国境内的香茶菜属
( Isodon )植物分布式样的定量分析表明 ,中国香茶菜属植物可以分为西南区、华南区和华东 -华中区、北
方区 ,西南区中的滇西北、川西、藏东南是我国香茶菜属植物的多样化中心 . 地理成分分析表明 ,中国香
茶菜属植物以中国特有成分为主 ,其次为东亚成分 ,热带亚洲成分仅 3种 ,分别占我国属该植物总种数
的 78. 2% 、 18. 4%和 3. 4% . 表明除趋势对应分析比主成分分析 (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 sis, PCA )
更能够直观地表达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的相似关系 .
关 键 词: 香茶菜属 ( Isodon ); 分布式样 ; 除趋势对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 Q949. 35   文献标识码: A
GUO Sh ui-liang1, 2 , CAO Tong2 ( 1. College of Lif e and Env ironmental Scienc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 J inha , Zhejiang 321004,China; 2. College of L 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234, China )
Application of DCA to study distribut ive patterns of Isodon in Chin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 er sity
( Ag ric. & Life Sci. ) , 2004, 30( 1): 1-9
Abstract: The distributiv e patte rns o f Chinese I sodon we re st udied by De trended Co r respondence analy-
sis ( DC A) . The results ar e as follow s: ① The geog r 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 sodon could be divid-
ed into four r eg ions including Southw estern China a rea, Southe rn China area , Easte rn-Centra l China
a rea and Nor thern China ar ea; ② The ar ea including No r thw estern Yunnan, West Sichuan and South-
easte rn Xizhang is the div er sity center of the Chinese Isodon; ③ The geog raphic elements of Chinese
I sodon include the element endemic to China, Eastern Asian element and T ropical Asian element,
accounting fo r 78. 2% , 18. 4% and 3. 4% o f the tota l species o f the genera in China respectiv ely;
④ DCA is more applicable than PCA (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 flo rolog y and phy to g eog raphy.
Key words: I sodon; dist ributiv e pa ttern; det rended cor respondence analysis
  唇形科香茶菜属 ( Isodon )植物计有 108种
(包括变种 ) ,中国有 87种 ,其中 68种为中国特
有 [1 ] .到 1991为止 ,已在香茶菜属 40余种植物
中分离得到了近 300个新的二萜成分 [2 ] . 香茶
菜属植物中所含二萜类化合物分子中存在α-
亚甲基环戊酮结构或类似 α-亚甲基环戊酮的
结构 ,因而具有抗癌活性 [3 ] .市场上已有不少以
香茶菜属植物为原料生产的药品 . 例如以香茶
菜为原料的“胃复春片” ,能够用于治疗胃癌前
期病变和胃癌手术后的治疗 ,同时也适用于慢
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疗 ;以冬
凌草 ( I . rubescens )为原料生产的“冬凌草片” ,
既是抗癌药 ,也用于咽炎、喉炎、口腔炎、急性扁
桃体炎的治疗 ;以细叶香茶菜 ( I. ternifol ius )为
原料的“复方三姐妹”用于治疗肝炎 ;含有香茶
菜成分的炎瘤宁栓剂和人参香茶片等均是抗菌
消炎药 .
  关于香茶菜属植物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植
物化学领域和药理学研究 ,此外 ,李锡文对世界
香茶菜属植物还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 [ 1] . 由
于香茶菜属植物多样的药用价值 ,对其资源的
盲目开发 ,加剧了该属植物资源的枯竭 ,例如浙
江杭州胡庆余堂药业公司生产“胃复春片”所需
要的香茶菜 ( I . amethystoides )原料已经难于从
浙江省收购 .为此 ,对该属植物地理分布进行数
值分析 ,探讨其在中国境内分布式样 ,将为香茶
菜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引种驯化提供理论
依据 .
  系统聚类分析、图论聚类、主成分分析等多
元统计方法在植物区系地理研究中已得到应
用 ,对于阐明地区之间在植物区系组成上的相
似关系 ,起到了一定辅助说明作用 ,也使地区之
间的植物区系关系得到定量解析 [4~ 8 ] . 除趋势
对应分析 ( Det rended Co rrespondence Analy-
sis, DCA)是一种间接排序方法 ,能够将分析对
象作为点在二维和三维空间加以排列 ,使排列
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分析对象间的相似关系 ,
DCA适合于非线性的数据 ,在生态学和统计学
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9 ] .但是 ,目前尚无将这一多
元统计方法应用于不同地区间的植物区系关系
比较 . 本文应用 DCA来探讨我国不同省区在
香茶菜属植物区系组成上的关系 ,为了解这一
多元统计方法在植物区系地理学方面的适用
性 ,从而丰富了植物区系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
1 方法与步骤
  根据香茶菜属植物在我国境内的分布资
料 [1, 9, 10 ] ,以省区为分析对象 ,以香茶菜属植物
在各省区的有无分布作为分析指标 ,应用除趋
势对应分析 ,比较我国不同省区香茶菜属植物
的分布式样 .
2 结果分析
  根据前人研究结果 ,我国境内共有香茶菜
属植物 87种 (见表 1) ,其中 68种为中国特有
种 , 14种为东亚分布 , 3种为热带亚洲分布 ,分
别占中国香茶菜属植物的 80. 5% 、 16. 1%和
3. 4% . 这些种类分布于我国 24个省和自治区
(见表 2) . 云南、四川是我国香茶菜属植物资源
最丰富的地区 ,分别有 53和 52种 (包括变种 ) ,
贵州、西藏、广西、广东的种数分别为 17、 16、
14、 11种 ,陕西、江西省各有 11种 ,其他省份均
在 10种以下 .
  对中国境内香茶菜属 87种植物分布式样
作除趋势对应分析 ,得到图 1. 依据 24个省区
在排序图上的位置 ,参考香茶菜属植物分布的
特点 , 24个省区可以区分出 4个区域:
   1-云南 ; 2-贵州 ; 3-四川 ; 4-西藏 ; 5-安徽 ; 6-浙江 ; 7-江
苏 ; 8-江西 ; 9-广东 ; 10-广西 ; 11-福建 ; -12-台湾 ; 13-湖北 ;
14-湖南 ; 15-山东 ; 16-山西 ; 17-辽宁 ; 18-吉林 ; 19-陕西 ;
20-甘肃 ; 21-河北 ; 22-河南 ; 23-黑龙江 ; 24-海南 .
图 1 香茶菜属植物在中国 24个省区的分布式样
的 DCA二维排序图
Fig. 1  DCA tw o-dimensional plo t of the dist ribu tive pat-
tern of th e genus Isodon in 24 Provinces ( munici-
pali ti es ) in China
  区 I: 包括云南、四川、贵州和西藏 4个省
区 ,称为西南区 .该区共有 78种 ,占我国香茶菜
属植物总种数的 89. 7% ,其中中国特有种 65
个 ,东亚成分 11种 ,热带亚洲成分 3种 ,分别占
2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第 3 0卷 
该地区香茶菜属总种数的 83. 3%、 14. 1%和
2. 6% .本地区分布的香茶菜属特有植物占我国
该属特有植物的 92. 9% .在本地区香茶菜属 78
种植物中 ,属于本地区特有的植物有 56种 . 滇
西北、川西、藏东南的横断山脉地区分布的香茶
菜属植物就有 45种之多 ,其中 37种为滇西北、
表 1 中国香茶菜属植物名录
Table 1  Lis t of the species of Isodon in China
序号  种 类 学  名
1   显脉香茶菜 I. nervosus ( Hemsley) Kudo
2 香茶菜 I. amethystoides ( Benth. ) H. Hara
3 辽宁香茶菜 I. websteri ( Hems l) Kudo
4* * 内折香茶菜 I. inf lex us ( Th unb. ) Kudo
5* * 溪黄草 I. serra ( Maxim. ) Kudo
6* * 毛叶香茶菜原变种 I. japonicus ( Burman ) var. japonicus
7* * 毛叶香茶菜蓝萼变种 I. japonicus var. g laucocalyx ( Maxim. ) H. W . Li
8* 牛尾草 I. tern ifol ius ( D. Don) Kudo
9 紫毛香茶菜 I. enanderianus ( Hand. -Mazz. ) H. W . Li
10 短叶香茶菜 I. brevifolius ( Hand. -Mazz. ) H. W. Li
11* * 毛萼香茶菜 I. eriocalyx ( Dunn ) Kudo
12 叶穗香茶菜 I. ph yllos tach ys ( Diels ) Kudo
13 全腺香茶菜 I. pan tadenia ( Hand. -Mazz. ) H. W . Li
14* * 长管香茶菜 I. longi tubus ( Miq. ) Kudo
15 苣苔香茶菜 I. gesneroid es ( J. Sincl. ) H. Hara
16 紫萼香茶菜 I. for restii ( Diel s) Kudo
17 露珠香茶菜 I. irroratus ( Forres t ex Diel s) Kudo
18 西藏香茶菜 I. ward ii ( Marquand et Airy Shaw ) H. Hara
19 苍山香茶菜 I. bul leyanus ( Diel s) Kudo
20* * 皱叶香茶菜 I. rugosa ( Wal l) Codd
21 山地香茶菜 I. oresbius ( W. W . Smi th ) Kud o
22 道孚香茶菜 I. dawoensis ( Hand. -Mazz. ) H. Hara
23 大叶香茶菜原变种 I. grandi folius var. grand ifol ius
24 大叶香茶菜德钦变种 I. grandi folius var. atun tzensis ( C. Y. Wu) H. W. Li
25 白叶香茶菜 I. leucophyl lus ( Dunn) Kudo
26 腺叶香茶菜 I. adenolom us ( Hand. -Mazz. ) H. Hara
27 马尔康香茶菜 I. sm ithiana ( Hand. -Mazz. ) H Hara
28 理县香茶菜 I. lih sienensis ( C. Y. Wu& H. W . Li ) H. Hara
29 荛花香茶菜 I. wikstroemioides ( Hand. - Mazz. ) H. Hara
30 细叶香茶菜 I. tenui folius (W . W. Smi th ) Kudo
31 小叶香茶菜 I. parvifol ius ( Batalin ) H. Hara
32 细毛香茶菜 I. hir tel lus ( Hand. -Mazz. ) H. Hara
33 碎米桠 I. rubescens ( Hems l. ) H. Hara
34 弯锥香茶菜 I. loxothyrsus ( Hand. -Mazz. ) H. Hara
35 类皱叶香茶菜 I. rugosiform is ( Hand. -Mazz. ) H. Hara
36 旱生香茶菜 I. xeroph ilus ( C. Y. Wu& H. W. Li) H. Hara
37 柔茎香茶菜 I. f lexicau lis ( C. Y. Wu& H. W. Li) H. Hara
38 胶粘香茶菜 I. glutinosus ( C. Y. Wu& H. W. Li ) H. Hara
39 麦地龙香茶菜 I. med ilun gensis ( C. Y. Wu& H. W . Li ) H. Hara
40 川藏香茶菜 I. pharicus ( Prain) Mu rata
41 突尖香茶菜 I. mucronatus ( C. Y. Wu& H. W . Li ) H. Hara
42 多叶香茶菜原变种 I. p leiophyl lus var. pleiophyllus ( Diels ) Kud o
3 第 1期   郭水良 , 曹 同: 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探讨香茶菜属植物在中国的分布式样       
续表 1 中国香茶菜属植物名录
Con tinuation of table 1  Lis t of the species of Isodon in China
序号  种 类 学  名
43 多叶香茶菜长齿变种 I. p leiophyl lus var. dolichodens ( C. Y. Wu& H. W. Li ) H. W . Li
44 林生香茶菜 I. silvat icus ( C. Y. Wu& H. W . Li ) H. W. Li
45 间断香茶菜 I. interrup tus ( C. Y. Wu& H. W . Li ) H. Hara
46 木理香茶菜 I. muliensis ( W. W . Smi th ) Kudo
47 狭叶香茶菜原变种 I. angust ifol ius v ar. angusti fol ius ( Dunn ) Kudo
48 狭叶香茶菜无毛变种 I. angust ifol ius v ar. glabrescenus ( C. Y. Wu& H. W . Li ) H. W. Li
49 四川香茶菜 I. setschwanensis ( Hand. - Mazz. ) H. Hara
50 帚状香茶菜 I. scopar ius ( C. Y. Wu& H. W. Li ) H. Hara
51 线齿香茶菜 I. barbeyanus ( Levei ll e) H. W. Li
52* * 线纹香茶菜原变种 I. lophanthoid es v ar. loph anthoides
53* * 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 I. lophanthoid es v ar. gerardiana ( Ben th. ) H. Hara
54* * 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 I. lophanthoid es v ar. graci li f lora ( Benth. ) Hara
55 线纹香茶菜小花变种 I. lophanthoid es v ar. micrath us ( C. Y. Wu) H. W. Li
56* * 刚毛香茶菜 I. hispidus ( Benth . ) Murata
57* 长叶香茶菜 I. walker i ( Arn. ) H. Hara
58 不育红 I. yuennanensis ( Hand. -Maz z. ) H. Hara
59 灰岩香茶菜原变种 I. calcicolus var. calcicolus
60 灰岩香茶菜近无毛变种 I. calcicolus var. subcalvus ( Hand. -M azz) H. W. Li
61 淡黄香茶菜 I. f lavidus ( Hand. -M azz. )
62* * 尾叶香茶菜 I. excisus ( Maxim. ) Kudo
63 歧伞香茶菜 I. macrophylla ( M igo) H. Hara
64* 细锥香茶菜原变种 I. coetsa v ar. coetsa ( Buch. -Ham. ex D. Don) Kudo
65* * 细锥香茶菜多毛变种 I. coetsa v ar. cavaleriei ( Levl. ) H. W . Li
66 柄叶香茶菜 I. ph yl lopodus ( Diels ) Kud o
67 侧花香茶菜 I. secundi f lorus ( C. Y. Wu ) H. Hara
68* * 黄花香茶菜 I. sculponeatus (V anio t) Kudo
69 大锥香茶菜原变种 I. mega thyrsus var. megathyrsus ( Diel s) H. W. Li
70 大锥香茶菜多毛变种 I. mega thyrsus var. str igosissimus ( C. Y. Wu& H. W. Li ) H. W. Li
71 鄂西香茶菜 I. henryi ( Hemsl. ) Kudo
72 总序香茶菜 I. racemosus ( Hems l. ) H. W. Li
73 拟缺香茶菜 I. excisoid es ( Su n ex C. H. Hu) H. Hara
74 粗齿香茶菜 I. grosseser ratus ( Dunn ) Kudo
75 白柔毛香茶菜 I. albopi losus ( C. Y. Wu& H. W. Li) H. Hara
76 瘿花香茶菜 I. rosthorni i ( Diels) Kudo
77 凉山香茶菜 I. lian gshanicus ( C. Y. Wu& H. W. Li) H. Hara
78 大萼香茶菜 I. macrocalyx ( Dunn) Kudo
79 扇脉香茶菜 I. f labell if orm is ( C. Y. Wu) H. Hara
80* * 宽花香茶菜 I. scrophular ioides ( Wal lich ex Bentham) Murata
81 宽叶香茶菜 I. lat ifol ius ( C. Y. Wu& H. W . Li ) H. Hara
82 维西香茶菜 I. weisiensis ( C. Y. Wu) H. Hara
83* * 苞叶香茶菜 I. meli ssi formis ( Benth am) H. Hara
84 短距香茶菜 I. brevicalca ratus ( C. Y. Wu& H. W . Li ) H. Hara
85 囊花香茶菜 I. gibbosus ( C. Y. Wu ) H. Hara
86 龙胜香茶菜 I. lun gshengensis ( C. Y. Wu& H. W. Li) H. Hara
87 腺花香茶菜 I. adenathus ( Diels ) Kudo
  注: * 为热带亚洲成分 ,* * 为东亚分布 ,其余为中国特有成分 .
4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第 3 0卷 
表 2 中国香茶菜地理分布
Table 2  Geog raphical di st ribu tion in 24 p rovinces ( m unicipali ties) of Chin ese Isodon
种类序号






西








西
广

广
西











西





西






黑龙江


1 0 1 1 0 1 1 1 1 1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1 0 0
2 0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4 0 0 0 0 0 1 1 1 0 0 1 0 0 1 1 0 1 1 1 0 1 0 0 0
5 0 1 1 0 1 1 1 1 1 1 0 1 0 1 0 1 1 1 1 1 0 1 1 0
6 0 0 1 0 1 0 1 1 0 0 0 0 0 0 0 1 0 0 1 1 1 1 0 0
7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0 1 0 1 0
8 1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9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1 1 1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2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3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4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5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6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7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8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9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0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1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2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3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4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5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6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7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8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9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32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3 0 1 1 0 1 1 1 1 0 1 1 0 1 1 0 1 0 0 1 1 1 1 0 0
34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5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6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7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8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9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2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3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4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 第 1期   郭水良 , 曹 同: 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探讨香茶菜属植物在中国的分布式样       
续表 2 中国香茶菜地理分布
Continuation of table 2  Geog raphical di st ribu tion in 24 p rovinces ( m unicipali ties) of Chin ese Isodon
种类序号






西








西
广

广
西











西





西






黑龙江


45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6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7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8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9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2 1 1 1 1 0 1 0 1 1 1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53 1 1 1 1 0 0 0 1 1 1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54 1 1 1 1 0 0 0 1 1 1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55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6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7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58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9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63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4 1 1 1 1 0 0 0 1 1 1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65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6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7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8 1 1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69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72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73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74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5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6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7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8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79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8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8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82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83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84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85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86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87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注: 1~ 87号所代表的种类见表 1.
6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第 3 0卷 
川西、藏东南地区的特有种 ,由于本区山高谷
深 ,生境多样 ,为香茶菜属的分化提供了良好的
生境 ,使本地区香茶菜表现出丰富的种下变异 .
在本地区 ,多叶香茶菜分化出了长齿变种 ,狭叶
香茶菜分化出了无毛变种 ,线纹香茶菜分化出
了小花变种、细花变种、狭基变种 ,灰岩香茶菜
分化出了近无毛变种 ,大锥香茶菜分化出了多
毛变种 ,细锥香茶菜为热带成分 ,在本区分化出
多毛变种 ,并与原变种呈现替代分布现象 .
  在本区的南部和西南部 ,地形由北向东南
倾斜 ,热带成分易渗入本区 ,例如牛尾菜、细锥
香茶菜、长叶香茶菜这 3种热带亚洲成分见于
本区的东南部和南部区域 .在本区分布的 10种
东亚分布种中 ,溪黄草、毛叶香茶菜原变种表现
出中国 -日本分布式样 ,本区已是两者分布的西
界 ,皱叶香茶菜、线纹香茶菜原变种、线纹香茶
菜狭基变种、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刚毛香茶
菜、黄花香茶菜、宽花香茶菜和苞叶香茶菜等 8
种呈中国-喜玛拉雅分布式样 .
  区 2: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省区 ,称为华
南区 . 本区共有香茶菜属植物 15种 ,占全国香
茶菜属植物总种数的 17. 2% . 其中 7种为中国
特有植物 , 5种为东亚分布和 3种为热带亚洲
成分 ,分别占本区香茶菜属总种数的 46. 7%、
33. 3%和 20% . 短距香茶菜仅分布于广东 ,龙
胜香茶菜见于广西 ,两者均是本地区的特有种 .
5种东亚分布种中 ,溪黄草呈中国-日本分布式
样 ,其余 4种呈中国-喜玛拉雅分布式样 .
区 3: 包括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
湾、湖南、湖北 8省 ,称为华东 -华中区 . 本区共
有香茶菜属植物 16种 ,占全国香茶菜属植物总
种数的 18. 4% ,其中中国特有植物 8种 ,东亚
分布 7种 ,热带亚洲分布 1种 ,分别占本地区香
茶菜属植物种数的 50%、 43. 8%和 6. 2% . 8种
特有植物中 ,仅歧伞香茶菜 ( Isodon macrophyl-
la ( Mig o) H. Ha ra )分布于江苏镇江地区 ,为
本地区特有植物 . 7种东亚分布种中 ,线纹香茶
菜原变种、狭基变种和细花变种为中国-喜玛拉
雅分布 ,处于它们分布区的东界 ;内折香茶菜、
溪黄草、毛叶香茶菜原变种、毛叶香茶菜蓝萼变
种为中国-日本分布 .毛叶香茶菜蓝萼变种与其
原变种在我国境内的分布呈替代现象 ,前者分
布于东北、山东、河北和山西 ,后者分布于江苏、
河南、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和四川北部 . 在植物
区系上 ,胡先马肃曾经指出: “中国东部、西部、东
南部的植物区系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 ;
钱崇澍认为 ,“华东、华中区系之间的关系是因
为西部、中部和东南部之间没有地形上及气候
上的间隔存在” [11 ] . 华中、华东地区的香茶菜属
植物区系关系非常密切 ,并无明显的间断 .在本
区中 ,江苏受到华北植物区系的影响较大 ,这在
香茶菜属植物区系上也得到反映 ,排序图上江
苏 ( 7)与华东、华中区等其他省区有较明显的
区别 .
区 4: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山东、
河南、河北、陕西、甘肃 9省 .本区共有香茶菜属
植物 10种 ,其中中特有植物 4种 ,东亚分布成
分 6种 ,没有一种呈热带亚洲分布式样 ,没有地
区特有种 . 本地区的中国特有种也均见于西南
地区 . 6种东亚分布植物中 , 5种呈中国 -日本分
布式样 , 1种呈中国-喜玛拉雅分布式样 .
主成分分析 (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
sis, PCA)也被用于不同地区间区系成分的相
似性比较 .但是 ,主成分分析基于线性结构的数
据 ,因此 ,对于表 2中的数据分析结果并不理
想 .应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的 24个省区香茶菜属
植物分布式样排序图见图 3. 排序图上省区
(点 )间难于充分展开 ,影响了数据的解析 ,而且
对于地理成分组成上比较相关的广西、广东和
海南 3省区 ,在主成分分析图上的位置与实际
有较大的差异 ,相比较 ,排序图 1的效果明显优
于图 3. 由于国际上通用的多元统计软件
CANOCO、 V ESPAN、 DECORANA等均包括
DCA分析方法 ,而且与 CANOCO相配套的作
图软件 CANODRAW生成的图像文件质量
高 ,能够直接用于排版 ,因此 ,除趋势对应分析
比主成分分析在植物区系的比较上有更大的应
用价值 .
3 结 论
  通过对中国香茶菜属植物的多元统计分
析 ,可以得到下列结论:①中国香茶菜属植物的
分布可以分成西南区、华南区、华东 -华中区和
7 第 1期   郭水良 , 曹 同: 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探讨香茶菜属植物在中国的分布式样       
图 2 基于 DCA得到的中国香茶菜属植物分布
区划分示意图
Fig. 2  Four areas of Chines e Isodon in 24 Provinces
( municipali ti es ) divided based on DCA
   1-云南 ; 2-贵州 ; 3-四川 ; 4-西藏 ; 5-安徽 ; 6-浙江 ; 7-江
苏 ; 8-江西 ; 9-广东 ; 10-广西 ; 11-福建 ; -12-台湾 ; 13-湖北 ;
14-湖南 ; 15-山东 ; 16-山西 ; 17-辽宁 ; 18-吉林 ; 19-陕西 ;
20-甘肃 ; 21-河北 ; 22-河南 ; 23-黑龙江 ; 24-海南 .
图 3 香茶菜属植物在中国 24个省区的分布式样
的 PCA二维排序图
Fig. 3  PCA tw o-dimensional plot of the dis t ribution pat-
tern of Isodon in 24 Provinces ( municipali ti es ) in
Ch ina
北方区 ;②我国的香茶菜属植物仅包括 3种地
理成分 ,以中国特有成分为主 ,其次为东亚成
分 ,再次为热带亚洲成分 . 由西南区→华东-华
中区→华南区→北方区 ,特有成分比例依次下
降 . 西南区、华南区中分布的东亚成分中 ,中国
-喜玛拉雅分布的比例较高 ,分别为 90%和
80%为 ,而北方区分布的东亚成分中 , 80%为中
国 -日本分布式样 ,华东-华中区则居于它们之
间 . 牛尾菜、细锥香茶菜、长叶香茶菜这 3种热
带亚洲成分在华南区和西南区均有分布 ,华东 -
华中区仅一种 ,北方区没有一种为热带亚洲成
分 ,反映出地理梯度上的差异引起的热带成分
的差异 ,上述结果与传统的认识也是一致的 ;③
中国境内的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的横断山脉地
区世界香茶菜属植物现代分布的分化样中心 ;
④除趋势对应分析比主成分分析在探讨不同地
区区系关系上 ,得到的图形更直观 ,更能反映不
同地区植物区系的相似关系 . 由于除趋势对应
分析有国际通用的软件 ,使用更方便 ,因此 ,该
方法在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中 ,有一定的应用
前景 .当然与其他的数学方法一样 ,对于通过除
趋势对应分析得到的排序图的解释 ,还需要结
合分类群的实际地理分布知识 .
References:
[ 1 ]  His-w ei Li. Taxonomic review of Isodon ( Labiatae)
[ J ]. Journal of Arnold Abrobetum, 1988, 69 ( 4 ):
289-400.
[ 2 ]  GUO Yao-w ei , CHEN Pei-Yuan (郭跃伟 ,程培元 ) .
Spect ral characteri sti c of di terpenoids f rom the g enu s
Isodon [ J] .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中
草药 ) , 1991, 22(8) : 371-375. ( in Chin es e)
[ 3 ]  ZHAI Jin-ku, JU Xue-hai, ZHAI Yu-feng, et al (翟锦
库 ,居学海 , 翟宇峰 ,等 ) . Elect ronic s t ructure and an-
ticancerous activiti es of ameth ys tonoic acid and
dowensin-B [ J ] .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N atural Science) (郑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2000, 32( 1): 82-85. ( in Chines e)
[ 4 ]  GUO Shui-liang, LIU Peng, Wang Fang, et al (郭水
良 ,刘鹏 ,王丰 ,等 ) . Th e fuzzy graphic analysi s on th e
dist ribu tive pat terns of Dioscorea in China [ J] . 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 (浙
江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1993, 16 ( 3): 69-76.
( in Chinese)
[ 5 ]  GUO Shui-liang , SUN Bing-yao, DING M ei-fang , et al
(郭水良 ,孙丙耀 ,丁梅芳 ,等 ) . Application of sys tem-
atical clustering method to analyze th e dis trib utiv e
patterns of Asa rum L. and Ar istoloch ia L. in China
[ J]. Journal of Zhejiang N ormal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s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1996,
19( 2): 77-83. ( in Chin ese)
[ 6 ]  SUN Guo-jun, ZHAN G Peng-Yuan, ZHAO Song-ling
(孙国钩 ,张鹏云 ,赵松岭 ) . Th e s tud y on f lora of Ma-
h an moun tains in Gansu [ J] . Acta Botanica Boreal i-Oc-
cidental ia Sinica (西北植物学报 ) , 1994, 14 ( 1): 49-
56. ( in Chines e)
8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第 3 0卷 
[ 7 ]  ZHUO Jia-fu , FU De-zhi (左家哺 ,傅德志 ) . Quant ita-
tiv e s tudy on seed plan t f lora of China V. Flori st ic
simi lari t y [ J ] .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 1996, 4 ( 3): 18-28.
( in Chin ese)
[ 8 ]  ZHAN G Jin-tun (张金屯 ) . Methods of quantitative
vegetation ecology (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 ) [M ] . Be-
jing: Ch 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Press , 1995, 97-
102. ( in Chinese)
[ 9 ]  LIN Qi, LIU Ke-ming (林祁 ,刘克明 ) . New tax a f rom
Hunan province ( Part 3) [ J] . Life Science Research
(生命科学研究 ) , 1999, 3( 3): 246-249. ( in Chines e)
[10 ]  Zh ANG M ei-zh en, L AI Ming-zhou (张美珍 ,赖明洲 ) .
List of plant species in five provinces and one
metropol is in Eastern China(华东五省一市植物名录 )
[ M ] . Shanghai: Shanghai Scien tif ic Dif fusive Pres s,
1993, 321-322. ( in Chinese)
[ 11 ]  GUO Shui-liang , LIU Peng (郭水良 ,刘 鹏 ) . Apply
fu zzy cluster analysis to s tudy th e f loris tic relation of
di ff eren t m ountains [ J ] . Mountain research (山地研
究 ) , 1995, 13( 3): 191-194. ( in Chines e)
36个“ 985工程”一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通过校内验收
“ 985工程”一期建设已近尾声 ,日前 ,学校组织了“ 985工程”一期部分学科建设项目的校内验收 . 以沈之荃院
士和岑可法院士为组长的两个校内专家组分别听取了 37个学科项目的汇报 ,重点考察了这些学科所取得的标志
性成果和专项经费使用情况 ,并对部分学科进行了现场检查 . 副校长冯培恩出席验收会并讲话 . 发展规划部、研究
生院、计财部、审计部、设备部等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验收 .
此次验收的“ 985工程”一期学科建设项目主要是学校理工农医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配套建设项目两
大类 37个学科 ,校拨“ 985工程”专项建设经费共 11700万元 . 通过 3年多的建设 ,这些学科在实验条件、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并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标志性成果 ,例如“工程热物理”学科通过
更新和新建第三代废弃物多功能焚烧及热解试验系统等 9座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型自制试验台架 ,购置一批具有国
内一流水准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 ,大大改善了作为学科建设依托的设备和环境条件 ,为学科争取到多项国家重大
项目和获得 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打下了坚实基础 ;“基础数学”学科已吸引了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数学
家以不同形式加盟 ,有 1人在 2003年获全国首届名师奖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承担了多项国家“ 973”、“ 863”等重
大项目 ,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有机化学”学科原创性研究水平大为提高 ,近两年被 SCI收录论文 240余篇 ,其
中影响因子大于 3. 0的论文有 12篇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获得了原创性的关键技术 ,已填补国内空白 ,
并起草了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国家标准 ;“肿瘤学”学科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其中 “人群
大肠癌癌前病变阻断及筛查方法优化的综合研究”等两项成果分获 200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
步一等奖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科开发出桑树新品种 ,推广面积达 26. 9万亩 ,增加农民收入 3. 4亿元 ,经济社会
效益显著 .
验收组专家在对这些项目的投资效益和取得的重要成果给予充分肯定的基础上 ,一致认为通过“ 985工程”一
期的建设 ,绝大部分建设项目已完成了建设内容 ,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 ,学科的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成效显著 ,
尤其是部分研究工作已具有一定国际影响 ,同意其中的 36个学科通过验收 . 同时 ,验收组也尖锐指出了部分学科
存在的问题 ,如个别学科队伍存在较严重的断档现象 ,部分学科的项目管理薄弱 ,缺少明显的标志性成果 ,少数学
科资金滞留过多 ,使用不够规范 . 验收组要求这些学科及时整改上述问题 ,并建议其中 1个学科推迟验收 ,希望该
学科加快建设计划的落实 . 与此同时 ,验收组专家还对各建设学科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
—— 摘自《浙大新闻办》 , 2004-01-16    
发展规划部讯        
9 第 1期   郭水良 , 曹 同: 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探讨香茶菜属植物在中国的分布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