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研究进展



全 文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 (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PNRSV) 是樱桃等李属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属
豇豆花叶病毒科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 被我国列为全
国农业和入境检疫性有害生物 [1]。 发现于上世纪 30年
代。 国外上世纪 40年代开始对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进
行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并对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RT-PCR 和 IC-RT-
PCR 已应用于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的检测。 建立了准确
可靠的病毒检测技术和鉴定程序, 基本实现了果树无
毒化栽培。 我国学者从 90年代开始对李属坏死环斑病
毒病进行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在检测技术等方面,
发生和控制方面研究较少。
1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的分布与危害
境外分布: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最早是在上世纪
30年代发现于温带核果类果树栽培区, 随着国际间种
苗调运的频繁往来交流, 使得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的
分布范围不断扩大,现已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南美
洲、北美洲及大洋洲的 40多个国家和地区[2,3],如阿尔巴
尼亚、意大利、约旦、黎巴嫩、马耳他、巴勒斯坦、西班牙、
叙利亚、突尼斯、土耳其、捷克、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4]。 据国外文献[2]报道,在桃上单独侵染,植株
生长量降低 12.2%~32.8%, 产量减少 5.6%~77.0%;与
李矮缩病毒混合侵染, 生长量和产量分别减少 49.5%
和 32.8%,感病果树果实小,果面有木栓斑且易开裂,
失去商品价值。 在苗圃内受李属坏死环斑病毒侵染的
樱桃芽萌发率比对照低 11.7%,芽接苗生长衰弱[5]。
国内分布: 1996 年首次在陕西、山东、辽宁三省发
现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 [6,7]; 2005、2006、2009 年分别在
北京市怀柔、浙江省丽水和海宁发现[3,8,9]。 在 10 年生樱
桃树上单独侵染,减产 20%~30%;在 10~20 年生樱桃
树上单独侵染,减产 30%~50%[10];在桃树上单独侵染,
因品种不同,生长量减少 12.2%~34.5%,产量降低 5.6%~
77.0%,且果实变小,缝合线处出现小裂口和木栓斑[11]。
2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寄主范围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寄主范围十分广泛, 自然和
人工条件下,病毒可侵染的寄主达 21 科双子叶植物 [1],
其中可侵染的木本寄主植物中李属就包括有 400 余
种。国外最早是 1932 年 Valleau报道侵染桃(P. Persia)
和李(P. Domestica) [2],后来发现于甜樱桃和酸樱桃(P.
cerasus),对甜樱桃和酸樱桃危害尤为严重。 李属的寄
主植物还有杏(P. Armeniaca)等。 其他木本寄主梨属有
洋梨(P. Domistica),苹果属有苹果 (Malus sylvestris)、
蔷薇属有月季(Rosa ehinensls)等,悬钩子属有椭圆悬
钩子 (Rubus ellipticus), 秋海棠属有秋海棠(Begonia
grandis)。侵染的草本植物有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烟草 (Nicotianu tabacum)、西瓜 (Citrullus vulgaris)、南
瓜(Cucurbita moschata)、甜瓜(Cucumis melo)、西葫芦
(Cucurbita pepo)、 菜豆 (Phaseolus vulgaris)、 豌豆
(Pisum sativum)、豇豆(Vigna unguiculata)、草木樨(Me-
liotus suweolwna)、莴苣 (Lactuca sativa)、向日葵 (He-
lianthus annus)等[3]。
国内最早是在大樱桃上发现[7]。 目前发现的寄主还
有桃 [11]、百合(Lilium brownii) [3]、月季(Rosa ehinensls) [9]
等。
3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的识别和发生规律
在桃树上,被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感染的植株,有些
2012 年 1 月 2012(1) 1北方果树 NORTHERN FRUITS
文章编号:1001-5698(2012)01-0001-03 中图分类号:S436.62 文献标识码:A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研究进展 *
张 涛1,吴云锋 2,曹 瑛 1,冯渊博 1
(1 陕西省西安市植保植检站,西安 71006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收稿日期:2011-09-23
作者简介:张涛(1966-),女,陕西西安人,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植物保护,(电子信箱)zhangtao04@126.com。
* 项目资助:2006 年西安市科技计划攻关项目(GG06109)。
摘要: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是樱桃等李属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被我国列为入境和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
该文对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的地理分布、危害情况、发生规律、传播途径、检疫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等研
究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发生规律;检疫;控制技术
专题论述
DOI:10.16376/j.cnki.bfgs.2012.01.003
在春季幼叶表现出褪绿环斑、坏死斑,但在夏季症状不
易识别;有些在春季并无明显症状,有些症状表现为果
实缝合线处有小裂口[11]。 在樱桃上,被感染的大樱桃在
尚未完全展开的叶片上表现淡黄绿色至绿色环斑,或
褪绿斑,或穿孔,穿孔孔洞边缘微微突起。 有的果树由
于树体衰弱,有主干或枝条流胶现象。 据阮小凤调查,
有的植株在春季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症状, 个别叶背有
耳突;在苹果树上,主要表现叶片上形成斑驳型、花叶
型、条斑型、环斑型和镶边型等不同染病症状。 感病树
体生长缓慢,提早落叶[12]。
樱桃树一旦被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感染, 则表现较
为稳定,较少受到环境影响,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增长幅
度不大,年份与年份之间波动小,但是一年比一年稍有
加重,稳定增长。 早春为病害症状始发期,随后快速增
长,到果实成熟期达第 1 个发病高峰;随后由于夏季气
温偏高,抑制病害发生,处于稳定期;至秋季 9 月有一
个小的高峰,以后趋于平稳[13]。
目前主栽的大樱桃品种 ‘红灯’‘大紫’‘黄玉’‘那
翁’ 等都有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发生, 其发病差异不
大。 与附近栽植的本地小樱桃品种比较,大樱桃品种发
病较重。 同样的品种和管理条件,平川地发病率高于坡
塬地;同样的品种和地理条件,种植密度低、管理精细
的发病轻于密度大 、管理粗放的 ;树龄越高,发病越
重[13]。
4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的传播途径
1964 年,George & Daividson 研究报道花粉可以传
播 。 1983 年 Poggi -Pollini 等 ,1986 年 Cameron 和
Thompson 研究报道,在甜樱桃中,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
植株花粉带毒率为 5.7%。1967年,Megahed & Moore 报
道,李属种传率可达 70%以上 ,梨及其他植物种传率
低;潜育期因传播方式不同而异,一般情况下,春天嫁
接接种,几周即可发病,花粉传播一般在第 2 年发病。
1968 年 ,Proeseler 报道梅斜背瘤螨可传播 。 同年 ,
Fritzsoche & Kegler 报道线虫可传播。 笔者试验研究表
明,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可以通过汁液摩擦、嫁接方式
传播,菟丝子也是传播介体之一。 综上所述,李属坏死
环斑病毒病传播途径远距离是人为的苗木、种子调运,
接穗、砧木的交流等。 也可通过线虫、螨、菟丝子等介
体,花粉、嫁接、剪枝等农事操作进行近距离传播。
5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的检疫检测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具有检疫性有害生物所必须
的远距离传播依靠人为因素、局部发生、一旦发生损失
严重的三大特征,因此,在国际上该病是很多国家入境
检疫性有害生物。
田间检疫调查: 生长期间的产地检疫是基层检疫
机构实施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检疫的主要途径, 主要
依靠叶片症状进行诊断,发现可疑症状进行室内检验。
室内检测,症状观察诊断:将待检样种于防虫温室
或网室,于适宜条件下观察症状,进行识别。
接种鉴别寄主:在苋色藜上表现为褪绿,在黄瓜上
表现为褪绿和系统花叶,在苹果上表现为轻花叶,在普
通烟、心叶烟、蔓陀罗、马铃薯 、三叶草、菜豆上无表
现[13]。
血清学检测: 琼脂双扩散法用于检测鉴别寄主的
病汁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适宜检测大量样品。
分子生物学检测:反转录 PCR(RT-PCR)目前已成
功用于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的检测[14],由于其具有的高灵
敏度而使其更精确、更高效,被广泛应用。
电镜观察:球形,30 nm大小,无包膜。
6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的控制
WTO 协议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处理标准和方法
做了全新的修订, 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要求由原
来的零风险改变为允许的低风险。 这些要求对检疫性
有害生物的处理不仅仅是挖除、销毁,更重要的是科学
控制。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控制技术应综合运用检疫、
农业、化学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病害损失,保护环
境和生态安全。
(1)严格检疫措施是控制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的
重要途径。 调运苗木、接穗等繁育材料必须经当地检疫
机关检疫后方可调运。 引进的苗木要密切监测,发现疫
情立即销毁。
(2)李属坏死环斑病毒可通过带毒的苗木、接穗、
种子、花粉等繁殖材料进行传播,培育和使用无病毒繁
育材料是最重要的防控方法。 获得无病毒繁育材料有
以下途径:一是无毒苗木检测。 通过严格的鉴定,从栽
培植株中筛选出无毒苗木。二是病株脱毒。方法有茎尖
组织培养法 [15]、热处理法 [16,17]、茎尖脱毒和热处理结合
法[18]、化学处理法[18,19]。
(3)已确定有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发生的果园要
进行封锁; 对于已显现明显症状且树势衰弱的果树进
行挖除销毁处理;对园内未发病和发病轻,由于经济等
原因挖除销毁有困难的果树, 可采取农业和药剂防治
等控制措施减轻危害。
农业措施: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修剪,促进营养
生长,优先采用健株栽培技术,加强树势,提高树体抗
病能力;在进行农事操作时对修剪、嫁接等操作工具进
行消毒,防止人为传播。
2 2012 年 1月北方果树
2012(1) 3张涛等: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研究进展
药剂防治:适时药剂防治线虫、瘿螨、菟丝子等介
体;药剂保护修剪口、剪锯口、环剥口、嫁接口等;花前
和花期可采用灌根、根吸等方法,花后可采用灌根、根
吸、叶面喷雾法,夏季管理时结合环剥、环割等技术使
用环涂法进行药剂防治。 施药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
择有效方法, 药剂有三氯唑核苷·铜·锌、 盐酸吗啉双
胍·胶铜、丙多·吗啉胍、含氨基酸叶面肥[20]。
7 问题与展望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较为准确的检疫检测方法是血
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电镜观察等,但这些检测
方法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较精尖, 大多数检疫机构很难
做到。 检疫检测方法主要是田间检疫调查,有条件的可
进行症状观察诊断、接种鉴别寄主等室内检测,但其准
确度较差。 应当说,病毒检疫工作是一个重要问题。
国外一些果树生产比较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基本实
现了果树无毒化栽培。 我国的脱毒和无毒栽培才刚刚
起步,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 因此,应加快脱毒和无毒
栽培技术的研究和使用, 尽快建立有规模的无病毒苗
木繁育基地。
由于国内外对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的药剂防治方
面研究报道较少,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防治该病的专用
药剂。 对于一旦感染、终身带毒的果树病毒病,用化学
药剂防治本来就存在不可治愈的问题,所以,药剂防治
效果不理想。 试验表明,3.85%三氯唑核苷·铜·锌水乳
剂、20%盐酸吗啉双胍·胶铜可湿性粉剂、18%丙多·吗
啉胍可湿性粉剂、20%苦参碱·硫磺·氧化钙水剂、含氨
基酸叶面肥等, 对樱桃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的防效仅
50%左右[20]。 病毒病的防治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图鉴[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10.
[2] Cochran L C,Hutchins L M.A severe ring -spot virus on
peach[J].Phytopathology,1941,31:860.
[3] 韩丽娟,刘文洪.侵染百合的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PNRSV)
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9):1943-1951.
[4] 万方浩,郑小波,郭建英,等 .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
学与控制[M].科学出版社,2005.
[5] Hansen A J.Linda Green Potential of ribavirin for tree fruit
virus inhibition[J].Acta Horticuturae,1982,130:183-192.
[6] 王国平,洪 霓,张尊平,等 .辽宁、山东葡萄与核果病毒的田
间调查[J].中国果树,1996(4):39-41.
[7] Zhou Y Y,Ruan X F,Wu C L.First report of sweet cherry
viruses in China[J].Plant Disease,1996,80:1429.
[8] 李明福,张永江,黄冲,等 .北京怀柔地区樱桃上发现李属坏
死环斑病毒[J].植物病理学,2005,35(6):552-554.
[9] 朱良俊,商晗武,郑丹,等 .浙江海宁月季上发现李属坏死环
斑病毒[J].浙江农业学报,2009,21(4):366-369.
[10] 张涛,曹瑛,冯渊博,等 .西安市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发生与
风险分析[J]. 植物检疫,2010,24(2):28-31.
[11] 阮小凤,周瑗珗,马书尚,等.桃病毒病调查与检测研究 [J].西
北农业学报,1998,7(3):59-62.
[12] 李东鸿,赵惠燕,胡祖庆,等.苹果花叶病的危害、产量损失与
防治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2,30(5):77-80.
[13] 张涛,吴云锋,曹瑛,等 .西安地区樱桃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
鉴定和田间发生规律研究 [J].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8):
319-323.
[14] 孔宝华, 陈海如.RT-PCR 检测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的研究[J].
植物检疫,2000,14(5):257-260.
[15] 覃兰英,李明福.核果类病毒识别鉴定及脱毒技术[J].北京农
业科学,1997(5):23-28.
[16] 董雅凤, 于济民. 梨树苹果茎沟病毒的脱毒技术研究 [J].中
国果树,1998(4):8-10.
[17] 纪彦,吴海东,王宁,等.大樱桃脱毒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5):53-55.
[18] Deogratias J M,Dosba F,Lutz A.Eradication of prune dwarf
virus,prune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and 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 in sweete cherries by a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y,thermotheragy,and in vitro culture Canadian
Journal pathology[J],1989,11:337-342.
[19] 刘庆忠,周佩珍.甜樱桃病毒病的鉴定及脱毒技术[J].落叶果
树,1991(4):40-41.
[20] 张涛,曹瑛,冯渊博,等 .樱桃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综合控制
技术研究初报[J].陕西农业科学,2009(2):44-46.
Advances of 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Diseases
ZHANG Tao1,WU Yun-feng2,CAO Ying1,FENG Yuan-bo1
(1 Xian Plant Protection Qurentine Station,Xian 710061,China;
2 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PNRSV)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in cherry and other
Prunus crops,which has been listed in the blacklist of the imported and national phytosanitary pest. In this
paper,we summarize not only its harm to the cherry,epidemic characteristics,its distribution and transmission
rote,but also quarantining,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methods in details.
Key words: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Epidemic characteristics;Quarantine;Controlling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