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四川紫金牛属药用植物的黄酮类活性组分的含量分析



全 文 :Abstract:Based on analyzing results of the active components flavonoid content in Sichuan Ardisia medicinal plants, to
compare the flavonoid content differences among species and different part of the same plant; to explore the relativity of genet-
ic relationship among species in Ardisia and the content of three types of flavonoid; and to offer some experimental evidences
for establishing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 of medical herbs from Ardisia. The HPLC was performed using Symmetry C18 column
(4.6mm×250mm, 5μm) and methanol- water (50:50) as the mobile phase. The flow rate was 0.8mL/min, the detection wave-
length was 368nm, and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 The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was used to carrying out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myricetin, quercetin and kaempferol was separately Y=36 231X- 133 956,r=0.999 6;
Y=45 758X- 53 050,r=0.999 5;Y=27 569X- 7 263.5,r=0.999 6. The linear range was 0.064~1.920, 0.084~2.522,0.061~1.841μg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8.19% ,97.88% ,99.58% respectively. RSD was all less than 1.6% . And there are
myricetin, quercetin and kaempferol in all these 7 species and 2 subspecie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the amount of
quercetin in plants of Ardisia sect. Crispardisia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ect. Bladhia; the amount of myricetin, quercetin and
四川紫金牛属药用植物的黄酮类活性组分的含量分析
汤昊 1,何海洋 2,宋良科 1※,董关涛 1,王小宁 1,王岩 1
(1.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 610031;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安 710061)
摘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四川紫金牛属 7种 2变种药用植物的黄酮类活性组分,拟比较种与种间、同种不同入药部位之间
的杨梅素、山奈酚和槲皮素的含量差异,探索紫金牛属植物的亲缘关系与药用组分含量的相关性,为紫金牛属不同药材质量控
制标准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色谱柱为 Symmetry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4%的磷酸溶液(50:50);体积
流量:0.8mL/min;检测波长:368nm;柱温:30℃;进样量 10μL。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获得良好基线分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
Y=36 231X- 133 956,r=0.999 6;Y=45 758X- 53 050,r=0.999 5;Y=27 569X- 7 263.5,r=0.999 6;线性范围分别为 0.064μg~1.920μg,
0.084μg~2.522μg,0.061μg~1.841μg;回收率分别为 98.19%、97.88%、99.58%;RSD均小于 1.6%;四川紫金牛属 7种 2变种药
用植物均含有杨梅素、山奈酚、槲皮素。在相同条件下圆齿组植物的槲皮素含量均高于锯齿组植物;同种不同入药部位中,叶的
黄酮类各组分含量远高于根、茎;百两金及其变种大叶百两金的山奈酚含量远高于其他种,其叶含量达 6.42~9.13mg/g,可作为
山奈酚资源植物加以利用。
关键词:紫金牛属;黄酮类;HPLC;分析
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Active Components Flavonoid Content in
Sichuan Ardisia Medicinal Plants
TANGHao1,HE Hai- yang2,SONGLiang- ke1※,DONGGuan- tao1,
WANGXiao- ning1,WANGYan1
(1.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
2. Medical College,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Xi- an 710061,China)
收稿日期:2011- 07- 1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平台项目(2005DKA2100)
作者简介:汤昊(1986-),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及天然活性组分研究。
※通讯作者:宋良科,E- mail:songlk591@126.com.
文章编号:1001- 4721(2011)03- 0048- 04
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 特 产 研 究48
DOI:10.16720/j.cnki.tcyj.2011.03.006
我国的紫金牛属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
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该属药用种类较多,如朱砂根
的药用记载可追溯到宋代的《图经本草》[1],至今有
900多年的历史。明代《本草纲目》收载该属植物朱砂
根、紫金牛、百两金和走马胎 4种之多[2]。到 20世纪
90年代,《中华本草》已收载该属植物 28种 3变种[3],
占全属植物的 37%。经近年来的资源调查与整理,现
以中国植物志[4]收载种类为基准,四川有紫金牛属植
物 11种 2变种,全部为《中华本草》收载,其中朱砂
根、紫金牛为 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5]。朱砂根、紫
金牛以岩白菜素为有效药用指标组分[3,5],导致研究紫
金牛属其他药用植物也以岩白菜素为首选目标,但
有报道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与镇痛、抑菌、抗氧
化、抗炎、抗病毒、抗过敏、改善脑循环和抗血小板活
化因子、祛痰止咳、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等多
方面药理作用相关[6~9]。谢娟[10]、何海洋[11]、王小宁[12]等
研究认为,紫金牛属植物不同药材中均含有山奈酚
与槲皮素,分析其黄酮类活性组分的抑菌抗炎作用
可能与传统功效止咳化痰有关[10]。今选择四川紫金牛
属种类分布相对集中的峨眉山地区,在相同环境、相
同采收时间收集 7种 2变种药用植物,用相同的方
法和测试条件进行黄酮类活性组分含量分析,探索
紫金牛属植物的亲缘关系与药用组分含量的相关
性,拟为紫金牛属不同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
提供参考,并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寻找黄酮类药用
单体组分的资源植物奠定基础。
1 仪器与材料
2487高效液相色谱仪(515 HPLC泵,7725i进样
器,2487紫外检测器,色谱工作站,Waters公司);
FA1004微量分析天平(上海精科精密仪器有限公
司);KQ2200DB数控超声波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
有限公司);UPT- H- 2- T超纯水机(成都超纯科技有
限公司);DGG- 9246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齐
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F- 15台式连续投料粉碎机
(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司)。
山奈酚(批号 110861- 200808)和槲皮素(批号
100081- 200406)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
所);杨梅素对照品(批号 529- 44- 2,成都曼思特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盐酸为
分析纯。
药材采集于四川省峨眉山,同一时间同一生境
范围内(善觉寺→清音阁一带,海拔 500m~1 000m)
随机采样,每种采集鲜品约 2kg。由宋良科鉴定为紫
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尾叶紫金牛(Ardisia. caudata
Hemsl.)、百两金 [A. crispa (Thunb.)A. DC.]、大叶百两
金[A. crispa (Thunb.) A. DC. var. amplifolia walker]、硃
砂根(A. crenata Sims.)、红凉伞[A. crenata Sims. var.
bicolor (Walker)C. Y. Wu et C. Chen]、九管血(A. brebi-
caulis Diels)、紫金牛 [A. japonica (Hornst.) Blume]、九
节龙(A. pusillaA. DC.)、月月红(A. faberiHemsl)。每
种鲜品随机选取适量植株清洗,晾至 6成干,置烘箱
中 35℃烘干,叶和根、茎分开,编号,备用。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Symmetry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
动相:甲醇:0.04%的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
368nm;体积流量:0.8mL/min;柱温:30℃;理论塔板
数按杨梅素、山奈酚、槲皮素峰计算均不低于 2 000;
进样量 10μL。对照品和样品的色谱图见图 1。
2.2 混合对照品的制备
kaempferol in leave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stems and roots. The amount of kaempferol of A. crispa and A. crispa var.
amplifolia, which was up to 6.42~9.13mg/g, was much higher than all other species; so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se two
species should be used as the resource plants of kaempferol.
Key words:Ardisia; Flavonoid; HPLC; Analysis
1.杨梅素 2.槲皮素 3.山奈酚
图 1 对照品(A)和 14号样品(B)的 HPLC图谱
t/min
t/min
第 3期 汤昊,等:四川紫金牛属药用植物的黄酮类活性组分的含量分析 49
精密称取干燥至恒定的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
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配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 2.000g/L、
2.627g/L、1.918g/L的对照品溶液,再分别吸取上述对
照品溶液 1mL用甲醇定容至 5mL,摇匀,即得杨梅素、
槲皮素、山奈酚质量浓度分别为 0.4000g/L、0.5254g/L、
0.383 6g/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2.3 线性关系的考察
分别精密量取混合对照品溶液 0.4mL、1mL、
2.5mL、4.3mL、5.0mL、7.2mL、12mL,加甲醇稀释并定
容至25mL,摇匀,微孔滤膜过滤后按 2.1项下的色谱
条件分别进样 10μL,记录色谱峰面积。以峰面积 Y
(Mv)为纵坐标、质量浓度 X(μg/mL)为横坐标进行线
性回归,得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36 231X- 133 956,r=0.999 6;Y=45 758X- 53 050,
r=0.999 5;Y=27 569X- 7 263.5,r=0.999 6。线性范围分
别为 0.064μg~1.920μg、0.084μg~2.522μg、0.061μg
~1.841μg。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已编号的供试药材用小型粉碎机粉碎成粗
粉,叶部位的样品粉末取 0.5g,根茎部位的样品取
3.0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
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 1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
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过滤。取 15mL续滤液置于锥
形瓶中,精密加入 20%盐酸 2mL,加热回流 1h,放置
于室温,于 25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摇匀,用
0.45μm有机微孔滤膜过滤,备用。
2.5 精密度试验
取混合对照品溶液,按 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
样 6次,记录色谱峰面积。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峰
面积的 RSD分别为 1.34%、1.10%、1.37%。
2.6 重现性试验
精密称取 16号样品 6份,按 2.4项下方法制备
供试品溶液,各取 10μL进样,测定峰面积,计算得
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峰面积的 RSD分别为
1.18%、1.08%、1.42%。
2.7 稳定性试验
取 12号样品的供试品溶液,室温放置,分别于
0h、2h、4h、8h、16h、24h,按 2.1 项下色谱条件进样
10μL,记录色谱峰面积,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峰
面积的 RSD分别为 2.16%、1.19%、1.81%。
2.8 加样回收率
精密称取 0.1g的 8号样品 6份,分别加入已知
质量的对照品,按 2.4项下方法制备,分别测定,计算
加样回收率。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的加样回收率
分别为 98.19%、97.88%、99.58%,RSD分别为 0.99%、
1.16%、1.59%。
2.9 样品测定
精密吸取各供试品溶液 10μL,按 2.1项下色谱
条件进样,记录色谱峰面积,用外标法计算样品中的
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含量,结果见表 1。
3 讨论
由表 1可见,四川紫金牛属 7种 2变种药用植
物均含有杨梅素、山奈酚、槲皮素。百两金及其变种
大叶百两金中槲皮素、山奈酚及总黄酮含量接近,均
为最高;朱砂根与其变种红凉伞的杨梅素、槲皮素含
量接近,除低于亲缘关系最近的九管血外,均高于其
他种类,说明植物亲缘关系与黄酮类活性组分含量
呈正相关。
圆齿组(朱砂根类)4种 2变种植物全株的槲
皮素含量均在 1.34mg/g以上,锯齿组(矮地茶类)3
种植物全株含量均在 0.80mg/g以下,圆齿组植物槲
皮素的动态积累在相同环境和相同时间采收与锯
齿组植物不同,可作为区分朱砂根类、矮地茶类药
材的依据之一,分别建立岩白菜素与槲皮素的质量
控制方法。
同种不同入药部位中,叶的各黄酮类活性组分
杨梅素
0.064
0.618
0.060
0.435
0.053
0.377
0.059
1.868
0.063
0.936
0.068
2.518
0.092
0.650
0.060
0.542
0.060
0.426
表 1 供试品中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的测定 (n=3)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样品名称
尾叶紫金牛
尾叶紫金牛
百两金
百两金
大叶百两金
大叶百两金
硃砂根
硃砂根
红凉伞
红凉伞
九管血
九管血
紫金牛
紫金牛
九节龙
九节龙
月月红
月月红
采收时间
2009/4/20
2009/4/20
2011/5/15
2011/5/15
2011/5/15
2011/5/15
2011/5/15
2011/5/15
2009/4/20
2009/4/20
2011/5/15
2011/5/15
2011/5/15
2011/5/15
2011/5/15
2011/5/15
2009/4/20
2009/4/20
部位
根、茎

根、茎

根、茎

根、茎

根、茎

根、茎

根、茎

根、茎

根、茎

槲皮素
0.027
1.378
0.070
2.623
0.041
2.700
0.024
1.894
0.032
2.281
0.034
1.303
0.161
0.641
0.031
0.299
0.022
0.487
山奈酚
0.004
0.214
0.083
9.127
0.039
6.421
0.008
0.812
0.004
0.050
0.009
0.198
0.011
2.431
0.040
2.006
0.004
0.549
总黄酮
0.095
2.210
0.213
12.184
0.133
9.497
0.092
4.573
0.099
3.267
0.110
4.019
0.264
3.721
0.131
2.846
0.086
1.462
特 产 研 究 2011年第 3期50
含量均高于根、茎;而《中华本草》收录的 28种 3变
种植物中仅 6个种有以叶入药的记载。其中朱砂根
类药材以根入药,而根生长周期长,药用量增长缓
慢。叶生长周期短,药用量增长快,应进行朱砂根类
药材叶的药效学研究和相关的药理学研究,拟充分
利用现有资源和开发新的药用资源。
百两金及其变种大叶百两金在民间传统用药中
以根入药,以其利咽、消肿作用较显著而有“开喉箭”
之名[4],其黄酮类总量在朱砂根类药材中最高,可能
与此有关;而叶中的山奈酚质量浓度高达
6.42~9.13mg/g,可作为山奈酚资源加以利用。但该结
果是特殊环境还是特殊种质原因造成山奈酚含量远
高于其他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苏颂 .《图经本草》(辑复本)[M].福建:福建科技出版社,1988.
[2] 李时珍.《本草纲目》[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委会.《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 1999.
[4]《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
出版社, 1979.
[5] 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K].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6] 李翠苹,曹树稳,余燕影.二氢杨梅素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
2010,32(7):608- 612.
[7] 许进军,何东初.槲皮素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 2006, 13
(4): 1095- 1097.
[8] 陈育华,周克元,袁汉尧.山奈酚药效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
学, 2010,31(8): 1064- 1066.
[9] 吕兰薰,等.祛痰止咳平喘中药的研究动态[J].陕西中医,1987,
8(10):462- 463.
[10] 谢娟,宋良科,王恒,等.矮地茶的槲皮素与山奈酚含量测定[J].
特产研究, 2008, 30(1): 55.
[11] 何海洋.九节龙野生种质资源整理与主要化学组分的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9.
[12] 王小宁,宋良科,王岩,等.月月红中槲皮素山奈酚的定性与
定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5): 2662- 2663.
第 3期 汤昊,等:四川紫金牛属药用植物的黄酮类活性组分的含量分析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