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
二种酸藤子属植物挥发油的 GC - MS分析
凌中华1 梁臣艳2 原鲜玲 陈玉萍
1. 广西万寿堂药业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1;2.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摘 要】 目的:分析酸藤子和白花酸藤子 2 种酸藤子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2 种酸藤子属植物的
挥发油,用气相 -质谱联用仪分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2 种酸藤子属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大致相似,其主要成分都为棕榈酸、
2 -己烯酮、3 -己烯醇、辛烷、亚麻酸等,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法可为酸藤子属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酸藤子属;挥发油;GC - MS
【中图分类号】R28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8517 (2011)13 - 0040 - 02
酸藤子 Embelia laeta (L.)Mez 和白花酸藤子 Embelia
ribes Burm系紫金牛科酸藤子属植物,攀援灌木或藤本,分
布于广东、云南、广西、台湾、江西等省,资源较丰富。
文献报道[1],酸藤子用于咽喉肿痛、齿龈出血、脾虚泄泻、
跌打瘀痛、痔疮;白花酸藤子主要用于妇女经闭,小儿头
疮,跌打损伤。2 种酸藤子植物外形、功效相似,但未见有
详细鉴别的报道,2 种药材在民间常有混用的现象。因此
有必要对其功效成分进行研究比较,本实验采用 GC - MS
法对 2 种酸藤子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为酸藤
子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 1 仪器与试药 6890 - 5973NGC - MS (美国安捷伦公
司) ;HP - 5MS 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 (30m × 0. 25mm ×
0. 25μm) ;G1701DA MSD 化学工作站;LG16 - WA 合式高
速离心机 (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 2 药材来源 药材采于广西南宁郊区,经广西中医学院
中药鉴定教研室蔡毅教授鉴定为紫金牛科酸藤子属植物酸
藤子 Embelia laeta (L. )Mez 和白花酸藤子 Embelia ribes
Burm,标本存于广西中医学院药学中心实验室。
2 方法与结果
2. 1 挥发油的提取 分别称取阴干药材粗品 100 g,参照 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 XD提取挥发油[2],用乙酸乙酯溶解挥
发油并收集,得黄色透明液体。无水 Na2SO4 干燥后,备用。
2. 2 GC - MS分析
2. 2. 1 气相色谱条件 载气 He (≥ 99. 99%)流量
(1. 0ml min -1) ;进样口温度 250 ℃;进样量 1 μL,分流比
20∶1;气化温度 250 ℃;溶剂延迟 3. 0 min;程序升温:初
始温度 50 ℃,保持 3 min,以 5 ℃ /min 升至 200 ℃保持 1
min,再以 20 ℃ /min 升至 250 ℃保持 1min。
2. 2. 2 质谱条件 电离方式 E I (70 eV ) ;离子源温度
230 ℃;四级杆温度 150 ℃;检测器温度 280 ℃;倍增电
压:1471 V;发射电流:34. 6 μA;接口温度:250 ℃;质
量扫描范围 50 amu ~ 550 amu。
2. 2. 3 实验结果 试样经 GC - MS联用分析,得到总离子
流图,所得各组分的质谱数据入 NIST08 等数据库进行检
索,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图谱分析[3],确定挥发油成分,
并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
分含量。结果见表 1。
表 1 酸藤子和白花酸藤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
峰号
保留
时间
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相对百分含量 (%)
酸藤子 白花酸藤子
1 4. 66 辛烷 Octane C8H18 5. 71 7. 16
2 5. 50 糖醛 Furfural C5H4O2 0. 60 -
3 6. 03 2 -己烯酮 2 - Hexenal,(E) - C6H10O 12. 33 7. 50
4 6. 13 3 -己烯醇 3 - Hexen - 1 - ol,(Z) - C6H12O 9. 28 1. 37
5 6. 39 2 -己烯醇 2 - Hexen - 1 - ol,(E) - C6H12O 0. 75 0. 79
6 6. 45 己醇 Hexanol C6H14O 1. 14 -
7 7. 37 庚醛 Heptanal C7H14O - 6. 02
8 9. 05 庚烯 2 - Heptenal,(Z) - C7H12O 0. 95 2. 70
9 9. 77 1 -辛烯 - 3 -醇 1 - Octen - 3 - ol C8H16O 0. 71 2. 05
10 10. 02 甲庚酮 Methyl heptenone C8H14O 1. 37 1. 36
11 10. 15 2 -正戊基呋喃 2 - Amylfuran C9H14O 0. 60 1. 57
12 10. 32 庚二烯 Heptadiene C7H10O - 0. 92
13 11. 13 十一炔 Undecyne C11H20 0. 61 -
14 12. 24 2 -辛烯醛 2 - Octenal,(E) - C8H14O 0. 54 2. 96
15 13. 53 芫荽醇 Linalol C10H18O 3. 24 1. 02
16 13. 66 壬醛 Nonanal C9H18O 1. 94 3. 69
17 15. 33 2 -壬烯酮 2 - Nonenal,(E) - C9H16O 0. 62 1. 05
18 16. 29 松油醇 α - Terpieol C10H18O 1. 04 1. 01
19 16. 40 柳酸甲酯 Salicylic acid,methyl ester C8H8O3 0. 93 1. 89
·0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
峰号
保留
时间
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相对百分含量 (%)
酸藤子 白花酸藤子
20 17. 56 戊酸叶醇酯 cis - 3 - hexenyl valerate C11H20O2 1. 27 -
21 18. 28 2 -葵烯酮 2 - Decenal C10H18O 1. 49 1. 34
22 19. 80 十一烷酮 2 - Undecanone C11H22O - 1. 31
23 21. 16 n -癸酸 n - Decanoic acid C10H20O2 1. 46 -
24 21. 51 己酸叶醇酯 Cis - 3 - hexenyl caproate C12H22O2 1. 44 -
25 22. 64 丁子香烯 Caryophyllene C15H24 0. 71 1. 83
26 22. 79 α -紫罗兰酮 α - Ionone C13H20O 0. 74 -
27 23. 36 香叶基丙酮 Geranyl acetone C13H22O 2. 88 1. 72
28 24. 26 紫罗兰酮 α - Ionone C13H20O 1. 34 1. 04
29 24. 73 α -麝子油烯 α - Farnesene C15H24 2. 61 1. 32
30 25. 20 柠檬醛 cis - Citral C10H16O 2. 21 2. 01
31 26. 02 正十二烷酸 Dodecanoic acid C12H24O2 2. 15 1. 14
32 26. 06 2 -橙花叔醇 Nerolidol - 2 C15H26O 0. 72 -
33 26. 27 丁子香烯 Caryophyllene C15H24 1. 11 -
34 26. 60 环十二酮 Cyclododecene C12H22 0. 91 -
35 26. 68 石竹烯氧化物 α - Caryophyllene oxide C15H24O - 0. 71
36 29. 44 十五酮 Pentadecanal C15H300 - 1. 34
37 32. 19 六氢法呢基丙酮 Hexahydrofarnesyl acetone C18H36O 1. 24 1. 92
38 33. 21 9,12,15 -十八碳三烯酸 9,12,15 - Octadecatrienoic acid C18H30O2 - 1. 59
39 34. 61 棕榈酸 n - Hexadecanoic acid C16H32O2 11. 25 21. 33
40 36. 46 叶绿醇 Phytol C20H40O 0. 89 0. 69
41 36. 65 亚油酸 Linolic acid C18H32O2 1. 28 1. 73
42 36. 73 亚麻酸 9,12,15 - Octadecatrienoic acid,(Z,Z,Z) - C18H30O2 5. 67 8. 90
3 讨论
由表 1 可知,酸藤子和白花酸藤子挥发油中共鉴定出
42 个化合物,2 种酸藤子属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大致相同,
主要成分为棕榈酸、2 -己烯酮、3 -己烯醇、辛烷、亚麻
酸等,共有成分分别占了总体含量的 72. 49%和 79. 17%。
但不同植物其共有成分在挥发油中所占的相对含量存在差
异。如酸藤子挥发油中棕榈酸的相对含量为 11. 25%,白花
酸藤子中的含量为 21. 33%。由于 2 种植物挥发油成分含量
各有偏重,其药效作用亦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在临床用
药时应注意区分,其化学成分和药效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的
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M]. 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S] . 一部. 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2010:附录 XD 63.
[3] 丛浦珠,苏克曼. 分析化学手册 [M]. 第九分册. 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0.
(收稿日期:2011. 05. 12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
(上接第 39 页)
表 1 加样回收率
样品序号
样品量
(mg /mL)
加入量
(mg /mL)
理论值
(mg /mL)
实际值
(mg /mL)
回收率
%
1
2
3
0. 00291 0. 00276
0. 00291 0. 00276
0. 00291 0. 00276
0. 00639 0. 00276
0. 00639 0. 00276
0. 00639 0. 00276
0. 00955 0. 00276
0. 00955 0. 00276
0. 00955 0. 00276
0. 00568
0. 00916
0. 01231
0. 00576 103. 069
0. 00580 104. 626
0. 00576 103. 093
0. 00923 102. 775
0. 00921 101. 922
0. 00924 103. 193
0. 01238 102. 703
0. 01242 103. 913
0. 01241 103. 631
平均值 - - - - 103. 214
标准偏差 - - - - 0. 00776
RSD% - - - - 0. 752%
3. 2 黄酮含量 苣荬菜黄酮以槲皮素为主,本实验对采集
于中山市五桂山的三批次苣荬菜样品的黄酮成分进行了含
量测定,结果为中山市五桂山的苣荬菜中黄酮含量远高于
鞍山市棚栽苣荬菜、野生苣荬菜的黄酮含量。可能其中的
黄酮含量与纬度有关。
3. 3 苣荬菜资源虽然分布广泛易得,但苣荬菜与其同属的
植物在形态上均有相似之处,在临床用药上容易混淆。如
与苦荬菜 (Ixeris polycephala Cass.)、全叶苦苣菜 (Sonchus
transcaspicus Nevski)、南苦苣菜 (Sonchus lingianus Shih)、
长裂苦苣菜 (Sonchus brachyotus DC.)等植物形态近似。
因此本课题对其进行生药学的研究,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有效,也为更深入认识、研究和利用苣荬菜资源提供参考。
(收稿日期:2011. 05. 16)
·1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