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柳属植物资源及保护利用研究



全 文 :第31卷第2期
2 0 1 6年6月
河 北 林 果 研 究
HEBEI JOURNAL OF FORESTRY AND ORCHARD RESEARCH
Vol.31No.2
Jun.2 0 1 6
   
文章编号:1007-4961(2016)02-0136 -04 DOI:10.13320/j.cnki.hjfor.2016.0027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柳属植物资源及保护利用研究
孟凡玲,聂鸿飞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 围场068466)
摘要:通过路线踏查及样方调查,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柳属植物种的分布、用途、面积、出现频率、数量和生长
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0种野生柳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千层板、北曼甸、阴
河和三道河口4个林区,分布总面积约为2 455.85hm2;粉枝柳、北沙柳、五蕊柳、越桔柳、小穗柳、乌柳是出现
频率较高的种类,分别为57.27%、76.36%、81.82%、56.36%、72.73%、51.80%;从数量组成来说,粉枝柳、
北沙柳、五蕊柳、越桔柳和小穗柳具有较多的数量,分别为1 140株、3 547株、3 380株、1 548株、3 118株,而
三蕊柳、黄柳和崖柳数量总体较少,分别为55株、77株和86株。基于柳属植物资源状况,建议加强宣传,采
取封禁保护、恢复湿地、控制湿地旅游等措施减少牲畜和人为破坏。
关键词:柳属;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分布面积;资源保护和利用
中图分类号:Q 948.3 文献标志码:A
A study on Salix L.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in Hebei Saihanb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MENG Fanling,NIE Hongfei
(Saihanba Mechanized Forest Centre of Hebei Province,Weichang068466,China)
Abstract:A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distribution,usage,area,ap-
pearance frequency,resource quantity,and growth status of invidual species of the SalixL.
genus in Saihanb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HBNNR)through the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quadrat investigation.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1)a total of ten species from
the genus Salix were registed in SHBNNR,and they mainly distributed in four forest re-
gions of Qiancengban,Beimandian,Yinhe and Sandaohekou with a total area of approximate
2 455.85hm2;(2)five species of S.rorida,S.psammophila,S.pentandra,S.myr-
tilloides,S.microstachyaand S.cheilophila were highly frequently appeared in SHBNNR
with a percentage of 57.27%,76.36%,81.82%,56.36%,72.73% and 51.80%,
respectively;(3)the individual number of S.rorida,S.psammophila,S.pentandra,S.
myrtilloides and S.microstachyawere 1 140,3 547,3 380,1 548,and 3 118,higher than that
of Salix triandra,S.floderusii and S.gordejevii with a number of 55,77and 86,respec-
tively.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resource status of the genus Salix,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s to control livestock and human destruction by strengthening propaganda,closing hilsides,
restoring wetland,and controling wetland tourism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esource protection.
Key words:SalixL.;Saihanba;national nature reserve;distribution area;resource protec-
tion and utilization
           
收稿日期:2016-03-04;修改稿收期:2016-04-16
作者简介:孟凡玲(1974-),女,河北围场人,专科,工程师,从事园林绿化与园艺管理工作。
第2期 孟凡玲等: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柳属植物资源及保护利用研究 137    
  柳属(Salix L.)是杨柳科中最大的一个属,全
球约520种,广布于欧洲、亚洲及北美洲的广大北温
带地区,寒带次之,亚热带和南半球极少,大洋洲无
野生种。我国有257种、122变种、33变型,主要分
布于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1]。河北已知有18种、4
变种。塞罕坝柳属植物资源丰富,多生于湿润沼泽
地,广泛分布于沙化地带和吐力根河、羊肠河、阴河
流域两岸。目前,关于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柳属植物
资源报道较少,缺乏系统的总结。为了进一步摸清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柳属植物资源状况,以2011年全
国第2次湿地调查和2014年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综
合科学考察数据为依据,对保护区内所分布的湿
地,通过路线踏查及样方调查,结合标本鉴定,系统
总结了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野生柳属植物资源、分
布、用途、数量及生长状况,旨在为自然保护区柳属
植物资源保护、规划和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地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围场县最北部、
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
的交接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2°22′~42°31′、东经
116°53′~117°31′,海拔高度区间为1 400.0~1 939.6m,面
积为20 029.8hm2。该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
气候,冬季漫长,低温寒冷,积雪长达7个月;降水量
偏少,且多集中在6-8月;年平均气温为-1.5℃,极
端最高气温为33.4℃,极端最低气温为-43.3℃;年
平均 降 水 量 为 530 mm,≥10℃ 的 年 积 温 为
1 663.5℃。保护区共有棕壤、灰色森林土、草甸土、
沼泽土、黑土和风沙土6大土类,呈现明显的垂直分
布(自低向高依次为棕壤、灰色森林土、黑土)和水
平分布(自东向西依次为黑土、灰色森林土、风沙
土)。塞罕坝属于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错带和高
原—丘陵—曼甸—沙地过渡带。保护区生态环境
独特,生物物种丰富,生态景观多样,既有大面积的
森林、草原,又有成片的沼泽湿地和荒漠沙地,资源
分布特征极为独特。据相关资料显示,区内植物种
类达13门124科357属625种[2-4]。
1.2 研究方法
采用路线调查法,按一定的距离,记录保护区
内野生柳属资源种类和分布,同时对标本分别进行
编号,记录其名称、生长环境、习性等[5]。在有代表
性的区域内选择调查样地,共55个20m×20m的
样方,进行野生柳属植物资源贮量的调查。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资源状况
通过路线踏查及样方调查,研究确定塞罕坝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三蕊柳、乌柳、粉枝柳、北沙柳、
五蕊柳、越桔柳、小穗柳、黄柳、崖柳、中国黄花柳10
种野生柳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千层板、北曼甸、阴河和三道河口4个林区的河
边、山地林间的水甸子和沼泽草甸。其中,大多数
种类能够防风固沙,一些种类可提制栲胶或做饲
料,另有一些种类为良好的蜜源植物,具体结果见
表1。
表1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柳属植物资源、分布和用途
Table 1 Resource,distribution and usage of the genus Salix L.plants in Saihanb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种类
Species
分布
Distribution
用途
Usage
三蕊柳
Salix triandra L.
生于塞罕坝保护区千层板、北曼甸
管理区林区,多沿河生长。
木材质密,白色、光亮,但不成大材,供炭薪,含
单宁4.6%;树皮和嫩叶可做黄色染料;为早春
蜜源树,又为护岸用绿化树种。
中国黄花柳
S.sinica(Hao)C.Wang
et C.F.Fang
生于塞罕坝保护区千层板、阴河管
理区山坡或林中。
粉枝柳
S.rorida Laksch.
生于塞罕坝保护区北曼甸管理区
林区山地,沿溪边尤多。
木材质软,供建筑、器具用;细枝可编筐;为早春
蜜源树和山区固岸树种之一。
北沙柳
S.psammophila C.
Wang et Ch.Y.Yang
塞罕坝保护区三道河口、北曼甸管
理区、吐力根河两岸及沙丘地带常
见分布。
抗风沙,不择土壤,繁殖容易,各地常作固沙造
林树种。
138  河 北 林 果 研 究 第31卷   
续表1
种类
Species
分布
Distribution
用途
Usage
五蕊柳
S.pentandra L.
生于塞罕坝保护区三道河口、阴河
管理区的山坡路旁、山谷林缘、河
边或山地林间的水甸子及草甸
子中。
木材可制小农具或作柴薪用,树皮及叶均可提
制栲胶,也是蜜源树种。
越桔柳
S.myrtilloides L.
生长在塞罕坝保护区三道河口、北
曼甸管理区的林区沼泽化草甸内,
成丛生长。
嫩叶可作饲料。
小穗柳
S.microstachyaTurcz.ex Trautv.
生于塞罕坝保护区千层板、三道河
口管理区沙化区域的河边或沙丘
间低地。
黄柳
S.gordejevii Y.L.Chang et Skv.
塞罕坝保护区内广泛分布,生于流
动沙丘上。
本种为极佳的固沙树种。
崖柳
S.floderusii Nakai
生于塞罕坝保护区阴河管理区沼
泽地或较湿润山坡,为阳性树种。
乌柳
S.cheilophila Schneid
塞罕坝保护区内山河沟边广泛
分布。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柳属植物的分布面积、出现
频率、数量和生长情况见表2。
表2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柳属植物的分布面积、
出现频率、数量和生长情况
Table 2 Distribution area,appearance rate,quantity and
growth status of the genus Salix L.plants in
Saihanb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种名
Species
分布面积/
hm2
Distribution
area
出现频率/

Appearance
frequency
资源数量/

Resource
quantity
生长状况
Growth
status
三蕊柳 87.71  16.36  55 中
中国黄花柳 165.67  30.91  345 良
粉枝柳 253.38  57.27  1 140 中
北沙柳 409.31  76.36  3 547 优
五蕊柳 438.54  81.82  3 380 优
越桔柳 302.11  56.36  1 548 良
小穗柳 389.82  72.73  3 118 优
黄柳 87.71  16.37  77 中
崖柳 97.45  18.18  86 中
乌柳 224.15  51.80  710 优
  从表2的样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柳属植物在
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总面积约为
2 455.85hm2,粉枝柳、北沙柳、五蕊柳、越桔柳、小
穗柳、乌 柳 是 出 现 频 率 较 高 的 种 类,分 别 为
57.27%、76.36%、81.82%、56.36%、72.73%、
51.80%,大多生长情况优良,仅有个别种类,如三
蕊柳、黄柳和崖柳,分布面积较小,资源数量较少。
从数量组成来说,粉枝柳、北沙柳、五蕊柳、越桔柳、
小穗柳具有较多的数量,分别为1 140株、3 547株、
3 380株、1 548株、3 118株,而三蕊柳、黄柳和崖柳
数量总体较少,分别为55株、77株和86株。
2.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 牲畜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柳灌丛作为保护
区内植被类型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保护功用,
对巩固河道、抑制沙化、保护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等珍稀濒危鱼类资源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柳属植物资源主要分布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
的湿地及自然保护区的交界处,地处边界地区,南
邻御道口牧场。由于草场严重超载,加之管护力度
不够,存在牲畜和人为破坏,致使柳属植物资源有
不同程度的下降。
2.2.2 周边环境影响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地处浑
善达克沙地南缘,多风干旱少雨,植被相对稀少,生
态系统脆弱。相邻的内蒙、御道口地区植被退化,
土地呈沙化和荒漠化趋势,并且防风固沙措施跟不
上,沙丘活化和土壤沙化对塞罕坝保护区的湿地环
境构成了较大威胁。
2.2.3 保护区管理体制的影响 塞罕坝保护区虽
为国家级,但并非全额独立公益事业单位,而是与
塞罕坝机械林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各管理区、
管理站(点)人员均为兼职,尤其是日常管理经费和
常规业务开展经费不足,致使保护区资源管护、监
测和科研等工作均无法正规、顺畅开展,对柳属资
源的保护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2.2.4 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 自1992年成立
“AAAA”级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塞罕坝因为环境优
美和空气凉爽,生态旅游不断升温,年入园游客以
第2期 孟凡玲等: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柳属植物资源及保护利用研究 139    
20%以上的幅度逐年增长。2007年保护区晋升为
国家级以后,塞罕坝的旅游更是进入巅峰时期,且
旅游区域主要集中在以吐力根河沿岸的湿地周边
地区,对柳属植物的生长、保护、繁殖都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
2.2.5 开发利用力度不够 柳属木材轻柔,主供
小板材、小木器、矿柱材、民用建筑材、农具材和薪
炭材用。有些种类的木炭为制造火药的原料;有些
种类枝条多细长而柔,可编制筐、篮、包、家具、柳条
箱、安全帽;嫩枝、叶为野生动物食物;个别种的叶
子可作家畜饲料或饲柞蚕;有的为保持水土、固堤、
防沙、四旁绿化及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有的是早
春蜜源植物。柳白皮、柳叶民间常用于治疗高血
压。树皮含单宁,供工业用或药用。柳属植物中普
遍存在的水杨苷及其衍生物被称为“天然阿司匹
林”,且药效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小。柳叶、树皮、花
絮的提取物在抗血栓、降压、抗应激及促进免疫力、
抗诱变、抗惊厥、耐缺氧、抗炎、止痛、利尿、凝血、防
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临床效
果。由于缺少政策与技术的支持,柳属的开发利用
力度远远不够[6-8]。
3 柳属植物的保护与利用对策
3.1 加强宣传,发动群众保护柳属植物
通过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多种方式向保护区
广大职工、居民、社区群众广泛宣传柳属植物对生产
生活的重要性。只有让群众真正认识柳树、了解柳
树,自觉爱护柳树,才能够真正、长期地保护柳树。
3.2 实行封禁式保护
对现有柳属资源进行严格保护。可以采取架设
围栏、人工巡护、封山等强制措施进行封禁式保护,加
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现有柳属资源不遭受破坏。
3.3 保护与恢复柳属植物生长生存环境
柳属植物生存生长的环境主要是河岸、浅滩、
沼泽等湿地区域。在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对湿地及
其衍生资源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矮围生态
蓄水技术和植被恢复带建设等措施恢复即将退化
或已退化的湿地,以保护或扩大柳属资源的生长
环境[9]。
3.4 控制湿地旅游
基于塞罕坝保护区柳属植物和湿地现状,对湿
地的旅游开发要适度控制。对湿地的开发必须充
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要根据科学的生态
规律来指导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对旅游利用率
和价值较高的湿地进行限制性开发,对已经开发的
区域要科学估算并严格控制游客容量[10]。
3.5 开展柳树野生抚育与人工栽培研究
对现有的柳林可以通过透光伐、定株、卫生伐
等抚育措施保障柳树的光照、养分、水分、竞争等,
通过人工干预促进其健康生长。
对沙化区域的柳属植物可以通过扦插、埋条等
方式促进其繁殖,增加柳属植物数量,提高其防风
固沙能力,促进保护区植被及生物多样性恢复。
在保护区的试验区内,选择适合柳属植物生长
和繁育的区域,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开展基地培
植,达到多品种、阶梯式、分批次采集和利用,逐渐
形成柳产业培育基地。这样既能绿化沙地,还能实
现经济利用。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路线踏查及样方调查,确定塞罕坝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内共有野生柳属植物10种,其在保护区
的分布总面积约为2 455.85hm2,其中粉枝柳、北沙
柳、五蕊柳、越桔柳、小穗柳、乌柳是出现频率较高
的柳属植物。近年来,由于塞罕坝保护区湿地面积
减少、土壤沙化和人为破坏严重,导致柳属植物资
源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柳属植物均分布在塞罕
坝保护区河道两岸、湿地区域及沙化严重地域,承
担着保护河道、保持水土、阻止沙化的重要生态保
护作用,必须严加保护。建议加强宣传,通过采取
封禁保护、恢复湿地、控制湿地旅游、开展柳树野生
抚育与人工栽培研究等措施,充分保护与利用塞罕
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柳属植物资源。
参考文献:
[1]白杨,宋迎迎,关文彬,等.柳属的地理分布及特点[J].中国科技
财富,2009(8):200-201.
[2]黄金祥,李信,钱进源.塞罕坝植物志[M].北京:中国科技技术
出版社,1996:2-8.
[3]刘春延,赵亚民,刘海莹.塞罕坝森林植物图谱[M].北京:中国
林业出版社,2010:1-9.
[4]侯建华,聂鸿飞.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
报告[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2.
[5]戴宝合.野生植物资源学 [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5.
[6]余君.中国古代柳树的栽培及柳文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5(3):33-39.
[7]李影,姚百超,姜涛.柳树在河流防护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
水利科技,2005,33(6):118-118.
[8]唐桂梅,姜卫兵,翁忙玲.论柳树家族及其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
[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318-323.
[9]安长明.塞罕坝湿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家
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8-11.
[10]常伟强,司宏图,宋艳慧,等.塞罕坝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对策
[J].河北林果研究,2007,22(1):26-29.
(编辑 郭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