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甘肃省麻黄属野生种质资源及保护利用



全 文 :JTCVM
年第 4 期2014
甘肃省麻黄属野生种质资源及保护利用
崔治家 1,2,晋 玲 1,2,朱田田 1,2,马 毅 1,2,王振恒 1,2,廉永善 3
[1.甘肃中医学院药学院 中(藏)药资源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省高校中(藏)药化学质量研究省
级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3.西北师范大学植物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目的:调查甘肃省麻黄属植物野生种质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利用建议,为麻黄属植物的资源保护
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查阅文献和标本馆标本记录的基础上,采用重点区域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
合的方法,对甘肃省麻黄属植物的种质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就麻黄属植物的资源现状和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
查实甘肃产麻黄属植物 7种,订正了文献中常出现的异名,并绘制了甘肃省麻黄属植物分布图;市售本地麻黄多
为中麻黄,偶见收购膜果麻黄,民间使用各种均有。结论:应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执行力度,规范野生麻黄
采收方法,积极开展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强种质收集和筛选,做好麻黄种植的技术支持和市场引导。
关键词:麻黄属;野生资源;保护利用;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R9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354(2014)04-0024-05
DOI:10.13823/j.cnki.jtcvm.2014.04.007
收稿日期:2014-03-01
基金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子课题(SB2007FY020);
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财社[2011]76 号);中医药
行业科研专项(201207002)
作者简介:崔治家(1980-),讲师,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
用及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教学与研究,Tel:0931-8765495,
E-mail:zhijiacui@126.com
通讯作者:晋 玲,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珍稀濒危和大宗常用中药
资源可持续利用,Tel:0931-8765495,E-mail:zyxyjl@163.com
中药麻黄和麻黄根为常用之品,其分别具有发汗散
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和固表止汗之功效,2010 版《中国
药典》规定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
etina Bunge)的干燥草质茎作麻黄用,草麻黄或中麻黄的
干燥根和根茎作麻黄根用 [1]。甘肃省位于蒙新高原、黄土
高原、秦岭山地和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带,气候类型多样、区
系成分复杂。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地理背景孕育了丰富
的药用植物资源,其中包含很多重要的著名药用种质资
源,如红豆杉科、麻黄科、木兰科、五味子科、毛茛科、芍药
科、罂粟科、伞形科、唇形科、桔梗科、菊科、百合科、兰科
等科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2-6]。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因过
度采挖致使麻黄属植物原生境遭到破坏,麻黄属植物的野
生种类濒危,资源锐减。由于麻黄属植物不仅是常用中药
来源,也是西北生态屏障的重要建群种。长期以来甘肃省
是我国麻黄药材的主要道地产区之一,但种类不清、分布
不详、民间使用混乱。课题组前期对甘肃省药用麻黄资源
做了深入研究,对麻黄属药用种类和采收使用所存在的问
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7]。随着课题组对甘肃省麻黄属资源调
查研究的深入,笔者等对甘肃省麻黄属植物的种质资源进
行整理分析,就麻黄属植物的资源现状和分布格局进行研究。
1 甘肃省麻黄属植物资源调查和走访路线
考虑到涉及地域广阔、时间和经费有限,在文献、标本
资料查阅整理的基础上,采用重点地区实地考察与市、县
农林技术人员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查阅了相关文献
资料后,研究了收藏在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
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
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等单位植物标本馆的麻黄属植物蜡
叶标本。先期在我国麻黄属植物主产区新疆、甘肃、内蒙
古、青海等地进行野外调查,采集部分植物标本并观察植
物的生境和立地条件等各种特征。依据麻黄属植物的生态
生物学特性和类群分布状况,结合甘肃省的地形地貌和气
候类型,先后对重点调查地区兰州市(安宁区、七里河区、
永登县、榆中县)、酒泉市(瓜州县、玉门市、金塔县、肃北
县)、嘉峪关市、张掖市(高台县、肃南县、山丹县、民乐县、
临泽县)、金昌市(永昌县)、武威市(民勤县、古浪县、天祝
县)、白银市(靖远县、景泰县、会宁县)、定西市(临洮县、
陇西县、岷县、漳县)、天水市(甘谷县、麦积区)、甘南州
(碌曲县、迭部县、舟曲县、夏河县、临潭县、卓尼县)、平凉
市(崆峒区、华亭县、泾川县)、庆阳市(正宁县、合水县、宁
县、环县)等 12 个市州 30 余个县进行实地考察。
2 甘肃省麻黄属植物种类记述及地理分布
麻黄科(Ephedraceae)仅麻黄属(Ephedra L.)1 属,约
50 种,分布于亚洲、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及美洲等干旱、
荒漠地区。中国有 14 种,分布于除长江下游及珠江流域各
省区外的其他各地,以西北各省区及云南、四川等地种类
较多 [8]。甘肃产麻黄属植物 7 种,分别占中国和世界种数
的 50%和 14%,作为药典规定中药麻黄基源的 3 种植物
均有分布 [1]。记述中在植物名后括号内注出了在整理过程
中发现的常见异名及大多数学者建议合并的分类群名称,
以供参考。
2.1 膜果麻黄[9]Ephedra przewalskii Stapf
(喀什膜果麻黄 E. przewalskii Stapf var. kaschgarica[Fedtsch.
et Bobr.]C.Y.Cheng)[10,11]




24
JTCVM
年第 4 期2014
产地酒泉(瓜州、阿克塞、金塔、肃北)、敦煌、嘉峪关、
玉门、张掖(高台、肃南、民乐、临泽)、武威(民勤);生于海
拔 1 200-2 500 m 的戈壁滩或石质荒漠。我国新疆、青海、
内蒙古、宁夏等省区有分布,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蒙古、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也有分布。
该种小枝顶端常见卷曲,产地称谓“蛇麻黄”。该现象
在其他种麻黄,如中麻黄、细子麻黄中也有,因此蛇麻黄不
是仅指膜果麻黄。另外,膜果麻黄中小枝顶端也有不卷曲的
植株存在。该种生物碱含量甚微,不能做麻黄使用[11]。
2.2 中麻黄[9]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C.A.Mey.[灰麻黄
(蓝麻黄)E. glauca Regel][8]
产地兰州(安宁、永登、榆中兴隆山)、酒泉(阿克塞、肃
北)、嘉峪关(镜铁山)、张掖(肃南)、金昌(永昌)、武威(古
浪、民勤)、甘南(迭部、舟曲、临潭太子山)、白银(会宁、靖
远)、定西(临洮、漳县、岷县)、天水(武山、秦州、甘谷)、平
凉(崆峒区、灵台梁原)、庆阳(西峰、正宁、宁县、庆阳、环
县);生于海拔 1 400-2 700 m 的荒坡、石滩及白龙江干热
河谷。我国新疆、青海、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及
辽宁等省区有分布,阿富汗、伊朗和俄罗斯也有分布。
供药用,其生物碱含量较木贼麻黄和草麻黄低,但其
伪麻黄碱含量较高 [12];肉质多汁的苞片(麻黄果)可食。
灰麻黄(蓝麻黄)E.glauca Regel 在《flora of China》中
被归并为中麻黄的异名,《中国植物志》中也做了相关讨论[9]。
杨永认为其独立为一个分类群 [11],笔者等在调查中未观察
到记述中标本关克俭 408 和 422(XJBI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
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但在野外观察中蓝色植株较少,
而灰色、灰绿色、黄绿色、灰褐色等植株颜色较多见。
该种分布于甘肃省中西部与中部以东地区的植株,在
雌球花苞片肉质化的程度、假花被的长度、种子的长度及
珠被管弯曲程度等方面存在一些规律性的变异。中西部的
植株肉质化程度较低、假花被相对较短、种子较短、珠被管
弯曲程度较高。
中麻黄与木贼麻黄 E.equisetina 和膜果麻黄 E.przew-
alskii 无花时容易混淆,其区别为木贼麻黄的小枝节间细
而较短,叶全为 2 裂;膜果麻黄的叶几乎全为 3 裂;而该种
多 3 裂并混生 2 裂。
2.3 斑子麻黄[9]Ephedra lepidosperma C.Y.Cheng
产地白银(平川区宝积山);生于 1 620 m 的山坡及滩
地。我国新疆、内蒙古、宁夏有分布,蒙古也有分布。
该种生物碱含量甚微,不能做麻黄使用 [12]。
该种矮小垫状,枝节膨大坚硬,小枝极细短,球花苞片
仅 2 或 3 对,种子有横列碎片状细密突起,与其他种矮小
麻黄极易区别。
2.4 草麻黄[9]Ephedra sinica Stapf
产地兰州(安宁、榆中)、白银(景泰)、定西(临洮)、天
水(麦积、秦州)、临夏(康乐)、平凉(灵台)、庆阳(宁县、合
水)、酒泉(瓜州);生于海拔 1 400-1 700 m 的山坡岩石
缝、河床及草原等处,常形成大面积的单纯群落。我国辽
宁、吉林,内蒙古、宁夏、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西北部及
陕西等省区有分布,蒙古也有分布。
该种为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仅次于木
贼麻黄。木质茎少,易于采收和加工提取,为我国提制麻黄
碱的主要植物。
2.5 木贼麻黄[9]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产地兰州(七里河、安宁、榆中、皋兰)、酒泉(瓜州、肃
北)、张掖(山丹、肃南祁连山)、金昌(永昌)、武威(民勤、
古浪)、白银(靖远)、定西(岷县麻子川)、临夏(永靖)、甘
南(临潭冶力关、卓尼、碌曲郎木寺、迭部、舟曲);生于海
拔 1 400-3 000 m 干旱山坡、石缝及荒漠。我国新疆、青
海、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西部、山西、河北等省区有分
布,蒙古、俄罗斯也有分布。
木贼麻黄的叶大部合生,上部约 1/4 分离,2 裂,裂片
短三角形;种子通常仅 1 粒成熟。
该种为重要的药用植物,麻黄碱的含量较其他种类为
高,是提制麻黄碱的重要原料。
2.6 单子麻黄 [8]Ephedra monosperma Gmelin ex C.A.Meyer
(Ephedra minima Hao.)[8,9]
产地兰州(榆中)、酒泉(肃北、阿克塞)、玉门、嘉峪
关、张掖(肃南、山丹)、武威(天祝)、天水(武山)、定西(岷
县麻子川)、甘南(玛曲、碌曲、夏河、卓尼、迭部、舟曲、临
潭);生于海拔 1 400-4 000 m 的多石山坡、石缝或疏林干
燥地、河滩。我国西藏、四川、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山
西、河北和黑龙江等省区有分布,俄罗斯也有分布。
含生物碱,其中麻黄碱含量较高,可供药用。
2.7 山岭麻黄[8]Ephedra gerardiana Wall.
(垫状山岭麻黄 Ephedra gerardiana Wall. var. congesta
C.Y.Cheng)[9,11]
产地玉门市昌马乡水峡村;生于海拔 2 050 m 的戈壁
滩。我国青海、新疆、西藏有分布,阿富汗、印度北部、尼泊
尔、尼泊尔、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锡金也有分布。
含生物碱,可供药用。
另《黄土高原植物志》记载甘肃有矮麻黄分布 [3],杨
永 [11]疑其为错误鉴定。笔者等也未观察到标本或采集到实
物,有待查看模式标本和相关标本馆标本做进一步研究。
3 甘肃省麻黄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麻黄属分种检索表
1.球花的苞片膜质,仅中脉及其边缘绿色或深棕色,
几全部分离,仅在基部合生;雌球花成熟时苞片干燥膜质,
半透明,叶 3枚,稀 2枚………………1.膜果麻黄 E. przewalskii
1.球花的苞片厚膜质,绿色而仅有无色膜质狭边,基
部或下部明显合生;雌球花成熟时苞片肥厚肉质,橘红色
或鲜红色浆果状,叶 2 枚或 3 枚。
2.植株通常高 30-100 cm,稀仅 20 cm,灌木或草本状
灌木,茎基部分枝较少;球果苞片肉质化程度高,常
呈明显浆果状;假种皮短于内层苞片,不外露。
3. 叶多数 3裂并与 2裂混生;球花的苞片 3片轮
生,稀 2片对生,苞片 2纵脉近平行,边缘明显
膜质;种子 3粒或 2粒,腹面常具明显纵棱;珠
被管明显长而螺旋状……2.中麻黄 E. intermedia
3.叶 2 裂,稀在个别的枝上呈 3 裂;球花的苞片




25
JTCVM
年第 4 期2014
为 2 片对生;苞片 2 纵脉弧形弓曲,膜质边缘
狭窄;种子 1 或 2 粒,腹面不具明显纵棱;珠被
管较短而较直,稀长而稍曲。
4.植株一般有直立木质茎而呈灌木状;节间细而
较短,长 1-2.5 cm;雌球花成熟时长卵圆形或
卵圆形,有苞片 3对;珠被管较长而稍弯曲;种
子通常 1粒……………3.木贼麻黄 E.equisetina
4.植株无直立木质茎而呈草本状;小枝节间较长,
长 2.5-5.5 cm;雌球花成熟时矩圆状卵圆形或
近圆球形,通常有苞片 4 对;珠被管较短而比
较直;种子通常 2粒…………4.草麻黄 E.sinica
2.植株通常高 5-15 cm,稀可达 20 cm,铺散地面或近
垫状;茎基部分枝多,节间短,长 1-1.5 cm;球果苞片肉质
化程度较低,不呈明显浆果状。
5.植物体丛垫状,绿色小枝比较长;种子稍长于
内层苞片,微外露,表面平滑。
6.小枝直径粗 1.5-2 mm,纵槽纹明显或较明显;
叶下部约2/3 合生;雌花具苞片 2对,稀 3
对,约 1/4-1/3合生;珠被管短,长不及 1mm
………………………5.山岭麻黄 E.gerardiana
6.小枝直径粗约 1 mm,纵槽纹不明显;叶下
部 1/3-1/2 合生;雌花具苞片 3 对,基部
合生;珠被管较长而弯曲…………………
…………………6.单子麻黄 E.monosperma
5.植物体近垫状,根与茎高度木质化,绿色小枝
细短;种子较苞片为长,约 1/3 外露,种子背
部中央及两侧边缘有整齐明显突起的纵肋,
肋间及腹面均有横列碎片状细密突起
…………………… 7.斑子麻黄 E.lepidosperma
4 麻黄属植物在甘肃省的地理分布
植物地理分布是植物类群在地球表面存在的空间形
式,是植物对自然环境的综合反映,也是大自然对其植物
类群长期选择的结果。对麻黄植物属和种的地理分布的研
究,能使我们对其生态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深化,有助于科
学合理地保护和开发麻黄属野生种质资源。
4.1 甘肃省麻黄属植物野生种的地理分布
甘肃省麻黄属植物地理分布图见图 1-3。
图 1 甘肃省膜果麻黄、单子麻黄和山岭麻黄地理分布
Fig . 1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map of E . przewalskii ,
E.monosperma and E.gerardiana in Gansu Province
图 2 甘肃省中麻黄和木贼麻黄地理分布
Fig.2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map of E.intermedia and
E.equisetina in Gansu Province
图 3 甘肃省草麻黄和斑子麻黄地理分布
Fig.3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map of E.sinica and E.lepi-
dosperma in Gansu Province
4.2 甘肃省麻黄属植物野生种的地理分布分析
4.2.1 从分布类群数量和各种类分布图看,并结合实际
调查结果发现,酒泉、张掖和武威三地区是甘肃省麻黄属
植物种类最多、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河西地区常年较干
旱且多风沙,地形地貌、气温降水、光照和土壤等生态条件
最适宜麻黄植物的生存和繁衍。
4.2.2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麻黄属植物的叶片退化、非常
耐旱,但主要靠种子繁殖,在戈壁荒漠地带较低洼或有季
节性流水的地方常呈带状或斑块状分布,或者分布于石质
山崖有水的环境之中。有的种类如膜果麻黄和中麻黄可以
成为优势种、建群种,其分布面积很大。
4.2.3 从甘肃省麻黄属植物的整体分布上看出其围绕祁
连山脉和青藏高原东缘分布,从种类和分布区域来看,甘
肃省仍属于我国麻黄属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或为分布多
度中心的一部分,可以用来指导麻黄属植物的适宜性区划
和种植工作。
4.2.4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人类活动对麻黄属植物的影
响广阔而深刻,多数种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人为活动
的强烈干扰,这往往会直接决定着某一个种类分布区域和
分布数量。
5 甘肃省麻黄属野生种质资源状况的评价和开发利用建议
麻黄属植物多作麻黄和麻黄根用,在很多地区均广泛




26
JTCVM
年第 4 期2014
Investigation and protective utilization of genus Ephedr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CUI Zhi-jia1,2, JIN Lin1,2, ZHU Tian-tian1,2,MA Yi1,2, WANG Zhen-heng1,2, LIAN Yong-shan3
[1.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ibetan Medicine Resources,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Gansu 730000; 2. Key Laboratory of Chemistry and Quality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 Lanzhou Gansu 730000; 3. Institute of Botany,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varieties of genus Ephedra in Gansu Province,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tective strategies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and
herbarium specimen, field survey combining with interview investigation was used to study the resource situ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phedra plants in Gansu Province. Results: It is shown by field survey and data analysis that it has 7
species of Ephedra L. wild resources in Gansu. Also synonyms often appeared in the literature was revised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maps of Ephedra was drawn in Gansu. Market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most common species in Gansu local
markets was E.intermedia, but all kinds of species were used in local little clinics in Gansu. We also found that E.
应用而且用量很大。因为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多年
来常常成为大量采挖的主要对象。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
了《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
草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等有
关法律法规,用来管控麻黄属植物的滥采滥挖造成的资源
濒危和生态破坏问题。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和斑子麻
黄也已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
保护植物。
5.1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均是极其复杂
的综合性工作,受到气候-环境彼此作用、社会经济发展、
国家法规政策(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建议有
关部门要大力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严令禁止随意采挖
野生麻黄,加强保护现有野生麻黄属植物资源。
5.2 调查地区的麻黄属植物蕴藏量均有大幅度的减少,影
响和威胁着我国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麻黄属植
物是维持荒漠生态平衡的建群物种,一般生长在干旱荒漠
及干旱的山坡或草地上,很多地区药农采集野生麻黄时多
连根采挖,很大程度限制了麻黄属植物在干旱地带的无性
克隆繁殖。建议在麻黄主产区对野生中麻黄采用割取地上
部分的采收方法进行规范,保护根及根茎进行营养繁殖。积
极开展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从当地农户切身的生态
和经济利益出发,使其自主自觉地开展保护利用工作。
5.3 加强麻黄属植物种质的收集和筛选,进一步保证麻
黄属药用植物野生性状多样性,为下一步对中麻黄遗传学
研究提供条件。麻黄属植物自然更新主要依靠种子繁殖,
所以建议建设采种园,必要时可以人工播种开展野生抚育。
5.4 调查中发现,目前甘肃省市场流通麻黄仍多数为野
生麻黄,河西个别县区有私自大量收购膜果麻黄的行为。
很多私人诊所麻黄用量不大,但多为自采自用,各种均有
使用,主要使用种类多为中麻黄、木贼麻黄、草麻黄、膜果
麻黄等,与洪浩等调查结果一致 [13]。
5.5 调查中发现,甘肃省酒泉、张掖、武威、白银、庆阳等
地有栽培中麻黄和草麻黄。但随着近年麻黄的市场价格走
低,弃耕弃种现象严重。支持和扶持农民在保证现有的种
植面积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扶植农户种植生产,给予
技术和设备的支持,也可保证麻黄的蕴藏量。
5.6 各地农业技术部门应加强对中麻黄药材采收及市场
价格走势的技术指导,以更合理地利用麻黄属资源。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 .中国药典(第一部)[M].北京 :中国医药出
版社,2010:300.
[2]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 秦岭植物志 (第 1 卷 1
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34.
[3] 西北植物研究所.黄土高原植物志(第一册)[M].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0:29-33.
[4] 田 方 .甘肃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D].兰州 :西北师
范大学,2007.
[5] 崔治家,陆毛珍,陈学林,等.甘肃被子植物中国特有属
研究[J].草业科学,2009,26(10):30-38.
[6] 曹 昀,黄兆辉,陈学林 .甘肃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
保护对策[J].甘肃科学学报,2003,15(4):44-51.
[7] 晋 玲,张裴斯,张弦飞,等 .甘肃药用麻黄资源调查
[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3,32(2):74-76.
[8] Fu Liguo,Yu Yongfu,Harald Riedl.Ephedraceae. Flora of
China[M].Beijing:Science Press,1999:97-101.
[9] 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 [M].北京 :科学
出版社,1978:468-489.
[10] 沈观冕.我国麻黄属的分类问题[J].干旱区研究,1993,10
(1):39-48.
[11] 杨 永 .中国麻黄属植物的分类——兼论麻黄属的演
化[D].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2.
[12] 张建生,田 珍 ,楼之岑 .十二种国产麻黄的品质评价
[J].药学学报,1989,24(11):865-871.
[13] 洪 浩,陈虎彪,徐 风,等.麻黄药材原植物资源和市
场品种调查[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9):1129-1132.




27
JTCVM
年第 4 期2014
!!!!!!!!!!!!!!!!!!!!!!!!!!!!!!!!!!!!!!!!!!!!!
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方有仪,才让措,钱俊栋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西宁 812100)
摘 要:阐述了细菌耐药性现状、国内医学及动物医学领域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的研究及其机制方面
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中药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及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动物
生产中开发中药饲料添加剂代替化学抗菌药物添加剂是解决细菌耐药性、动物源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问题
的重要途径,对绿色动物产品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S85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354(2014)04-0028-03
DOI:10.13823/j.cnki.jtcvm.2014.04.008
收稿日期:2014-04-18
基金项目:自选项目
作者简介:方有仪(1968-),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药理与毒理
学教学与研究,E-mail:klsfyymail@163.com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等化学抗菌药的广泛应用,耐药
性细菌快速增长,使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成为严重困扰人
类及动物健康的难题,为此,如何消除细菌耐药性的研究
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细菌耐药性的消除,以往国内外主
要采取各种化学、物理处理方法,但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化
学药物毒副作用大,不适合用于人类或动物机体,而许多
学者研究发现我国传统中药不仅具有抗菌、提高机体免疫
力等作用,还能消除细菌耐药性,因此,中药消除细菌耐药
性的研究对解决严重的细菌耐药性现状、有效防治人畜感
染性疾病、保证人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从以下几方面
对近年来国内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1 细菌耐药性现状
随着各种感染性疾病治疗难度的增加,世界各国都日
益重视耐药性问题,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以控制细菌耐药性
的产生,但细菌耐药性情况仍比较严重。动物医学领域,宁
宜宝等[1]对动物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
并与 20 世纪 60-90 年代分离的历史菌株的耐药性进行比
较,结果表明,2000 年以后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发展快,并
随着动物用药种类的不断增加,耐药谱也迅速扩大,多重
耐药、交叉耐药现象严重。历史菌株耐药谱简单,多重耐药
少见。朱恒乾等 [2]对广东地区 2007-2009 年禽源大肠杆菌
进行耐药性研究,结果显示,耐药率逐年上升,多重耐药情
况严重,耐药谱多集中在 5-12 耐,并且多重耐药率逐渐上
升,耐药能力逐渐提高。宋立等 [3]对 20 世纪 70-90 年代和
2000 年不同年代食品动物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测定,结
果表明,在过去的 30 多年,食品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呈
逐渐增长趋势,1970-2000年,对青霉素类的耐药率从 19%
增长到 81.3%;对四环素类药的耐药率从 61.9%~63.5%增
长到 89.5%~93.1%;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从 0~9.5% 增
长到 5%~63.1%;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从 0% 增长到
50.2%~53%;对磺胺类药的耐药率从 11.7%~57.1%增长到
77.7%~79.7%;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从 39.7%增长到 51.8%。
人类医学领域,杨青等 [4]2009 年对国内不同地区 14 所教
学医院进行肠球菌属细菌的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粪肠
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为 40.1%;屎肠球菌对氨苄
西林耐药率超过 90%,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接近 70%。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发生率有增加趋势。朱德妹等[5]对国内
不同地区 14 所医院 2009 年临床分离葡萄球菌属进行抗
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CNS) 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分别占 52.7%
(8.5%~78.3%)和 71.7%(45.7%~90.1%)。以上资料显示,耐
药性现状不容乐观,而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2 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研究
面对严重的耐药性现状及物理、化学方法消除细菌耐
药性时对人类及动物的危害,使得利用中药消除耐药性的
研究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任玲玲等 [6]研究了中药
复方制剂“连黄”对大肠埃希氏菌耐药菌株耐药基因 AcrA
的影响,结果证明,该中药复方制剂能够改变 AcrA 的碱基
序列,使 AcrA 基因的氨基酸表达受到影响,进而影响
przewalskii were purchased in single area. Conclus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preserv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Ephedra L. plants resources should be strictly executed by strengthening propaganda and study. We should also make great
efforts to standardize harvest methods about wild resources of Mahuang, develop actively on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mmunities, enhance collection and screening of wild Ephedra L. germplasm, and provide technical
service and market leading about cultivation of Mahuang.
Key words:Ephedra; wild resources; protective utilization; Gansu Province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