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麻属种核仁和次缢痕数目



全 文 :黄麻属种核仁和次缎痕数目
在两个黄麻栽培种 ( 圆果种和长果种 2。 二
i减 ) 中 , S h a r m a和R o y ( 195吕 ) 报道有六个 次
猫痕 ,而 H a q u e和 A h m e d ( 1 972 ) 发现圆果 种 、
长果种和 t r i l o e u l a r i s ( 2。 = 14 ) 野生种中 , 均
有四个随体 。 A r a n g z e b和K h a 二 d k a r ( 1 9 79 )
报道 , 在圆果种品种中 , 分裂间期出现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核仁 , 圆果种和长果种的晚前期出现六
个附加染色体 , 而黄麻属的 tr i l o c ul a r is 只有四
个附加染色体 .
人们早就知道 , 末期形成的核仁数目与随体
和次溢痕的数目有关 , 这在扁芒草属 ( d e w et
1 9 5 1 )
, 薄皮木属 ( B e r g o e n 1 9 3 5 ) , 茉莉
属 ( R a m a n , 1 9 5 5 ) 中都有报道 。
由于黄麻种染色体具体积小和细的特性 . 难
于确定次绒痕的确切数目。 因此 , 本笋究试图通过观察细胞分裂末期形成核仁最大数目与细胞分
裂前期融合核仁附加次绒痕数目之间的关系 , 以
确定黄麻属品种中次给痕或随体的数目.
该文首次报道了二倍体黄麻种核仁数目与次
级痕或随体数目的相关性 .
材料和方法
圆 果 种 D 一 15峨 ( 栽培 种 ) 和 S a v a r 一 D -
15 4种 子 ( Q 。 A . A h血 e d博 士1 97 4年 收 集 ) 以
及 长 果种 。 一 4 ( 栽 培 种 ) 和 C . t r i l o e u l a r i s
( 野生种 ) 种子 . 均在 37 ℃的培养皿中发芽 , 根
尖的固定和染色采用H o q u e和A 五m e d ( i 今7 2 )
改良方法 。 当初生根长到。 。 5~ 1 c m长时 , 将幼
苗 (根与子叶一道 )放到 a 一澳化茶饱和水溶 液 中
进行约 1 小时的预处理 , 然后用蒸馏水彻底冲洗
干净 , 在含微量氯化铁 ( 1 : 3 ) 的醋酸一酒精
溶液中固定 , 2%醋酸洋红染色 。
通过醋酸和一系列叔丁醇 , 优 卜内 ( , 种合
成树脂 ) 固定 , 制备大量的 }句寸载玻片和少量固
足载玻片供镜检 . 分别在前期和末期至少镜检了
1 千个细胞 。 这两个时期能观察到形成核仁和融
合柱仁附加染色体不同数目 。 黄麻属不同种和品
种细胞内末期核仁和前期附加染色体的最大数列
于表 1 , 并以显微 照相描绘成图 A 、 图 B ,
观察结果
表 1 说明 , 所有用于研究的三个二倍体黄 麻
属种中 . 早末期形成核仁最大数目 , 和晚前期融
合核仁附加染色体最大数目 4 一 6 条 。
早末期观察到核仁最大数目分别为: 圆果种
S a v a
r 一
D

2 5峨为 6 条 , D 一 1 5 4 为 5 条 , 长果
种 。 一 4为 6 条 , C . t r i l o e u l a r i s 为 4 条 ( 图
A l
.
2
.
3
.
4 )
. 晚末期所有的核仁 ,逐步融合在一
起 , 在静止期形成一个大的核仁 , 这种现象在分
裂间期也可看到. 图人 1 箭头表示典型的两个核
仁融合现象 .
表 1 黄麻属的种早末期形成核仁 , 前期
融合核仁附加染色体的最大数 目
研究材料 末期核仁最大数 目 前期附加染色
体最大数 目
C
。 圆果种
S
a v a r 一
D
一 1 5 4 6 6
D
一 1 5 4 5 6
C
。 长果种
0 一 4
C
.
t r i l o e u l
a r i s
. 0 口 .
心.
:
图 A _ 血微照祀放久 2 5 0公倍
显示末期 形成核仁 的最 大 数 目 1 . 园 采 种 S a ; 。卜 D -
巧 4形成 6个核仁 2 。 D 一 1 5过, 5个核仁 3 . 。 一 4 5 个
核仁 4 。 t r i l o e u l a r i s 4个核仁
在晚前期 , 融合核仁附加染色体的遗迹表明
圆呆 种S a v ar 一 D 一 1 5 4和 D 一 1 5 4的 染 色 休 数 目
为 6 条 , 长 果 种 。 一廷也 为 6 条 , 而C . 七r i lo -
e u l a r i s只有4条 ( 图 B 、 1 、 2 、 8 、 凌 ) 。
组成核仁时一个次组痕消失的 缘 故 (Ram 扭二 ,
1 9 5 5 )

本项研究最简明的解释为 6 条附加染色休 与
6 个次给痕一致 , 它与S h a r m a和 R o y ( 1 9 5 8 )
的观察相吻合 , 而 与H a q u e和 A h m e d ( 1 9 7 2 )
对圆果种和长果种的观察不一 致 。 对 C . t ir ol -
c
ul a
r is 的观察 , 即4个核仁和 4条附加染色 体 都
与H a q u e和A h m e d ( 1 9了2 ) 报 道 的C . t r i l o -
c u l a r i s有 4个随体非常一致 .
基于上述研究 , 可以认为形成核仁的最大数
与融合核仁附加染色体有关。 这由两个栽培种即
圆果种和长果种有六个次缴痕 , C . t r i l o e u l a r i s
有4个次绒痕或随体的结果所证明 .
摘 要
图 B 显微照相放大 2 5 0 0倍 , 示前期 触合 核
仁附加染色体数 目 ,
1
.
2
.
S a
v a f

D

1 54 和 D 一 1 5落为 e 条 3 . 0 一 4 为 已条
4
.
C
.
t r i l o e u l a r i : 4 条
公贡 论

{二 早 禾 期 , 圆 果 种 S a v a : 一 D 一 1 5 4 和 C .
t r i l
o C u l a r , S分另rJ为 6 和 4个核仁 , 而在晚前期 ,
大型融合核仁附加染色体数也分别为 6 条和 4条 。
这种 现 嚎 罗良d e w e t ( i 9 5 r ) 和 R a m a n ( 1 9 5 5 )
观察到融合柱仁附加染色体数与形成核仁的最人
数目们符是一致 的 .
圆果种 D 一 1 5 4和长果种 o 一 4两个栽培种均 育
六个次锰痕 , 但缺少一个核仁 . 可能 是 由于 在
木试验对圆果种 S a v a r 一 D 一 1 5理和 D 一 1 5一 ( 栽
培种 ) , 长果种 0 一 4 ( 栽培种 ) 和一 个 野 生 种
C
.
tr i l oc
u l a r is 早末期形成核仁的最大 数和晚
前期融合核仁附加次组痕或随体最大 数 进 行 了
研 究。 圆 果 种 S二 v ar 一 D 一 1 5 4 , 和 野生 种 C .
t r i l o e u l a r i s 在早末期分别有 6 个 和 4个核 仁 .
前 期末则是 6 和 4条融合核仁附加染 色 体 . D -
15 4和 。 一 4两个品种在早末期形成 5 个核仁 , 而
在晚前期有 6 条融合核仁附加染色体 . 一个核仁 _
的缺失可能是由于形成核仁时一个次维痕消失的
缘故 . 研究表明 : 早末期形成核仁最大数与晚前
期融合核仁附加染色体或随体数目有关 ,
作者 : K . K h a n d a k和 S . A r a n g z e b等
译者 : 唐 宁伟
校者 : 黄止若了
译 践: C了 t 。 l o g i a s 。
5 7 1一 5 7 5 19 8 5
一卜 “ ., 一…. 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一扣 . .心 ,.
( 上接 3 4面 )
2 , 不同的品种和地理条件怎样进行
宽行条栽 ?据我们 1 9 8 3年到本县的酉港 、鸭
子港 、 周文庙 、 毓德铺和阳兰塘等湖区和
山丘麻区 厂调查表明 , 湖区以 行 距 80 厘
冬, 莞距 30 至 34 厘米为宜 ; 山丘区以行距
了5至 80 厘米 , 莞距 28 至 30 厘米为宜 。 分株
力较弱的深根型品种 , 如黄壳早 , 黑皮克
等, 栽植宜密 , 以行距 75 厘米左右 , 每亩
栽 3。。。莞为宜 ; 分株力较强的 浅 根 型 品
种 , 如鸡骨 白等 , 栽植宜稀 , 以行距 80 厘
米 , 每亩栽 2 5。。莞为宜 ; 中间 根 型 的 品
种 , 如芦竹青等 , 以行距 80 厘米 , 每亩栽
植 2 8 0 0莞左右为宜 。
此外 , 无论是山丘区或湖区都应根据
肥土宜稀 , 瘦土宜密 ” 一原则进 行 宽 行 条
栽 , 以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