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棉属GhPEPC1同源基因的克隆与进化分析



全 文 :江西农业学报 2011,23(11) :43 ~ 47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棉属 GhPEPC1同源基因的克隆与进化分析
彭苗苗1,2,喻树迅1* ,田绍仁2,于霁雯1
收稿日期:2011 -08 -31
基金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09ZX08005 -025B)。
作者简介:彭苗苗(1987─) ,女,安徽合肥人,研究实习员,研究生,主要从事棉花栽培研究。* 通讯作者:喻树迅。
(1.中国农业科学院 棉花研究所,河南 安阳 455000;2.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 九江 332105)
摘 要:根据 GenBank中的 GhPEPC1(登陆号:AF008939)的开放阅读框设计引物,运用 PCR技术分别得到棉属 16 个种
的 PEPC同源基因全长序列。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序列差异除长萼棉外分别是 0. 3% ~ 9. 8%和 0. 2% ~
18. 8%。利用核苷酸序列构建的 NJ和 ME系统进化树对它们的亲缘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其中陆地棉和海岛棉、草棉和亚洲
棉、瑟伯氏棉与雷蒙德氏棉等分别聚为一类,结果与前人按染色体组型对棉花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并且从本结果可推测出
四倍体棉种可能由草棉和瑟伯氏棉的染色体组复合而成。
关键词:棉属植物;PEPC;克隆;进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Q949. 757.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8581(2011)11 -0043 -05
Cloning and Evolution Analysis of Homologous Sequences of GhPEPC1 Gene in Gossypium
PENG Miao - miao1,2,YU Shu - xun1* ,TIAN Shao - ren2,YU Ji - wen1
(1. 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Anyang 455000,China;
2. 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xi Province,Jiujiang 332105,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open reading frame of GhPEPC1 (GenBank Accession:AF008939)from GenBank,the complete se-
quences of PEPC homologous genes from 16 species in Gossypium were obtained by PCR technology. The comparison of PEPC homolo-
gous sequences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enes at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levels were from 0. 3% to 9. 8% and from
0. 2% to 18. 8% respectively,except for G. longicalyx.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was studied by using neighbor - joining (NJ)
and minimum - evolution(ME)trees which were structured by nucleotide sequence,the upland cotton and G. barbadense,Levant cot-
ton and Asian cotton,G. thurberi and G. raimondii were respectively clustered into the same class,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
vious classification results of karyotype in Gossypium,and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tetraploid cotton species might origin from
G. herbaceum and G. thurberi.
Key words:Gossypium;PEPC;Cloning;Evolution analysis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
boxylase,PEPC)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脂肪酸代谢的一
个关键酶[1 -2]。拟南芥、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等植物的
PEPC基因相继克隆成功,并且其序列信息和结构也得
到了详尽的解析[3 -4]。PEPC 由多基因家族编码组成,家
族成员之间的一级结构基本相似,基因保守性较好,但是
在序列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表 1)。因此本研究期望
利用 PEPC基因在棉属各个物种中的序列差异,从分子
水平上阐明棉属种间的亲缘进化关系。棉花中已得到两
条 PEPC基因全长序列。Vojdani 等[5]从陆地棉中克隆
出棉花中的第一个 PEPC 基因,命名为 GhPEPC1。Qiao
等[6]从陆地棉中克隆出 GhPEPC2,对其分析表明,是一
类 C3型 PEPC,与其它物种 PEPC 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Cronn等[7]根据 DNA 序列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四倍体棉
种的起源进行了探讨研究,证实了四倍体棉种是异源多
倍体起源的理论。本研究根据 GhPEPC1 开放阅读框设
计引物,运用 PCR 技术从基因组中扩增出 16 条 PEPC
基因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验证
PEPC基因在棉花中的结构和功能,为物种间的亲缘进
化关系提出证据。
表 1 棉花 PEPC基因与其它植物 PEPC基因相似性比较
Arabidopsis
(AF071788)
Zea mays
(NM001111948)
Glycine
(AY374445)
Oryza
(AY187619)
Brassica
(DQ328614)
Ricinus
(EF634317)
Gossypium(AF008939) 95. 5% 92. 3% 96. 2% 94. 8% 94. 9% 97. 2%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本研究所用的不同棉属材料由中国农业科
学院棉花研究所野生棉研究课题组提供(表 2) ,取 5 d
左右的幼嫩叶片为实验材料;LA Taq 购自 TAKARA 公
司;PCR回收试剂盒、大肠杆菌DH5α购自天根生物技术
有限公司;topo载体克隆试剂盒购自 Promega公司。
表 2 不同棉属材料
亚属 种 染色体组 基因名称 编号
Sturtia Todaro 斯特提棉(G. sturtianum J. H. Willis) C G. sturtianumPEPC1 p13
鲁滨逊氏棉(G. robinsonii F. von Mueller) C G. robinsoniiPEPC1 p8
纳尔逊氏棉(G. nelsonii Fryxell) G G. nelsoniiPEPC1 p1
比克氏棉(G. bickii Prokhanov) G G. bickiiPEPC1 p12
Houzingenia Fryxell 瑟伯氏棉(G. thurberi Todaro) D G. thurberiPEPC1 p7
戴维逊氏棉(G. davidsonii Kellogg) D G. davidsoniiPEPC1 p5
旱地棉(G. aridum Skovsted) D G. aridumPEPC1 p10
雷蒙德氏棉(G. raimondii Ulbrich) D G. raimondiiPEPC1 p9
拟似棉(G. gossypioides Standley) D G. gossypioidesPEPC1 p6
三裂棉(G. trilobum Skovsted) D G. trilobumPEPC1 p11
Gossypium L. 草棉(G. herbaceum L.) A G. herbaceumPEPC1 p14
亚洲棉(G. arboreum L.) A G. arboreumPEPC1 p15
索马里棉(G. somalense J. B. Hutchinson) E G. somalensePEPC1 p4
长萼棉(G. longicalyx J. B. Hutchinson) F G. longicalyxPEPC1 p3
绿顶棉(G. capitis Mauer) B G. capitisPEPC1 p2
Karpas Razenesque 陆地棉(G. hirsutum L.) (AD)1 G. hirsutumPEPC1 p17
海岛棉(G. barbadense L.) (AD)2 G. barbadensePEPC1 p18
1. 2 方法
1. 2. 1 DNA 提取 采用 CTAB 法提取棉花基因组
DNA[8 -10]。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DNA 浓度,测定
DNA在260和280 nm下的吸光值以确定其纯度,并于 -
20 ℃保存备用[11]。
1. 2. 2 引物设计和 PCR扩增 根据 GhPEPC1基因 cD-
NA开放阅读框,在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的外侧分
别设计引物,扩增棉属植物 GhPEPC1的同源基因。上游
引物 P1:5 - AAGTTTTGGCTTTGGTAGTCAAGTA -3,下
游引物 P2:5 - AGCCAAATATGAAATTAACCCAACC -
3。PCR反应体系为:PCR总体积50 μL,包括DNA模板
5 ng,1 × PCR buffer,0. 2 mmol /L dNTP Mixture,上下游引
物各 0. 25 mmol /L,Taq DNA聚合酶 0. 5 U。PCR反应条
件为:94 ℃变性 4 min,30个扩增循环(94 ℃ 60 s;58 ℃
60 s;72 ℃ 60 s)后,72 ℃延伸 10 min。
1. 2. 3 PCR产物的克隆、测序和序列比较 利用凝胶回
收试剂盒将 PCR产物回收纯化后,分别克隆到 topo克隆
载体上,转入 DH5α 大肠杆菌中,蓝白斑筛选出阳性克
隆,PCR鉴定后将菌液送上海英俊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
序。片段经过双向测序然后拼接,并根据目的基因进行
人工校正与酶切位点分析,去除载体序列,获得同源基因
序列。利用 DNAMAN软件比较分析同源基因在核苷酸
和氨基酸水平的相似性。
1. 2. 4 PEPC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 Spidy 软件分
析基因结构,并推导出氨基酸序列。用 Protparam 进行
PEPC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预测,包括等电点、亲水性
等;用 Pfam22. 0 分析 PEPC 氨基酸序列的功能域;SOP-
MA和 Predictprotein预测其二级结构和疏水性;Psort 进
行亚细胞定位;Protfun分析蛋白质功能。
1. 2. 5 系统树的构建 根据分离的 PEPC 基因的核苷
酸序列,采用 DNASTAR软件中的 MegAlign 进行多序列
对齐比较,用 GenDOC软件检测输出同源比对结果。对
MegAlign的结果用 MEGA4. 1 软件构建 NJ(Nighbouring
- joining,NJ法)和 ME(Minimum - Evolution)[12 -13]系统
进化树,采用 BootStrap 1000 检验分子系统树各处的置
信度。
2 结果与分析
2. 1 PEPC同源基因的扩增 利用设计的引物,最终成
功从 17个材料中得到 16个材料的大小约为 5500 bp 的
条带(图 1)。
M:MarkerⅢ;1 ~17:纳尔逊氏棉、绿顶棉、长萼棉、索马里氏棉、拟似棉、戴维逊氏棉、瑟伯氏棉、鲁滨逊氏棉、雷蒙德氏棉、
旱地棉、三裂棉、比克氏棉、斯特提棉、草棉、亚洲棉、陆地棉、海岛棉的 PCR扩增结果
图 1 PEPC同源基因的扩增结果
44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3 卷
2. 2 PEPC 基因同源序列比对分析 测序结果表明,
PEPC基因的 DNA序列长度为 5388 ~5662 bp。用 Spidy
软件分析其基因结构(图 2) ,并推导出完整的氨基酸序
列,分别编码 675 ~848个氨基酸。对所得到的核苷酸和
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发现(图略) :在棉花中
PEPC基因同源基因保守性强,在核苷酸水平上相似性
为 90. 2% ~ 99. 7%,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 69. 4% ~
99. 8%(表 3)。有些物种对应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表
现出很高的相似性,如 G. nelsoniiPEPC1 和 G. barba-
densePEPC1(98. 4%、98. 3%) ,G. sturtianumPEPC1 和 G.
hirsutumPEPC1(97. 0%、99. 7%) ,G. raimondiiPEPC1 和
G. davidsoniiPEPC1 (99. 7%、97. 8%) ,G. gossypi-
oidesPEPC1 和 G. aridumPEPC1(95. 4%、99. 8%) ,说明
它们在进化过程中,碱基替代少,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化不
大,因此可能在不同的物种中仍执行着相近的功能。但
G. longicalyxPEPC1和其它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差异较
大,说明该基因可能在环境压力下向着不同的方向变异,
从而造成氨基酸水平变化较大,在进化后该基因的功能
发生改变。
红色部分:CDSf;灰色部分:CDSi;蓝色部分:CDSl;绿色部分:PloyA
图 2 PEPC基因结构示意图
表 3 棉属 PEPC同源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比较
P1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7 P18
P1 * 78. 7 98. 1 97. 8 88. 7 86. 2 99. 4 95. 9 88. 7 86. 8 98. 2 98. 6 99. 4 94. 2 98. 3 98. 3
P3 93. 0 * 79. 5 79. 1 79. 8 88. 7 78. 8 77. 3 79. 8 69. 4 79. 3 79. 7 78. 7 74. 2 79. 5 79. 5
P4 92. 2 97. 2 * 99. 1 89. 6 87. 2 98. 2 97. 1 89. 6 87. 9 99. 1 99. 5 98. 2 93. 3 99. 2 99. 2
P5 95. 6 91. 1 90. 3 * 90. 1 87. 7 97. 9 97. 8 90. 1 88. 3 98. 8 99. 2 97. 9 93. 0 99. 0 99. 0
P6 95. 0 93. 7 93. 0 93. 9 * 79. 2 88. 8 88. 3 99. 8 81. 7 89. 5 89. 9 88. 9 84. 3 89. 6 89. 6
P7 92. 7 97. 8 96. 9 91. 8 95. 1 * 86. 3 85. 8 79. 2 76. 7 87. 0 87. 4 86. 1 81. 2 87. 1 87. 1
P8 98. 4 93. 2 92. 5 95. 7 95. 1 92. 9 * 96. 0 88. 8 86. 8 98. 3 98. 7 99. 2 94. 3 98. 5 98. 5
P9 95. 4 91. 0 90. 2 99. 7 93. 8 91. 7 95. 6 * 88. 3 86. 3 96. 9 97. 3 96. 0 91. 1 97. 0 97. 0
P10 97. 5 92. 5 91. 8 96. 1 95. 4 93. 1 97. 6 96 * 81. 8 89. 5 89. 9 88. 8 84. 3 89. 6 89. 6
P11 97. 3 92. 5 91. 8 96. 0 96. 3 94. 6 97. 6 96. 1 97. 8 * 87. 6 88 87. 0 82. 3 87. 7 87. 7
P12 97. 6 92. 3 91. 6 95. 0 94. 3 92. 1 97. 5 94. 9 96. 4 96. 4 * 99. 6 98. 1 93. 2 99. 3 99. 3
P13 95. 8 93. 1 92. 4 93. 3 93. 9 92. 9 96. 1 93. 2 94. 9 94. 9 95 * 98. 5 93. 5 99. 7 99. 7
P14 97. 1 93. 1 91. 5 94. 9 94. 3 92. 0 97. 2 94. 7 96. 6 96. 6 96. 1 94. 6 * 94. 3 98. 2 98. 2
P15 96. 6 93. 1 91. 6 94. 7 94. 3 92. 0 96. 8 94. 6 96. 1 96. 2 96. 0 94. 4 99. 1 * 93. 3 93. 3
P17 98. 2 93. 4 92. 6 95. 9 95. 2 93. 1 98. 5 95. 8 97. 3 97. 4 97. 6 97. 0 97. 1 97. 0 * 99. 5
P18 98. 4 93. 0 92. 2 95. 6 95. 0 92. 8 98. 6 95. 6 97. 7 97. 4 97. 2 96. 9 97. 1 96. 2 98. 8 *
注:上三角表示氨基酸相似百分比;下三角表示核苷酸相似百分比。
2. 3 对推导的 PEPC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用 prot-
param对推导的 PEPC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
这些推导蛋白的分子量大小为 76 ~ 96 kDa,等电点为
5. 74 ~6. 63;结构域分析表明,这些蛋白都属于 PEP羧化
5411 期 彭苗苗等:棉属 GhPEPC1 同源基因的克隆与进化分析
酶家族;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是 PEPC 蛋白质二级结构
的主要结构元件,两者约占 90%;溶解性分析表明,它们
亲水性很高,很可能为水溶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
明,这些蛋白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基质的可能
性较大;用 ProtFun 预测其功能表明,PEPC 具有氨基酸
合成、翻译和脂肪酸代谢等功能;在酶分类预测中,这些
PEPC为连接酶的可能性最高。
2. 4 PEPC 基因同源序列的演化关系分析 利用
MEGA4. 1 系统发育分析软件,对棉属 16 条 PEPC 基因
同源序列比对分析的结果再进行分析,构建其 NJ和 ME
进化树(图 3)。从图中可以看出,利用 NJ与 ME法分析
结果基本一致,为进化树的可靠性提供依据。从图中可
以看出,16个棉种可以分为 3 大分支:四倍体棉种陆地
棉和海岛棉的 PEPC基因首先聚为一类,且自举置信值
(BCL)为 100%;A染色体组中草棉的 G. arboreumPEPC1
和亚洲棉的 G. herbaceumPEPC1 聚为一类(BCL 100%) ;
D染色体组的棉种聚为一类,且每级分类均获得很高的
BootStrap支持,BCL 多为 100%。该分类结果与棉属依
据染色体组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可作为分类的依
据。并且四倍体棉种分别和 A、D 染色体组中的草棉和
瑟伯氏棉亲缘关系较近,为研究棉属的进化提供了一条
新的途径。
图中数字为自举检验置信值(1000个复制序列)
图 3 基于 PEPC基因序列构建的棉属植物 NJ和ME系统进化树
3 讨论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棉花中所有的种都来自于同一
祖先,但是共同起源的棉种在各不相同的环境条件的作
用下,经历了不同的进化历程,形成了遗传上隔离的不同
棉种。随着研究手段的创新,生物学家们从形态学水平、
解剖学水平、分子水平等各个方面来研究棉花物种的起
源、演化和分类信息,在棉花物种的起源与进化方面已形
成共识。但是,在四倍体棉种的起源、染色体组之间或组
内各棉种的同源程度等问题上仍有分歧。DNA 序列携
带的是物种的遗传信息,直接反映物种的基因型,含有丰
富可靠的进化信息,为鉴定亲缘关系、研究系统发育和演
化提供可靠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本实验根据已知的 GhPEPC1 基因开放阅读框设计
特异引物,从棉属植物 17个物种中扩得 16 条同源序列,
均可推导出完整的氨基酸序列,说明该基因在棉属植物
中广泛存在。而在绿顶棉中没有扩增出同源序列,说明
绿顶棉中的该基因可能在环境压力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碱
基替代,从而在核苷酸序列上发生差异,有可能在分化后
执行不同的功能。这与 JMCD. Stewart 的《最新棉属分
类》中的观点一致:他提出绿顶棉是异常棉的变异种,异
常棉分布独特,形成地理上的隔离。前人研究表明长萼
棉的基因型未确定,不属于任何已确定的基因组,这与本
实验的研究结果是相符合的。在分析 16 条同源序列时
发现,G. longicalyxPEPC1与其它物种中的 PEPC 的氨基
酸序列差异较大,同源性低。但在系统进化树中可以看
出长萼棉与 A染色体组的物种亲缘关系近,可以推断出
长萼棉的染色体组型可能为 A组,或者长萼棉和 A染色
体组的棉种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在进化过程中
由于环境的影响从而序列发生变化。这对于确定长萼棉
的染色体组型有重要的意义。序列分析表明:除长萼棉
外,其它物种在核苷酸水平上的差异为 0. 3% ~ 9. 8%,
而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差异为 0. 2% ~ 18. 8%,根据田欣
等[14]的序列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的研究标准,可以得出该
基因序列差异较适中,适合做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
四倍棉种的起源途径曾是棉属系统发育中的中心
问题之一。多数科学家接受了四倍体棉种是由染色体组
A和染色体组 D 结合而成的异源多倍体起源理论。而
关于这两组棉种如何相遇并结合的问题,又有不同假说。
科学家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四倍体棉种为异源多倍
体起源的理论。Gerstel[15]和 Phillips[16]观察杂交后的多
倍体在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配对情况,Brubader[17]进行
遗传作图,王坤波等[18]对海岛棉体细胞染色体进行荧光
原位杂交都验证了四倍体棉种为异源多倍体起源的理
论。而从本研究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四倍体棉
64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3 卷
种、A染色体组的棉种、D染色体组的棉种分别聚为不同
的类,说明杂交后形成的异源四倍体可能在在不同的环
境压力的选择条件下向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演化发育,从
而导致 PEPC核苷酸序列发生变化,当然也有可能是因
为基因型的差异或者是单个基因的进化受生境的影响程
度存在差异所致。同时,本研究中 A染色体组的草棉较
亚洲棉来说,与四倍体棉种的亲缘关系近。说明四倍体
棉种中的 A 染色体组的供体种可能是草棉。Gerstel[15]
检查了亚洲棉 ×草棉、陆地棉 ×草棉以及陆地棉 ×亚洲
棉之间的杂种的染色体配对,最后认为草棉的染色体组
的分化程度距异源四倍体最近。宋国立[19]运用 RAPD
技术分析表明,四倍体棉种是由于草棉类似的棉种作母
本供体种。异源四倍体的两个栽培种 A 染色体组的供
体种为草棉的观点被大多数科学家接受,但也有研究表
明,草棉不论从染色体和分子水平上都和异源四倍体棉
种的 A染色体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草棉不是真正的
异源四倍体 A染色体组的供体种,真正的供体种已经灭
绝。而在异源四倍体 D组的来源问题上,不同的科学家
看法不同,至今仍有很多争议。本研究从分析的 6 种 D
染色体组的棉种来看,瑟伯氏棉与四倍体棉种特别是与
海岛棉的亲缘关系最近,可能为异源四倍体的 D染色体
组的供体。这一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结果也有相似之处。
早在 50年代,Beasley[20]通过种间杂交,得到瑟伯氏棉是
异源四倍体棉种 D 染色体组供体种的结论。而聂汝芝
等[21]棉种的核型分析,也指出瑟伯氏棉可能是海岛棉的
供体种。
此外在 D组染色体的聚类分支中可以看出,瑟伯氏
棉与其它几个 D组棉种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为 D组基
因组的中心,对研究 D 组棉种的遗传进化有重要的
意义。
本研究 PEPC基因虽然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中,但
是利用该基因家族分析物种的起源与进化国内外还鲜有
报道。尽管本研究克隆得到 16 个物种的 PEPC 全长基
因,但是由于数量有限,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准确
的划分棉属各个物种和研究它们的亲缘关系,有赖于获
得更多材料的基因克隆以及棉属基因组全序列的比较
分析。
参考文献:
[1] Fontaine V.,Hartwell J.,Jenkins G. I. . Arabidopsis thaliana
contains two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kinase genes with
different expression patterns[J]. Plant Cell Environ,2002,25:
115 -122.
[2]张彬,马建军,贾栋,等. 小麦导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ase)基因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 :
4900 -4901.
[3]Hartwell J.,Gill A.,Nimmo G. A. .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
ylase kinase is a novel protein kinase regulated at the level of ex-
pression[J]. Plant J,1999,20(3) :333 -342.
[4] Fukayama H.,Tamai T.,Taniguchi Y.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kinase
genes in rice[J]. Plant Journal,2006,47(2) :258 -268.
[5]Vojdani F.,Kim W.,Wilkins T. A.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
ylase cDNA from developing cotton fibers[J]. Plant Physiol,
1997,24(3) :200 -207.
[6]Qiao Z. X.,Liu J. Y. .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cotton phosphonolpyruvate carboxylase gene[J]. Natural Sci-
ence,2008,18:539 -545.
[7]Cronn R. C.,Small R. L.,Haselborn T. . Rapi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cotton genus revaled by analysis of sixteen nuclear and chloro
- plast genes[J]. American J Botany,2002,89:707 -725.
[8]Sahai M. A.,Soliman K. M.,Gorgensen R A. . Ribosomal DNA
spacer - length polymorphism in barley[J]. PNAS,1984,81:
8014 -8018.
[9]HE DH,XING HY,ZHAO JX,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and constructing core collection based on phenotypes in cotton
[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11(6) :57 -60,
174.
[10]王晟,杜雄明.几个棉花纤维突变体及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
初步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9,37(1) :32 -35.
[11]刘梦培,田敏,傅大立,等.一种新的微卫星 PAGE的 DNA显
带方法[J].湖南农业科学,2010,49(17) :145 -148.
[12]Chang Q.,Zhou K. Y. . Phylogeny reconstruction instudy of mo-
lecular evolution[J],Chinese Biodiversity[J]. 1998,6(1) :55
-62.
[13]Tan Y. F.,Jin R. C. . The efficient algorithm forreconstructing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neibor - joining method[J]. Comput-
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04,40(21) :84 -85.
[14]田欣,李德铢. DNA序列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J].云
南植物研究,2002,24(2) :170 -184.
[15]Gerstel D. U.,Phillips L. L. . Segregation of synthetic amphip-
loids in Gossypium and Nicotiana[J]. Quantity Biology,1958,
23:225 -237.
[16]Phillips L. L. Segregation in new allopolyloide of Gossypium. V.
Multivalent formation in New World × Asiatic and New World ×
wild American hexaploids[J]. American J Botany,1964,51:
324 -329.
[17]Brubaker C. L.,Paterson A. H.,Wendel J. F. . Comparative ge-
netic mapping of allotetraploid cotton and its diploid progenitors
[J]. Genome,1999,2:84 -203.
[18]王坤波,王文奎.海岛棉原位杂交及核型比较[J].遗传学报,
2001,28(1) :69 -75,T004.
[19] Song G. L. .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speices in Gossypium by RAPD[D]. Wuhan:Huazhong Agri-
cultural University,1998.
[20]Beasley J. O. . Gent[M]. 1942,27:25 -54.
[21]Nie R. Z.,Li M. X. . rative study on the karyotypes in three
wild species and four cultivated species in Gossypium[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27(2) :113 -121.
7411 期 彭苗苗等:棉属 GhPEPC1 同源基因的克隆与进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