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我国葡萄属野生种形态特性的研究



全 文 :1 9 95 年第 4期 (总第 75 期 )葡萄栽培与酿酒
提 要 :本文对我国 2个野生 菊萄种或变种 , 90 多个株来的颜色 、 绒毛 、 叶及果实等形 态学特性进行 了观
察研 究 。 结果表明 , 中国野生菊萄植物形态丰富多样 , 并建议对 目前有关荀萄描述记载标 准作进一步修订和完
善 , 以适应我国野生荀萄资源研究利用工作的开展 。
关键词 : 菊萄属 , 形态学 , 记载标准 。
葡萄形态是有关种类或品种描述和鉴定的重要
依据 , 因而成为葡萄品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 关
于葡萄形态学特性的描述记载 ,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
局 ( ol v ) 已制订了有关的标准 , 我国也参照有关国际
标准制订了适合我国情况的标准 。 但是 , 现行标准大
都以欧 、 美葡萄种群的研究结果为依据 . 很少考虑东
亚葡萄特性 ` 我国是东亚葡萄种群的原产大国 ,种类
资源丰富 , 为了能有效研究和 利用 我国野生葡萄资
源 , 研究制订出适合我国野生葡萄的描述记载标准
显得十分必要 。 为此 , 我们以收集到的中国野生葡萄
资源为基础 . 对其形态学主要特性进行 了研究 。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于 1 9 8 9一 1 9 9 2 年进行 , 试材取自西北农
业大学葡萄种质资源圃 , 共有原产我国葡萄属野生
种或变种 2 个 , 包括 90 多个株系 。
在生长期 , 对不同葡萄种类的芽 、 枝 、 叶 、果粒及
种子等形态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 . 对一些项 目的主
要观察方法 (如时期 、 取样部位 、取样数等 )按文献方
法进行 。
2
. 结果与分析
2
.
1 颜色性状 对 于活体植株来讲 , 颜色是最
为鲜明的特征 。 观察结果可以看出 (表 1 ) , 不同种类
或同一种类的不同器官的颜色类型相差很大 , 既存
在单一色调 , 又有复色类型 (兼具两种色调 ) 。
2
.
1
.
1 萌芽绒球 春季当芽子鳞片裂开 . 芽子
膨大呈球状 , 当绒球进一步膨大且未绽露出幼叶时 ,
其颜色表现因种类而异 。 具体表现为不同种间差异
较大 .而在同种内不同株系间的表现一致 。 如华北葡
萄各株系的绒球颜色均呈粉红色 , 华东葡萄则为绿
兼稀粉红色 。 由此可见 , 绒球颜色对野生种的描述记
载有重要的价值 , 但现行标准中则无该项目 。
.2 L 2 幼叶 在现行描述记载标准中 , 幼叶的
颜色仅描述为四种 . 但我国野生葡萄幼叶颜色丰富 ,
可分为七种不同色相 。
2
.
1
.
3 成叶 野生葡萄成叶颜色较为单调 , 多
数为绿色 , 个别为黄绿色 , 如菱叶葡萄等 。
2
.
1
.
4 叶柄 观察结果表明 , 野生葡萄叶柄颜
色变化较大 , 其色相可达八种之多 , 但现行有关标准
中缺少该项 目的记载 。
2
.
1
.
5 叶脉 叶脉颜色在叶片腹 、 背面不尽相
同 , 上叶脉可分为 6 种色相 . 下叶脉分为 5 种 , 现行标
准中仅将叶脉颜色分为强 、 中 、 弱 , 显然不够具体 。
2
.
1
.
6 梢尖 野生葡萄梢尖颜色比较
丰富 , 可分为 10 种不同色相 ,而现行标准中仅将
梢尖颜色分为 6 个等级 , 与野生葡萄实际相差很大 。
2
.
1
.
7 新梢节间 新梢节间背 、 腹面颜色不
一 , 以背部颜色变化较大 , 其色相可分为 7 种 ,而现行
标准仅涉及 3 种 。
2
.
1
.
8 果皮 野生葡萄果皮颜色单一以紫色
和黑色为主 , 仅存在个别的黄绿色类型 。
2
.
1
.
9 果肉 虽然野生葡萄果皮单调 . 但其果
肉颜色较为丰富 . 可以区分为 6 种色相 , 而现行标准
仅将葡萄果肉分为无 、 弱 、 中 、 强等类别 , 难以适应野
生种类的变化 。
之. 2 绒毛特征 绒毛是植物表皮组织的一种附
属物 .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 我国现行描述记
载标准中 , 对绒毛特征仅有量的分类 , 而无绒毛类型
的区分 。 有关国际标准中 , 虽然对绒毛类型进行了分
1 6葡萄栽培与酿酒19 9 5年第4 期( 总第 75期 )
表1 野 生葡萄不同器官颇色类别及其分布率(% )
颜色类别 绒球 幼叶 成叶 叶柄 上叶脉 下叶脉 梢尖 新梢背部 果皮 果肉
黑 色 5 3 . 20
紫黑色 5 0 3 .70
紫褐色 1 0 . 2
紫红色 2 2 21 .9 1 5 .4 54 . 29 .3
紫红兼黄绿色 7 .8 3 7 .5 3 65 . 2 2. 60 0
紫红兼黄白色9 1 .8 0 3 . 2
紫红兼绿色4 ] . 61 6.7 6.8
红 色 6.9 3 .8
粉红色 0 2.71 0 .3
粉红兼稀绿色1 1 .5
粉红兼绿色4 21 6.7
粉红兼黄绿色 2. 6
绿兼稀粉红色 3 2. 25 . 21 7 .9
黄兼稀粉红色
绿兼红黄色 3 .4
红兼黄色
黄 色 .0 . 2
黄白色 5 7 .3
黄绿色 2. 64 1 . 68 5 .8 6.31 .9
绿兼褐黄色 6.8
绿 色 2.319 .59 7 .9 1 5 .4 1 6.9 0 3 7 .7
白 色 7 .5
无 色 0 0 0 0 0 0 0 04 0 7· 2
15 9 9年第4 期( 总第75 期) 葡萄栽培与酿酒
类 ,但也仅分为直立 ( e r e e t h a i r )和平卧 ( p r o t r a t e h a i r )
两种类型 。
对我国野生葡萄的观察表明 , 野生葡萄绒毛不
仅存在量的差异 , 而且其类型 因不同种类相差很大
(表 2) 。 根据绒毛着生特点 , 可以分为单一型和混合
型 。
表 2 野生葡萄不同器官表皮绒毛特征调查 ( % )
绒毛类型 梢尖 幼叶 成叶背部
新梢
节间
26.431一52
n乙J.) J,q`厂5外:4…Oé,曰O口,止月(、Q白`j!绵毛 64一LH.215单
腺毛
毛 }钩
14一.7L
毡 状
绒羽状
蛛丝状
合 计
绿腺毛
红腺毛
红绿腺毛
合 计
长钩刺
短钩刺
合 计
刚 毛
0 0 7
.
0 0 1 2
0 0 1
.
绵毛兼刚毛
绵毛兼腺毛
绵毛兼钩刺
腺毛兼刚毛
1 7
.
1 3
.
23一.7L
混合毛
无 毛 3 . 8 2 5 . 9 2 6 . 8 1 5 . 6
单一型绒毛即同一器官着生同一类型 的绒毛 。
该类型可以分为 :
( l) 绵毛 。 即呈丝状 ,柔软 , 平卧或缠绕于器官表
面 。 根据其着生密度 , 又可分为 : 1. 毡状 (f elt y )一一密
度极密 , 难以看出器官组织表面颜色 , 如毛葡萄等 ;
1
. 绒羽状 ( ao w n y )— 密度较稀 , 可以看出器官表面颜 色 , 如 秦 岭 葡 萄 中的 一 些 株 系 ; 1 . 蛛 丝 状
( co b w eb by )— 密度极稀 , 呈蛛丝网状 , 如华东葡萄 。
( 2 )刚毛 。 短而直立的绒毛 , 当密度大时可称为
绒布状毛 ( v e l v e t y ) , 如麦黄葡萄等 。
( 3) 腺毛 。 毛状体顶端为球状分泌腺 。 依其腺体
颜色 , 又可分为绿腺毛 、 红腺毛和红绿混合腺毛 . 如
秋葡萄 。
( 4) 钩刺 。 即表皮组织的刺状附属物 。 依钩刺大
小 , 可分为大钩刺 (长而粗 )和短钩刺 . 如刺葡萄属于
大钩刺 , 而瘤枝葡萄为小钩刺 。
混合型绒毛系由上述单一类毛同时着生于一器
官表面上 。 常见如下组合 :绵毛兼刚毛 、 绵毛兼腺毛 、
绵毛兼钩刺 、 腺毛兼刚毛等 。
除上述之外 , 一些种类表现为无毛 。
2
.
3 叶片形状 葡萄叶片形状变化较大 , 因此
成为葡萄描述记载的重要内容 。
2
.
3
.
1 叶型 现行标准中 , 仅将叶型分为单叶
和复叶两类 。 我们的观察结果表明 , 野生葡萄某些种
还存在异型叶特性 h( et er 叩hy l y ) , 即同一植株上既有
单一 , 又有复叶 , 或存在全缘与裂叶的变化 。 在调查
的 95 个株系中 , 同株具三种叶型的占 4 . 2 % , 具有 2
种叶型的占 18 . 9写。 因此 , 对野生葡萄除基本叶型
外 , 还应注意异型叶特性的记载 。
.2 .3 2 叶形 观察表明 , 野生葡萄叶片形状分
为心形 、 披针形 , 其中披针形为现行标准中所没有 。
就心形叶讲 , 不同种间差异也很大 , 但难以用简单形
状将其描述 , 因此运用数量化方法对野生葡萄叶片
形状的描述很有必要 。
3
.
3
.
3 叶片裂片数 野生葡萄的叶片裂片数不
但因不同种类相差较大 . 而且同株不同节位也存在
着差异 。 概括起来 , 裂片数目有如下变化形式 :全缘 、
全缘兼三裂 、 三裂 、 五裂 、三裂兼五裂 、 五裂兼七裂及
五裂兼九裂 , 其中一些情况也是现行标准所没有反
映的 , 今后应予重视 。
.2 4 果实形状
2
.
4
.
1 果粒 野生葡萄果粒形状变化较小 , 以
圆形为主 , 尚有扁圆和椭圆两类 。
2
.
4
.
2 种子 种子形态在植物分类中具有重要
价值 . 然而我国现行标准中对此不详 。 观察表明 , 不
同葡萄种子形态差异较大 , 在描述种子形态时宜应
将种体 、 咏 、 合点等特性加以区分 。
野生葡萄种体形状有 : 近圆形 、 椭圆形 、 长椭圆
形 、楔形 、 非椭圆 (一端较大 、 一端较小 ) , 倒卵圆形 ;
种 嚎形状有 :柱形 、锥形 、 咏端膨大形 ;合点形状有 :
圆形 、 椭圆形 、 倒卵形 、矢形等 。
3
. 讨论
为了有效利用我国丰富的葡萄种质资源 , 首先
应正确认识和了解其特性 。 而形态学的正确表述 , 则
是达到这一目的先决条件 。 通过我们的研究结果可
以看出 , 中国野生葡萄存在着广泛的形态多样性 。 长
期以来由于缺乏此方面的研究 , 使现行葡萄描述记
载标准难以适应我国野生葡萄的实际情况 。 因此必
须加强我国葡萄品种学研究工作 , 并对现行葡萄描
述记载项目标准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 以便有利于
我国葡萄种质资源研究工作的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