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胡枝子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全 文 :29卷11期
Vol.29,No.11
草 业 科 学
PRATACULTURAL SCIENCE
1771-1777
11/2012
胡枝子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其
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王清郦1,2,赵淑芬3,孙启忠1,温定英1
(1.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0;2.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81;
3.林西县草原工作站,内蒙古 林西025025)
摘要:胡枝子属植物具有多种优良特性,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本研究从形态学、生化、细胞学和分子4个水平探讨
胡枝子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对胡枝子属植物的饲用、生态及药用等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为胡枝子属
植物的种质资源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胡枝子;遗传多样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S541+.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12)11-1771-07

  胡枝子属(Lespedeza)是豆科(Leguminosae)
蝶形花亚科(Papilionideae)胡枝子亚族(Lespedezi-
nae)中的一个属,全世界有60余种,分布在东亚至
澳大利亚东北及北美。我国有26种,分布于除新疆
之外的全国各省份[1],常见于草甸草原带的丘陵坡
地、沙质地上或林缘[2]。胡枝子属植物具有抗旱、耐
寒、耐瘠薄及适应性广等特性[3],是荒山荒地造林、
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的先锋植物;具有返青早、枯黄
晚、叶量大、花期长、泌蜜量大、营养价值高、再生能
力强及适口性好等特点,可用作饲料、蜜源植物、薪
炭林和药用植物[4-6]。
1 遗传多样性研究
1.1形态学标记 胡枝子属植物为豆科多年生草
本、半灌木或灌木植物,植株高60~200cm,多分
枝,通常丛生,分枝分布多为下部疏松上部紧密。羽
状复叶3小叶,顶生小叶椭圆形、长圆状、卵形、披针
形或披针状长圆形,比两侧小叶大,小叶叶尖急尖、
长尖或钝形。托叶细小,线形或钻形,叶缘全缘,端
部有小刺尖,网状叶脉。花由2组以上组成总状花
序或花束,腋生,花叶基部具2小苞片;花淡黄绿色、
红紫色、黄白色或白色;花萼钟形、披针或线形,5
裂;花冠蝶形,近叶长或比叶小,具瓣柄,旗瓣长圆形
或倒卵形,翼瓣长圆形,龙骨瓣内弯钝头;二体雄蕊
10(9+1);子房上位,1个胚珠,花柱向内弯曲,柱头
顶生[1]。荚果为椭圆、卵形或倒卵形,网脉明显,疏
或密被柔毛,内含1粒种子,果实成熟时不开裂[7]。
胡枝子属植物分为两个大组:大胡枝子组(Mac-
rolespedeza),无闭锁花,小叶大,结实(果大)或不结
实;胡枝子组(Lespedeza),有闭锁花,花冠不伸出花
萼,小叶小,结实(果小)。
花粉具有较强的遗传保守性和稳定性,孢粉学
可作为研究物种分类及植物演化的重要依据。红霞
等[8]通过对胡枝子属4种植物花粉的电镜观察,发
现各种之间在花粉粒大小、孔沟大小和宽度上存在
差异。王奎玲等[9]根据电镜观察,发现二色胡枝子
(L.bicolor)外壁纹饰的复杂程度高于与其亲缘关
系较近的美丽胡枝子(L.formosa),说明二色胡枝
子演化水平高于美丽胡枝子。邢毅等[10]测定的13
个形态指标在达乌里胡枝子(L.davurica)居群间的
差异度依次为小叶长、小叶周长、复叶面积、基部茎
粗、千粒重、株丛高度、主枝长度、小叶面积、小叶宽、
节间距、总叶柄长、小叶柄长、结荚数,其中9个性状
表现出极显著差异,认为达乌里胡枝子居群内形态
变异较为丰富;分析形态学特征,发现变异规律与其
原生境有关,即不同生态型的野生达乌里胡枝子向
着适应各自生境的方向变异。孙启忠等[4]研究尖叶
胡枝子(L.hedysaroides)和达乌里胡枝子地上生物
量,发现其垂直分布近于菱形,基部和顶部生物量
①收稿日期:2011-11-03  接受日期:2011-12-16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35)建设专项资金
作者简介:王清郦(1986-),女,陕西榆林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牧草资源利用。E-mail:wangqingli511@163.com
通信作者:孙启忠 E-mail:sunqz@126.com
PRATACULTURAL SCIENCE(Vol.29,No.11) 11/2012
小,中部生物量大。随着生育期的不同,生物量集中
分布区有所变化,最佳利用时期是在开花期到结实
期之间。赵淑芬等[11]对尖叶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
和二色胡枝子根干质量的研究表明,胡枝子的根系
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作层,根干质量较大,说
明其不但可以为土壤提供较多的有机质,同时对吸
收土壤环境中的水分和养分等具有重要意义。
1.2生化标记 生化标记包括同工酶(含等位酶)
标记和种子贮藏蛋白标记。蛋白质作为基因表达的
直接产物,电泳后的蛋白质谱带能从生化水平上反
映植物的遗传变异。通过对蛋白质的标记,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了解结构基因的变异。袁庆华等[12]在7
个酶系统检测出18个清晰的等位点蛋白谱带,表明
胡枝子属植物各居群间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
繁育系统方式对居群遗传变异的影响最大,居群间
的遗传多样性来源于自交(51%);居群之内的遗传
变异来源于风媒异交。赵杨等[13]的试验表明,二色
胡枝子的14居群147个个体的种子贮藏蛋白电泳
谱带总数为28条,总多态带23条,多态率82.14%,
居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36,占总遗传多
样性指数的53.33%,说明居群内变异是胡枝子基
因结构变异的主要来源,此外,各居群间也存在较高
的遗传分化。闫伟红等[14]对40个野生居群的胡枝
子属植物种储蛋白的研究表明,供试材料的种储蛋
白谱带的多态性达90.6%,说明胡枝子属植物无论
在种间还是种内都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多态性。李昌
林等[15]通过对二色胡枝子不同品种的同工酶的谱
带分析表明,赤城、延边两个地方品种的SOD、POD
同工酶谱带在数目、带型、迁移率及酶活性方面表现
出相似的特点,初步确认它们属于不同的生态型。
蛋白组成由基因表达决定,几乎不受外界环境因子
的影响,其组分上的差异可以反映出基因型的不同。
因此,通过生化标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胡枝子
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胡枝子属的蛋白质电
泳研究,发现遗传变异大多来自胡枝子属种内或居
群间,推测导致遗传变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期生
物进化积累的遗传物质的变异以及优胜劣汰导致的
不同生态型之间的差异引起的。生化标记为胡枝子
属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鉴定评价、新品种繁育、利
用和创新提供基础,同时也是研究品种亲缘关系和
分类鉴定的重要手段。
1.3细胞学标记 染色体是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
和信息携带者。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变异会导致遗
传变异的发生,是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16]。核型
分析是指对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长度、形态、带型
及着丝粒的位置等内容的研究,可为生物进化、遗传
变异及遗传多样性提供细胞遗传学证据[17]。自20
世纪3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对胡枝子属细胞学方面
的研究陆续开展起来,先后有 Kawakami[18]、Coop-
er[19]、Pierce[20]、Young[21]、Lee[22]、Clewel 和 In
Lve[23]及Kondo[24]等国外学者对胡枝子属植物的
染色体数目进行了报道,其中二倍体胡枝子属的染
色体单体数目有3种,n=9的有L.bicolor、L.cyr-
tobotrya、L.homoloba等7种,n=10的有L.viola-
cea,L.stuvei、L.repens、L.capitata等12种,n=
11的有L.cyrtobotrya、L.cyrtobotryavar.pedun-
culata、L.thunbergii等13种。多倍体胡枝子属植
物有2n=36的L.daurica和2n=40的L.juncea
var.inschanica。这些学者认为,尽管染色体的数目
不完全相同,但似乎二倍体胡枝子属植物被分成
2n=20和2n=22两大类[19-23]。Akiyama[25]的研究
表明,sect.Macrolespedeza和sect.Lespedeza的
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此外,他推断多倍体的缺
乏和染色体数目的多态性是导致胡枝子属植物杂交
频率很高的主要原因。根据Stebbins[26]关于有花
植物核型进化中“对称-原始、不对称―进化”的观
点分析,认为对称核型属于较原始的类型。国内自
19世纪80年代后也陆续报道了胡枝子属染色体的
研究结果,夏亦荠等[27]对10种胡枝子属植物的核
型进行了分析,得出10种胡枝子的染色体基数有2
种,n=10和n=11,染色体绝对长度在1.18~2.83
μm。刘庆华等
[28]对美丽胡枝子核型分析结果表
明,美丽胡枝子的染色体基数为n=11,核型不对称
系数65.8%,属于比较进化的种类,与Stebbins[26]
的观点相一致。而对胡枝子属植物染色体的带型分
析未有报道。国内二倍体胡枝子属植物的染色体数
目有2n=18、2n=20和2n=22共3种,染色体类型
为2A型或2B型[29],其中2B是较进化的类型。由于
胡枝子属植物的染色体较小,为小染色体,在1~4
μm,且相邻染色体对之间长度差异不大,因此,不同
染色体对之间用常规染色方法大多难以区分。另外,
在染色体核型分析过程中,试验材料的取材时机、处
2771
11/2012 草 业 科 学 (第29卷11期)
理方法及分析手段均可能造成分析结果的不同[30-31]。
核型分析有利于人们从细胞水平认识胡枝子属植物
的演化、种群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变异等,为指导胡枝
子属植物种间杂交和诱变育种等提供理论基础。
1.4分子标记 由于分子标记具有不受外界环境
限制、数量多、多态性高以及能提供完整的遗传信息
等优点,在近10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存在的
分子标记技术已有几十种,如,基于杂交的 RFLP
标记,基于PCR的RAPD、AFLP、SSR和ISSR等。
王秀荣等[32]利用 AFLP分子标记对二色胡枝子的
14个居群的161个个体进行分析,由5对引物扩增
出253条带的多态率为96.8%,其中76.68%的遗
传多样性分布于种源内,表明居群内变异是遗传多
样性的主要来源,14个种源根据聚类结果划分为三
大类,遗传多样性参数与地理、生态因子均无显著相
关,导致遗传多样性的原因包括二色胡枝子的繁育
方式(虫媒异交)、生物突变累计频率大(多年生植
物)以及具有高结实性等因素。赵杨和陈晓阳[33]通
过设计梯度试验优化了胡枝子属ISSR-PCR的20
μL反应体系,并利用该反应体系筛选出14条扩增
带数多、条带清晰、可重复性好、多态性强的胡枝子
属ISSR引物,为该属的种质资源研究提供了遗传
标记参考。利用这14条引物扩增出的202个DNA
片段,其中198个片段呈现多态性,占总扩增片段的
98%[34],表明胡枝子属植物的种间多态性十分丰
富,进一步检测胡枝子属植物的种间亲缘关系[35],
通过ITS序列研究分析发现,二色胡枝子与美丽胡
枝子的亲缘关系较近,多花胡枝子(L.floribunda)
和短叶胡枝子(L.mucronata)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张吉宇等[36]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14个居群
的胡枝子遗传多样性,多态性带为182条,占总谱带
数的87.1% ,同RAPD标记相比,ISSR分子标记
更适合于胡枝子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2 应用价值研究
2.1饲用价值 胡枝子属植物营养物质丰富、蛋
白含量高、适口性好,是我国重要的饲用植物资源,
二色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尖叶胡枝子、多花胡枝
子、阴山胡枝子(L.inschanica)、绒毛胡枝子(L.to-
mentosa)和兴安胡枝子(L.daurica)等的营养成分
含量较高(表1)[37-40],其中二色胡枝子和达乌里胡
枝子等含有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内的十几种
氨基酸,为牲畜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Udawatta
等[41]对81个不同基因型的截叶胡枝子(L.cu-
neata)的干物质营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之
间粗蛋白和木质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粗蛋白、木质
素和纤维素含量分别约为110、108和328g·kg-1。
表1 胡枝子属植物营养成分[37-40]
Table 1 Nutrient compositions of Lespedeza[37-40] %
种Species 粗蛋白CP 粗脂肪EE 粗纤维CF 无氮浸出物NFE 粗灰分Ash 钙Ca 磷P
二色胡枝子L.bicolor  23.22  2.03  12.27  45.27  11.21  1.19  0.17
达乌里胡枝子L.davurica  21.8  2.9  20.81  45.64  8.85 - -
阴山胡枝子L.inschanica  17.5  1.7  26.2  48.2  6.4 - -
多花胡枝子L.floribunda  12.6  2.4  29.3  50.9  4.8  0.75  0.27
绒毛胡枝子L.tomentosa  13.7  2.8  29.1  45.4  8.9  1.01  0.28
尖叶胡枝子L.hedysaroides  14  6.2  40.7  34.5  4.6  0.19  0.85
注:营养成分的计算以干物质为基础。
Note:Nutrient compositions are calculated based on dry matter.DM,dry matter;CP,crude protein;EE,ether extract;CF,crude
fat;NFE,nitrogen free extract.
  靳志亮等[42]的研究表明,用5%的二色胡枝子
草粉配合饲料喂猪,日增体质量0.275kg,投资效
益提高15%;用8%的草粉喂鸡,产蛋量提高3%,
投资效益提高16.7%。李投桃[43]的试验显示,15%
胡枝子配合饲料喂猪,每头体质量增加19.67%,节
约饲料费11.22元,增产原因为胡枝子的蛋白含量
高及具有药理性能具有增食作用。胡枝子属植物也
可作为青贮原料进行利用。樊丽娟[44]的研究表明,
青贮50d后的尖叶胡枝子的营养成分中CP含量均
比干草高,NDF和ADF含量均比青贮前有所降低,
3771
PRATACULTURAL SCIENCE(Vol.29,No.11) 11/2012
EE含量提高,从而提高了饲草的营养价值。
2.2生态价值
2.2.1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胡枝子属根系发达,主
要分布于10~40cm深的土层内,分蘖能力强,相互
交错,盘结土壤,可大大提高田埂抗蚀抗冲能力和保
持水土能力[45]。Udawatta等[41]在美洲黑杨(Pop-
ulus deltoides)林地的草缓冲区混播种植高羊茅
(Festuca arundinacea)、红三叶草(Trifolium prat-
ense)和韩国胡枝子(Kummerowia stipulacea),发
现种植红三叶草和韩国胡枝子区域的沙土沉淀量和
流失总氮量较对照区明显减少,认为农林草缓冲区
种植红三叶和韩国胡枝子等豆科牧草有利于减少水
土流失。据1986―1990年试验数据显示,4°~5°
坡地的胡枝子防冲带,在一次降水49.3mm的情况
下,比一般垄作减少地表径流量89.1%,土壤冲刷
量减少95.7% [46]。据测验,种植胡枝子的田埂与
无胡枝子的田埂相比,其梯田的径流量减少40%,
冲刷量减少80%[42]。套种二色胡枝子的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林地其土壤侵蚀率比未套种的
纯林小近5倍,而比未种植区小11倍多。此外,马
尾松―胡枝子套种林地表径流系数比纯林减少
12.1%,比未种植区减少19.8%,同时泥沙径流量
几乎为零[47]。
2.2.2增强土壤肥力 多年生的二色胡枝子护坡林
地落叶蓄积量可达2.51t·hm-2,四年生的胡枝子
防冲 埂 (带),每 年 可 产 枯 枝 落 叶 1.4~1.5
t·hm-2,这些落叶散落田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0~30cm土层中的有机质含量净增1.37%,全氮含
量净增0.07%,全磷含量净增0.013%[48]。胡枝子
的枯枝落叶养分充足,且地下生物量比紫穗槐
(Amorpha fruticosa)高4倍之多,比没有种植地段
的有机质增加75%~138%,速效氮增加35%~
171%,速效钾增加35%~88%,速效磷增加3~67
倍[41]。林红强[49]的研究表明,水土流失区马尾松
“老头林”采用混交胡枝子,随着胡枝子固氮能力及
生物生长量的增大,土壤结构、土壤养分状况等得到
不断改善,马尾松生长量也在逐步上升,一般到第4
年后,马尾松树高增长可保持在每年0.8m以上,
比未混交固氮树种的马尾松树高生长量提高1倍以
上,材积年生长量至少提高2倍以上,效果显著且作
用持久。Rothwel[50]的研究表明,截叶胡枝子的根
系对有害微生物侵蚀土壤矿物质具有抑制作用,主
要机理是截叶胡枝子的根系分布广且深入土层,这
些根系往往会变得粗糙化和木质化,含有较高的木
质素,能抵抗微生物对土壤的侵染,从而达到保护土
壤的目的。一方面胡枝子属植物具有对菌根真菌显
著的感染特性和共生特性,感染根瘤菌后能固定土
壤中的游离氮、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
胡枝子属植物的根系发达,更易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和营养物质提供自身生长发育,从长远看,能与土壤
形成互利的良性循环。
2.2.3耐性抗性表现突出 周金峰等[51]通过不同
土壤肥力条件下的栽培试验,发现多花胡枝子表现
出了对瘠薄沙质土壤较强的适应能力,在营养条件
严重匮乏的沙质土壤条件下的含磷量为其在正常条
件下的85.2%。杨艳生等[52]的研究表明,二色胡枝
子的耐瘠耐旱性表现极具优势,能在土壤有机质含
量极少、水解氮极低的花岗岩流失区白沙土层中生
长,也能在极其贫瘠的第4纪红粘土网纹层中生长。
耐寒性和耐酸碱性表现也非常突出,不仅在我国南
方,而且在东北各省都能生长良好;在山区或平地、
酸性土壤上或碱性土壤上都能长势良好,在碱性紫
色土上长势更佳。高琼等[53]根据胡枝子在不同梯
度水分胁迫下质膜透性、相对含水率和脯氨酸含量
的变化分析可知,达乌里胡枝子和短梗胡枝子(L.
cyrtobotrya)的耐旱能力较强。马彦军等[54]通过对
8种胡枝子的种子萌芽期抗旱性试验发现,50~100
g·L-1低质量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对胡枝子
的根长有一定促进作用,采用发芽率、发芽势、活力
指数等7个指标进行隶属函数评价,截叶铁扫帚
(L.cuneata)的耐旱能力最强,白指甲花(L.ins-
chanica)和多花胡枝子次之。
2.3药用价值 已有多种胡枝子作为民间草药被
广泛使用,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感冒发热、百日咳、淋
症、风湿痹痛、跌打肿痛、扭伤脱臼骨折等,具有清热
解毒、润肺止咳、利尿通淋、止血消痛等功效[55-56]。
其中,胡枝子、铁扫帚等早在《救荒本草》[55]中就有
记载,在《全国中草药汇编》[56]中收录了3种胡枝子
属植物分别为马扫帚(美丽胡枝子)、胡枝子(二色胡
枝子)和铁马鞭(L.pilosa),性苦、微涩、平;辛,微
苦,别名白花羊牯枣、夜关门、三妹木、假蓝根、沙牛
木、红布纱、马须草、羊古草、马乌柴、随军茶、野花生
4771
11/2012 草 业 科 学 (第29卷11期)
等。夏新中等[57]对细梗胡枝子(L.virgata)的研究
表明,药用全草,味微苦,性平,具有强筋益肾、润肺
清热、利水通淋、健脾祛湿的功效。地上部分及全草
中含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是配制中成药“肾炎四味
片”的主要原料。吴洪新等[58]的研究表明,尖叶胡
枝子的黄酮类物质化学成分包括荭草素(保肝、抗氧
化)、异荭草素(抑制甲状腺过氧化酶活性)、异牡荆
苷(抗氧化)、牡荆苷(抗甲状腺)以及首次分离得到
的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
苷、6-xylopyr-anosyluteolin和异杨梅树皮苷。王
威等[59]总结,胡枝子属植物含黄酮、鞣质、萜类、生
物碱、有机酸、甾醇等多种化学物质,具有抗炎(黄
酮)、抗早孕(鞣质)、抗过敏、止痛(总黄酮)等药理活
性,补肝肾、益肺阴、散瘀消肿,治遗尿、遗精、脱肛、
痢疾等,特别是黄酮类化合物对肾功能的改善作用
尤为显著[60]。
2.4其他价值
2.4.1菇木树种 胡枝子是一种优良的菇木树种,
出产香菇早,前期产量高,蘑菇的形状好,每千克木
屑可产鲜菇1.3~2.4kg,产量比在杂木屑上栽培
的增长近60%,经济效益提高80%以上,其中20%
可用于出口贸易[61]。吴宗楠和张小武[62]通过试验
发现,利用胡枝子生产的鲜菇肉质厚、味道鲜,营养
成分优于杂木屑蘑菇,经济效益可增长 2 505
元·hm-2。
2.4.2薪炭林 胡枝子易燃烧、火力旺、烟量小、生
物量较高,生长快、再生能力强,用作薪柴,具有较高
燃烧热值。在常见的薪炭林植物燃烧热值中,胡枝
子仅次于马尾松,达到19.6×103 kJ·kg-1,高于刺
槐(Robinia pseudoacacia)、紫穗槐和黑荆(Acacia
mearnsii)[52]。据测定,三年生的胡枝子枝条在5℃
的条件下燃烧值为17kJ·cm-3,相当于0.58kg标
准煤,在能源缺乏地区,发展胡枝子可提供大量的燃
料来源[40]。作为多年生灌木,营造胡枝子薪炭林是
一次投资多年受益,一般三到五年后可产柴薪
0.8万~1.5万kg·hm-2[63]。在一些森林覆被率
低、缺少烧柴的地区,大量栽培胡枝子可解决农户燃
料匮乏的问题。
2.4.3编织建材原料 胡枝子枝条坚实柔韧细长,
俗称“苕条”,茎秆老化后,是坚韧挺拔的纺织和建材
原料,可供编织筐、蒌、荆巴的干横条,是编织业的原
料,也是加工纤维板的原料树种[64]。因此,胡枝子
可作为乡镇企业发展的优良资源树种,亦是广大山
区农民开发建材编织综合利用,实现脱贫致富奔小
康的很好项目。
2.4.4蜜源植物 胡枝子属植物花多、花期长、花香
沁人心脾,泌蜜量大,8月高温少雨时蜜量超过椴树
花(Tilia miqueliana)蜜,群产50kg以上,是优良
的蜜源植物[65]。花粉中含有17种氨基酸、磷脂、维
生素、生长素以及各类矿物质16种,微量元素钙、
铁、锰、硫、锌含量也较高,与木豆(Cajanus cajan)
的营养成分相似[66],大力发展养蜂业可作为振兴乡
镇或发展贫困山区经济的有效措施。
2.4.5种子可榨油 胡枝子属植物的种子是营养丰
富的粮食和食用油资源,含油率高达11%~15%。
粗蛋白质含量22%~28%,并富含多种氨基酸、矿
物质和维生素,其种子可代替大豆(Glycine max)制
豆腐食用。
3 展望
20世纪初,国外已经广泛开展了胡枝子属植物
的引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我国对胡枝子的重视开始于20世纪80-90年代,
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和栽培技术等应
用性研究上,对生物遗传学、群体遗传学等理论基础
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材
料少,局限于某几个方面或某几个种,难以形成整体
性的认识[67]。要大力鼓励开展基础性研究,包括从
地域分布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对胡枝子属的物种
起源、种间(内)亲缘关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等进
行系统的研究和评价。在研究的同时,要注重胡枝
子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紧密结合常规育
种方法和生物技术育种方法,对胡枝子属植物进行
育种和遗传改良[68]。在当前国家重视农业、保护生
态的政治形势下,开展对胡枝子属植物的研究,为地
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69]提供优良树种,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70]。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四
十一卷)[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31-158.
[2] 阎桂兴.中国草地饲用植物染色体研究[M].呼和浩
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41.
5771
PRATACULTURAL SCIENCE(Vol.29,No.11) 11/2012
[3] 孙启忠,玉柱,徐丽君,等.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
地上生物量累积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8,25(1):
83-87.
[4] 孙启忠,韩建国,桂荣,等.科尔沁沙地达乌里胡枝子生
物量研究[J].中国草地,2001,21(4):21-26.
[5] 赵杨,陈晓阳,骈瑞琪,等.胡枝子属研究进展[J].西北
林学院学报,2006,21(2):71-75.
[6] 马彦军,曹致中,李毅.胡枝子属植物研究进展[J].草
业科学,2010,27(10):128-134.
[7] 邵陇迪.胡枝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利用[J].中国林业,
2010(7):52.
[8] 红霞,音扎布,高艳春,等.民间药用4种胡枝子的花粉
形态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9):25-27.
[9] 王奎玲,刘庆超,刘红,等.美丽胡枝子与二色胡枝子花
粉形态比较[J].园艺学报,2011,38(5):985-988.
[10] 邢毅,赵祥,董宽虎,等.不同居群达乌里胡枝子形态
变异研究[J].草业学报,2008,17(4):26-31.
[11] 赵淑芬,孙启忠,丛培明.3种胡枝子根系生长特性及
根干重的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8(3):17-19.
[12] 袁庆华,张吉宇,张文淑.胡枝子属野生居群遗传多样
性的等位酶分析[J].草业学报,2006,15(5):109-114.
[13] 赵杨,骈瑞琪,陈晓阳.二色胡枝子种子储藏蛋白多样
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9):1767-1771.
[14] 闫伟红,徐柱,师文贵,等.胡枝子属植物40个野生居
群种子蛋白谱带多样性研究[J].草业科学,2007,
24(5):58-63.
[15] 李昌林,陈默君,颜艳.二色胡枝子品种SOD、POD同
工酶 的 酶 谱 分 析 [J].草 地 学 报,2003,11(3):
201-213.
[16] 赵杨.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及胡枝子属种间亲缘关
系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1-7.
[17] 付杰,张明方,王涛.芥菜类作物的遗传多样性[J].细
胞生物学杂志2004,26(4):344-348.
[18] Kawakami J.Chromosome numbers in Legminosae[J].
Botanical Magazine Tokyo,1930,44:319-328.
[19] Cooper D C.Chromosome numbers in the Leguminosae
[J].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1936,23:231-233.
[20] Pierce W P.Cytology of the genus Lespedeza[J].A-
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1939,26(9):736-744.
[21] Young J O.Cytological investigations in Desmodiumand
Lespedeza[J].Botanical Gazette,1940,101:839-850.
[22] Lee Y N.Chromosome numbers of flowering plants in
Korea[J].Journal of Korea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Better Living,1967,11:455-478.
[23] Clewel A F,In Lve A.IOPB Chromosome number
report XXXII[J].Taxon,1971,20:349-356.
[24] Kondo K.Interspecific variation of karyotypes in some
species of Lespedezaand Dismodium[J].La Chromo-
somo,1977,2(5):123-137.
[25] Akiyama S.A Revision of the Genus Lespedeza Sec-
tion Macrolespedeza (Leguminosae)[M].Buletin
No.33.The University of Tokyo,1988,87-90.
[26] Stebbins G L.Chromosomal Evolution in Higher Plants
[M].London:Edward Arnold(Pubishers)Ltd.,1971:
16-38.
[27] 夏亦荠,苏加楷,熊德邵.十种胡枝子核型的研究[J].
中国草地,1989(2):27-34.
[28] 刘庆华,王奎玲,王玮,等.美丽胡枝子核型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09,29(8):1596-1598.
[29] 辛培尧,杨明,尚勋武,等.大麻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及
其核型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08,37(2):66-68.
[30] De-Vescovi M A,Sziklai O.Comparative karyotype a-
nalysis of Douglas-Fir[J].Silvae Genetica,1975,24:
68-73.
[31] 李懋学,陈瑞阳.关于植物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题
[J].武汉植物学研究.1985,3(4):297-302.
[32] 王秀荣,赵杨,陈晓阳,等.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
AFLP分析[J].植物研究,2007,27(6):736-740.
[33] 赵杨,陈晓阳.胡枝子属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与优化[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2):6-9.
[34] 赵杨,陈晓阳,王秀荣,等.9种胡枝子亲缘关系的IS-
SR分析[J].林业科技,2006,35(2):1-4.
[35] 赵杨,陈晓阳,王秀荣,等.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IS-
SR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7,8(2):195-199.
[36] 张吉宇,袁庆华,王秀荣,等.胡枝子属植物野生居群
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J].草地学报,2006,14(3):
214-218.
[37] 熊本海.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EB/OL].[2011-
10-10].http://animal.agridata.cn/viewnews/page/
layerInfonews.cbs?db=symc&count=3&index0=1,
2002-06-08.
[38] 孙启忠,赵淑芳,韩建国,等.尖叶胡枝子营养成分研
究[J].草地学报,2007,15(4):335-343.
[39] 夏亦荠,苏加楷,熊德邵.二色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
若干生物学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分析[J].草业科学,
1990,7(1):9-14.
[40] 吕建国,胡振江.防风固沙高蛋白优良野生植物———
胡枝子[J].吉林畜牧兽医,1989,3(2):31-32.
[41] Udawatta R P,Garrett H E,Kalenbath R L.Agroforest-
ry and grass buffer effects on water quality in grazed pas-
6771
11/2012 草 业 科 学 (第29卷11期)
tures[J].Agroforestry Systems,2010,79:81-87.
[42] 靳志亮,康生贵,孟万明.优良牧草———二色胡枝子
[J].河北畜牧兽医,2001,17(5):35.
[43] 李投桃.胡枝子喂猪试验报告[J].江西畜牧兽医杂
志,1986(2):3-5.
[44] 樊莉娟.添加剂对5种灌木类饲用植物青贮效果的影
响[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8:22-40.
[45] 任丽梅.拜泉县小流域梯田田埂种植胡枝子效益分析
[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25(1):30-31.
[46] 刘修圣,吕鹏怀,李辉.胡枝子对水土保持作用的研究
[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0,27(2):40-42.
[47] 陈仁兴,王益和.胡枝子的水土保持效应分析[J].福
建水土保持,2002,14(3):56-58.
[48] 吴景才,程润柏,王敬军.关于胡枝子开发利用的研究
[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6(3):52-53.
[49] 林红强.水土流失区马尾松垦复施肥与混交固氮植物
措施对比分析[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5,17(3):5961.
[50] Rothwel F M.Aggregation of surface mine soil by in-
teraction between VAM fungi and lignin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Lespedeza[J].Plant and Soil,1984,
80(1):99-104.
[51] 周金峰,周广柱,李想.多花胡枝子在沙质条件下生态
适应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0(10):73-75.
[52] 杨艳生,刘柏根,沙寄石.水土资源恢复中的先锋豆科
灌木———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的栽植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3(4):330-336.
[53] 高琼,陈晓阳,杜金友,等.不同种和种源胡枝子的耐旱
性差异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2005,6(3):256-260.
[54] 马彦军,曹致中,李毅.八种胡枝子属植物种子萌发期
抗旱性的比较[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44(5):
124-128.
[55] 朱棣.救荒本草[M].明代:34-36.
[56] 谢宗万.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6:5,425-502.
[57] 夏新中,周思祥,屠鹏飞.细梗胡枝子三萜类化学成分
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6):62-64.
[58] 吴洪新,魏孝义,冯世秀,等.尖叶胡枝子黄酮类化学成分
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9,29(9):1904-1908.
[59] 王威,吴立军,王玉光.胡枝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
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0,31(2):144-146.
[60] 马骥,邓虹珠,何兰,等.甘肃胡枝子属药用植物资源
[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6):22-24.
[61] 吕唐镇.优良菇木树种———胡枝子[J].中国林业,
1995(3):38.
[62] 吴宗楠,张小武.胡枝子袋栽香菇示范试验综合效益
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1990(3):30-31.
[63] 刘志琪,胡玉林.营造胡枝子薪炭林的生态效益与经
济效益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7):124.
[64] 潘侠,孙溜彬,祁永会.胡枝子资源的开发展望[J].特
种经济动植物,2002,5(2):30.
[65] 柏广钦.胡枝子蜜源的利用[J].农业科技通讯,1991
(6):24.
[66] 曾志将,王开发,俞小明.蜜源植物花粉数量分类研究
[J].养蜂科技,1999(6):7-8.
[67] 阎伟红,师文贵,徐柱,等.胡枝子属植物野生种质资源
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学报,2007,29(2):86-91.
[68] 骈瑞琪,陈晓阳,赵杨,等.胡枝子属植物的遗传育种
研究进展[J].西部林业科学,2005,34(4):105-110.
[69] 张吉宇.胡枝子属14个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3:8-13.
[70] 韩海波,师文贵,李志勇,等.扁蓿豆的抗性研究进展
[J].草业科学,2011,28(4):631-635.
Progress 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Lespedeza plants
WANG Qing-li 1,2,ZHAO Shu-fen3,SUN Qi-zhong1,WEN Ding-ying1
(1.Institute of Grassland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uhhot 010010,China;
2.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3.Station of Grassland Work,Linxi County,Linxi 025250,China)
Abstract:With a variety of excelent features,Lespedeza has a very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The
research explor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from morphology,biochemistry,chromosome and molecules levels
in Lespedeza.It also summarized application values of feeding,ecology and medicine for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s for Lespedezagermplasm resources further study.
Key words:Lespedeza;genetic diversity;applications
Corresponding author:SUN Qi-zhong E-mail:sunqz@126.com
7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