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亚香棒虫草研究进展
徐国兵
(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安徽省中药标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 合肥 230051)
摘要:亚香棒虫草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海拔 200 ~ 1 500米的
山区 、丘陵地带。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我国自发现亚香棒虫草
以来的研究概况 , 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亚香棒虫草;生物学特性;鉴别;化学成分;药理
亚香棒虫草(CordycepshawkesiGray.)广泛分布于我国
南方各省山区 、丘陵地带。在江西 、安徽 、湖南等地民间有药
用。随着冬虫夏草资源量的减少和使用量的增加 , 价格急剧
攀升。亚香棒虫草与冬虫夏草亲缘关系较近 , 资源量相对较
多 , 近年来 ,不断有对亚香棒虫草的研究报道 , 作者拟从亚香
棒虫草的生物学特性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概述。
1 生物学特性研究
1973年 , 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报道组报道 [ 1]江西省 1969
年 2月第一次发现 “冬虫夏草 ”。湖南省虫草科研协作组报
道 [ 2] , 1970年前后在湖南省桃江县被发现;1974年药材部门
开始收购;1975年 4月初步鉴定为亚香棒虫草。
1.1 蝙蝠蛾的鉴定 1980年肖志明等采集其寄主昆虫 , 经
室内培养 , 得到其蛹 、成虫和卵 , 经中科院动物所朱弘复 、王林
瑶先生鉴定 , 定名为湖南棒蝠蛾(NapialushunanensisChuet
Wang), 为鳞翅目蝙蝠蛾科的一新属新种 , 主要分布于湖南 、
江西 、安徽 、湖北 、浙江 、福建 、广东等省 [ 3] 。梁普红等报道 [ 4]
其常啃食的植物主要是野樱桃 、花皮樟 、檵木 、油茶 、茶树等。
它多生长于这些树种的混交林中 , 而且虫草子座多出现于这
些树冠下或树冠周围数米内。
1.2 真菌的鉴定 严东辉等 [ 5]对产于江西的亚香棒虫草组
织及子囊孢子进行分离培养;记述了分离物的形态和培养性
状 , 并将分离物鉴定为霍克斯拟青霉菌(Paecilamyceshawkesi
Xiao, TBLietQTChen)。我国分布于江西 、安徽 、广西 、广
东 、福建 、湖南 、浙江等地。
1.3 生物学特性 湖南省虫草科研协作组 [ 2]从形态及生长
发育特性 、生长环境 、寄主昆虫的生活周期等方面进行了较详
细的研究 , 湘产亚香棒虫草生长在油茶林下 , 子座生长最适气
温 15 ~ 22℃,地温 14 ~ 17℃,土壤湿度 35% ~ 60%, pH值 6.4
~ 6.6。林谋信 [ 6]研究了亚香棒虫草的形态 、在江西境内的野
生分布区域 、寄主出土前的状况 、菌株出土后的消长及人工分
离培养等。肖志明 [ 7]对亚香棒虫草幼虫 、蛹 、成虫 、卵进行了
较详细的饲养研究 , 幼虫生活地下 ,吃植物根。在 12月化蛹 ,
以蛹越冬 ,蛹期 3 ~ 4月 , 3月下旬羽化出蛾。张维来等 [ 8]用
虫体 、菌柄 、子座 、子囊孢子进行了纯培养分离 ,获得了分生孢
子阶段的真菌纯培养物 , 经鉴定分离到的菌体为亚香棒虫草
的无性阶段 , 寄主昆虫为蝙蝠蛾科的湖南棒蝠蛾。梁普红
等 [ 9]报道亚香棒虫草寄主湖南棒蝠蛾已被列为江西省重点
保护野生动物 , 蝙蝠蛾幼虫入土时间约在 10月下旬至 11月
中旬。受到真菌感染后死亡 , 至次年 3月份子座从头部长出 ,
子座从长出到子囊果形成并成熟约需 1个月;子囊果开始散
发孢子到虫体枯萎约 10 d。一般都分布在 10°~ 30°的向阳坡
地 , 纬度越低 ,出土时间也越早;海拔越高 , 气温也越低 ,出土
时间就越迟。采收期从 3月中 、下旬一直到 5月上 、中旬;海
拔最低见于 240米 ,最高在 1 400米 , 而以 800 ~ 1 000米之间
分布较多。
2 亚香棒虫草的鉴别
2.1 性状鉴别 汤万全 [ 10]详细的描述了亚香棒虫草药材的
虫体和子座特征 , 并记述了其生长环境。秦伟华等 [ 11]报道亚
香棒虫草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 , 头部有棕黑色光亮的硬壳 , 足
8对 ,均不明显;子座自虫头部上面或侧边长出 , 灰褐色 ,有的
为双子座 , 子座无不孕顶端。殷仁亭 [ 12]研究了亚香棒虫草和
冬虫夏草的鉴别方法 , 从虫体的头部 、中央断面及子座的菌
座 、形状 、顶端 , 列出了区别特征。何希荣 [ 13]报道亚香棒虫草
表面有类白色菌膜 , 去除菌膜显褐色或黄褐色 ,未去净菌膜的
地方成白色或黄白色片状 , 背部可见黑点状气门 ,虫头部黑褐
色或紫黑色 , 中部 4对足略明显 ,断面中央或偏一边有明显暗
棕色或棕褐色 “ ~ ”形纹或点状空洞 ,外皮层疏松 , 深黄棕色
或黄褐色 , 子座单生 ,长棒状或有(2 ~ 3)个分枝 , 全包裹虫体
头部 , 从头部的上前端长出。而冬虫夏草表面深黄色至黄棕
色 ,头部黄红色或红棕色 ,中部 4对足明显 , 稍突出 ,断面中央
有明显暗棕色或棕褐色 “v”形纹 , 外皮层紧密 , 深黄色或黄棕
色;子座单生 ,呈长棒状 , 半包裹虫体头部 ,从头部的正顶端长
出。
2.2 显微鉴别 秦伟华等 [ 11]报道亚香棒虫草皮壳上无长
毛 , 子囊壳全埋于子座内;而冬虫夏草皮壳上有锐刺毛和长线
毛 ,子囊壳基部陷于子座内 ,先端突出于子座外 , 其间有裂隙。
殷仁亭 [ 12]介绍了亚香棒虫草和冬虫夏草的粉末显微鉴别方
法 , 亚香棒虫草体表菌丝极多 , 密集成团 , 分枝 , 具有多数横
隔 , 虫体外表可见棕褐色龟板纹;而冬虫夏草体表菌丝众多 ,
白色细长 , 多不分枝 , 横隔较少 , 体表着生较多刚毛。谢敏
等 [ 14]报道了亚香棒虫草与凉山虫草 、冬虫夏草的主要区别
点。
2.3 理化鉴别 林海伦 [ 15]较详细的介绍了亚香棒虫草与冬
虫夏草的酸性乙醇提取液(1∶7)各 1 ml, 365 nm荧光灯下观
察 , 亚香棒虫草溶液呈黄绿色荧光 ,而冬虫夏草溶液呈淡蓝色
荧光;水浸液(1∶10)各 1ml, 365nm荧光灯下观察 , 亚香棒虫
草溶液呈淡黄绿色荧光 , 而冬虫夏草溶液呈黄蓝色荧光。
3 化学成分研究
熊淑玲 [ 16]等对亚香棒虫草与冬虫夏草进行了化学成分
预试 , 测定了水分 、灰分 、脂肪 、总糖 、蛋白质 、粗纤维 、Vc、醇
提物 、18种氨基酸 、无机元素 、甘露醇的含量 , 作了薄层层析 、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其化学成分相近似 , 总糖 、
蛋白质 、氨基酸和甘露醇的含量有一定差别。 白云娥等 [ 17]报
道亚香棒虫草生药中多糖含量为 0.7%, 冬虫夏草中多糖含
量为 3.5%。陈勇 [ 18]报道亚香棒虫草各部位腺苷含量均低于
冬虫夏草。
4 药理作用研究
·209·安 徽 医 药 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 2009 Feb;13(2)
朱令元等 [ 19]研究了亚香棒虫草的滋补强壮作用 , 亚香棒
虫草能明显增加雄性幼小鼠肾上腺的重量 , 可使实验性 “肾
阳虚”小鼠免疫低下雄性大鼠和去势雄性大鼠的免疫 、生殖
器官的重量下降;并能明显提高大鼠的生育能力。
5 毒性与不良反应
朱令元等 [ 20]研究了亚香棒虫草对孕大鼠致畸敏感期的
毒性试验 , 结果亚香棒虫草 9.0g· kg-1组孕大鼠体重明显下
降 , 仔鼠成活率明显降低 , 仔鼠体重 、体长 、尾长均显著下降;
而 4.5 g· kg-1组仔鼠体重 、体长 、尾长分别与生理盐水组比
较均有显著增加(P<0.05 或 P<0.01), 2.25、 4.5、 9.0
g· kg-1 3个组的外观 、器官和骨骼虽无明显异常 , 但有部分
(3.0% ~ 7.5%)仔鼠出现舌畸形(分叉舌), 而对照组无异
常。汤万全报道 [ 10]亚香棒虫草用量过多 , 发生头晕恶心 , 但
睡觉后即恢复。吴德龙 [ 3]报道 , 一次服用亚香棒虫草 37条
(14g),服后 4 h有头晕 ,后伴有呕吐 , 24 h后症状消失。
6 讨论
亚香棒虫草分布广 ,与冬虫夏草相比 , 其生长环境要求不
严 , 野生资源量较大;作为草药 ,在湖南 、江西 、安徽等地民间
作为冬虫夏草代用品 ,用于治疗病后肾虚 、贫血 、心悸 、胸闷 、
失眠;肺结核 、支气管炎 、哮喘等。
从现有的文献报道看 ,对冬虫夏草研究报道甚多 , 尤其在
抗炎免疫调节作用方面 , 取得了显著进展 [ 21] 。而亚香棒虫草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以及与冬虫夏草的
真伪鉴别上 , 但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 如:霍克斯拟青
霉菌对湖南棒蝠蛾幼虫的入侵机制尚不清楚;人工培养仅仅
进行了初步尝试;由于采收季节等因素影响 , 亚香棒虫草和冬
虫夏草的个体形态特征都存在较大差异 ,单从性状往往很难
肯定其真伪 , 需要多种鉴别方法进行综合评判。对亚香棒虫
草的化学成分 、质量控制标准 、药理毒理等方面 ,进行系统性
的质量评价和安全性 、有效性研究报道较少;未见对其与冬虫
夏草在分子生物学特征 、作用物质基础和机制上进行研究比
较;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深度开发上 , 也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如果对亚香棒虫草开展深入研究 , 或许会给稀缺的冬虫夏草
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带来新的希望。
亚香棒虫草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初步研究表明 , 其具有致
畸作用 , 在相关的毒理和临床深入研究未有明确结论之前 , 建
议孕妇禁服;一次服用过多 ,也会出现头晕 、恶心 、呕吐等不良
反应 , 作为食疗滋补 ,建议每次服用量 3 ~ 5 g[ 3] 。
参考文献:
[ 1] 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报道组.我省第一次发现冬虫夏草 [ J] .中
兽医学杂志 , 1973, 17(2):14.
[ 2] 湖南省虫草科研协作组.湘产亚香棒虫草的生态调查 [ J] .中药
材 , 1982, 5(2):5-8.
[ 3] 吴德龙 ,王卫芳 , 薛芳森 ,等.亚香棒虫草的研究 [ J].江西农业
大学学报 , 1997, 19(2):31-6.
[ 4] 梁普红 ,袁志强.湘赣边界亚香棒虫草的考察 [ J].江西农业科
技 , 2003, 25(11):10-1.
[ 5] 严东辉 , 罗友强 , 王卫芳 , 等.江西的亚香棒虫草菌分离鉴定
[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1997, 19(2):18-21.
[ 6] 林谋信.江西亚香棒虫草的资源分布于自然消长探讨 [ J] .食用
菌 , 1987, 5:5-6.
[ 7] 肖志明 , 李廷宝 , 陈华荣 , 等.亚香棒虫草寄主昆虫研究初报
[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81, 6(6):4-5.
[ 8] 张维来 ,李友刚 ,周孟津 ,等.亚香棒虫草菌的纯培养分离和鉴
定 [ 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4(4):86-9.
[ 9] 梁普红 ,袁志强.湘赣边界亚香棒虫草的考察 [ J].江西农业科
技 , 2003, 31(11):10-1.
[ 10] 汤万全.冬虫夏草类似品———亚香棒虫草 [ J].中药材, 1980, 3
(1):31-2.
[ 11] 秦伟华 ,李建民 ,徐春玲, 等.冬虫夏草与其伪品亚香棒虫草鉴
别 [ J] .时针国医国药 , 1999, 10(4):261.
[ 12] 殷仁亭.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亚香棒虫草的鉴别 [ J] .基层中药
杂志 , 2000, 14(2):19-20.
[ 13] 何希荣.冬虫夏草与亚香棒虫草的鉴定 [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志 , 2007, 13(11):69.
[ 14] 谢 敏 ,周继斌.冬虫夏草与其混淆品凉山虫草及亚香棒虫草
的鉴别 [ J] .海峡药学 , 2002, 14(6):58-9.
[ 15] 林海伦.冬虫夏草伪品———亚香棒虫草的鉴别 [ J] .药物分析杂
志 , 1994, 14(1):58-9.
[ 16] 熊淑玲 , 刘波平 ,童迎东.亚香棒虫草和冬虫夏草化学成分的测
定与比较 [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1997, 19(2):27-30.
[ 17] 白云娥 ,王 毅 , 刘许媛 ,等.冬虫夏草 、亚香棒虫草中多糖的含
量测定 [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2001, 21(1):19-20.
[ 18] 陈 勇.亚香棒虫草中腺苷的 HPLC测定 [ J].江西中医学院学
报 , 1998, 10(1):32-3.
[ 19] 朱令元 ,方 铝.亚香棒虫草的滋补强壮作用研究 [ J] .江西医
学院学报 , 1997, 37(3):1-4.
[ 20] 朱令元 ,方 铝.亚香棒虫草对孕大鼠致畸敏感期的毒性试验
[ J]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 1998,增刊:226.
[ 21] 方士英 ,姚宏伟 , 李 俊.冬虫夏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
展 [ J] .安徽医药 , 2004, 8(3):163-6.
(收稿日期:2008-07-16)
E-mail投稿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由于网络的发展 , E-mail投稿已为越来越多的期刊编辑部所采用 , 我刊也不例外。与传统信函邮寄投稿相比较 , E-mail投
稿具有快捷 、方便 、直观和费用低廉等特点。为规范 E-mail投稿 ,确保其安全性 ,我刊特作如下规定:
1.E-mail投稿时 , 必须把文章作为附件发送 ,严禁将文章放在 E-mail书写窗口内。
2.附件中的文章应为 Word格式。书写时 , 进入 Word界面后 , 应首先进入页面设置窗口设置页面 , 参数如下:(1)纸型为
A4;(2)页边距上为 2.0 cm, 下为 2.0cm,左为 2.2cm, 右为 2.0 cm;(3)文档网络为每行 45个汉字 ,每页 40行;(4)字体为中文
宋体 、常规 、五号。然后点击选择其它参数 ,如 “单倍行距” 、“两端对齐”、“页面显示”等。
3.插图粘贴于正文相应位置中 , 表格直接在正文中绘制;标题与注释直接写于文章相应位置 ,严禁以文本框形式插入。
4.E-mail投稿时 , 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批准书和单位介绍信不要扫描放入 E-mail内 ,请另用信函邮寄至编辑部 , 以方便存档。
5.请在 E-mail附件内写明联系方式 ,主题中应注明 “投稿”。 《安徽医药》编辑部
·210· 安 徽 医 药 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 2009 Feb;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