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鸭脚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人工培育技术



全 文 :鸭脚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人工培育技术
*
李华基1 雷松林1 曾建雄1 郭俊杰2
(1. 广东省博罗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博罗 516100;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摘要 鸭脚木 (Schefflera heptaphylla (Linn.)Frodin)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个乡
土阔叶树种。文章系统介绍了其生态和经济价值、地理分布和适生环境、苗木培育以及人工林培育,并就鸭
脚木人工林培育研究提出初步建议,旨在增进人们对鸭脚木的认识,促进其种植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鸭脚木 生物学特性 苗木培育 人工造林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4427(2011)04 - 0059 - 05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chefflera heptaphylla
Li Huaji1 Lei Songlin1 Zeng Jianxiong1 Guo Junjie2
(1. Boluo 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Boluo Guangdong,516100;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CAF)
Abstract Schefflera heptaphylla (Linn.)Frodin is an indigenous hardwood species with multiple use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of China. In this paper,we describe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value,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environment,seedling growth,and plantation cultivation of S. heptaphylla. Some prelimi-
nary suggestions were pointed out for studies on its silvicultural regimes,aiming to promote understanding on this
species and thus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ts plantation and relevant industries.
Key words Schefflera heptaphylla (Linn.)Frodin,biological property,seedling growth,afforestation
鸭脚木(Schefflera heptaphylla (Linn.)Frodin[S. octophylla (Lour.)Hassk.])又名鹅掌柴、公母树,是五
加科鹅掌柴属(Schefflera)植物,在我国南方分布较广,是天然次生林的一个重要组成树种。长期以来,鸭脚
木作为药材以及观赏、蜜源植物得到了充分利用,相关的无性繁殖研究已有较多报道[1-2],一些林业科技工作
者亦以其作为水源涵养林的营建树种进行了初步尝试[3-4],然而尚未见有关鸭脚木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人
工培育方面的专论。博罗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2008 年营建了 4. 0 hm2 的人工纯林,目前生长良好。本文根据
笔者栽培经验,结合相关文献,系统介绍鸭脚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苗木培育以及人工造林,并对未来鸭
脚木的研究提出了初步设想和建议,旨在增进广大林业工作者对鸭脚木的认识,促进鸭脚木资源培育工作的
开展。
1 鸭脚木的生态价值
鸭脚木是南方水源涵养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之一,往往处于林分下层。陈卫等在广东省东源县开展了水
源林树种选择,发现鸭脚木生长较慢、适应性较广,抗性较强,是建设水源林的一个下层适宜伴生树种,有助
95广 东 林 业 科 技 2011 年第 27 卷第 4 期
* 作者简介:李华基 (1964-) ,男,汉族,广东博罗人,主要从事林业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
承蒙徐大平、曾杰研究员审阅并修改论文,特致谢忱!
于形成多层次、稳定的林分结构[4]。尽管尚未见有关鸭脚木涵养水源效益的报道,但是其枝叶茂盛,枯落物
丰富,而且往往在溪沟边、谷地以及坡下部生长旺盛,对于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鸭脚木在珠江三角
洲陶瓷工业污染区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5]。在田间地头种植鸭脚木或将其枯落物放入稻田内,对严重危
害水稻的外来入侵种福寿螺具有驱避作用[6]。
2 鸭脚木的经济价值
鸭脚木的经济价值高,木材轻软,纹理细致,常用于制作火柴杆、蒸笼、木屐等。福建一些山区用鸭脚木
培养银耳[7]。尽管目前鸭脚木的木材用途尚有待深入开发,然而其观赏、药用价值以及作为蜜源植物已广
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2. 1 观赏价值
鸭脚木树形优美、丰满,对光照的适应强,在全日照、半日照或半阴环境下均能生长,光强时叶色趋浅,而
半阴环境下叶色浓绿,因此是一种优良的盆栽植物。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园林生产上常将鸭脚木盆景布
置于宾馆、车站、空港等公共场所,亦适宜布置于客厅、书房、卧室、阳台或庭院,让人心旷神怡。在南方诸省,
鸭脚木可置于室内,亦可置于庭院;而引种至北方,主要用于室内盆栽,夏、秋置于庭院蔽荫处和楼房阳台。
由于鸭脚木复叶翠绿而具光泽、清新怡人,而且具较长叶柄,亦有人将其进行水培供观赏,约 20 d 可见叶柄
基部长出细根[8]。鸭脚木较耐修剪,目前园林绿化上亦有人应用鸭脚木作为地被种植。
2. 2 药用价值
鸭脚木的根、皮、叶均可入药,全年可采,叶多鲜用,根、皮则多晒干备用。鸭脚木味甘苦、性凉,具有清热
解毒、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流感、咽炎、肝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等[9]。我国民间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具有显著疗效[10]。如治疗感冒发热、跌打扭伤或关节肿
痛,可用干根 10 ~ 15 g煎服;治疗油漆过敏、皮炎或湿疹,用鲜叶适量煎水外洗或火烤后外敷[11]。在越南,
鸭脚木常做抗关节炎、治疗肝病以及滋补之用。
一些学者研究了鸭脚木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郭晓蓉等发现鸭脚木根含有香豆精、挥发油、内酯、
黄酮、生物碱、油酯皂甙、有机酸、鞣质、糖、氨基酸等,其所含挥发油和水溶性生物碱具有消肿抗炎作用[12];
亦有人从鸭脚木中分离出齐墩果烷型苷类、白桦酸、磺酸盐、白桦脂酸苷类积雪草酸、积雪草苷以及熊果酸苷
等成分,发现鸭脚木对呼吸合包体病毒(RSV)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其在民间用于治疗呼吸道病毒感
染提供了科学依据[13]。
2. 3 蜜源植物
鸭脚木是南方冬季的一个重要蜜源植物,其蜜汁丰富,散发清香味,对蜜蜂具有强烈的引诱力。鸭脚木
蜜俗称冬蜜,是南方大宗蜜种之一。鸭脚木蜜新鲜时呈琥珀色,极易结晶,结晶后呈乳白色,质地细腻,微带
苦味。鸭脚木蜜贮存期长,经年不变质,而且由于鸭脚木是一种药材,常用其作为药引或泡茶,深受人们喜
爱。陈华生等比较了广东鸭脚木蜜、荔枝蜜和乌桕蜜的氨基酸含量,发现三种蜂蜜的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明
显,鸭脚木蜜含有除色氨酸之外的 19 种氨基酸,其牛黄酸、脯氨酸含量分别高达 0. 025 mg /mL 和 0. 054 6
mg /mL,其中牛黄酸对小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14]。
3 鸭脚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3. 1 形态特征
鸭脚木为常绿乔木、小乔木或灌木,其生活型因地域而异。在海南、广东地区,鸭脚木高达 15 m,胸径达
30 cm以上;而越往北或在贫瘠立地,鸭脚木逐渐表现为小乔木或灌木。鸭脚木树皮灰白色。掌状复叶,叶
柄长 15 ~ 30 cm,小叶 6 ~ 10 片生于叶柄顶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
形,侧脉 7 ~ 10 对,小叶长 7 ~ 17 cm,小叶柄长 1. 5 ~ 5. 0 cm。幼树叶片常具锯齿或羽裂,幼叶两面密被星状
毛,后渐脱落至仅沿中脉及脉腋被毛或无毛。花小,白色,有气香,通常排成伞形花序,花序长达 30 cm,密被
星状毛,后渐脱落,序梗较细,长 1 ~ 2 cm;花瓣 5 ~ 6 片,子房 5 ~ 10 室。浆果球形,成熟时呈暗紫色。花期
11 ~ 12 月份,果期 12 月至翌年 1 月份[7]。
3. 2 地理分布与生长环境
鸭脚木天然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包括西藏、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南、湖北、
06 李华基等: 鸭脚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人工培育技术
江西、福建、浙江、台湾等省区。日本、越南和印度亦有分布。山东等北方省份亦有引种,但多应用于庭院或
室内观赏之用。其垂直分布从东部低海拔地区的几十米至西部的 2 100 m以下[7]。
鸭脚木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内的常见树种,整体上喜光,但对光的适应性较广,在较强光照条
件下或林下较隐蔽的环境下均能生长。鸭脚木喜温暖湿润环境,其生长适宜温度为 16 ~ 27℃,在 30℃以上
夏季高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冬季气温一般以 5℃以上为宜。若低于 0℃以下,轻则出现落叶现象,翌年
春季可重新萌发新叶,重则冻伤茎干。鸭脚木喜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亦能稍耐瘠薄。在
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分充足的立地,鸭脚木茎叶生长茂盛。
4 鸭脚木苗木培育
4. 1 实生苗培育
4. 1. 1 种子收集、处理与贮藏 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母树,当果实变为暗紫色或紫褐色时采收。将果
实置于室内堆放 2 ~ 3 d后,搓洗去除果皮、杂质即得纯净种子。鸭脚木种子千粒重为 10 ~ 20 g,其含水量需
保持在 20% ~25%,用湿沙贮藏可保持活力 1 年[15]。种子贮藏要特别注意沙的湿度,太干则容易丧失活力,
偏湿则使种子发芽。
4. 1. 2 播种育苗 由于鸭脚木种子在自然状态下容易丧失活力,一般采用随采随播,以沙壤土或者沙土混
合基质播种,播种量为 30 ~ 45 kg /hm2,覆土厚度为 0. 3 ~ 0. 5 cm,浇透水后搭小拱棚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播后约 15 d开始芽苗出土,10 d内发芽基本结束,视天气状况逐渐揭开塑料薄膜。待幼苗高 3 ~ 4 cm时移
植,培育裸根苗则移入苗床,培育容器苗则移入营养袋,采用常规育苗方法进行水肥管理。苗高 20 cm以上,
经炼苗半月至 1 月,即可出圃造林。
4. 2 无性繁殖
4. 2. 1 扦插 鸭脚木插条生根属混合生根型,既可皮部生根,亦可愈伤组织生根[1]。张卫国等应用以萘乙
酸(NAA)和吲哚丁酸(IBA)为主要成分的“根旺”作为生长激素开展鸭脚木扦插生根试验,研究插穗浸泡时
间和生长激素浓度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发现浸泡处理 4 h 和 1∶ 1000 浓度为最佳生根组合,生根时间最
短,约 15 ~ 20 d,生根率高达 90%以上[16]。鸭脚木扦插尤其要注意防止其插穗腐烂,影响插穗生根成活。戴
必胜等发现应用 519 mg /L多菌灵 +美福双溶液和 200 mg /L NAA + IBA 溶液分别浸泡处理鸭脚木插穗 1. 5
h,可提高其扦插成活,有效防止插穗腐烂,促进扦插苗生长健壮,扦插成活率达 95. 6%[1]。他们应用三唑
酮 +乙蒜素可湿性粉剂配制 280 mg /L溶液亦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7]。董必慧在采集插穗前 7 ~ 10 d 将枝条
环割 2 cm宽,采集插穗时顶端保留 1 ~ 2 片小叶,应用 5 g /L高锰酸钾消毒不超过 5 min,然后清水浸泡 24 h,
扦插约 25 d后即可生根,成活率达 90%以上[18]。
4. 2. 2 高空压条 鸭脚木的高空压条主要应用于大苗繁殖。具体方法是,于压条部位环割枝条约 1. 0 ~
1. 5 cm宽,切除韧皮部组织,充分刮干净至木质部裸露,然后用湿润土壤包裹伤口,再用白色塑料袋包扎。视
土壤干湿状况定期用注射器加水。约 30 d即可生根[19],等根系较多时即将其取下形成新的植株,其成活率
可达 98%。
4. 3. 2 组织培养 李燕等[2]尝试了鸭脚木的组织培养,以 2 a 生幼苗上的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分别采用
MS +0. 5 mg /L 6-BA +2. 0 mg /L KT、MS + 1. 5 mg /L 6-BA + 0. 5 mg /L NAA 和 1 /2MS + 0. 2 mg /L NAA +
0. 3%活性炭作为丛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和生根培养基,诱导成功率达 91%,增殖系数可达 3. 4 倍,生根率为
55. 6%。应用珍珠岩、蛭石、细沙 (1∶ 1∶ 1)混合基质培育组培苗,移植成活率为 75%。
4. 3 病虫害防治
鸭脚木栽培目前处于盆景制作或庭院栽培阶段,作为观赏之用,小规模造林试验尚未见病虫害发生,因
此其病虫害主要发生在苗期以及盆栽或庭院栽培的大苗。鸭脚木的主要病害为叶斑病和炭疽病等真菌病
害。发芽结束或新梢抽出时可每 10 d至半月喷洒 1%波尔多液加以预防,发病时可交替使用多种农药进行
防治,如 75%百菌清 1. 67 ~ 2. 00 g /L溶液,50%代森铵 1. 25 mL /L 溶液,70%炭疽福美 2 g /L 溶液,50%多
菌灵 2 g /L溶液,每 7 ~ 10 d喷一次,连续数次,效果显著。
其主要虫害为介壳虫,常发生在叶背刺吸叶汁,严重时会转为煤烟病,可用万灵水剂或 40%氧化乐果乳
油 1. 25 mL /L溶液喷杀。亦可见红蜘蛛、蓟马以及潜叶蛾等危害其叶片,可用 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 0. 33
mL /L溶液或 20%三氯杀螨醇乳油 1 mL /L溶液喷杀。
16广 东 林 业 科 技 2011 年第 27 卷第 4 期
5 人工林培育
目前鸭脚木人工造林仅见广东西江和东江有关于水源林营建树种选择的报道[3-4]。笔者 2008 年 5 月底
营建了 4. 0 hm2 的鸭脚木纯林,据 2010 年 11 月底调查,林分生长良好 (表 1)。以下介绍笔者的造林和抚育
管理经验。
表 1 鸭脚木人工幼林在广东东源等地的生长表现
序号 地点 年龄(a) 径(cm) 高(m) 冠幅(cm) 备注
1 东源县 4. 0 4. 03 2. 28 93 陈卫等[4]
2 肇庆北岭山林场 4. 0 2. 07* 1. 93 125 陈建新等[3]
3 博罗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2. 5 3. 84 1. 98 112 本文
注:标注* 者为胸径,其余为地径。
造林前 2 个月内完成林地清理、整地和挖穴工作。整地采用穴垦,穴规格为 50 cm × 50 cm × 40 cm,每
穴施 NPK复合肥 0. 5 kg。于第二年透雨后定植,株行距为 3 m ×3 m,即每公顷种植 1 110 株。造林当年 9
月份结合扩穴抚育施 NPK 复合肥 0. 25 kg、尿素 0. 025 kg;第 2 年和第 3 年抚育两次,分别于 4 ~ 5 月份和
9 ~ 10 月份实施,其中第 1 次结合松土除草每穴施 0. 5 kgNPK复合肥。考虑到鸭脚木幼龄期较耐荫,宜采取
穴状抚育,穴直径为 1. 0 ~ 1. 5 m。
据《中国树木志》记载,鸭脚木在适宜生境条件下表现速生,20 a 生时树高、胸径分别可达 15 m 和 20
cm[7]。根据 2. 5 a生时的调查结果,鸭脚木地径平均生长量为 3. 84 cm,最大地径达 6. 20 cm,树高平均生长
量为 1. 98 m,最高达 2. 8 m。可见选择好的犁地,采用集约经营措施,鸭脚木生长较为迅速。
6 研究展望
鸭脚木全身是宝,是一个多用途树种,深得人们喜爱。然而其人工培育研究尚少见报道,基本上处于空
白。笔者就未来的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鸭脚木壮苗培育技术研究。尽管生产上已开展了鸭脚木苗木培育,然而规模尚小,而且多以培
育观赏植株为目的。为了满足大规模人工造林的需要,必须开展育苗基质、苗期施肥、苗木生长节律等试验
研究,解决鸭脚木壮苗培育技术问题,保障造林质量。
(2)开展栽培技术研究。目前鸭脚木的栽培技术尚属空白,必须开展造林密度、施肥以及混交模式研
究,尤其是混交树种选择、混交比例和密度,选择适宜的上层乔木种构建多层次、稳定的林分结构。
(3)建议各省区收集鸭脚木种源家系开展选择试验,针对其主要用途选育出优良的种质材料,开展定
向培育研究。
参考文献
[1] 戴必胜,熊凤琴,李辉钦. 不同溶液浸泡处理对鹅掌柴扦插繁殖的影响[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7,25 (2) :192-197.
[2] 李燕,石大兴,王米力. 鹅掌柴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2) :193.
[3] 陈建新,张尧锦,殷祚云,等. 西江中下游优良阔叶树种试验初报[J]. 广东林业科技,2007,23 (3) :7-12.
[4] 陈卫,康敏明,杨 鹏,等. 东源县东江水源林树种选择[J]. 广东林业科技,2005,21 (4) :61-64.
[5] 温达志,旷远文,刘世忠,等. 大气污染对珠江三角洲村边植被的影响[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3,11 (4) :386-
392.
[6] 徐武兵,钟秋华,李林峰,等. 16 种植物对福寿螺的趋避效果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0(11) :149-152.
[7] 郑万钧. 中国树木志:第 2 卷[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1765-1766.
[8] 顾美华,肖扬. 鸭脚木复叶水插欣赏[J]. 中华花卉盆景,2004(2) :19.
[9] 陆海琳,王进声,苏晗,等. 壮药鸭脚木的显微鉴别[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4) :240-242.
26 李华基等: 鸭脚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人工培育技术
[10] 黎小伟,姜建萍,李军. 鸭脚木皮的生药学研究[J]. 中药材,2008,31 (4) :514-515.
[11] 朱锐锴. 鸭脚木[N]. 清远日报,2009-10-17(4).
[12] 郭晓蓉,张晓吉. 鸭脚木根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1998,18 (4) :279-280.
[13] 徐杰,彭新君,李文欣. 鹅掌柴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概况[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6 (5) :62-
64.
[14] 陈华生,黄文忠,张学峰. 广东三种蜂蜜的氨基酸测定[J]. 养蜂科技,1998(2) :30.
[15] 黄永芳,庄雪影. 华南乡土树种育苗技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69-170.
[16] 张卫国,刘鹏,程伟燕,等. 不同浓度生长激素对鹅掌柴扦插生根的影响[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22 (2) :
157-160.
[17] 戴必胜,熊凤琴. 三唑酮与乙蒜素混剂对鹅掌柴插穗生长的影响[J]. 上海农业学报,2007,23 (3) :73-77.
[18] 董必慧. 鹅掌柴快速繁殖[J]. 江苏绿化,1997(5) :36.
[19] 赵燕,李文祥. 鹅掌柴的无性繁殖[J]. 植物杂志,1994(6) :18.
36广 东 林 业 科 技 2011 年第 27 卷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