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36(3):287~ 292 , 2010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Agric.& Life Sci.)
文章编号:1008-9209(2010)03-0287-06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10.03.008
收稿日期:2009-08-26
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资助项目(082102350006);郑州市科技攻关资助项目(083SG YG24123-4).
作者简介:周琳(1971—), 女 , 河南南阳人 , 博士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生物农药与植物保护研究.E-mai l:zhoulin0704 @
yahoo.com.cn.
旋覆花花序不同溶剂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周 琳1 , 焦 斌1 , 高 飞1 , 宋天有1 , 张兴2
(1.河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陕西 杨凌 712100)
摘 要:为明确旋覆花的农用杀菌活性 ,采用液-液分配法对旋覆花乙醇提取浸膏进行萃取分离 , 并采
用离体法和活体组织法测定不同溶剂萃取物对 13 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 、氯
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的萃取率分别为 34.89%、8.99%、8.63%和 22.72%;在 1.0 mg mL-1剂量下 , 氯
仿萃取物对各供试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其中对辣椒疫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抑
制率分别达 73.77%和 66.25%, 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辣椒疫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
生长也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 抑制率分别达 67.69%、62.12%和 56.07%、51.75%, 石油醚萃取物对番茄
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 58.70%;在 1.0 mg m L-1剂量下 , 除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外 , 氯仿萃取物可
显著抑制麦冬炭疽病菌 、棉花枯萎病菌 、板栗炭疽病菌 、玉米青枯病菌和辣椒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 , 抑制
率分别达 96.00%、92.44%、80.43%、78.45%和 71.84%,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各供试菌孢子萌发抑制率
在 40.86%~ 86.42%之间 , 石油醚萃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 82.52%;果实针刺法测定
结果表明 , 在 2.0 mg m L-1剂量下 , 氯仿萃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效果和保护效果分别为 57.65%和
50.60%(6 d), 其中治疗效果与对照药剂 0.4 mg mL-1施佳乐无显著差异.
关 键 词:旋覆花;萃取物;抑菌活性;植物源杀菌剂
中图分类号:S 482.2 文献标志码:A
ZHOU Lin1 , JIAO Bin1 , GAO Fei1 , SONG T ian-you1 , ZHANG Xing2 (1. Col lege o f P lant
Protection , Henan Agricultural Univ ersit y , Zhengz hou 450002 , China ;2.Research and Deve lopment
Center o f Biorational Pestici de , Northwest A &F University , Yangling , S haanx i 712100 , China)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flower extracts of Inula britannica L.with different solvents.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 rsity(Agric.&L ife Sci.), 2010 , 36(3):287-292
Abstract:In o rder to understand the fungicidal activity of Inula britannica , ethanolic ex tract of its flowers was
separated by different solvents and the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solvent ex tracts ag ainst 13 plant pathogenic fungi
were tested in vitro and in vivo. The results showed the extraction rates of petroleum ether , chloroform ,
ethylacetate and n-buty l alcohol w ere 34.89%, 8.99%, 8.63% and 22.72%, respectively. Chlo ro fo rm
extract at the concentration o f 1.0 mg mL-1 exhibited strong ly fungicidal activities to mycelium grow th of the
investigated fungi , and the inhibition rates against Phy tophthora capsici and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were
73.77% and 66.25%;the inhibition rates of the ethylacetate extract and n-butyl alcoho l ex tract ag ainst P.
capsici and S.sclerotiorum were 67.69%, 62.12% and 56.07%, 51.75%, respectively;the inhibition rate of
the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against Botry tis cintrea was 58.70%.With the same application rate as above, the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hlo roform ex tract could inhibit the spore germination of Colletotrichum dematium , F usarium oxysporum on
the cotton ,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 Fusarium graminearum and Fusarium oxysporum on the
capsicum , and the inhibition rates were 96.00%, 92.44%, 80.43%, 78.45% and 71.84%, respectively;the
inhibition rates of ethylacetate ex tract against six investigated fungi were from 40.86% to 86.42%;spo re
germination w as inhibited markedly in F.oxysporum by petro leum ether extract , and the inhibition rate was
82.52%.The pro tective and therapeutic efficacies of chloroform extract against B.cinerea were 57.65% and
50.60%(6 d)on the tomato treated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2.0 mg mL-1 , respectively , and its therapeutic
efficacy w asn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the contro l fungicide-py rimethanil at 0.4 mg mL-1.
Key words:Inula britannica L.;ex tract;antifungal activ ity;botanical fungicide
随着化学农药的使用 , 3R(resistance ,
resurgence , residue)问题亦日趋严重[ 1] ,从生物
体特别是植物体中寻找新的高效 、低毒 、低残留
且与环境相容性好的新的天然活性物质是当今
新农药创制开发的研究热点[ 2] .目前发现具杀菌
活性的植物 1 400余种 ,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超过 40万种 ,其中含有许多对病原菌有抑制作
用的活性物质[ 3] .菊科旋覆花属植物种类繁多 ,
分布较广 ,许多种类为传统的中草药 ,具有降气 、
消痰 、行水 、止咳的功效[ 4] .目前 ,有关旋覆花农
用抑菌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少.丁海新等[ 5] 报道产
于陕西的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对小
麦赤霉病菌 、小麦白粉病菌 、番茄灰霉病菌 、油菜
菌核病菌 、辣椒疫霉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王红刚等[ 6] 研究发现产于河北的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对黄瓜白粉病菌 、黄瓜霜霉病
菌 、黄瓜炭疽病菌 、黄瓜灰霉病菌 、番茄早疫病
菌 、番茄叶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旋覆花
在河南各地均有分布 ,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而对
于河南产旋覆花的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尚未有
研究报道 ,且产于不同地域的旋覆花是否存在抗
菌活性或抗菌活性物质是否有差异等还不明确;
因此 ,本文在测定旋覆花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抗
病活性的基础上 ,通过对旋覆花不同溶剂萃取物
抗菌活性的系统研究 ,以明确旋覆花抗植物病原
真菌活性 ,并为抗菌活性物质的进一步分离提纯
提供科学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植物样品 2007 年 7月于河南省舞
钢市市郊采集旋覆花花序 10 kg ,经河南农业大
学李春奇博士鉴定为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阴干后粉碎得干粉 ,过 40目筛 ,
备用.
1.1.2 供试菌种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
(Alternaria al ternata f.sp.mali)、板栗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g loeosporioides (Penz)Sacc.] 、
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辣
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n.)、番茄
早疫病菌[ Alternaria solani (Ell.et M art)Jones
et Grout.] 、番茄灰 霉病菌(Botryt is cintrea
Pers.ex Fr.)、麦冬炭疽病菌 [ Colletotrichum
dematium (Pers.ex Fr.)] 、棉 花 枯 萎 病 菌
[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sp. vasin fectum
(Atk)Snyder & Hanson] 、油菜 菌核病 菌
[ Sclerotiorum sclerotiorum (Lib.)de Bary] 、小麦
赤霉病菌[ Gibberella zeae(Schw.)Petch.] 、玉米
穗腐病菌(Fusarium monili fome Sheldon)、玉米
大 斑 病 菌 [ Exserohi lum turcicum (Pass.)
Leonard et Sugg s] 、玉米青枯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awbe),由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
护学院病理学实验室提供.
1.1.3 供试寄主 番茄果实(品种为新粉二
号 F1).
1.1.4 对照药剂 40%施佳乐(pyrimethanil)
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1.2 旋覆花不同溶剂萃取物的制备方法
以 95%乙醇对旋覆花花样进行渗漉提取 ,
浓缩提取液 ,得乙醇粗提物浸膏.将浸膏悬浮于
蒸馏水中 ,依次用石油醚 、氯仿 、乙酸乙酯 、水饱
和正丁醇于室温下萃取 ,分别浓缩得到石油醚
萃取物 、氯仿萃取物 、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
288 第 3 6卷
周琳 ,等:旋覆花花序不同溶剂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萃取物.保存于 4 ℃冰箱中 ,待用.
1.3 抑菌活性测定方法
1.3.1 不同溶剂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
生长的抑制作用 采用吴文君[ 7]的抑制菌丝
生长速率法进行测定.取质量浓度为 10 mg
mL
-1的药液 1 mL加到 9 mL PDA 培养基中 ,
即各萃取物的供试质量终浓度为 1.0 mg
mL -1 ,每培养皿放置 1个菌饼 ,重复 6次 ,以相
应溶剂为对照.按下列公式评判生物测定效果:
菌落直径/mm=测量菌落直径平均值-4
(菌饼直径),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
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100%.
1.3.2 不同溶剂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孢子
萌发的抑制作用 参照方中达[ 8] 的凹玻片
法.取供试病原真菌孢子悬浮液用无菌水配制
成适宜的浓度(在 10×10低倍镜下每个视野
30 ~ 40个孢子),将质量浓度为 100 mg mL-1
的供试药剂用孢子悬浮液稀释成终质量浓度为
1.0 mg mL-1 ,取 1滴滴加在表面用火棉胶处
理过的盖玻片上 ,使液滴倒悬在保湿的小环境
中 ,每处理 3次重复 ,在25 ℃下培养 ,当对照孢
子萌发率达 85%后检查所有处理的萌发率.以
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短半径者为萌发 ,以相
应溶剂为对照.按下列公式评判生物测定效果:
萌发率 =(孢子萌发数/检查孢子总数)×
100%,孢子萌发抑制率=(对照萌发率-处理
萌发率)/对照萌发率×100%.
1.3.3 组织测定法 采用果实针刺法[ 9] 测
试供试样品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保护作用
测定:采摘健康新鲜 、形状和大小均一和成熟度
一致的番茄果实(带蒂),表面用 75%的酒精擦
拭消毒 ,晾干备用;将萃取物配制成质量浓度为
干样2.0 mg mL-1的供试药液 ,用棉花蘸药轻轻
涂于番茄果实表面 ,置于已消毒的塑料盆中 ,盆
底铺以滤纸并加无菌水保湿 ,24 h后在果实表面
用针刺法接种番茄灰霉病菌菌饼.治疗作用测
定:番茄果实处理同保护作用测定.区别是先在
保湿条件下接种番茄灰霉菌饼 ,24 h后再涂布供
试药液.每处理 6次重复 ,每重复用 1个番茄果
实 ,以清水 、溶剂和 0.4 mg mL-1施佳乐为空白
对照 、溶剂对照和标准药剂对照.6 d后测量各处
理果实的病斑直径 ,按下列公式计算防效:
病斑直径/mm=测量病斑直径平均值-4
(菌饼直径),
相对防效=(对照病斑直径-处理病斑直
径)/对照病斑直径×100%.
1.4 数据处理
利用 SPSS 10.0软件中 ANOVA 方法对
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并用 Duncans新复极
差法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溶剂对旋覆花乙醇提取物的初步分
离效果
采用石油醚 、氯仿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 4种
不同极性的溶剂对 1 430 g 旋覆花乙醇浸膏分
别进行萃取 , 其萃取率分 别为 34.89%、
8.99%、8.63%和 22.72%(表 1),石油醚和正
丁醇的萃取率高于氯仿和乙酸乙酯的萃取率.
萃取物总质量为 1 076 g ,总萃取率达 75.23%.
各萃取物减压浓缩后均呈棕黑色粘稠状.
表 1 不同溶剂对旋覆花乙醇提取物的初步分离效果
T ab le 1 Separat ion eff icacy of various solven ts on the alcoh ol
ex t ract f rom I.br itannica f lowers
萃取溶剂 萃取物质量/g 萃取率/% 总萃取率/%
石油醚 498.95 34.89 75.23
氯仿 128.54 8.99
乙酸乙酯 123.37 8.63
正丁醇 324.88 22.72
2.2 不同溶剂萃取物对 11种植物病原真菌菌
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离体生测结果(表 2)表明 , 在 1.0 mg
mL-1供试质量浓度下 ,石油醚萃取物 、氯仿萃
取物 、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 11种
供试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
制作用.其中 ,氯仿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高 ,其
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 、板栗炭疽病菌 、辣椒疫霉
病菌 、番茄灰霉病菌 、小麦赤霉病菌 、玉米穗腐
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 8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
率均在 50%以上 , 分别为 54.03%、60.58%、
289 第 3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73.77%、 55.22%、 51.04%、 56.03% 和
66.25%;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辣
椒疫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也有较好
的抑制活性 ,抑制率分别达 67.69%、62.12%
和 56.07%、51.75%;石油醚萃取物对番茄灰
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58.70%.
2.3 不同溶剂萃取物对 7种植物病原真菌孢
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凹玻片法测定结果(表3)表明 ,在 1.0 mg
mL -1供试质量浓度下 , 4种溶剂萃取物对 7 种
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
制作用.除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外 ,氯仿萃取物对
板栗炭疽病菌 、麦冬炭疽病菌 、棉花枯萎病菌 、
辣椒枯萎病菌和玉米青枯病菌 5种病原真菌孢
子萌发抑制活性较强 , 其抑制率分别为
80.43%、 96.00%、 92.44%、 71.84% 和
78.45%;乙酸乙酯萃取物对 7种病原真菌孢子
萌发的抑制率在 40.86%~ 86.42%之间;石油
醚萃取物对麦冬炭疽病菌 、棉花枯萎病菌和玉
米青枯 病菌的 孢子 萌发抑 制率分 别为
65.51%、82.52%和 52.42%;正丁醇萃取物对
7种供试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均低于 50%.
2.4 不同溶剂萃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和
保护效果
果实针刺法测试结果(表 4 ,图 1 ,图 2)表
明 ,在 2.0 mg mL-1处理剂量下 ,旋覆花乙醇
粗提物的 4种溶剂萃取物对番茄灰霉病具有一
定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其中氯仿萃取物对
番茄灰霉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均高于其他溶剂
萃取物 ,治疗效果达 57.65%,与对照药剂施佳
乐无明显差异 ,保护效果为 50.60%,明显低于
对照药剂.
表 2 不同溶剂萃取物对 11 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Table 2 Inhibi ti on of I.br i tannica ext ract s by various solvents against m ycelium grow th of plan t path ogen fu ngi %
供试病原菌 菌丝生长抑制率石油醚萃取物 氯仿萃取物 乙酸乙酯萃取物 正丁醇萃取物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 44.53 b 54.03 a 34.64 c 43.70 b
板栗炭疽病菌 40.51 c 60.58 a 33.16 d 42.42 b
辣椒枯萎病菌 26.14 bc 32.82 a 23.54 c 28.59 b
辣椒疫霉病菌 29.69 d 73.77 a 67.69 b 62.12 c
番茄灰霉病菌 58.70 a 55.22 b 22.92 c 24.52 c
番茄早疫病菌 22.17 b 47.91 a 18.23 c 24.11 b
小麦赤霉病菌 29.65 c 51.04 a 35.83 b 36.52 b
玉米穗腐病菌 31.04 c 56.03 a 42.51 b 53.00 a
玉米青枯病菌 44.22 a 42.30 b 36.97 c 34.01 d
玉米大斑病菌 18.27 a 19.56 a 14.62 b 10.38 c
油菜菌核病菌 54.63 c 66.25 a 56.07 b 51.75 d
注:供试样品质量浓度为 1.0 m g mL -1 ;同行数据后的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 P<0.05水平差异显著.
表 3 不同溶剂萃取物对 7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Table 3 Inhibi ti on of I.bri tannica ext ract s by various solvents against spore germination of plant path ogen fun gi %
供试病原菌 孢子萌发抑制率石油醚萃取物 氯仿萃取物 乙酸乙酯萃取物 正丁醇萃取物
麦冬炭疽病菌 65.51 c 96.00 a 86.42 b 39.04 d
板栗炭疽病菌 0.65 d 80.43 a 76.13 b 3.03 c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 14.32 b 15.83 b 76.75 a 4.42 c
辣椒枯萎病菌 38.51 c 71.84 b 79.82 a 22.90 d
番茄灰霉病菌 36.68 b 54.76 a 40.86 b 5.96 c
棉花枯萎病菌 82.52 b 92.44 a 61.11 c 13.72 d
玉米青枯病菌 52.42 c 78.45 a 69.93 b 41.60 d
注:供试样品质量浓度为 1.0 m g mL -1 ;同行数据后的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 P<0.05水平差异显著.
290 第 3 6卷
周琳 ,等:旋覆花花序不同溶剂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表 4 不同溶剂萃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6 d)
Table 4 Ef ficacy of I. br itannica ext ract s b y various solvents against B. cirerea on the tomato after 6 day s
供试样品 治疗作用病斑直径/mm 相对防效/%
保护作用
病斑直径/mm 相对防效/%
石油醚提取物 23.70±0.05 22.86 bc 32.10±0.19 9.43 d
氯仿提取物 13.00±0.07 57.65 a 17.43±0.29 50.60 b
乙酸乙酯提取物 26.00±0.23 15.26 c 28.47±0.18 19.48 c
正丁醇提取物 23.33±0.20 24.40 b 28.50±0.15 19.57 c
施佳乐 10.60±0.15 64.20 a 11.00±0.15 69.31 a
溶剂 CK 30.90±0.24 - 35.42±0.14 -
空白 CK 29.77±0.20 - 35.90±0.19 -
注:供试样品质量浓度为 2.0 m g mL -1 ;每处理 6次重复 ,表中数据为 6次重复的平均值;同列数据后的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
P<0.05水平差异显著.
(A~ E):依次为石油醚 、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萃取物和施佳乐对番茄灰霉病菌的保护作用;F:溶剂对照发病情况.
图 1 4 种溶剂萃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保护作用(6 d)
Fig.1 Protective ef ficacies of dif feren t ext racts again st B.cirerea af ter 6 days
(A~ E):依次为石油醚 、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萃取物和施佳乐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治疗作用;F:溶剂对照发病情况.
图 2 4 种溶剂萃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治疗作用(6 d)
Fig.2 T herapeutic ef fi cacies of dif ferent ext ract s against B.cir erea after 6 day s
3 结论与讨论
3.1 旋覆花提取物有较广的抑菌谱和较强的
抑菌活性
已有研究表明 ,产于陕西 、河北的欧亚旋覆
花和日本旋覆花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一
定的抑菌活性[ 5-6] .笔者对产于河南的欧亚旋覆
花乙醇浸膏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萃取分离 ,
并对各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
明 ,在 1.0 mg mL-1剂量下 ,氯仿萃取物在离
体条件下对各供试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普遍
较高 ,其中对辣椒疫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菌
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 73.77%和 66.25%,并可
显著抑制麦冬炭疽病菌 、棉花枯萎病菌 、板栗炭
疽病菌 、玉米青枯病菌和辣椒枯萎病菌的孢子
萌 发 , 抑 制 率 分 别 达 96.00%、 92.44%、
80.43%、78.45%和 71.84%;在2.0 mg mL-1
处理剂量下 ,氯仿萃取物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
高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其中治疗效果与对照药
剂施佳乐无显著差异.此外 ,乙酸乙酯萃取物和
石油醚萃取物分别对不同供试病原菌表现出较
291 第 3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强的抑菌活性.可见 ,旋覆花提取物抑菌谱较
广 ,且活性较强 ,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前景.
3.2 旋覆花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成分可能为
中等极性的化合物
本研究对 10 kg 旋覆花干花序的乙醇浸膏
1 430 g 分别采用石油醚 、氯仿 、乙酸乙酯和正
丁醇 4种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依次萃取 ,萃取
率分别为 34.89%、8.99%、8.63%和 22.72%.
萃取物总质量为 1 076 g ,总萃取率达75.23%.
结合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
可知 ,高抗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中等极性的
氯仿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 ,说明旋覆花
中抗菌活性成分可能是中等极性物质 ,从笔者
后续的分离(另文发表)来看 ,也证实了这一点.
3.3 旋覆花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值得进一步深
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结果表明 ,旋覆花不同溶剂萃取物
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这
说明该植物体中含有 1种或多种具有抑菌活性
的化合物.丁海新等[ 10] 从欧亚旋覆花中分离到
3种抑菌活性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 1-O-
acety lbri tannilactone 和 2 种三萜类化合物:
ta rax astery lpalm itate、araxasterolacetate.王红
刚等[ 11] 从日本旋覆花中分离出了 1-氧-乙酰大
花旋覆花内酯 ,并发现其对黄瓜白粉病菌 、黄瓜
霜霉病菌 、番茄早疫病菌 、黄瓜灰霉病菌和致病
疫霉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其中对致病疫霉休
止孢萌发抑制作用最强 , 在质量浓度为 0.1
mg mL -1时 ,抑制率可达 100%,与化学药剂百
菌清相当.因此 ,有必要对旋覆花氯仿提取物 、
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的杀菌活性及
活性物质的分离 、鉴定进行进一步研究 ,并探讨
其杀菌作用机制 ,以期为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
和创制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开辟一条新途径.
References:
[ 1 ] WU Xin-an , HUA Ri-mao , YUE Yong-de , et a l.(吴
新安 , 花日茂 , 岳永德 , 等).Research p rogress on
ant ibiot ic active materials of p lan t [ 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 29(3):245-249.(in C hinese)
[ 2 ] YANG Cong-jun , MENG Zhao-li , GUO Jing , et a l.
(杨从军 ,孟昭礼 ,郭景 , 等).A p reliminary study on
fu ngistasis of the ext ract s f rom tom ato stems and
leaves [ J] .Plant Protection(植物保护), 2005 , 31(1):
28-31.(in Chinese)
[ 3 ] ZHOU Li , GAO Fei , TENG Yun , et a l.(周丽 , 高飞 ,
滕云 ,等).The bioactivi ty s tu dy of seven teen kinds of
poisonous plants f rom grassland against four pathogenic
fu ngi [ J]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 45(1):214-
218.(in C hinese)
[ 4 ] 国家药典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0:260.
[ 5 ] DING Hai-xin(丁海新).The research on ant i-fu ngi
active compounds f rom Inu la Br itannica(旋覆花抑菌
活性成分的研究)[ D] .Yang ling , Sh aanxi:Northw est A
&F Universi ty ,2004:7-23.(in Chinese)
[ 6 ] WANG H on g-gang , WANG Wen-qiao , HAN Xiu-
ying , et al.(王红刚 , 王文桥 , 韩秀英, 等).Primary
studies on inhibi tory effect of Inu la japonica ext ract
agains t 6 phytopathogenic fu ngi [ J]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 i-Sinica(华北农学报), 2007 , 22(增刊):225-229.
(in Chinese)
[ 7 ] 吴文君.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技术导论 [ M] .西安:陕西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8:141-145.
[ 8 ]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152-154.
[ 9 ] HAO Cai-qin , DU Xiao-f eng , ZHUANG Shi-hong , et
a l.(郝 彩 琴 , 杜 晓 峰 , 庄 世 宏 , 等).C hemical
cons ti tuents and fungicidal activi ty of essential oil f rom
Mikan ia micrantha [ J] . Acta Botanica Boreali-
Occidentalia Sinica(西北植物学报), 2007 , 27(10):
2097-2103.(in Chinese)
[ 10] DING H ai-xin , LI Guang-ze , FENG Jun-tao , et a l.(丁
海新 ,李广泽 ,冯俊涛 , 等).Ant ifungi active compound s
f rom I nula br itannica [ J] .Journal of Northwest Sci-
Tech Universi 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05 , 33(3):90-94.(in Chinese)
[ 11] WANG H on g-gang , WANG Wen-qiao , HAN Xiu-
ying , et al.(王红刚 ,王文桥 , 韩秀英 ,等).Separation
and analy sis of 1-O-acetylbri tannilactone f rom Inula
japonica and determination of ant ifu ngal activi ty [ J] .
Acta Phytophylacica Sinica(植物保护学报), 2008 , 35
(6):551-556.(in Chin ese)
292 第 3 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