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矮杨梅叶的抑菌作用



全 文 :矮杨梅叶的抑菌作用
刘宁 陈蓉蓉 谷晓明
(贵州师大生物科学技术系 贵阳 55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琼脂扩散法和生物学数理统计 , 从定量的角度 , 对贵州产矮杨梅(Myrica
nana Ceval)5 种变异类型叶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 各类型叶的提取液对 G+金
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杆菌有抑菌作用 , 对 G-大肠杆菌 ,志贺氏痢疾杆菌无抑菌作用。矮杨梅植物种
内的抑菌作用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矮杨梅 、叶 、抑菌作用 、种内差异 、生物数理统计
分类号 R932
《中药大辞典》、《贵州中药资源》等文献收载的民间中草药矮杨梅(Myrica nana Ceval),是
自然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的杨梅科常绿灌木植物[ 1] 。贵州西部矮杨梅资源丰富 ,一些地
区还集中生长着长期分化形成的多个变异体复合居群[ 2] 。为药用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 ,我们
收集了有关矮杨梅民间药用经验 ,发现在贵州毕节 、水城一带的彝族 、布依族 、苗族乡寨 ,除以
矮杨梅的根 、茎 、果入药有治疗肠炎 、止血 、关节痛等药用功效[ 3]外 ,还有用叶治烫伤 ,痈肿 、腹
痛等疾病的习俗 ,且药用疗效与该物种形态分化有一定关系 。为探讨其作用机理 ,我们采用了
琼脂扩散法 、Anova方差分析及 Duncan多重比较法 ,从定量的角度对矮杨梅形态变异显著 5
种类型的叶进行了抑菌作用的比较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实验部分
1.1 样品来源 矮杨梅叶样品 ,笔者于 1995年 7月同时采自贵州水城野生矮杨梅扶育管理
林地内 。凭证标本存贵州师大生物科学技术系种子植物标本室 。5种类型矮杨梅按其变异的
主要特征和俗称分别暂定为:花脸型 、铺地型 、青白型 、大红型 、鸡素型(各类型生物学特征另文
述),抑菌作用实验对照样品为市售大蒜 ,无菌水作无菌操作对照 。
1.2 样品提取液制备 将洗净干燥的样品各取 50 g 研磨成粉 ,置圆底烧瓶内加 70%乙醇回
流提取 3次 ,每次 1 h。3次所得滤液合并 ,浓缩至浓度为 1000 mg/ml的提取液 ,再加 3 倍蒸
馏水过滤 ,将滤液再进行浓缩 ,最后获取浓度为 1000 mg/ml ,pH 为 6.8的各样品的提取液 。
1.3 参试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G+)(Staphy lococcus aureus)、枯草杆菌(G+)(Bacil lus su-
ti lis),大肠杆菌(G-)(Escherichia coli)、志贺氏痢疾杆菌(G-)(Shigella dgsenteric),四菌种分
别由贵州省防疫站流行病防治所和贵州师大微生物教研室提供 。
1.4 方法 抑菌实验采用琼脂扩散法 ,牛肉青培养基配方[ 5] 。实验分 Ⅰ 、Ⅱ 、Ⅲ 、Ⅳ四个培养
第 16 卷
第 1 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1998 vol.16
   No.1
收稿日期:1997—06—29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皿平板进行。用无菌吸管分别吸取已培养制备好的四种菌悬液 0.2 m l(稀释度为 10-3),对号
注入培养基 ,均匀涂布待用。
用打孔器将滤纸打成 1 cm 大小的若干圆形小纸片 ,分别放入 6个样品提取液和无菌水中
浸泡 15 min ,取出后按编号贴入事先在四个培养皿底部均匀划分的 7个区域内 ,最后将平板倒
置于 37℃恒温箱中培养 。杆菌培养 24 h ,球菌培养 48 h。取出观察各区域有无抑菌环产生 ,
并测量其直径(mm)。每组实验重复 6次 。
1.5 数据处理 抑菌实验所得数据 ,利用微机进行Anova方差处理 ,并用 Duncan多重比较法
及字母标记[ 6]进行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应用琼脂扩散法和生物学数理统计 ,5个类型矮杨梅植物的叶及对照样品大蒜的提取液 ,
对G+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杆菌及 G-大肠杆菌 、志贺氏痢疾杆菌四组抑菌实验结果见表 1。
表 1 5种类型矮杨梅叶的抑菌作用
样  品
抑  菌  环  直  径(mm)
Ⅰ Ⅱ Ⅲ Ⅳ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杆菌 大肠杆菌 志贺氏痢疾杆菌
花脸型 13.0±0.152b 13.4±0.153a 0 0
铺地型 14.4±0.156a 13.0±0.208ab 0 0
青白型 13.3±0.155b 13.5±0.208a 0 0
大红型 12.4±0.10c 12.3±0.153b 0 0
鸡素型 12.6±0.152c 12.5±0.156b 0 0
大  蒜 11.9±0.121c 12.6±0.120b 12.3±0.153 1.00±0.25
无 菌 水 0 0 0 0
ANOVA 方差** **
注:1.*表中数据=平均值±标准误差(不包括无菌水处理) 2.**=P <0.01 3.Ⅲ 、Ⅳ实验组未作方差
处理
2.1 表 1中看到 ,第Ⅰ 、Ⅱ抑菌实验组中 ,6个样品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杆菌作用均
有抑菌环产生。而对大肠杆菌 、志贺氏痢疾杆菌作用的 Ⅲ 、Ⅳ组抑菌实验中 ,仅对照样品大蒜
有抑菌环产生。结果表明 5种类型矮杨梅叶的提取液(1000 mg/ml)对 G+菌的金黄色葡萄球
菌 、枯草杆菌有抑菌作用 ,对 G-菌的大肠杆菌 、志贺氏痢疾杆菌无抑菌作用 。
2.2 通过 Anova方差处理 ,表 1 中看到 ,在 Ⅰ 、Ⅱ抑菌实验组中 , 6个样品处理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 、枯草杆菌的抑菌作用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01)。同时通过 Duncan多重比较法和
字母标记反映 ,铺地型矮杨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明显高于其它几个样品 ,其抑菌作
用最强 ,花脸型 、青白型次之 ,大红型 、鸡素型及对照样品大蒜最小。对枯草杆菌的抑菌作用 ,
以花脸型 、青白型最强 ,辅地型次之 ,其余 3个样品的抑菌作用最小 。样品中花脸型与青白型
之间 ,大红型 、鸡素型矮杨梅及对照样品大三蒜三者之间 ,它们的抑菌作用虽有差异 ,但未达到
2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16 卷 
生物统计的极显著性差异范围(P <0.01)。其间的抑菌作用 ,存在显著性差异关系(P >
0.01)。
3 小结与讨论
3.1 研究结果表明 ,几种不同类型矮杨梅叶的提取液 ,对细菌具有选择性的抑菌作用 ,且它们
对同一细菌的抑菌效果不同 ,种内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01))。为此 ,笔者认为可将矮杨
梅叶抑菌作用的种内差异关系作为该物种资源多样性的一项鉴别指标。
3.2 实验结果证实 ,矮杨梅叶的的抑菌作用与植株性状 、形态上的显著变异有关 ,其原因和实
质还有待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 ,开展对矮杨梅民间药用与种内分化的相关研究 ,无疑对我
国这一特有药用植物的有效开发利用和种质资源多样性的保护有其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一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9.5~ 6.
2 刘宁 , 李正芬.贵州矮杨梅植物资源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末来.北京:中国科学院生物
多样性委员会编 , 1996.30 ~ 31.
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9.249.
4 贵州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贵州中药资源.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1996.637
5 徐淑云等.药理实验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1
6 杜荣骞主编.生物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0.170 ~ 200.
EFFECTS OF LEAF EXTRACT ION ON BACTERIA
GROWTH OF MYRICE NANA CHEVAL
Liu Ning Chen Rongrong Gu Xiaonming
(Dept.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relogy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ABSTRACT Using statistic methed , the ef fects on inhibiting g row th of several bacteria have
been studied on leaf ex tractions from five fo rms of my rica nana cheval in Guizhou Provence of Chi-
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t ratious inhibit the grow th of G+Staphy locous aureus and Bacil-
lus sutilis ,but have no effect on G-Escherichis coli and Shigella dyseuleriae.Moreever , there are
quite differences among the five forms of lesf of M yrica nana cheval on bacterium-inhibited effect.
KEYWORDS Myrica nana Cheval , leaf , bacterium ingibited effect , untraspecies Varicty ,
S tatisical analysis.
3 第 1期          刘 宁 陈蓉蓉 谷晓明:矮杨梅叶的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