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4 乳痈
乳痈是发生于乳房部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
病。多见于哺乳期妇女。银英二赤汤适用于乳痈初
起 ,乳房肿胀疼痛 ,皮肤色红 ,肿块或有或无 ,乳汁
分泌不畅 ,或伴有恶寒发热 ,舌苔薄黄 ,脉数。若热
重可加连翘、黄芩、鱼腥草 ,乳汁分泌不畅可增王
不留行籽、漏芦、通草 ;气郁合佛手、川楝子 、绿梅
花 ;肿痛添乳香、没药 ;回乳用麦芽 ;便秘酌加瓜蒌
仁、大黄。
方某 ,女 , 30岁。 1978年 5月 6日初诊。产后
将 1个月 ,前天起发现乳房肿胀疼痛 ,以左侧为
著 ,皮肤微红 ,左乳肿块表面如鸭蛋大小 ,按之疼
痛而无波动感 ,且伴发热 ,体温 38. 5℃ ,排乳不
畅 ,胸闷不舒 ,大便干结难下 ,舌苔薄黄 ,脉浮数。
证属内吹乳痈初期 ,治宜清热解毒 ,疏肝通乳 ,软
坚消肿。处方:蒲公英 30g ,金银花 20g ,赤芍 15g ,
丹参 20g ,连翘 12g ,僵蚕 10g ,浙贝 10g ,漏芦 10g ,
川楝子 10g ,瓜蒌 20g ,皂角刺 5g ,甘草 5g。水煎日
服 1剂 ,并嘱用鲜芙蓉花叶捣烂外敷患处 ,一日 2
次 , 3剂后 ,热退肿减 ,精神爽。 效不更方 ,原方续
服 3剂而愈。
5 大头瘟
大头瘟一病 ,容易传播流行 ,系感受风热时毒
而引起的以头面红肿疼痛为特征的外感热病。 银
英二赤汤亦适用于大头瘟 ,可加玄参滋肾水而上
制火邪。 若发热甚者可合三叶青、黄芩 ,肿痛明显
者酌加大青叶或板蓝根、连翘 ,表邪较盛酌添生葛
根、羌活、薄荷、蝉衣 ,若腑实便秘可加生大黄 ;咽
喉疼痛宜增牛蒡子、射干之类。
周某 ,男 , 6岁。 1993年 3月 25日初诊。患者
入学之幼儿园中有流行性腮腺炎传播 ,昨日起发
热 ,体温 38. 3℃ ,今见左侧面部红肿 ,以左耳垂下
为甚 ,肿块表面如鸽蛋大小 ,按之疼痛 ,咽痛口渴 ,
舌红苔黄 ,脉浮数。证属风热时毒外袭所致之大头
瘟。治宜透卫清热 ,解毒消肿。处方:蒲公英 15g ,
金银花 10g,赤芍 8g ,丹参 10g ,浙贝母 10g ,僵蚕
6g ,玄参 10g ,薄荷 3g (后下 ) ,牛蒡子 6g ,板蓝根
10g ,黄芩 6g ,桔梗 3g ,甘草 3g。 3剂 ,水煎日服 1
剂。另用青黛水调外搽患处 ,一日 3次。 3天后热
退肿减 ,原方再进 3剂而愈。
(收稿日期 1997— 12— 16)
香附旋复花汤治疗胁痛症案
尹少兰
甘肃省中医学校 ( 730050)
香附旋复花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
第四十一条 ): “伏暑 ,湿温胁痛 ,或咳 ,或不咳 ,无
寒 ,但潮热 ,或竞寒热如疟状 ,不可误认为柴胡证 ,
香附旋复花汤主之”。 从原文可知 ,香附旋复花汤
所治之病为伏暑。湿温 ,积留支饮 ,悬于胁下 ,而成
胁痛之证甚多 ,即《金匮》水在肝而用十枣之证。然
十枣汤所治之证因里水久积 ,非峻攻不可 ,此因时
令之邪 ,与里水相搏 ,其根不固 ,不必用十枣之太
峻 ,只以香附、旋复花 ,善通肝络而逐胁下之饮 ,苏
子、杏仁降肺气而化饮 ,所谓建金以平木 ;陈皮、半
夏消痰饮之证 ;茯苓、薏仁 ,开太阳而合阳明 ,所谓
治水者必实土 ,中流涨者开支河之法也。
笔者以香附旋复花汤治疗胁痛有其独特之
处。如曾治患者陈某 ,男 , 42岁。 患胸胁疼痛 2个
月余 ,经各种检查无明显异常。 虽屡服柴胡疏肝
散、四逆散等而无效。证见胸胁疼痛 ,不能转侧 ,咳
时尤剧 ,伴脘痞嗳气 ,口淡不渴 ,脉沉细 ,苔薄白而
滑。 证属肝胆气机失调 ,夹痰湿阻于经络 ,治当疏
肝理气 ,兼攻祛痰化湿。 拟香附旋复花汤加减:旋
复花 9g (包 ) ,香附 9g ,瓜蒌 12g ,苏子 9g,陈皮 9g ,
半夏 9g ,茯苓 12g ,薏苡仁 15g ,延胡索 10g ,白芥
子 10g ,生姜 3g。水煎分服 ,每日 2次。上方服 2剂
后胁痛大减 , 5剂后疼痛消失 ,随访再未发作。
胸胁疼痛症型颇多 ,本例患者曾服疏肝理气 ,
清热化湿 ,通络活淤诸药 ,而取效不著 ,故改投香
附旋复花汤 ,疏利肝胆而抑其升发过度 ,并能祛湿
化痰而收捷效。在临证应用中应随证加减:若腹满
者 ,加厚朴 ;胸胁疼痛较甚者 ,加郁金、炒延胡索、
降香末 ;肝气上逆而犯肺而咳者可加杏仁、瓜蒌
皮、枇杷叶、海蛤壳等。 肝气横逆犯胃而致胃脘疼
痛胀满者加木香、沉香、厚朴等。水饮内盛 ,久居胁
下而疼痛不堪者 ,加白芥子、甘遂 ,缓攻其饮。
(收稿日期 1997— 12— 14)
21《甘肃中医》 1998年第 11卷第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