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英与蜀羊泉的区别



全 文 :光明中医 0 1 4 2年 9 月第 29 卷第 9 期 C J GM C M S e pt e m be r 0 1 4 2 .V ol 29 .9 .20 0 1 .
【方药纵横 】
白英与蜀羊泉的区别
时树强
摘要 :白英为茄科植物白英s oZ anu m妙r atu m Thu nb .的干燥全草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能清湿热 ,解毒 消肿; 蜀羊泉
为蜀羊泉为茄科植物青祀 oS lan u m S e tP em lho u m uB n g e 的干燥地上部分 池是载于 《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能清热解毒 。 两者是同
科同属不同种植物 都具有相似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性状特征上不易鉴别 但在临床运用上 甚到巴两种中药当一个药使用 ,因为在
功效上的差别 启英与蜀羊泉应区别应用。
关键词: 白英 ;蜀羊泉; 鉴别 ;功效差别
d o i : 1 0
.
3 96 9 / J
.
i s s n
.
1 0 0 3一 9 14 . 2 0 1 4 . 0 9 . 1 1 7 文章编号 : 1 0 0 3一 9 1 4 ( 2 0 1 4 ) 一9仑 0 0 1一2
我国地大物博 ,物产丰富 ,中药品种 繁多 ,有些 药
材性状十分相似 ; 或药用的功效相差不大 ; 或因来源考
证不清 同名异物等现象时有发生 因而在临床应用时
易混淆 为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放而对 白英与蜀羊泉的
来源 、 植物形态 、 性状 、 显微 、 功能主治进行 区分 ,现介
绍如下 。
1 白英
【别名 〕 土 防风 、 毛风藤 、 白毛 藤 、 白草 、 葫 芦
草等 。
1
.
1 药材来源 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干燥全草 厦秋二
季采 收 、 洗净 、 晒干 。 主产于江苏 、 浙江 、 河南 、 安徽等
地 喜生于海拔 6 0 一 2 80 米的山谷草地或路旁 田边 。
1
.
2 植物形态 多年 生草质藤 本 ,长 0 . 5 一 1 . Zm 。
茎 、 叶密 生 有 节 的长 柔 毛 。 叶 多 为 琴形 ,长 3 . 5 -
5
.
S C m 魔 2 . 5 一 4 . s e m 顺端渐尖 ,基部常 3 一 5 深裂 ,
裂片全缘 狈 l裂片愈近基部的愈小 端钝 户裂片较大 ,
通常卵形 先端渐尖 ,两面均被 白色发亮 的长柔毛 ,中
脉明显 狈l脉在下面较清晰 通常每边 5 一 7 条 ; 少数在
小枝上部 的 为心脏形 ,长 约 1 一 eZ m ; 叶柄 长约 1 -
3e m 被有与茎枝相 同的毛被 。 聚伞花序顶生或腋外
生 硫花 总花梗长约 2 一 2 . se m ,被具节的长柔毛 ,花
梗长 0 . 8 一 1 . S C m ,无毛 ,顶端稍膨大 ,基部具关节 ; 粤
环状 直径约 3m m 无毛 粤齿 5 枚 圆形 顺端具短尖
头 ; 花冠蓝紫色或白色 ,直径约 1 . I C m ,花冠筒 隐于粤
内 长约 l m m 冠檐长约 6 . s m m 万深裂 裂片椭圆状披
针形 长约 4 . s m m ,先端被微柔毛 ; 花 丝长约 l m m ,花
药长圆形 长约 3m m ,顶孔略 向上 ; 子房 卵形 ,直径不
及 l m m 花柱丝状 ,长约 6 m m ,柱头 小 ,头状 。 浆果球
状 成熟时红黑色 ,直径约 8 毫米 ; 种 子近盘状 ,扁平 ,
直径约 1 . 5 毫米 。 花期 7 一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 l[]
作者单位 : 河南驻马店市中医院 ( 驻马店 4 6 3 0 0 0)
1
.
3 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 ,根 、 茎 、 叶混合 。
根较细 稍弯曲 浅棕黄色 。 茎圆柱形 稍有棱 外表灰
绿色或灰黄色 密被 白色柔毛 。 质硬脆 易折断 。 叶片
皱缩破碎 完整者展平后呈戟形或长 卵形 ,先端尖 ,基
部心形 ; 上表面棕色 ,下表面灰绿 色 ,两面密被 毛茸 。
花序梗折曲状 花冠棕黄色 。 浆果球形 绿棕色或黄绿
色 。 种子近圆形 扁平 。 气微 妹淡 。
1
.
4 显微鉴别 本 品茎横切面 ( 直径约 3 m m ) : 表皮
细胞 1 列 。 皮层较厚 户柱鞘部位由纤维断续成环带 ,
维管束双韧性 ,韧 皮部较 薄 。 鞘部 有含砂 晶 的细 胞
散在 。
1
.
5 功能主治 清湿热 解毒 消肿 。 用于风热感冒 ,
发热 赎嗽 黄疽型肝炎 ,胆囊 炎 ; 外治痈肿 风湿性关
节炎 。 [2 ]
2 蜀羊泉
【别名 〕 羊泉 、 青祀 、 红葵 、 野构祀子 、 野茄 、 小孩
拳 、 红耳坠等 。
2
.
1 药材来源 为茄科植物青祀的干燥地上部分 厦
末采割 、 除去杂质 、 晒干 。 主产于河南 、 内蒙 、 山西 、 陕
西等地方 喜生于山坡 向阳处 。
2
.
2 植物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 ,高约 50e m 。 茎具
棱角 多 分枝 。 叶互生 ; 叶柄长 1 一 Z e m ; 叶 卵形 ,长 3

7e m 魔 2 一 S C m 为 不整齐的羽状分裂 ,裂片 阔线形
或披针形 先端渐尖 基部突窄 ,延 为叶柄 。 二歧聚伞
花序 顺生或腋外生 ; 总花梗长约 1 一 2 . S C叫 花梗长 5
一 s m m 基部具关节 ; 粤小 杯状 万裂 粤齿三角形 ; 花
冠青紫色 ,先端深 5 裂 ,裂片长圆形 ; 雄蕊 5 ; 子房 卵
形 2 室 柱头头状 。 浆果近球形 熟时红色 ; 种 子扁圆
形 。 花期夏秋间 果熟期秋末冬初 3[] 。
2
.
3 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 。 茎呈圆柱形 ,中
空 肩棱 被白色弯曲的短柔毛至近无毛 质硬而脆 ,断
面不整齐 。 叶多皱缩或破碎 完整者展开呈卵形 顶端
.2 0 0 2
. 光明中医 2 0 1 4 年 9 月第 2 9 卷第 9 期 CJ GM CM S e p t e m b e r 2 0 1 4 . V o l 2 9 . 9
尖或钝 ,基部楔形 。 浆果近球形 ,种 子多数 ,扁 圆形 。
气微 妹苦 。
2
.
4 显微鉴别 本品茎的横 切面 ( 约 3m m ) : 表皮细
胞 1 列 类方形 ,外壁较厚 ,有非腺毛 。 皮层有少数草
酸钙砂晶散在 。 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 。 维管束双
韧型 外韧部有较多的含砂晶细胞 ,排列成环 ,内韧部
有少量的纤维散在 ,导管较大 ,多单个呈放射状排列 。
髓部细胞较大 类圆形或多角形 肩的含有砂晶 。
2
.
5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 用于热毒疮痈 ,咽喉肿
痛 皮肤痒疹 [` ] 。
3 讨论
综上 ,白英与蜀 羊泉是 同科同属不 同种 植物 ,性
状 、 显微有明显差异 ,功能主治有所侧重 的两种药物 ,
临床应用有专病专药难 以替代之作用 ,使用与选择药
物时应加以区分 ,以免混淆和出现不 良反应 。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卫生厅 . 河南省中药材标准 【S〕 . 郑州 : 中原农 民出版社 ,
19 93 : 2 9
.
2[ 」 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河南省炮制规范 【S〕 . 郑州 : 河南
人民出版社 , 2 0 0 5 : 2 83 2 84 .
3[ 」 河南省卫生厅 . 河南省中药材标准 【S〕 . 郑州 : 中原农 民出版社 ,
19 9 1 : 9 4
.
4[ 」 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河南省炮制规范 【S〕 . 郑州 : 河南
人民出版社 , 2 0 0 5 : 33 7 .
(本文校对 : 王东青 收稿日期 : 2 0 13 一 1 0 一 2 8)
虫类药物在治疗皮肤痉痒中的应用
王亚莎 陈卫卫 曹重勇
关键词: 虫类药物 ;皮肤瘤痒; 风盛则痒
d o i : 10
.
3 96 9 / J
.
is s n
.
1 0 0 3一 9 1 4 . 2 0 1 4 . 0 9 . 1 1 8 文章编号 : 1 0 0 3一 9 1 4 ( 2 0 1 4 ) 一9仑 0 0 2 一2
瘤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 ,很多皮肤病都可 能
出现瘤痒 加 : 尊麻疹 、 湿疹 、 结节性痒疹 、 神经性皮 炎
等 此外它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病名存在 。 皮肤瘤
痒在临床上易诊难治 ,有些疾病因瘤痒难 以控制而不
断加剧 形成恶性循环 。 故怎样更好 的控制皮肤瘤痒
已成为皮肤科医师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
1 瘤痒的发病机理
西医对于瘤痒的发病机理 尚未完全阐述清楚 ,可
能与神经递质的异常传导有关 。 正常皮肤内的感觉神
经末梢分为 3 种 ,即游离神经末梢 、 毛囊周围末梢神
经网和特殊形状的囊状感 受器 。 皮肤瘤痒 (痒 觉 ) 的
强部位在表皮与真皮连接处 ,表皮 中部的某些痒点亦
可发生皮肤瘤痒 。 组胺 、 白三烯 、 血小板活化 因子 、 胰
蛋 白酶等都是引起剧烈瘤痒的主要介质 ,存在于角质
形成细胞 、 上皮细胞 、 内皮细胞等皮肤细胞 中 。 不 同
的痒觉感受器与来源不同的配体特异结合后 ,传递冲
动导致皮肤瘤痒 2[] 。
中医学对皮肤瘤痒 的认识亦有诸多见兔菜 《素 问
· 至真要大论篇 》认为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 。 《外科证
治全书 . 发无定处证》: `痒风 偏身瘤痒 ,并无疮疥 ,骚
之不止 。 肝脉血虚 操热生风 养血定风汤主之 ” 《中
医外科学 》讲 “风 、 湿 、 热 、 虫淫 、 血 虚均 引起 皮肤瘤
作者单位 : 陕西安康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 安康 7 2 5。。 0)
痒 。 ” 故多数医家据此在 临床治疗 中将其 分为多种证
型 左口 《名医验集 》赵炳南认为瘤痒多 由风 、 湿 、 热 、 虫
淫 、 血虚诱发 放常采用 以下几种方法治疗 : 散风止痒
法 、 清热止痒法 、 养血润肤止痒法 、 除湿止痒法 、 杀虫止
痒法 3[] 。 对于急性皮肤病 出现的瘤痒 ,临床上治疗相
对较易 但对于慢性疾病 ,尤其是顽固性疾病 ,仅仅采
用传统辨证施治 的方法治疗 ,往往 收获甚微 。 我们在
临床实践中发现 风邪 (包括内风和外风 ) 是引起瘤痒
最重要的原巳 《外科大成 · 诸痒 》强调 “ 风盛则痒 ” 。
储病源候论 》曰 “风瘤痒者 ,是体 虚受风 ,风入膜
理 与气血相搏 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 ,邪气微不能冲
击为痛 放但瘤痒 也 ” 。 所以 ,无论哪种证型 ,在中医
传统辨证施治的同时 ,也要注意祛风的重要性 。 而虫
类药物善走窜 搜风通络化痕 ,为祛风之良药 ,适 当配
伍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2 虫类药物的功效
临床上皮肤科常用的虫类药物有 : 蛇蜕 、 蝉蜕 、 僵
蚕 、 全蝎 、 水蛙 、 娱蛤 、 乌梢蛇 、 穿 山甲等 。 虫性走窜 其
通达经络之力强于草本药物 全蝎 、 娱蛤 、 乌梢蛇 、 水蛙
走肝经 六血分 能祛风通络 ,善于治疗血痕络 阻的皮
肤顽症 4[] 。 《本经 》 认为蛇虫 “逐痕血 ,破下血积 坚
痞 通利血脉及九窍 ’ , 《医学衷中参西录 》记载 “ 娱蛤 ,
走窜之力最速 内而脏腑 ,外而经络 ,凡气血 凝聚支 出
皆能开之… … 其性尤善搜风 ’ 。 《本草纲 目》 曰 : 蝎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