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陈山红心杉材性变异及其基因资源利用的研究



全 文 :江西林业科技 2001年第 3期
陈山红心杉材性变异及其基因资源利用的研究①
曾志光 1 ,杨先锋 1 ,肖复明 1 ,叶金山 1 ,余江保 2 ,王新根 2
( 1.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南昌  330032; 2.江西省安福县陈山林场 ,安福  343200)
  摘要:比较分析了安福种源 (陈山红心杉 )同全国公选 5个优良杉木种源 (广西融水、贵州锦屏、湖南会同、福
建建瓯、江西铜鼓 )的木材材性 ,得出: 在木材的纤维长度、晚材率、基本密度三方面 ,陈山红心杉与其它 5个优良
种源无差异 ,材性优良 ;木材的红心比率在 6个种源间差异显著 ,其中以陈山红心杉红心比率最大 ,红心比率变
异系数最小。研究了陈山红心杉材性遗传变异规律 ,认为安福陈山红心杉引种外地不会导致材性变异 ,可在杉木
主产区推广应用。 此外 ,在陈山红心杉基因资源利用上 ,开展了应用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杉木 ;材性变异 ;资源利用 ;红心杉
分类号: S791. 27. 02. 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2505( 2001) 03- 0001- 06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重
要的速生用材树种 ,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由
于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以及分布区内的气
候、土壤、地貌等因素的明显差异 ,形成了各种不同
的生态类型 ,因而具有巨大的改良潜力。在材性育种
已成为现代林木育种与定向培养的重要手段的今
天 [1, 2 ] ,选择优质、高产以及具有特殊木材性质的品
种对于提高林地生产力 ,增强林业自身活力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陈山红心杉”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
杉木优良种源。
陈山红心杉天然分布于江西省罗霄山脉中段武
功山区 ,安福、永新、莲花三县交界的陈山林区 ,因其
近髓心的木质部相当大的比例成油亮的栗褐色而得
名。其尖削度小 ,圆满通直 ,材质硬 ,抗性强 ,纹理细
密、美观 ,红心香溢 ,不翘不裂 ,坚韧耐腐而著称。早
在前清时期 ,“陈山红心杉”就被誉为江西的“关上
木”而成为朝庭的贡品。 此外 ,还销往许多东南亚国
家。 1957年中国农业展览馆曾展出过“陈山红心杉
木” , 1977年兴建毛主席纪念堂中央特地选用“陈山
红心杉” 100m3专程运往北京。 因此 ,“陈山红心杉”
有“闻名全国 ,甲于东南”的美称。“陈山红心杉”以其
典雅、美观的天然色彩和优良材质、材性已日益受到
人们的青睐 ,愈来愈成为工艺建筑和室内装璜极为
宝贵的天然材料。
本文拟通过对 1981年营造的含安福陈山红心
杉种源在内的全国杉木种源试验林及安福陈山红心
杉原产区进行当地生态环境调查以及种源内材性的
遗传变异研究 ,为挽救、保存并繁育陈山红心杉优良
种质资源 ,稳定优良材性 ,大力发展和扩大栽培区 ,
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来源
1979年陈山红心杉作为全国杉木种源试验采
种种源之一进行了采种 , 1980年和 1981年分别在
南方 14个省区的 55个试验点进行了育苗、造林试
验 [ 3, 4 ]。 1997~ 1999年选择了浙江龙泉、安徽黄山、
福建邵武、湖南攸县、湖北咸宁、广西武宣、江西德
兴、铜鼓、安福、临川等 7省区 10个试验点 (采样试
点自然概况略 )的木芯采样。 采样的种源有: 江西安
福 (陈山红心杉 )、福建建瓯、湖南会同、贵州锦屏、江
西铜鼓、广西融水。 采样的方法: 用生长锥于样木胸
高处钻取木芯 ,每个点随机取 3~ 5个重复 ,每重复
每种源 4~ 6株样木。每取一样木用纸包好 ,并写上
地点、种源、重复号带回测定分析。此外 ,在安福陈山
林场设标准地调查 ,做解析木 ,及对伐木工区陈山杉
原木调查测定红心比率的材料都作为本研究的材料
来源。
1. 2 材性测试方法 [5 ]
1. 2. 1 木材红心比率的测定 红心材指自髓心向
外木材颜色呈红褐色部分的心材。红心比率的测定
采用面积比的方法 ,即横断面处红心材的面积占整
个横断面面积的百分比。活立木的红心比率从样芯
上测定 ;伐倒木及解析木的红心比率在各锯面上测
定。
·1·
① 收稿日期: 2001- 04- 03
基金项目: “九五”江西省一级农业重点课题内容 ,项目编号 96- 01- 01
作者简介:曾志光 ( 1944- )男 ,浙江龙泉人 ,研究员 ,总工程师 ,主要从事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工作。
DOI : 10. 16259 /j . cnki . 36 -1342 /s. 2001. 03. 001
1. 2. 2 木材基本密度 采用非破坏性取样法用生
长锥钻取木芯 ,用饱和含水量法测定木材基本密度 ,
即将木芯浸入水中至饱和状态 ,用电子天平称其重
量 ,然后放入恒温箱中 ,温度在 80℃时加热 2h,再升
温至 103± 2℃加热 8h后 ,让其自然冷却后称干重 ,
由此计算出木材基本密度。公式为
ρi= 1
Gmw
Gh
- 0. 346
式中: ρi——基本密度 (g· cm- 3 )
Gh—— 绝干时试样的重量 ( g )
Gmw—— 饱和含水率时试样的重量 ( g )
1. 2. 3 木材纤维长度 采用 30%的硝酸进行离
析 ,以投影显微镜放大进行测量 ,每个木芯样测定最
外一年轮 30根完整管胞的长度 ,取其平均值作为木
芯样的观测值。
1. 2. 4 木材晚材率 借助放大镜测定木芯样中除
红心材外每个年轮的早材和晚材的宽度 ,由此计算
晚材的比例即晚材率。
1. 3 数据统计方法
各性状调查观测的数据经反复核对无误后 ,输
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在方差分析时 ,晚材率 ,红
心比率数据先经过反正弦 ( arcsin α)转换后再进
行统计分析。
材性变异采用变异系数法和方差分析法统计分
析。 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由简相关分析得出:
rij= COVij /(σi×σj )
式中: rij—— 性状 i和地理因子 j的简单相关系数
COVij——性状 i和地理因子 j的协方差
σi—— 性状 i的标准差
σj—— 地理因子 j的标准差
杉木群体红心比率遗传参数的估算采用广义遗
传力。
h
2= rσ2g /(σ2e+ rσ2g )
2 结果与分析
2. 1 生长情况
2. 1. 1 全国种源试验情况 安福 (陈山红心杉 )种
源 1981年参加全国第二次杉木种源试验 ,全国共设
造林试验点 55个 ,公用 43个种源。 经 10年生试验
林的调查结果 ,杉木种源多点多性状综合评价 ,安福
种源丰产性排列第 15位。另外 ,安福种源有较强的
抗旱力 ,中等抗寒力等特征 [4 ]。
2. 1. 2 原产地生产情况 在陈山林场分年龄、起源
设立 5块标准地:人工林 4块 ,林龄分别为 8年、 16
年、 24年、 31年 ;天然萌芽林 1块。对标准地生长量
调查分析 ,红心杉平均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
生长量都超过国家标准 [6 ] ,见表 1。
  表 1 红心杉原产地标准地生长量调查分析
标准地 林分年龄 平均高 ( m) 超国标 (% ) 平均胸径 ( cm ) 超国标 (% ) 平均单株材积 ( m3 ) 超国标 (% )
人工林 1 31 22. 7 43. 7 26. 0 39. 0 0. 5920 164. 9
人工林 2 24 15. 2 2. 7 24. 4 28. 6 0. 3646 95. 0
人工林 3 16 14. 4 20. 0 18. 2 28. 2 0. 1950 92. 0
人工林 4 8 8. 25 23. 1 10. 8 36. 7 0. 0423 123. 0
天然萌芽林 40 21. 5 30. 25 0. 7598
  注:各国标标准均采用Ⅰ 类区标准 ,其中:人工林 1采用国标 30年林龄标准 ,人工林 2采用 25年林龄标准。
  另据对当地海拔 750m处一株“陈山杉木王”调
查 ,用生长锥钻取样芯测定树龄约为 91年 ,胸径处
红心比率高达 65% ;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分
别约为 0. 74cm、 0. 33m、 0. 0547m3 ;树皮薄 ,枝叶清
翠茂盛 ,树干未空腐。
2. 2 异地材性变异
2. 2. 1 种源间及地点间材性变异 从 7省 10个试
验点采集的样芯材性指标数据方差分析 , 6个种源
间的木材基本密度、晚材率、纤维长度 3材性指标均
无显著差异 (见表 2)。这表明 ,安福陈山红心杉同其
它 5个全国公选广谱优良种源的木材基本密度、晚
材率、纤维长度无明显差别 ,材性较优 ,这同江泽慧
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7 ]。
红心比率 6个 种源间差异极 显著 ( F=
8. 52
* *
) ,表明不同种源间红心比率差别较大 ,在种
源间选择较高红心比率的后代就有明显效果。据吴
中伦研究 ,杉木红心材“对力学性能能殊多增益。” [8 ]
本研究中 ,红心比率与木材基本密度成正相关关系 ,
相关系数为 0. 2300,说明红心比率的增大有利于木
材比重的提高 ,从而能改善木材材性。
4项材性指标在不同地点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
差异 (表 2) ,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都为地点间大于
种源间 ,表明不同的地理生态因子可导致杉木整体
材性的差异。
·2·
  表 2 种源及地点间材性方差变异情况
材性指标 F检验值种 源 间 地 点间
变  异 幅  度
种源 间 地 点间
变异系数 (% )
种源 间 地点 间
基本密度 ( g· cm- 3) 2. 37 5. 14* *    0. 3190~ 0. 3338    0. 2987~ 0. 3624    1. 51    4. 95
晚材率 (% ) 1. 16 2. 97* *    22. 3~ 24. 1    21. 0~ 25. 5    2. 38    5. 26
纤维长度 (μm) 2. 32 4. 57*    3524~ 3652    3477~ 3806    1. 33    2. 76
红心比率 (% ) 8. 52* * 4. 60* *    36. 5~ 50. 5    34. 1~ 49. 7    12. 00    13. 73
  注:表中数字右上角打* * 表示 0. 01显著水平 ,打* 表示 0. 05显著水平 ,打 ^ 表示 0. 1显著水平。 下各表同。
2. 2. 2 种源内材性变异 通过对安福陈山红心杉
种源在 7省 10个试点的几项主要材性指标方差分
析 ,得出木材基本密度、晚材率、纤维长度、红心比率
在 10个试点间均未达显著差异 (表 3) ,且各项指标
均大于 6种源的平均值 ,这证明安福陈山红心杉不
因栽培区不同而发现变化 ,材性较稳定 ,可在杉木主
要产区推广应用。红心比率及其变异系数 6个种源
分 别 为: 安 福 50. 5%、 7. 80% ; 建 瓯 39. 4%、
10. 94% ; 铜 鼓 39. 1%、 16. 04% ; 融 水 37. 6%、
18. 60% ; 锦 屏 37. 0%、 28. 61% ; 会 同 36. 5%、
12. 11% 。红心比率安福陈山红心杉比其他 5种源大
28. 2%~ 40. 0% ,变异系数比其他 5种源小 40. 3%
~ 266. 8% ,红心材优势明显 ,个性鲜明 ,具有独特的
地方特色。
  表 3 安福种源内材性变异情况
材 性 平 均 值   F检验值  变异幅度 变异系数 (% ) 6个种源平均值
基本密度 ( g· cm- 3)   0. 3240    1. 93   0. 2987~ 0. 3357 3. 17 0. 3234
晚材率 (% )   24. 1    1. 55   22. 6~ 27. 3 7. 67 23. 2
纤维长度 (μm)   3597    2. 10   3400~ 3763 4. 33 3595
红心比率 (% )   50. 5    1. 85   39. 4~ 59. 0 7. 80 40. 4
2. 3 红心比率遗传变异规律
2. 3. 1 株内变异 杉木内径向不同高度处红心比
率 ( RP)不同 ,自树干基部至梢头 ,比率逐渐减少 ,梢
头顶部几乎消失 (见图 1)。这与杨树湿心材株内变
异相似 [9 ]。
图 1 红心比率随树高变化图
2. 3. 2 林分变异 [10 ] 林分红心比率在林木不同年
龄、不同径阶 (直径 )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 ,并且与
它们的正相关关系分别达到极显著 (表 5)。 林分红
心比率主要随林木年龄而变化 ,一般地 ,年龄大的林
木红心比率也大 ,从红心比率随年龄、径阶变化图
(图 2、图 3)较易看出。
2. 3. 2. 1 同龄林 分析来自皆伐作业的两片陈山
杉同龄林 (林龄分别为 15a和 25a)的原木基部红心
比率 ,发现两片同龄林红心比率在树木直径 (径阶 )
间无差异 ,生长较均一稳定 (表 4)。两片林木红心比
率与直径 (径阶 )间相关关系都未达到显著水平 ,这
说明生长速度对陈山杉红心比率无显著影响。杉木
的某些解剖性状如管胞长度、管胞厚度、微纤丝角等
变化也有类似规律 [7 ]这也与杨树湿心材变化规律相
同 [ 9]。
图 2 林分红心比率随年龄变化
图 3 林分红心比率随径阶变化
·3·
  表 4 同龄林红心比率变异规律
林 龄 平均红心比率 (% ) 变异幅度 变异系数 F  值不同直径间 不同径阶间
r  值
与直径相关 与径阶相关
15 36. 7 15. 1~ 57. 8 0. 2195 1. 60 1. 00 0. 4837 0. 8208
25 38. 3 18. 4~ 52. 1 0. 1958 1. 15 2. 19 0. 4800 0. 3043
2. 3. 2. 2 异龄林 林分红心比率主要随年龄变化 ,
而各个不同龄组 [11 ]内红心比率变化规律又不相同。
中幼龄林初期 ,杉木红心材很少甚至没有 ,在后期出
现少量红心材。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 3个龄组中 ,
各龄组内红心比率都相对稳定 (表 5)。红心比率变
化最快的时期在中幼龄期 ,不同年龄间的红心比率
较不同径阶间的差异要显著 ,相关关系亦如此 (表
5)。
  表 5 异龄林红心比率变异规律
龄 组 林龄 ( a) 平均红心比率 (% ) F  值不同年龄间 不同径阶间
r  值
与年龄相关 与径阶相关
中幼龄林 7~ 15 31. 20    11. 46* *    2. 03 ^   0. 5486* *   0. 3613*
近熟林 16~ 20 36. 06    1. 13    0. 63   0. 3271   - 0. 0024
成熟林 21~ 30 49. 19    0. 27    1. 71   0. 0878   0. 0995
过熟林 31~ 58 51. 67    1. 30    0. 70   0. 1455   0. 0812
全 林 7~ 58 -    6. 83* *    5. 63* *   0. 7844* *   0. 7447* *
  进一步分析过熟林的红心比率变化规律 ,从 31
~ 58a的多个年龄段年龄与红心比率相关关系看 ,
可以发现 ,各年龄至 40、 42年时的相关关系均为正
相关 , 40年后至各年的相关关系大部分为负相关
(见表 6)。 这说明红心比率在过熟林中早期随年龄
增大而增大 ,增大到一定年龄后 ,在后期增大很缓
慢。树木一生中红心材形成一经开始后其直径都在
增加 [12 ] ,可能早期其直径增长速度快于林木直径增
长速度 ,晚期慢于林木直径增长速度 ,从而有晚期随
林木年龄增大红心比率增加不明显现象 (相关分析
甚至反映为负相关 )。从图 2还可以佐证 ,红心比率
约在 35a后增长较缓慢 , 40a后 ,增长非常微弱。红
心比率在 31~ 34年龄段 (Ⅰ )平均为 49. 76% , 35~
40年龄段 (Ⅱ )平均为 52. 39% , 44~ 58年龄段 (Ⅲ )
平均为 54. 94% ,从Ⅰ 至Ⅱ红心比率平均增加 2. 63
个百分点 ,增长幅度为 5. 29% ;从Ⅱ至Ⅲ红心比率
平均增加 2. 55个百分点 ,增长幅度为 4. 87% 。根据
标准地调查结果分析 ,林分在 31a时 ,平均胸径达
26. 0cm ,已达大径材标准。可以认为 ,培育红心杉木
大径材 ,主伐年龄基本上可定为 35~ 40a,此时红心
杉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工艺上都已达最佳成熟状态 ,
小于或超过此年龄 ,在经济上不划算。
从表 5还可看出 ,所有龄组中 ,红心比率随龄组
年龄而增大 ,即过熟林> 成熟林> 近熟林> 中、幼龄
林。
2. 3. 3 同地理生态因子间相关 杉木许多性状 (如
树高生长、封顶等 )有纬向变异规律 [3, 4 ]。在本研究
中 ,各种源红心比率随生长地纬度变化不明显 ,相关
关系不显著 ,与生长地经度、年均温、年降水量相关
关系亦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表 7)。 说明红心材是杉
木的固有特性 ,不易受栽培地理生态因素所影响。各
种源红心比率与生长地年均温有一致的弱度负相
关 ,说明生长在年均温低比在年均温高的地方的杉
木红心比率有微弱偏高趋势。
从种源红心比率与原产地地理生态因子相关分
析看 (表 8) ,种源红心比率与原产地各地理生态因
子 (纬度、经度、年均温、年降水量 )都无明显相关关
系。 表明原产地长期的地理气候条件并未对杉木红
心材构成太深影响 ,红心材是杉木的固有特性。从各
试点所有种源的平均红心比率与该地地理生态因子
相关关系看 ,各相关系数也均未达显著水平 ,红心比
率与纬度、经度成弱的正相关 ,与年降水量、年均温
有弱的负相关关系。
从表 8还可看出 ,反映种源相对稳定性的变异
系数与地理生态因子相关关系都未达到显著水平。
种源红心比率的变异系数与原产地纬度、经度、年均
温、年降水量都有微弱负相关。试点红心比率的变异
系数与该地经度、年均温、年降水有弱度负相关 ;与
纬度有弱度正相关。试点红心比率的大小和其变异
系数与该地的纬度、年降水量、年均温相关关系变化
·4·
规律一致 (同为正相关或负相关 ) ,表明高纬度 (低年
均温、年降水量少 )的地区生长的杉木红心比率普遍
有微弱偏大趋势 ,但红心比率变异系数也有变大趋
势 ,反之亦然。
  表 6 过熟林内红心比率年—— 年相关表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8 58
31 1 0. 6604 0. 3056 0. 0432 0. 0092 0. 0499 0. 1754 0. 0683 0. 0629 0. 2026 0. 1812 0. 2884 0. 2357 0. 2041 0. 1575 0. 2075 0. 1445
32 1 - 0. 110 - 0. 2721 - 0. 2351 - 0. 1024 - 0. 0580 - 0. 0517 - 0. 0429 0. 1269 0. 1114 0. 2359 0. 1856 0. 1531 0. 1060 0. 1604 0. 1061
33 1 - 0. 2050 0. 1211 0. 0097 0. 1752 0. 0348 0. 0333 0. 2044 0. 1738 0. 2903
* 0. 2486 0. 2079 0. 1481 0. 2083 0. 1266
34 1 0. 0899 0. 1436 0. 3054 0. 1069 0. 0888 0. 2682 0. 2183 0. 3298* 0. 2486 0. 2079 0. 1481 0. 2083 0. 1266
35 1 0. 0904 0. 2787 - 0. 0009 - 0. 0047 0. 2237 0. 1622 0. 2896 0. 1976 0. 1527 0. 0878 0. 1568 0. 0800
36 1 0. 2429 - 0. 1360 - 0. 0952 0. 1811 0. 1109 0. 2517 0. 1514 0. 1034 0. 0350 0. 1119 0. 0422
37 1 - 0. 7226 - 0. 3167 0. 1533 0. 1480 0. 2213 0. 0897 0. 0314 - 0. 0484 0. 0516 - 0. 0094
38 1 0. 6076 0. 6100 0. 3030 0. 3893 0. 1637 0. 0907 - 0. 0090 0. 1048 0. 0016
39 1 0. 4265 0. 0378 0. 2289 0. 0125 - 0. 0625 - 0. 1551 - 0. 0154 - 0. 0589
40 1 - 0. 3627 0. 0565 - 0. 1438 - 0. 2181 - 0. 2969 - 0. 1203 - 0. 1133
41 1 0. 3694 - 0. 2422 - 0. 3167 - 0. 3696 - 0. 1214 - 0. 0928
42 1 - 0. 3260 - 0. 4087 - 0. 4578 - 0. 1594 - 0. 1228
44 1 - 0. 2745 - 0. 2699 0. 3000 0. 0579
45 1 0. 2961 0. 9143 0. 0996
46 1 0. 9432 - 0. 0023
48 1 - 0. 4490
58 1
表 7 6个种源红心比率与试点各地理生态因子相关关系
种 源 纬度 经度 年均温 年降水量 rα临界值
安福 0. 4210 0. 2491 - 0. 5643 - 0. 0858
锦屏 - 0. 0499 0. 1443 - 0. 0251 - 0. 0888
会同 0. 1860 0. 3730 - 0. 1701 0. 1450 r0. 1 ( 8)= 0. 5494
建瓯 - 0. 0376 - 0. 0109 - 0. 0983 - 0. 5327 r0. 05( 8) = 0. 6319
铜鼓 0. 3287 0. 1935 - 0. 3763 0. 0566
融水 0. 0080 0. 3667 - 0. 311 - 0. 1657
2. 3. 4 遗传力的估算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 ,杉木红
心比率这一性状不易受栽培地及原产地的地理生态
因子所影响 ,说明其具有较强遗传性。种源间红心比
率差异极显著 ( F= 8. 52* * ) ,因此 ,只要通过种源间
的选择 ,即可获得红心比率较高的后代。据估算 ,杉木
红心比率这一性状广义遗传力在 0. 67~ 0. 87之间 ,
遗传力较强。
  表 8 红心比率 ( RP)及其变异系数 ( CV)与地理生态因子相关关系
纬度 经度 年均温 年降水量 rα临界点
种源
RP原产地 0. 2225 0. 4728 0. 0318 0. 0747 r0. 1 ( 4)= 0. 7293
CV原产地 - 0. 045 - 0. 6541 - 0. 4641 - 0. 2733 r0. 05( 4)= 0. 8114
试点
RP试点 0. 2835 0. 2835 - 0. 2501 - 0. 0626 r0. 1 ( 8)= 0. 5494
CV试点 0. 3389 - 0. 2021 - 0. 4522 - 0. 0381 r0. 05( 8)= 0. 6319
2. 4 陈山红心杉资源的利用
2. 4. 1 项目造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
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木材生产不仅要
生长快 ,而且要质量好。陈山红心杉木正具备了这一
特点。 为此 ,江西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第二、三期造
林与江西省工程造林项目如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
建设等就瞄准了这一优良品种 ,杉木造林用种有相
当部分来自陈山红心杉母树林种子。据初步统计 ,近
5年来提供世行项目与工程项目造林用种就达
2400kg,供造林上万公顷 ,这不仅节省了以往从广西
融水等优良种源区长途运种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
而且提高了我省杉木造林木材质量。
由于陈山红心杉木材品质好 ,知名度不断提高 ,
福建、浙江、安徽、湖北等省的生产单位纷纷来函要
求提供陈山红心杉种子 ,几年来已提供了一部分陈
山红心杉种子给外省 ,红心杉木母树林种子每年已
供不应求。
2. 4. 2 种子园营建 为了把陈山红心杉的遗传品
·5·
质进一步提高 , 1996年我们在陈山林区陈山红心杉
的优良林分中开展了优树选择工作 ,共选出红心杉
优树 53株 ,紧接着建立了陈山红心杉种子园
10hm
2 , 2000年种子园已开始生产种子 ,预计从
2003年开始种子园可大批量生产种子 ,供生产单位
使用。
2. 4. 3 无性系造林 在应用陈山红心杉实生资源
的同时 ,我们同步开展了陈山红心杉无性系的利用。
一方面除将选出的 53株优树的枝条建种子园采穗
圃外 ,还将其砍倒挖蔸移栽到圃地进行培萌 ;另一方
面在陈山红心杉优良林分的幼林中选出了优树 100
余株 ,进行了砍倒挖蔸移栽促萌工作 [13 ]。 现已建陈
山红心杉无性系采穗圃 0. 13hm2 ,每年扦插繁殖了
一批陈山红心杉优良无性系苗木供世行项目造林。
3 结果与讨论
1)陈山红心杉同建瓯、锦屏、会同、铜鼓、融水 5
个优良种源比较 ,在木材材性的纤维长度、晚材率、
基本密度三方面都无显著差异 ,属于材性优良种源。
木材的特殊性质红心比率 6种源间差异显著 ( F值
为 8. 52) ,陈山红心杉最大 ,为 50. 5% ,比其他 5种
源大 28. 2% ~ 40. 0% ;红心比率变异系数陈山红心
杉最小 ,为 7. 80% ,比其他 5种源小 40. 3%~
266. 8%。 红心比率与基本密度成正相关关系 ( r=
0. 2300) ,红心比率的增大有利于提高木材密度 ,改
善材性。纤维长度、晚材率、基本密度、红心比率指标
陈山红心杉都大于 6个种源的平均值。
2)陈山红心杉在 10个试点间材性生长较稳定 ,
纤维长度、晚材率、基本密度及红心比率 4者都无显
著差异 ,证明陈山红心杉材性生长较为稳定 ,为今后
杉木适生区大面积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陈山红
心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保障。
3)由于以前对杉木红心材的研究甚少 ,杉木红
心比率的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必须深入 ,本研究初
步总结有以下几条规律:
①红心比率在不同种源间差异达到显著 ( F=
8. 52* * ) ,说明只要通过种源间的选择即可获得较
高红心比率的后代 ,且效果明显。杉木红心比率这一
性状遗传力较高 ,广义遗传力在 0. 67~ 0. 87之间。
②不同生长地点间比较 ,杉木红心比率有显著的差
异 ( F值为 4. 60)。各试点所有种源的平均红心比率
的大小及其变异系数与该地各地理生态因子间未达
显著性线性相关 ,但可大致反映出高纬度 (低年均
温 )、年降水量少的地点生长的杉木红心比率普遍有
微弱偏大的趋势 ;红心比率变异系数亦有此种变化
趋势。种源的红心比率与原产地各地理生态因子间
无明显的线性相关 ,变异系数亦是如此 ,表明红心材
是杉木种源的固有特性 ,原产地长期的地理生态环
境未对其构成太深影响。③杉木红心材的比率在株
内越靠近树干基部越大 ,梢头部位很少甚至消失。④
在林分中 ,红心比率基本上随林木年龄而变化 ,年龄
大的红心比率一般也高 ,而与林木生长速度无显著
性线性关系。
4)陈山红心杉 (安福种源 )在全国种源试验中 ,
丰产性在 43个种源中排位列第 15位 ,属平产平稳
类型 ,但在原产地 (安福 )生长较为突出 ,树高、胸径、
材积均超过国家标准。 8年生时平均树高、平均胸
径、单株平均材积分别超国标 23. 1%、 36. 7%、
123. 0% ; 16年生时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平均
材积分别超过 20. 0%、 28. 2% 、 92. 0% ; 24年生时分
别超过 2. 7% 、 38. 6%、 95. 0% 。 在树龄 91a时 ,树
高、胸径、材积年平均生长量 分别达 0. 33m、
0. 74cm、 0. 547m3。
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在对木材量
的需求的同时 ,更注重质的要求 ,陈山红心杉作为具
有地方特色 (高比率的红心材 )的优质木材 ,市场一
直看好 ,其大径材价格更是居高不下。据专家预测 ,
21世纪初 ,中小径材的供需将趋向饱和 ,而大径材
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其价值将大大超过中小径
材 [ 14]。因此 ,把安福陈山红心杉作为大径材培育不
失为摆脱当前杉木市场中小径材窘况 ,增强林业自
身活力的较好途径。在培育陈山红心杉大径材年限
上 ,基本上可定为 35~ 40a。
6)陈山红心杉的开发利用上近几年来做了一定
的工作 ,如营建了采穗圃和种子园 ,并用之于项目造
林上 ,效果很好 ,但只利用不保护 ,陈山红心杉资源
终究会枯竭。 为此 ,建议建立陈山红心杉保护区 ,防
止外来基因混杂和乱砍滥伐母树林资源 ;对陈山红
心杉老树、古树加以保护 ,防止人为破坏。
参考文献:
[1 ]叶志宏 ,张敬源 .杉木木材材性的遗传和变异研究〔 J〕 .南京林业
大学学报 , 1987, ( 3): 1- 10.
[2 ]孙成志 ,等 .杉木地理种源材性变异及建筑材优良种源评估〔 J〕 .
林业科学 , 1993, ( 5): 429- 436.
(下转第 39页 )
·6·
5)减轻林农负提 ,适当减免林业税费 ;适度减少
对林农的统筹和提留 ,增加林农收入。由于税费在销
售成本中占有比例过大 ,应适当考虑调整税费收费
标准 ,杜绝重复收费现象的发生。
6)加强对木材市场的监管与服务。木材市场是
木材交易的集散地 ,也是违法运输木材容易集散的
地方。因此 ,必须加强监督管理 ,并对各经营户实行
许可证制度 ,对木材的进出要有监管措施 ,同时要做
好木材销售的服务工作 ,为经营户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 , 1998.
Elementary Analysis on the Harms about Illegal Timber Transport
LU WEI DONG
( Timber Inspection Sta tion o f Jiangxi Prev ince, Nanchang , PRC 330029)
Abstract: The most impo rtant and difficult task to the Fo rest Policy Administra tion is to strike illegal timber transpo rt. The
cur rent situation and the harm s ar e described,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reasons ar e ana ly sed in this a rticle therefo r e, some
proposals to stop the illgea l timber tr anspo rt a re giv en fo r the autho rity r eference.
Key Words: Illeg al timber transpo r t; Harm; Rea son
(上接第 6页 )
[3 ]全国杉木种源协作组 .全国杉木种源试验研究报告选编 (三 )〔 J〕.
江西林业科技 . 1994, ( 3- 4) .
[ 4 ]全国杉木种源协作组 ,全国杉木种源试验专刊〔 J〕.林业科学研
究 , 1994, ( 7) .
[5 ]成俊卿 .木才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5.
[6 ] ZB B- 640001- 86.杉木速生丰产林国标 ( 1987- 09- 01) .
[7 ]鲍甫成 ,江泽慧 ,等 .中国主要人工林树种木材性质〔M〕.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 , 1998, 8- 12, 268- 273.
[8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吴中伦文集》编委会 .吴中伦文集〔M〕.北
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8, 147.
[9 ]姜笑梅 ,张立非 ,等 . 1- 69杨湿心材发生、分布及材性的研究
〔 J〕.林业科学研究 , 1993, 6( 5): 480- 485.
[10 ]王章荣 ,等 .马尾松木材性状在林分间和林分内个体间的变异
〔 J〕.南京林业大学学了 , 1988, ( 2): 38- 42.
[11 ]于振中 .森林经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2, 145.
[12 ]克累默尔 ,考兹洛夫斯基 .汪振儒 ,马骥等合译 .树木生理学
〔M〕.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63, 18.
[13 ]杉木无性系繁育协作组 .杉木选优挖蔸移栽促萌试验研究〔 J〕 .
江西林业科技 , 1998, ( 2): 1- 8.
[14 ] Bartelh eim er P. . Oek onosich Aspeked er Eich enw i rts chaf t , Fors
TW. Cbl, 1991, 110( 3): 185- 195.
Study on Variability of Timber Characters and
Gene Resources Utilization for Chenshan Red-heare Chinese Fir
ZEN G ZHI GU ANG
1
, YAN G X IAN FENG
1
, XIAO FU M ING
1
, Y E JIN G SHAN
1
,
YU JIANG BAO
2
,W ANG XIN GEN
2
       ( 1. Jiangx i Academy of Forestry , Nanchang , PRC 330032;
       2. Jiangxi Anfu Chenshan Fo rest Farm, Anfu, PRC 343200)
Abstract: Th rough compa rison of timber characte rs between Chenshan red-hea rt Chinese fir and othe r fiv e pr ovenances which
w ere conside red to be the suprio r, th 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r 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fields of fibe r leng th, late-timber ra te,
and ba sic density in the comparison. The timber cha racte rs o f Chenshan red-hear t Chinese fir is g ood, but th e red-hear t rate is
the big gest and red-hear t v ariability is the smalest. Ba sed on the analy sis o f g enetic v a riability regularity o f Chenshan red-hea rt
Chinese fir, the autho rs think that int roduction will no t result o f timber charac ters v ariability, it is wo r th o f ex tension to some
chief Chinese fir ba se. And mo re, this paper also dealed w ith th e genetic r esources utilization.
Key Words: Chinese fir; Timber cha racter s v ariability; Resources utiliza tion; Red-hear t Chinese fir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