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五指毛桃挥发油的气 -质联用分析
李京雄1,2,惠 静1,杨洋溢1,黄钟奇1
(1.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2.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梅州 514015)
摘要 [目的]对五指毛桃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五指毛桃挥发油,通过 GC-MS的峰面积归一化法
分析得到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确认了 35种化学物质,主要为长链脂肪酸(31. 4%)、醛类(15. 8%)以及酮类(13. 3%)化
合物,还有少量的饱和长链烷烃、酚类及内酯类物质。[结论]该研究为五指毛桃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五指毛桃;挥发油;水蒸气蒸馏;GC-MS
中图分类号 R28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0)14 -07281 -02
Component Analysis of Volatile Oil from Ficus hitra Vahl by GC-MS
LI Jing-xiong et al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275)
Abstract [Objective]The study aimed to analyzed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volatile oil from Ficus hitra Vahl. [Methods]The volatile oil of
Ficus hitra Vahl was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then was detected by GC-MS and was analysized by peak area normalization method. [Re-
sults]35 kinds of chemical substances,mainly about long-chain fatty acids (31. 4%),aldehydes (15. 8%)and ketones (13. 3%)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a little of saturated long-chain alkanes,phenols and inner esters were found out in addition. [Conclusion]A theoretical basis has
been provided to study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Ficus hitra Vahl.
Key words Ficus hitra Vahl;Volatile oil;Steam distillation;GC-MS
作者简介 李京雄(1968 - ),男,广东梅州人,硕士,讲师,从事基础化
学实验教学工作。
收稿日期 2010-03-01
五指毛桃(Ficus hitra Vahl),为小灌木或小乔木,全株
茎、果皮、叶含乳液,根皮有浓厚香气[1],广东通称“五爪龙”,
又名五爪毛桃、五爪牛奶、土黄芪、南芪等,为桑科植物粗叶
榕(Ficus hirta Vahl)的干燥根[2 -3]。该植物主产于华南地
区,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目前广东河源等
地已有大面积的人工栽培。据《中华药典》记载,五指毛桃味
辛甘、性平、微温,具有益气补虚,行气解郁,壮筋活络,健脾
化湿,止咳化痰等功效[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有
较好的抑菌作用。笔者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五指毛桃中
的挥发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其
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检索 Nist98 谱图库,
结合标准质谱谱图和有关文献[5 -7]确认了 34 个化学成分,
同时还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 Xcalibur化学工作站数据
处理系统,求得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五指毛桃(产地为广东河源),新鲜品阴干,河源
市药材采购站提供。Finnigan Voyager-GC-MS型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美国);自制不锈钢水蒸气蒸馏装置。环己烷,
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一厂。
1. 2 五指毛桃挥发油的提取 选取五指毛桃干燥根,切片
制成样品。取 1 kg五指毛桃样品置于蒸馏器中进行水蒸气
蒸馏,使馏出液的流速适中,提取时间为 10 h。馏出液冷却
后,用 10 ml环己烷萃取上层白色油状物,得淡黄色溶液,密
封后即为 GC-MS的待测样品。
1. 3 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30. 00 m × 0. 32 mm × 0. 25
μm HP-INNOWAX毛细管柱;不分流进样;初始温度 50 ℃,
停留 2 min,于 12 ℃ /min升温至 240 ℃,停留 12 min。进样
口温度 250 ℃,柱流量 1 ml /min。
1. 4 质谱条件 离子源为 E I 源;离子源温度 200 ℃;电子
倍增器电压 520 V;质量范围 15 ~380 amu。
1. 5 数据处理 用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用仪进行分
析鉴定,通过 Xcalibur 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检索
NIST98 谱图库,再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人工谱图解析,确认挥
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按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求得各
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五指毛桃挥发油的总离子流见图 1。其中,相对含量高
于 0. 5%的化学物质有 57种,已经定性(相似度大于 800)的
化合物有 35种(表 1)。保留值为 6. 57、15. 46的 2种物质根
据相关报道中有同类物质[2,7],定性时相似度稍低一些,可将
这 2种物质定为 2-戊基呋喃及(C9H14O)5-羟基正十一酸内
酯(C11H20O2),结果见表 1。
图 1 五指毛桃挥发油的总离子流
Fig. 1 TIC of GC-MS for volatile oil in Ficus hitra Vahl
采用分流进样(初始温度 50 ℃,停留 2 min,12 ℃ /min
升温至 230 ℃,停留 12 min;进样口温度 250 ℃,柱流量 1
ml /min;进样量 0. 50 μl),检索出部分不分流进样时没有检
出的物质,如对苯二酚(保留时间 19. 60 min)、十八酸(23. 16
min)、油酸(24. 63 min),但由于其含量较低未列在表 1中。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0,38(14):7281 - 7282 责任编辑 陈红红 责任校对 况玲玲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0.14.157
表 1 五指毛桃挥发油中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
Table 1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in the volatile
oil in Ficus hitra Vahl
序
号
No.
保留时
间∥min
Retention
time
化合物
Chemical
compounds
分子式
Molecular
formula
分子量
Mole-
cular
weight
相对含
量∥%
Relative
content
1 4. 58 正己醛 C6H12O 100 2. 25
2 5. 96 正庚醛 C7H14O 114 2. 02
3 6. 57 2-戊基呋喃 C9H14O 138 1. 52
4 7. 32 正辛醛 C8H16O 128 1. 99
5 7. 74 2,3-辛二酮 C8H14O2 142 0. 62
6 8. 61 正壬醛 C9H18O 142 3. 05
7 8. 94 1,2-环氧十四烷 C16H32O 240 0. 93
8 9. 06 E-2-辛烯醛 C8H14O 126 1. 00
9 9. 26 乙酸 C2H4O2 60 0. 52
10 9. 75 2-葵酮 C10H20O 156 0. 66
11 9. 83 1-葵醛 C10H20O 156 1. 16
12 9. 99 3-烯-2-葵酮 C9H16O 140 0. 81
13 10. 27 E-2-壬烯醛 C9H16O 140 2. 44
14 10. 36 待定 0. 59
15 10. 82 正十六烷 C16H34 226 0. 42
16 11. 41 待定 1. 21
17 11. 51 待定 0. 54
18 11. 64 2-丁基-2-辛烯醛 C12H22O 182 0. 72
19 11. 80 待定 0. 96
20 11. 85 待定 0. 55
21 12. 37 3,7,11-三甲基正十二醇 C15H32O 228 0. 78
22 12. 82 正十八烷 C18H38 254 1. 05
23 13. 08 2,4-葵二烯醛 C10H16O 152 1. 20
24 13. 16 八氢奈酚 C10H18O 154 2. 88
25 13. 26 戊酸 C5H10O2 102 2. 73
26 13. 43 6,10-二甲基-5,9-二烯-2-
十一酮
C13H22O 194 1. 26
27 13. 75 十九烷 C19H40 268 0. 57
28 14. 10 待定 0. 59
29 14. 22 庚酸 C7H14O2 130 0. 72
30 14. 26 待定 0. 88
31 14. 49 待定 1. 03
32 14. 62 待定 0. 53
33 14. 78 待定 1. 46
34 14. 88 待定 0. 91
35 14. 95 2-十二酮 C12H24O 184 0. 83
36 15. 13 辛酸 C8H16O2 144 5. 34
37 15. 46 5 -羟基正十一酸内酯 C11H20O2 184 2. 06
38 15. 74 6,10,14-三甲基-2-十五酮 C18H36O 268 3. 64
39 16. 00 壬酸 C9H18O2 158 6. 80
40 16. 17 2-辛烯酸 C8H14O2 142 1. 41
41 16. 30 待定 1. 24
42 16. 45 待定 0. 69
43 16. 61 十三酮-2 C13H26O 198 3. 48
44 16. 89 葵酸 C10H20O2 172 4. 28
45 17. 93 待定 0. 91
46 18. 11 待定 0. 81
47 18. 19 待定 0. 81
48 18. 75 待定 2. 61
49 19. 20 十二烷酸 C12H24O2 200 1. 80
50 19. 54 反-2-十一烯酸 C11H20O2 184 0. 56
51 20. 75 待定 0. 77
52 22. 90 十四酸 C14H28O2 228 4. 55
53 24. 88 待定 0. 83
54 25. 62 十五酸 C15H30O2 242 2. 67
55 26. 54 待定 1. 73
56 26. 65 待定 1. 27
57 26. 82 待定 1. 28
3 结论与讨论
(1)利用 GC-MS分析法鉴定出五指毛桃挥发油样品中
含有 35种化合物,占气化产物总含量的 66. 7%,其中主要成
分为长链有机酸(31. 4%)、醛类(15. 8%)以及酮类(11. 3%)
物质,此外,还存在一些饱和长链烷烃、内酯类、酚类、酯类、
醇类物质等。五指毛桃挥发油的成分分析为保健食品五指
毛桃生物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宝贵的
理论依据。
(2)林励等对广州白云山产的五指毛桃挥发性油成分的
GC-MS分析结果显示,其样品以十六酸(34. 05%)、亚油酸
(10. 84%)、油酸(8. 76%)以及十四酸为主成分(占总油成分
的 54%),另含少量的乙酸乙酯、2,3-二丁醇、1,3-二丁醇、2-
丁醇及 1,1-二氧基乙烷等物质,共计 19种[7],但未检测出醛
类及酯类,而笔者鉴定出 35种化合物,且检出的醛类及酯类
约占总含量的 1 /3,与有机酸的含量相当,均为挥发性油的主
要成分。分析结果与林励等的研究结果有较大差距,原因可
能是由原料品种或产地不同所致。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植物志(第 1卷)[M].广州:广东科
技出版社,1987:194,210.
[2]陈勇,甄汉深,陈美燕.五指毛桃中补骨脂素的含量测定[J].中药材,
2002,25(4):265.
[3]《广东中药志》编委会.广东中药志(第 1卷)[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
社,1994:163.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7:90.
[5]施钧慧,汪聪慧.香料质谱图集[Z].北京:中国质谱学会,1992.
[6]HELLERS S R. EPA/ NIH mass spectral database :Vo1 -4[M]. Wash-
ington: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8.
[7]林励,钟小清,魏刚.五指毛桃挥发性成分的 GC-MS分析[J].中药材,
2000,23(4):206.
[8]ZHOU JS,XIONG HY,YANG CJ,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volatile
oil from fruiting body of Armillaria luteo - virens[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8,9(2):90 -92.
[9]杨林,许世富,刘红云.饲料中甲砜霉素 GC -MS检测方法的研究[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4):56 -57.
[10]罗维巍.牛奶挥发性成分的 GC -MS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
30(4):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80 -81.
(上接第 7239 页)
[10]刘立岩,李伟,王洪波,等.硼肥对春油菜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6):86 -87.
[11]刘铁铮;赵习平;付雅丽,等.外源钙对杏果实裂果的影响研究[J].华
北农学报,2009,24(S2):193 -195.
[12]侯春燕,王智炘,王冬梅.钙与叶锈菌侵染诱导小麦防卫反应的关系
[J].华北农学报,2007,23(1):149 -151.
[13]高炳德,李斐,赵利梅.不同品种春小麦硫、钙、镁吸收动态模型及分布
运转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3,18(4):85 -88.
2827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