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5卷 第 1 期 现 代 应 用 药 学 1 9 5 5年 2月
真菌中药乌灵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杭州大学生物系 陈宛如 李振唐 史美中 *倪建 勇’
提 要 通过人工调节C O :分压 、 温湿度 、 p H以及营养条件等因子来探讨乌灵参的生物学特性 , 结
果表明 . 炭 角蔺生长需要高湿度 、 离浓度有机据 以及较低的 CO : 浓度 , 最适 p H 在 5 . 。一 6 . 3 之 阿 , 是一种中
滋性真菌 。
关健饲 真曲 、 炭角苗 、 生 物 学
乌灵参又名鸡纵蛋 , 是四川 、 云南等地
的著名补气中药 , 对治疗脾虚食少 , 产后及
手术后失血过多 , 产后乳少 , 胃下垂 , 庙气 ,
心悸失眠及小儿惊风 , 跌打损伤等症都有明
显功效 t ` , “〕。 幼嫩时又是 可口的食用菌 at] 。
乌灵参生长 在 黑 翅 土 白 蚁 ( O do 耐Ot “ , eS
了盯 m os a二 : ) 的 废巢中 , 是子囊菌纲炭角 菌
属 ( X 娜二 :’a )的一类真菌形成的菌 核 , 土 栖
自蚁深居在地下 2 一 3 米 , 因此该药采集困
难 , 产虽低 , 为了开发药用 .真 菌 资源 , 从
1 9 7 8年 [` ’ “ J以米作者继续对乌灵参进 行 野外
观察和室内培养 , 本文着重报道乌灵参的生
物学特性。
试验 。
3
. 培养基制备 : P S A 采用马铃薯 2 0% 、
蔗糖 3 %作为对照 ; X- P S A 在 1升 P S A培
养荃 中 添 加 29 蛋 白 脉 , 。 . 5 9 M g s .o ,
卜Y P , 酵母膏 0 。 5 % , 其余成份同 X 一P S A ;
P
一 Y Z P , 除蛋 白陈改为 49 /升 , 其余 成份同
X 一P S A
。
4
. 培养方法 : 采用斜面培养、 几卜板培养
和液体发酵培养。
培 养墓 的 p H 值 , J月o . IN N a O H 和
0
。
IN H C I调节 , J月S P M 一 I Q型数字 .式 p H
计测定 。 琼脂 3 % 。
1
。 材料来源 :
废弃蚁巢 。
2
. 分离方法 :
( X百l a 7 i a 刀 f g r ip e s
菌种分离
来自诸暨县 黑 翅土 白蚁
实验用的材料为炭 角菌
( K L
。
) S a “ 。 ) 的 子 实
体 , l)J 无菌水冲洗数次 , 再用 70 %酒精表面
灭菌 , 川刀片将子实体切成 3m m 大小的块 ,
接种于改 良马铃薯斜面培养基上 , 于 25 ℃下
培养 3一 4 天 , 即可获得菌丝体。 然后 , 分
别进行不同温度 、 湿度 、 C O : [` , ` IP H 、 光照 、 营
养条件等因子对乌灵参 (炭角菌 )生长影响的
二 、 结果与讨论
邻家林认为 , 乌灵参包括两 种 真 菌 的
菌核 , 即黑柄 炭 角 .菌 (兀 . n 派g “ p e : ( K L . )
S a e c
.
) 和炭角菌 (燃香 棍 ) (天 . sp . ) [ , ]。 浙
江 白蚁废弃菌圃上也生长有这两种真菌的子
实体和菌核 (见照片 1 、 2 ) , 由于不知它们
的用途 , 所以均未开发利用。
(一 ) 炭角菌的形态结构
白蚁废弃的蚁巢菌圃上密布炭角菌菌丝
体 ,菌丝直径 8一工O协m 。 黑柄炭角菌生长后期
部分菌丝密集成菌索向上生长 , 穿过地面出
现子实体 (子座 ) ; 部分菌丝密集成菌核 (乌
· 系八六 ,rA毕业生
图 1 ,黑柄炭角菌 ( X 忿l a , f a n i g : i P e s )
( a ) 苗核 ( b ) 子座 (子实体 )
歧分枝 。 ·
摇瓶培养时 , 炭角菌的形态 , 随培养基
不同而有所变化 , 有的呈菌球 , 有的呈棉絮
状一团 。
(二 ) 炭角菌的生态因子
1
。 湿度 :
把菌圃置于相对湿度 为 96 一 10 %和 70
一 80 % 的密封钟罩内培养 , 结果见表 1 。
表 1 炭 角菌菌丝在不同湿度下
生长情况
真 菌 石 称
菌
相 对 湿 度 ( % )
炭 角
X
·
n i g r i P e s
96一1 0 0
菌丝生长好 , 子
座很快形成
7 0一 8 0
菌丝生长差 , 子
座不能形成
图 2 燃香棍 ( X 奋l a r i a s P -
( a ) 蔺核 ( b ) 子座 ( 子实体 )
灵参 ) , 逐渐与菌丝体脱离联系 , 悬着 于 白
蚁菌圃腔壁上或菌圃上 , 直径 约 2一 1 c0 m ,
重约 3 一 50 9 , 翌年 6 月至 10 月 , 当菌圃 周
围的土温在 20 ℃ 以上时 (此时正值雷雨和秋
雨季节 ) , 菌核上形成棍棒状的子实体 , 出土
呈散生或群状分布。
在斜面培养基上 , 炭角菌 (X . 滋g1 `p ` s)
菌丝培养两天后首先在斜面上长满薄薄一层
灰白色基生菌丝 , 再经过 1一 2天后 , . 在基生
菌丝体上面长 出一层白色的茂盛的气生菌丝
体 , 所以整个斜面上明显分为两层菌丝体 ,
然后由气生菌丝形成菌索 , 菌索一边伸长 ,
` 边长粗 , 在实验室内 , 有的培养基上也能
形成菌核或子实体 。
炭角菌菌丝具分枝分隔 , 内部充满原生
质 , 菌丝直径约为 6一 15 “ m , 其生 一民方式为二
从表 1 看出 , 子实体发育要求高湿度 ,
所以白蚁废弃菌圃上的炭角菌子实体通常在
6 至 10 月的多雨季节出现 , 菌丝体在几乎密
封的白蚁菌圃上生长 , 由于菌圃的特殊结构 ,
湿度是相当稳定和适湿的 (含水量变化于 46
一 58 %之 间 ) 。
2
. 温度
从表 2 可见 , 炭角菌是一种中温性真菌 ,
在 2 “一 30 ℃下 , 均能生 长 , 但 以 25 ℃时生
长最快 , 这与炭角菌生长的生态环境— 土栖黑翅土 白蚁巢中温度相 当 稳 定 , 一般 在
25 ℃至 26 ℃之间是相吻合的。 高于 35 ℃和低
于 13 ℃时菌丝体不萌发。 但把接 种 后 置 于
13 ℃下培养三天仍不萌发的 培 养 皿 , 转 入
25 ℃下培养 , 数天后仍能萌发新菌丝 , 同样
把 13 ℃下保存三个月的培养物转移到新培养
基上 , 置 25 ℃下也能长出新菌落。 而在 5 ℃
下放置一周的菌丝 , 菌丝倒伏 、 解体 , 故转
移到新培养基上时 , 不能萌发新菌丝 。 大多
真菌比较能耐低温 , 但黑柄炭角菌菌丝体不
耐低温 , 在 5 ℃下 即解体死亡 , 因此菌种切
不可放入冰箱内 , 而应在 13 ℃左右温度下爆·
存。 在 40 ℃下处理一天的菌丝转移后 , 置于
2 5℃ 下培养仍能生长 , 而处理两天的菌丝 ,
就不能萌发新菌丝 , 这说明黑柄炭角菌菌丝
只能耐受一天上下时间的高温 。
3
。 光照
根据观察 , 在黑暗和室内通常光照条件
下 , 菌丝均能生长 。 但在全暗条件下菌丝生
长密又粗壮 。 长满菌丝体的试管在黑暗条件
下继续培养二个月 , 菌丝仍能生长旺盛 , 直
至三个月后才形 成菌索 , 而在明亮条件下的
斜面上 , 菌丝一周后就形成菌索 , 半个月后
开始衰老 , 这可能与炭角菌菌丝长期生长在
完全没有光线的黑翅土白蚁菌圃上 , 适应了
这一特殊的环境条件。 因此在保存菌种时 ,
使菌种处于黑暗条件下较合适 。
但相反 , 菌圃置于钟罩内保温保湿培养
时 , 当由菌丝形成菌索和子实体时 , 则产生
明显的向光生长 , 这也是与它的生态相一致
的。
衣 2 不同温度下炭角菌菌落生长情况
菌 落 直 径
培养时间(小时 )
处 理 沮
1 3
.
2 2
0
2 5
.
21
2 4
2 6
3 9
6 3
生长速度 (厘米 /小时 )
3 5
.
注 : 单位为 c ln
4
.
P H ,
表 3 不问 p H 位下炭 角菌菌丝体生长情 况
相对 生长势
、 ~ ~ _
培养时间 (,J 、 时 ) 一、 ~ 5 . 0 5 . 5
4 + 咭 +
4 + 4 +
4 + 3 +
3 + 2 +
3 十 +
4 + 3 +
4 十 艺 十
+十J,J马性
·
+2卜34己U肠协nQ.,内OJ马.勺ó七月才
表 4 炭角菌生长过程中基质
P H 伍的 变化
基 质 白 然 p H 值
菌 网
X
一
P 3 A
3
.
8一 4 . 2①
5
.
6
培养后 pH位
5
,
5一5 . 8②
7
.
0一7 . 2
注 : ①为长 有小 白球菌 的菌圈 pH值 , ②是生长炭角菌
后俄圃 pH位。
4
.
p H
从表 3 可见 , 黑柄炭角菌菌丝在 p H 4 . 5
至 7 . 。 之 间均 能 生 长 , 但 最 适 p H 值 为
5
.心一 6 . 3 , 菌丝生长势旺盛 、 健壮 , 菌落呈
纯白色 。 当 p H 值为 4 . 5 时 , 前期生长速度
慢 , 后期菌丝生长势加快。 如培养 50 h , 菌
丝生长速率 e m Z / h 为 0 . 2 5 , 培养 6 8 小时 ,
为 0 . 4 , 当培养到 7 4 小时时为 。 . 46 , 与 p H
值 5 . 0的生长速率相接近 ( 。 . 47 c m丫h ) 。 p H
值低于 4 时 , 菌 丝 生 长 缓慢 , 甚至死亡 ,
当 p H 值 7 . 0 以上时 , 前期生长 缓慢 , 后期
停止生长 。
从表 4看出 , 黑柄炭角菌生长过程中 ,
培养基的 p H 值要提高 , 这一现象在液体摇
床培养中也极为明显 (见表 5 ) 。 这说明炭角
菌代谢过程中可能分泌某些硷性物质 , 使生
长基质的 p H 值上升 , 如菌圃培养基的 p H值
由 4 . 0左右上升到 5 . 6左右 , 改良马铃薯培养
基 ( X ` P 3A )的 p H 值由 5 . 6上升到 7 . 0一 7 . 2。
表 3 中 p H 值为 4 . 5 的培养雏前期生长速度
慢 , 后期生长速度加速 , 生长 速 率 山 。 . 25
c时 / h 提高到 o . 46 c耐 / h , 这也可能是炭角
菌菌丝分泌硷性物质 , 使培 养 葵 的 p H 位
( 4
.
5)
, 朝着适合于 自己生长的 p H位 ( 5 . 0一
6
.
3) 上升 。 但到 p H 值在 7 . 0 以上时 , 炭角
菌很快衰老 , 生长处于停止状态 。
表 5 炭 角菌液体摇床培养情况
堵 养 墓 初配时 p H值 调整后 p H值
培 养后 p H值
( 6d )
菌丝体千爪
( g / I O 0m l )
生 长 势
。
9 2
,
3 5
。
8 8
1 3
2 8
1 8
7 5
+ 一 一 一
十 十 一 一
十 + ~ ~
十 十 + +
óóJ,内汽月`gC勺
注 : 一 一 一 生长差 + 十 生长一般 + + + + 生长很好
5
. 添加蛋白陈 、 酵母浸膏对炭角菌生长
的影响 。
从表 5 可见 , 添 加 蛋 白膝 (。 . 4% ) 的
P
一Y ZP 培养基比添加 0 . 2%蛋 白陈的 P一 Y P
培养基 , 炭角菌菌丝体干重增加 4 倍 , 说明
炭角菌对有机氮浓度要求较高 , 添加酵母浸
膏对炭角菌生长影响不明显 。
三 、 结束语
1
. 乌灵参既是药用真菌又是食用菌 , 生
长速度快 , ’ 成本低 , 今后先作为保健食品开
发具有一定价值 。
2
. 为了探索最佳培养基的配方 , 目前还
正在进行不同碳原和维生素对炭角菌生长的
影响试验。
3
。 人工发酵培养物 (菌丝体和发酵液 ) ,
是否同天然中药 乌灵参功效相似 。 有待进一
步研究 。
4
. 乌灵参生长在白蚁废弃的蚁巢 菌 圃
上 , 而有白蚁活动的蚁巢菌圃上生长有另一
种真菌叫小 白珠菌 , 它是各贵 食 用 菌一鸡
纵 菌 ( T o l 二 i t o m夕c e , · a l乙娜落、 0 5。 , (刀。 : k , )
H e如 . )的一个发育阶段 , 它与白蚁共 生 。 为
什么有白蚁活动的蚁巢中生长鸡 纵 菌 和 小
白 球 菌 ( T e r m众O s p h a e l i a d “ 娜玄e f ( B o l k . )
C l’I e1 衬 . ) , 没有白蚁存在 (白蚁搬家或 被 消
灭 )时蚁巢上长炭角菌 , 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问
题有不同的见解 [“ 一吕l , 搞清乌灵参的生物学
特性`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l 〕 郭家林 :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 08 4 , 2 , 3 3一 3 5
〔 2〕 四川 省中药研究所 : 《 四川中药 ’志 》 (二 ) 四 川
人民出版社 , i ` 3`
〔3〕 张光亚 : 云南食用菌 , 云南人民 出版社 , 1 9B4 , 1 7
〔4 〕 陈宛如等 ; 杭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1今8 3 ,
1 0 ( ( 3 )
,
3 5 3一 3 5 9
5[ 〕 陈宛如等 : 杭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19 8旬
1 3 ( 1 )
,
6 9一 7 3
〔6」周家炽 . 科学 , 1 9` 5 , 2 7 , 2 5一 5 1
[ 7〕 B at ar , L . R . I n , e e t一 F u n g u s S y m b io : 15 ,
A l l a n h e ld
,
O s m o m & C o
,
1 0 7 9 ; 1 1 7一 26 3
[ s〕 B la e趾二 e l l , M . e t a l . , M y e o t a x o n , 1 9 8 0扩
1 2 ( 1 ) 9 7
承 中科院微生物所周家炽教投 , 本系项斯端教授审阅 ,
诸 爱县自蚁防治所提供蚁果菌圃材料 、 钟新民同 志 协助摄
攀 , 在此一并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