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荞麦叶甲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全 文 :第 17 卷第 1 期
19 9 5 年 3 月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A e t aA g r ie u l t ur ae Univ e r s i t at i s J i a雌x ie ns i s
V ol
.
17
,
N o
.
1
M a r
. ,
1 9 9 5
荞麦叶甲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凤霞 王 国红 王润华
(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 , 南昌 3 30 4 5)
摘 要
荞麦叶 甲姬小蜂 田间寄生率高 , 片月份调查平均寄生率为 2 7 . 32 % , 7 月 15 日调 查寄生率高
达 60 % 。 5 一 7 月间 , 室内饲养 5 代 。 27 ℃下饲养 , 个体发育历期分别为 : 卵期 2 . 3 d , 幼虫期 5 . 7
d
, 预蛹期 为 l d , 蛹期 3 . 8 d , 成虫期 4 d 。 该蜂能寄生荞麦叶甲的各个龄期 。 以 4 淤幼虫最高 ,
每雌蜂一生能寄生幼虫 4 . 9 头 , 产仔蜂数平均为 30 . 9 头 。
关键词 : 荞麦叶甲姬小蜂 ;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 : 5 17
0 前 言
荞麦叶甲又名褐背小萤叶甲 ( aG l ler “ ce l la g r诫 es J o a mr )分布全国各省 、 市 , 为害农作
物荞麦和果品草幕 ,造成产量减少 , 品质下降〔` : 。 荞麦叶 甲的寄主广泛 , 除荞麦 、草萄外 , 还
有辣萝 、 羊蹄 、 酸模 、何首乌等野生植物 2[] 。 荞麦叶甲姬小蜂 ( 月。 £cdo e 、 : u uz ik i K a画 o) 属寡
节小蜂科 ( E ul 叩ih da e )短痣姬小蜂属 (关公己蒯e 、 )l 3〕 , 是荞麦叶甲幼虫 的重要寄生蜂 , 田间寄
生率高 , 对荞麦叶甲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 为了对荞麦叶 甲进行有效的控制 , 探讨该蜂的生物
学特性是非常必要的。
1 材料与方法
1
.
1 寄生率调查 1 993 年 5 一 7 月 , 每隔 7 一 15 d 到野外随机采集辣萝上的荞麦 叶甲幼
虫 、蛹 , 分开饲养 , 同时记载采集时间 、 地点 、 虫态 , 记载寄生蜂出蜂情况和羽出雌 、 雄蜂数 , 并
统计寄生率 。
1
·
2 生物学特性观察
1
.
2
.
1 虫源和蜂源 从野外采集卵块或室 内饲养的成虫产卵 。 卵块孵化后的幼虫在室内
饲养 , 至不同龄期供接蜂和育蜂之用 。 供试蜂为田间采集被寄生的寄主中羽出 , 在室内紧殖
19 4

0 6

3 0 收稿
l 期 赵风霞等 :荞麦叶甲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1代后 , 再将成蜂群体置于指形管中 , 饲 以蜂蜜 , 蜂群交尾 24 h 后使用 。
1
.
2
.
2 接蜂方法 在 1 00 m L 烧杯内 , 放入新鲜的辣萝 , 基部用湿纱布包扎好 , 将适龄幼
虫置于辣萝上 , 接入规定数量的雌蜂 , 然后小心地 用双层纱布扎好烧杯 口 , 让蜂至寄主幼虫
上产卵寄生 , 一定时间后取出幼虫 , 放入培养皿中饲养 。
1
.
2
.
3 各虫态发育历期观察 ①卵一蛹期观察 。 将 50 头 4 龄寄主幼虫分单头供已交尾的
雌蜂寄生 , 记载产卵的历期 , 整个接蜂过程在 4 h 内完成 。 寄生后将幼虫移入 27 ℃培养箱
中饲养 , 每隔 24 h 取出部分寄主幼虫 , 进行解剖观察 , 记载发育情况 。 ⑧成蜂寿命观察 。 本
试验分为 10 % 蜂蜜补充营养和不补充营养两组 , 每组用 3 支指形管 , 每管 30 头成蜂 , 早 , 舍
比为 5 : 1 , 置于 2 7 ℃温箱内 , 每隔 24 h 记载死亡蜂数 , 并移出死蜂尸体 。
1
.
2
.
4 产卵选择性 将不同龄次幼虫 、 蛹各 10 头放入不同烧杯内 , 再在各烧杯内分别接入
l 头已交尾雌蜂 , 经 24 h 后取出 , 各处理重复 3 次。
1
.
2
.
5 雌蜂产卵量观察 按 5 : 60 , 5 : 60 , 4 : 45 的蜂 /虫比放入烧杯内产卵数天 , 直至蜂全
部死亡 , 每夭观察死亡蜂数 , 记载产卵天数和出蜂时间 、 出蜂数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自然寄生情况
由表 1 中可 以看 出 , 5 月份 . 荞麦 叶 甲的寄生率较 低 , 5 月 巧 日调查 , 寄生率仅为
3
.
2 % ;6 月份随着荞麦叶甲种群数量的增大 , 寄生蜂数量也随之增长 , 6 月份平均寄生率约
为 27 . 32 %左右 , 6 月 25 日达 48 . 9 % ;7 月份随着温度升高 , 寄生蜂致殖速度加快 , 种群也迅
速提高 , 7 月 巧 日调查 , 田间寄生率达 60 % 。
表 l 荞麦叶甲姬小蜂田间寄生率
采集时间 (月 . 日 ) 5 . 1 5 6 . 2 6 . 1 0 6 . 20 6 . 2 5 7 . 4 7 . 15
0`
UO6凡J06内`倪曰,ù气à
8
524
咋`Qù
4 4
4071872LS632.32
采集总数
寄生数
寄生率 ( % )
2
.
2 室内饲养
田间 5 月 巧 日开始采到该蜂 , 5 月 15 日一 7 月 2 7 日共繁殖 5 代 , 寄生蜂的发育随温度
的升高而加快 。
表 2 5 一 7 月室内饲养情况
平均气温 (℃ )
接蜂时间 (月 . 日 )
出蜂时间 (月 . 日 )
经历天数 ( d)
.
17
1 5
ù、àó117
-
,
J.人
.卜ùO]一、一屺
2
.
3 各虫态历期观察
在 2 7 ℃ 培养箱内 , 该蜂的卵期约为 2 一 3 d ,幼虫期 5 一 6 d , 预蛹期 l d , 蛹期 3 一 4 do
成蜂寿命补充营养与不补充营养相比无显著差异 ,均为 4 d 左右 (表 3 ) 。
2

4
2

4
生活习性
羽化 、 性比 室内饲养的蜂羽化期大多集中在 l d 内 , 7 月份连续几天观察 , 发现该
蜂在 白夭 8 : 0 0 一 16 : o 之间羽出 (表 4 ) 。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7 卷
性比 : 自然界荞麦叶甲姬小蜂性比为 1. 67 一 4 . 7 5( 表 5 ) 。
表 3 各虫态历期观察
项目 卵 幼虫 预蛹 蛹 成 蜂
(不补充营养 )
成 蜂
( 补充营养 )
历期 ( d)
平均历期( ) d
2 一 3
2
.
3
5 一 6
5
.
7
3 一4 3 . 9 一 4 . 3 4 一 4 . 4
4
.
3
表 4 寄生蜂羽化时间
8
:
o 一 9 : 0 0一 1 0: () 0一 11: 0 0一 12 : () 0一 13 : 0 0一 14 : 0 0一 15 : 0 0一 17 : 0一
羽出数
百分比%
: 0 0
2 3
9 1 0: 11 0 0: 0012 : 0013 : 01 04 : () 015
:
() 017
: 008 : ()X
4 2
12
.
7
58
17
.
5
5 4
16
.
3
5 0
15
.
4 5
1 13
.
6
39
1 1
.
7
2 1
6
.
3
表 5 寄生蜂性比考察
7
.
18
ù勺一 0)烈一川6 0八`ù.2一5 0采集时间 ( 月 . 日 ) 6 . 3 6 . 12 6 6 . 28
456
ù、à 1几卜`-l内几ù2453雌蜂数
雄蜂数
性比
38
8
4
.
7 5
2
.
4
.
2 产卵习性 ①产卵历时 。 观察 5 0头蜂 , 产卵持续时间最长达 7 m in 56 , , 最短为
1 m in 4 4 s
,大多数在 2一 4 m in 之间 , 平均时间为 3 m in 4 6 s 。 ②产卵选择性 。 试验结果
表明 (表 6) , 寄生率以 2 龄最高 , 但每头寄主产蜂数最低 , 出蜂数以 4 龄最高 , 从中可以看
出 , 该蜂寄生高龄幼虫 , 产卵较多 , 寄生低龄幼虫时 , 因产卵数有限 , 为了更好地衍续种群 , 势
必寄生更多的幼虫 。 1 龄 、蛹在野外采到的虫尸中 , 被寄生数量极少 。 寄生各龄幼虫 , 性比
无显著差异 。 ③产卵量观察。 产卵量试验结果如表 7 , 从中可以得出 , 每雌蜂一生平均寄生
4
.
9 头幼虫 , 产仔数平均为 30 . 9 头 。
表 6 寄主各虫期产卵选择性
项 目 l 龄 2 龄 3 龄 4 龄 蛹
寄主数 30 3 0 30 30 30
寄生数 0 11 6 6 0
寄生率 ( % ) 0 36 . 7 2 0 20 0
出蜂总数 0 2 8 3 7 4 1 0
出蜂数 /虫尸 0 2 . 5 6 . 2 6 . 8 0
性 比 0 3 . 8 : 1 3 . 9 : 1 4 . 1 : 1 0
表 7 雌蜂产卵 t 观察
45一6760一60 25一15项 目
蜂 /虫 合计 平均数 /雌
平均产卵天数
总虫尸数
出蜂数
产仔蜂数 /雌
11
.
0 5
27 2 3
154 14 3
19 69
13 3 4 30
30
.
8 2 8
.
9 3 3
.
25 92
.
6 5
3
.
68
4
.
9
30
.
7
50
.
9
l 期 赵风霞等 :荞麦叶甲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1 3
参 考 文 献
章士美主编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l9 90 .l 2( 江西农林昆虫生物学专辑 ) :194 一2 40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昆虫 (上册 ) .北京 :农业出版社 , 19 86
盛金坤 . 寡 肯小蜂科四个中国新纪录种记述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19 90 , 12( 2 ) : 61 一 64
A P R E L IM I N A R Y S T U D Y O N B IO N O M I C S O F
A S E C O D E S S 【IZ 〔IJ K l l K A M U O
Z h ao F
e雌 x i a W a n g G u o ho 眼 W a n g R u n h u a
( eD p
t
.
o f P lan
t P or t ec t i
o n , J A U
,
N
a
nc hax 瑶 3 300 4 5 )
A s e c o d es 、 u 二 u k i i K a m ij o 15 a n im卯r at n t p a r a s i ot id o f 邵l l e r u ,.e l al g ir se Joan
.
I n
f i e ld s
,
t h e p a r a s i t i e r a t i o of G
. 犷舀es b y A
.
S u z u k i i co e u r e d i n J u n e w a s 2 7
.
3 %
,
b u t o n
J u l y 1 5 w as 6 0 %
.
F or m M a y t o J u i y t h e p a r a s i t o id e o m P le t e d 5 g e n e r a t io n s
.
U n d e r la bo
r a t o yr
co n d i t io n o f 2 7 ℃ , t h e m a i n d e v e lo p m e n t s t a g e s o f e g g , lvar a l
,
p r e p u p a
, a n d p u p a l l a s t e d 2
.
3
,
5
.
7
,
1 an d 3
.
8 d a y s
, r e s p e e t iv e l y
.
T h e a v e r a g e a d u ld lo n g e v i t y o f t h e P ar
a s iot id w a s 4 d a y s o r
50
.
A ll la vr a e s t a g es o f t h e h o s t w e r e p a r a s i t e d b y t h e w as p
.
I n t h e l a bo
r a
ot
r y
,
t h e 4 t h isn atr
l a vr a e o f t h e f e m a l e w a s p p a r a s it ed o n a v e r a g e o f 4
.
9 l
var
e s i n i st

l i f e s p a n
, a
dn p找刁 u e de
3 0
.
9 o fs P
r i n g s
.
K ey w o比 s : A ` e co n d e s s u 二 u k i i K a m ij o ; B io no m i cs